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課題是《樹和喜鵲》,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這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樹和喜鵲》是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夥伴”這一主題下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向我們展現了三個畫面:一棵樹和一隻喜鵲孤單地生活;後來這裡有了許多樹、許多鳥窩、許多喜鵲;喜鵲們、樹們快樂地生活。故事生動形象地告訴學生: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每兩個自然段講述一個畫面,結構相似,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故事性強,是以孩子口吻寫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特別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於小學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目標的制定是從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和創造力,重視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考慮的。因此,結合本篇文字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從以下三個維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維度:
認識“窩”、“靜”等9個生字和子字旁、倒八兩個新的偏旁部首;讀準“只”、“種”、“樂”三個多音字;觀察分析“居”字並進行書寫。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感受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讀準“一”的變調。透過聯絡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孤單”和“鄰居”的意思。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反覆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樹和喜鵲從孤單到快樂的情感變化,感受到有朋友就有快樂。
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讀準“一”的變調。
2. 教學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樹和喜鵲從孤單到快樂的情感變化。
三、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本課我採用了初讀感悟--再讀理解--拓展延伸等讀悟結合方法,讓學生透過思考、朗讀、想象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中心,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體。
四、說教學過程
《樹和喜鵲》是一篇情感豐富的童話故事。這篇課文最吸引人的地方應該是它的感情脈絡非常清晰,對比鮮明。透過前後的變化,來體現從前孤單到後來快樂的這樣一個情感歷程。本課的設計重點就是要透過圈畫出課文中明顯的資訊,體悟的讀,探究的讀,創設情境去讀。透過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孤單”和“鄰居”等。同時,根據一年級小學生喜歡直觀影象,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創設了靜態畫面與動態畫面相結合的情景式閱讀,從直觀到思考到交流總結到深刻感悟,體悟文中所表達的情感,最後提煉出: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的這樣一箇中心思想。識字部分主要是隨文識字、聯絡生活和自主識記等恰當的識字方法進行識記,最後同桌互查、教師檢查,以達到當堂高效識字的效果。寫字部分是透過以往的寫字歌訣的經驗積累,學生自主觀察分析,微課解決難點的方式進行,給同學們以最直觀的教學,形成較深的寫字理念和方法指導。
(一)新課匯入,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開門見山匯入新課,多媒體出示介紹喜鵲的微課,讓學生簡單的瞭解喜鵲在大樹上搭窩等新奇的課外知識,能有助於他們理解課文,激發學習興趣。同時順著微課的問題出示字卡“窩”,進行識字。
(二)初讀課文,讀準課文。
首先指名讀文,全班擺口型跟讀,評價正音。接著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讀準“一”的變調,這在一年級上冊《秋天》一課已經接觸過,在本課又一次出現,依舊是一個小難關,介於孩子的基本能力和預習情況,不做過多講解,在具體語境中讀準即可。
(三)深入探究,體悟情感變化。
1.朗讀課文,聯絡上文,感受“孤單”。
教師結合貼圖,讓學生讀好“一棵樹、一個鳥窩、一隻喜鵲”這樣的詞語,讓學生感受到一棵樹和一隻喜鵲的孤單。同時還創設了情境,“如果你是一棵樹(一隻喜鵲),只有你一棵樹(一隻喜鵲),看看四周,你想說些什麼?”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在情境中讀好句子,感受到一棵樹、一隻喜鵲的孤單,有助於幫助學生了解“孤單”這個詞語的意思。與此同時,引導學生聯絡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孤單”的意思,並創設情境,引發共鳴,當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自己是怎麼想的?感覺如何?從一個“也”字感受到了什麼?逐步指導學生學習聯絡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2.朗讀課文,感受“快樂”。
在本環節裡,讓學生在文字裡駐足、感悟,不僅有利於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還在多種形式地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到夥伴的重要,懂得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快樂。透過再讀課文,學生髮現後來樹和喜鵲有了變化,是什麼原因使樹和喜鵲變得快樂起來。在理解“鄰居”一詞時,採用聯絡生活實際的方式,如“說說你的鄰居是誰,你和鄰居的關係怎樣”這樣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文字中“樹的鄰居是誰?喜鵲的鄰居又是誰呢?”“樹和喜鵲是怎麼和鄰居相處的?他們一起做什麼?”透過朗讀並結合生活實際真正理解了“鄰居”的意思。教師又創設想象空間“樹會和鄰居做什麼”,在朗讀中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與感受樹和喜鵲都因有了好多好多鄰居,他們都有了自己的朋友,所以再也不孤單了。所以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3.拓展訓練,練習讀說。用從前、孤單、後來、快樂兩組對應的詞語來模仿課文說一段話。一年級孩子讀說訓練應該常態化,對詞語、行文結構的積累會有助於日後的寫作,是一種語文課堂的延伸與拓展,讓孩子也充滿成就感,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四)識字。
這部分包括自學生字條,同桌互查;識字大比拼;利用白板的聚光燈功能尋找詞語寶寶,學生讀的時候更有遊戲性,激發興趣;以及幫助鳥寶寶衝出蛋殼。3個多音字的字音、兩個新偏旁部首的認識。
(五)寫字。
“居”字是本冊書中學到的第一個左上包右下結構的字,寫字口訣中曾經提到過,但沒有具體書寫過這類字。所以透過微課生動的展示出居字的書寫,更有助於學生接受,並舉一反三。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本課板書主要以板畫的形式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
以上,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2
教學設計思路
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學生在互幫互學中熟記生字。學生透過自讀自悟質疑問難,透過小組討論、交流,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增加學生閱讀量,開闊學生視野,積累詞彙。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寫田字格里的4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認識新筆畫“橫折彎鉤”。
2.正確認讀11個生字。
3.藉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培養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二)能力目標
藉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情感目標
培養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生字學習。
2.理解課文內容,培養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瞭解課文內容。
(一)播放朗讀錄音,加上適當的配樂,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邊記憶。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的主要內容,學生聽故事的過程就是梳理思路的過程。
(二)用自己的語言在小組裡講一講剛才聽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補充,比比誰講得完整又準確。
