查文庫>說課稿> 《垂直與平行》小學數學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垂直與平行》小學數學說課稿

《垂直與平行》小學數學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垂直與平行》小學數學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垂直與平行》小學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垂直與平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第一課時,直線的平行與垂直是在學生認識了點和線段以及射線、直線的基礎上安排的,也是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基礎之一。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隨處可見平行與垂直的原型。學生的頭腦裡已經積累了許多表象,因此教學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充分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垂直關係。本課時主要解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問題。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為基礎,從學生出發,以《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為指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生活例項引入,透過猜測、動手畫線、圖形反饋使學生系統深入地掌握知識,以及運用分類、觀察、討論等方法以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從而揭示出平行與垂直的概念,最後加以鞏固、提高與應用。

  本節課的教學力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力求體現:

  1、注意創設生活情境,體現了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使數學學習更貼近生活。

  2、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親身體驗,自主完成對知識的建構。3.努力創設新型的師生關係,讓學生主動參與,快樂學習,教師適時給予鼓勵,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透過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垂線。

  2、技能目標:使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培養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數學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真實存在,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用數學的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垂直的關係,認識兩線平行垂直。

  教學難點: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建立垂直與平行的空間觀念。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晚上,吃過晚飯小明在收拾碗筷時,不小心把兩根筷子掉在地上了,如果用兩根筷子表示兩條直線。請同學們發揮想象力猜測一下:兩根筷子落在地上可能會形成怎樣的圖形?請同學們動手畫一畫。

  (設計意圖: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新課,便於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

  (二)引導探索,感知特徵

  1、展示各種情況

  首先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作品,然後將部分同學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學生會出現如下情況。

  (設計意圖:同學們經歷了一個從個人——小組——全班的逐層遞進過程,為學生自主分類提供了豐富的資訊資源。)

  2、進行分類:

  (1)相交與否。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你們所想象的兩條直線畫下來會有這麼多種情況,能給他們分分類嗎?先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彙報: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分為兩類: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第二種,分為三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一類。

  第三種,分為四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一類,交叉成直角的一類。

  師:你們所說的交叉是兩條線碰到一塊了,在數學上稱為相交。

  (2)引導學生分類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分為相交和不相交兩類。這裡學生可能對兩幅圖有疑問:

  這時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透過想象直線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同時請兩名學生動手畫一畫,把兩幅圖中的直線分別延長。學生透過觀察與想象很快明確了快要相交的一類也屬於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剛才在分類時有的同學把已經相交和快要相交看作不同的兩類,因此分成了三類,那分成四類的同學把交叉成直角的看成單獨的一類了,其實這也是相交。這樣同學們在交流中達成分類共識:即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

  (設計意圖:在積極探究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學生自主探究、交流、辨析、求證過程中順其自然的發現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係。)

  (三)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1、認識平行:

  出示第五幅圖師:這組直線會相交嗎?你是怎麼想的?有的學生認為它不會相交,有的學生覺得兩條直線是一樣寬的,有的學生則認為是不是一樣寬,必須動手量,透過用尺測量,說明兩條直線永遠不會相交,這種情況在數學上叫互相平行。(課件演示:兩條直線向兩邊無限延伸,進一步說明兩條直線向兩邊無論怎樣延伸都不可能相交。)在此基礎上揭示概念: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質疑:同一平面是什麼意思?教師出示圖幫助學生理解,問:平行嗎?平行。接著問:這樣還平行嗎?為什麼?因為不在同一平面。

  練習:出示下列幾組直線,判斷哪幾組互相平行?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強調: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時“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自學、質疑、解惑這樣一個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使他們的想象,情感等參與到學習中去,親身體驗,加深理解平行中同一平面,不相交的概念。)

  2、認識垂線

  師:我們再來看一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們發現了什麼?學生可能會回答兩條直線相交後都有四個角,我發現這四個角都是直角,我發現對著的兩個角一樣大。教師追問:你是怎麼知道他們相交後形成四個直角呢?學生說:“可以量一量。”(請一學生驗證。)

