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錄> 個案觀察記錄表

個案觀察記錄表

個案觀察記錄表

個案觀察記錄表1

  幼兒期是人生髮展的重要時期,是個性和行為習慣發展的關鍵期。然而,幼兒園的很多幼兒存在任性、脾氣暴躁等不良個性特徵,這些可能成為他們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以及今後發展的隱患。《綱要》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因此,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是當今幼教領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透過觀察、分析、記錄,以幼兒邢為例,淺談一下任性幼兒的行為矯治。個案邢,男,3歲半,小班幼兒。姥姥、姥爺帶大,該幼兒任性、暴躁、易發脾氣、習慣指揮他人、語言過激、愛哭等。開始時,不願來園,待老師答應滿足一些條件後,他才肯讓爸媽走。後來,能順利來園,但經常是瞪大眼睛、滿臉怒氣、大搖大擺地進班。與小朋友在一起,他經常無故推打小朋友,損壞他人的作品,膽小的幼兒經常被他弄哭,膽大的幼兒被他招惹後引發對立情緒,他便說一些過激的話,還大嚷大叫,大哭大鬧,老師問原因,他不理,彷彿很冤就是個哭。在班裡,常常情緒暴發,有時說出“我拿菜刀砍了你、拿菜刀剁了你”等過激的話。 不過,邢獨立性很強,善於發現和觀察事物的不同與變化,反應快,能自信的對自己的發現做出肯定的判斷,懂得關心比他小的小朋友,有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

  分析

  一、家長性格脾氣的遺傳和影響在平時與家長的接觸和交談中瞭解到,家長脾氣不太好,遇事好急,易急躁發脾氣,稍不如意就吵架,說話聲音大而且含不文明之語。在很大程度上對邢有負面影響。二、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教養態度對兒童的影響

  全家視邢為掌上明珠,關愛過度、疼愛有加,特別是姥姥、姥爺對邢百依百順,讓其為所欲為,不願聽到別人說邢的“不”字兒,甚至“遮醜護短”,“隔輩親”演變成“隔輩溺”。父母有時脾氣一上來就要求孩子必須聽從家長,便強制使孩子聽命,信奉“棒頭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這樣的愛缺乏理智和分寸,過度包容孩子的行為和要求,致使孩子易形成任性、幼稚、反抗、神經質等不良行為。

  對策

  1.採取遊戲活動進行矯正。針對邢的情況,我在班上設計了一些活動,透過這些活動,讓邢提高認識,積極協調自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從而減少任性行為的發生。如,語言活動“我長大了”,透過觀察、講述,使邢對自己以前和現在進行比較,知道自己長大了,更懂事了。 以及語言活動“到×××家做客”。在活動中邢對小家庭產生興趣,積極參加表演,在表演中,既當主人又當客人,學習了不少的禮貌用語,而這些禮貌用語正是他學習熱情待人、互助友愛的基礎之一。又如,音樂活動“找朋友”,小朋友都喜歡找與小朋友友好的孩子,透過有幼兒不想找他,使邢明白以前的許多做法是不對的。透過堅持不斷的進行這些活動,使邢學會用推理的方式去思考問題,提高對自己的認識,領悟到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從而減少任性、過激語言等不良行為的發生。