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的個別差異,教師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師要對錶達有困難的學生特別關注,搞清楚困難的原因,是沒集中精力聽故事還是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特別指導這部分學生。
這一環節給了學生充分的自讀課文時間,學生在反覆讀書的基礎上達到通順、流暢。
(四)揭題:剛才這個動聽的故事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新課文《樹和喜鵲》。
(五)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識記生字。
(一)學生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自己讀準,並標上記號。
(二)反覆讀課文,重點識記不認識的字。
(三)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
1.用“我來當小老師”“介紹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讓學生互幫互學。
讓學生當“小老師”來互幫互學生字的設計,調動了學生積極識字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信的信心,並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2.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普遍認讀有困難的生字。
三、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小組交流——全班師生交流
(一)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二)在四個人小組中交流,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師巡視,參與討論,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疑難所在,以便具體指導。
(四)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下列語句。
1.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孤單”是什麼意思。樹和喜鵲為什麼會感到孤單?
2.你有過這種經歷嗎?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當時自己是怎麼想的?感覺如何?
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絡,談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沒有夥伴和朋友的生活才會孤獨。
3.“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麼原因使樹和喜鵲變得快樂起來了?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這句話。
理解“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的主要內容。
四、書寫生字,鞏固生字。
(一)書寫
1.學生自己書寫。
2.班內交流書寫時發現的應注意的問題。
3.教師根據情況具體指導。
相信學生,給他們自主識字、寫字的機會,並在合作交流中互幫互學,教師適時查缺補漏,指導方法,師生、生生達到共識。
(二)透過編故事,複習、鞏固生字。
學生隨意挑選一些學過的生字、詞語,用這些生字、詞語編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學生在興趣極濃的情境表演中既鞏固了所學的生字,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五、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你有過像樹和喜鵲這樣的經歷和感受嗎?展開討論交流。
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小培養學生蒐集材料、整理知識的好習慣。
六、作業:擴充套件閱讀
學生在課下蒐集“有朋友才會有快樂,有友愛才會有幸福”這些內容的散文、詩歌等,並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更喜歡怎麼玩?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樹和喜鵲》第二課時。
我從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三方面預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寫字要求是: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對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我有明確的要求,並不斷糾正不良寫字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一年級學生的起始閱讀,重在培養閱讀興趣,啟用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熱愛閱讀。
二、教材分析
《樹和喜鵲》是部編版教材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六課的一篇童話故事。本單元圍繞“夥伴”為主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分別是《小公雞和小鴨子》、《樹和喜鵲》、《怎麼都快樂》。這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夥伴之間的情誼——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樹和喜鵲》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樹和喜鵲由孤單到快樂,和夥伴一同玩耍、一同遊戲、一同生活,就能享受快樂的生活。這也正符合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人文內容,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到第三個單元的課文了,認識了自然段,對童話故事也有所瞭解。學生對童話故事有著極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學生入學後,和同學朝夕相處,感受到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的情誼,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但由於年齡和知識所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是:對一些詞語的意思還不瞭解,沒有掌握聯絡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是本節課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基於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教材分析、以及對學情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預定為以下3個:
1、複習生字和詞語,會寫“快、樂”兩個字。
2、透過聯絡上下文,瞭解“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積累“從前、嘰嘰喳喳、安安靜靜”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透過想象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感受語言的.節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樂。
以上所預定的教學目標,正是基於課程標準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四、教學方法
本課我以讀為主要方式,教師範讀,個別讀、小組讀、全體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表達、並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談體會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進行說的訓練。《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口語交際的要求是: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普通話的習慣,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我會對說話提出要求,並及時評價和指導。
學生學法:
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學生透過自讀自悟,在交流學習中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表達的情感。
五、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新課
首先複習課文生字詞語,並由4個表示時間和心情的詞語:從前、後來、孤單、快樂進行課文內容的回顧。在分類積累詞彙的同時也指向文章核心。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匯入部分可以實現目標1中的複習生字和詞語。
(二)品讀詞語,感悟內涵
對課文的學習分成兩部分,透過1、2自然段的學習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並理解“孤單”的意思,圖文結合感受“一棵樹、一個窩、一隻鳥”的孤單,在這種情境中指導學生讀出他們的孤獨感。這一環節可以實現目標2中的部分目標,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孤單”。
