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三年級美術《大人國與小人國》說課稿(精選7篇)

三年級美術《大人國與小人國》說課稿

三年級美術《大人國與小人國》說課稿(精選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美術《大人國與小人國》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美術《大人國與小人國》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美術教材三年級第五冊第3課內容,屬於造型,表現領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大人國與小人國的相關內容多次出現在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中。如:《白雪公主》中的七個小矮人;《拇指姑娘》中向拇指般大小的女孩;《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變小的尼爾斯;近幾年好萊塢大片《哈利·波特》中有巨人族;《魔戒》三部曲中的小矮人“霍位元人”;動畫片《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等等。透過看看動畫片、做做遊戲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到大人國與小人國的差異,並在讓學生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基礎上,透過對比的表現方法將兒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現在我們眼前。透過繪畫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表現能力。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作用:

  《大人國與小人國》一節融欣賞、表演、創作、表現為一體,探索美術學科與音樂、語文、德育等學科相結合。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魔幻的顏色》、《萬花筒》兩課,讓學生對顏色的效能和對稱的圖形有了概念性的瞭解,本課是在此基礎上的一節創作課。為以後《今天我值日》、《巧巧手》、《夢幻中的城堡》、《我設計的腳踏車》等創作畫打基礎。所以本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一定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繪畫創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和“小”。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難點:對比方法的應用。人物與周圍環境的對比、色彩的對比。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不同的繪畫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經驗,會用生動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的想法。現在的孩子接受資訊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喜歡向別人展示自己。而本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確定本課目標如下:

  1、教學目標:

  a、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透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b、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製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2、顯性目標:

  充分利用聯想與比較,培養學生敢於衝破常規,自由、大膽、快樂地想象與表現,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創新的能力。

  3、隱性目標:

  引導學生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在創作中激發探索欲,培養個性。

  四、教學分析:

  1、觀看動畫片或電影片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繪畫遊戲知道“大”或“小”對比。

  3、示範製作方法。

  4、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繪畫遊戲匯入,認識“大”“小”——印象深刻

  黑板做半部學生繪畫場地“誰會用線條畫一片葉子?”“誰能用線條簡單的畫出一片巨大的葉子?”“請畫到黑板上。”選一名學生在黑板前操作。“誰能在旁邊畫一片更大的?比剛才的大?”你們怎麼看出第二片葉子更大? 透過對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對比使大的顯得更大,小的更小。我可以讓這片葉子顯得更大!在樹杆上貼一個很小的人。你們猜猜什麼地方會有很多這麼大的樹?這個人來自什麼地方?他是誰?今天我們就去大人國和小人國遊歷一下吧!讓學生畫和比較出葉子的“大”“小”,孩子們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活躍點。接著揭示今天學習的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從繪畫遊戲點題,都是學生在主動學習,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2、動畫欣賞,身臨其境感受或大或小的魅力

  播放動畫片《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學生的視聽感覺,使他們進入情境,深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繪畫願望。

  3、角色扮演,“我的奇遇記”

  孩子們都有展示自己的慾望,假設畫面的主角是你自己,你希望來到大人國還是小人國,到那裡又發生了怎樣有趣的故事呢?想讓學生捋順一下頭緒,自己創作一個童話故事,並講給同學們聽聽!

  4、畫出自己的想法

  六、課堂評價

  1、評畫賞畫,分享成功喜悅

  師生共賞學生完成的美術作品,先讓學生自評互評選出最喜歡的遊記故事。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想象奇特,構思大膽的作品多支援!表揚優秀的作品,鼓勵不足的同學努力,指出共同存在的問題,色彩的,構圖的等等。

  2、學生評價

  看學生能否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是否感興趣,是否已用心的表現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和狀態。

  三年級美術《大人國與小人國》說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透過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製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準備:

  學生:玩具、紙、筆等

  教師:電腦圖片、動畫資料、實物投影、玩具等

  教學重、難點:

  1、如何理解大與小是透過比較表現出來的。

  2、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表現畫面中的大與小。

  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活動一:

  1、請學生觀看《格列佛遊記》電影片斷。

  2、討論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來到大人國、小人國的?你都看過那些這方面的書?

