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鄉下人家說課稿

鄉下人家說課稿

鄉下人家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下人家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下人家說課稿 篇1

  一、縱橫聯絡,說教材

  【教材分析】《鄉下人家》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走進田園,熱愛鄉村”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教學目標】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2、過程與方法: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方式展開學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朗讀課文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並由此產生熱愛與嚮往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能隨文章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教學難點是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

  二、突顯主體,說學情

  【學情分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與過程,但此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身邊的景物不太關注。課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場面,他們司空見慣,覺得平凡無奇,不能深入體味文中的意境。

  三、促進發展,說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學法、目標導學法、以讀代講法;學法為自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讀寫結合法。

  四、發散思維,說過程

  (一)誦讀經典,匯入課文(5分鐘)

  學生背誦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匯入課文,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將經典誦讀中的田園風光古詩詞與《鄉下人家》這篇課文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後面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初讀課文,感知畫面(10分鐘)

  新課標提出學生在閱讀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出示了以下學習提示: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想一想,鄉下人家帶給你怎樣的感受?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並寫出你的感受。你從文字中發現了幾幅畫面?用筆在書中作批註。

  學生自主學習,然後彙報交流

  1、中心句、感受(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2、交流從文中看到的畫面(瓜藤攀簷圖、鮮花輪綻圖、雨後春筍圖、雞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找文章的中心句,疏理課文描寫了哪些生活場景,意在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感悟美景(17分鐘)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又出示瞭如下學習提示:

  學習提示: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找出自己認為描寫得最美的一處風景美美地讀一讀,並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

  學生合作交流,品讀感悟,教師隨機點撥或評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反覆品讀,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受到美的情感薰陶。

  (四)、聯絡實際,拓展畫面(8分鐘)

  欣賞鄉村風光圖片,讓學生在“誦”“寫”“畫”“唱”等形式中選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展示我們的鄉村生活。

  (設計意圖)將學生閱讀的視角引向課外,投注進自己生活的世界。既鞏固了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感悟,又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鳴。

  五、突出重點,說板書

  瓜藤攀簷圖

  鮮花輪綻圖

  21、鄉下人家 雨後春筍圖

  (獨特 迷人) 雞鴨覓食圖

  院落晚餐圖

  月夜睡夢圖

  整個板書簡潔明瞭,讓學生一目瞭然地感受到課文的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六、回顧課堂,說反思

  1、以讀為本,在“讀”中感知、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時重點引導他們以讀為本,在讀中思、讀中品,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2、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環境

  在這節課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們,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學習;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現鄉村生活,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

  3、沒有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

  於永正老師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中,我注重了教師的評價,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評價,沒能很好的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我想如果能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評價相結合,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會更高。

  鄉下人家說課稿 篇2

  一、說體系:

  我講的是人教版《鄉下人家》第一課時,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旨在讓學生透過學習,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物件的特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隨文想象畫面,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體會鄉村生活的美。

  二、說目標

  1.認識“簷”、“飾”等五個生字。會寫“棚”“飾”“冠”等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裝飾”“和諧”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四、說教學過程:

  語文教育界前輩劉國正老師提出語文訓練要講求“實”與“活”。所謂“實”指教學體現務實態度,紮實教風,學生在不同階段學有所得,從而使課程目標落到實處。所為“活”,指教學要目中有“人”,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從而使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音樂匯入

  課件播放《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這首歌曲,聽後歌曲同學們覺得自己的家鄉有哪些值得自豪的景物?那現在讓我們走進作者筆下的鄉下人家,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生活吧。

  二)、初讀課文,完成下列任務

  大聲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生詞;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再讀課文,概括畫面

  默讀課文並找出課文給我們描繪了哪些景物?你們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用簡短的語言概括出來。

  四)、自由交流

  同學們,這麼優美的風景,每一處都是一幅獨特的畫面,那麼你們喜歡哪一幅?

  這麼美好而又獨特的畫面在作者心中又是怎樣的呢?用原文中的話來說一說。

  五)、小結

  這六幅場景圖,每一幅讀來都是令人念念不忘,那下節課我們再來感受這和諧的鄉下人家生活吧。

  六)、作業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2、熟讀課文。

  五、說效果

  本節課學生的配合非常好,但由於我個人因素,課堂把控能力差,使本節課一開始就太趕,課文賞析深入不到位,只是完成了課文的朗讀,過程中多媒體操作不當,這堂課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再此我希望各位評委老師能能對我的課提出意見,在我以後的教學中多多改進。

  鄉下人家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新詞。

  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好句,培養語感。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透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情感目標:在讀文中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獲得美的享受。

  教學重點:

  引導生隨文章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

  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瞭解課文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敘述的順序。

  設計理念與思路:

  《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薰陶”。面對這樣一篇詩情畫意的文章,所以我引導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藉助圖畫對鄉村生活有感性上的認識。抓住一條主線,讓學生充分地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從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農村,我們就是鄉下人家,哪些事物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家陳醉雲的腳步一起走進南方的鄉下人家,走進平凡的農家小院,去領略田園風光的美好。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①自由讀文,讀準子音,讀通句子。

  ②認讀詞語。(出示課件)

  ③鄉村生活的美好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圖畫,“鄉下人家”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④課文中有一句話,說出了作者的感受,你能找出來嗎?(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獨特、迷人你是怎樣理解的?)

