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教學設計(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信的經歷,對書信都不陌生吧,書信是向親人、朋友、同志問候、談話、聯絡事宜的一種應用文書。那麼你有了解過書信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封信》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封信》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一封信》是一篇意味雋永的課文,主題是關於成長、家、愛與親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識記8個要求會寫的字,認識14個要求會認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2、能對比兩封信理解語言運用技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懂得在困苦中尋找樂趣;
2、學會在親人面前報喜不報憂;
3、明白凡事要往好處想,生活才能更美好。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多種方法識字及規範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1、初步理解在話語後面時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親人面前報喜不報憂的道理。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識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1、師:孩子們寫過信嗎?你們寫心得時候一般會告訴親人或朋友什麼事情呢?
2、揭示課題:一封信。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
(1)勾畫出課文生字;
(2)瞭解課文內容;
(3)讀準字音;
(4)教師檢查讀音,指導讀準“哄、閉、緊、潤”等字音,讀通句子。
(5)自由讀課文,思考:本文主要講述了什麼事?
(6)課文講述了,露西要給爸爸寫一封信,開始露西報告了家裡的壞訊息,後來在媽媽的提醒下她向爸爸報告了好訊息。
(7)寫字指導:觀察“珠、圓、筆”寫的時候要注意。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邊讀邊思考:
想一想,露西在給爸爸的後一封信裡都寫了什麼?找出相關語句,試著把這封信讀出來。
2、明白媽媽對露西情緒的引導作用。
故事的開始,出現了一個滿腹怨氣的小姑娘。放學回家後,媽媽還沒回,爸爸又出差國外。露西鋪開一張紙的時候,滿腹抱怨就出來了:不開心、媽媽昨天哭了、檯燈壞了沒人修??
當媽媽拍露西胳膊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媽媽是不是看到了女兒信的內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媽媽一定透過女兒的神情看出了些什麼,所以,當露西重新寫下“親愛的爸爸”時,母親便插言道:“我們過得很好。”
露西的情緒瞬間又低落變得積極起來。母親繼續引導:“請告訴我螺絲起子在哪兒??”
開篇時露西就在抱怨床頭櫃的檯燈壞了沒人修,這時母親主動詢問工具的位置,言外之意就是,這些事咱們可以自己做,不必讓爸爸擔心。
再到後面,露西的心情變得格外好,吃雞蛋、看電影,最後還給爸爸畫上了一束鮮花!媽媽成功地將露西的情緒調整過來,也不會讓外地的丈夫擔心了。
媽媽主動提出修檯燈,說明她一直是給自立的人。這種自立其實早就傳遞給女兒露西了。露西一回家就把土豆削好煮上——你注意到了嗎?
四、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1、明白課文成長的主題。
露西早早回家開空調,洗土豆並放鍋裡,可見她的懂事,而懂事源於成長,父母時常不在身邊加速了露西的成長。
2、明白家的重要性。
露西給爸爸寫信了,第一段的關鍵詞是“冷清”,一個沒有爸爸的家是冷清的,在露西的記憶裡,家就是一大早爸爸一邊刮鬍子一邊逗她玩,是的,這樣的家是熱鬧的,甚至嘈雜的,但家就該是這樣的,不是麼?
3、明白愛與親情的重要性。
媽媽陪伴露西重新寫信,把第一段改成了“我們過得挺好”。媽媽不希望爸爸操心家裡,所以最深切的思念不是告訴對方自己有多麼想念他,而是告訴他,我們很好,你安心工作,無須掛念。
“請爸爸告訴我們,螺絲刀放在哪兒了”——家裡一切安好的佐證。是的,我們過得很好,家裡沒有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們甚至還有心情和時間去看一場電影——雖然時間尚遠。 “爸爸,我們天天想你。”——雖然我和媽媽過得很好,但這一切無法代替你的存在——你早點回來吧。
4、比較露西前後寫的兩封信,你更喜歡哪一封,為什麼?
五、課堂總結:
課文講述了,露西要給爸爸寫一封信,開始露西報告了家裡的壞訊息,後來在媽媽的提醒下她向爸爸報告了好訊息。講述了在親人面前要報喜不報憂的道理。
六、佈置作業:
1、把這篇課文的內容講給父母聽;
2、在生活中你遇到類似的問題?你是怎樣處理的?
