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認識水果》說課稿

《認識水果》說課稿

《認識水果》說課稿

  一、說材(地位與作用)

  《認識水果》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二單元第2個課題。在此之前,幼兒已經學習了糖果屋,這為過度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後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小班幼兒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能說出幾種常見水果的名稱

  2. 培養孩子喜歡吃水果的習慣

  3. 初步感知粗糙與光滑

  三、說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點的依據是隻有掌握了水果特徵,才能認識不同水果。

  教學難點:難點的依據是光滑與粗糙較抽象,幼兒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活常規可以培養幼兒的認識與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幼兒其然”,還要使幼兒“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小班幼兒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定情景教學法,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幼兒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幼兒主動去發現周邊的客觀事物,發展思辯能力,注重濱心理狀況。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透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幼兒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幼兒以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實物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幼兒對知識的掌握。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幼兒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幼兒為主體,使幼兒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幼兒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集體討論法:針對幼兒提出的問題,組織幼兒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討論,促使幼兒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課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幼兒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幼兒自己學習思考。

  五、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幼兒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 匯入:(1~2分鐘)

  聽音樂做律動,穩定幼兒情緒。

  2. 講授:(10分鐘)

  透過變魔術的方法展現實物來吸引幼兒注意力,請幼兒透過聞看摸之後講述所展示的水果的不同特徵(粗糙與光滑),透過送水果寶寶回家了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水果的認識。

  3. 小結:(2~3分鐘)

  品嚐水果,向幼兒說明水果的好處,鼓勵幼兒多吃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