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通用11篇)

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 篇1

  活動要求:

  1、每天至少讀十頁,閱讀中,要用鉛筆劃出你認為有趣和感動的句段,並在書旁做批註。

  2、摘抄優美詞語,對不理解的詞語可以利用工具書解決,也可以向老師和家長請教。

  3、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故事,為它配一幅畫,並看圖敘述故事,談談你的體會。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師:前段時間,老師推薦大家讀了一本好書,一起說出它的名字好嗎?

  2、師:(大螢幕出示封面)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還譯作《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和《騎鵝旅行記》等不同版本。在我國就有幾十種版本,大家手中的版本也不盡相同。沒關係,版本不同,不影響這本書的巨大魅力。

  3、師:當你第一次聽到這本書名時,你想到了什麼?

  4、師:是啊,我們懷著滿心的好奇,帶著滿腦子的疑問,打開了這本書,和尼爾斯一起騎上白鵝,翱翔在藍天和白雲之間,經歷了一段奇妙的空中之旅。可以說,現在,尼爾斯已經成為了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好朋友。

  5、今天,就讓我們再次體會《尼爾斯騎鵝歷險記》帶給我們的溫暖和感動。

  二、走進《尼爾斯騎鵝歷險記》:

  (一)、心心相印(故事篇)

  1、師: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板書:主要內容。)(大螢幕出示心心相印(故事篇))

  誰能依據老師的提示,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呢?

  (大螢幕出示:)指名填空,再齊讀。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是一部(童話)故事。主人公是瑞典南部鄉村一個14歲的男孩子(尼爾斯)。他生性粗野,(不愛)讀書,專愛搞(惡作劇),欺負(小動物),被(小精靈)用魔法變成了(拇指)大小的小人兒。他騎著(大白鵝),跟著大雁,走南闖北,周遊各地,從南方一直飛到最北部的(拉普蘭省)。一路上,他看到了自己祖國的奇峰異川、旖旎風光,學習了祖國的地理歷史,聽了許多故事傳說,也飽嘗了不少風險和苦難。他歷時(8)個月才返回家鄉。在漫遊中,他從(旅伴和其他動物)身上學到不少優點,逐漸改正了自己(淘氣、調皮)的缺點,培養了(勇於捨己、助人為樂)的優秀品德。當他重返家鄉時,不僅恢復了(人形),重新變成了一個高大、漂亮的男孩子,而且成了一個(溫柔、善良、樂於助人、富有責任感且又勤勞)的好孩子。

  2、師:頑皮、粗野,專愛欺負小動物的尼爾斯最後變成了一個勇敢、善良、樂於助人,並富有責任感而又勤勞的好孩子,那麼,在他的身上,到底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促使他有了這麼大的轉變呢?你記住了哪些小故事的名字?快來說一說!(學生開火車說。)

  3、師:發生在尼爾斯身上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大螢幕出示目錄。)

  昨天,老師要求大家把你最喜歡的一個故事用一幅畫畫下來,現在,就請同學們把你的大作拿出來吧!

  誰願意用簡潔的語言給大家講一講畫面的主要內容?比一比,看誰的畫得最精美,表達的最清楚、明白。(先同桌說,在指名說。)

  4、師:在這次旅行中,尼爾斯結識了許多善良、勇敢的好朋友,但是,旅行的路上也到處充滿危險,那麼,給尼爾斯和雁群帶來威脅的是誰?(斯密爾)

  5、師:(出示插圖)他就是斯密爾。見到他,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狡詐、兇狠、狠毒、老奸巨滑、狼心狗肺等。)

  6、師:在這次旅途中,尼爾斯和斯密爾有過幾次交戰?(7次)

  7、師:誰願意把其中的一次交戰經過講給大家聽?(指名講。)

  (二)、精彩回放(積累篇)

  1、師:這本書向我們描述了尼爾斯神奇的空中之旅,想象曲折離奇,情節引人入勝,內容精彩,它的語言也非常精彩。讓我們進入(大螢幕出示)(精彩回放(積累篇))感受精彩詞句。板書:精彩詞句。

  現在,把你認為最精彩的一段讀給我們聽。再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精彩”?有什麼體會?(生說)

  2、師:《尼爾斯騎鵝歷險記》這本書精彩的詞語句段可不只這幾個呀,你一定也積累了很多的優美的詞句吧!快拿出你的記錄本,把你積累的詞語讀給你的同桌聽。

  3、師:《尼爾斯騎鵝歷險記》這本書不光讓我們積累了語言文字,而且在尼爾斯的漫遊中,也讓我們飽覽了瑞典的錦繡河山,學習了它的地理歷史知識和文化傳統,也熟悉了書中許許多多個性鮮明的人物。讓我們一起進入千言萬語(感悟篇)(大螢幕出示。)感受人物情感。(板書:人物情感。)

  (三)、千言萬語(感悟篇)

  1、師:讀了《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書中除了尼爾斯,還有誰?(生說。)

  2、出示大螢幕:狐狸斯密爾、大雁阿卡、獵狗卡爾、鵝莫頓、綠頭鴨雅洛、小麋鹿灰皮子、灰雁鄧芬、老鷹高爾果、渡鴉巴塔基、黑老鼠等。

  3、師:你對他們都有哪些獨特的認識呢?請你選擇一個人物,談談對他的看法。(生說)