  3、出示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

  活動二:

  1、將同一輛玩具車分別放在不同的背景下,為什麼有時顯得非常大,有時顯得非常小?(小組討論)

  2、教師舉例:雕塑《湯匙橋》《衣夾》等(電腦展示)

  3、請學生用自己身邊的事務舉例說明物體的大小是透過對比體現出來的。(微縮景觀等)

  活動三:

  請學生思考:

  1、你想表現大人國還是小人國?

  2、你想用那幾樣物體的反差來表現主人公時來到大任過還是小人國?

  3、畫面的主體是什麼?

  4、用什麼背景來襯托它的大或小?

  活動四:

  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活動五:

  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改意見。

  札記:

  以前學生畫人總是畫小了,現在有了大和小的對比,構圖比以前好多了。

  第二課時

  活動一:

  繼續完成上節課的作業。

  活動二:

  作品交流展示。教師從構圖及色彩方面進行總結。

  活動三:

  遊戲:

  大人和小人:每個同學將自己畫的人剪下來,隨意找一位同學的作品進行比較,看看自己的是大人還是小人,再找另一位同學的進行比較,看看又變成大人還是小人了?

  課後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札記:

  我找到了《格列維遊記》的故事碟片,放了一段給學生們看,讓孩子們直觀的感受同樣的一個人在大人國和小人國不同的遭遇和感受。這使學生們感受到了很多,在創作畫時想象出了諸如:在小人國一下子割了一畝麥子,在大人國住在蘋果屋裡……想象力的的豐富促使了畫面效果的豐富。

  三年級美術《大人國與小人國》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1.輯指導思想

  ⑴本課是一節繪畫創作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在讓學生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基礎上,透過對比的表現方法將兒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現在我們眼前。透過繪畫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表現能力。

  ⑵在學習方法上應當偏重與討論式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透過語言上的交流表達自己豐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帶來的無窮樂趣。透過語言交流可以啟用學生的興奮點,聯想到更有創意的構思。

  ⑶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思路時可以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進行想象,也可以從他們的嗜好入手。如:喜歡的童話故事、科學幻想等入手。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非常瞭解。

  2.教學內容與目標

  ⑴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讓學生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特徵及相對性。

  應會:嘗試用對比的方法表現大小與高矮的區別。

  ⑶隱性內容與目標

  透過創作活動,培養學生大膽想象、創新的精神,培養與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樂的意識。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表現大小、高矮的對比關係,進行大膽而豐富的想象,表現出有情趣的內容。

  難點:敢於大膽想象,表現出有情趣的內容。

  4.學習材料

  水彩筆、油畫棒、16開彩紙、16開白紙、自己最喜歡的故事書。

  二、 教學設計

  1、 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媒體教學意圖

  一、認識大小

  二、啟發想象

  三、表現技巧

  四、造型表現

  1.出示一張半開白紙。

  誰會用線條畫一棵簡單的樹?

  誰能用線條簡單的畫出一棵巨大的樹?

  請畫在這張紙上。

  2.選一名學生用線條簡單畫樹。

  誰能在旁邊畫一棵更大的樹?

  比第一棵樹大嗎?

  你們怎麼看出第二棵樹比第一棵大的?

  3.透過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對比使大的顯得更大,小的顯得更小。

  我可以讓這些樹顯得更高大!

  在樹杆上貼一個很小的人。

  4.你們猜猜什麼地方會有很多這麼大的樹?

  這個人來自什麼地方?他是誰?

  5.今天我們就去大人國和小人國遊覽一下吧!

  1.我們來到大人國和小人國時會遇到什麼事呢?例如我們怎麼在一起學習、吃飯、休息、勞動、娛樂。我們之間有沒有發生什麼讓人笑掉大牙的事呢?

