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情感美文:媽媽的味道

情感美文:媽媽的味道

情感美文:媽媽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是一股沁入心田的暖流,深深的滋潤著孩子的心坎裡,猶如甜美清涼的甘泉水,甘甜柔順,回味悠長,對於乾涸的心田注入了一股強烈的清涼之感,整個身體沉浸在媽媽的溫暖裡,整顆心都陶醉在媽媽的懷裡。

  從小到現在,媽媽的味道一直陪伴著我長大。小時候,放了學,辛苦了一天的媽媽下班回到家,就嚷著:“媽媽,我餓了。”媽媽毫不猶豫地從米缸裡掏出白色大米,在嘩嘩流水的作用下,將顆顆飽滿的白色米粒洗淨,放進沉滿水的鐵鍋裡,然後把鐵鍋放在爐灶上。在等待煮飯過程之間,媽媽將今天買好的菜洗淨,拿出砧板和菜刀,熟練的刀工在菜與砧板之間操練著。熟悉而悅耳的咚、咚、咚……聲,讓我百聽不厭。

  爐灶上鐵鍋鍋蓋在蒸汽外力作用下,砰砰的響起,開啟鍋蓋,裡面一個個水泡正在噗噗的忽而裂開而又忽而合攏的歡快的進行物理作用,媽媽小心翼翼地將鐵鍋從爐灶上放到桌上,用抹布將鍋蓋開啟,將浸入白米的水分倒入碗裡,水分是粘稠的白色乳汁,這個白色乳汁包含了大米的整個精華,這是媽媽最簡單的湯。雖然簡單,但是最能體現媽媽的味道。一口喝下,並沒有任何味道,也沒有其它湯類的鮮,但是平淡之中卻是最真實的。

  米湯如絲滑般順著口腔一下流到身體裡。水分閉幹後,媽媽把鐵鍋重新放在爐灶上,等待飯粒的成熟。大概過了一段時間,鍋蓋上方不斷冒著水蒸氣,媽媽開啟鍋蓋,看著原來堅硬的米粒在物理作用下變成了具有軟性的小形的“爆米花”,開啟鍋蓋,香噴噴的米香味撲鼻而來。

  我迫不及待,開啟鍋蓋,用竹筷輕輕的一挑,將一顆顆的米飯放進嘴裡,在酶的作用下細細咀嚼,在化學作用的效果下,一股淡淡的甜味在口腔裡發生作用,慢慢享受大米在口腔中的味道,大米朦朧的香味迴盪在整個口腔裡,慢慢地消散在口腔裡。

  媽媽煮好飯以後,將炒菜鍋放在爐灶上,將砧板切好的菜,放進鍋裡,媽媽拿著炒菜勺,熟練地在鍋裡來回翻動著,放進鹽和醬油,等菜熟了,就將菜撈出來盛到盤子裡,媽媽煮的菜特別棒,味道那是槓槓的,每次還沒到開飯之前,喜歡用手輕輕地在已燒好的菜裡一拈,品嚐到第一口菜,不過這種習慣不好,媽媽總是在開飯之前教育我。菜已燒好,我們就開飯了。每天的菜,媽媽總是換著,因為這樣可以吸收不同的營養,以免營養單一。雖然是這樣,但媽媽的味道還是一成不變,始終如一。

  初中時候,遇到生病時就為我增加營養。有一次初二下學期的某一天,由於平時不注意身體,感冒引起發燒,當時還暈倒了。媽媽陪著我去醫院,打了兩天吊針。回到家以後,媽媽看我消瘦了許多,看著很心疼,在生病的這段時間,煮了一些有營養價值的東西給我補身體。

  特別是她煮了一隻大約重2斤的肉鴿。她先將肉鴿放在熱水裡溺死後,拔毛去內臟,將乳鴿洗淨,拿出砧板,將瘦肉洗淨,放在砧板上,用菜刀將肉剁碎,熟練的.刀工技法將碎肉淋漓盡致地將肉變成了肉末,在肉末里加上了鹽、姜、白酒,增加肉本身的香味、去腥,然後將處理好的肉末塞進肉鴿的肚子裡,將這隻肉鴿放進盛滿水的砂鍋裡,放在爐灶上,給它慢慢地燉。整個肉鴿在慢火的熬製下,鍋蓋的上方水蒸氣由少變多,媽媽將鍋蓋開啟,用湯勺在鍋裡柔和地攪拌,將肉鴿營養素完全融合在水裡,形成鮮美的肉鴿湯。肉鴿的肉質由原來的灰色在水和火的強烈調節下,水分子在熱力作用一會刨裂,一會合攏,肉鴿緩慢地變成了漿白色。