  2.實行短時間“冷處理”。有時候,老師有必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故意忽略,特別是對容易衝動的邢,必要時可以實行短時間的“冷處理”。例如一次午睡他故意搗亂、出怪音不想睡覺,老師說了一句:“別出音兒了,小朋友一會兒就被鬧醒了。”邢便大聲說:“我告訴我爺爺去,拿菜刀砍了你。”說完,便大哭起來。當時我想去安慰他,可以前的幾次告訴了我,那樣只能火上澆油,小朋友醒的會更多。於是我沒理睬他,漸漸的他的聲音變小了,見他基本冷靜了,我悄悄對他說:“好孩子知錯就改,老師格外喜歡。”當再活動時遇到他的任性行為,可暫時剝奪其參加某項活動的權利。幾次下來,邢有了很大的進步。3.抓住時機,及時鼓勵。教師要善於發現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價值的教育契機,進行隨機教育。一次,郭小朋友做手工時因丟了自己的一個小動物而大哭,老師給他一個,他還不要,這時,邢也來安慰郭:“別哭了,老師再給你一個,不也可以做完嗎?哭也沒有用,下次保管好自己的手工別再丟了。”我立即說:“瞧!邢說的多好啊,像個大哥哥,邢以後也不會為一點小事兒而哭鼻子了,對不對,邢?郭,別哭了,我們要向邢學習。邢能做到嗎?”從此,邢一旦要哭,我就以此事鼓勵他,果然進步很大。 4.創設適宜環境進行疏導。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幼兒在家、在園、在社會都能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積極健康的情感和行為,這就需要教師家長的密切配合。因此我與家長商議在家裡設定一個“美勞角”,提供彩筆、剪刀、顏料及各種結構的拼插玩具。讓其盡情的施展,然後家長給予鼓勵。這既是一種心理疏導,又是一種注意力的轉移。同時,以榜樣示範、強化邢的正確行為。要求邢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錯誤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來解決問題,教會他正確解決衝突的辦法和技能。引導與他人相處時要和氣,有禮貌。

  5.建立“邢的故事”家園聯絡冊。邢愛看書、愛聽故事,特別愛聽自己的故事。針對這一興趣點,我為他建立了“邢的故事”家園聯絡冊。即,將他一日進步點和不足以故事的口吻寫下來,然後配上簡單的簡筆畫,交給家長,家長回家讀給邢聽。使邢感受故事的快樂,增強自信,並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家長再將邢在家的表現寫下來,第二天,我再讀給所有小朋友聽。為了聽到好聽的故事,邢儘量做的更好。

  透過一學期的教育、矯治,邢的任性行為減少了,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他能高高興興的來幼兒園,活動中情緒穩定了,與媽媽的要求也減少了。變得愛畫畫,有耐心。懂得與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規則,不隨意動手打人,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同伴對他也很認可,經常推薦他當組長,這不斷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為。但要使其完全消除任性行為,尚需幼兒園、家庭協同努力,循循善誘,逐步實現。邢小朋友定會成為一個天真活潑全面發展的孩子。

個案觀察記錄表2

  一、跟蹤時間:五月份

  二、觀察記錄:

  鏡頭一:

  每天午餐前的一段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可以表演自己拿手的節目,老師也可從中瞭解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及教學成效。今天的表演時間又到了,我邊看邊想該請誰時,一隻舉的低低的小手吸引了我的目光,仔細一瞧,竟是許佳瑩,從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很想老師能請到她。

  想不到,許佳瑩緩緩地走上來,“大家好,我給你們念首詩”唸完了,孩子們爆以熱烈的掌聲。“Very,very good”孩子們都把大拇指送到了她的面前。她抬著頭笑了。

  鏡頭二:

  今天很多幼兒都在用彩泥表現各種各樣的蔬菜。許佳瑩也加入了其中,祥祥做了一隻胡蘿蔔,又做了一個茄子。這時許佳瑩完成了一根小黃瓜,她將自己做成的小黃瓜放在祥祥的蘿蔔旁,沒有語言的交流,兩人相視一笑,接著又做其她蔬菜了??區域活動結束時一幅“蔬菜美景”映入眼簾??

  三、情況分析:

  經過近幾個月的觀察、引導,許佳瑩已有了很大的變化。老師創設的寬鬆的教育氛圍,同伴的鼓勵與支援,對自我的肯定,使孩子獲得了自信。她在愉悅、輕鬆的環境中,漸漸打開了“心門”,願意跨出這道坎,嘗試接受大家、這對她來說是跨越了一道鴻溝,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這對她的健康發展是極為重要的一步。

  區域活動中許佳瑩和祥祥的合作中沒有言語的交流,她們的交流只是透過動作的發生而產生的。當許佳瑩主動的將自己完成的作品和祥祥的作品放在一起時,兩人的對視就好象在言語交談:許佳瑩在說“我們一起合作好嗎?”而一笑則是雙方的預設和祥祥的應允。內向的許佳瑩透過動作和眼神的交流,達到了和同伴合作和交往的目的。孩子也有她們交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她們之間獨特的交流的辦法。

  四、採取措施:

