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鄉下人家》說課稿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鄉下人家》說課稿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鄉下人家》說課稿

  說課稿是為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教師在吃透教材、簡析教材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的基礎上,遵循整體構思、融為一體、綜合論述的原則,分塊寫清,分步闡述教學內容,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鄉下人家》說課稿,歡迎閱讀。

  《鄉下人家》說課稿一

  一、說教材

  該文是新課標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裡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的美好品質。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特制定第一課時目標如下:

  1、透過預習,自主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棚架、風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重點:引導生隨文章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難點: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

  三、說過程

  課前佈置生熟讀課文,自學字詞,圈點出疑難之處,同時寫下讀文後的感受

  (一)開門見山,點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梳理課文

  1、匯入:昨天請大家回去熟讀課文,你們都讀了嗎?今天有沒有信心在課堂上讀好?接下來就請你們來展示風采了。

  [此處激勵士氣]

  2、學習1、2兩段

  (1)自告奮勇讀1、2兩段,請其他學生說這位同學的優點,並給他一些好建議。

  (2)這兩段話描寫了什麼場景?(可聯絡插圖)

  師生小結板書:瓜藤攀簷鮮花輪放雨後春筍(聯絡課文具體句子,讀之,簡之)

  (3)閉目想象場景

  [讓學生學會大方地展示自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養成習慣。要讓學生善於發現他人優點,並提出善意的建議]

  2、學習3、4兩段

  (1)自告奮勇讀課文3、4兩段,讀後自評,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與自我評價,你有什麼想對他說嗎?

  (2)這段話又寫了什麼場景?

  小結板書:雞鴨覓食

  [學會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總結經驗,這也是一種自學能力的培養]

  3、學習5、6兩段

  (1)請坐得最端正的**同學來讀5、6兩段話,餘生閉目想象畫面。

  (2)你看見了什麼場景?

  板書:愜意晚餐蟲唱夢甜

  [“請坐得最端正的**同學來讀5、6兩段話”亦可替換成包含其他肯定性意見的話,暗示學生,潛移默化。]

  4、回顧全文場景,齊讀板書,找出場景相關時間

  齊讀末段,呼應全文

  (三)質疑問難

  生自由提問,師生討論解決

  相機指導一兩個句子,透過讀來體會鄉村之美,感受作者自然而然從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喜愛之情。

  [問題水平可反映出學生思維積極程度,有無深入理解課文。問題淺顯,師不可走過場,要找時間讓生再次充分自習課文,發現問題,深化感受]

  (四)再書感受

  課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美妙的句子,請你再把課文慢慢地讀一讀,把你的感受補充在昨天預習時寫的感受後面。

  [不是馬上交流,而是充分獨立思考並形成文字,在以後的課時中再進行集體交流,聯絡實際,深化感受]

  (五)佈置作業

  1、詞語抄寫一遍

  2、生字2遍

  (此處以檢查自學情況為目的)

  四、課後反思

  1、整理課文,提出場景,或者解決疑難,通通圍繞閱讀展開,總體思路無誤,具體實施後覺得還可多讀,在朗讀指導上多下點功夫,以讀悟文,以讀體情。

  2、學生回答問題聲音低沉,是否平時的我過於生硬嚴厲?民主!幽默!

  3、某些環節的全體參與度不足,問題設計應更有梯度,教學語言應更生動淺顯,從而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人人分分秒秒有事可做。

  《鄉下人家》說課稿二

  一、說 教材: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 旨在讓學生透過學習,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起到初步實現並輻射這一主題的作用。文章語言質樸,採用白描和勾畫的寫法,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 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 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 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組美畫,讀之,正如作者所言“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我把本課的三維目標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認知目標:學習作者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方法。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想象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情感,發揮想象,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的熱愛之情。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物件的特點,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隨文想象畫面,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體會鄉村生活的美。

  二、說 教法:

  朱熹《孟子集註》中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因此我選擇了導讀法、圖示法、情景教學法等來組織教學,指導學生充分體會鄉下人家自然、質樸的美,從而激發他們對鄉村生活的熱愛。

  三、說學法:

  終身教育的理念並非要求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而是讓學習者更多的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真正使他們學會學習。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學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對比法、讀說結合法、讀寫結合法。

  四、 教學過程:

  語文教育界前輩劉國正老師提出語文訓練要講求“實”與“活”。所謂“實”

  指教學體現務實態度,紮實教風,學生在不同階段學有所得,從而使課程目標落到實處。所為“活”,指教學要目中有“人”,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從而使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創設情境,順勢導學。

  學習寫景的文章,直觀的視覺感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加深對文字的感受。上課伊始,我創設了一個鄉下游的情境,用多媒體展示鄉村生活畫面,使學生再次感受到鄉下美景,為後面想象畫面做好了鋪墊。

  (二) 默讀課文,整體把握。

  本課分為兩課時,經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本文的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因此我圍繞“課文向我們描繪了哪些鄉村美景?”這一問題提出閱讀期待,引導學生潛入文字,默讀課文。

  (三) 品讀課文,感悟美景。

  1、讀文想像畫面

  “讀一讀,說一說”,感受文中的畫面美。

  (1)採取多形式朗讀,如學生自由讀、教師示範讀、個別展示讀、小組比賽讀、配樂朗讀等,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讀中品味,從讀中感悟。

  (2)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做到讀說結合。

  2、凝練概括畫面

  (1)教師進行學法指導,示範為畫面取名。

  (2)生生互動,合作取畫名。

  3、動情欣賞畫面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欣賞畫面

  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裡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讀一讀,體會句中哪個字用的好,為什麼?學生透過讀,可以體會到“探”字用的好,因為“探”字讓人感到嫩筍的長勢之迅速,展示出了勃勃的生機。

  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法進行體會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引導學生將鄉下人家房前屋後的瓜藤與高樓門前的石獅子作對比,透過具體事物的想象,一動一靜,鄉下人家瓜藤的可愛與獨特便留在了學生的腦海裡。

  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情境體驗法”進行體會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會瞧見鄉下人吃晚飯的情景。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他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透過“讀文想象畫面——凝練概括畫面——動情欣賞畫面”,充分感受到鄉下風景的獨特、迷人。

  (四)再讀課文,昇華情感:

  (五)佈置作業,學法遷移:

  為了進一步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

  (CAI:請試著運用本文中學到的寫景方法,課後寫一段話,介紹鄒城的一處美景,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備課中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資訊的視覺渠道,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知識結構,正確把握知識內部的各種聯絡,我設計的板書簡潔明瞭,能讓學生一目瞭然地感受到課文的主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