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搭配問題》說課稿

《搭配問題》說課稿

《搭配問題》說課稿

  《搭配問題》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面對教材,我對教材進行了適當地整合。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搭配問題》說課稿”,希望能幫助到您。

  《搭配問題》說課稿(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很高興有機會得到各位領導和老師的指教,今天,我說課的主題是《搭配中的學問》。這一課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一個內容。本節課透過多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搭配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對學生今後學習數學,以及解決生活中類似搭配的實際問題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會遇到有關搭配的問題,並能夠進行較簡單的搭配,但是缺乏有序的思考,無法進行有序的搭配。所以,我根據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初步學會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方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解決最簡單、最基本的搭配問題,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和表示方法的符號化。

  過程與方法:

  透過觀察、展示、交流等活動,掌握搭配的方法,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聯絡實際、透過衣服的上下裝搭配,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難點:使學生有序地搭配,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出搭配的過程與結果。

  教學手段:

  多媒體的合理使用可以為我們的課堂注入活力,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所以,在本節課中我精心製作了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展現了搭配的全過程,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學習,更直觀地理解新知,更深切地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

  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談話交流、直奔主題。

  看到課題,你知道我們今天要探討什麼內容嗎?看到了這兩個字,你想到了日常生活中有什麼呢?從這兩個問中,我想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習下面內容埋下伏筆。所以在匯入環節,我沒有設計過多的情境,直奔教學主題。

  第二環節:藉助活動,體驗搭配

  這一環節,圍繞服裝搭配這一主題,我讓學生先觀察再猜測,最後動手擺一擺,驗證猜想。再用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搭配的過程,這時我巡視,發現先完成的讓他上黑板板書自己的方法,故意找出幾個有點型的到黑板板圖,並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時我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我只是在關鍵出啟發、點撥。注意引導學生要說出按一定順序搭配。然後把學生說的幾種方法總結到一起,讓學生比較,哪種方法更省時省力。突出字母表示法,並說明字母表示法的好處。在比較中總結我們在搭配時要做到有序搭配,這樣才能不重複、不遺漏。以及發現規律。

  第三環節:運用知識,拓展搭配

  1、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有序地進行搭配後,我又出示了一練習題,一題有關課桌凳的搭配題,要求學生用字母表示出回答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法。設計這個練習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鞏固字母表示法,二題是直接應用規律口答,此題是反饋應用情況。

  2、出示幻燈片回到例題中,6種搭配方法除了兩件上衣和三件下裝外,還有可能是幾件上衣和幾件下衣?這道習題和點心的搭配的練習題,是搭配知識的拓展和提升,我認為數學廣角的增設是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透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以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意識,發展思維的能力,讓學生在思考中感悟數學思想的方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所以在習題的設計時進行了拓展、提升。想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第四環節:總結,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穫,算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一個回顧。

  望給位領導和老師給予多多指教。謝謝!

  《搭配問題》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新課標指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本節課《搭配問題》重點研究簡單事物的組合數。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自身的特點,立足於學生實際,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制訂以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透過相關的操作活動,能夠找出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過程與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感受組合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初步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情感態度、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培養觀察、分析、推理、比較等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規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是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順序地來計算組合數

  二、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本課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課標指出:“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在設計本課教學環節中,我創設郊遊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在一種歡快的氛圍中展開學習。

  說學法: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節課,我儘量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體驗探究的真正樂趣。本節課的數學學習活動貫穿始終,孩子們從中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具、學具的準備:課件、衣服卡片等。

  三、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總體的設計思路:創設了以聰聰郊遊為主題的活動情景串。包含幫助聰聰“搭配衣服”、“搭配早餐”、“郊遊路線”、“照相問題”四個場景。在幫助聰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搭配的策略和方法。

  流程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情境1、衣服搭配

  新課開始,把搭配這個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放置在生活情境中。

  師:“孩子們,今天聰聰想去郊遊,她想邀請大家一起參加,你們願意嗎?不過聰聰希望大家能幫幫她。她正在數學廣角研究搭配的問題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板題:搭配問題)

  透過創設這樣的情境,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媽媽給她準備了這麼多衣服,快數數,有幾件上衣?有幾件下衣?猜猜,她可能穿哪一套呢?”

  引入聰聰這個學生很熟悉的形象,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情緒高漲的進入探究活動中。同時,使學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普遍性。

  在這一環節中,圍繞搭配衣服這一主題,我設計相關的實踐活動。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小組合作,透過想一想,擺一擺,連一連,算一算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教師只是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從始至終參與學習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

  流程二:角色體驗,主動探究。

  在這一環節中首先讓學生先猜聰聰可能穿那一套,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展現學生思維,體現學生主體性。然後教師問:如果一件上衣只和一件下衣搭配,到底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穿法呢?讓各小組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擺一擺,說一說。比比看哪個小組的穿法多?接著思考怎樣不重複、不遺漏地把各種穿法記錄下來,這是本節課的難點,要鼓勵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這樣設計有利於活躍、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合作精神。

  在小組彙報交流時,讓學生到黑板演示,學生進行評價,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啟發學生髮現有順序的搭配才不會重複或遺漏。

  方法即:

  (一)先選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別與不同的3件下衣搭配,就有3種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分別與不同的3件下衣搭配,也有3種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種不同的穿法。

  (二)先選下衣,一件下衣可以分別與不同的2件下衣搭配,就有2種不同的穿法,另2件下衣也分別與不同的2件下衣搭配,也各有2種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種不同的穿法。這樣不僅是學生獲得了知識,而且鍛鍊了語言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時獲得了情感上的體驗。

  再讓學生思考,如果沒有學具,可以怎樣記錄不同的搭配方法,即連線。順勢發現有幾個幾的問題,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解決搭配問題,即用上衣的種數×下衣的種數=有多少種穿法。

  總之這個環節的設計一方面體現生活中存在很多現象,很多問題,這些現象和問題,往往跟數學有關,並且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從解決搭配問題的策略上,力爭體現從具體逐漸到抽象的過程,即體現“擺一擺(動手操作具體事物)、連一連(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算一算(形成數學方法)”的過程;體現學生從無序的擺、有序的擺;從無序的說、有序簡練的說的過程;另一方面體現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不同;同時也體現評價的多元化。

  情境2、早餐安排

  衣服搭配好了,就要考慮早餐的問題。課件展示並提問:每次選一種飲料和一種點心,可以搭配出幾種不同的早餐?透過安排食譜,孩子們再次經歷了有序思考的體驗。

  情境3、猴山之行

  吃完了早飯,聰聰去動物園遊玩。從兒童樂園經過百鳥園到猴山的路有好幾條,幫聰聰算一算有幾條路線?引導學生先觀察總路程可以分幾段,每段有幾條路,標上序號區分,再進行組合。

  情境4、幸運碰撞

  聰聰選了一條路來到了猴山。但是猴山的門被設定了密碼,密碼是由兩位陣列成,十位上是2、4、9中的一個,個位上是3、6、8中的一個,聰聰最少幾次,最多幾次可以開啟門呢?

  情境5、拍照留念

  明明也來了。四個小朋友每人都要和聰聰、明明單獨各合一張影,一共要照多少片呢?

  流程三:彙報收穫,拓展內化。

  請同學們回顧這節課的收穫,強調在搭配中必須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操作。只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就一定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