  1、及時發現許佳瑩的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的'表揚,建立她的自信。

  2、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也能為為孩子提供更大的空間,擴大孩子的交往範圍,

  鼓勵孩子與周圍鄰居、小區中的同齡小朋友交往,逐漸擴大到能與周圍的成人打招呼等,讓孩子能自信、大膽的與人交往,積極的促進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3、在區角講評時,把許佳瑩的行為與同伴分享,讓她情感上得到滿足。

  五、取得成效:

  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為許佳瑩提供機會,孩子的進步非常的大,她開始願意表達,並和同伴開始合作遊戲。

個案觀察記錄表3

  觀察現象:1、每到集體活動時,她總是缺乏積極性,懶懶散散,拖拖拉拉在最後一個,注意力不集中,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2、從家中帶來的食物或玩具從來不與其她小朋友分享,存在一定的自私心理。

  3、有時犯了錯還不準別人批評指正。即使勉強認錯,也是曇花一現,沒有多長時間該怎樣做還怎樣做。

  教育措施:

  1、找一位平時在班中較積極認真的小朋友和她做朋友,每到集體活動時(例如:列對做操)都讓這位小朋友和她一起進行,增強集體意識;

  2、針對蔣雨芮語言豐富這一優點,平時可以請她為別的小朋友講故事,說兒歌,樹立她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她感到她是這個集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多找機會與夥伴合作,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讓她感受和體驗到與別人共同合作和分享成功的快樂

  效果分析:

  1、和好朋友相處了幾天,蔣雨芮每到集體活動時不再拖到最後,也感覺到自己應該和其她小朋友一樣以集體為中心,樹立集體榮譽感。

  2、與同伴共同分享一件物品時,有時仍表現出不情願,但比以前已有了很大進步。

  發展狀況:喜歡看圖書,和同伴玩。

  立案目的:該幼兒進餐速度慢,觀察其進餐表現,查詢原因,對症下藥,使其有所改變。

  觀察記錄:

  今天的午餐是白米飯、西紅柿炒雞蛋、糖醋肉和豆腐湯。飯剛分好,他吃了一口米飯、一口醋肉,剛吃了三口,就和同桌的小朋友說起了悄悄話。發現老師在注意他,就又吃了一口飯,含在嘴裡,坐著發呆,約兩分鐘後,再慢吞吞地喝一口湯,吃一口飯,菜幾乎沒動。後來有點急了,就用手幫忙把米飯放進湯裡,連湯帶水慢條斯理地吃著。這頓飯他足足吃了五十六分鐘。

  分析與措施:

  該幼兒自理能力較差,動作發展緩慢,雖然已經3歲了,但是上下樓梯還要拉著老師的手一步一步的慢慢走。注意力常常不能集中。

個案觀察記錄表4

  幼兒姓名:呂俊傑

  班級:大(2)

  教師:金奕鳳

  情況分析:

  俊俊是全園聞名的“新聞人物”,相對於同齡兒童來說他確有不少特別之處,如:無緣無故打人,搶玩具,欺負同伴,不愛學習,常搞破壞,等等。儘管他母親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採取了多種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透過家訪,我們瞭解到:俊俊在一歲時,被開水燙傷,光醫藥費就用了將進十萬。他的父親沒有什麼工作,整天在社會上混,三天兩頭不回家,即使偶爾回來也是從不管孩子。孩子基本上由母親一人撫養,由於媽媽也沒有工作,再加上身體不好,孩子因此就缺少管教,逐漸使他養成了“沒有人能管我、惟我獨尊”的性格。

  學期總目標:

  透過創設“小老師”“小幫手”等機會,逐步增強俊俊的自控能力,培養他的堅持性;在活動中,正確對待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積極發揮他的長處、肯定他的優點,使俊俊成為小夥伴都喜愛的好朋友、好榜樣;透過家長交流、取得家園教育一致,並能理解和支援教師的工作。

  第一階段目標、措施:

  1、 透過老師對孩子的觀察、正確對待俊俊的攻擊性行為。

  2、 逐步增強他的自控能力,培養他的堅持性。

  第二階段目標、措施:

  1、不在同伴面前損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閃光點”。

  2、透過運用各種方法,有意識地樹立俊俊在集體中的威信,讓同伴真正親近他、接納他。

  幼兒個案追蹤記錄

  第一階段:(3月17日)

