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阿長與《山海經》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二單元的的一篇課文,本單元都是以“愛”為主題的敘事性作品。阿長與《山海經》選自《朝花夕拾》,這是一片回憶性的散文。所回憶的啊長不是一個文化人,在文中作者似乎用較多的篇幅批判了阿長的愚味迷信,但在這些材料的背後卻隱藏了作者對阿長純樸、善良的品格的讚美,特別是阿長為“我”買《山海經》這一情節,是文章的動情點,也是讀懂阿長的關鍵。而這種讚美在文末被渲染到了極點,化成了對阿長的懷念與祝福。文中作者雖是從孩子的角度來寫,其中卻滲透了對人生的思考、學習本文,應當讓學生能夠理解隱藏在文字中批判性與眼下的對阿長的讚美與尊重,能夠學會從生活瑣事中發現愛,發現普通者人性的光輝。

  綜上所述,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有:

  1、找出文章圍繞阿長所寫的事情,哪些詳,哪些略。

  2、分析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重點]

  3、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4、作文片段練習:針對本文所學,進行作文訓練。

  二、說學情

  本文是一片敘事性散文,從心理上,學生對這種教材有易於理解的心理,老師應抓住學生這種心理,因勢利導在講課文內容的同時,以本文所學進行作文片斷練習為手段,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從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分散,愛發表意見,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些特點,是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並創造機會讓學生髮表意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身邊的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確立這堂課的三維目標

  1、根據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和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我確立本文的知識目標是

  2、新課標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學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確立本文的“過程和方法目標”為

  ⑴運用探究式學法,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和對生活的感悟走進文字;

  ⑵透過閱讀,形成自己獨特而又創造性的見解

  ⑶重點引導學生透過朗讀品味語言逐步走進阿長的心靈,發現普通者人性的光輝,感受生活中質樸的愛。

  3、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因此,我確立本課的“情感和態度目標”為

  ⑴瞭解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感情;

  ⑵學習感受生活,學會讀懂他人的愛,發現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

  二、說教法

  1、聽說讀寫結合法。這是針對本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課堂教學中主要透過聽說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以本文所學進行作文片段練習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2、提示法。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陷入迷茫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必要的引導、點撥,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賞識成功教育。學生在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讓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說學法指導

  1、圈注法。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2、小組合作討論法。透過探究、討論,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本課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具:多媒體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魯迅除了寫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年後,作者仍寫此文來紀念她,可見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那麼,長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請看課文:阿長與《山海經》 (這樣設計,與以前所學知識很好的聯絡在一起,讓知識成為一個整體。)(約需1分鐘)

  (二)板題,解題:根據預習作業,學生七嘴八舌起來介紹魯迅,同時教師給以補充,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能力。(約需3分鐘)

  (三)電腦出示目標:為了加深印象,學生默讀識記,約需2分鐘。

  (四)整體感知:為了讓學生,瞭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1、文章寫了長媽媽的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話說出來。這些事表現了長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2、文章寫長媽媽的事情哪些事是詳寫?哪些事是略寫?為什麼要這樣安排?題1,讓學生速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並將討論的要點批註在書上相應的位置,第一問比較簡單,學生自己就可解決,第二問教師給以適當的點撥提示,比較容易。題2,回答前兩問,較容易;第三問,學生理解較難,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引導提示學生從選擇材料突出中心方面來考慮,學生就比較好理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小結:作者圍繞中心選擇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詳寫了長媽媽買《山海經》,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們在寫作文時,也應注意詳略得當。透過小結,學生明白了怎樣圍繞中心來選材,為下面的作文練習打好基礎。這一環節中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批註能力,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重點研讀: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刻畫人物的方法,仔細品味本文的語言。我讓學生抓住重點,精讀課文,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閱讀的:1、全文中找出描寫長媽媽品格風貌的句子,並體會所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2、點研讀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進一步體會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把握重點語句體會蘊含的作者的感情。第一方面,讓學生速讀全文,用筆勾畫出你認為在刻畫人物方面最精彩的語句,並做簡單批註,學生獨立完成,然後讓學生七嘴八舌起來發言,暢所欲言,教師在一旁進行點撥提示。我著重從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方面指導,描寫法有對長媽媽進行的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這一點以前訓練過較為容易;對比映襯法,學生接觸不多,能說到這一點較難,因此我提出幾個問題:

  ①文中“叔祖”的疏懶與長媽媽的熱情形成了什麼?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怎樣的感情?②《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形成了什麼?突出了“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透過這一提示點撥,學生容易理解兩者的“對比”關係,對這種刻畫人物的方法有了瞭解,有完整的印象。這時教師小結:長媽媽這一形象主要透過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來刻畫的。