  4、師:大家都有自己的體會和看法。老師最喜歡的人物還是主人公尼爾斯,再來和老師一起回憶一下尼爾斯的神奇經歷:尼爾斯和大雁聯合用車輪戰術打敗了詭計多端的狐狸;他用魔哨幫助黑老鼠戰勝了灰老鼠;他用一個銅板在地下城買了大堆貨物;他用尖刀勇敢地與搶劫的大鳥搏鬥;他把鳥巢當船劃,從獵人的槍口下救出綠頭鴨雅洛;他從熊口死裡逃生;他讓松鼠母子團聚,他幫助放鵝姑娘奧薩找到父親……在尼爾斯身上,讓我們看到善良戰勝邪惡,純真戰勝自私、冷漠和殘暴,強者幫助弱者的優良品德。對人物的感受,能我們更深地體會住中的情感,更好地認識、理解這本書。他啟發我們從小要培養良好的品德,要有向別人學習,克服和改正自己的缺點的決心。

  (四)、廣而告之(推薦篇)

  1、師:其實,書中不但有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作者還在書中穿插了大量童話、傳說和民間故事,有的敘述歷史事實,有的是講述地形地貌,有的是介紹動植物的生活和生長規律。總之,在拉格洛芙的筆下,瑞典的地理、歷史、文化、植物、動物都變成了膾炙人口的故事傳說。這種藝術上獨具匠心的手法引人入勝,使作品放射出燦爛的光輝。

  我們來看看這本書的相關資料。

  2、大螢幕出示:

  (1)、《尼爾斯騎鵝歷險記》1907年出版,190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是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芙(1858—1940)的代表作。自該書第一次出版到拉格洛芙去世,它總共已經發行了350萬冊,此後,每隔幾年就再版一次,是瑞典文學作品中發行量的作品之一。此書迄今已被譯成50餘種文字,並拍成電影和動畫片,被譽為“21世紀必讀經典”。作者塞爾瑪·拉格洛芙也贏得了與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齊名的聲譽。

  (3)、在瑞典,最近幾代人,上自國王、首相,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每個人都自幼閱讀過這本書,在這個故事的潛移默化之下長大。瑞典的一項文學獎就是以“尼爾斯”命名的。

  3、讀了這些,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嗎?

  三、總結:

  師:《尼爾斯騎鵝歷險記》一書雖然主要是為少年兒童而寫,但是卻又不同於一般的兒童讀物。這部40萬字的洋洋鉅著成年人讀起來也是趣味盎然,愛不釋手的。

  當然,這部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內容上,這部作品中只看到瑞典的景物風光、山川河流,而很少觸及當時瑞典社會情況。在形式上,篇幅太長是一個明顯缺陷。有些章節顯得比較牽強、平淡,也還有一些重複。

  儘管如此,《尼爾斯騎鵝歷險記》一書仍舊不愧是一部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欣賞性於一身的優秀讀物,不失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品。

  看板書總結:讀一本經典名著,如果你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積累書中的精彩詞句,並能感悟書中人物的情感,那麼,你也就把握了這本書的精髓。讓我們記住這本你一生中不可不讀的經典:《尼爾斯騎鵝歷險記》。

  最後,讓我們在《尼爾斯騎鵝歷險記》動畫片歡快的主題歌聲中,結束這次快樂的旅行吧!(播放動畫片主題歌)

  板書: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

  主要內容

  精彩詞句

  人物情感

  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學會運用課外閱讀方法進行讀《飛翔的教室》,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達到課內向課外延伸的目的。

  2、透過學生讀凱斯特納的讀書成果展示,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指導重點:

  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中沒有了陽光,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

  2、你們平時都讀了哪些課外書呢?(學生自由講)

  二、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一本課外書

  1、在你讀過的課外書當中,你最喜歡哪一本?能說說喜歡的原因嗎?

  (1)同桌交流。

  (2)班級內交流。(相機進行評價)

  2、總結: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穫自然更豐富。

  三、走進凱斯特納

  1.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偉大的德國小說家、劇作家、電影指令碼和廣播劇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埃裡希·凱斯特納,一同去閱讀這位20世紀最出名的德國兒童小說家的作品《飛翔的教室》。

  2.你都讀過埃裡希·凱斯特納的哪些作品呢?生自由發言。

  3.簡介作者。

  四、感受《飛翔的教室》

  1.認識文中的主要人物。

  將人物的性格特點與人物名稱對號入座。(題略)

  2.生交流故事情節。

  3.說出喜歡的人物、故事情節及喜歡的理由。

  五、我心中的故事

  1.師生共同探討“你怎樣看待完全中學和實德中學學生間的那場大戰?對那場戰爭中每個人的表現你有什麼看法?”

  2.“烏利為什麼要從體操梯上跳下來?烏利的一跳獲得了什麼?如果你是烏利的同學你會對他說些什麼?”

  3.伯克博士是怎樣對待以上兩件事的,對博士的態度你有什麼評價?

  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指導學生抓住細節描寫,走進桑桑的內心世界,為整本書的閱讀開啟一扇窗。

  2、指導學生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提高閱讀的能力。

  3、引導學生閱讀時學會把握人物形象特點、關注人物內心。

  4、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寫《童話大王》的大作家鄭淵潔和小朋友曾經有這樣一段對話,我請兩位同學來讀一下: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門嗎?”

  “希望。”

  “那我去敲門,你會開門嗎?”

  “當然開門。”

  “我要是晚上敲門呢?”

  “我講故事給你聽,你講故事給我聽。”

  “那我怎麼才能找到你呢?”

  同學們猜,鄭淵潔怎麼回答的?

