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大班語言說課稿怎麼寫

大班語言說課稿怎麼寫

大班語言說課稿怎麼寫

  教書育人,要懂得做好說課的準備才能保證教育的質量,以下是小編整理大班語言說課稿,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班語言說課稿篇一

  一、說教材

  今天我選定的課題是幼兒園大班語言《七彩世界》主題裡的一個語言教育活動《調皮的七彩光》,下面,先說說我的設計意圖。經歷了小班、中班的學習過程,大班幼兒的求知慾更強了,他們不但對五彩繽紛的顏色十分喜愛,而且更對五彩繽紛的自然界充滿了好奇心,他們會由自然界中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藍藍的大海、綠綠的草地等景象的觀察及認識引發出更深一步的思索:大千世界為何會有這麼多的顏色?這些美麗的顏色是怎麼來的?……

  透過《調皮的七彩光》這個故事就可以讓幼兒知道:色彩來源於光的作用,是調皮的七彩光娃娃從天空來到地上“玩”出來的。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七彩顏色。有了七彩顏色,畫畫更美麗,打扮東西更漂亮,遊戲起來更有趣。本活動有利於幫助幼兒成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發現自然界中的許多奧秘,培養幼兒對自然界探究的慾望和對生活的熱愛,感受生活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以及作品展示的主題,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各方面的目標:

  1.獲得光與色的感性經驗,初步瞭解光的七色是:紅、橙、黃、綠、青、藍、紫。

  2.在感受作品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時,理解光與環境以及人們生活的關係。

  3.能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續編故事,充分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讓幼兒在感受作品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時,理解光與環境以及人們生活的關係。

  教學難點:在續編過程中,地點與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由於大班幼兒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才開始萌芽,極易引起思維上的邏輯混亂。

  三、活動準備

  為了給幼兒展示優美意境的作品,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得以充分的表達和練習,我們作了以下準備:

  (一)硬體準備

  1.彩圖:蘋果、香蕉、彩虹、太陽、沙灘、大海等

  2.卡紙做的:七彩光寶寶

  (二)知識準備

  課前必須豐富幼兒有關光與色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並加以提取和整理。

  四、說教法、學法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在活動中透過多媒體演示法、情境教學法,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生動性、寓教育於生活,使主題活動得到深化。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本次活動幼兒採用討論法、嘗試法來理解故事,欣賞故事,創編故事。透過幼兒互補學習,師幼合作來表現主題。

  五.說教學過程

  1.情景匯入,激發幼兒學習和探究的慾望。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漂亮的色彩寶寶.他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以下吧!

  2.演示法(欣賞作品)

  教師逐一出示(紅、橙、黃、綠、青、藍、紫)色彩寶寶

  讓幼兒辨認.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一遍後提問:太陽公公有幾個光線寶寶.他們的名字分別是什麼?(紅、橙、黃、綠、青、藍、紫)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有關它的故事

  3.教師再次講故事.出示彩圖.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內容.完整的作品傳遞完整的畫面展示

  (1)在本次的活動中,我們則嘗試了理解在先,欣賞在後的教學策略,我們認為,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完整欣賞,更能感受作品所展示的意境。同時,我們還採取了教師設疑――幼兒猜測――揭示答案的手法,緊扣幼兒心絃,引其入勝。

  (2)讓幼兒帶著問題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內容。完整的作品傳遞完整的畫面展示,配有優美的音樂,聽覺和視覺的完美統一,把文學作品的形象性和音樂性傳遞給幼兒,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3)啟發幼兒討論光和人們生活的關係幼兒透過視聽結合的方式,已初步瞭解光線寶寶由七種顏色組成,教師再次以提問的方式給幼兒設疑,並啟發幼兒進行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光會怎麼樣?我們應該為幼兒提供寬鬆自由的討論環境,這也符合《綱要》中“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待幼兒討論完以後,教師小結光與環境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4)接著,教師繼續啟發幼兒聯絡生活中事物的顏色,嘗試續編故事。兒童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在這一環節中,我們給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示他們內部智力活動的機會,這也是體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是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從而增進了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六、活動延伸

