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手抄報>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本文特意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1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2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3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4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5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6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7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8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9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10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古既有之,是悠久的傳統了,其內容豐富,不過掃墓至重。除了講究禁火、掃墓,清明節的習俗還有踏青、放風箏、拔河、植樹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既能鍛鍊身體,又增進親情友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對先祖的緬懷,又有踏青遊玩的樂趣,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祭祖

  掃墓,實際上就是祭祀祖先,出於祖先崇拜的心理,也是慎終追遠的一種表達。

  文明祭祖,小編是很贊成的。作為後人,我們應時刻牢記祖先的恩澤,傳承他們的優良品德和智慧,將祖先的偉業發揚光大,繼往開來,做一個無愧於祖先、無愧於社會的好人,並努力把下一代教育成才,這才是對祖先最大的孝敬。再說,祭奠親人主要還是情感方面的,是一種寄託對親人哀思的一種表達方式,根本用不著那些充滿迷信的東西,應該倡導“厚養簿葬”。 我想,清明節掃墓時,虔誠地獻上一束美麗聖潔的鮮花,已足矣。

  盪鞦韆

  盪鞦韆,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因其裝置簡單,容易學習,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很快在各地流行起來。漢代以後,鞦韆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體育活動並流傳至今。

  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小朋友玩的時候,一定要有家長在旁看護最為穩妥。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拔河

  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2015年12月,韓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一起申請的'拔河(Tugging rituals and games)成功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踏青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陽春三月,去留下瞬間的永恆,一起慢慢地看著沿途春的風景。在這一幅幅寫意山水的季節裡,染指七彩濃墨,畫不盡的美輪美奐,畫不盡的柔柔愛意。

  歲月的腳步不會等你,時間太瘦,指間太寬,原來,幸福就在身邊。不必再等待,一起踏春,去喚醒春天......

  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習俗有關。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放風箏。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其效應符合傳統醫學的修身養性之道。在風和日麗的大自然中放風箏是最好的日光浴、空氣浴。跑跑停停的肢體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增強新陳代謝,增強體質。“笑一笑,十年少”,也是長壽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