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特殊的葬禮》說課稿範文

《特殊的葬禮》說課稿

《特殊的葬禮》說課稿範文

尊敬的各位專家、老師們:

  大家好!

  我是李繼東,來自江蘇如皋。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特殊的葬禮》。

  這是一篇有關環保的記敘文,描寫了巴西塞特凱達斯瀑布由盛及衰的過程以及人們的表現,說明破壞環境的嚴重危害,告訴我們要保護環境,愛護地球。

  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環保意識,但對當時、當地的情況還很陌生,必須藉助媒體,設定情境,讓學生品悟語言,誦讀文字,獲得思想啟迪,增強環保意識。

  針對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設定了三點教學目標——

  以及如下教學重難點——

  這是本課的教學流程設計——

  一、設定疑問,整體感知。

  課始提問“為什麼說是特殊的葬禮?激發興趣,師生對話。

  二、今昔對比,品悟語言。

  我抓住描寫瀑布“雄偉壯觀”和“生命垂危”的兩個重點小節,循“初讀感受對比”、“重點詞語對比”、“畫面對比”、“配樂朗讀對比”展開教學。

  三、追溯原因,震撼心靈。

  適度拓展教學資源,讓學生了解瀑布由盛及衰的原因,感受環境汙染的危害。

  四、角色轉換,補充悼詞。

  讓學生當一回總統,轉換角色為大瀑布撰寫悼詞。

  五、合唱歌曲,昇華情感。

  播放樂曲,合唱《地球是我們的媽媽》,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本課教學的整合點如下:

  整合點1:“朗讀”整合。

  朗讀是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學生理解、感悟文字的“基石”。本課透過播放錄音、教師範讀、學生練讀等多種形式,注重交流評價,展開朗讀教學。其中,播放錄音是“標本”,“教師範讀”是“範例”,“學生練讀”是“練習”,“交流評價”是“反饋”。這一環節以資訊科技為基礎,或者說從運用資訊科技手段開始,把教師的範讀,學生的'練讀,師生的交流評價融合在一起。透過朗讀資源的整合,讓學生讀通文字,讀熟文字,為下一步感悟文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整合點2:“畫面”整合。

  “話”——“畫”。

  學生朗讀文字之後,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透過聯想在自己的大腦中形成各自與文字相“對應”的“畫”,這畫有可能不夠清晰、全面、豐富,甚至不夠準確。

  “畫”——“畫”。

  這時候,教師播放視屏展示大瀑布的雄姿,出示圖片展現大瀑布的枯竭,透過對比刺激學生的視覺器官,和學生大腦中的“畫”進行對比,產生衝突,使學生大腦中的“畫”得到糾正、肯定、鞏固和發展,使自己原有的“畫面”變得更加立體、豐滿,富有個性!

  “畫”——“話”。

  如何把學生大腦中得以豐富的“畫”轉化為發自內心的“話”?我作了這樣的設計——面對雄偉壯觀的“飛瀑圖” 你會怎樣說?面對瀑布“消亡圖”你又會怎樣說?這是檢驗學生理解、感悟文字的思維訓練,更是對文字進行再加工,再創造的說話訓練。這樣從“畫面” 再回到“文字”,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加深對文字的品味欣賞!

  面對瀑布瀑布今昔截然不同的兩幅畫面,我設計了“配樂朗讀對比”這一教學環節。在給“昔日”的大瀑布配樂時,我和孩子們選用貝多芬的圓舞曲《瘋狂》片段,在旋律越來越快,節奏越來越強,情緒越來越飽滿的氣勢恢弘的交響樂中,孩子們深刻體會到了大瀑布的雄偉壯觀。而後,我和孩子們一起選擇悲傷的曲調給“今日”的瀑布配樂,播放中國二胡名曲《江河水》片段,讓孩子在悽慘的曲調中悲憤交加、潸然淚下,深深感受到今日瀑布的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其實,選擇樂曲的過程就是加深理解的過程,配樂朗讀的過程就是釋放情感、昇華情感的過程。在前後兩段跌宕起伏的樂曲聲中,孩子們的情感伴隨大瀑布一起奔騰、咆哮、哀嘆、傷心。音樂、畫面,情景交融,這種聽覺的強烈對比深深的震撼著孩子們的心靈!

  整合點3:“訓練”整合。

  讀寫結合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條重要途經。而找準讀寫結合點則應是讀寫訓練成功的關鍵。契入點巧妙,學生才會有感而發,有情可抒。本節課我以特殊的葬禮畫面為背景,配以一曲低旋的小提琴曲《沉思》,讓孩子們初步感受葬禮上那凝重的氛圍。在此情境中,讓學生過一回總統癮,轉換角色為瀑布撰寫一篇悼詞。學生在榮幸之餘,感受更多的是責任,是使命,於是學生欣然提筆、一揮而就,悼詞自然就真切生動,而令我們不由得拍案叫絕!

  總之,本節課通過錄音、畫面、音樂等資訊科技手段,反覆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從而撥動學生心絃,品悟語言文字,享受審美樂趣,獲得思想啟迪,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