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國歌》教學設計模板

《國歌》教學設計

《國歌》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歌》教學設計模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歌》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透過教唱《國歌》和介紹聶耳,使學生懂得唱好《國歌》的重要意義,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並能運用較有力的聲音來表現歌曲雄壯激昂的情緒。

  2、初步掌握三連音,並感受三連音在作品中的表現效果。教材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叫《義勇軍進行曲》,是三十年代影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歌。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調主三和絃(do、mi、sol)和三連音節奏構成號角式音調,似在熱情奔放地召喚人們奮起戰鬥,歌曲旋律就在這一基礎上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鼓舞著人民群眾與敵人展開不屈不撓的鬥爭。

  教學難點

  掌握“三連音節奏”和“弱起節奏”。

  教具準備

  聶耳肖像掛圖、《國歌》歌曲投影片、鋼琴、投影儀、錄影機、錄影帶、錄音機、磁帶、卡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發聲訓練:(略)

  三.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下面請你們聽一段歌曲,說說他的作者是誰?

  (放一段《賣報歌》的音樂,同時說:“你聽,多麼熟悉的歌,這不是《賣報歌》嗎?作者是誰呀?”)

  生:聶耳。(出示聶耳肖像掛圖)

  四.介紹作者,引出《國歌》

  師:聶耳是我國現代作曲家,同學們在低年級時就聽過、唱過他的一些作品,對聶耳也有了一定的瞭解。聶耳之所以能成為著名的音樂家,不只是他從小愛好音樂,更重要的是在抗日戰爭的年月裡,他用音樂作為什麼?(生:戰鬥武器)激勵無數的愛國同胞,鼓起勇氣與侵略者作鬥爭。當時他有一首歌曲非常出名,這首歌在國家和民族面臨著生死存亡時,曾喚起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所有的愛國同胞拿起武器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血與火的鬥爭。你知道這首歌叫什麼嗎?生:《義勇軍進行曲》

  師:對,就是現在的《國歌》。(投影《國歌》歌曲)

  師:聶耳多次親自指揮工人合唱隊,到街頭,到廣場去演唱。這支戰鬥的歌,象嘹亮的號角很快傳遍了全國,當時有一位美國黑人歌唱家,非常同情和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曾多次演唱這首歌,使這首號角般的歌曲響遍全世界,震撼了無數被壓迫的人民的心。由於這首歌在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革命鬥爭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前夕,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透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到1982年經全國人大會議決定,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請看錄影:

  (播放祖國東西南北中升旗的錄影,同時說下面的一段話)

  這首號召性很強的歌、激盪人心的歌,從新中國誕生的第一天起,他的雄壯、激昂、高亢明亮的旋律,曾無數次伴隨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在祖國東西南北中的上空激盪,在各個邊境的上空激盪,在我們學校的上空激盪,在我們每個中國人民的心中激盪。

  同學們,我們不僅要知道這些,更重要的是要唱好這首歌,用我們的歌聲把歌曲所表達的內涵唱出來。

  五.學唱《國歌》

  1.欣賞男女聲齊唱的《國歌》(邊聽邊看大歌譜)。

  2.引導學生說出譜中不熟悉的節奏。(出示節奏卡片)┌—3—┐

  ×。×××│××│×。××××│×0×0│

  3.講授“三連音”節奏型:

  三連音:把一拍平均分成三等份。(出示卡片)

  ┌—3—┐┌—3—┐

  ×××=××××不能唱成×××××××××

  4.學生跟著老師念三連音節奏。

  5.節奏訓練(歌曲中較難節奏短句)

  ┌—3—┐

  ×。×××│××│×。××××│×0×0│

  0××××│××│×。××。×│×。××│×─│

  ①學生劃拍自由試讀節奏。

  ②全體隨教師邊劃拍邊讀節奏。

  ③學生在大歌譜中找出上面節奏的歌譜。

  6.學習歌譜:

  ①學生說出歌曲的調號(G大調)

  ②複習G大調音階(學生伸出左手作五線譜狀)

  ③隨琴聲輕聲試唱歌譜數遍(難點處重點練)

  7.學習歌詞

  ①集體朗讀歌詞

  ②隨琴聲輕聲試唱歌詞(重點句重點輔導)