《一封信》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書信體格式。
2、深入文字,重點圈劃,透過對具體段落、詞句的朗讀與品味,理解作者蘊涵其中的感情。
3、會坦誠地面對父母、理解父母。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深入文字,重點圈劃,透過對具體段落、詞句的朗讀與品味,理解作者蘊涵其中的感情。
2、難點:①能夠準確而深刻地理解“兒子變了朋友”的內涵。
三、教學環節設計
1、匯入
前面兩篇文章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來展現兩代人之間的情感和理解;今天,我們學習《給傅聰的一封信》,看看父輩們對於孩子又有著怎樣的期待和情感。
2、初讀課文,談談自己從信中讀到了什麼?
主要指導學生圈畫、體會信中蘊含的情感:
父母對孩子的思念和關愛之情;父母對孩子的理解和體諒;父母對孩子的勸誡和教導……
如:“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得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抓住關鍵詞“沒一天不”、“翻來覆去”,透露出父母非常想念兒子的心情。
3、在讀課文,抓住重點語句品析,感受父子之間的平等和尊重。
“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還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
抓住“兒子變了朋友”進行探究,傅雷和傅聰本是父子,現在變了朋友,親情之中又加了友情,非常難得。(教師可進一步引導:父子變成了朋友,具體表現在哪裡呢?從文中找一找。)
想兒子,卻怕兒子厭煩,於是作罷;
想傾訴回憶,想到年輕人向前看的特點,也作罷;
對自己提出不落伍的要求,對兒子提出理解父母的要求;
相互學習
……
4、拓展延伸
1、在你們的實際生活中,你們和父母是如何相處的?
2、你們希望和父母建立一種怎樣的關係?你該怎麼做?
《一封信》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學習提示”,預習課文。
2、檢查預習,讀通課文,學會生字。
二、教學過程
1、學習“學習提示”,瞭解訓練重點(學會按三項要求預習課文)。
(1)回顧關於“預習”——過去我們學會了什麼?(三年級、四年級)
(2)自學“學習提示”,同桌議議,然後指名說:什麼叫預習?預習有哪三項要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敘述自己對
父愛、母愛或其他親情的認識與感
受。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會賦予親情
不同的內容,結合一些人的對親情的
說法,匯入新課。
3.有感情朗地讀文中集中反映作者感
情的片段,指導學生注意字音、停頓、
重音和朗讀的技巧。
4.給學生兩三分鐘時間,默讀體會。
1.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對父愛、母愛或其
他親情的感受或認識。
2.自己摘抄的描寫父、母愛的句子,感受
這些感情的樸素與寶貴,激發自己的情
感。
3.在聽讀的過程當中,糾正字音,劃出停頓
和重音,初步體會這些句子所蘊涵的感
情。
4.默讀,體會書信大意。
二、設定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讓學生說出教師朗讀的句子所表達 | 1.回答教師的問題:表達了作者對兒子的 |
三、組織活動。加深課文理解(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將學生分成小組,根據其對文章的理 | 1.小組進行活動,總結組內同學對文章的 |
本節總結
這是一篇反映作者(父親)在兒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對兒子進行諄諄教誨的好文章。透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和講解,學生應基本能夠掌握比較閱讀的方法和書信濃縮人生精華的思想。教師在講解和引導的過程當中應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各抒己見,暢談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受和體驗。
板書設計
給兒子的一封信
劉亞洲兒子——追憶歷史——優點評價——提出希冀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本文是反映父親對兒子的成長進行諄諄教誨、提出殷切希冀的好文章。在學習過程當中,應該發揮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書信的學習一直講究體會和個人感悟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設計問題,推進學生的學習活動,並善加指導。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本篇文章的主題內涵、語言特色,而且要教會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在日後的書信閱讀和鑑賞中學會遷移,進而拓展他們的探究能力。
《一封信》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對比露西的前後兩封信,想想你更喜歡哪封信呢?學會語言的運用技巧。
3、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2、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懂得在困苦中尋找樂趣,懂得在親人面前要報喜不報憂,以免親人擔憂的道理。
2、懂得凡事都往好處想,這樣生活才能過得更美好。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多種方法識字,規範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初步體會當說話人在話語後面時的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親人面前要報喜不報憂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 2 課時
一、聽寫詞語,複習匯入
1、聽寫詞語。
2、對照批閱。
3、寫字指導。
二、理解過程,品味語言
1、學習第一封信。 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露西在信裡告訴了爸爸哪些事?這些事都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特點?找出相關句子畫下來!
