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爬天都峰》說課稿範文

《爬天都峰》說課稿

《爬天都峰》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爬天都峰》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爬天都峰》說課稿 篇1

  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指導下,我本著“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真實基礎為教學起點,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為目標,力求為學生創設愉悅、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語文實踐環境,引導學生立足文字語言,凸現語文字體,在濃濃的語文味中弘揚人文,積澱精神;努力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先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教材解讀: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透過“我”和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描寫,向我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透過對話的描寫,展示人物內心的情感是本文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目標:

  1.會認“陡”“攀”等六個生字,會寫“爬”“峰”兩個生字。

  2.初步體會“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勇於克服困難的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天都峰險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書寫生字

  1.出示天都峰的圖片:小朋友,還記得黃山奇石裡的金雞叫天都嗎?請看

  大螢幕,這就是有名的天都峰!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這節課就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感受爬天都峰的滋味。

  2.板書課題,書寫課題中的生字:爬、峰

  3.齊讀題目。

  教師創設了情景,以富有激情的導語,在極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心神,釋放學生的心智潛能。以“一石擊水”之勢,激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裡都寫了誰去爬天都峰?請小朋友自己去讀讀課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讀準確,把課文讀通順,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學生讀好後,讓他們再次讀讀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

  3.老師覺得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就是你們朗朗的讀書聲了,誰願意把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讀給大家聽聽。

  4.指名讀,給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簡介鯽魚背。

  5.課文寫了誰去爬天都峰?指名說“我”是一位――板書:小朋友

  這是一位怎麼樣的老爺爺?板書:老爺爺,課文是怎麼寫的?(白髮蒼蒼、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

  在這個環節中,透過自由讀、瀏覽讀等多形式的讀豐厚了我們的初讀學習,為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透過給學生充分的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讀讀劃劃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體會“險峻”,背誦積累

  1.這一老一小都來到了這座奇險無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峰,(板畫:天都峰),準備迎接挑戰,課文又是怎麼描寫這座天都峰的?請你們讀讀第二自然段,劃出句子。

  2.誰來讀你劃出來的句子,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3.出示句子: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

  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①自由讀這兩個句子,特別是哪些詞體會到天都峰險峻?圈出來。

  ②指名說,板書:筆陡、掛;

  筆陡:陡是生字,請看老師寫這個字。這樣筆直陡峭的山峰就叫筆陡。

  齊讀詞語。

  從天上掛下來:正因為山峰如此地筆陡,石階旁邊的.鐵鏈才會像從天上掛下來一樣。

  ③指導朗讀:

  第一句:天都峰直入雲宵啊!齊讀。

  天都峰高1829米,而我們的教學樓只不過幾十米!再次齊讀。

  第二句:這麼高、這麼陡的石級,你能讀出來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④背誦寫天都峰的句子。

  4.小朋友站在這麼筆直陡峭的天都峰下,她會怎麼想?

  指名說,師:她的心裡直――發顫。你能給發顫換個詞嗎?

  四、研讀爬山,體驗艱辛

  4.他們倆又是怎麼爬上這座險峻的山峰呢?快去讀一讀。 哪些詞可以看出“我”爬得很用勁?圈出來。

  指名說,談感受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攀(這麼陡峭的山峰,一不留神就會掉下來,必須得緊緊地抓著這鐵鏈,怪不得“攀”字下面是一個手,)板書:手腳並用

  5.朗讀:這麼險峻的山峰,小小年紀的我卻能克服困難,堅持爬上去。誰能讀好這個句子?自由練――指名――齊讀

  6.引讀:老爺爺也會和我一樣,奮力――一會兒――一會兒――

  7.究竟是什麼支撐著我和老爺爺登上了這座天都峰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學習寫字

  學習 爬 峰 頂 範寫 臨寫 交流 看誰能爬上這座寫字的山峰。

  板書設計:

  3、爬天都峰

  高 奮力爬

  板書是文章的精髓和脈絡,使學生一眼明瞭文章的思路,我的板書力求體現這些。

  《爬天都峰》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在假日裡,“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爬上了天都峰的事情。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這篇課文中的許多兒童語言,內涵豐富,細細咀嚼,耐人尋味。所以在本節學習中,我將利用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一些句子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使學生從課文內容的理解中體會到在困難面前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三年級學生提出了“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三年級已經有了一定得知識的積累,大多數學生已經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要有感情地朗讀,尤其是人物對話,學生要想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對於理解課文內容、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更是需要老師指導學生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完成。

  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發展學生的個性”的要求,我根據教材特點,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本課的生詞。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體會一些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4、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了困難。並能體會到在困難面前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過程。指導學生理解天都峰的“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

  難點是讀懂課文最後一句中爸爸的話:“你們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學過程:

  根據所確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思路: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透過學生交流爬山的感受,引入課題。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這一環節先出示本課的生詞,檢查學生的預習掌握情況,採用先讀後記再聽寫的的形式來檢查。然後讓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三、精讀課文,探索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我又設計了四步:

  第一步:感知天都峰的樣子。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所以在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想象和感悟,並透過形式多樣的朗讀來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二步:朗讀第一次對話,體會勇氣的力量。

  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過:“不會提問的學生就不會學習。”學生不僅要“學答”,更要“學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比教師主觀設計大大小小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裡,我引導學生質疑:小女孩剛剛還在猶豫不決,是什麼原因讓她下定決心要爬天都峰呢?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3、4、5自然段,讓學生想象小女孩和老爺爺心裡所想,以體會勇氣的力量。

  第三步:朗讀6、7自然段,體會爬山的艱難。

  在這部分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於”等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反覆朗讀,來體會爬山的艱難。

  第四步:朗讀第二次對話,領悟互相道謝的原因

  本環節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小組討論:他們為什麼互相道謝?讓學生領悟到他們是從別人身上汲取了力量,互相鼓勵,所以戰勝困難。從而也體會了爸爸說的話的含義。

  四、拓展延伸,總結昇華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並透過談收穫,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面對困難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五、作業設計:

  為了照顧全面學生,我設計了層次化的作業。作業超市裡面出示了三道題,讓學生在作業超市裡自主選擇一項或兩項來完成。

  板書設計:

  大家都知道板書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所以我設計瞭如下的板書:

  爬天都峰

  高陡

  奮力終於

  我汲取力量老爺爺

  以上就是我對《爬天都峰》的教學設計思路,在教學中我會進一步總結、反思、調整。

  《爬天都峰》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出示遠端圖片)今天我為大家說的是《爬天都峰》這一課。這是學生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學習的第一組第3篇課文,透過本組教學,幫助學生儘快地適應中年級的語文學習,逐步完成由低年級向中年級教學的過渡。因此這一組教材是低年級和中年級兩個年段語文教學的介面處,而這篇課文是第3篇精讀課文,所以它在本單元是舉足輕重的。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描寫了在暑假裡,“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生字詞,檢查評議,書寫生字。

  這裡我單說第二課時:提示課題,提出學習任務讀議結合,理解重點句段,依據板書,弄清全文之間的聯絡。

  根據課標3—4年級階段目標要求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注重體現人文精神。根據三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理解詞句意思的能力;學生能初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策略】

  1.利用豐富的遠端教育資源,讓學生享受優秀的教學服務。

  2.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生動形象的畫面,能幫助學生解決重點難點。利用多媒體的優勢,營造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困素,使其主體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學生對於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可根據媒體上提供的內容找到答案。例如:天都峰的特點學生就可以在多媒體中找到。

  3.小學語文課是一門基礎課,透過詞句的理解,基礎知識的訓練最終歸宿到能力的培養上,這樣的方法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把鑰匙,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不教”。

  【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讀課文。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學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說教學重點】

  體會句子,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說教法】

  針對教學內容,我打算在教學中充分藉助遠端教育接收的課件,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形象思維訓練。從圖中理解體會,教師透過“教、扶、放”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讓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情景教學法激發興趣,使其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說學法】

  腦動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難共解。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分析題眼

