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初中數學說課稿模版

初中數學說課稿模版

關於初中數學說課稿模版

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有理數的加法,所選用的教材為人教版7年級上冊第一章第3課時,對於本節課我想做以下彙報: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要求學生經歷有理數加法法則和運算律的探索過程,理解和掌握有理數加法運演算法則,並能運用加法運算律簡化計算。

  2.學情分析

  初一年級學生學習基礎較薄弱,學習能力還不夠強。透過小學四則運算的學習,頭腦中已形成相關計算規律,知道數都是指正整數、正分數和零等具體的數,因此學生可能會用小學的思維定勢去認知、理解有理數的加法。但是學生已經知道數已經擴大到有理數,出現了負數,並且學習了數軸和絕對值,這些基礎是學習新課的必備條件。為了學生能切實掌握所學知識,在教學中特別設計了反饋練習;對於教材中的例題和練習題,將作適當的延伸拓展和變式處理。

  3.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掌握有理數加法的法則,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2)並能進行有理數加法的運算。 能力目標

  ①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深刻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

  ②學生透過動手、發現、分類、比較類方法的學習,提高了對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絡又是變化發展的辯證觀點的再認識。

  情感目標

  透過聯絡實際自主探究、自主觀察、分類歸納有理數加法法則,能夠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合作學習中增強與他人的合作。

  4.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有理數加法法則中符號的確定。

  難點:異號兩數相加的符號。

  二、教學方法與教材處理

  1.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探究式教學 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滲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初一學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認知水平開展教學。學生透過熟悉的現實生活情景,發現有些計算方式是不夠的,引發認知衝突,提出需要學習新的知識。引導學生類比探究有理數加法法則,形成師生互動,體現了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2.學法引導

  學法突出自主探索、研討發現。知識是透過學生自己動口、動腦,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獲得。學生在討論、交流、合作、探究活動中總結有理數加法法則。在活動中注重引導學生體會用類比和數形結合的方法擴充套件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設計理念

  《大綱》要求,對於課程實施和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的'加法知識基礎上,創設情景,產生認知衝突,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特點、類比歸納、討論交流等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向學生滲透類比數形結合的思想、特殊與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運用類比、聯想、轉化的思想,突破難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環節:

  前提診測,複習提問: 複習舊知識的目的是對學生新課應具備的"認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徵進行檢測判斷",所診測的絕對值意義和數軸與新的內容有關。

  提出問題,創設情景: 從實際問題引入,提出表示數量關係僅用正數表示是不夠的,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從而提出研究有理數加法的問題。

  嘗試指導,實施目標: 從例項出發,利用輸贏球得分原理和在數軸上運動方向符號的特點,透過小組探究得出加法法則。

  變式訓練,鞏固目標: 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按照分層遞進的教學原則,設計安排了4個由淺入深的例題。

  (1)是整數的異號兩數相加;

  (2)是整數的同號兩數相加;

  (3)是小數和分數的異號兩數相加。同時配有兩個由低到高、層次不同的鞏固性練習,體現漸進性原則,希望學生能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形成性測試,檢測目標:把"反饋---調節"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結束,應針對教學目標的層次水平,進行測試,對尚未達標的學生進行補救,以消除錯誤的積累,從而有效的控制學生學習上的兩極分化。

  歸納總結,納入知識系統: 由學生總結、歸納、反思,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且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