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實錄(精選7篇)

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實錄

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實錄(精選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實錄,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實錄 篇1

  [教學目標]:

  1、透過朗讀體現母愛的句子,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能力,感受樸實文字中母愛的內涵。

  2、探究“好好活”的意義,在“秋天的懷念”中獲得自己對“做生活強者”的人生思考。

  [課堂教學實錄]:

  師:一葉知秋,當第一片黃葉飄落的時候,它宣告了秋天的到來。(播放PPT出示所講秋天的景色的圖片)楓林紅了,菊花黃了,大雁該南飛了。比起希望的春天,秋天常常帶給我們淒涼和惆悵。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當代作家史鐵生的散文《秋天的懷念》。(PPT出示課題)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抽生回答)

  生:我想知道是誰在秋天懷念誰?

  生:我想知道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

  生:我想知道“秋天的懷念”懷念的是什麼?

  師:帶著這些問題,先來散讀課文,按照常規要求進行。(生開始自由散讀)

  (1分鐘後)

  師:先來說說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詞問題?(抽生回答)

  生:我要提醒大家的是第二節“整宿”的“宿xiǔ”,它還有兩個讀音,一個是“xiù”。還有一個是“sù”,“宿舍”的“sù”。

  生:第三節第二行中的“憔悴”一詞,“憔悴”的意思是“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師:看來大家對字詞問題已經基本能掌握了,透過剛才朗讀,你讀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抽生回答)

  生:透過朗讀,我讀懂了史鐵生在《秋天的懷念》一文中懷念母親,因為?身患肝癌的母親為了安撫雙腿癱瘓的史鐵生的心靈而要他去北海看菊花。

  生:我讀到的是患絕症的母親在史鐵生雙腿癱瘓後讓他重拾信心。

  師:是的,史鐵生在秋天懷念他的母親,透過剛才朗讀,你有新問題產生嗎?(抽生回答)

  生:這篇文章是史鐵生懷念母親的,我想知道為什麼最後一節對菊花進行了詳細描寫?

  生:母親為什麼再三要求史鐵生去看菊花?(有同學可以回答嗎?)

  師:看到大家健康的笑臉,我想說史鐵生也曾經和大家一樣健康。(播放PPT幻燈)這是18歲的時候他在延安插隊落戶時快樂生活的照片,可是,就在那兒,21歲的他雙腿突然癱瘓,從此只能與輪椅為伴。他說:“活到生命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雙腿癱瘓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全都找不到了。”大家想一想,風華正茂的史鐵生,遭到這樣沉重的打擊會有怎樣的心情?請你從文章的字裡行間來體會一下?

  生:我從第一節的“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中看出他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暴怒無常,因為他看著雁兒自由自在地飛翔,十分傷心,想到了自己沒有自由,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他想到自己怎麼那麼悲慘。

  師:因此,我們應該朗讀出怎樣的感情?

  生:傷心的。

  師:好,我們一起來朗讀體驗一下。

  生:(齊讀)“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生:文中說“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這句話中說明作者他暴怒無常,因為他會想別人有那麼好的心情,而自己為什麼會沒有呢?

  師:他會由別人想到自己,因此,他產生了什麼樣的感情?

  生:他摔東西是要表達心裡的憤怒、抱怨。

  生:請大家看第一節“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麼勁’”我從中可以看出史鐵生那時侯已經不想活了。

  師:你能不能讀出這種感覺?

  生:(朗讀)“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麼勁’”。

  師:誰能讀得比他更好。

  生:(朗讀)“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麼勁’”。

  師:誰再來試一下?

  生:(深情朗讀)“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麼勁’”。

  生:我認為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十分抱怨、自暴自棄,因為當一個年少輕狂的少年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心裡總會覺得自己比平常人矮了一截,心裡會有一種和別人不一樣的感覺。

  師:已經自卑到了……極點!

  生:“第二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從這節可以看出作者當時的心情是十分孤獨的,從“又”、“獨自”、“看著”這些詞中可以讀出他十分孤獨,因為在秋天,別人可以出去看菊花,可以去看楓葉和往南飛的大雁,而他卻不能,只能坐在窗前看樹葉飄落,看著一個個生命飄落下來。

  師:他看到了自己的生命,不是嗎?因此,我們感覺到了史鐵生當時的絕望、痛苦、活不下去的心情,那麼他是否就此一蹶不振了呢?來交流一下你所瞭解的史鐵生的近況?

  生: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分別獲得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現為作家協會會員。著有《命若琴絃》、《務虛筆記》和《我與地壇》等優秀散文。1981年又患上嚴重的腎病,1998年開始靠做血液透析來維持生命。

  師:血液透析必須每週做三次,是在體外對血液進行一部分的交換,讓乾淨的血回到自己的體內,才能活下去,非常痛苦。但誠如大家所講的,史鐵生不僅沒有消沉下去(播放PPT),而且做出了普通人難以達成的成就。他說:“我的職業是生病,我的業餘是寫作”。我想問問大家是什麼使得他有這樣巨大的轉變?