  ③完整演唱歌曲

  ④歌曲分析,演唱處理

  師:《國歌》同學們基本已經會唱,但是,怎樣把《國歌》所表達的情緒用我們的歌聲表現出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歌曲:A:學生給歌曲分句:歌曲可分為五句(教師在大歌曲上標出)。B:連線相應的提示語:

  師:我這裡有5張卡片,每張卡片上都寫下了每一句的簡要提示,請你根據歌詞的理解,找出相應的提示:

  (出示五句提示語):

  軍號般的前奏引出——

  ⑴ .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和戰鬥意志

  ⑵.急切的吶喊,召喚著被壓迫的人們,呼喚人們奮起戰鬥

  ⑶.大敵當前,形勢緊迫

  ⑸.億萬人民衝破黑暗,勇往直前

  ⑷.激起無數同胞的奮起反抗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給5句提示編號)

  ⑤按上面的提示有激情地朗讀歌詞。

  ⑥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師:在瞭解了歌曲的意境後,現在我們用平穩的進行曲速度、飽滿激昂的熱情,以及強弱分明的節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六.簡介《國歌》的誕生:

  師:你知道《國歌》是怎樣誕生的嗎?下面我給大家講一段有關《國歌》誕生的故事:

  《國歌》原名叫《義勇軍進行曲》,是三十年代的進步影片《風雲兒

  女》的主題歌,這部電影描寫了一個青年詩人參加抗日義勇軍的故事。影片剛開始拍,主題歌的歌詞還沒有寫出來,田漢就被捕了,於是,田漢在獄中把歌詞寫在香菸紙上,並設法讓探獄的家人帶出去,交給了聶耳,聶耳接到歌詞後,無比激動,他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譜出了《義勇軍進行曲》的初稿,這時反動派的魔爪已經伸向聶耳,黨組織為了保護這位音樂家,讓他暫時離開祖國。1935年4月1日,聶耳帶著《義勇軍進行曲》的初稿來到日本東京,他抓緊時間修改了主題歌,並很快就寄回祖國。在抗戰的年月裡,這首歌隨著電影,象嘹亮的號角,傳遍祖國大地,激勵著無數愛國同胞冒著敵人的炮火奮勇前進。

  由於它在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革命鬥爭中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1949年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透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到1982年12月在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所以,我們每一位同學要知道《國歌》是祖國的象徵,是民族的心聲。聽了老師剛才講的《國歌》誕生的故事,我想同學們對《國歌》有了更深的瞭解。

  “起來!起來!”,這呼聲不僅是前輩昨天戰鬥的號角,也是今天我們每個同學身負重任走向未來、建設祖國的進軍號。

  同學們,下面讓我們再一次高歌一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全體起立隨伴奏帶唱《國歌》,同時播放升旗的錄影)

  七.課堂小結:

  透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學習,我們進一步瞭解了新中國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捍衛她,現在我們要發奮學習,掌握更多的本領,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繁榮、更昌盛、更富強。

  《國歌》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完整而充分地聆聽歌曲,感受學堂樂歌音樂風格,並作品表達的對祖國的讚美之情。

  2.透過聽賞作品、講授法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法,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音樂鑑賞能力,感受作品背後的人文內涵。

  3.能夠充分聆聽並簡單演唱歌曲的旋律,瞭解學堂樂歌知識及李叔同的人物生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充分聆聽與演唱歌曲,且能夠感受歌曲表達的情感與人文內涵。

  【難點】

  瞭解學堂樂歌知識及音樂特點,並瞭解李叔同的相關人物生平。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教師播放歌曲《我愛你中國》,引導學生思考:歌曲表達什麼人物情感?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表達的是對於祖國的讚美之情,從而順勢引入本課。

  (二)初步感知

  1.教師請學生聆聽第一遍歌曲,並提出問題: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透過對歌曲的聆聽,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的情緒是稍有氣勢的、自然、舒展的。

  2.教師介紹作者相關資訊

  李叔同,是學堂樂歌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弘一法師”,其作品有填詞歌曲《送別》《祖國歌》《西湖》《春景》;創作歌曲《春遊》《留別》《早秋》。

  (三)探究學習

  1.教師請學生跟音訊哼唱歌曲,並提問:歌曲的節奏給你什麼樣的感覺?你聯想到什麼樣的情境?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節奏規整,強弱明確,彷彿能感受到意志堅定、目標統一的精神境界。

  2.教師範唱歌曲,並請學生跟唱歌詞,並提問:歌詞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故事?傳達著什麼精神?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之後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描述的是祖國大好河山,雄偉歷史,表達出人物對於祖國的讚美與熱愛之情。

  3.教師播放民間樂曲《老六板》,請同學們對比兩首作品上有什麼異同之處?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之後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兩首作品主旋律相同,很明顯《祖國歌》是在原有樂曲的基礎上填詞創作的。

  4.教師播放《旅愁》和《送別》兩首歌曲,請同學們說說這兩首歌曲有什麼規律?