  幼兒自選方式作進一步的探究活動。因為一個目標的達成,可以透過各種途徑和手段來進行,這也體現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本次活動中,我們把教學的意圖、內容、形式有機的交織在一起,透過視聽結合、交流、表達的形式,使幼兒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內容,激發起他們進一步對自然界探究的慾望,從而達到我們所需要達到的活動目標。

  大班語言說課稿篇二

  一、設計意圖

  根據中班幼兒與人交往能力較差,缺乏友愛、助人為樂意識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我想幫忙》這節活動。這節活動選自鳳凰康軒中班上冊語言領域《好朋友》這一主題。本活動選用了幼兒熟悉的小兔、小雞、小羊等動物形象為角色,以主角河馬的思想、行為活動為主線展開情節講述。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我首先以談話匯入,創設一個幼兒想說、敢說、願意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又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出示動物形象,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透過設定懸疑問題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充分發揮想象,進一步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慾望和興趣。又利用情境表演環節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同時培養幼兒的自信,進而學習幫助他人。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中提出:"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根據這一要求,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講述畫面中的故事。(體現在教學環節一)

  2、能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怎麼幫的?(體現在教學環節二)

  3、幫助幼兒感受與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體現在教學環節三)

  三、說活動重、難點

  現在的幼兒通常生活在成人的"保護圈"裡,與人交往的能力較差,自我意識強,缺乏友愛、助人為樂的意識,我把"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定為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為了培養幼兒養成說完整話的習慣,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又把"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做為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字卡"幫忙"

  五、說教法:

  直觀法、提問法、情境表演法等。

  (情境表演法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內容。幼兒在情節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感受主角的快樂,又能充分展現自我,同時培養自信,學會幫助他人。)

  六、說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遊戲法等。

  (遊戲法的運用是為了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鞏固對詞語的認識和理解。)

  七:說活動程式:

  本次活動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幼兒看圖說話,並認讀詞語:幫忙。

  二、引導幼兒情境講述,進一步理解畫面內容。

  三、嘗試表演,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

  一、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幼兒看圖說話,並認讀詞語:幫忙。

  1、談話匯入:

  (教師神秘地說)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老師發現了一群小動物們之間的故事,你們想知道嗎?可是,小動物們說了要想知道它們的秘密必須靠小朋友自己,要用自己的小眼睛認真觀察,動腦筋思考,還要大膽回答出問題才行呢!大家能做到嗎?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出示幻燈一)引導幼兒說說畫面中的小動物們都在幹什麼。

  (出示幻燈二)猜猜"河馬會怎麼幫忙呢?"

  (這樣的設計就是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利用幼兒觀察小動物們生活化的動作形態和解答懸疑問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出示幻燈三——六)在展示畫面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認真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並使幼兒養成注意傾聽的好習慣。

  3、認讀詞語:幫忙。利用字卡和情境畫面幫助幼兒直觀形象地去了解、認識詞語,再透過遊戲《幫字寶寶找朋友》進一步加深理解詞語。

  (此環節不但培養了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而且使幼兒能夠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實現活動目標1.)

  二、引導幼兒情境講述,進一步理解畫面內容。

  為了進一步加深幼兒對畫面內容的理解,我以啟發、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主要故事情節,如:河馬幫助了誰?(河馬幫助了小兔。)河馬是怎麼幫忙的?(河馬用嘴巴含住小兔,又把小兔送到草地上了。)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及聽到的,告訴幼兒也可以用動作、肢體語言來表達。

  (此環節既突破了重難點: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又著重體現了活動目標2.)

  三、嘗試表演,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

  教師出示河馬等小動物頭飾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

  提問:

  大家都喜歡愛幫忙的河馬,如果你是河馬,你會怎麼幫助這些小動物們呢?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吧!

  (在愉快的表演中,實現活動目標和重點的突破。這個環節不但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幼兒的自信,並學習幫助他人。)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在生活中要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互相幫助,做一個愛幫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