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裡有什麼說課設計
教材分析
繪本“花園裡有什麼”是一本散文體的繪本,比較適合在大班主題“春夏和秋冬”主題中實施,“春夏和秋冬”主題的內容與要求是:“瞭解四季中常見的樹木與花草和它們的變化。樂於參加照顧樹木花草的活動,體會愛護它們的意義。”
“花園裡有什麼”重點圍繞花園中各種不同的樹木花草,又進一步啟發幼兒發現花園中的小動物,清新的空氣和溫暖的陽光。把對季節的特徵的瞭解從具體的事物發展到較為抽象的事物。
比較小中大班關於季節的主題,可以發現大班“春夏和秋冬”主題的關鍵點就是:四季。突出了對於四個不同季節的.觀察、比較和發現。
考慮到這一點,活動如在主題實施前期進行將側重於對於散文詩的理解,活動如在主題實施後期進行則需要強調“四季”的區別。
在活動設計過程中,對於散文進行了改編,原因是:原散文內容較多,涉及的各種植物不是上海小花園中常見的植物品種,因此對於散文進行了刪減。刪減後,又重點突出了幾個關鍵的句子,如:花園裡看得見,花園裡藏起來,花園裡看不見,期望透過關鍵句子的引導幫助孩子們進行聯想。關鍵句的使用,不僅在語言上適時地降低了難度,同時藉助於散文的格式拓寬孩子的思路,也讓孩子的語言有了一個載體進行創編,將主題經驗與散文有機地整合。
活動目標預設兩條:一條指向語言的表達;一條指向感受散文的詩意美。
活動環節預設兩個:第一個環節為說說花園裡看得見的——旨在回憶在花園裡曾將看見過得各種花草樹木,用豐富的語言進行表達。第二個環節為找找花園裡看不見的——旨在理解散文,透過大圖書,進一步發現花園裡的不同事物。透過“會說話的地毯”自由、自主地把自己仿編的句子進行表達,“會說話的地毯”的遊戲規則就是大家自由的站到地毯上進行介紹,不要讓地毯空著,也不能在地毯上爭搶。
實施建議
1、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有側重的把教學活動在安排在主題開展前期或後期。本設計側重散文因此在前期實施較為適合,在後期實施時需要突出“四季”這一要素。
2、幼兒有在幼兒園小花園觀察,瞭解小花園中花草樹木的經驗,並能較清晰地進行表達。
3、教師自身充分的準備:要熟讀教材,熟讀教案;熟悉教具擺放的順序和轉換的每個細節;關注教師自身的動作、表情,使其成為與幼兒進行良好互動的一種手段。
活動名稱:
花園裡有什麼(大班)
活動目標:
1、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發現花園裡的秘密,嘗試用散文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發現。
2、感受散文中所表現的大自然的詩意美。
活動準備:
1、自制大圖書
2、“會說話的地毯”
3、散文關鍵句提示卡
“花園裡有什麼”
“看得見”“看不見”
“還有,還有……”
活動流程:
一、說說花園裡看得見的
在此環節鼓勵幼兒用豐富的詞語介紹花園裡的發現。
重點提問:請你看看圖畫中有什麼?猜猜這可能是在什麼地方?花園裡到底有什麼?
小結:今天,老師就是想和大家一起走進這篇散文,一起感受散文的優美,一起來發現一下花園裡到底有些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朗誦散文)
二、找找花園裡看不見的
1、花園裡藏起來的
在此環節鼓勵個別幼兒參與老師的散文表演。
重點提問:花園裡還有些東西是藏起來的,有些東西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它們是什麼呢?
(討論片刻後,開啟泥土,發現泥土下藏著的東西。開啟小花看見蝴蝶,開啟葉子看見蚱蜢。)
2、花園裡感覺到的
在此環節鼓勵幼兒自由地把自己的想法融入散文中。
重點提問:不過花園裡還有一些東西是真的看不到的,但是如果用心去感覺還是能夠發現它,會是什麼呢?
小遊戲:會說話的地毯
導語:原來大家已經走到散文中了,想把自己發現說出來的朋友,可以站到地毯中間,不要讓地毯空著,但也不要爭搶。
(在幼兒自由進行表演之前預留讓幼兒進行想象的時間,教師在幼兒表演部分以邀請動作提示幼兒自由上前。)
三、分享花園裡有什麼
在此環節孩子們把自己在花園裡的發現串連成一篇小小的散文。
集體表演散文《花園裡有什麼》
(由幼兒自由選擇想要表演的部分)
延伸:介紹繪本《花園裡有什麼》。
導語:這個散文就在這本書裡,書裡還告訴了我們許多花園裡一下子看不見的東西。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們可以一起鑽進書本里享受“花園裡有什麼”!
散文《花園裡有什麼》——改編自同名繪本
花園裡有看得到的,還有,還有,哎呀!太多了!
花園裡有看不到的,
翻開土地來看看,裡頭有什麼?
哇!這是樹的根,這是蚯蚓挖的隧道,這是小螞蟻的家。
還有,還有,哎呀!太多了!
花園裡有看不到的,
有的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
因為樹葉時毛毛蟲的隱身衣,因為小草是蚱蜢的隱身衣,因為花朵是蝴蝶的隱身衣。
還有,還有,哎呀!太多了!
花園裡有看不到的,花草的清香,涼涼的微風。
還有,還有,哎呀!太多了!
噓!小聲點,不要嚇跑了花園裡各種看得到、看不到的小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