2、彙報交流。
(1) 重點句
1“你不在,我們很不開心。”開門見山的告訴爸爸他們的生活不開心,這樣的信,爸爸看到以後會怎樣?只能徒增煩惱。
(2)重點句 2“還有,家裡的檯燈壞了,我們修不好。從早到晚,家裡總是很冷清。”從這句話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裡的生活過得很不好。特別是“總是”一詞。
(3)學習用“總是”說一句話。
3、指導朗讀。
(1)師引讀。
(2)生領悟讀。
4、學習第二封信。 請自由讀課文 7 到 14 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露西在信裡告訴了爸爸哪些事?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內容一樣嗎?他表達的是露西怎樣的心情?找出相關句子畫出來。
5、彙報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內容,讀一讀。
(2)重點句子 1“太陽閃閃發光。陽光下,我們的希比希又蹦又跳。”這句話寫出了什麼?也寫出了什麼?(我們家的希比希過得很快活,我們也跟著過得很快活)
(3)重點句子 2“還有,下個星期天我們去看電影。”從這句話,感受到了我們的生活怎麼樣?
6、這封信裡面講了檯燈壞了的事情了嗎?是怎麼講的?和前一封信表達的方式一樣嗎?哪一封信的表達方式更好?為什麼?
7、“還有,下個星期天我們去看電影。”媽媽說。這句話有什麼特點?說話的人物在說的話的後面。仔細觀察它的標點符號,應該怎樣打標點?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將露西寫的第二封信在課件上完整的呈現出來,再讀一讀。
三、對比分析,明白道理。
1、對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達的是什麼思想?第二封信表達的又是什麼思想?
2、小組討論:你認為第一封信好些?還是第二封信好些?為什麼?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讀全文。
四、課堂延伸,拓展練習 你有親人不在身邊嗎?你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呢?
請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筆,一起來給遠方的親人寫一封信吧!
注意信的書寫格式,試著寫一寫。
《一封信》教學設計10
設計理念
《給兒子的一封信》是當代作家劉亞洲寫給將滿14歲的兒子的一封信。在這封信中,父親深情回憶了兒子成長中點點滴滴的小事,肯定了兒子“心地善良”“有平民思想”的優點,也指出了兒子“舉輕若重”“意志稍缺”的不足,並針對兒子的不足提出了希望:希望兒子有“博大的胸懷”,有“鐵一般的意志”。閱讀本文,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瞭解書信在傳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同時也能使學生受到親情教育,體會“父母心”的深厚博大。
這篇文章語言意味深長,感情真摯動人。針對它的特點,我們將這節課定位為自讀感悟課,由“把握內容”“賞析語言”“體會感情”三大板塊組成。在進行每個板塊的學習時,均採用“閱讀—交流—暢談”的.學習方式,由閱讀帶動思考,由思考激發情感,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受到情感的教育,從而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瞭解書信的特點及作用,理解字詞及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過程和方法:運用多種形式進行閱讀,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問題,暢談自己的感受、體會。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作者對兒子的愛,體會天下父母對孩子的深情。
三、教學步驟
(一)匯入
現在人與人交流的方式越來越多,打電話等便捷的交流方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採用,而寫信這種傳統的交流方式已經被一些人淡忘了。同學們,你們寫過信、收到過信嗎?你們對寫信這種交流方式有什麼看法?
(學生交流看法,教師歸納總結)
寫信固然不如打電話等手段方便、快捷,但它卻能更有條理地表達人的想法,更生動地表現人的思想情感,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書信體的文章進行了解和學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當代作家劉亞洲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看似隨意的聊天,卻能使學生對書信表情達意的作用有所認識,由此自然地匯入新課。)
(二)把握內容
1.通讀感知:一般情況下,我們會與身在異地的親人、朋友通訊,很少與朝夕相處的親人通訊,作家劉亞洲的這封信恰恰是寫給朝夕相處的兒子的,他會在信中寫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
2.小組交流:作者在信中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作者在信中列舉了很多事例,肯定了兒子的優點,也指出了兒子的不足,並針對兒子的不足提出了希望。
3.個人暢談:在父親所列舉的兒子的優點與不足中,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一點?為什麼?
