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三年級數學《買新書》的說課稿

三年級數學《買新書》的說課稿

三年級數學《買新書》的說課稿

  說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除法的豎式計算,買新書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連除和乘除的混合運算,是本學期學習解決問題的一個難點。教學時應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我知道解析應用題的核心是分析數量關係。因此在教學中用三個環節處理這個問題,首先採用看圖找資訊、根據資訊提問、讀題、找關鍵句子等過程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上;其次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採用了讓學生彙報思路想法,教師點撥的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學習過很多有關應用題的問題,如:比多比少問題、連乘法問題等;也曾學習了兩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有關計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最大的困難不是計算的問題,而是分析數量關係。學生學習數學時能正確分析把握數量關係一直是個難點。需要對加、減、乘、除的意義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從實際生活事件中進行抽象。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乘加、乘減、除加、除減、連乘等兩步運算,而對於連除法數量關係是第一次接觸。面對這種實際情況,要達到預期的目標要求,就需要藉助一些直觀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學生由於個性的影響,遇到解決問題的題型,個別學生沒有搞清題意就著急動手計算;再有部分學生不分析數量關係,因此理解題意不夠準確。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連除、乘除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能夠正確運算。

  2、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經過獨立分析,合作交流的過程獲得良好的情感的體驗,感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連除、乘除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能夠正確運算。

  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講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運用以前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問題一:管理圖書室的劉老師在整理圖書時,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板書:學校圖書室買來200本書,放在2個書架上,每個書架有4層。你能根據這幾個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嗎?

  1、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師適時板書。

  2、我們先來解決平均每層放多少本書?這個問題。

  3、師:誰能把這些資訊和剛才的問題完整的描述一遍。

  (先指名讀,然後全班齊讀題目。)

  4、師:同學們思考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有思路的同學把手舉起來,試著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

  5、彙報:找不同的寫法到黑板板書。

  (1)2002=100(本);1004=25(本)。

  師:這樣列式你是怎麼想的呢?請結合這道題的資訊,給大家講講。

  (2)20024=1004=25(本)。

  師:這樣列算式解決問題的想法和(1)這種想法一樣嗎?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三年級數學《買新書》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三年級數學《買新書》說課稿(學生仔細觀察兩種算式的寫法,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這種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叫第一種方法(一)。

  師:觀察這個綜合算式,有哪些運算?運算順序是怎樣的?(連除的運算,按順序進行計算。)

  (3)24=8(層);2008 =25(本)。

  師:這樣列式的同學請起立。你們又是怎麼想的呢?(指名說說解題思路。)

  (4)200(24)=2008 =25(本)

  師:觀察綜合算式,思考:為什麼要加小括號?(必須先算2個書架有多少層,如果不加小括號,就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就不符合題意。)運算順序是怎樣的?(乘除混合運算,有括號要先算括號裡的。)

  師:這兩種算式的思路也是一樣的,就叫第二種方法(二)。

  師:這兩種解決問題的思路一樣不一樣,分別先求什麼?

  師:觀察兩種思路解決問題的算式,你還發現了什麼?

  [在此環節採用讓同學互問辯論的方式,激發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提煉解決問題的辦法,澄清模糊的認識,進而達到解決的目的。]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用乘法、除法解決問題。

  6、練一練:1題

  要求學生先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指名板演,集體交流反饋。

  問題二:看完書我們得運動運動了。(練一練2題)

  1、學生自己讀題目,理解題意。

  2、這道題中,哪句話你不明白?(請理解題意的學生講講他自己的理解。)

  3、師:那你能不能解決?把算式列在練習本上吧。(學生嘗試獨立完成。)

  4、彙報:寫完的同學可以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想法。

  師:說說你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想法,這樣想怎麼列算式?

  師:誰和他的思路不一樣,你是怎麼想的?這樣想怎麼列算式?

  三、小結:學完這節課,你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收穫?

  四、習題設計

  在亞東會來臨之際,學校把做240朵花的任務,交給了三年級的2個班,每個班有4個小組,每個小組要做多少朵花?

  本道題的安排可以使學生鞏固剛剛學過的用乘法、除法解決實際的問題,怎樣來分析數量關係,並讓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中,時間安排較適中,教學目標很明確。我在教學時,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分析數量關係。學生在課堂上會分析有關連除法問題的數量關係,能獨立解決現實的問題。知識點比較全面,豐富了課堂的內容,學生也能學以智用。

  在教學環節中,採用多種彙報的形式,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學生自己講解每個算式的意義,記憶非常深刻。從而觀察這兩種方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進一步對比兩種思路的異同點,學生會更加深刻的理解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想法。

  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也是比較流暢的,教學中我很關注對學生的評價,親近學生。能夠看出,學生對所學的解決問題掌握的比較好,並能夠透過用自己的話解釋題中的內容。可以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類似的實際應用問題。

  在本節課教學方式中,採用了同學之間交流互動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反思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透過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自己能夠及時的解開疑問,從而使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能夠針對不同的算式,提出不同的有針對性的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