  教師小結: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垂足。

  (設計意圖:學生從相交後形成的角度來看,發現+,從而引導學生用工具驗證相交後成直角的.現象,清晰揭示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3、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垂直與平行》

  (四)鞏固新知,應用提高

  1、找一找。

  a、出示主題圖,找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學生們自主發言。

  b、在幾何圖形中找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2、說一說。

  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垂直與平行的現象,舉例說明。

  平行的例子:五線譜中的五條線,黑板相對的兩條邊。

  垂直的例子:長方形鏡框長邊和短邊互相垂直。

  3、擺一擺。

  師:請你們拿出一根紅色小棒和一根綠色小棒擺一擺,使它們互相平行,再擺一根紅色小棒,使它和綠色小棒平行,觀察兩根紅色小棒,你發現了什麼?學生透過操作、討論,進而明白: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都和同一條直線平行,則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繼續擺,擺一根紅色小棒和一根綠色小棒要求互相垂直,再擺一根紅色的和那根綠色的互相垂直,觀察兩根紅色小棒,你發現了什麼?學生透過操作、討論,進而明白: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都和同一條直線垂直,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設計意圖:透過找一找、說一說、擺一擺等活動,加強學生對平行、垂直的理解,滲透了幾何知識中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同時讓學生知道應用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可以去說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從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堅定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4、判斷題

  (1)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 ()

  (2)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不平行,就一定垂直。()

  (3)兩條平行線延長後可以相交。 ()

  (4)兩條直線相交成90角,這兩條直線一定互相垂直。()

  (5)長方形兩條鄰邊一定互相垂直。 ()

  (6)正方形相鄰兩邊互相平行。 ()

  (7) 直線a叫做垂線。()

  (設計意圖:透過一組判斷題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行與垂直的概念問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增強學習信心。)

  (五)全課總結,評價體驗

  同學們,這節課你表現怎樣?你有什麼收穫?

  《垂直與平行》小學數學說課稿2

  新課程改革以來,大家越來越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也正在努力讓我的課堂變得真實而生動,設計樸實而又創新,學生學得紮實而又愉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垂直與平行》。

  一、說教材

  《垂直與平行》是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等概念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透過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感知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垂直與平行的位置關係。正確認識垂直、平行是學生以後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圖形的基礎。同時,它也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2、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分類、比較等環節,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特別要注意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可以相交現象的理解。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質屬性。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以及數學知識的生成特點,設計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分類比較法和觀察發現法。即讓學生把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不同的位置關係,進行分類再分類,比較再比較,觀察再觀察,透過動手動腦自主發現垂直與平行概念的本質特徵,讓學生經歷感知——比較——理解——發現這一認知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畫圖感知,激發興趣

  以複習直線特點進行匯入,接著發揮學生想象力,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一張紙,摸一摸這個平面,想象這個平面變大會是什麼樣子?接著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這個無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另一條直線,想想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是怎樣的?睜開眼睛把它們畫在紙上。

  (二)觀察分類,感受特徵

  學生畫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之後,老師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貼在黑板上並編號,讓學生將圖形進行初步分類。分類時,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在觀察比較、討論交流、教師點撥中,逐步達成分類共識,也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這些垂直與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徵,為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創造了條件。

  (三)分析比較、感悟屬性

  首先探究的是不相交的一類直線,透過演示使學生明白這兩條直線延長後是永不相交的。這裡要解決的難點是學生對“同一平面內”的理解。隨後研究相交的一類圖形,讓學生觀察圖形,發現它們相交形成角,引出相交成直角這類特殊情況,得出互相垂直、垂足等概念。

  (四)運用概念、鞏固拓展

  本課設計了三種練習,為學生今後進一步研究垂直與平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是基本練習(說一說、擺一擺),讓學生加深對垂直與平行特徵的理解;二是理解應用練習,即出示幾組圖形,讓學生運用概念的本質屬性找出互相垂直與互相平行的現象;三是拓展延伸練習。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