學生自由暢談,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說出兒子的優點為什麼可貴,不足為什麼需要改正。最好能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去談。
(設計意圖:默讀課文、討論問題兩個環節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感知課文,暢談想法這個環節意在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
(三)賞析語言
1.品味賞析:在這封信中,作者除了列舉事例對兒子循循善誘,還寫了不少思想深刻、文字精練的警句,這是他人生經驗的總結。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遍課文,邊讀邊勾畫出你認為富有哲理的、耐人尋味的語句。
2.小組交流:你找到了哪些精闢的語句?你是怎樣理解這些語句的?
3.個人暢談:在你找到的這些語句中,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設計意圖:透過賞析精闢的語言,使學生體會作者對兒子的良苦用心,同時也使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提升語文素養。另外,品味這些含義深刻的語句,還可以對學生的意志品質產生積極影響。)
(四)體會感情
1.總覽歸納:透過前面的學習,想必大家已經感受到這位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深情,下面請同學們再次總覽全文,說說透過這篇文章,你看到了怎樣的一位父親。
2.小組交流:本文的作者是怎樣的一位父親?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愛,它包括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兒子、欣賞兒子的優點、不溺愛兒子、注意培養兒子優秀的意志品質等。
3.個人暢談:假如你是文中的兒子“胖胖”,你會對父親說些什麼?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立足文字,客觀評價文中父親的愛,再讓學生置身角色,以“胖胖”的身份感受父親的愛。以這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培養。)
(五)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課上,同學們透過這封父親寫給兒子的信產生了不少感悟。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天下每個為人父母的,都是這樣關注孩子的成長,只不過有些父母不擅表達罷了。下面,請同學們站在自己父母的角度,體會一下他們對你的感情,然後說說:你在父母的眼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提示:你的父母欣賞你哪些方面?他們認為你哪些方面做得還不夠?他們對你有什麼期望?)
(學生自由暢談)
父母對孩子的愛比天還高,比海還深。同學們剛剛所談的,也許僅僅是他們對你們深厚感情的一小部分,為了更好地瞭解“父母心”,同學們不妨請父母給自己寫一封信,看看父母對自己寄託了怎樣的深情與期望。
(設計意圖:進一步促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由語文課堂拓展延伸至生活,讓學生感受偉大的父母之愛,給學生提供一個與父母交流的機會。)
(六)佈置作業
1.收到父母的來信後,請同學們給父母寫一封回信,或表達你對他們的理解、感激,或針對生活中的某個問題談談你的想法。
要求:
①格式正確。
②語言誠懇,有禮貌,富有真情。
2.課外閱讀《傅雷家書》。
(設計意圖:給父母寫回信,一方面促進學生與父母交流,另一方面使學生熟悉書信這種文體,鍛鍊寫作能力。課外閱讀《傅雷家書》,既能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能使學生再次受到情感教育。)
四、設計反思
《給兒子的一封信》字裡行間滲透著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具有良好的引導作用,因此,我們對本課的設計重在突出“體會父母心”這一中心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學習過程劃分為三大板塊,“把握內容—賞析語言—體會感情”,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每個板塊中又分別設定了三個小環節,“閱讀—交流—暢談”,立足文字,聯絡生活。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了作者對兒子的深情,並進一步體會到了天下父母對孩子的感情。
《一封信》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逐段討論,重點解決疑難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3、感受老師對學生的愛,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敬愛之情。
二、教學過程
1、速讀第一段,說說這一段寫了什麼?
2、學習第二段,想想這一段回憶了顧老師的哪幾件事?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3、討論上節課提出的本段中的一些疑難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1)“我是您親手栽種的桃李中的一棵。”(“桃李”指什麼?栽種桃李的人是指誰?)
(2)“我的萌芽、生長,無不沐浴著您的陽光雨露”
(3)“……在我的心目中,您的本領簡直比魔術師還大!”