  (1)先以質疑的方式,引入課題,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山峰的圖片,質疑:我們怎麼才能上到山上去?(課題《爬天都峰》)並透過多媒體展示遠端教育資源中天都峰的圖片,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天都峰怎麼樣?有什麼特點?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後讓學生展示一下蒐集到的天都峰的有關資料,並小組交流。再透過比較“登山”與“爬山”讓他們體會爬山是手腳並用。這為後面的體會思想起到鋪墊作用。

  (2)朗讀課文[播放遠端教育資源——情景朗讀],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後”把文章分為三部分。

  二、品釋詞語,明白道理

  1.(出示遠端教育資源圖片)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一部分,小組討論:天都峰有什麼特點?找出句子讀一讀。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二部分,聯絡上下文理解“奮力、手腳並用、終於”等詞語。小組討論:人物的動作、語言,體驗我的心情。

  3.自讀第三部分,自由討論:老爺爺為什麼要謝我,我為什麼要謝老爺爺?“居然”是什麼意思?如果用上別的詞語效果一樣嗎?(果然、突然、忽然)並分角色讀“老爺爺和我”的對話。齊讀爸爸的話,品析“汲取”是什麼意思?你從爸爸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善於從別人的身上吸取力量)

  4.拓展學習(遠端教育資源),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請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紹給大家。

  三、教學反饋與情感教育

  這節課同學們都學習得很積極,課文《爬天都峰》主要講了在暑假裡,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互相鼓勵,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從這件事,你得到了什麼啟示呢?我們今後遇到困難應該怎麼做呢?(要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幹什麼事只要不怕困難,勇於攀登,一定能成功)。從而體現了情感教育滲透於教學過程中。

  【說板書】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爬天都峰》一文的板書設計清晰的展現出課文的主線,體現教學重點和難點。

  高、陡爬天都峰

  奮力(攀著……上手腳並用……爬)終於

  不怕困難奮發向上

  《爬天都峰》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給大家說課的內容是《爬天都峰》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流程、板書設計等方面做具體的闡述。

  一、教材分析

  (一)內容簡介:《爬天都峰》是魯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單元主題是“多彩的生活”。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描寫了在暑假裡,“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本課中“我”與老爺爺有兩次精彩的對話,內涵豐富,發人深省。

  (二)教學目標:根據本單元訓練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我把本課時的目標定為:

  1.理解課文的詞語及文中的長句,理解課文的內容。

  2.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人物語氣和感情。

  3.教育學生學會從別人的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就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風格。

  (三)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我”爬天都峰的過程。

  教學難點: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說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教學策略

  教法學法:針對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課件,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形象思維訓練。透過看圖片、讀課文、畫句子、演一演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體會,從而掌握課文內容;教師透過“導、扶、放”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讓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情景教學法”激發興趣,使其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檢查預習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三課爬天都峰。

  1.讀詞語;

  2.輪讀課文。

  (二)理清思路,品讀感悟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用一兩句話概括。

  2.課文按什麼順序介紹這件事情的?(板書: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上天都峰)

  3.爬天都峰前,“我”的心情是怎樣的?(板書:發顫)為什麼?出示圖片,讀第二自然段,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陡”。

  (三)抓住對話,突破難點

  這麼高這麼陡的天都峰,“我”為什麼最後能爬上峰頂?出示二人的兩組對話:

  (1)“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A:兩個“也”字你體會到什麼?(天都峰這麼高又這麼陡,你年紀這麼小(這麼大)怎麼也來爬呀?表面上似乎雙方都有懷疑,其實是對對方表示羨慕、敬佩,表現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精神。)

  B:讀一讀他們他們克服困難、勇於攀登的句子。理解“不再猶豫” “奮力”“終於”等詞。(板書:奮力)

  C:假設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爺爺,在爬山途中,你會怎樣去鼓勵對方?

  (2)“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

  他們為什麼互相致謝?(理解“居然”)

  如果沒有“勇氣”,這一老一小怎麼敢爬天都峰呢?

  這兩位一開始都認為自己爬不上來的人,結果都爬上了峰頂,那是因為他們在爬的過程中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用爸爸的一句話來說就是——“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出示:(3)“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他們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四)文意拓展,能力提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了這篇課文對你有哪些啟示?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以後遇到困難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