  這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圈點批註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終身受益。

  解決1後,請學生找出給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有些學生可能會說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我順勢匯入第二方面,主要讓學生根據上面的方法,進行小組討論自學,質疑,教師巡迴指導,點撥。指導學生透過重點語句,把握作者所蘊含的感情時,我在一旁加以提示,如①“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後,這又使我產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我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感情變化角度來考慮,學生能較好理解。特別是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讓學生聯絡上文內容,加以體會。在理解這些語句蘊含的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的大聲朗讀,細細品味,透過讀更好的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深地懷念之情。這樣教師教給方法後,由學生自學,質疑,很好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口頭作文練習: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她的一二件事,看誰講的真實生動傳神。然後推舉出幾名學生口頭作文,學生和教師圍繞本節課的訓練重點加以評價。這樣對本課所學知識加深了理解,學會了應用,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七)教師總結:1、教師對照板書總結:這篇文章按生活的本來面目,選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透過苗寫法和對比映襯法,刻畫出了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樂於助人,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2、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表揚鼓勵,發揚優點,克服缺點。3、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自己站起來歸納總結,用已有的學習方法去指導今後的學習。

  (八)佈置作業:把課堂上的口頭作文,寫在週記本上。

  板書: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事例 品格風貌 描寫方法 感情

  1、喜歡切切察察 不拘小節 細節、語言、 對長媽媽的

  2、夏天的睡態 誠懇、熱情 動作、心理 深切懷念之情

  3、懂得許多規矩 寬厚、善良

  4、講“長毛”故事 仁慈

  5、買《山海經》 誠懇、熱情、樂於助人 對比映襯法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阿長與〈山海經〉》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都是以“愛”為主題的敘事性作品阿長與《山海經》選自《朝花夕拾》,這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所追憶的阿長不是一個文化人,而是一個粗人,在文中,作者似乎用較多篇幅批判了阿長的愚昧迷信,但在這些材料的背後卻隱藏了作者對阿長純樸、善良的品格的讚美,特別是阿長為我買山海經這一情節,是文章的動情點,也是讀懂阿長的關鍵而這種讚美在文末被渲染到了極點,化成了對阿長的懷念與祝福文中作者從孩子的視角來寫,其中卻滲透了對人生的思考學習本文,應當讓學生能夠理解隱藏在文中批判性語言下的對阿長的讚美與尊重,能夠學會從生活瑣事中發現愛,發現普通者人性的光輝。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身邊的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一)、根據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和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我確立本文的“知識能力目標”為:

  1、理解、積累字詞;

  2、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確立本文的“過程和方法目標”為:

  1、運用探究式學法,調動已有知識儲備和對生活的感悟走進文字;

  2、透過閱讀,形成自己獨特而有創造性的見解;

  3、重點引導學生透過朗讀品味語言逐步走進阿長的心靈,發現普通者人性的光輝,感受生活中質樸的愛。

  (三)、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由此,我確立本課的“情感和態度目標”為:

  瞭解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感情;學習感受生活,學會讀懂他人的愛,發現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

  (四)、教學重點:選取典型事例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性格,體會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感情。

  (五)、教學難點:學會關注普通人,在生活瑣事中發現愛,能讀懂魯迅心中的阿長。

  三、說教法

  1、聽說讀寫結合法這是針對本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而設計的,課堂教學中主要透過聽說讀來引領學生觸控文字,解讀文字,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拓展閱讀意在讓學生初步體驗優秀文學作品的思想與藝術的魅力,而課外練筆則是引導學生由解讀文字到解讀生活的延伸,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2、提示點撥法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陷入迷茫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必要的引導、點撥,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賞識、成功教育首先,我認為進入文字的第一個問題的設計要簡單,這樣才能讓成功的體驗伴隨著學生走進文字其次,學生在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教師應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讓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說學法

  1、圈注法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2、小組合作討論法透過探究、討論,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魯迅除了寫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對魯迅很有影響的人物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年後,作者仍寫此文來紀念她,可見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那麼,長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對小時候的魯迅有什麼影響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

  (這樣設計匯入,與以前所學知識很好的聯絡在一起,讓知識成為一個整體)

  (二)、字詞大比拼:以“開火車”的方式讓學生讀老師所羅列的生字難詞(設計這一環節的意圖是: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阿長與《山海經》這篇課文篇幅較長,生字難詞多,這樣課前我就佈置同學預習,字詞大比拼這一環節正是檢查落實預習的方式)

  (三)初識阿長:

  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1、阿長是誰?她的外貌、身世怎樣?