  生:(齊聲)母親的愛。

  師:我們從文章中已經感受到了,請大家仔細地再品讀文章,同伴之間進行交流,說一說母親給史鐵生的是怎樣的一份愛?(生討論交流)

  (1分鐘後)

  生:“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從這兩句話中可以看出母親的愛是細膩的,因為她十分關心史鐵生,不想讓他知道她已經得了肝癌的事實,怕兒子擔心她。

  生:母親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這句可以看出那個母親對作者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因為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她還牽掛著她的子女。因此母親的愛是細膩的。

  師:她在自己生命的最後關頭,心裡面牽掛的是誰?

  生: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

  師:我們把描寫她昏迷前的那段話來讀一讀,看看能不能讀出這種感情。

  生:(全班朗讀)“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師:誰再來體驗一下這種感情?

  生:“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有一絲牽掛還有不捨得離去的意思。

  師:一絲牽掛嗎?還是絲絲縷縷都是牽掛?

  生:絲絲縷縷都是牽掛。

  生:我可以再來試一試,“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師:你讀出了什麼?

  生:我感到母親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所以要讀出憔悴、柔弱的聲音,而且她十分牽掛著兒子和女兒,所以要讀出非常關心的語氣。

  師:活著的時候,她一直關注著兒子,將離世的時候心裡還念念不忘兒子,我們可以說母親的愛是怎樣的?

  生:是無私奉獻的。

  師:她到了生命最後一刻的時候,還在想著兒子,這份愛是……

  生:堅韌執著的。

  師:我們把這種堅韌執著的母愛讀出來,再來體會一下。

  生:(齊聲深情朗讀)“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生:請大家看第六節第一句話看出母親生活得很艱難,但在兒子面前努力表現出很樂觀、很堅強的樣子,要讓兒子也像母親那樣堅強樂觀地活著。

  師:所以你覺得這份愛是怎樣的?

  生;這份愛是無微不至的、關懷備至的。

  師:關懷備至,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都給他考慮了,是嗎?你能從文章中去找找,還有什麼語句體現出這種“無微不至”的愛?

  生:我從第一節的第三句“母親就悄悄地走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從“悄悄地”和“偷偷地”詞中可以看出母親愛自己的兒子,讓自己的兒子有一個發洩的空間。

  師:“悄悄地”躲出去,為什麼還要“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呢?

  生:這一個詞可以體現,母親雖然是離開了,但是她仍然很關心兒子,她想要知道兒子會不會傷害他自己,她就在門口,在史鐵生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他的動靜,萬一有什麼事情的話,她就可以立刻衝過去了!

  師:你說出了一個母親的良苦用心啊!

  生:“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這句話中從“她比我還敏感”可以看出母親對作者的愛是細膩的,因為母親她知道作者一聽到關於美好的事物或者是很自由的生活場景的時候他就會發脾氣,變得暴怒無常,而母親不希望他這樣傷心,所以母親她就不能說了,這就說明母親對他的愛是很細膩的,是無微不至的。

  生:“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從“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還有“趕緊”可以看出他的母親終於能夠為自己的兒子答應出去看菊花,讓他的心情放鬆而不再自暴自棄鬆了一口氣。

  師:文中當他答應母親去看菊的時候,有一個詞很形象的表現母親當時的心情……

  生:“喜出望外”。在她的心裡兒子是最重要的。

  師:而什麼是可以放在一邊兒的?

  生:自己。

  師:我們說母親她是怎樣的人呢?

  生:無私奉獻。

  生:“母親喜歡花兒,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母親對“我”的愛是無微不至的,因為從母親喜歡花可以看出母親熱愛生活,但是自從兒子的腿癱瘓後,她就一心一意為兒子奔波,以致侍弄的那些花兒都死了。

  生:“‘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從“總是”這個詞可以看出母親的愛是堅韌的,因為母親已經知道兒子對於自己的雙腿已經是不抱有任何希望了,已經絕望了,但是母親還是希望兒子去看北海的花,重拾自己的信心。

  生:“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好好活,好好活’”從這一句中的“撲”、“抓”還有“忍”這三個詞中看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愛是無微不至的,母親撲過來是為了撲滅“我”心中的怒火,而抓住我的手是因為“我”在打自己的腿,要讓“我”不再傷害自己,“忍”這個字可以說明母親同時也在忍受自己心裡無限的傷痛。

  師:“忍”,不僅忍住了自己的痛,還忍住了兒子的病對她的折磨……

  師:任何一個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受著病痛折磨的時候,她的內心會非常的痛,通徹心底,更何況她是一個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的人,但是她有沒有讓兒子知道?

  生:沒有。

  師:她有沒有像兒子那樣地去發洩?

