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說課稿範文

《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說課稿

《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背景

  教學背景包括教材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四部分。

  一、教材內容

  《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這節課的課程標準要求: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2.運用資料比較南北方地區的差異

       3.說出南北方自然地理環境對各自生產、生活的影響。

  二、學情分析

  其次說學生的情況。對於初二的學生來說,南、北方地區的差異並不陌生,尤其是去過南方旅遊的同學對於這兩個區域的差異更是知之甚多。不過,這些只是他們的感性認識,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歸納概括總結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對於南、北方的差異還不能上升到理論水平,也就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經過一年半地理的學習,他們已經初步具備讀圖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還是能夠順利完成本節課的內容。

  三、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和對學生學情的分析,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形圖指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範圍;

  2.明確每個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徵。即南方多雨、北方偏旱;南方河流大,北方則小;冬季南方溫暖北方寒冷;南米北面;南船北馬。

  過程與方法

  1.透過閱讀氣溫圖、降水圖、河流流量圖和材料,分析總結南、北方的區域地理特徵;

  2.利用填圖遊戲、小組活動、比較、歸納等方法學習區域地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學習,認識人地關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四、重點難點

  重點:1南北方地區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2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

  難點:南北方地區的差異性與自然因素的關係。

  ◇教學環節分析

  1.教法與學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內容,本節課採取傳統的板圖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尤其是電子白板的使用,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最佳化地理教學程序。

  在學法上主要採用遊戲填表、小組合作和分組辯論的學習方法。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特點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讓他們圍繞著課堂任務分工合作,在活動中相互探討交流,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使得主導學習成為一個愉快的過程,同時又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教學過程設計

  我把整節課分成7個環節,即1.“祥雲”在南還是北(匯入)2.我行我秀,繪繪清(明確界線);3.地理要素“回家”聚(自然地理特徵);4.南方北方有差異(人文地理特徵)、5水果故鄉在哪裡?(自然因素對生產生活的影響);6、圖表突出地不同(鞏固練習)7、我寫南腔北調集(課後探究)。

  第一,“祥雲”在南還是在北?

  透過奧運火炬在中國傳遞城市路線圖的閃現,以及相關城市主要景觀圖片展示來匯入,讓學生說出哪些是他心目中的南方城市或北方城市,南、北方的地理界限在哪裡,哪些是本地圖上的南方或北方城市。

  第二,我行我秀 繪繪清

  教師在白板上畫出帶有大興安嶺、陰山、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秦嶺—淮河的中國輪廓圖,讓學生在圖上畫出四大地理區域的界線。不但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南北方的位置、範圍、界線,而且也鍛鍊了學生的繪圖能力。

  第三,地理要素“回家”聚

  由於圖片比文字更具吸引力,在這個環節我在螢幕上拖出植被、氣溫降水圖、河流等一系列圖片,讓學生說出這些圖片可以分成幾類,哪些屬於南方地區,哪些屬於北方地區,說明原因。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中國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對這部分知識歸納總結比較容易,而且透過討論的方法不但能突破本節課的南北方自然環境的特徵這個難點,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為了及時的反饋與鞏固這部分知識,我設計了一個小遊戲——“回家”,把文字拖到相應的表格裡,透過這個活動,不但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角色。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地區

  氣溫

  降水

  地形

  植被型別

  第四,我寫南腔北調集

  對於本節課的南北方的人文特徵這一知識點。我把全班同學分成:傳統體育、詩詞、樂器和劇種、建築、農耕制度五個小組,學生透過探究、討論得出南北方地區在這些方面的差別,然後釋出結果,其它小組進行補充。在分組時我十分注重學生的特點,例如喜歡體育運動的男孩子較多,就把他們分成一組;學校樂隊隊員的和喜歡音樂的同學就歸為樂器和劇種這一組;而農耕制度這一組多是來自郊區的學生。這樣分組能夠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能夠在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重要性,使每一個同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

  第五,水果故鄉在哪裡?

  這部分內容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一個活動,從超市買來的幾種水果,讓同學們說出哪些是南方水果,哪些是北方水果。並設定討論問題:在我們當地的果園種植南方的果樹會碩果累累嗎?為什麼?活動中氣氛活躍,教師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得出人類生產生活受自然環境影響的結論。這樣不但遵循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地理理念,而且也輕鬆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在學生討論之後播放影片,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這一知識點。

  第六,圖表突出地不同

  發給學生一個表格,在三分鐘內完成,之後同桌之間相互交流,找出同桌的錯誤,並加以改正。透過這樣的活動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北 方 地 區

  南 方 地 區

  土地利用型別

  主要農作物

  作物熟制

  傳統運輸方式

  傳統民居

  傳統運動

  第七,南方北方有差異

  設定“意由未盡”的探究作業,讓學生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寫出帶有南()北()的詞語。

  這一作業的安排不但可以讓學生總結出南、北方的差異,而且體現了地理課標中構建開放式地理課堂這一理念,充分體現出地理與其它學科的整合。

  三、教學評價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採取了多種形式評價,例如:在學生回答問題後老師給出適當的評語,“發現閃光點” “鼓勵自信心”,在學生填寫交流人文環境差異表格時,學生之間進行互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