  2、文章寫了阿長的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話說出來這些事情中哪些事是詳寫?哪些事是略寫?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3、文中的我體會到了阿長對自己的感情了嗎?

  題1,讓學生聽讀課文,然後邊聽邊解決問題,並將要點批註在書上相應的位置,問題比較簡單,學生自己就可解決

  題2,回答前三問,較容易;第四問,學生理解較難,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引導提示學生從選擇材料突出中心方面來考慮,學生就比較好理解。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小結:作者圍繞中心選擇了7個事例,有詳有略,詳寫了長媽媽買《山海經》,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們在寫作文時,也應注意詳略得當透過小結,讓學生明白了怎樣圍繞中心來選材,為下面的作文練習打好基礎。

  這一環節中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批註能力,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而題3,則較難理解,我就設計了第6至11段學生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透過朗讀讓學生明白,當時的“我”還沒有理解長媽媽對我的感情,再透過追問“後來我理解到了阿長對我感情到底是什麼呢?”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四)讀懂阿長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深入理解人物,仔細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讓學生抓住重點,重點研讀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把握重點語句,體會蘊含的作者的感情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閱讀:

  1、文中哪些詞句體現了我對《山海經》的渴慕?

  2、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

  解決第一問我讓學生速讀相關文段,用筆勾畫出相關語句,並做簡單批註,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之後,七嘴八舌起來發言,暢所欲言,教師在一旁進行點撥提示這過程當中進行一系列的追問(如: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麼反應?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解決第二問時,我讓學生朗讀並比較第17節與25節,透過理解兩個“敬意”的不同,從而讓學生理解兒時的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在這過程當中我再進行為什麼在此時作者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這句和前面的阿長講“長毛的故事”時的“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有何區別?)的追問。

  這樣教師教給方法後,由學生合作完成任務,很好的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圈點批註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懷念阿長

  學生齊讀最後兩段,用一句話表達自己對文中阿長的感受(可用自己創造的話或化用古詩、歌詞、俗語等來表達)

  最後,為了鍛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並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文章,我設計了以下兩道題:

  ⑴、一般情況下,我們寫作懷念讚美一個人時,往往會選擇正面的事例,本文卻寫了阿長的諸多缺點,如果去掉這些缺點,你認為對塑造阿長這一人物形象有怎樣的影響?為什麼?

  ⑵、魯迅文章的題目言簡意賅,別有韻味,本文以“阿長”與《山海經》為題的用意,你能有所領悟嗎?

  解決第一題時,先引用作者一貫的創作主張“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再分析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去掉阿長的缺點,不僅不能使阿長的形象更加完美,反倒大大削弱了形象原有的生命力因為只有真實,形象才有生命氣息,才能打動讀者本文正因為如實地寫出了阿長的缺點和優點,阿長的形象才顯得真實、豐滿、有生命力)

  第二題是考察學生理解標題的能力,有一定難度,我點撥提示學生我對標題的理解:扣住中心;扣住中心人物;扣住中心事件;能撥動自己和讀者心靈之弦這樣問題也就不難解決了。

  (六)課外拓展:尋找“阿長”

  寫寫生活中的“阿長”: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接觸過類似長媽媽這樣的普通人?請你審視久已淡忘了的人和事,以真實為墨,用心靈作筆,寫下自己內心的感動吧!

  (設計這一環節的意圖是:讓學生由解讀文字延伸到解讀生活,讓學生學會在生活瑣事中發現愛,感受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七)、教師總結:對照板書總結;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表揚鼓勵,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

  (八)、佈置作業:閱讀《朝花夕拾》、《大堰河——我的保姆》

  附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

  “心形”基於師生共同的朗讀感悟,濃縮了阿長形象的內涵和作者的筆法,寄予著愛的發現這一主題。

  我這樣進行設計,是基於這樣考慮的:我認為,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是立足文字,給學生一生受益的語文素養,包括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態度習慣、信念、價值觀等,傳統的讀讀、講講、議議的教法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法的融合能促使學生思維拓展深入,情感細膩昇華,而適當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又可以增強課堂的實效性和因化效果,共同創造生活的、生命的語文課堂,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阿長與山海經》。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等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阿長與〈山海經〉》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與《背影》、《臺階》、《老王》、《信客》等文章訴說了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讓我們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這種編排體現了新教材迴歸生活的編輯思想。

