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女初長成說課稿
各位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我家有女初長成》,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五方面展開說課。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京出版社七年級下學期收錄在第三單元中的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由於富有時代氣息,又與學生的學習和家庭生活密切相關,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學生很感興趣。文章中所展現的母女的衝突與和諧,就事件的敘述和描寫層面而言,學生不難理解。但是對於文章中的女兒,學生往往會急於對號入座,並簡單地將女兒的成長歸結為女兒自己的選擇。對於母親的反思和感悟,則會一廂情願地理解為父母不應干涉孩子的成長。母親所起的正面作用學生可能會理解不到位,甚至產生誤解。因此,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透過對女兒健康向上生活的分析,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母親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 學情分析:
初一兩端式教學已經進行了近一年,無論是班級君朋小組的建設還是配套進行的激勵評價方式都趨於成熟和穩定。我們班君朋小組有10組,每組4人,以期中、期末統考成績為依據,平行分組,每組均分相差分值在1分以內。組內兼顧性別差異、性格差異和層次差異。按照組織能力和責任感的強弱安排君朋組長,按照學科能力的高低安排學科組長。另外,同桌之間也有君有朋。任課老師根據君朋組的表現在課堂對學生的表現做出評價,學科組長和君朋組長負責及時記錄在評價記錄單上並在當天予以反饋。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實施和不斷改進,學生在課堂上已經能夠較為自如地以君朋小組為單位開展課堂討論,並有意識地發揮“君”對“朋”的指導作用,以此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進而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課堂效率,達到師生雙贏的目的。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抓住作者在生活中對“教育女兒”的體驗過程,指導學生理解作者教育子女觀念轉變的根本原因。
2、理解“生命,是無法定製和預先設計的”這一道理。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對文章的深入解讀,掌握提取、篩選、概括資訊和體會語句言外之意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父母對兒女真摯而無私的.愛。
2、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中母親對女兒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理清本文的寫作思路,抓住關鍵詞句的分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3、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中母親對女兒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文中母親對女兒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以歌手熊美玲《心甘情願》歌詞匯入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引出
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趣啟思。
(二)君朋互測:
設計意圖:發動君朋小組的力量,掌握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解題:“我家有女初長成”是什麼意思?
設計意圖:解讀題目,明確物件。
2、面對年輕的女兒,作者的感悟是什麼?
設計意圖:提綱挈領,抓住主旨句,找準切入點。
(四)君朋合作,深入探究:
1、作者曾經怎樣“像做盆景般來設計”女兒的形象呢?最初的結果怎樣?文中體現?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主旨句關鍵語句入手,深入解讀文字,探究文
本,分析“我一度對女兒很失望”的原因是源自於女兒沒有心甘情願地
被自己“像做盆景般來設計”,因為“生命是無法預定和複製的”。
2、“女兒一下長大了”的具體表現是什麼?母親對此的態度是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尋找到文中的過渡段,並學會抓住標誌性詞語,
提取關鍵資訊。
3、女兒生活是否是“健康而又向上”的?試從女兒的生活軌跡和個性特點兩方面分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孩子的自我成長雖然很重要,但她的成長
與母親的引導息息相關。
(五)質疑探究,暢所欲言:
結合文章內容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說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起到怎樣的作用?
設計意圖:透過文字分析和自己切身體會的結合,引導學生客觀辯證地認識自我的發展是有前提的,母親對女兒“健康而又向上”成長的規劃和引導至關重要。
(六)拓展延伸:
連結材料,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父母教育子女也要因人而異。盲目效仿有可能適得其反,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七)教師小結:
1、表揚優秀君朋組,頒獎。
2、結語:
設計意圖:表揚激勵,昇華情感。
我的說課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