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基本運算說課稿
《集合的基本運算》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08級數學(2)班的某某,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課題是集合的基本運算,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 教材分析
集合的基本運算是高中新課標A版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一章第一節第三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關係,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的作用,本節內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運算,在整個教材中存在著基礎的地位,為今後學習函式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礎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對學生今後的學習中有著鋪墊的作用。
根據教材結構及內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依據新課標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根據集合的圖形表示,理解並集與交集的概念,掌握並集和交集
的表示法以及求解兩個集合並集與交集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複習舊知,引入並集與交集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學生的認知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激發他們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數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識。
根據上述地位與作用的分析及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並集與交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並集與交集的求解。
難點:並集與交集的概念的掌握以及並集與交集的求解各自的區別於聯絡。
為了突出重點和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接下來談談本節課的教法及學法;
四、 教學方法與學法
本節課採用學生廣泛參與,師生共同探討的教學模式,對集合的基本關係適當的複習回顧以作鋪墊,對交集與並集採用文字語言,數學語言,圖形語言的分析,以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透過啟發式,觀察的'方法與數學結合的思想指導學生學習。
那麼在本節課中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五、 教學過程
1複習舊知、引入主題
問題1、實數有加法運算,類比實數的加法運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由此引入了本節課的課; 集合的基本運算,並讓學生觀察這樣三個集合
集合A={1,3,5}, B={2,4,6}, C={1,2,3,4,5,6} 並讓學生思考集合A、集合B並與集合C之間有什麼關係?
透過對以上集合的觀察、比較、分析、學生容易得出集合C裡面的元素由集合A或B裡邊得元素組成,像這樣的關係我們把它叫做並集,得出並集的概念後我會引導學生髮現並集裡邊的關鍵詞“或”字,(為了使學生加深對“或”字的理解,我會舉出生活中的例子,書記或主任去開會,這裡有三層意思:(1)書記去開會,(2)主任去開會,(3)書記和主任都去開會 類比這個例子讓學生自己歸納出並集中“或”的三層意思)
引入並集的符號“ ”,並用數學語言描述A與B的並集:或}介紹Veen圖
透過對書上例4的講解,讓學生了解當求解並集時出現相同的元素我們只能算一次,這是由集合的互易性確定的,由此複習了集合的互易性,
再對例5的講解,讓學生會用數軸來求解並集,
學生學習了並集含義之後,我會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問題2:除了並集之外,集合還有其他的運算嗎?並讓他們觀以下的集合:
A={1,2,3} B={3,,4,5} C={3} 讓學生類比並集的方式歸納出它們之間的關係:集合C裡面的元素在集合A且在集合B裡面,像這樣的關係我們把它叫做交集,
引導學生髮現交集裡面的關鍵詞“且”,介紹交集的符號“”用數學語言表示交集:且};介紹Veen圖
對書上例6 的講解讓學生了解集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是學的興趣,並學會用自然語言來描述兩個集合的交集,
例7:讓學生了解當兩條直線沒有交點即兩個集合沒有公共部分的時候,他們的交集不是不存在,而是他們的交集為空集,由此複習了空集的概念,
讓學生完成書上的練習,
1、 課堂練習,反饋資訊。(P11,1、2題)
在以上的環節中,老師只起了引導的作用,而學生是主體,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老師的引導下的知識在創造。
2、 課堂小結,自我評價。
透過提問,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思想方法進行小結,形成知識系統,用激勵性的語言加以點評,讓學生思想盡量發揮完善。
3、 作業佈置,反饋矯正。(P12,6、7)
六、 板書設計
集合的基本運算
一、並集 例4, 引入
1, 例5, A={ }
2, 例6,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