  學生聆聽之後自由進行回答。

  教師總結:《送別》也是李叔同的代表作品,其旋律採用的'是日本歌曲《旅愁》。

  5.教師透過不同歌曲的聆聽與分析,引導學生髮現學堂樂歌時期音樂的特徵。

  (1)教師介紹學堂樂歌時期的歷史背景。

  隨著西洋音樂的傳入以及富國強兵思想的貫徹,人們開始吸收國外音樂文化,採用西洋音樂形式進行創作。

  (2)透過學堂樂歌音樂的二次聆聽以及歷史的瞭解,教師再次提問:透過聆聽與分析,誰能說一說學堂樂歌時期音樂的特點呢?

  ①所以愛國主義情懷歌曲出發

  ②最大的特點是“舊曲填詞”

  6.教師帶領學生跟音樂再次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師請學生根據《祖國歌》進行舊曲填詞,之後請學生進行自由展示,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

  (五)小結作業

  1.師生以問答的形式共同總結本課主旨,並呼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

  2.課下請同學們蒐集一下關於“祖國”的音樂作品,下節課與同學們共同交流討論。

  四、板書設計略

  《國歌》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我們每一位學生,每一個公民都必需唱好《國歌》。在21世紀裡我們要以《國歌》的精神,鼓舞我們奮勇前進。

  2、掌握旋律行進方向——“上行”的音樂知識和進行曲調即興創作活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唱好《國歌》。

  教學難點:

  重音符號及後半拍起唱的演唱效果。

  教學方法:

  視聽結合教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琴。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四種形式

  二、音樂知識:“上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歌。

  二、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四種形式

  1、聆聽管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設問:

  (1)國歌的作者是誰,誰作詞?誰作曲?

  (2)你們唱過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歌曲嗎?請舉例並唱幾句。

  2、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背景:作於1935年,影片《風雲兒女》主題歌。

  田漢在完成影片故事後即遭反動派逮捕,歌詞是他寫在一張包香菸的錫紙襯底上的。

  聶耳在譜曲前,也因受反動派迫害即將離國,在去日本前寫成初稿,到日本後不久就把歌譜完成寄回。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產生巨大影響。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革命鬥爭中起過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透過決議,將它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3、聆聽獨唱、齊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設問:在什麼場合演唱或演奏《國歌》。

  4、師生議論。

  5、聆聽管絃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設問:當國歌響起時你想到什麼?

  6、師生議論。

  7、介紹人民音樂家聶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三、音樂知識:“上行”

  用上行手法編創自己的歌:

  (1)先簡單講解“上行”

  (2)舉一反三,……

  (3)以上行的手法,即興編自己的歌。

  如: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表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二、聆聽《歌唱祖國》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歌。

  二、表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聆聽齊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要求學生輕聲跟著錄音學唱,注意後半拍、起拍及附點音符的時值。

  2、跟著錄音小聲唱曲調。

  3、教師指出學生在唱曲調中不準確的樂句,在教師指導下把它唱準。

  4、跟著錄音或教師的伴奏歌唱國歌。

  5、教師重點指導的部分:

  帶有“>”記號的要唱得加強力度。師生討論這一句的含義,當時抗日戰爭的形勢下的民族危機;當前21世紀我們民族是否還存在危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設問:為什麼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響?

  “起來!起來!起來!”的含義是什麼?

  設問:

  (1)這一句的音樂形象,你想到什麼?

  (2)“前進”的譜上又用強音記號(>),為什麼?

  (3)為什麼“前進”“前進”“前進”最後還要加一個“進”?

  6、各組表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由各組討論自行排練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8、師生小結:在21世紀我們要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奮勇前進。

  三、聆聽《歌唱祖國》

  1、欣賞《歌唱祖國》(第一段歌詞)

  設問:

  (1)聽到過這首歌嗎?什麼時間聽到的?

  (2)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齊唱還是合唱?