  《垂直與平行》小學數學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上冊的56頁到57頁《垂直與平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將這一課時分成兩課時來講。下面,我將重點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這三個方面對本節課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新數學課程標準將“空間與圖形”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垂直與平行”就屬於“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它是學生在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等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透過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感知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位置關係。

  正確認識平行、垂直等概念是學生今後學習平行四邊形、梯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知識的基礎。同時,它也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透過動手畫、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平行的現象。

  2、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一種位置關係,初步認識平行線。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教學難點是:相交現象的正確理解(特別是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象的理解。)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為此,我在教學中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操作發現法、設疑誘導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獲得知識。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等等。讓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感知兩條直線之間的平行位置關係。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新課標賦予的教學任務,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

  一)、我先來說說第一個教學環節:展開想象,畫圖感受。

  複習匯入,問同學們:直線的特點,直線兩端無限延長的特點。咱們今天就來研究和直線有關的知識。讓學生們拿出準備的空白紙,任意畫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可能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學生先想象,然後睜開眼睛把想象的兩條直線畫在紙上。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由舊引新,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同時可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二)、下面我來說說教學過程的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先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可能會出現一下幾種情況:(貼黑板上)讓學生進行分類,並說明分類的標準接著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分類方法和結果,老師根據學生的意見適時調整圖形的位置,並說明兩條直線交叉了,在數學上成為“相交”。

  然後引導學生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標準進行分類。重點引導“快要相交”的那一類情況,透過交流讓學生達到共識: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可以分為“相交”和“不相交”兩類。(板書:相交、不相交)

  (設計意圖:這裡透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交流、教師點撥,逐步達成分類共識,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這些垂直和平行的概念特徵,為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創造了條件)

  三)、下面我來說說教學過程的第三個環節:討論交流、構建新知。

  先讓同學們讀一讀平行的定義,並小組討論,找出平行定義中的關鍵詞語?學生可能會說書上標出紅色詞語的平行線和互相平行。然後老師做出補充。三個關鍵條件:同一平面、不相交、兩條直線。學生可能會不明白“同一平面”、“互相平行”這些詞語。我會重點講解定義中“同一平面”、“互相平行”“不相交”。

  緊接著揭示課題:剛才我們研究了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一種位置關係:平行。

  四)、教學過程的第四個環節是:解釋應用,深化理解第一題:仔細選一選。

  課件上展示幾對線,讓同學們指出其中相互平行的有哪些,並說明理由(這裡講一下,為什麼將平行與垂直分開講,我發現有的同學會判斷,但是說不出理由,所以這裡花時間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重點跟平行概念中的三個關鍵詞對應。如果養成好的習慣,那麼垂直和畫垂線也能合併成一課時講,這節課主要是重點培養學生們的思維習慣,你判斷一個題,你必須和概念定義聯絡起來,不要無理由的下結論。)

  第二題:小法官,判斷題

  這一題也主要針對平行的概念的認識,一定要將概念理解透。

  第三題:生活中的數學

  出示一些貼近生活的圖片,讓同學們找出平行。

  (設計意圖:透過這些練習,讓學生加強對本課概念的認識,同時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表述以前的問題,能夠用所學的知識描述具體的圖形中線的位置)

  五、課堂小結

  讓同學們說一說今天學到了什麼?說說生活中的平行。課件演示欣賞生活中的平行。

  總之,我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理念,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題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力求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垂直與平行》小學數學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垂直與平行”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線段、射線的性質、學習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

  在“空間與圖形”的領域中,垂直與平行是學生以後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形體的基礎,也為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是在學習了單一的直線知識後,開始學習兩條直線間的關係,為以後學習複雜的幾何圖形打下基礎。