  “我就在書中等你。”

  請同學們齊讀這句話。

  是啊,“我就在書中等你。”這是作者與讀者的心靈約定,作家永遠靜靜地守候在他的書中,等待著我們,當我們展開書頁,其實我們就是走進了作家的心田,去赴一個不見不散的約會。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曹文軒叔叔的《草房子》。

  二、走近《草房子》

  1、大家已經讀完了《草房子》,那你對《草房子》有了哪些瞭解?

  作品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殘疾男孩對尊嚴的執著堅守,垂暮老人在最後一瞬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體驗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這一切,既清楚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裡。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啟蒙教育的六年。

  2、你還查閱了哪些相關的資料?

  學生交流,出示:

  (1)曹文軒簡介

  1954年1月生於江蘇鹽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少年寫作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

  主要經歷

  20xx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軒文集》(9卷)。《紅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翻譯為英、法、日、韓等文字。獲省部級學術獎、文學獎30餘種。其中有宋慶齡文學獎金獎、冰心文學大獎、國家圖書獎、金雞獎編劇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德黑蘭國際電影節“金蝴蝶”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等獎項。近作《細米》獲第六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2)《草房子》(長篇小說)曾獲:國家圖書獎、冰心文學獎大獎、臺灣“好書大家讀”少年兒童讀物獎、中國作協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第五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

  《草房子》(電影)曾獲:第十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劇本獎、第八屆中國電影童牛獎優秀劇本獎、第十四屆德黑蘭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義大利第十三屆Giffoni電影節“銅獅”獎。

  三、走進《草房子》,聚焦主人公

  1、《草房子》是一個美好的所在,她讓我們想起溫馨、遙遠,想起浪漫的童話。當我們走進曹文軒為我們搭的《草房子》時,很快就被他那優美的文筆、感人的情節深深吸引而在書中流連忘返,尤其讓我們感動的是主人公桑桑。你也許能一口氣說出他的好幾件光榮事蹟,現在請開啟《草房子》,閱讀桑桑的相關內容,然後小組交流。

  教師總結出示:

  桑桑為了讓自己養的鴿子有個像樣的家,就把自己家裡用的碗櫃改制成一所鴿舍;他看到漁船上的人用網捕魚,就把家裡的蚊帳剪開製成一張漁網,還真捕到了魚;他在夏天裡想到城裡賣冰棒的人總將冰棒裹在棉套裡,就突發奇想地在大熱天裡穿上棉衣棉褲……

  從中你能看出桑桑是個怎樣的孩子?

  桑桑是個喜歡“異想天開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為”的孩子,他的怪念頭和行為,都表現了他聰明好奇、敢想敢作、愛自我表現。他特別渴望被關注,具有一切孩子所具有的嫉妒、調皮,但桑桑有一般調皮孩子所沒有的善良品質。

  2、同學們的彙報真精彩,讀書的收穫真不少。有不少同學還抓住了故事中的細節,如人物的動作、言行、外貌、心理談體會,有理有據,非常深刻。在我們眼中,童年的桑桑淘氣得可愛,六年後的桑桑又有了哪些變化?

  大螢幕出示:

  桑桑帶著柳柳來到城牆下時,已近黃昏了。桑桑仰望著這堵高得似乎要碰到了天的城牆,心裡很激動。他要帶著柳柳沿著臺階登到城牆頂上,但柳柳走不動了。

  他讓柳柳坐在了臺階上,然後脫掉了柳柳腳上的鞋。他看到柳柳的腳板底打了兩個豆粒大的血泡。他輕輕地揉了揉她的腳,給她穿上鞋,蹲下來,對她說:”哥哥揹你上去。”

  柳柳不肯。因為母親幾次對她說,哥哥病了不能讓哥哥用力氣。

  但桑桑硬把柳柳拉到了背上。他吃力地背起柳柳,沿著臺階一級一級地爬上去。不一會冷汗就大滴大滴地從他額上滾了下來。

  柳柳用胳膊摟著哥哥的脖子,她覺得哥哥的脖子裡盡是汗水,就掙扎著要下來,但桑桑緊緊地摟著她的腿不讓她下來。

  那首無詞歌的旋律在他腦海裡盤旋著嘴一張幾就流了出來:

  咿呀……呀

  咿呀……呀

  咿呀……喲

  喲……

  喲喲,喲喲……

  咿呀咿呀喲……

  登完一百多級臺階,桑桑終於將柳柳背到了城牆頂上了。

  往外看,是大河,是無邊無際的田野;往裡看,是無窮無盡的房屋,是大大小小的街。

  城牆頂上有那麼大的風,卻吹不幹桑桑的汗。他把腦袋伏在城牆的空隙裡,一邊讓自己休息,一邊望著遠方:太陽正在遙遠的天邊一點一點地落下去……

  默讀,思考:

  (1)請說說完整的故事情節。

  (2)抓住最讓你感動的細節反覆讀,聯絡上下文談體會。

  (3)“太陽正在遙遠的天邊一點一點地落下去……”你讀懂了什麼?

  出示對話:

  “媽媽為什麼總哭?”

  “因為我要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兒”

  “就你一個人去嗎?”

  “就我一個人向”

  “我和你一起去了你帶我嗎?”

  “那個地方只有我能去”

  “那你能把你的鴿子帶去嗎?”

  “我帶不走它們。”

  “那你給細馬哥哥了?”

  “我和他已經說好了。”

  “那我能去看你嗎?”

  “不能。”

  “長大了也不能嗎?”

  “長大了也不能。”

  “那個地方好嗎?”

  “我不知道。”

  “那個地方也有城嗎?”

  “可能有的。”

  “城是什麼樣子?”