  2、復聽《歌唱祖國》全曲。

  設問:

  (1)這首歌分為幾個部分?

  (2)每個部分講述什麼內容?

  (3)跟著音樂哼唱行嗎?

  3、師生議論。

  4、完成課本上的編序號及塗色。

  《國歌》教學設計 篇4

  【原文】

  20世紀30年代初,日本侵略者佔領了我國東北三省,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國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怒潮。

  東北抗日義勇軍與敵人英勇戰鬥的情景,深深感到了劇作家、詩人田漢。他創作了一部叫《風雲兒女》的電影劇本,還寫了一首叫《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作為電影的主題歌。

  年青的音樂家聶耳看到了這首歌詞,那火一樣燃燒的詩句使他非常激動,他主動請求為歌詞譜曲。

  聶耳全身心地投入了音樂創作。他一遍又一遍地朗誦著歌詞:“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他彷彿聽到了祖國母親對兒女的呼喚,彷彿看見了抗日勇士在浴血奮戰。他忘了吃飯,忘了睡覺,一會兒在鋼琴上彈出激昂的音調,一會兒在房子裡來回疾走,一會兒又揮動臂膀高唱起來。巨浪般的旋律在他心底翻騰,又從筆端奔湧而出,化成了《義勇軍進行曲》的曲譜。

  電影《風雲兒女》一上映,《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聲就響遍了祖國每一個角落。這歌聲,像山呼海嘯,唱出了中國人民團結抗戰的心聲;這歌聲,似火山爆發,表達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歌聲,像鼓點,象號角,鼓舞著千千萬萬抗日英雄前赴後繼,奮勇前進!

  新中國成立後,《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學習目標】

  1.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

  2.激發學生熱愛國歌、熱愛祖國的的思想感情。

  3.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義。

  【教學建議】

  一、匯入新課

  播放《義勇軍進行曲》。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歌嗎?知道這首歌的含義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聶耳與國歌》,瞭解國歌。

  板書:6聶聶與國歌

  二、簡介背景

  1、簡介國歌產生的歷史背景。

  2、簡介聶耳的生平。

  三、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認識新字。

  (2)理解相應生詞,不理解的詞語在邊上做記號。

  (3)通讀課文,做到流利準確。

  2、檢查自學效果。

  (1)同桌互相測試對方對生字的認識情況。

  (2)出示詞語:聶耳世紀危亡義勇軍情景民族

  3、“開火車”領讀,齊讀。

  4、檢查瞭解學生掌握詞語的情況。

  5、把生字帶入課文,再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四、理解課文脈絡。

  1、看圖:你看懂了什麼?

  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分別講了哪幾個“鏡頭”。

  五、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六、佈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

  《國歌》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是20世紀30年代影片《風雲兒女》的文題歌。當時我國正處於外敵人侵、民族危機之際,影片就是以抗日為主題的。這酋歌曲是m漢作河、聶耳作曲。1949年9月此歌被定為

  我國的代國歌,1982午12月4日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透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一首多樂句的一部曲式結構、進行曲風格的歌曲。歌曲開始是六小節進軍號般的前奏:這分解式的大三和絃是全曲旋律發展的基礎,也是推動樂思展開的主導動機。歌曲的第三樂句“中華民族到了”用重音(“>”)哨出,強調了形勢的嚴峻;突然樂句被一個八分休止符打斷,接著唱出“最危險的時候”,告訴人們國家和民族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抉擇。歌曲中二次層層向上的“起來”呼喊之後,號角式的音調再現了,像一聲衝鋒號,激勵著無數戰士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2結尾再三強調“前進”二字,音樂上富有動力,象徵著中國人民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偉大精神。

  [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大部分都會唱我國的國歌,歌詞也能背出來,但是對歌曲的節奏、速度、音準方面把握不好,更加無法唱出國歌莊嚴、奮進的精神。在每星期一的升旗儀式上唱國歌的聲音小、音不準,甚至還有些學生在做小動作,不嚴肅對待升旗儀式。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讓學生進一步瞭解、體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號角式的音調及奮勇前進的精神,培養學牛的愛國主義情懷。

  2.過程與方法

  在音樂情景體驗的過程中,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表現力,培養音樂感受力及鑑賞能力。

  3.知識與技能

  在音樂活動中,讓學生進吵瞭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歷史背景明白作曲者的創作意圖,掌握重音、三連音及漸強記號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使之更有感情地、準確地唱好歌曲。