  俊俊是我班的淘氣鬼,也是全園聞名的“皮大王”,手腳一刻不閒,屁股坐不住小椅子。上課時,愛做小動作,一會兒碰碰積木,一會兒又惹惹小朋友;活動時,更是橫衝直撞,蠻無約束。一天之內,告他狀的小朋友接連不斷:“老師,他打我”,“老師,他搶我玩具”,“老師,他推我”……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寧。 這一天吃點心時俊俊又管不住自己,用喝剩的牛奶將別的小朋友灑得滿頭滿臉。被灑的小朋友委屈得大聲哭泣,他卻瞧著自己的“傑作”,直樂得大笑。我又氣大惱,真想狠狠訓他一頓,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說服教育:“牛奶是營養品,是工人叔叔,阿姨飼養奶牛擠出牛奶,經過辛辛苦苦勞動才得到的,能浪費嗎?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友愛……”他默默地低下頭,看似有所觸動,我也暗喜這一次終於收到成效……

  4月3日

  俊俊非常敏感,他往往會對外界的各種刺激作出過度反應。他的攻擊性行為一方面是為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為了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如:飯菜太燙時,他會莫名其妙地摳別人;散步時,他會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畫畫時,他會冷不丁地到別人臉上畫一條線;高興時,他會突然打別人一拳……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不知道。問他對不對,他會承認不對。

  第一階段小結:

  看到孩子這段時間的表現,我認為他的攻擊性行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強而表現出來的無意識的失控行為。針對他的這一特點,我認為如果過分關注他,只會擴大他的問題和缺點。如果就此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反而會使他感到自己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是個不好的典型,從而更加導致他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因此,在他出現無意識失控行為時,我會設法加以阻止,但決不斥責他,也不實施壓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觀臆斷而傷害他。然後,再找適當的機會,瞭解他的行為動機,耐心地告訴他同伴間的

  相處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點。當他稍有進步時,我便馬上大張旗鼓地予以表揚、鼓勵,讓他逐步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和信任。另外,我認為俊俊表現出來的許多行為特徵可能與成人的過多關注有關。他已習慣於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一旦別人注意他,他就會感覺被忽視,就會作出一些過激反應(包括侵犯行為)以引人注意。所以,我常常"故意"不去關注他的舉動,逐漸使他也"忽視"自己。

  第二階段:(5月9日)

  今天戶外活動時,俊俊站在臺階上揮動著手臂,很神氣地學交警指揮車輛。我走過去對他說:“你做的真好,真象一個小警察。現在,老師和幾個小朋友扮司機和乘客,你當警察,我們一起來玩一個遊戲。”他聽了我的話,用興奮的眼神望著我,然後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我鼓勵他說:“你看小朋友都在等著你做遊戲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個能幹的交通警察。

  ”他在我的鼓勵下,很快地投入了遊戲。在遊戲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斷給他以鼓勵,直到遊戲結束時,他都始終堅守崗位。對他的表現,我及時地給予了表揚和鼓勵,孩子們也紛紛鼓掌向他表示祝賀。

  6日5日

  俊俊的攻擊性行為使他同伴之間的關係不太協調,小朋友常常出於害怕而疏遠他,滿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擊性行為來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這般形成“惡性迴圈”。

  為此,我儘量不在同伴面前損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閃光點”。如當他帶來蜘蛛俠玩具時,我就專門請他介紹、演示玩法並指導同伴玩;當他把散了好久的拼圖整理好時,我便誇他手巧,讓全班小朋友向他學習;當他從家中帶來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時,我就立即把它裝飾在教室裡。透過種種辦法,使他逐漸樹立自信,感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

  學期小結

  透過我的計劃的實施,這個孩子漸漸地變了,他不僅漸漸地改掉了以前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而且還經常幫助老師拿送各種遊戲教具、擺放桌椅、主動幫助阿婆收拾碗筷等。由此可見,老師透過種種辦法可以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可以讓他在孩子們中間擁有一定的威信、讓大家真正地親近他、接納他。