  “城……城也是一個地方了,這地方密密麻麻地有很多很多房子,有一條一條的街,沒有田野,只有房子和街……”

  桑桑的話意味著什麼?“死亡”還讓桑桑懂得了什麼?

  小組交流。

  分角色朗讀。

  3、如果說桑桑選擇了草房子,那麼草房子則決定了桑桑的成長。想一想桑桑身邊的哪些人給了桑桑寶貴的成長經驗和對於生活之美的體悟。自由選擇研究的人物,然後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談談他(她)的什麼行為或者言行影響了桑桑。

  四、總結延伸

  1、總結:在大家讀這本書之前中國已有大約15多萬兒童在閱讀《草房子》,除此還有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很多兒童都在讀這本書,之所以大家都愛看這本書是因為這是本好書。所以大家好好品讀它的話,一定可以受益匪淺。

  2、教師深情誦讀小詩:

  等你

  帶著渴望

  帶著夢想

  帶著追尋

  走到書裡來

  這裡有世間最迷人的景緻

  這裡有人間最動人的情感

  這裡有的朋友

  在書中等你

  “我就在書中等你!”讓它成為我們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也希望它成為我們班閱讀的口頭禪,讓我們真誠的對自己、對同學、對老師說:我就在書中等你!

  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 篇4

  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不知過了多少年,一天夜裡,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響聲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裡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裡掙(zhēng)扎。

  女媧難過極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把天火熄(xī)滅。又造了船,好救出掙扎在洪水中的人們。

  不久,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被救上來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噴火。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她跑到山上,去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為這種石頭很多,用不著費多大力氣。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於是,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齊了,女媧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裡面,用神火進行冶(yě)煉(liàn)。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裡,端到天邊,對準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

  現在,人們常常看見天邊五彩的雲霞,傳說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

  【學習目標】

  1、認識“塌、掙”等5個生字,會寫“隆、塌”等13個字,正確讀寫“創造、轟隆隆”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文章主要內容,體會女媧的獻身精神,培養想象力。

  4、積累課文中的生動語句,能有條理地講這個故事。

  【課前準備】

  收集中國的神話傳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神話傳說,激閱讀興趣

  1、同學們喜歡神話故事嗎?你讀過哪些神話故事呢?說給大家聽聽。

  2、在我們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它語言優美,故事生動,感情豐富,寄託人民美好的願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優美動人的《女媧補天》這個神話故事。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由讀:

  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趕快讀讀吧!

  2、同桌互讀:

  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如果對方有讀得不準確的地方,請你幫他指出來。

  3、默讀:

  ⑴要求學生不指讀,不動唇,不出聲,養成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

  ⑵想一想,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能用幾句話說一說嗎?

  三、用心品讀,細緻感悟

  1、邊讀書邊思考:

  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師巡視指導)

  2、選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並說一說喜歡的原因。

  交流釋疑,賞析朗讀。

  3、小組交流:

  ⑴不懂或不明白的問題。

  ⑵喜歡的段落和原因。

  4、全班交流,釋疑解難,感情朗讀:

  ⑴“掙扎、冶煉”等詞語透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理解。

  ⑵抓住描寫女媧著急、難過心情的語句,練習有感情朗讀,體會女媧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媧難過極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把天火熄滅。”

  ⑶抓住女媧補天曆盡千難萬險的語句,練習有感情朗讀,體會女媧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人類的偉大精神:

  如“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練讀、評讀、再讀,在讀中體會情感、積累語言。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有感情朗讀課文,鞏固認讀生詞。

  二、互相合作,練習講故事

  1、自主練習講故事。

  2、小組合作講故事,可以獨立完整地講給同學聽;可以幾個人合作,各講某些情節,連成一個完整故事;也可以講自己最感興趣或最精彩的情節;還可以創造性地改編、續編故事。

  3、自願講故事,可獨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組織評議:

  評議要點:儀態是否端莊大方,故事情節是否完整生動,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有感染力。

  三、識記生字,書寫生字

  1、自主識記生字,同桌交流識記小竅門:

  例如:聯絡字意法,“燃、熄、煉”和火有關係;換偏旁法,“抬”字換偏旁變成“冶”字;“睜”字換偏旁變成“掙”字等。

  2、觀察字形,指導書寫:

  這一課有10個左右結構的字,有9個左窄右寬的字,有1個左右均衡的字,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左窄右寬的字如何佔格,教師範寫“隆、噴”等字。

  四、課外拓展

  1、抄寫喜歡的語句。

  2、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或鄰居小夥伴聽。

  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 篇5

  一、研讀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透過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文中動物的做法,感受到動物之間的親情,進而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激發學生回報父母的情感。

  2、透過文中人物的善良,從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點:瞭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透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二、研讀準備

  教師:教學PPT文字

  學生:文具盒水彩筆

  三、研讀活動

  (一)歌曲匯入(獨唱《一個真實的故事》,教師由歌曲過度到教學中。)

  (二)學習《金色的腳印》

  1、我會想我會讀

  PPT出示“思考問題”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瀏覽課文,想想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邊讀邊勾畫出讓你感動的`語句,同時批註自己的閱讀感受。課文哪些語句能體現出他們之間的愛?

  2、交流分享

  (1)抽生回答兩個問題。(板書)

  (2)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愛的?(抽生回答,PPT出示精彩語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小結:(凸顯主題“愛,讓靈性綻放”)

  (三)學習選文

  1、我會讀(PPT出示“閱讀要求”)【範學一篇選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瀏覽課文,想想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邊讀邊勾畫出讓你感動的語句,同時批註自己的閱讀感受。課文哪些語句能體現出他們之間的愛?