  [教學方法]

  示範法、合作學習法

  二、教學過程

  (一)感受國歌

  1.感受奧運會升國旗、奏國歌的心情

  觀看2008年奧運會獲得中國第一塊金牌的陳燮霞的比賽和頒獎儀式。陳燮霞是廣東人,由此而激起學生的共鳴。

  設計意圖:觀看奧運會升國旗、奏國歌的情景,目的在於讓學生透過生活當中能強烈感受到民族自親感的事情,初步激起對國歌的感受。

  2.體會國歌的莊重

  觀看香港迴歸儀式上升國旗、人民大會堂奏國歌、外交儀式上奏國歌的情景。

  問題:當你看到國旗在香港迴歸儀式上徐徐升起,當你聽到國歌在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響起,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小結;感受國歌的莊嚴。

  設計意圖:透過感受生活中重大的、有一定代表意義的國歌演奏,讓學生體會國歌莊嚴的情感。

  (二)歌唱國歌

  1.分句教學

  教師引導學生唱好以下三個樂句:

  ①讓學生先讀這句歌詞,在語氣中感受重音記號的作用,然後唱一唱。②觀看《南京大屠殺》片段,讓學生感受當時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中國的命運危在旦夕,因此樂句用了重音記號。

  設計意圖:為什麼“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要用重音記號?讓學生感受音樂創作與語言的關係。

  ①讓學生唱一唱這個樂句,感受音樂旋律的走向及情緒。②再唱一唱這個樂句,體會三個“起來”的不同力度。

  設計意圖:旋律的走向從低到高起到什麼作用?為什麼連續用了三個“起來”,並且還用漸強記號?這些問題讓學生在反覆的演唱中體會。

  ①用對比的手段讓學生唱“前進”,先唱有重音記號的“前進”,再唱沒有加重音記號的“前進”,感受其不同的效果。②帶學生讀“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在語言節奏中解決三連音,然後唱一唱。

  設計意圖:運用奧爾夫教學法語言節奏學習音樂中的節奏,使學生輕而易舉地學會了三連音,在對比教學中讓學生體會重音的作用。

  2.完整演唱國歌

  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節奏、音準、情感來演唱歌曲。

  [NextPage]

  (三)瞭解國歌

  1.觀看國歌創作歷史片段的影片

  設計意圖:由於小學生對我國的歷史瞭解不多,如果老師來說學生會聽不懂,所以透過看歷史片段的影片,能讓學生大致瞭解國歌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創作的,從而初步理解國歌。

  2.提出問題,引人國歌

  問題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作曲者、作詞者是誰?”

  問題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叫什麼?”(老師簡要介紹什麼是義勇軍)

  問題三:“((義勇軍進行曲》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播放電影插曲)

  將《風雲兒女》插曲與國歌行進速度進行對比,其效果不一樣:《風雲兒女》速度快,有一種急迫的、迫不及待向前衝的感覺;國歌速度稍慢,給人一種莊重、雄壯的感覺。

  設計意圖:透過哼唱電影插曲、歌唱國歌,感受同樣的歌曲為什麼有不同的感受,使學生把握好演唱國歌的速度。

  觀看美國黑人歌唱家羅伯遜演唱我國國歌的影片,體會我國國歌的影響力和震撼力。

  (四)體驗升國旗、唱國歌

  1.舉行升旗儀式

  全體起立,升國旗、唱國歌、敬隊禮,讓學生在歌聲中感受國旗、國歌的尊嚴和莊重。

  2.小結

  設計意圖:老師除了教會學生唱好國歌,還要讓學生知道今後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點聽到國歌,都要肅立,尊重國歌就是尊重自己的民族。

  課例點評

  作為新課程標準下的音樂課堂,突出音樂性成了這節課所關注的。整節課教師以審美為核心,從聽覺入手,始終以音樂為本,以情動人,利用了符合學生音樂認知規律的教法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遵循從感性到理性,感受一體驗一感情一昇華的教育原理,發揮音樂瀰漫性的特點,抓住一個“情”字讓學生去感知音樂的特點,由淺人深,層層深人,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音樂,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教師整節課沒有用任何豪言壯語,也沒有去強調愛國主義教育,而是透過巧妙的音樂語彙和情感激發,讓學生直接與音樂對話,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陶冶,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特別是最後莊嚴的升旗儀式,更將課堂與學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進發出攝人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