個案觀察記錄表5

  情景描述:遊戲時間到了,今天玩的是自主性遊戲,小澤插的是“建構區”,他拿起了一些雪花積木,並且用雪花積木打了一個大圓圈,高興地跑過來對我說“老師,你看,我搭的”,我走過去,及時表揚了他:“恩,真不錯!你搭得真好,再想想,把這個搭得更漂亮,好嗎?”“好的”可是過了一會兒,他並沒有再去搭建,而是走到別人搭建的建築前,看看你的,看看他的,再回頭看看自己搭建的,我走過去,看著他旁邊的濤濤說:“濤濤,你跟小澤一起合作搭建吧!你看,我覺得你的房子很漂亮,他的雪花積木也搭得好看,如果你們合作的話,相信你們的作品一定非常棒!”“好”!濤濤爽快地答應了,而小澤也低著頭笑了笑。

  評析:作為老師的我們,面對這部分缺乏自信的孩子應該做到主動與其交流,並且可以採用同伴互助的方式來鼓勵孩子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今天,小澤能夠有勇氣走過來給我看他搭的圓圈,說明孩子有了一點自信,這是一個很大的成功。相信多給他鼓勵和信心,他會變得更加自信。面對孩子的點滴進步,我進行了及時的鼓勵,並且請來了能力較強的濤濤與他一起合作搭建,這樣的方式也是讓他在和同伴一起合作搭建的同時相互之間有語言上的交流,也是為了提高他的發展交往能力。從今天遊戲的方面來看小澤,還是進步很多的,能主動拋過來跟我交流已經跨出了很大的一步,開始和同伴交往也是一個很好的開端,相信進過接下來的繼續觀察,孩子一定會得到更大的提高。

個案觀察記錄表6

  自己動手讓“懶羊羊”變成“勤羊羊”

  陽陽是個天真、聰明的男孩,圓圓的臉蛋,大大的眼睛,還有一張櫻桃小嘴。別看他這張嘴巴小,說起話來卻是一套一套的。

  第一次看見他是在開學前的家訪,雖說我們都只是第一次見面,但他就對我們老師說個不停,具體說些什麼也許當時也沒聽懂,但是他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這個小男孩太會說了。

  開學了,我們發現,陽陽特別的聰明,只要是我們老師教的東西,他一學就會,而且都能表達出來,這讓我們非常喜歡。唯一讓我們頭疼的是,陽陽特別的懶。剛開始,陽陽不肯玩積木,也不肯吃飯,因為陽陽沒入過託兒所,平時都是奶奶帶,我自然的認為這是正常現象,但是,一連好幾天都是這樣:早上,陽陽一到教室就乾坐著,桌上擺著好多積木,他就是一碰不碰,我想挺奇怪的,怎麼會有孩子不愛玩積木的呢?我讓他玩吧,他就說,“你給我搭!”每次快到中午要吃飯了,他就問我,“接下去我們要幹什麼了?”我說,“吃午飯呀”,其實,他早就知道吃午飯的時間到了,於是,他就接著問,“是讓我自己吃嗎?”我告訴他,“當然!”聽到這兩個字,他就很不情願的撅起小嘴巴,然後跑到午睡室裡去了,坐在自己的小床上。他還理直氣壯的告訴我說,自己的小手拿不動勺子。每天中午起床後,我讓孩子們自己穿鞋,別的孩子都自己穿上了,他非說自己的鞋子太小了,穿不進去,非讓我們幫他穿……現在,我算明白了,原來,陽陽是太懶了,什麼都不肯自己親自動手。

  有一天中午,孩子們在看《喜羊羊》的動畫片,看完後,陽陽就說“我是那個懶羊羊。”說完後,把我們都逗樂了,後來我們就叫他“懶羊羊”了。

  陽陽媽媽告訴我,陽陽在家也是這樣的,什麼都不肯自己動手,從小就不玩玩具,唯一玩的就是家裡的鬧鐘,走到哪兒,拎到哪兒,媽媽還說他這是怪癖,改不了。

  我想,一定要想辦法讓陽陽自己動手做事情,讓“懶羊羊”變成“勤羊羊”。

個案觀察記錄表7

  一、跟蹤時間:四月份

  二、觀察記錄:

  鏡頭一:

