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教學設計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教學設計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仔細品讀全文,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展開聯想和想象,感受白鷺的美,瞭解作者獨特的感受和獨到的認識。

  2、理解本文描寫白鷺所運用的獨到方法並指出其作用。

  教學重點:

  作者從常見的動物白鷺身上發現其獨特的美,運用多種方法對其美進行描寫。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在這平凡的形象中寄託的思想情感。(於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不平凡的美並謳歌這種美)。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上單元我們學習了培根的《論美》這是從人的美談的,而美還包括自然美、藝術美等,自然中的山水風光、花鳥蟲魚、草木林石無不蘊藏著各自獨特的美,也都可以用藝術來表現他們的美。於是有了許多詠物和描寫山水田園的詩和散文。

  投影杜牧的《白鷺》詩,讓學生說出寫的是什麼鳥,(除了這首詩請學生再舉一些描寫白鷺的詩句),引入對白鷺認識的話題,並由學生展示收集到的白鷺圖片,(視時間而定)在學生展示的基礎上教師再展示白鷺的有關圖片,讓學生觀察後談對白鷺的印象。

  師:白鷺其實是一種很普通的鳥,過去的人們能常常在水塘和田間看到它,因為環境原因現在我們很少看到,同學們能說說對白鷺的瞭解嗎。(學生介紹收集的有關介紹,後教師投影知識介紹)師說:白鷺因常見而使人忽略了它的美,下面我們來看看大作家郭沫若發現了白鷺身上怎樣的美呢。

  二、整體感知:

  師:現在請同學們設想自己在田間水塘邊,專注地朗讀散文《白鷺》,要求邊讀邊找出文中作者對白鷺獨到的感受和評價的幾個關鍵句子,用浪線勾畫出來,並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寫作內容和抒發的感情。(要求學生概括在書上)

  師點撥:為什麼首尾都說白鷺是一首詩呢?詩給人的感覺是什麼?(美,“如詩如畫”)為什麼結尾處又說白鷺是一首韻在骨子裡的散文詩呢?(散文詩說明白鷺美的內涵豐富,其美反而容易被人忘卻,相對而言,散文詩不如詩那麼容易被人發現,韻在骨子裡就說明白鷺的美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發現,文中“然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就說明了這一點。“實在是一首詩”,“實在”一詞,突出了作者對白鷺的認識和感覺,表現了對白鷺的喜愛和讚歎。)(注意概括的方法介紹)

  描寫了白鷺因為常見而被人忘卻的美,抒發對白鷺蘊涵的美的讚美之情。

  (老師要注意的是:讀文章要3—4分鐘,問題1要讓學生寫出來,全班交流。老師板書在黑板上。常見——忘卻的美——讚美)

  三、精讀理解:

  師:作者在開頭和結尾都讚美常見的白鷺是一首詩,表現白鷺具有詩一般的美處,那麼白鷺那韻在骨子裡的美到底表現在哪裡呢?

  請同學們找出了文中描寫白鷺美的句子或段落,加以交流。(教師點撥補充)

  師:根據我們找出的句段,請同學們來概括作者在這些句段中表現了白鷺哪幾個方面的美?

  投影展示,請學生根據畫面和文字一起來讀一讀感受文字中所表現的美。(生讀感受)

  老師示範:和諧美(三個字抓住關鍵詞:嵌、鏡匣)

  ①外形美(2、5節)——能看出的美

  ②和諧美(6)——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③神態美(7安穩、悠然)——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④動感美(8活力美黃昏鄉居)——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答案靈活不求全一致。老師板書)

  師總:白鷺是一種平凡的動物,作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感受抒寫了它因為常見而被人忽略的這麼多的美。可見生活中並不是缺少美,而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所以我們要善於用心去感受、發現蘊含在平凡事物中的美。

  師生共讀:羅丹語

  老師總結:大家透過仔細品讀全文,感受到了白鷺的美,瞭解作者獨特的感受和獨到的認識。完成了我們今天的兩個任務中的一個。(可以安排學生質疑,主要是第9節的理解)

  出示目標回顧第一個目標的達成情況,再讓學生明確第二個目標。

  四、探討寫法

  師:美的事物還要作者採用高妙的藝術手法加以描繪展示。我們在上學期已學習了《海燕》、《白楊禮讚》《石榴》《馬說》等詠物課文,回憶一下作者在描寫海燕、白楊、石榴、馬等事物時運用了哪些手法突出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對比、烘托、象徵、細膩的描繪等)