  2、小組選學選文,學後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收穫。

  3、我會做做一份“讀書卡”或者“閱讀海報”。

  4、回報展示選學成果。

  5、在展示中,小組成員補充閱讀中的勾畫的能體現“愛”的語段。(全班視情況朗讀)

  (6、交換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待定)

  四、課堂小結

  1、背景音樂情感昇華。

  2、PPT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2、課結束分享對聯。

  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 篇6

  引言

  我們有理由認為,提問是教師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語言活動之一。半個多世紀以前,史蒂文斯發現高中教師平均每天在課堂上幾乎要問400個問題。弗洛伊德從一個抽樣調查中得出小學教師一天平均在課堂裡提348個問題。貝拉克發現,在中學的水平線上,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然後是教師再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應。我們的經驗告訴自己,無論在哪一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可能是使用最為頻繁也是最為重要的教學方式。故閱讀教學中的提問設計之優劣,對其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基於以上的問題和考慮因素本人在研究課題中進行了一次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的調查。

  一、調查實施

  (一)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12道題目

  (二)調查方法

  調查方式是以問卷調查形式對本校五六年級31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三)調查物件

  本次調查物件是五六年級共31名學生。

  (四)調查步驟

  3月15日問卷調查

  3月20日統計、分析調查結果

  3月28、29日深入研究撰寫調查報告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你認為課堂提問這種教學形式會幫助你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嗎?

  選A佔66%;選B佔3%;選C佔13%,由此可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清楚的意識到課堂提問能有效幫助自己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但仍有極少學生認為幫助不大。看來,從思想上幫助學生認識積極應答課堂提問是非常有必要的。

  2、語文閱讀課上,你是否主動舉手發言?

  選A佔44%;選B佔28%;選C佔3%,選D佔25%,資料顯示,上課願意回答閱讀課堂提問僅佔44%,其餘學生則顯示過於被動。可見,教師在教學閱讀課,必須提升學生興趣。興趣是人們活動強有力的動機之一,它能調動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熱衷於自己的事業而樂此不疲。

  3、上課選D或E的同學,你“不太願意”或“非常不願意”舉手發言的原因是?

  選A佔12.5%;選B佔25%;選C佔9%,選D佔6%,此題設定是針對上題不願意上課舉手發言同學的調查。資料顯示,25%學生困擾他們回答問題的是口頭表達有困難,剩餘學生或是問題太難,不會回答;或是懶得動腦思考;或是缺乏自信,不喜歡出風頭。可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僅應兼顧問題設計巧妙,還應時刻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與表達習慣。

  4、課堂上,你是怎樣對待語文老師提出的問題的?

  選A佔38%;選B佔25%;選C佔3%,選D佔25%,總是積極思考教師所提問題的學生僅佔38%,經常積極思考問題和很少思考的學生各佔25%。這組資料告訴我們,教師必須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上設計教學問題,所設問題應突破舊有觀念、陳舊理論的限制,有效激發學生主動思考。

  5、上題選D或E的同學,你為何“很少思考”或“從不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選A佔12.5%;選B佔41%;選C佔6%,選D佔9%。41%的學生認為對於老師課堂提問不知道如何思考,看來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指導學生思考方法,特別是對於難度過大的問題應該給於適當提示。

  6、你願意回答何種形式的問題?

  選A佔31%;選B佔19%;選C佔16%,選D佔3%。一部分學生喜歡回答以記憶為主的問題,少部分學生喜歡回答以理解或應用為主的問題。可見學生的課堂動腦思考習慣養成欠缺。

  7、在默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通常?

  選A佔22%;選B佔50%;選C佔28%。調查顯示,過半同學能夠在默讀的過程中理解全文,在文章不懂的地方作標記。少部分學生能夠做到帶著疑問瀏覽課文,也準備向老師提出自己疑問的地方,而對於只默讀不思考的學生也佔不少人數。可見,培養學生有效思考問題至關重要。

  8、當老師要求你回答詞句的意思時,你會?

  選A佔22%;選B佔3%;選C佔41%。絕大部分學生選擇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重新組織語言進行回答,但要求同學互助或是主動查閱的寫生卻很少。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和團結協作的習慣。

  9、在課堂上,你覺得語文老師提問後給你的思考時間?

  選A佔50%;選B佔38%;選C佔13%。一半學生認為教師給於學生思考問題時間比較適合,不過不少,極少部分認為不夠充足。這部分所佔比例較大,由此可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充分根據學情備課。

  10、當你暫時回答不出問題時,語文老師通常會?

  選A佔44%;選B佔6%;選C佔28%,選D佔9%,選E佔12.5%。這組資料顯示教師對於未回答問題的學生能夠延長等待時間,重新解釋,儘量讓學生自己回答。教師的這種處理方式是開明可取的。

  11、當你回答完問題後,教師會?

  選A佔38%;選B佔16%;選C佔12.5%,選D佔34%。對於學生所回答問題,教師必須能夠嚴厲批評錯誤並加以糾正,但也存在僅是簡單的“好”“很好”。學校教學中必須建立切實可行的,具有激勵機制的評價系統。

  12、透過教師的提問,你能夠?