  “老師,早上好!”許佳瑩對我說,雖然仍然是在阿姨的提醒下才跟我打招呼的,但是許佳瑩的聲音明顯比以前都輕,許佳瑩已經生病了好幾個星期,這是她生病後第一天來幼兒園上課,可以看出她對於班級的環境稍許陌生。 鏡頭二:

  睡午覺了,小朋友們都迅速的脫掉衣服鑽入了被窩中,今天的許佳瑩特別的快,平時總是最後一個睡下去的她今天很快的已經躺在了被子裡,在我想幫她蓋好被子的時候,我發現原來許佳瑩的毛衣都沒有脫掉,於是我幫助她脫掉了毛衣。

  三、情況分析:

  以上兩個鏡頭都是來自於許佳瑩生病多日之後來幼兒園的第一天發生的,出現這些現象的有很多方面。

  1、家長在家對於許佳瑩的教育引導問題。許佳瑩在家中主要有祖輩照料,她的奶奶對她過分的溺愛,特別在這次許佳瑩生病之後,對於她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穿衣、餵飯、脫衣都是奶奶包辦,所以造成了以前稍有進步的許佳瑩自理能力降低。

  2、幼兒不夠自信,不能很好的與老師進行交流互動。幼兒在班級中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於老師與其進行交流,也往往是零星的單詞,不能使用句子來表達想法。出現這一原因主要是來自於家庭溝通不夠,對於許佳瑩來說,要提高其自信,除了老師對其的鼓勵,給予其機會來大膽表達自己之外,還需要家長與其進行良好的溝通。

  四、採取措施:

  1、教師與奶奶進行溝通交流,指出許佳瑩在生病之後的變化,從幼兒發展的角度來建議奶奶學會放手,讓孩子在家中也能鍛鍊自己的自理能力,提高其靈活性。

  2、建議許佳瑩媽媽能每天花一點時間與許佳瑩溝通。例如:可以問問許佳瑩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本領,在幼兒園的好朋友等等,讓許佳瑩在家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3、教師給予許佳瑩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透過班級小舞臺或者是午間休息時間,鼓勵許佳瑩大膽表演自己的節目。

  4、教師在幼兒園裡重點指導許佳瑩的穿、脫衣等各種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用鼓勵的方式來提高許佳瑩自我服務意識。

  五、取得成效:

  在發現問題之後,我們積極的尋找發生問題的原因,從而制定解決方式,讓許佳瑩能夠在家長與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跟上班級孩子的發展。在本月中許佳瑩能用完整句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也能參與小舞臺的演出。

個案觀察記錄表8

  觀察目的 1.是否積極參與語言區活動,認真閱讀故事書,並講述故事。

  2.能否為同伴起到好榜樣的作用。

  觀察記錄

  區域遊戲開始了,我看見趙徹小朋友第一個搬著椅子走進了語言區,坐好後在一疊書中慢慢地挑選著,一邊挑選,一邊自言自語道:“這本書看過了,這本書也看過了……”當拿起《皇帝的新裝》這本書時,遲疑了一會兒,並對封面仔細看起來。看他的表情和手勢,他很想知道並讀一讀書的名字,但是不認識,所以愣了了好一會兒。我及時過去告訴了他這本書的名字,他很開心,跟唸了一遍書名後,認真翻閱起來,一邊小心地翻閱著,一邊輕輕地講述……這時他看到金婉婉也搬了小椅子過來看書了,就連忙讓她坐在自己的身邊,說:“我們一起看這本書吧!我還可以給你講一講呢!”金婉婉愉快地點點頭並坐了下來,於是他倆親密地邊看邊講了起來。

  遊戲結束講評的時候,我引導大家觀察了一下她們看過的這本書,大家發現書的角都是平的,我及時表揚了她們,希望其他小朋友也能愛護書籍,看懂看好每一本書,並給了他們一朵漂亮的小紅花。

  分析與措施

  這段時間隨著優秀兒童讀本不斷投入語言區,激發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及閱讀的積極性。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雖然他們喜歡看圖書,但是還沒養成看圖講述的習慣及愛護圖書、有序翻看的好習慣。今天我抓住趙徹這個典型事例,及時讓孩子們分享他看書的樂趣,並引導孩子學習他好的習慣和方法,還在集體面前對他進行了獎勵,相信對孩子們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