  生:沒有。

  師:有沒有把東西砸了?

  生:沒有。

  師:她有沒有抱怨生活?

  生:沒有。

  師:所以剛才我們已經體會到了,這樣的母親他的愛是無微不至的、無私奉獻著一切的,同時她用她的精神,堅韌、執著地愛著自己的兒子。

  師:讓我們來完整品讀一下1~6節,體會這樣一份沉甸甸的、偉大的母愛!老師讀第1節,同學們讀2~6節,準備好了嗎?

  (:師生深情朗讀,播放PPT背景音樂)

  師:母親曾一再央求“我”去北海看花,“我”都沒有去,當“我”最終去看菊花的時候,母親已經不在人世了。現在,你對“看菊”有沒有新的認識?

  生:母親讓“我”去北海看菊,是為了寬慰“我”的心靈。

  生:母親讓“我”去看菊花是為了讓“我”走出陰影,好好地活下去。

  生:我對“看菊”新的理解是母親希望“我”像這些菊花一樣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的活著。

  生:我讀出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以及他知道將來他要好好地活著,像這些菊花一樣。

  師:看到菊花讓他想到了什麼?母親給“我”的那份愛。這份愛是不因為母親的離去而離開的,母親的愛將會永遠伴著“我”走下。

  (全班深情朗讀第七節)

  師:看到了花就想到了母親,母親要我們怎麼樣?

  生:好好地活。

  生:要讓我們做生活中的強者。

  師:現在你對我們開始時候提的問題“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它所包涵的意思理解了嗎?

  生:“秋天的懷念”是作者史鐵生懷念母親。

  生:因為母親去世時是在秋天,而史鐵生去看菊花也是在秋天,所以史鐵生就在秋天懷念了他的母親。

  生:母親的品德就像菊花那樣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而菊花又是秋天開的,所以應該是秋天的懷念。

  生:秋天的懷念就是母親生前她想讓“我”去北海看菊花,而現在“我”正是在北海看菊花,看到了菊花“我”就想到了母親。

  生:我覺得是因為秋天常給人們帶來的都是一種惆悵、悽清的感覺,而作者的母親又是在秋天離開他和妹妹的,所以是秋天的懷念。

  師:秋天的時候,母親去世了,每到這個時候就要懷念母親,讓他拾起生活下去的勇氣。大家看到這些菊花的顏色是五彩繽紛的,它讓你們想到了什麼?

  生:五彩繽紛的生活,還有花樣般的年華。

  生:生活是多彩的,當命運坎坷時,不一定只是一種悲傷,也是有快樂的。

  師:說得真好,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地活著,做一個生活中的強者!

  師:史鐵生是這樣深情地懷念著他的母親(播放PPT),我從史鐵生的散文《合歡樹》中摘錄了這樣一段文字,請一位同學來朗讀。

  生:(深情朗讀)“我坐在小公園(指地壇公園)安靜的樹林裡,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裡穿過。”——選自史鐵生散文《合歡樹》

  師:當風從樹林裡穿過的時候,我們已經明白了一位母親對兒子深情地愛,同時也感受到了一個兒子對母親深深地懷念。泰戈爾說:“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你將錯過星星。”因此,透過學習,大家都明白了,不管生活怎樣艱難,我們都要有戰勝它的勇氣。俄國詩人普希金這樣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將成為親切地懷念。”讓我們昂首挺胸,做生活的強者!

  師:今天的回家作業(PPT展示):背誦課文的最後一段,同時選做:

  1、自主閱讀《合歡樹》,寫一段讀後感;

  2、請以《母親,我又來看菊花了……》為題續寫一段文字。

  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2、反覆朗讀,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體會人物形象。

  3、領悟文章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

  4、在“秋天的懷念”中,獲得“好好活”的思考。

  說明:

  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透過回憶自己癱瘓時,懷著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地痛心與忍辱負重地照顧自己,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愧疚和懷念之情。史鐵生筆下對親情的回憶與感悟,讓人感覺親切而意味深長。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本文的主題並不難,但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激發感恩情懷呢?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呢?基於以上問題的思考,要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一步聯絡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走出文字,獲得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好好活”。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深入文字,圈劃、朗讀、品味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神態、語言等語句,領悟文中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

  2、難點:仔細朗讀體會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瞭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說明:本文透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幾件小事,甚至只是細微的動作,隻言片語來表現深沉無私的母愛,感人至深,因此對這些細微之處的品讀即是學習本文的重點,教學過程要“擯棄繁瑣的分析,引導學生透過朗讀和思考來感受課文內容”,而最後一個自然段對於菊花的理解,有較深層的內涵,同時也涉及了借景抒情的知識點,學生不太容易理解,故而設定了此難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作者簡介。

  2、那時的我,作為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著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而這樣的母親,註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課件:摘選《我與地壇》)

  3、談體會: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抽生個別談。

  其實,還有許多複雜的情感構成一股苦澀的滋味,我們可以歸結為一個詞:懷念。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懷念,作者寫了什麼季節的故事?

