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手抄報> 一年級的春節禮儀手抄報

一年級的春節禮儀手抄報

一年級的春節禮儀手抄報

  春節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為此,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春節的禮儀禮節。

  一、掃塵

  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間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並且,在正月新年的那天是不允許掃地,若要掃也必須往家裡掃,寓意著財源滾滾。

  二、拜年

  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緻美觀的飾盒裡送給親友,以示莊重。今日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首先拜家裡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當長輩受拜以後,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

  三、拜訪親友

  我們去別人家作客,不要兩手空空,需要帶上一些小禮物以示禮貌。到達主人家後應先輕輕敲門,見到主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好、拜年。

  進屋後,不能弄亂主人家的擺設,更不能床上床下亂竄。

  如果發現了自己特別感興趣的物品,千萬不要亂動,只有在徵求主人同意後,才能拿出來玩耍。玩完後一定要放回原處。

  爸爸媽媽和主人交談時,我們不能隨意打斷,有事需要說時,可以先透過拉父母衣服等方法示意,在父母允許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主人家有小朋友,沒有徵得同意,不要亂動小主人的玩具,更不要跟人爭搶。臨走時要對主人的照顧、款待表示謝意,並邀請主人有機會到自己家裡做客。

  四、親友來訪

  當聽到敲門聲後,發現是親友來訪,我們要主動開門問候,表示歡迎。

  把客人領進門後,應該禮貌地請客人坐下。招呼客人坐下後,我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準備茶飲、水果、零食等,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大人交談時,我們可以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隨便插話,否則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咯。

  客人離開時,我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同送客,而且要送到門口跟客人道別,並邀請客人下次再來。

  五、餐桌上的禮儀

  春節親友上門拜年,我們吃飯就不能像平常在自己家裡那麼隨便了,要講究禮貌。

  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入座,飯菜要先請長輩嚐嚐,然後再自己吃,即使看見自己喜歡的飯菜也不能搶著吃。

  夾菜時,儘量夾自己面前的,不能在碗裡或盤子裡亂撥,夠不著的菜可禮貌地請求別人幫忙,不能站在椅子上或者趴在桌子上,更不能用手抓菜。

  吃飯時還要注意坐姿,不能歪著、斜著或趴著,也不要大聲喧譁,或者邊吃邊玩,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玩耍。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影響到旁邊的人用餐就不好了。咀嚼時儘量控制自己不要發出怪聲。不管菜的味道是否符合自己口味,都不能說菜的味道不好。

  自己吃完飯後先放下碗,然後有禮貌地對還沒吃完的人說:“請大家慢用。”

  六、拿紅包、吃零食

  拿紅包也是有禮儀的喲。親戚朋友給我們紅寶時,應該用雙手接紅包,一定要說“謝謝”,千萬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拆紅包,那是非常沒禮貌的哦。

  春節期間,吃零食成了我們小朋友的一大樂事。無論在自己家還是別人家裡,在吃完零食後,要將垃圾放到垃圾簍或垃圾箱裡,不能隨地亂扔,要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