  2.我們每個人到了大人國和小人國都會遇到不同的事,十節課也說不完,誰沒有機會說都會失望,這樣好了我們先把自己遇到的故事在小組中講一講吧。

  3. 巡視小組,瞭解學生討論情況,

  引導學生從人與人,人與物的不同進行對比。

  找出想象豐富有情趣的同學準備代表發言。(注意選擇大人國和小人國不同地點的故事。)

  4.選代表發言並適時給以肯積極舉手表示。

  舉手

  用線畫一棵簡單的樹。

  一名學生畫更大的樹。

  比它大!

  比一比高矮

  比一比誰佔的地方大。

  感受大小的反差。

  大人國的樹。

  小人國的使者、探險家。

  積極舉手。

  一名學生髮言。

  四人一組。

  互相說一說自己想到的故事

  選一幅最喜歡的作品講給身邊的同學聽。

  舉出各種處理方法。

  (畫出大人的一小部分區域性,上面有很多做活動的小人……)

  單色彩筆

  演示紙

  範畫

  美術書

  彩筆

  彩紙

  引導學生將表現重點放在大小上。

  瞭解學生對錶現大小認識角度。

  指導學生認識大小透過對比才能看出來。

  滲透表現大小的方法。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構思,抓住有情趣的內容進行想象。

  學生進行充分的想象交流,互相豐富構思。

  進一步引導學生選材、構思、確定表現角度。

  透過欣賞學生作品,激發學生創作慾望。

  2、 解決重點與難點的要點

  ①透過從學生熟悉的樹入手,聯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認識大小、高矮的相互對比性知識。

  ②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啟發思路,展開大膽的想象,豐富他們的故事內容。

  ③教師透過適時的引導、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透過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表現出更大或更小的`對比關係,豐富表現角度,打破畫面的單一性。

  三、 教學評價:

  1.評價方法

  本課主要採用學生互評的方法進行評價,輔以是適當的自評。對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應給予鼓勵性評價,對特別精彩、獨到的見解要給予特別的表揚、鼓勵。

  2.評價點

  ①學生是否認識了大小高矮的特徵及它們的相對性。

  ②學生能否透過繪畫形式表現出大小高矮。

  ③學生作品表現內容是否富有情趣性。是否達到了自己希望的效果。

  ④在交流與繪畫過程中是否有愉快的情緒體驗。

  三年級美術《大人國與小人國》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指導思想

  (1)本課是一節繪畫創作課,屬於造型表示領域。在讓同學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基礎上,透過對比的表示方法將兒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出現在我們眼前。透過繪畫活動培養同學的想象能力、發明能力、表示能力。

  (2)在學習方法上應當偏重與討論式的學習方法,使同學透過語言上的交流表達自身豐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帶來的無窮樂趣。透過語言交流可以啟用同學的興奮點,聯想到更有創意的構思。

  (3)在教學中啟發同學思路時可以引導同學從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進行想象,也可以從他們的嗜好入手。如:喜歡的童話故事、科學幻想等入手。這需要教師對同學非常瞭解。

  2、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讓同學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特徵和相對性。

  應會:嘗試用對比的方法表示大小與高矮的區別。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透過創作活動,培養同學大膽想象、創新的精神,培養與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樂的意識。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表示大小、高矮的對比關係,進行大膽而豐富的想象,表示出有情趣的內容。

  難點:敢於大膽想象,表示出有情趣的內容。

  4、學習資料

  水彩筆、油畫棒

  一、匯入:

  1、同學們誰看過西遊記?(看過)西遊記中你最喜歡誰?(孫悟空)為什麼?

  2、可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到了如來佛的手中,卻怎麼也飛不出去,說明如來佛的手怎麼樣?(大)那孫悟空呢?(小)

  3、如來佛就好比是童話故事裡講述的“大人國”裡的人物,孫悟空就好比是“小人國”裡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課《大人國與小人國》。

  二、新授:

  1、認識大小要相互比較。

  (1)[投影-大飛機]同學們請看大螢幕,這是什麼?對,這是一架由飛行員駕駛的飛機在天空中飛行。

  (2)[投影-小飛機]那這架飛機跟剛才的那架比,有什麼不同?(小的很多)這是一架很小的玩具飛機。

  (3)原來,大小是透過比較才幹顯示出來的。

  2、交流生活中大與小對比的現象。

  (1)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大小對比的現象。比方,跟螞蟻比,我們每個人都是巨人,跟長頸鹿比,我們又成了小個子。

  (2)誰還能找到類似的現象?