  選A佔59%;選B佔19%;選C佔9%,選D佔12.5%。絕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只有極少部分學生能夠透過提問深層次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可見必須提高教師設計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昇華課本主題的高質量、高標準教學問題。

  三、調查對策(或結論)

  基於以上的分析和認識我們也必須採取相應的對策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課堂知識。

  1、創設情境、培養興趣,激發學生學習閱讀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的進行學習。閱讀教學不是簡單的教授閱讀知識而是要在豐富的課堂活動中讓學生掌握知識,讓課堂變得更有趣。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對閱讀課感興趣,同時學生學習閱讀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自然會被激發出來。

  2、教師應掌握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依據

  課程目標是問題設計首先要考慮的材料,它影響著教師問題設計的方向以及所設計問題的難度,問題設計要符合課程目標對學生在字詞句理解、標點符號掌握等方面的要求,設計過難、過易的問題都不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故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除應以語文素養為導向並反映廣泛的教學內容,也應關注語文知識、閱讀技能。同時由於課標對三個學段的閱讀要求有梯度差異,學段的閱讀重點也不同,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就要考慮課程標準對各個學段的要求。

  3、教師應提高問題設計意識

  新課程標準對教師角色的定位為引導者、組織者,對學生的角色定位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論在備課、授課甚至是課後都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輔助作用而不是將課堂完全交與學生,對學生學習的內容及其對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加以限制。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上,設計符合課程標準對年段學生閱讀的基本要求以及不超出教科書對學習內容的範圍規定的問題。備課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日常工作,問題設計又是備課的重要內容。為此,教師們特別是新手教師應該提升問題設計積極性,明確在備課的過程中精心準備問題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而不僅是經驗豐富的教師、教科書編者等人的專利。

  4、提升教師確定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問題化的能力

  確定教學內容的能力即教師對課程標準、教科書的解讀能力,學情分析能力以及應用解讀、分析結果選擇教學內容的能力;將教學內容問題化的能力指根據所選定的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問題的能力,包括分解教學內容確定目標,根據目標決定給定,根據目標與給定的差距明確障礙,以及透過選詞、構句將問題用語言表述出來的能力。確定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問題化的能力是教師問題設計能力最為重要的內容。為此,提高教師問題設計能力的關鍵應該是提高教師確定教學內容並將其轉化為問題的能力。

  5、完善教師的日常問題設計實踐

  一是確定教學內容的流程。首先,根據課程標準和考試綱要等資料列出本學段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並繪製知識框架圖;其次,將知識框架圖中的知識點分配到本學段的教材中,根據教材中的選文內容、單元安排、助讀系統確定教材中的每一篇選文的教學內容的大致範圍,並繪製教學內容分配表;最後,根據學情從教學內容分配表中確定學習內容。二是將教學內容轉化為核心問題並預設輔助問題的過程。三是將問題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

  四、結束語

  總之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在今後的工作和研究中,將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一邊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一邊進行教學內容向問題轉化的過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教學內容向問題轉化的過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希望透過行動研究充實自己任教間的研究成果,並提高自己的問題設計水平。

  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 篇7

  一、匯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見過螞蟻嗎?

  2、今天,老師就要給小朋友講一個和螞蟻有關的故事。(貼螞蟻圖)

  3、板書課題:16、螞蟻和蟈蟈

  4、指名讀課題,要求讀準字音:第二個"蟈"為輕聲。

  5、讀了課題,我們知道了,原來,這個故事裡不止有可愛的小螞蟻,還有蟈蟈。(貼蟈蟈圖)

  螞蟻和蟈蟈之間到底發生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請小朋友開啟書自身藉助拼音把課文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

  1、同學自讀課文,並標出自然段。

  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把字音讀準;詞要連讀;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

  (1)指讀生字詞和難讀詞句:

  糧食納涼裝滿洞裡神氣

  躺在躲到自由自在

  (2)指讀難讀句子:

  螞蟻躺在裝滿糧食的洞裡過冬了。

  (3)分自然段朗讀。

  這個故事真有趣,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三、細讀課文: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圖:

  (1)這是什麼季節?(夏天)你怎麼知道這是夏天?

  板書:夏天

  (2)太陽怎麼樣?(太陽火辣辣的)

  (3)夏天,天氣這麼熱,太陽火辣辣的,小螞蟻在幹什麼?(勞動)

  這麼熱的天,小螞蟻在忙什麼呢?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麼寫的。

  2、男同學讀第一自然段。

  3、提問:

  (1)這些小螞蟻在忙什麼呀?(搬糧食)

  板書:搬糧食

  (2)你讀了這一自然段之後,你覺得小螞蟻怎麼樣?(愛勞動,不怕吃苦)

  (3)你從課文中哪些詞看出來的?(背、拉、滿頭大汗)理解:滿頭大汗

  4、指導朗讀:

  (1)夏天,太陽火辣辣的,天氣真熱。這群勤勞的小螞蟻還這麼愛勞動,在搬糧食,個個幹得滿頭大汗。小朋友,你們喜不喜歡這些小螞蟻嗎?那麼,小朋友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這一自然段?(喜愛的語氣)

  (2)下面,先聽聽老師是怎麼讀的,注意老師在讀的時候突出了哪些詞,來表達對小螞蟻的喜愛。

  (3)同學練讀。

  (4)齊讀。

  火辣辣的太陽下,小螞蟻在搬糧食,我們再來看看這時候蟈蟈們又在幹什麼呢?

  (二)第二自然段:

  1、女同學讀第二自然段。

  2、提問:

  (1)幾隻蟈蟈看到螞蟻在火辣辣的太陽下面搬糧食,都笑螞蟻是傻瓜。

  (2)蟈蟈為什麼笑螞蟻是傻瓜?(因為,它們覺得,螞蟻大熱天裡還在幹活,不知道享受,真是太笨了。)

  蟈蟈笑螞蟻是傻瓜,不知道享受,那蟈蟈是怎麼享受的,我們來看看圖。

  3、看圖

  (1)描述圖。("他們躲到大樹下納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

  板書:樹下納涼

  (2)什麼叫做"自由自在"?

