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部編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說課稿

部編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說課稿

部編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草船借箭》是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戰”中的一個小故事。《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為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

  本單元教材以“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中國古典名著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閱讀名著對於增益智慧,提升素養,特別是提升語文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編寫本組教材的意圖不但要讓學生在閱讀和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我國語言文字和表達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傳承民族文化,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瑜、忌”等9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3.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透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4.透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

  3.透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三)教學難點

  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三、說學情

  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學生對於故事的歷史背景比較陌生,學生又對《三國演義》瞭解很少。所以理解文章並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有一定難度,尤其是透過文字來看清人物的性格特點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在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諸葛亮是怎樣草船借箭的,瞭解借箭成功的原因。從而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並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四、說教法

  在教學中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競爭和合作意識。

  五、說學法

  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課堂上以讀為主,採用畫一畫、想一想、議一議的方式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六、說教學過程

  1.激趣匯入。

  播放大型連續劇《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匯入課題,並引導交流與課文相關的資料。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

  2.自主學習,理清文脈。

  引導學生在默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完成對課文脈絡的瞭解,進而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為下一環節的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鋪墊。

  3.合作學習,深入理解課文。

  為避免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混亂狀況,在進行探究交流時,引導學生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從“故事起因”“借箭準備”“借箭經過”“借箭結果”等幾個方面合作學習、探究交流。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髮現問題進行交流彙報外,還組織學生對學習中產生的困惑進行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地發現問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對於學生自己解決有困難的問題,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從而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深入理解的同時積累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能力。

  4.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透過課堂小結,使學生了解到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後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要求學生運用學會的方法課外閱讀《三國演義》中自己感興趣的章節,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檢驗自己閱讀古典名著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七、說板書設計

  以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作為本課教學的板書,板書內容簡潔,顯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看過板書就能對文章內容一目瞭然。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為難、陷害諸葛亮。

  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

  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部編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它講述的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性和趣味性很強。這篇課文所講是《赤壁之戰》前的一段小插曲,周瑜妒忌諸葛亮的非凡智慧,他用要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的難題來謀算對手,諸葛亮沒有造箭,而是在三天內用草船借來了十萬多隻箭。這是個歷史故事,教學時不僅應讓學生理清文章的條理,學習作者是如何連段成篇的,還應引導學生從事件經過中瞭解人物的性格特點、精神品質。

  這教材以“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中國古典名著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閱讀名著對於增益智慧,提升素養,特別是語文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編寫本組教材的意圖就是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目標:

  我依據《新課標》對高段語文閱讀教學及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我根據三個維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使學生領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總結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4、從故事中具體的人和事中得到啟示,體會我們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是“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讓學生透過對故事情節的瞭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教學難點是“瞭解諸葛亮借箭為什麼能成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努力啟發誘導,變“教”’為“導”,變為學生探索、發現的過程。針對訓練的重點專案和課文的特點,設計富有思考價值的重點專案,和符合課文特點、富有思考價值的、多層次、多梯度的問題來導讀課文,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充分發揮朗讀、默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

  教學準備:課前收集的有關《三國演義》的人物、歇後語、故事

  二、說教學思想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定位可以概括為:“兩個基礎,一個重要”。由此我確定的教學指導思想是:①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主人的學生觀;②堅持文道統一,重視方法指導的教學觀;③革新、開放的大語文教育觀。

  三、說教法、學法

  隨著課改的深入,現在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一直在默默的思考:怎樣教才能有效,怎樣教才會有效呢?

  透過實踐、反思,我慢慢的明白: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我主要採用啟發指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努力創設寬鬆活躍的氛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

  學情分析:課文寫了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為之嘆服,稱諸葛亮“神機妙算”。教學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詞展開教學。教學中以讀為主,採用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的形式使學生形成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創新意識的語文綜合素質。

  四、說課堂教學程式。

  部編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說課稿 篇3

  剛才宋老師所講的《草船借箭》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覺他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師情緒飽滿,學生積極參與,透過師生互動,讓靜止的課堂變成流動的活水,課堂教學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教學目標明確、恰當,“三維”目標整合,年級語言訓練目標突出,並且將目標落實到教與學的過程之中。教學中教師注意抓住關鍵詞“神機妙算”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先讓學生說什麼是“神機妙算”?然後又迴歸到文本里,把關鍵詞“神機妙算”與諸葛亮聯絡起來,理解到底神在哪裡?妙在何處?在教學中他注重讓學生聯絡上下文找句子,並且從“知天”“曉地”“識人”幾方面來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緊緊抓住文字去讀,去品、去悟,有助於學生對課文更深入的理解,我認為非常好!