  看來,之所以有這秋天的懷念,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發啊,作者怎麼會有這份懷念?讓我們一起跟隨史鐵生先走進秋天的故事。(在“秋天”下面做標記)

  4.為了更好理解這秋天的故事,我們先來聽一聽朗讀。怎樣才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5.聽了朗讀,我們要在“正確、流利”的朗讀中咂摸他人的人生,要在“自己的理解”中讀出自己的滋味,即“讀出味道”。下面讓我們一起感悟秋天的故事。

  二、探討母愛的內涵。

  1.整體感知。鼓勵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作者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她有什麼值得作者去懷念的?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自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小組普遍交流,全班重點交流。

  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要說出理由。說的時候要求學生抓住“母親”的表情、動作、語言來說,力求說的詳細些。這個過程鍛鍊了學生透過抓住課文中重點段落、句子、詞語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在交流有過程中感知了母親對兒子偉大無私母愛的世間真情。交流重點圍繞以下兩人方面:

  (一)“母親”關心“我”的小事(可以讓學生概括說,也可以用課文中的原句)

  (二)“母親”面對“我”時的表情、動作、語言的句子。

  4.在交流中,還需要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文段讀出來,要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1)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2)“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麼勁!”

  (4)可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5)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鄰居的小夥子揹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大口大口吐血……

  (6)......

  小結:母親的愛細心、勇敢、急切、熱烈、堅定、執著、深沉。母親的意義,蘊含於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並不覺得。可是,這種意義只有在秋天的場景中,才會凸現出來。由於母親的疾病,失去生命奪目的光華。可我們對母愛的意義有了特殊的發現——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讓我們懂得母愛不僅僅是愛和給予,還擔起一份責任——就是教給兒子如何面對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兒子的後半生,讓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三、探討愛母的懷念。‘

  1.“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2、文章多次提到菊花有什麼作用呢?

  3、文章的題目可以換成別的嗎?如“懷念我的母親”,“母親的愛”、“秋天的悔恨”等等。

  小結:越是懷念,就越是充滿對往事的回憶,然而,母親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吃豌豆黃了;母親再也不能和我商量一起到北海公園看菊花了;我再也看不到母親為了我的回答而喜出望外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了;我再也聽不到因為我發脾氣母親對我的說的安慰話了。越是懷念,就越難過,我多麼想讓母親推著我到北海的公園看菊花啊,我是多麼想再聽聽母親對我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啊,母親,你讓我懷念的“好苦”啊。

  4、欣賞:

  (1)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裡,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裡穿過。——《合歡樹》

  (2)我一直有著一個悽苦的夢……在夢中,我絕望地哭喊,心裡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有關廟的回憶》

  (3)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裡只默唸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捱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裡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我與地壇》

  5.就是這懷念,一個又一個秋天過去了,從21歲開始坐在輪椅上到現在,從母親去世到現在,這份對母親的懷念已經整整33年。這33年的懷念他對“好好活”又有怎樣的理解呢?

  6,請讀他在《病隙碎筆》中寫的話: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介紹史鐵生的近況:由於尿毒症,造成腎衰竭,經常發高燒,有好幾次昏迷,但他依然平靜淡然的看待這一切,現在一個星期都要透析兩次。但他依然在——好好兒地活著。他用筆代替他的雙腿寫出自己怎樣“好好活”的

  四、探討人生:

  課文的學習已經結束。這個故事的確感動了我們。我們一起跟著史鐵生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經歷他和他母親別樣的人生。關於活著: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這樣的缺憾就有那樣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見的痛苦打擊,也有看不見的痛苦人打擊。身體的侷限我們這輩子也改變不了,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心理侷限——史鐵生在無法彌補的身體缺憾中找到另一種生命延展。其實史鐵生的和兄妹的“我倆要好好活”,經過我們的思考,課文的“倆”應該改成“們”。這句話應該說是“我們在一起要好好活……”怎樣才算是“好好兒活”?

  總結:人生的道路多麼漫長,我們要好好活,有了這樣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腳步丈量,無論怎樣,我們為什麼要好好活,我們應該怎樣好好活,我們好好活出個什麼樣,這是應該是伴隨我們一生思考和體驗的問題。

  五、作業:

  在學完了課文之後,學生肯定被文中“母親”的偉大母愛所打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母親,歌頌一下自己的親人,從而使文道得到統一。

  六、板書設計:

  我母親

  暴怒無常耐心撫慰

  渾然不知悔恨懷念堅強無私重病纏身

  同意開花喜出望外

  懂得母親臨終囑咐

  伏亞芳

  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實錄 篇3

  設計理念:

  當新課改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課標、教材、課堂、教師、學生的時候,處於邊遠山區的農村小學卻依然在一步一個腳印地用舊教材探索新方法,在舊教材中滲透新理念。沒有多媒體,教師就憑藉一支粉筆、一張嘴、一臺過時的錄音機和幾盤錄音帶向學生傳輸著新的資訊;沒有及時獲取新理念的工具,教師就只能憑藉教學參考書和郵局姍姍遲來的幾本教學雜誌。

  《秋天的懷念》是人教版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在設計中,教師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做到讀中品味、讀中悟情;並在朗讀中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釋放和昇華,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緒。

  教學目的:

  透過朗讀學習課文,讓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並學會在生活中發現愛、回報愛。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透過一步步的讀書活動由淺入深地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愧疚、懷念和熱愛。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錄音機、鋼琴曲、歌曲《懂你》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課題,引導學生質疑

  (設計導語):生命是美麗的,當我們在教室裡快樂地學習,在操場上歡快地遊戲、活動;當我們在山野間奔跑,在田地裡和爸媽一起勞作,我們無不在享受生命給我們的恩賜。但是對於因疾病而不能依靠自己的雙腳走動的作家史鐵生來說,生命又是那樣的殘酷。然而就在這不幸的境遇中,卻有一個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給了他生活的希望,此刻,就讓我們到文中去感悟、體驗。

  (出示課題、質疑)

  1、抽生讀課題。(讓學生帶著感情讀,一次與一次讀的不同)

  2、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學生提問)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二、朗讀品味、體會感情

  (一)配樂範讀、初步感悟

  教師配樂範讀,要求學生認真傾聽,想想:文中的母親是怎樣的一個人?

  學生聽後進行交流。

  (二)精讀勾畫,深入體會

  再自由讀讀,想想:母親是怎樣的一個人?邊讀邊勾畫出最能反映母親品質的句子或最讓你感動的句子。(要求:在勾畫的時候,還可以在旁邊作作批註)

  (三)品讀體會,悟境悟情

  1、抽生交流自己所勾畫的句子。

  2、齊讀(讓全班同學都能找到交流的句子)

  3、品味情感。(引導學生抓注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情等方面進行品味,再交流。)

  4、抽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5、抽生評議。

  6、在品味和感悟齊讀。

  7、引導學生小結學法:交流——齊讀——悟情——品讀——評讀——齊讀

  8、按學法,分四人小組討論學習所勾畫句子。教師參與到薄弱小組中進行學習。

  9、重點交流:小組派代表進行彙報交流,讓學生儘量組織語言,彙報小組的觀點。

  10、品讀賞析:教師出示文中佳句,學生品讀賞析。

  三、深入點題、釋放情感

  1、文中有一段讚美菊花的段落,找一找。

  2、自由讀,從菊花體會到了什麼?

  3、文中有幾次寫到了花?找一找。從這幾次寫花中寫到了我和母親的情緒變化,是怎樣變化的?(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

  4、探討:課題為什麼叫《秋天的懷念》?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5、小結,釋放學生情感:一個平凡的動作、一句樸實的話語、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都湧動著母親的愛,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母愛是怎樣的?假如清明節到了,你就是作者,正站在母親墓前,你想說些什麼?

  四、拓展延伸、放飛思緒

  1、讀了課文,也許你正被文中的母愛所打動,也許被你正享受著的母愛所感動,老師也沉浸在母親的深深關愛之中,讓我一起聽聽滿文軍的《懂你》,感受那份深深的母愛。

  2、多想,告訴你,告訴你我多麼的想你……你也想你媽媽嗎,勇敢地站起來,說說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

  3、把課文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附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我母親

  暴怒安慰

  懷念逝世

  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實錄 篇4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屬精讀課文。本單元課文是以親情為主題的,一個“情”貫穿文章的始終。《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作家史鐵生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癱瘓時的幾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含蓄,情感真摯細膩。

  七年級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本課的出現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薰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及時的給學生作一次愛的洗禮。同時七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學生要理解課文的內容與主題並不難,關鍵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在感恩中理解愛,在感動中樹立“好好兒活”的信念。

  二、教法與學法

  根據以上教材與學情的分析,我認為這種情感濃重的`作品應該重在閱讀與感悟。本課的教學我綜合運用了精讀、略讀、瀏覽等多種閱讀方式,咀嚼語言,感悟真情。在整體閱讀中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同時也靈活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教學目標

  據以上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賞析文章的寫作方法,體會偉大、無私的母愛。

  2、合作交流並聯系生活實際,激發感恩情懷。

  3、積極思考,探尋“好好兒活”的含義。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教學目標的設定,由此確定本課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透過細節描寫來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感恩情懷。教學難點為:學習作品中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五、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設計的教學時間是兩個課時,今天我所說課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一)介紹作者,匯入新課

