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說課稿

《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說課稿

《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說課稿

  一、說教材

  《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二冊(人教版)第四單元內容。這是學生學習了數數、數的組成和數的讀、寫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透過一張從1—100的數字表來認識數的順序,完成例7和“做一做”習題,例8是透過學生認識了物體和計數器上的數位,瞭解數的大小,能把物的比較遷移到數的比較來完成。透過例7、例8的學習,掌握100以內數的規律和比較實物轉化問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熟練數數的習慣,以及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會獨立思考,與他人合作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能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並交流思維過程、培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能比較兩位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讓學生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數字表和計數器

  二、說教法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採用“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比較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

  1.演示法

  透過展示一張1—100以內的數字表,把學生的思維集中在這張表上,讓學生自然輕鬆地數出1—100的數和找出有規律的數。

  2.情景教學法

  讓學生讀填好的數字表,提問:你們能自制一張1—100的數字表嗎?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讀數的過程中有急於提出問題的心理趨向。

  3.觀察法、比較法

  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讀,如橫讀、縱讀、交叉讀、個人讀、分組讀、集體讀等形式,然後從不同行列中去觀察、比較,找出有趣的排列及相鄰數之間的大小。

  4.練習法

  學生為了掌握數的順序和比較數的大小,就不得不用一些習題來幫助學生驗證、鞏固所學知識。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三、說學法

  1.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不僅充分運用直觀,而且重視語言與直觀的巧妙結合,無論是

  老師的語言,還是學生的操作,都要引導學生邊看邊讀、邊讀邊想。在例7教學中,透過看、讀、想、讀等思維形式,找出規律,得出結論。如13左右相鄰1,上下相鄰10,左斜相鄰9,右斜相鄰11。

  2.在例8的教學中,讓學生看圖、認圖,數出物體個數和能把計數器上的數讀出來,從物比較遷移到數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四、說教學程式

  1.複習舊知,為了學習新知識作鋪墊,讓學生從1數到100。

  2.進入新課,分層進行

  (1)透過領讀例7,展示數字表,填好空格。

  (2)透過讀數字表,引導學生左右、上下、交叉觀察、比較找出有趣的排列。

  (3)找一找,透過縱橫觀察。例7的(1)、(2)題的答案引導學生找出來。

  (4)利用遷移思維,引導學生能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完成例8。

  3.各種練習,鞏固新知

  (1)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找出1—100以內數的規律,並完成39頁“做一做”習題。

  (2)數一數;指導學生獨立完成42頁的第一題、第二題。

  4.全課總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