  二、教學方法符合高年級學生特點,課堂教學體現了新課改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在細讀課文時,教者讓學生讀一讀,畫一畫、小組議一議、說一說,學生邊讀邊畫重點詞句,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促使學生與文字與教師之間更深層次的對話,動筆墨過程也是學生積累詞句,運用詞句的過程,學生讀書動筆,能夠助讀、助思、助寫,這樣設計符合高年級學生特點。另外,宋老師的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他不是單純以文字教參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透過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來獲得思想的啟迪。例如:在展開評價部分,讓學生把最想說的,用一句話表達出來,送給故事中的四個人物。透過這樣的學習,在爭論中,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知道了評價人和事,都不能斷章取義,片面理解,要全面分析。從而實現今古貫一,以事育人的目的。這部分的教學既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參與,又實現了學生的創新要求。

  三、在教學手段方面,我認為宋老師多媒體教學資源的靈活運用,極大的提高了本節課的課堂教學效果。例如:部分學生對於長江的流向不是很清楚,所以有的.同學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船回來的時候,順風又順水呢?這時候教師先運用課件出示地圖,引導學生看地形,再運用動畫的形式進行直觀的演示——諸葛亮去的時候船頭朝西,受滿箭後船頭又朝東,兩邊都受滿箭後,就順風順水的回來了。在教學中的一段錄象,給我的感覺就是邊看書聽課,邊欣賞電影。透過這樣直觀演示,使學生看課件後,就很輕鬆的理解了課文內容。從課件的製作方面,不但使我感到老師認真鑽研教材,而且感到老師在製作課件方面用了一定的工夫。

  總之,我認為宋老師的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恰當,“三維”目標整合,年級語言訓練目標突出,教學方法突出創新,教學手段靈活多樣,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理念。

  部編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說課稿 篇4

  【學習課標析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五組中的一篇課文。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情節改寫而成。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諸葛亮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本文濃墨重彩的人物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與周瑜的智鬥中,諸葛亮冷靜從容,顯現了大家風範。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本班實際情況,我運用課改理念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識記7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領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把握課標議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讀書探究為主線的原則,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1、合作學習法:

  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有利於師生、生生間情感溝通和資訊交流,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主動地獲取新知。

  2、扶放教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教學時,我透過“扶”讓學生掌握知識和學法,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在“放”中瞭解學情,做到“以學定教”,在“學會”的同時又“會學”。

  3、體驗學習法:

  學習不僅要用腦子想,還要用眼睛看,耳朵聽,用嘴說話,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

  【培養能力談學法】

  1、學會自主求知:

  只有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才能保證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性,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很多,在重點內容的理解上,更注重自主探究,自主參與學習,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學會交流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課堂中,讓學生充分的發表見解,既有興趣,也提高能力。在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同時,也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

  【體現課標說程式】

  本課共安排六個環節。

  一、課前準備

  1、讓感興趣的同學讀一讀關於《三國演義》的書,欣賞一些電影、電視,初步感知三國故事。

  2、師生共同蒐集一些三國時期的資料,充實學生的知識,為學文打下基礎。

  二、交流資料,疏通障礙

  1、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和讀書,看電影、電視後的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說,調動起他們學習、探究的積極性。

  2、老師適機補充,並在黑板上板畫三國魏、蜀、吳對峙的草圖,讓學生感性瞭解三國演義的一些情況,掃除一些障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比較長,但還是要留相當的時間給學生充分的讀,形式可以是多樣,自讀、齊讀、小組間互讀、評讀等。

  2、理清脈絡,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在學生頭腦裡留下一個清晰的故事梗概,也為複述課外埋下鋪墊。

  四、合作探究,挖掘內涵

  課文的層次理清後,就要著重引導學生探究課文深一層的內涵了,這個環節,我擬用小組合作、師生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討完成,主要探討以下幾個在本文中提綱挈領的問題。

  1、周瑜為什麼讓諸葛亮造十萬支箭?

  2、諸葛亮為什麼會輕鬆的答應周瑜的要求,並自願下軍令狀?

  3、諸葛亮是怎樣借箭成功的?

  4、從課文哪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討論,充分地讀,充分地想,在交流的過程中,也可以不拘一格地進行觀點闡述、補充、辯解、甚至是辯論,在這個環節中,老師要全力當好學生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適時的點撥,適機的補充,鼓勵學生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尤其是對第三、四題更要挖掘好課文中藏而不露的內容。

  五、複述課文

  透過以上幾個環節後,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複述課文則是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個小結,更是一個拓展。在複述課文這個環節,鼓勵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以補充自己個性化的觀點與評論。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複述,如講個故事和同學合作來演一演這個故事等。

  六、課後延伸

  學習課文後,學生對古典文學可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鼓勵學生課後自己閱讀一些名著,在晨會課或班會課時開設一個故事會或讀書會,及時瞭解學生的閱讀情況,激勵他們的閱讀行為。

  【板書設計】

  19、草船借箭

  諸葛亮:欣然接受

  下軍令狀

  做好準備神機妙算

  霧裡借箭

  如數交付

  周瑜:“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忌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