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愛蓮說》說課稿3篇

《愛蓮說》說課稿

《愛蓮說》說課稿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蓮說》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蓮說》說課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語文組5號考生。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愛蓮說》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愛蓮說》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文章,本單元是文言文單元。本文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地寫來,其中涵蓋了大量社會現象,文雖短而意蘊無窮,這種寫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我所面對的學生是這樣的,文言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對於學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這些都需要教師加以適時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2.過程與方法:透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瞭解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提高鑑賞古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瞭解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提高鑑賞古文的能力。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則為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基於此,我將展示蓮花的,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而匯入本課。透過這樣的匯入,引起學生對於文章的極大興趣。

  (二)誦讀訓練,初步感知

  這一環節我設定了以下環節1.教師播放音訊,並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指名學生閱讀全文,並翻譯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誦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我將從指導誦讀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首先我會進行示範朗讀,然後透過自讀、齊讀、指名讀、競賽讀等各種手段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朗讀。透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大致把握文章內容,為下面深入研讀做好鋪墊。

  (三)合作學習,重點感悟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瞭解的現象,可能是前後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的困境。為此,在這一環節,我將出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放手給學生,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我將設定小組討論討論下列問題: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既然各種各樣的花都很可愛,為什麼作者獨獨喜愛蓮花呢?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

  3.開頭作者為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

  這樣一個問題鏈,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深入文字,理解作者獨愛蓮的原因,明確作者描寫蓮不同角度,即生長環境、體態、風度。最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透過這一環節,學生對文章的思路、結構以及主旨都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可省略)

  我們常說要走進文字,也要走出文字。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用“蓮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歡什麼植物?請談談你喜歡它的原因或者它寄託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實現感知向能力的遷移。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會著重引導學生思考本課學習的象徵意義和襯托的手法,透過小結,瞭解學生對於本堂課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課後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透過作業的佈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並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基於此,我設計了開放式的作業:寫一篇小短文,表達對某種植物的喜愛以及它寄託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主要由講解的重要內容構成,直觀簡潔,結構清晰,突出了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愛蓮說》說課稿篇2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才能將兩者統一起來呢?就必須加強對語言的訓練,透過對外在的語言的“誦讀――品味”,來“感悟”文學作品內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課程標準,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那麼在課堂上該如何體現呢?現就以《愛蓮說》為例,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說教材

  《愛蓮說》是八年級的一篇文言文,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本文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很多文言知識是原來學生沒有學過的,所以在目標的設定上既要對字詞落實,又要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風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並在此基礎上背誦課文

  2、瞭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3、認識作品的現實意義,提高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作品內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學難點:

  如何透過“蓮花”來表現作者的理想的

  二、說教法:

  ●誦讀法由於本文是文言文,簡短,意境優美,富有韻律

  ●點撥法對於學生來說,中有些字詞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師的點撥

  ●傳統的誦讀與現代多媒體的結合由於學生的年齡關係,在誦讀的基礎上,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說學法

  ●自主學習:

  對於基本的文學常識(如作者、關於“說”,對字詞的疏通,對的基本理解

  ●合作學習:

  對於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疑難問題,由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共同合作來完成

  ●探究學習:對於課文中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如“蓮花”與“君子”的`關係,作者的思想,託物言志的寫法等)

  四、說教學的過程

  (一)、引入課題

  由多媒體配樂展示荷花的圖片(引入情景),由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引入課文),從古到今,有很多人讚美“蓮花”,今天我們就去看看周敦頤是如何讚美蓮花的,為什麼要讚美蓮花

  (二)、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讓學生明白自主學習的內容)

  學習內容:

  1、什麼是“說”?

  2、關於作者的情況

  3、看課文註釋,瞭解課文大意,同時畫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學生自由的讀課文

  (三)、合作學習

  師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師的點撥,共同完成在自主學習階段不能完成的任務,這一階段要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內容

  (四)、探究學習(學生分組討論,與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的合作學習相結合)

  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探究的內容

  1、文中寫了哪些花?重點寫什麼?為什麼要寫其他的花?

  2、哪些地方是寫蓮的?從哪些方面寫蓮的?

  3、僅僅是寫花嗎?採用了什麼寫法?

  4、花與人有什麼關係?

  5、作者的感嘆說明了什麼?

  (五)、鞏固練習:

  多媒體展示:

  “蓮花”與“君子”的聯絡

  (六)、指導背誦:

  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實現如男女生分段朗讀,自由朗讀,教師提問,學生用書上的原句回答等

  本階段學生能基本背誦課文

  (七)、課文總結,佈置作業

  作業:作者的思想過時嗎?

  五、總結

  從課程的設計來看,能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在課堂來看能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學習方式上,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輔以教師的點撥;從教法上看,能將傳統的誦讀法與現代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

  《愛蓮說》說課稿篇3

  說教材內容、目標及重難點:

  《愛蓮說》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小品文,它文質兼美,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語言精煉、句式駢散相間,修辭多樣,僅用119個字就創造出了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讚歎,耐人尋味。由此,確立了本課的四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積累優美的語言;

  2、品析重點語句;

  3、採用多種方式的誦讀,積累文言精品;

  4、透過對蓮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重點:讀出文章韻味,體會文章審美情趣,理解託物言志寫法。

  難點:襯托手法的運用。

  說教法與學法:

  朗計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它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手法,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這篇古詩文我準備採用創設情境、指導朗讀、品析美點、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在朗讀中,主要從把握基調、讀出節奏、讀出感受三個方面,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在讀中提高認識、增強體會。

  在品析美點、合作探究中,充分調動學生髮言的積極性,做到有思有講、有講有評、合作學習、交流心得。

  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帶學生置身於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中,吸引學生走進文字。

  (二)、朗讀指導,突出重點

  1、師範讀,也可聽錄音或配樂朗誦,激發學生興趣。

  2、指導朗讀:

  第一輪:初讀,讀準音,把握基調。

  第二輪:再讀,讀出輕重快慢。

  第三輪:用心讀,讀出感受。

  透過這反覆朗讀,學生對文章內容已有大概的瞭解。進入第三個環節——

  (三)、品析美點,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積累詞語。梳理重點詞語,用白話文連貫翻譯。

  2、品析寫法,突出重點。學生合作探究文章內容,總結出“蓮——特點——品德——愛”的文章線索,師總結,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然後下定義說明。

  3、突破難點——“正襯”、“反襯”

  師設疑:本文以愛為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老師總結:

  嘆惋菊花是為了潔身自好而逃避現實,處世態度未免有些消極;鄙薄牡丹是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貴,未免有些庸俗;讚美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難得。由此可看出,寫菊和牡丹是為了襯蓮,菊是正襯,牡丹是反襯,在映襯中突出了蓮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時又針砭了時俗。

  4、課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見。

  5、拓展延伸,創造訓練。

  蒐集寫蓮的古今詩詞,幫助學生達到感受美,創造美的初始文學境界。

  板書:

  菊——隱士(正襯)

  牡丹——富貴(反襯)

  蓮——君子

  託物言志——不慕名利,潔身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