  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課文所寫內容屬於作者的親身經歷,在介紹作者的同時也就交待了課文的創作背景。因此我就設計了透過介紹作者來匯入新課的方式。在中國的文壇上,有一位“硬漢”作家,他的名字叫史鐵生。他1951年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他在與病魔抗爭的同時,在病榻上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短篇小說《命若琴絃》,散文《我與地壇》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3年、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為人低調,嚴於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那麼,是什麼力量讓史鐵生寫出這麼多震動中國文壇的好作品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史鐵生,從他所寫的這篇文章《秋天的懷念》中尋找答案。

  (二)初讀全文,整體把握

  1、我準備了本篇課文的配樂朗讀錄音,先讓學生聽朗讀錄音,整體把握作者情感。

  2、提出問題,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後回答。因為本篇課文作者是以“看菊花”為線索來寫,我在本課時也是以作者三看菊花為線索來分析文章內容與作者感情的,因此我首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後進行小組討論並回答。

  文中幾次提到了秋天裡去看菊花?簡要敘述。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第一次(第1段):母親是怎麼說的?“我”什麼態度?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母親: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我”:“不,

  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麼勁兒?”

  第二次(第3段):

  母親:“北海的菊花開了,

  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我”:“什麼時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這一個問題,只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不做過多的分析。透過以上三看菊花的敘述,學生已經從整體上了解了本文主要內容情節與作者的感情變化,下面就很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個教學環節,也是本節課教學的主要環節。

  (三)三看菊花見真情

  三看菊花是本文的敘事線索也是感情線索,但在具體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研讀賞析時是各有側重的,以避免授課方式重複給學生帶來的疲勞感。對第一次看菊花,側重於從母親與“我”的言行描寫的對比中,發現母親關愛兒子的深情,讓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1、一看菊花,對比之處見真情

  問題:第一次看菊花時,“我”是什麼樣的表現?有怎樣的情緒與心態?母親是什麼樣的表現?她為什麼想讓“我”去看菊花呢?

  “我”:情緒上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四周的牆壁。

  心態上悲觀絕望:“不,

  我不去!”……“我可活什麼勁兒!”

  母親: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眼邊兒紅紅的;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好好兒活;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母親不願看到兒子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她想讓兒子走出去,走出這個壓抑的空間,走出心理上陰影。

  總結:母親生病,默默承受——兒子生病,脾氣暴躁

  母親生病,兒子毫不知情——兒子生病

  ,母親默默鼓勵

  透過這樣一個直觀的對比,讓學生明白:母親在自身患病的情況下,對兒子的暴怒無常依然能夠理解並寬容,並堅強地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她對病痛的艱難忍受,對兒子的寬容理解、堅強鼓勵,都源於她對兒子的愛,

  這種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2、二看菊花,細微之處見真情

  第二次看菊花,我側重於從細節描寫方面來引導學生感悟,讓學生明白母親的愛不僅是偉大的、無私的,也是最細膩的。

  問題:從本段中找一找,你能從哪些地方發現母親愛得細心,愛得細膩?

  學生在瀏覽、討論後,會指出以下細節描寫的地方,然後師生共同明確:

  (1)“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母親為什麼要擋在窗前?

  怕兒子看到窗外蕭瑟的秋天景色而觸景傷情。

  (2)“她忽然不說了……比我還敏感”。

  由於兒子癱瘓,怕“跑”“踩”一類的字眼勾起兒子傷心。

  總結:這是一位心細如髮的母親,疼愛而又理解兒子,她在乎兒子的感受勝過她自己,這樣的母愛是細膩的。

  (3)這樣的一位細心的母親,怎麼會讓“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呢?

  討論後明確:這樣一位細心的母親,愛花的母親,她怎麼會漠視花的死去呢?她定然是有心無力。母親病得那樣厲害,

  還要為兒子日夜操勞,她柔弱的肩膀實在無力承受這麼多啊!可她還是將自己的病痛隱瞞,唯恐自己的病情會給兒子的心理再加上了一丁點兒的負擔,這一切,只因她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兒子啊!

  3、三看菊花,“生”之後悟真情

  第三次看菊花,側重於從文章最後一段的景物描寫中,體會作者生活態度的變化,對應教學目標設計中“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第三次看菊花時,母親已經去世,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仔細閱讀最後一段,與第1段相比較,說說作者的生活態度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是什麼促使了這種變化?

  第一次時,作者情緒上暴怒無常,心態上悲觀絕望,可以從動作與語言的描寫中看出來。例如:

  “望著望著天上……四周的牆壁。”“我狠命地捶打……我可活什麼勁兒!”