  從學生思維角度看,垂直與平行這些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頭腦中已經積累了許多表象,但由於學生生活的侷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較困難;由於年齡特點的原因,學生空間想像力不強,想像理解區域性不想交,但延長後相交有一定的難度;還有學生年齡尚小,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尚不豐富,導致他們不能正確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質;再加上以前學習的直線、射線、線段等研究的都是單一物件的特徵,而垂線與平行線研究的是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的相互關係,這種相互關係,學生還沒有建立表象。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幫助他們解決。

  二、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本節課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

  2、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係。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特別要注意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可以相交現象的理解。教學難點是:正確理解“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質屬性。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年年齡特徵,我選用了歸納法、比較法和觀察分析法。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情狀況,結合數學知識的生成特點,設計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分類比較法和觀察發現法。即先讓學生想像在一個平面上有兩條直線,並記下它們的位置,找出一些有代表性進行分類比較,得出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有“不相交”和“相交”兩種情況,然後帶領學生逐一進行研究和學習。這樣既體現了知識的邏輯性,有照顧到了學生的特點。

  在每學習一種位置關係後,便讓學生舉出身邊平行和垂直的例子,以加深學生的映像。最後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增加課堂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得出兩個結果:同時平行(或垂直)於一條直線的兩直線平行。

  四、說教學設計

  (一)發揮想像,創設情境

  教師首先說明本節課的地位及目標,即我們在前面學習了直線、射線及線段的有關知識,本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與直線有關的知識——研究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

  關於歸納分類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的素材,我採取了從學生中來的方法。讓學生拿出一張白紙放在桌面上,閉上眼睛,展開想像,想像這張紙不斷變大,紙上出現了兩條直線,然後睜開眼睛畫下這兩條直線,這樣做即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又為下面的兩直線的位置關係分類提供了素材,因為素材是來自於學生自己的,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這一環節中,重點要分析清楚區域性不相交,但延長後相交的例子,當學生把這樣的兩條直線分到不相交這一類時,教師應安排學生自己動手把這兩條直線延長,並指出因為直線可以兩端無限延長,所以我們這麼做是可行的。在學生分析歸納的基礎之上,得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分為不相交與相交兩種情況。同時我們還可以問一問學生,我們能不能畫出第三種情況。

  (二)逐一研究、認清概念

  在學生對自己提供的素材進行分類的基礎之上,得出了兩直線位置關係的兩種情況,然後告訴學生,下面我們來一一對這兩種情況進行研究,先研究不相交的,教師給出平等的定義,並告訴學生,要注意定義適用的範圍、滿足的條件,這也是以後學生概念應注意的問題。這裡對於在同一平面內,學生理解起來會很困難,我是提前做好了一個長方體的盒子,在盒子的不同平面上畫兩條直線,讓學生觀察它們能不能相交,叫不叫平行。還指出不相交是永不相交,不論把直線怎樣延長,它們都不會相交;平行是研究的直線的位置關係,兩條距離相等的曲線不能叫平等。接著讓學生觀察舉例。

  講完了平行之後,引導學生,我們再來研究第二種情況,兩直線相交的,讓學生觀察兩直線相交構成了幾個角,並觀察角的大小,得出在兩直線相交的情況中,有一種特殊情況,即所成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然後引出垂直與垂足的定義,並上學生舉例。

  (三)動手操作,加深理解

  在讓學生完成了課本讓練習中的第一題後,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小木棒,擺一擺,先擺同時平行於一條直線的兩直線,觀察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再擺同時垂直的。這裡要注意語言的表述及指代清楚。

  (四)運用概念、鞏固拓展

  課後我佈置了找平行和垂直的作業,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

  五、鞏固練習,深化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

  1、判斷幾組直線哪組是互相平行?哪些是相互垂直?

