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中秋夜雨溼桂花

中秋夜雨溼桂花

中秋夜雨溼桂花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下面小編和大家分享中秋美文:中秋夜雨溼桂花,希望大家會喜歡!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顧人曾到不?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宋·劉過

  今夜無望仰視皎潔的明月了。冥濛的細雨蕭蕭地飄灑著,給大地披上了溼漉漉的裙裳,一簇簇的桂花在濃綠的樹葉下偷偷地窺視著,似乎也在感慨皓月之不可見,只能散發出陣陣幽香,以彌補這令人遺憾的缺陷了。“又逢賞月嘆無光,雲裡嫦娥亦感傷。淚作涼宵桂花雨,清風嫋嫋透天香。”

  往年金風送爽季節,我便會登臨赭山,拾階而上,曲徑通幽的地方,有一片桂花林,那兒的銀桂毫無保留地朝遊人吐露芬芳,不邀寵,不媚俗,自由自在地開放。煞風景的是,總有那麼幾個人偷偷摸摸地大把採摘,放入塑膠袋裡,帶回家中。不是說“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嘛?那只是勉勵我們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機遇,珍惜青春和生命罷了。好在大多數遊客都對此類行為嗤之以鼻,才得以保留一份馥郁的馨香。

  今年我在異鄉客地過中秋節了。慶幸的是,居處附近也有一片桂花林,無緣賞月就有興聞香吧。晚飯後循香而去,霓虹悽迷的秋雨裡,那兒的桂花正開得燦爛,遊客絡繹不絕,是否亦如我一般充滿了對它的期許呢?桂花樹是崇高、貞潔、榮譽、友好和吉祥的象徵,凡仕途得志,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漢晉後,人們開始把桂花與月亮聯絡在一起,編織了月宮吳剛伐桂等許多美麗的傳說,故亦稱“月桂”,因此,月亮也稱“桂宮”、“桂魄”。“月宮仙桂”的神話給世人以無窮的遐想。在長期的歷史發展程序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我在杭州滿覺隴賞桂時,被它清濃兩兼的特點深深地吸引住了。清可盪滌,濃可致遠,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稱;黃花細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北國的她亦會一如其南方的姐妹那樣可愛靚麗嗎?

  雨還在似有若無地飄灑著,“自在飛花輕若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薄薄的雨幕裹住了濃香的'散發,那香氣沾了空靈的水汽,使你的嗅覺反而變得敏銳起來,深呼吸一下,平日裡不易分辨出來的香味,此刻很自然地就進入了鼻腔,撞擊著黏膜,一番化學反應後,令人陶醉,流連忘返。宛若裹上了椰絲的巧克力,使你的味蕾會產生全新的感受。

  隨身的mp3裡播放著約翰·施特勞斯的《維也納森林》圓舞曲。我彷彿正走在蜿蜒的石徑上,忽然一輛輕便馬車快捷地來到身旁,駕者邀我上車,一聲吆喝,馬蹄聲起,撞擊著卵石,濺起一地火花,那車徑直向密林深處駛去,漸行漸遠……恍惚間有仙姝引路,來到一處玉宇瓊樓般的宮殿,已卸裝了的女主人,大約是嫦娥吧,她慵懶地斜倚床榻,低眉淺斂,星眸含嗔,睡眼惺忪,似有責怪遠道來客姍姍來遲的意思。侍女捧上一樽桂花酒(為什麼不是吳剛?),勸我一飲而盡,推脫不得,不勝酒力的我,片刻便醉臥於殿堂之上了。醒來後,“畫橋不見驚鴻影,一片哀傷付斷絃。”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今夜月是賞不成了,還是聽聽淅瀝的雨聲吧。不遠處有一水塘,歷經炎夏的炙烤,荷葉已經憔悴不堪了,而秋竹則風華正茂,滴雨脆響,疊波遠蕩,“留得殘荷聽雨聲”呢,“從此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啊。伴隨著雨滴殘荷的嘀噠聲,多少年少的期待,多少青春的輝煌,多少滄桑的記憶湧上心頭……

  今夜沒能邀到團欒之月,而桂花的馨香和滴雨的脆響,卻用嗅覺和聽覺的感受,完全彌補了視覺上的損失。況且,中秋月不像哈雷彗星,每隔76年才來光顧地球一次,我們相約期待明年的她吧。“上帝在這裡關上了門,卻在那兒開了扇窗”,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