  媽媽把鍋蓋蓋在砂鍋上,讓肉鴿在砂鍋與水、火作用下,完全形成最美味的營養物質。過了大約半個小時,砂鍋上的水蒸汽直接往上衝,媽媽開啟鍋蓋,肉鴿鮮湯的味道瀰漫在整個廚房,媽媽用小刀把鴿肉切開,小塊鴿肉放到我碗裡,同時把鮮美鴿湯盛到碗裡,媽媽拿給我,親切地口吻說:“孩子,吃吧。”“媽媽,你也吃吧,還有這麼多。”“我不吃,剩餘的留著下午吃,你要補身體,需要營養。”

  高中時,特別是在高三衝刺考試時,媽媽知道我非常辛苦,就每天為我增加營養,每天想著法的換著營養。每天早上起來煮早餐,牛奶是由她親自加熱,害怕家裡訂的瓶裝牛奶出現細菌,影響到高考的我的腸胃。媽媽經常說:“高考是關鍵,特別是腸胃疾病是影響考試的殺手鐧。”中午時分,媽媽下班,也不忘幫我增加營養。中午休息時間很短,媽媽也不辭辛苦做飯。媽媽做飯動作麻利,對做飯細節把握恰到好處,做飯時都會把大米、食材、廚房用具放到廚房正確的位置。

  開始做飯時,媽媽將大米、食材處理好。架起砧板,拿起菜刀,在切工的處理上,會小心翼翼的下刀,因為刀工把握不好,會影響到食材營養流失,也會影響到家人的營養吸收,因為媽媽曾經當過醫生,對營養這方面特別講究。中午做的是雞腿,媽媽做的雞腿味道特好。她把一個個雞腿處理,洗淨,切割。媽媽在一個個雞腿上仔細用刀將腿肉斜切出一條條小縫,為了保留雞腿原味,促使雞腿鮮味慢慢流出來。

  在雞腿裹上秘製獨家調料汁和鹽,醃製大約半小時。等雞腿醃製好以後,就放到鍋裡,用溫火將雞腿炸到肉皮出現金黃色,促使肉有外香裡嫩,再放少許水,放點調汁,把鍋蓋蓋上,給它慢慢燜制。大概過了十幾分鍾,水,調汁和雞腿,在鍋裡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媽媽把鍋蓋開啟,翻動雞腿,在蓋上鍋蓋,讓雞腿燜制,使味道達到極致。水蒸汽已在鍋蓋上冒了許久,雞腿應該可以出鍋了。媽媽開啟鍋蓋,把一個個雞腿夾出來,放到盤裡。媽媽把雞腿和弄好的其他菜放到桌上,大家開動了,雞腿放到嘴裡,味蕾都被啟用起來了。

  俗話說:“只有瓜連子,沒有子連瓜。”大學時,媽媽有時跑到學校來給我送吃的。特別是辣椒醬和辣椒炒牛肉,辣椒醬裡放滿了各種佐料,豆鼓,雞肉丁,特質姜和酒、鹽。做辣椒醬媽媽是高手。媽媽從市場裡買回新鮮的專門用來剁椒的紅辣椒,而且是按時令剛出來的,她對辣椒特別有要求,選擇辣椒不要太長的把頭,肉要厚實,辣椒尾部呈現尖的狀態,辣椒籽適中。這樣剁出的辣椒醬才夠味。剁辣椒是最考驗刀工的,而且還費力。媽媽把辣椒放到砧板上,雙手剁椒,把整個辣椒剁成碎狀,有時不小心,辣椒碎末會濺到眼睛裡,眼睛直流淚,媽媽用毛巾把辣椒擦拭掉,繼續剁。

  媽媽把剁好的辣椒和豆鼓,雞肉丁,特質姜和酒、鹽裝到罈子裡,給這些食材充分發酵,大約過了一段時間,罈子裡的辣椒醬可以使用了。媽媽會從早市選擇新鮮牛肉,她對牛肉選擇也非常講究。媽媽從色澤、氣味、黏度、彈性這幾方面進行鑑別。好牛肉也得需要好師傅才能做出來。

  媽媽把新鮮牛肉用特製秘醬、鹽、酒、姜,放到一起醃製,把醃製好的牛肉放到鍋裡爆炒,然後將新鮮綠辣椒放到鍋裡和牛肉一起翻炒,等牛肉和辣椒炒熟了,將它們起鍋,裝到飯盒裡,把盒蓋蓋好,和辣椒醬一起送到學校。在學校也能親口嚐到媽媽的味道,同學都讚賞媽媽的手藝特別棒。

  現在,我還在享受著媽媽的味道。媽媽不在家時,偶爾也是自己做飯,但做出來的味道根本都比不上媽媽。從小到現在,媽媽的味道一直影響著我。媽媽的味道,就像涓涓溪流,一直滋潤我的心田,是大愛無疆,是母親對孩子的呵護,不求回報,無悔奉獻。媽媽的味道,是對家人的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