  4、指導朗讀:

  (1)小螞蟻在努力幹活,可是,蟈蟈卻訕笑他們,自身還躲到大樹下納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我們讀的時候就要讀出蟈蟈這種自以為是的語氣。老師提醒大家要注意突出"有的……有的……"、"滿頭大汗"這幾個詞。

  (2)同學練讀。

  (3)指名讀。

  轉眼,夏天過去了,寒冷的冬天來到了。小螞蟻是不是真的是傻瓜呢?

  板書:冬天

  (三)第三自然段:

  1、看圖:

  (2)螞蟻在做什麼?(吃東西,烤火)

  (3)蟈蟈又怎麼樣了呢?(冷得發抖,很餓,還有的哭了)

  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

  2、輕聲讀第三自然段。

  3、提問:

  (1)誰來告訴老師,這時候,螞蟻怎麼樣?(躺在裝滿糧食的洞裡)

  板書:洞中過冬

  (2)那麼,小螞蟻為什麼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裝滿糧食的洞裡過冬呢?(因為,螞蟻夏天準備了糧食)

  (3)那蟈蟈呢?(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

  板書:又冷又餓

  (4)蟈蟈為什麼"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夏天它們沒有準備糧食)

  (5)假如你是蟈蟈,你這時候會怎麼想?

  蟈蟈很後悔夏天沒有準備糧食,那我們讀這一自然段的時候應該怎麼讀呢?

  4、指導朗讀:

  (1)小朋友自身來試一試。

  (2)齊讀。(指導突出詞句)

  (四)總結:

  螞蟻和蟈蟈的故事說完了,小朋友你們喜歡誰?為什麼呢?

  四、教同學字:(冷、歌、汗)

  1、指讀生字。

  2、組詞。

  3、你怎麼記這個字形?

  4、書空。

  5、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範寫。

  7、描紅。

  8、《習字冊》。

  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 篇8

  內容:

  複習分段

  教學目的要求

  複習常用的複習方法,能運用方法進行分段

  教學過程

  一、回憶分段方法

  1、匯入:要學懂一篇文章,理清文章的脈絡,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分段

  2、小組討論

  首先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了哪幾種分段的方法?哪幾篇文章特別典型?它們是這樣分段的?每個小組討論兩種,小學語文總複習閱讀複習教案。

  板書:方法例文

  3、交流

  討論好的請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來交流一下,看看哪個小組學得最好。

  (根據學生交流板書)

  如:藉助過渡段來劃分《偉大的友誼》

  按事情發展順序分《落花生》

  按總分總結構分《萬里長城》

  按地點轉換分《秦始皇兵馬俑》

  小節歸併法《我盼春天的薺菜》

  2、請你選擇一種方法,想想一般什麼樣的文章用這種方法分段。

  小結:不同的文章,我們可以根據它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方法進行分段。

  二、練習應用

  (一)我們平時用得最多的是什麼方法?(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1、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文章,我們通常按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來分成幾部分。請你先通讀《第一次洗球鞋》,再找出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事情的起因的?

  2、找出洗球鞋的經過。

  3、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給《第一次洗球鞋》劃分段落。校對。

  說明:有的文章事情經過部分有明顯的幾個步驟,還可以分成幾段。

  (二)按總分總的文章結構分

  1、讀《海南島》,你認為這篇文章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劃分段落。

  2、交流小結:總分總結構的文章,並不一定三部分都有,有時是先分後總,有時是先總後分。

  (三)小節歸併法

  這兩篇文章有明顯的特點,我們能一下子劃分段落。有的文章我們一下子找不出明顯的特點,該怎麼來分段呢?

  1、分節讀《買冷飲》,概括出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2、哪幾個自然段說的是同一個意思?

  小結:這樣的文章我們可以用小節歸併法

  (四)綜合練習

  1、閱讀《星期天的苦惱》、《楊柳》,想一想這兩篇文章用什麼方法來劃分段落,並完成。

  2、交流

  3、強調:像《楊柳》這樣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方法,只要你有充分的理由,有充足的依據都是可以的。

  三、總結作業

  分段的方法有許多,我們在課堂上練習的只是其中的幾種典型。希望大家在平時的練習中能靈活地運用這幾種方法。課後完成習題。

  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好書推介活動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教學學生歸納閱讀方法,並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3、向學生推薦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有關文章,透過對這些課外閱讀,學生從中瞭解更多中國傳統文化,達到教學延展的目的。

  二、教學重點

  教學學生歸納閱讀方法,並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三、課前準備:

  1、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學都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並準備向別人推薦自己的好書的發言稿,記熟。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推薦文章引入教學

  1、引入語:我們曾收集過不少的名人名言,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書的確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就應該向大家推薦,和大家分享!