  “頌揚人性美”是本單元的主題。《阿長與山海經》以講讀課的身份出現在單元之首,用意有三:其一是該文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理解層面符合八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其二,記敘線索明晰,選材典型性強,寫法上欲揚先抑,這為後面文章的學習打下鋪墊。其三,文章語言生動、精彩,值得朗讀、品味、學習。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就接觸了“狀物、敘事、寫人”的方法;具備了學習記敘文的一定基礎。再加上本篇文章寫的是魯迅童年的家庭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體驗,因此,無論成績好壞的學生,只要教師引導、啟發得當,他們都有興趣去閱讀探討。在閱讀探討中,學到寫人敘事抒懷的方法,獲得能力。

  三、教學目標

  本文篇幅較長、知識點較多,要講深講透是比較困難的。根據學生已有知識水平與教學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

  1、掌握文中出現的陌生字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學習文章人物描寫的方法。

  3、能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解決問題。

  4、深入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建立樸素的階級意識,熱愛勞動人民。

  四、教學重點、難點:

  語文學習實為語言的學習。說白了,學課文就是學習作者的語言形式。輕語言內容,重語言形式是語文教學的規律之一,這種理念正是新課標提出的“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最好詮釋,從這個意義出發,我將本文的教學重點定為學習魯迅透過人物動作、語言描寫來塑造人物的寫法。

  課文前半部分在充滿貶義色彩的文字後面,許多地方含有同情與懷念,有雙重色彩,而且,前一種色彩形諸文字,後一種色彩則隱在敘事之中,所以要注意從文字背後認識阿長,體會寫作時魯迅對阿長的感情。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定為深入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

  五、教學方法

  新課標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指出,“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的提高語文能力”,據此,我準備以討論式為主要教學方法。

  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根據目標和內容,從學生的心理特徵、知識水平出發,採用“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四段流程”教學形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培養起來,把他們健康個性發展起來。

  六、學法指導

  新課標強調“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合格的教師不會把學生當作某種馴服的自然力來驅使,而是把學生當作主體來看待。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學習的方法,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發現、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有以下“四個強調”:

  1、強調預習。這樣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培養自學能力,為實現“教是為了不教”努力。

  2、強調多讀。本文作者是文白轉期的文學家,作品精深,較難懂,人言《朝花夕拾》是沒有吶喊的心底吶喊,故必須熟讀。另外,語感是語文的生命,而讀是培養語感的最佳途徑,故必須多讀。

  3、強調積累。豐富語文積澱,包括學法積累和基礎知識積累。

  4、強調自主設疑,合作學習,勇於探究。

  七、教學過程:

  回顧匯入: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美女蛇的故事嗎?正是這個驚險的故事為“我”兒時的“百草園”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而講給“我”這個故事的人是長媽媽,她對作者的兒時產生過重要影響,以致時隔多年之後,作者仍然寫了一篇回憶她的文章,也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阿長與山海經》。

  本環節設計意圖:從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這一片段可以看出,幼年魯迅與長媽媽關係非常密切,這一片段又與本文有著有機的聯絡,由此匯入新課,可以溫故而知新。

  學習活動一:多媒體展示作者魯迅與《山海經》簡介。

  本環節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相關常識,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學習活動二:檢測學生預習中對生字生詞的掌握情況。

  本環節設計意圖:針對學生輕視基礎的意識強化了重點詞彙的積累。

  學習活動三: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物,整體把握文章情節。

  問題一:長媽媽名叫什麼?

  問題二:長媽媽長的什麼樣子?

  問題二: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幾件事?重點寫什麼?

  本環節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並引導學生了解文章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學習活動四:選取“講長毛攻城時護城”這一詳寫情節,師生共同品讀探討阿長的性格特點。

  本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如何透過文中人物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並進而激發其課下主動探究其它情節中所體現出的人物性格側面。

  學習活動五: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為我買《山海經》”這一情節內容,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問題一:買《山海經》的起因是什麼?

  問題二:當阿長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問題三:當阿長說:“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麼反映?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問題四:“我”為什麼因此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問題五:綜前所述,作者詳寫買《山海經》的事件,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同學們,你們能說說作者為什麼要詳寫這件事嗎?

  本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並從中體會到作者對長媽媽的敬佩與感激和長媽媽對一個孩子真誠熱情的幫助與關愛,從而認識到時隔多年作者仍對長媽媽念念不忘的原因。

  學習活動六:課堂寫作活動

  想像阿長如何千辛萬苦地買《山海經》的經過。【注意一個細節:阿長連書名也記不清】。

  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的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些什麼?請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徵,展開想像,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代長媽媽與魯迅對話。

  本環節設計意圖:結合特定情境,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與寫作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板書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空前敬意憎惡

  不耐煩新的敬意

  不大佩服買《山海經》懷念

  善良、純樸、熱心、關心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