  本文也是一篇優美的詠物散文,在狀物抒情方面用了哪些值得我們借鑑的手法:

  學生可以找出對比、誇張的手法,師:同學們有沒有注意本文在描寫白鷺上與眾不同的地方。

  老師引領:出示工筆與寫意畫各一,指出二者的區別。出示《石榴》描寫片段,與之比較,讓學生髮現本文狀物抒情的特點:抓住事物的神韻作粗線條的勾勒。(師生朗讀全文感受)

  回顧目標,學生談本堂課的收穫。教師小結。

  五、佈置作業:

  (一)語文活動:

  觀察日記:

  要求:

  1、描寫自然界常見的一草一木一物,表現其獨特的美。

  2、恰當運用作者狀物抒情的方法。

  (二)讀課本上《散文家談散文》。瞭解作者的觀點。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教學設計2

  教學準備:

  掛圖、錄音帶等。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整體感知課文,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

  一、揭示課題

  ⒈“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是大詩人杜甫的名句。白鷺,同學們見過嗎?(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然後教師作簡單的介紹。

  ⒉郭沫若先生也曾為白鷺寫了一篇優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第十六課《白鷺》。(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⑴提出自學要求:

  ①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通句子。

  ②畫出不懂的詞語,聯絡上下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

  ③想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白鷺的。

  ⑵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

  2、檢查自學效果。

  ⑴分節朗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及讀得不通順的地方。

  ⑵看圖理解“蓑毛”、“喙”、“流線型”。

  ⑶提問: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白鷺的?

  3、默讀課文,根據總分總的結構特點給課文簡單的劃分段落。(不作過高要求)同桌討論,集體交流。

  4、分段讀課文。

  三、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的生字後,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範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

  四、作業

  ⒈朗讀課文。

  ⒉抄寫生字。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並在次基礎上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選取課文中喜愛的部分進行背誦積累。

  教學重難點:

  憑藉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白鷺》。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板書

  2、指名讀課文一、四段。

  二、新授。

  1、那麼作者為什麼這麼說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對應的部分。

  2、學生讀課文。

  3、指名答。板書。(2~5講的是白鷺的精巧,6~9講的是白鷺讓人感到韻味無窮。)

  4、看白鷺的圖片,要求學生讀2~5,說說怎麼來寫精巧的。

  5、⑴白鷺常見,教師口述,郭沫若把白鷺和白鶴、蒼鷺和朱鷺作了比較;

  ⑵顏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適宜,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文字。指名讀,具體說說感受。那誰來讀一讀,爭取讀出白鷺的精巧。指名作評價。要求學生練讀。指名讀。問同學們喜歡它的精巧嗎?試著背一背。

  6、白鷺不但是精巧的,還是韻味無窮的。默讀文章6~9,想想課文中寫了白鷺哪幾個畫面?你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白鷺的韻味無窮?用筆畫下來。

  7、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

  8、指名說。板書。(釣魚圖、瞭望圖、低飛圖)

  9、要求學生自由選擇一幅圖畫,向大家介紹白鷺的韻味無窮。相機出示圖畫。

  10、釣魚圖

  ⑴比喻是一幅圖畫,讓作者感到美;

  ⑵釣魚是擬人的寫法,寫出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喜歡上這圖畫了嗎?自由讀。指名讀。

  11、瞭望圖

  悠然,一種與眾不同的美。指名讀,要求在心裡體會。評價。再指名讀。師評價。齊讀。

  12、低飛圖

  給人帶來樂趣,很少見。學生讀,教師讀。評價兩者的表現。齊讀。

  13、這三幅圖寫出了白鷺的韻味無窮,你們喜歡上它了嗎?但是白鷺不會唱歌,你們覺得是不是有點遺憾?為什麼。理解白鷺是一首優美的歌。

  14、積累。你喜歡哪一圖畫。讀一讀,背一背。

  三、小結。

  1、白鷺,我國古代著名詩人也曾多次寫到。出示杜牧的古詩,帶領學生讀。

  2、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中還有很多像白鷺一樣的事物,只要我們用心留意,用心思考,就會不一樣。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