  3、交流討論大與小的想像。

  (1)看來,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那你想不想也到大人國或者小人國去玩一玩呢?

  (2)同學們請閉上眼睛,一分鐘時間,想像一下,你也來到了大人國或者小人國,你會遇到什麼有趣的事情呢?

  (3)時間到,誰來說說你的奇遇?

  (4)同學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那你能不能把你想像中的情景畫下來呢?

  三、活動:

  1、講解畫面要求。

  要想表示出你是在大人國還是小人國,一定要把大小對比畫的清清楚楚。假如你是在大人國,那就要把背景畫的(大)而你自身畫的(小),相反,假如你是在小人國,那就要把背景畫的(小)而你自身畫的(大)。當然,色彩也要豐富一些。

  2、同學創作。

  四、展示:

  1、看來同學們在大人國或者小人國的經歷已經畫好了,相信你的奇遇記一定很吸引人。誰能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作品?

  2、這幾位同學介紹的都很好,沒有機會展示的同學小組內互相介紹自身的作品。

  五、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進入了想像中的大人國和小人國,課後大家多讀一讀有關的課外書,說不定你還會有新的發現呢。

  三年級美術《大人國與小人國》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透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製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課時2課時

  教學實施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一些玩具汽車,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與這些物品大小較匹配的景物圖片,有條件的可以準備一些有關的動畫片,電影等影像資料。

  2.學生準備學具:學生將自己過家家用過的各種玩具“娃娃,動物,積木,汽車,廚具……)帶來。帶齊繪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讓學生回憶看過的有關大人國或小人國的故事,簡要說明一下故事內容。然後討論故事是如何表現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小人國)的?

  請學生將帶來的各種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說說感覺並討論:是什麼原因使同一樣物體看起來有時候顯得非常大,有時候又顯提非常小,讓學生舉例說明。

  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圖片,影像資料告訴學生:大小是透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

  2.發展階段

  學生思考:你想表現大人國還是小人國?你想有那幾樣物體的大小反差來表現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或小人國?繼續啟發學生思考:畫面的主體是什麼?用什麼背景來襯托它的大或者小?

  學生根據自己的創意開始作業。

  3.收拾

  4.學生的創作往往要兩課時才能完成,在第一課時結束的時候,教師可將作業收起來。

  三、課後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三年級美術《大人國與小人國》說課稿 篇6

  活動目標:

  1、運用想象力設法表現身體某部位的變化。

  2、體驗身體收縮與伸展的變化。

  活動準備:

  1、體能遊戲《大人國小人國》

  2、輕鬆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匯入。

  教師:“小朋友門,讓我們一起來做運動吧。”帶領幼兒做“大小身體”暖身操。教師:“把你們的臉變到最大和最小,把你們的肩膀變到最大和最小,把你們的手腳變到最大和最小,把你們的整個身體變到最大和最小。”在進行大小身體暖身操時,可選擇輕鬆活潑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如“口哨與小狗”“鐘錶店”。

  2、師生互相分享身體變大變小的感受。

  教師:“閉上你們的小眼睛,用心去感受。你感覺到了什麼?”