  三、再讀課文,感受美麗:

  1.是呀,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線。下面,就讓我們走入鄉下人家,去感受一下吧!

  2.小組學習,說一說課文描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場景,每人選自己喜歡的一個場景說說,並試著用簡練的語言給每一個場景起一個名字,再把描寫這一場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讀給大家聽聽。

  四、品味語言 朗讀感悟:

  你認為作者描繪的哪一幅圖畫最能夠體現“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教學方式顯得不單調、枯燥,六幅圖畫的教學方式各不相同,它們分別是這樣設計的:

  1.瓜藤攀簷圖:課件出示圖以及文字。 抓住“別有風趣”這個詞進行教學,讓學生說它的意思,並讓學生思考“別有風趣的裝飾”指什麼,從而讓學生知道前者是用有生命的瓜藤裝點,而石獅子大旗杆這樣的裝點則顯得呆板、嚴肅。然後分角色朗讀此段,女生讀前半部分。男生讀後半部分。讓學生體會鄉下人家屋前裝飾的獨特。

  2.鮮花輪綻圖:課件出示圖以及文字。理解“樸素與華麗”。本是一組反義詞,放在同一句中矛盾與否?

  師:(課件依次出示:芍藥、鳳仙等花)見過這些花嗎?能用學過詞語或成語來形容一下這花開的景象嗎?

  生:奼紫嫣紅/爭奇鬥豔/百花盛開/色彩斑斕/五顏六色……

  師:大家積累的詞語可真不少。是啊,豔麗多姿,景色十分迷人。課文中用那個詞來形容這份豔麗的?

  眾生說:華麗。

  師:那文中為什麼還說他們是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呢?

  生:因為鄉下人家是樸素的。

  生:因為這些花是很普通的,經常能見到。

  生:因為它們並不昂貴。

  而讓學生感受鄉下人家門前風景獨特欲迷人。

  3.雨後春筍圖 課件出示圖以及文字。(談談你喜歡的原因)抓住“成群、探出頭來”這兩個詞進行教學,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春筍的`多和調皮,感受到作者對筍的喜愛,以及對鄉下人家的讚美。最後透過我的引讀,(例如:這是一群頑皮的筍,這是一群快樂的筍),讓學生讀出感情來。

  (你們眼中的那一道道美景,心中的那千萬種感慨,就是鄉下人家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4.群雞覓食圖課件出示圖以及文字(談談你喜歡的原因)

  “……或是聳著尾巴大踏步地走來走去。”你從這個句子中體會到了什麼?在你的眼中,雞的一家生活的怎麼樣呀!誰能用你的朗讀把這溫馨美滿的雞的一家展現在大家面前?

  同學們,歌德說,會讀書的人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著書的文字,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後。也就是說,要讀懂文字所包含的意思。當我們用兩隻眼睛去讀這個溫馨美滿的雞的一家時,請同學們靜心想一想,作者僅僅是在寫一個溫馨美滿的雞的一家嗎?從字裡行間我們還體會到了什麼?

  (鄉村生活的悠閒、和諧、溫馨、恬靜、活潑的氛圍,一種溫暖樸實的文化。)

  5.庭院晚餐圖 課件出示圖以及文字。(談談你喜歡的原因)

  問學生:“鄉下人家在哪裡吃飯,吃飯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讓學生知道他們吃飯時心情的愉悅、快樂、愜意。引導學生帶著愉悅快樂的心情讀。然後抓住“天高地闊”這個詞進行教學,問學生換成津津有味、狼吞虎嚥行麼?讓學生理解“天高地闊”這個詞即強調吃的動作,又強調吃的心情,還有邊吃邊聊的意思。引導學生再次讀出那份愉悅與快樂,感受那份獨特與迷人。

  老師也被一幅幅優美的圖畫深深地陶醉了。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聽後說一說你似乎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師小結:將近晚上,紅霞輝映,晚風輕拂,倦鳥歸巢,在這奇妙的大自然的懷抱裡,邊享用晚飯,邊閒話家常,這般的溫馨、恬靜、自然、和諧,真是鄉下人家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五、整體回顧,理清思路。

  1.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鄉下人家的確具有它獨特、自然的美,現在我們再來齊讀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

  2.師生齊讀最後一自然段。(幻燈)理解“時候季節”。

  3.想象一下,冬天,在鄉下別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吧,說給同桌聽一聽。

  六、閱讀連結

  欣賞詩歌《天晴了的時候》

  1.交流感受,並在頭腦中浮現畫面。

  2.有感情朗讀。

  板書設計:

  鄉下人家

  獨特、迷人

  瓜藤攀簷圖 鮮花輪綻圖

  雨後春筍圖 雞鴨覓食圖

  院落晚餐圖 月夜睡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