第二部分透過3至6段的學習去探究樹和喜鵲為什麼又快樂起來了?學習方法和第一部分一樣,在圈畫中找出原因,圖文結合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並理解“鄰居”的含義,在讀中悟出快樂,並能說明自己和朋友玩耍時的快樂場面,進而領會課文主旨,懂得有朋友、有鄰居、又友愛才會有快樂和幸福。這一環節的活動可以實現目標3。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因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多種閱讀方式,反覆對重點自然段進行閱讀。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本文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
(三)寫字的指導
在第二課時裡指導“快”和“樂”的書寫,因為這兩個字已經是會認的,在第一課時已經對這兩個字進行了識記、組詞和運用的練習。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寫字的要求: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規範、端正、整潔。所以在寫字環節主要觀察字的結構、佔格、主筆的位置,進行示範,學生練寫、糾正學生寫字姿勢。這一環節活動實現了預定的目標1。
(四)總結課堂,激發閱讀
提出問題:同學們,今天你有什麼收穫?當你孤單時你可以怎麼做讓自己快樂起來?讓學生思考,說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此向同學們推薦童話故事《三隻小豬》從而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童話書的興趣。
(五)板書設計:
樹和喜鵲
一棵樹 好多樹
一隻喜鵲 好多喜鵲
孤單 快樂
以上,我從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預定,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七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希望各位老師為我提出保貴建議。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十一個生字。
2、藉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11個生字;藉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內容,感悟朋友間的真摯友誼。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都有朋友嗎?,設想一下,如果沒有朋友會怎樣呢?
學生自由發言
2、引出課題,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產生讀書慾望。
2、利用課件範讀課文,邊聽邊注意讀音。
3、學生自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4、交流識字方法。
5、採取不同方式檢查識字情況。
6、檢查讀書情況。
三、再讀課文,交流理解。
1、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及感受。
讀了課文,你想說些什麼?
2、理解“孤單”的意思並感受樹和喜鵲前後的變化:
A、“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
B、“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此環節要求學生自由發言,結合課文內容只要有道理就可以。
3、結合生活實際同學們說說在課間或者是課上該怎樣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呢?
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團結友愛。
四、活動《找朋友》
五、拓展思維
1、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有過像樹和喜鵲這樣的經歷和感受嗎?展開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推薦詩歌《沒有不好玩兒的時候》。
五、師生總結
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樹和喜鵲》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這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樹和喜鵲》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第6課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夥伴”為主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夥伴之間的情誼——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樹和喜鵲》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一同玩耍,一同遊戲,共同享受快樂的生活的過程。告訴學生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遊戲,就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於小學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目標的制定是從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和創造力,重視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考慮的。因此,結合本篇文字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會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樹和喜鵲由孤單變快樂的原因。
3、理解“也”的用法,會用……也……說話。
4、感悟朋友、鄰居在生活中的重要,培養學生互助友愛的精神。
學習重點: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聯絡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所以確定本課時教學重點1、學會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樹和喜鵲由孤單變快樂的原因。
學習難點:聯絡實際,瞭解鄰居和朋友的重要,懂得團結協作互助友愛,並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見解,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教學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課我以讀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表達,並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談體會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進行說的訓練。
四、說學法:
1、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
2、學生透過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在交流學習中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一下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新課
首先複習課文生字詞語,並由4個表示時間和心情的詞語進行課文內容的回顧。在分類積累詞彙的同時也指向文章核心。訓練學生對文字整體感知以及組織概括能力,這樣學生就會對文字有初步的把握,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
(二)品讀詞句,感悟內涵
對課文的學習分成兩部分,一是透過1,2自然段的學習感受樹和喜鵲的孤單。在這部分的學習中運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孤獨”的意思,圖文結合感受“一棵樹、一個窩,一隻鳥”的孤獨,在這種情境中指導學生讀出它們的孤獨感。
第二部分透過對3至6段的學習去探究樹和喜鵲為什麼又快樂起來?學習方法的第一部分一樣,在圈畫中找出原因,圖文結合感受樹和喜鵲的快樂,並理解“快樂”的含義,讀中悟樂,能說出自己什麼的快樂是什麼樣的,進而領會課文主旨,懂得有朋友,有鄰居,有友愛才會有快樂和幸福。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因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多種閱讀方式,反覆對重點自然段落的閱讀以及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輔之以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文字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
(三)句式的訓練,會用“……也……”說話,也是本課要達成的一個目標。
(四)寫字的指導
在第二課時裡指導“居”和“樂”,因這兩個字已是會認的,已對它們進行了識記,組詞和運用的練習。所以在寫字環節主要觀察字的結構,佔格,主筆的位置,進行示範,學生練寫。
(五)總結課堂,激發閱讀: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當你孤單時你可以怎麼做讓自己快樂起來?
並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童話書的興趣。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
以上,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領導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