  第三次時,“黃色的花淡雅……好好兒活”,對花的描寫,暗示“我”走出了心理低谷,重新撿拾起了生活的信心,決定與妹妹一起“好好兒活”。

  結尾重複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揭示了主旨,“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是母愛促使了這一轉變。

  4、感悟作者的愧疚之情

  找出文中寫母親病痛的句子或表現“我”愧疚的句子,大家討論一下:

  示例:

  A、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睡不了覺。

  B、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已經病成那樣。

  “我”在生病時只顧自己的感受,忽略了母親的身體狀況;母親卻忍受著病痛與心痛鼓勵兒子,這怎能不讓“我”感到愧疚與自責呢?正是這種愧疚與自責,帶給“我”心靈的震顫與反省,讓“我”徹底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看到了自己以前的任性與懦弱,也獲得了重新生活的動力與信心。

  (四)總結

  本文用樸實無華的語言,

  透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位偉大無私的、堅強的母親對兒子理解、寬容與關愛,也深情地表達了兒子對母親的愧疚與懷念。

  (五)作業

  推薦閱讀史鐵生的作品《我與地壇》《有關廟的回憶》,體會史鐵生對母親的無盡懷念。

  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實錄 篇5

  教學目標:

  1、複習本課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3、透過分角色朗讀母親和兒子的對話,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親對兒女深深的愛,感受“愛母”的思緒,感悟生命之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父母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樸實的語句中蘊含著的豐富情感;透過分析

  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感悟深深的母愛。

  教學難點:

  感受“愛母”的思緒,感悟生命之美。

  表演母子之間的對話。

  一、直接匯入。

  愁是心上的秋,秋讓人思緒萬千,我們繼續來體會史鐵生秋天對

  母親的懷念。

  二、溫故而知新,複習第一課時所掌握的字詞(學生齊讀)。

  三、感知母愛。

  (課件出示)老師朗讀,溫馨提示:一邊聽,一邊思考:

  1、母親為什麼要帶我去看菊花?

  2、我為什麼又要去看菊花?

  (課件出示)

  四、品味母愛。

  1.提問作者三次提到看菊花,前兩次和第三次有什麼不同?

  (課件出示)

  學生先自己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你的心我最懂!文中細膩的描寫了母子之間的對話,感人至深,先組內表演再分角色表演(課件出示母子對話)

  五、展示作者另一部作品《我與地壇》節選,表現母親的不易。拓展“假如你是他兒子,最後一次看菊花,你會對母親說什麼?”學生現場寫作後展示。

  六、“生命之美”分享吧,深情作結,感情昇華。

  讓我們記住史鐵生,記住這位身殘志堅,堅強樂觀的作家;讓我們記住母親,珍惜平凡、無私而又偉大的母愛;讓我們感恩父母,關愛父母,用行動回報父母!

  七、佈置家庭作業:行孝要及時,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我們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佈置作業寫小作文“媽媽,我想對您說”

  八、欣賞歌曲:《母親》

  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實錄 篇6

  【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新編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敘事散文。本單元以“親情”為話題,兼顧古今,兼顧中外,意在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教益。《秋天的懷念》是一篇充滿人性哲理的散文,作者以樸實含蓄的文字和真摯細膩的感情,表現了母愛的無私、深沉與寬容,字裡行間蘊含著作者對自己生活經歷、情感變化的回顧與反思。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達了對母愛遲到的領悟,也表明自己在母愛的感召下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學情分析】

  描寫母愛的文章不勝列舉,濃濃親情總能喚醒學生心底溫柔的情愫。學生受閱歷的影響,容易淺層次地閱讀母愛,無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愛的內涵。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選擇適宜的教學視角,引導學生走進文字深處,讀出作者對母親的感念之情及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教學過程】

  見教案

  【教學反思】

  這樣秋風瑟瑟的日子,是最適合上《秋天的懷念》的。只是史鐵生懷念的是母親和人生,而現在的我,反思的則是這堂剛剛謝幕的課。

  自我評價:

  一、抓住文字特質,體現語文課程的性質

  語文是一門運用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基本特徵。作者以樸實含蓄的文字和真摯細膩的感情,展現了母愛的深沉與厚重,表達了自己對母愛的頓悟及對人生新的思考,從而樂觀堅強地迎接人生的風雨。

  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研讀文字,從中感悟蘊含在字裡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學生對於這一人文內涵的領悟,必須要與工具性相統一,在識記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中,加以實現。為此,教學中設計的生字學習、初讀感悟、理清脈絡、研讀細節、資源拓展等,都意在引導學生憑藉語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愛的薰染,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信念。

  二、合作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堂課以三個教學板塊為主:指導品析,讀出母愛的細節;合作探究,悟出“好好兒活”的深意;體驗感悟,寫出自己的思考。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現有的閱讀水平為支點,設計了三個層面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透過合作、探究一步步走進文字深處。第一個層面是在讓學生品析文中感人的細節描寫,並將之與朗讀指導結合在一起,體會母愛的深沉無私,突破教學重、難點;第二層面是讓學生合作探究文中景物描寫的深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分享中深入理解“好好兒活”的內涵;第三個層面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對話自己或母親,使其情感受到薰陶,深刻地理解文字的主旨。