(4)“老師,您真像童話中的仙子……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記就充滿了生機。”
(分析句子含著的意思,有感情地讀這些句子。)
4、學習第三段,自由讀課文後,先想想這兩個自然段說了些什麼?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5、引入疑難句子,討論理解:
(1)“只有您頭上的銀絲和眼角的皺紋是您辛勤耕耘的見證。”
(2)最後一個自然段。
(分析句子含著的意思,有感情地讀這些句子。)
6、有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
7、指導背誦第五自然段。
8、總結作文。
這篇文章是一封信,作者回憶了在小學讀書時,顧老師的三件事: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抒發了她對顧老師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9、作業 :完成作業 本第七題。
《一封信》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檢查第二項預習情況,指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第三項預習情況,歸納疑難問題。
3、給課文分段,完成部分書面作業 。
二、教學過程
1、指出學習目標。
2、檢查第二項預習情況。
(1)明白檢查第二項預習要求,思考一下。
(2)根據預習要求,進行檢查:檢查學生如何按和聯絡上下文學懂字、詞的意思。
(彙報過程略)
3、檢查第三項預習情況。
(1)明白檢查第三項預習要求,思考一下。
(2)進行問題質疑。教師整理後寫在黑板上。(如學生無法提出有質量問題,可結合課前收集的問題進行。)
4、給課文分段。
(1)回憶分段方法。
(2)抓住重點內容分段。
5、作業 :作業 本4、5題
《一封信》教學設計13
活動目標:
傾聽故事,感悟真摯深切的母子深情。
以生動自然的表情和真摯誇張的動作、語言來表達抽象的情感。
活動準備:
掛圖第5號,故事磁帶,一封較大的畫滿愛心的信。
用來畫信的紙、筆,每人一隻信封。
活動過程:
猜猜這是誰的信。
——出示信。這是誰的信?他為什麼要畫這麼多愛心?
——我們來聽個故事,謎底就揭開了。
烏龜給媽媽的信。
——教師以生動自然的表情、語氣講述故事至“……小蝸牛還不會寫字,他想了一想,畫了一幅畫”。
——烏龜給誰寫信?信裡寫了些什麼?
——結合掛圖再次講述這一段故事。
——烏龜媽媽收到信後心裡怎樣?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小蝸牛為什麼也想給媽媽寫信?
小蝸牛給媽媽的信。
——小蝸牛不會寫字,你們猜他是怎麼給媽媽寫信的。
——結合掛圖講述故事的後半部分。
——蝸牛媽媽看懂小蝸牛寫的信了嗎?信上說了些什麼?
——你看了這封信,心裡有什麼感覺?跟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感覺一樣嗎?
——一張紙、一幅畫,竟會讓媽媽這麼高興,你覺得奇怪嗎?
我給媽媽的信。
——你覺得媽媽愛你嗎?為什麼? (如,媽媽給我做香噴噴的飯菜,給我買可愛的玩具,給我講好聽的故事,總是親我抱我,等等)
——引導幼兒一邊靜靜地傾聽故事錄音,一邊甜甜地想像烏龜和媽媽、蝸牛和媽媽之間濃濃的情意。
——你們愛媽媽嗎?你們這麼愛媽媽,媽媽知道嗎?怎樣讓媽媽知道呢? (如,告訴媽媽“我愛你”,給媽媽一個甜甜的吻,送給媽媽一個節日禮物,給媽媽寫封信,等等)
——讓我們也學著小蝸牛的樣兒給媽媽寫封信吧,想一想怎麼寫才能讓媽媽看懂你的意思呢。
——提供紙筆,引導幼兒按自己的方式給媽媽寫信,寫完後將信裝入信封,回家後交給媽媽,並與媽媽一起讀信。
建議:
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充分感受作品中洋溢著的愛意,具體體驗自己對媽媽表達愛意時,媽媽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媽媽積極回應自己時,自己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有可能的話,在幼兒寫信時配以溫馨的背景音樂,有助於幼兒表達。
要求幼兒回家後與媽媽一起讀信,目的是促進親子交流,增進親子情感。教師可事先做好家長工作,使家長重視孩子的表達並予以積極的回應。當幼兒以語言、動作、神情表達對媽媽的愛時,他心裡潛隱著的愛意會由朦朧到清晰,由零散到集聚,從而獲得愉悅、溫暖的情感體驗。
同伴間的交流放到第二天最為合適(最好讓幼兒把信帶來),教師既可讓幼兒公開說說信的內容及表達方式,又可讓幼兒重點講講媽媽收到信後的語言、動作、神情,使交流活動成為又一個感受母子親惰的高潮。
可在日常活動中組織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上的相關內容,重點觀察圖中故事角色的表情、動作,在此基礎上學習複述角色間的對話。
活動結束:
附
給媽媽的信
小蝸牛有一個好朋友烏龜,他們每天都在大樹下一起玩。
有一天,小蝸牛來到大樹下,看見烏龜正在寫信。小蝸
牛奇怪地問“你在給誰寫信?”