  3、師生共同進行“大人國”和“小人國”的遊戲。遊戲方法如下:一人發指令,當他發出“一,二,三大人國”指令時,其他的孩子便要以大的肢體造型停好不動。如果聽到“一,二,三小人國”的指令時,其他的孩子便要以小的肢體造型挺好不動。

  4、教師等到孩子熟悉了此遊戲活動後,在加上其他的指令,如“一,二,三小手國”“一,二,三大臉國”以增強遊戲的趣味性。

  三年級美術《大人國與小人國》說課稿 篇7

  一、 教材內容: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美術教材三年級第五冊第3課《大人國與小人國》。

  二、 教材分析:

  《大人國與小人國》是一節繪畫創作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大與小的對比,而《大人國與小人國》的相關內容卻多次出現在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和動畫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遊記等等,因此,本課透過看動畫片、繪畫遊戲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大人國與小人國的差異,並讓學生認識大與小是透過對比得出的。透過對比的表現方法將兒童眼中的童話世界自由地呈現在我們眼前。透過繪畫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表現能力。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不同繪畫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經驗,會用生動的線條和色彩來表現自己的想法。現在的孩子接受資訊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愛表現自己,但他們都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現畫面。而本課就是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四、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大小是透過對比體現出來的,並能夠運用對比的繪畫方法,表現“大人國與小人國”。

  2、過程與方法:利用聯想與比較,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在創作中激發探索欲,培養個性。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利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學難點:學生對比方法的應用。人物與周圍環境的對比、色彩的對比。

  六、教法、學法:

  本課在教法上我採用觀察比較的方法,使學生透過語言交流總結出對比的表現方法,透過故事和畫面聯想,引領學生走進豐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帶來的無窮樂趣,透過語言交流啟用學生的興奮點,聯想更有創意的構思。想象能力的培養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能力目標。

  七、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我利用學生們非常喜愛的動畫片《格列佛遊記》《白雪公主》等影片片段來匯入新知,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從中觀察動畫片中的人物共同特點(動畫片中人物大與小的鮮明對比)由此引出新課“大人國與小人國”。

  【動畫影片將學生的思緒引領到充滿幻想的童話世界,讓學生初步感知大與小的對比,使學生對新知產生濃厚的探究慾望。】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學生到黑板上畫一片樹葉,問同學們這片樹葉大還是小,這時有的學生會說“小”,有的會說“大”我提出質疑,“到底大還是小呢?”並找兩名同學畫出一個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問同學們,這樣學生會很輕鬆說出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從繪畫遊戲中學生直觀的理解大於小是透過相互對比得出來的。

  【本環節設計既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又讓學生在觀察中自主學習、自主發現,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激趣探究,想象創作

  2、接著我在大片樹葉上貼一個小人女孩,問同學們她是誰呀?他來自哪裡?班級學生的照片出現在我的中,並將他變得很大,這時學生興趣盎然時我在將這位學生變小並放在另一名學生手中,這時學生將課堂氣氛推向一個活躍點。接著我引導學生設想在魔法世界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學生會說出自己的大膽想象。

  3、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將自己準備的物品變大或變小,你和它來到了哪裡?會有什麼樣的奇遇,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同桌互相說一說,並找學生講一講)

  4、欣賞同齡人的作品後,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構思。

  看到同齡人的作品,誰能說說你想去哪個國家,去幹什麼?用哪種對比方法來表現你的畫?

  (三)分層作業,創作表現

  學生自編一個去大人國或小人國旅行的故事,用對比的方法畫下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畫題

  1、畫人與景的對比(C層)

  2、畫人與動物的對比(B層)

  3、畫人與人的對比(B、A層)

  4、可以把多種對比運用到一幅畫中。(A層學生)

  注意:構圖要飽滿,對比要明顯,想象的內容要有趣味。

  【分層設標和分層作業為不同學生提供鍛鍊和發展的機會,學生透過本課學習都能感受到創作的樂趣。】

  (四)賞畫評畫,課後拓展

  本課採用學生自評、互評的評價方式,評出孩子們喜歡的畫面和故事,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後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及作品進行評價,並鼓勵學生課後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東西放大或縮小。

  【設計意圖:鼓勵式的小結,留給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延續了學生對作品創作的更大的慾望。】

  八、板書設計:

  大人國與小人國

  對比

  大小

  下面是學生繪畫展示區

  板書內容圖文並茂的體現了本課的精髓,併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臺,使學生在美術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