  2、找出主題圖中哪些地方體現了垂直與平行。

  3、擺一擺。

  4、說說生活中利用到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5、 欣賞圖片。

  六、總結

  你覺得這節課你表現得怎麼樣?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認為自己很棒的話,請給自己一點掌聲。有關平行和垂直的知識還有很多,以後我們會繼續學習和發現這有趣的數學。

  《垂直與平行》小學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垂直與平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第一課時,直線的平行與垂直是在學生認識了點和線段以及射線、直線的基礎上安排的,也是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基礎之一。

  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隨處可見平行與垂直的原型。學生的頭腦裡已經積累了許多表象,因此教學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充分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垂直關係。本課時主要解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問題。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為基礎,從學生出發,以《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為指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生活例項引入,透過猜測、動手畫線、圖形反饋使學生系統深入地掌握知識,以及運用分類、觀察、討論等方法以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從而揭示出平行與垂直的概念,最後加以鞏固、提高與應用。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透過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垂線。

  2、使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培養空間觀念。

  3、在數學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真實存在,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用數學的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垂直的關係,認識兩線平行垂直。

  教學難點: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建立垂直與平行的空間觀念。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吃飯用什麼工具,大多數學生都說用筷子。請同學拿出筷子擺出兩根筷子能擺成什麼樣子?同桌兩個合作擺、畫。

  (二)引導探索,感知特徵

  1、展示各種情況

  首先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作品,然後將部分同學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2、進行分類:

  (1)相交與否。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分為兩類: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第二種,分為三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一類。第三種,分為四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一類,交叉成直角的一類。師:你們所說的交叉是兩條線碰到一塊了,在數學上稱為相交。

  (2)引導學生分類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分為相交和不相交兩類。這裡學生可能對兩幅圖有疑問:這時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透過想象直線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同時請兩名學生動手畫一畫,把兩幅圖中的直線分別延長。學生透過觀察與想象很快明確了快要相交的一類也屬於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剛才在分類時有的同學把已經相交和快要相交看作不同的兩類,因此分成了三類,那分成四類的同學把交叉成直角的看成單獨的一類了,其實這也是相交。這樣同學們在交流中達成分類共識:即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

  (設計意圖:在積極探究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學生自主探究、交流、辨析、求證過程中順其自然的發現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係。)

  (三)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1、認識平行:

  出示第五幅圖師:這組直線會相交嗎?你是怎麼想的?有的學生認為它不會相交,有的學生覺得兩條直線是一樣寬的,有的學生則認為是不是一樣寬,必須動手量,透過用尺測量,說明兩條直線永遠不會相交,這種情況在數學上叫互相平行。(課件演示:兩條直線向兩邊無限延伸,進一步說明兩條直線向兩邊無論怎樣延伸都不可能相交。)在此基礎上揭示概念: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質疑:同一平面是什麼意思?教師出示立方體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問:平行嗎?平行。接著問:這樣還平行嗎?為什麼?因為不在同一平面。

  練習:出示下列幾組直線,判斷哪幾組互相平行。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強調: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時“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自學、質疑、解惑這樣一個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使他們的想象,情感等參與到學習中去,親身體驗,加?理解平行中同一平面,不相交的概念。)

  2、認識垂線

  師:我們再來看一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們發現了什麼?學生可能會回答兩條直線相交後都有四個角,我發現這四個角都是直角,我發現對著的兩個角一樣大。教師追問:你是怎麼知道他們相交後形成四個直角呢?學生說:“可以量一量。”(請一學生驗證。)

  教師小結: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垂足。

  3、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垂直與平行》

  (四)鞏固新知,應用提高

  1、找一找

  a、出示主題圖,找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學生們自主發言。

  b、在幾何圖形中找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2、說一說

  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垂直與平行的現象,舉例說明,平行的例子:五線譜中的五條線,黑板相對的兩條邊。

  垂直的例子:長方形鏡框長邊和短邊互相垂直。

  3、擺一擺

  (設計意圖:透過找一找、說一說、擺一擺等活動,加強學生對平行、垂直的理解,滲透了幾何知識中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同時讓學生知道應用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可以去說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從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堅定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之,這節課有許多優點,但同時也存在不足,如在備課過程中學情分析不夠,高估學生的認知能力,課堂中出現學生與老師配合不夠,出現時間搭配不當,拖延時間,練習落實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