“給我媽媽寫信。”烏龜抬起頭,望著自己家的方向,心裡甜甜的。
“給自己的媽媽寫信?”小蝸牛更奇怪了,他又問:“信裡寫了些什麼呀?”
“哦,寫著我想對媽媽說的話。”烏龜笑著說,“你幫我送去好嗎?”
小蝸牛帶上信出發了,走了好久才來到烏龜媽媽那裡。烏龜媽媽看了信,親熱地摟住小蝸牛,說:“謝謝你給我帶來的信,請你告訴小烏龜,我很愛他。”
小蝸牛心想:“媽媽收到孩子的信,會那麼高興,我也要給自己的媽媽寫信。”回到大樹下,小蝸牛給自己的媽媽寫信。小蝸牛還不會寫字,他想了一想,畫了一幅畫。
可是,讓誰去送這封信呢?小蝸牛決定自己去送。他走啊走,走啊走,走過大樹,走過小橋,來到自己的家。“媽媽,我回來了。我給你送來了一封信。”
“誰的信呀?”媽媽接過信,奇怪地問。
“我呀!是我寫給你的信,你猜猜信裡寫了什麼。”小蝸牛著急地說。
媽媽看了信,親熱地摟住小蝸牛說:“哦,我的寶貝,謝謝你給我的信。”
“你知道我的信裡寫的是什麼嗎?”小蝸牛問媽媽。
:媽媽和小蝸牛一起看著信,說:“你瞧,信上的小蝸牛趴在媽媽的耳朵邊,正在說‘媽媽,我愛你!’信上還畫著好多愛心呢。我們一起來數數,一、二、三……喲,數都數不清。”
小蝸牛摟著媽媽,心裡甜甜的。媽媽也親熱地摟著,小蝸牛,心裡暖暖的。
《一封信》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識記本課生字詞;
2、瞭解文章主要內容及結構,理解舉例在信中的作用;
3、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
4、領會信中所飽含著的深情,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難點:目標2、3、4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講一則小故事,在繪聲繪色的講述中讓學生感覺到自然界中母親的偉大。故事略。
自然界是這樣,人類更不用說,有這樣一個比喻:父親象一張弓,積蓄了一生的力量,也要把兒子射出大山。你們認為你們的父親是這樣嗎?(學生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一位將軍,讀一讀他給兒子寫的一封信,從中感受父輩對自己子女的拳拳之心。(板書課題),注意這位將軍的名字(亞洲)並展示多媒體,瞭解作者。
(二)、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圈畫生字詞,自己動手解決。(展示多媒體及時檢測);
2、信中主要講了什麼?
(三)、深入理解,合作探究
父親肯定了兒子的哪些優點,又提出了哪些希望?
1、優點:A、寫了哪些事例?你對哪個事例印象最深?並談感受。B、為什麼只突出這兩個優點?C、你認為自己有哪些優點?請結合實際談談。
2、希望:A、寫了哪些事例,哪些事例你印象最深?為什麼?B、為何只強調這兩點呢?C、你怎樣看待自身的不足?聯絡實際談談。
(四)、口味語言:
從本文中推薦名言、警句,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五)、作業
1、把你從本文中推薦的名言、警句製成卡片,看看誰做的最好(從佈局、內容、字型等方面比較)
2、給自己的父親寫一封信,談談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儘可能回答你父親可能對你提出的的希望。
板書設計:
給兒子的一封信
劉亞洲
優點
善良
思想
希望
胸懷
意志
《一封信》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對比露西的前後兩封信,想想你更喜歡哪封信呢?學會語言的運用技巧。
3、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1、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2、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凡事都往好處想,這樣生活才能過得更美好。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多種方法識字,規範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初步體會當說話人在話語後面時的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親人面前要報喜不報憂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談話激趣匯入。
1、師:孩子們寫過信嗎?在寫信的時候,你們一般會告訴朋友或親人一些什麼事情?