  三、讀品結合,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

  王榮生教授說:“一堂好的語文課,其主要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獲得有益的啟示。”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閱讀層面,將體會借景抒情手法的作用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習得閱讀方法。此外,我透過對資料連結和遷移拓展引導學生樹立堅強樂觀的信念,勇敢地面對人生的挫折,從新的角度思考愛和人生,從而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讓學生在讀中品,在品中悟,讀品結合,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字裡行間洋溢的情感及文字背後的深意。最後學以致用的片段寫作讓學生跳出文字,體驗和感悟自己身邊被日漸

  忽視的母愛

  教學反思

  1、對話還可以更充分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教科書編者與文字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在教學中,我關注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生與生之間的對話較多,而我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不夠充分和透徹,比如對母愛的頓悟及反省有時未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

  2、預設還可以更全面

  《秋天的懷念》作為一篇經典散文,值得精講的地方很多,且學生受閱讀水平和閱歷的影響,對文字的質疑和解讀也不同。在教學中,我對文字的預設還不夠充分和全面,翻轉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對課堂的生成點還不能做到遊刃有餘。

  課堂重建

  1、努力地實現平等對話

  提升自己解讀文字的能力與素養,多角度立體化地解讀人物,提高文字解讀的深度、厚度、溫度,與學生、教科書編者與文字之間實行真正的平等對話,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與共鳴。

  2、努力讓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

  精彩的生成源於全面而充分的預設。在教學中,要提高自己對課堂的駕馭和應變能力,抓住課堂的生成點,讓課堂在生成中變得靈動而有活力,讓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

  教學,即生長。感謝史鐵生為我上了生動的一課,感謝這次公開課的機會,又讓我經歷了一次歷練與生長。我也要像爛漫的菊花一樣,在語文教學的天地裡頑強地生長,努力地綻放!

  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實錄 篇7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透過反覆閱讀和品析關鍵詞語,感受母親的形象以及文中句子的心理和動作描寫。

  3、體會文中母親對兒子默默無私的愛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過反覆閱讀和品析關鍵詞語感受母親的形象以及文中句子的心理和動作描寫。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母親對兒子默默無私的愛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圈點勾畫,多媒體展示。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這是梁實秋的灑脫。對於多數人,離別總是讓人悲傷不已,而離去的人總讓我們久久的懷念。有時我們也不僅僅會懷念人,也會懷念到與人相關的物,那麼本文的作者又在懷念什麼呢?為什麼作者有把它稱為秋天的懷念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解決文章生字詞問題。

  2、思考文章的標題為什麼叫“秋天的懷念”,作者又在懷念什麼?

  明確:作者在懷念自己的母親,叫“秋天的懷念”的原因是因為母親在那個秋天去世。

  (三)精讀課文,深入研讀

  1、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文章寫了幾次母親要帶我去北海看花?

  明確:兩次。

  2、思考並同桌之間相互交流,母親為什麼要帶我去北海看花?

  明確:(1)母親喜歡花。(2)自從我癱瘓後脾氣就暴怒無常,母親想帶我出去散心。

  3、圈點勾畫文章的語句,找出母親兩次提出要帶我去看花的時候有什麼不同?

  明確:第一次: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

  第二次: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4、反覆朗讀第二次看花時的情景,思考為什麼母親第二次時會露出央求般的神情?

  明確:因為母親的病已經很嚴重了,她怕自己想和兒子去北海看花成為自己的遺願。

  5、圈點勾畫文中的關鍵詞語,思考當母親聽到我願意去看花時有什麼樣的反應?

  明確:我的回答讓她喜出望外。

  “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6、以語文興趣小組為單位,討論從母親的乞求和反應可以看出什麼?

  明確:可以看出母親當時既喜悅有小心翼翼的心情,體現出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四)拓展延伸

  史鐵生由於身體的變故落下了癱瘓,命運對他的不公並沒有使他屈服,並在苦難中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你還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明確:《務虛筆記》是輪椅上的史鐵生的首部長篇小說,也是他半自傳式的作品。這是作者的長篇小說處女作,行文優美、凝練,情感真摯、厚重,且好讀,處處透映著一種對人世滄桑的如泣如訴、似幽似怨的傷感與領悟。

  《病隙碎筆》中,史鐵生用生動而通俗甚至是優美的語言追尋了關於我們人生的書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運、愛情、金錢、道義、信仰,健康的心態、成功的途徑和價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紐帶等共分六部分,字字珠璣,充滿著智慧和安詳。

  (五)小結作業

  1、課下找來史鐵生的其他作品讀一讀;

  2、蒐集其他不屈服命運的人物事蹟。

  五、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在文章中流露出濃濃的情誼,在設計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透過字詞感受到語言背後的情感。文章的許多細節描寫非常的巧妙,需要老師帶著學生對於這些部分進行詳細的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