2、揭示課題:一封信。
二、初讀課文,識寫生字。
1、根據自讀提示,學生自讀課文。
師:這個故事就藏在課本的第35頁,讀之前看看老師給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努力把課文讀通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我會認的字畫上圓圈。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再讀,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識記生字。
封、削、鍋、朝、疊、刮、胡、燈、修、肩、團、重、完、期、束、鮮
(1)帶拼音認讀生字。
大家看,這裡有這麼多信封,只要孩子們能將上面的生字讀正確,我們就能順利地將信封開啟。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藉助拼音讀一讀吧!
(2)去掉拼音認讀生字。
調皮的生字寶寶丟掉了它的帽子,你們還認識他們嗎?給你的同桌讀一讀吧!
(3)開火車讀生字。
(4)交流識字方法。
有什麼好辦法能記住他們嗎?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老師也出幾個字謎考考大家!
(5)認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請孩子們彙報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課文講了露西要給爸爸寫一封信,開始露西給爸爸報告家裡的壞訊息,後來在媽媽的提醒下,他向爸爸報告了媽媽的好訊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寫的是露西給爸爸寫第一封信?
哪些自然段寫的是露西給爸爸寫的第二封信?
3、自由讀讀露西兩封信的內容,體會一下兩封信給你帶來的感覺。
四、寫字指導。
1、觀察要求寫的生字,說說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觀察“珠、圓、筆”,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
4、教師在田字格中範寫。
5、學生描紅、練寫。
6、教師點評。
五、總結全文。
第2課時
一、聽寫詞語,複習匯入
1、聽寫詞語。
2、對照批閱。
3、寫字指導。
二、理解過程,品味語言
1、學習第一封信。
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露西在信裡告訴了爸爸哪些事?這些事都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特點?找出相關句子畫下來!
2、彙報交流。
(1)重點句1“你不在,我們很不開心。”開門見山的告訴爸爸他們的生活不開心,這樣的信,爸爸看到以後會怎樣?只能徒增煩惱。
(2)重點句2“還有,家裡的檯燈壞了,我們修不好。從早到晚,家裡總是很冷清。”從這句話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裡的生活過得很不好。特別是“總是”一詞。
(3)學習用“總是”說一句話。
3、指導朗讀。
(1)師引讀。
(2)生領悟讀。
4、學習第二封信。
請自由讀課文7到1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露西在信裡告訴了爸爸哪些事?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內容一樣嗎?
他表達的是露西怎樣的心情?找出相關句子畫出來。
5、彙報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內容,讀一讀。
(2)重點句子
1“太陽閃閃發光。陽光下,我們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這句話寫出了什麼?也寫出了什麼?(我們家的希比希過得很快活,我們也跟著過得很快活)
(3)重點句子
2“還有,下個星期天我們去看電影。”從這句話,感受到了我們的生活怎麼樣?
6、這封信裡面講了檯燈壞了的事情了嗎?是怎麼講的?和前一封信表達的方式一樣嗎?哪一封信的表達方式更好?為什麼?
7、“還有,下個星期天我們去看電影。”媽媽說。這句話有什麼特點?說話的人物在說的話的後面。仔細觀察它的標點符號,應該怎樣打標點?
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將露西寫的第二封信在課件上完整的呈現出來,再讀一讀。
三、對比分析,明白道理。
1、對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達的是什麼思想?第二封信表達的又是什麼思想?
2、小組討論:你認為第一封信好些?還是第二封信好些?為什麼?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讀全文。
四、課堂延伸,拓展練習
你有親人不在身邊嗎?你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呢?請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筆,一起來給遠方的親人寫一封信吧!注意信的書寫格式,試著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