  2、請1~2位同學把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推薦給大家。

  3、同位互相推薦好文章。

  二、引導學生總結讀書方法

  1、教師向學生推薦一組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讓學生想想為什麼老師會推薦一組這樣的文章。

  [因為我們在學習的第五組刻紋飾與中華傳統文化有關]

  2、提問:沒有老師的幫忙你準備怎樣讀懂它呢?[隨機板貼]

  3、過渡:其實讀書的方法有很多,我們語文課內也學過不少,同學們能把它們找出來嗎?[板貼:課內得法]

  4、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與文書38、67、68、71、75、82頁的黃泡泡裡分別藏著什麼樣的讀書方法。

  5、生彙報討論所得。[隨機板貼]

  6、小結。[板貼:課外活用]

  三、運用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

  1、學生運用讀書方法閱讀教師推薦的一組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

  2、學生彙報讀書所得。

  3、小結:真高興!同學們能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更多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最後讓我們共勉一句:課內得法,課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薦。

  板書:

  課內得法課外活用

  字詞標註讀書感受好詞佳句要積累

  聯絡實際去理解遇疑惑善提問學後運用樂趣多

  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 篇10

  讀題質疑,激發閱讀興趣

  板書課題,向學生質疑: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

  生1:我知道了文章是寫“海”的。

  生2:我知道了這個海是在“煙臺”的。

  生3:我知道了這個海一定與別的海不一樣,有與眾不同之處。

  師:煙臺的海究竟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呢?你想知道嗎?那麼就趕快去讀一讀課文吧。

  評點:

  書聲琅琅是一堂好課的一個標誌。語文課必須讀,必須經歷一個讀通——讀懂——讀好的體驗過程。學生有感情地讀,讀出感情,把文字所表達的感情、意境透過朗讀表達出來,是語文的要務。《煙臺的海》這篇文章,運用華麗優美的詞藻,富有詩情畫意地為讀者創造出一種或壯觀或秀麗的意境,又彷彿為讀者作出了一幅幅立體感很強的油畫,它們如現目前,伸手可觸。因此,在上這課的時候,教者主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透過多種方式的讀,促進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自主閱讀,引導自主感悟

  在學生初讀了課文後,讓他們談談讀了課文後的感受,特別是對煙臺的海有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大都會說:“煙臺的海冬日凝重、春日輕盈、夏日浪漫、秋日高遠。”於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第二次讀課文,並且想一想:從哪些字裡行間可以看出煙臺的海在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特點。你最喜歡哪幾句?為什麼?

  指導朗讀,深入領悟理解

  本篇文章,作者運用大量的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準確地描繪出煙臺的海在不同季節的不同特徵。所以學生一讀課文,就會被文中生動的描寫所吸引。當教者問他們,喜歡哪些語句時,很多學生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

  生1:我喜歡“小山似的湧浪……掀到馬路中央。”這幾句,因為它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冬天的海的氣勢磅礴。

  生2:對,我也喜歡這句,因為它寫出了湧浪的壯觀。真是“波濤洶湧”啊!

  師:你們說的很好,那麼你們覺得哪些詞用得特別好呢?很好地體現了浪的大呢?

  生:“千萬頭暴怒的獅子”“撲向”“濺起”“雷鳴般的轟響”。

  生:還有“氣勢洶洶”“發出”“掀到”。

  師:同學們見到過獅子嗎?你們覺得它怎麼樣?

  生:很兇,很可怕。

  師:那麼暴怒的獅子又是怎麼樣的,你們見過嗎?你們能想象得出嗎?

  生:更令人害怕了。

  生:腿都發軟了。

  師:那麼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呢?

  學生都裝出一副發抖的樣子,睜大了“驚恐的”眼睛。

  師:你們覺得這裡應該怎麼讀?

  生:讀聲音響一些。

  生:語速快一點,表示浪來的時候速度很快。

  接下來,學生自己在下面大聲地練讀和齊讀。從學生的朗讀中,感受到了冬日煙臺的海的壯美,學生也一定已經感受到了。

  教者把大多數時間給了學生,讓他們透過自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方式,對課文進行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使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中,於無形中逐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探究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學習一個新偏旁“走字旁”,理解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

  藉助多媒體、圖片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瞭解蝴蝶谷名稱的由來。切實感受蝴蝶谷迷人的景色,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寶島臺灣的熱愛。

  能力目標

  透過觀察、練讀、賽讀、表演等多種形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臺灣蝴蝶谷的美景。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旅遊嗎?你曾去過哪些地方?

  (多媒體出示中國地圖)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優美,有許多旅遊勝地。在我國的東南沿海,有一個島,名叫——臺灣島(出示臺灣島圖,板書:臺灣)你知道臺灣嗎?

  臺灣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的阿里山、日月潭等風景名勝。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臺灣的蝴蝶谷旅遊,想去嗎?

  2、誰親熱地叫一叫這個美麗的地方?(指名讀課題,齊讀)

  3、好,我們現在就出發!請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飛機起飛啦!飛呀飛呀,飛過田野,飛過海洋……睜開眼睛,到了。(課件播放:蝴蝶谷景象及課文錄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了課文的朗讀錄音,你們喜歡蝴蝶谷嗎?想不想自己去看看?那還等什麼呢!趕快開啟書,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生詞:水源茂盛春季趕到

  景象大批立刻撒

  照耀花瓣五彩繽紛

  (1)、自由讀。

  (2)、誰願意把你讀得的一個詞讀給我們聽?

  (3)、字音讀得真準!下面給每個同學一個機會,開火車讀。

  3、生詞讀得很好。下面請小朋友把生詞帶到課文中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標出序號;你覺得那句難讀,就多讀幾遍,注意這次是默讀。

  4、把你喜歡段落讀給大家聽,指名讀課文。

  5、齊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同學們讀的真好,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近距離的瞭解美麗的蝴蝶谷!

  首先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感受寶島臺灣的美。

  指名讀。

  2、透過剛才的朗讀,你覺得臺灣是個怎樣的地方?

  出示:氣候溫暖、水源(yuán)充足,花草茂(mào)盛

  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指名讀。

  3、誰能用“因為……所以”將這段話再說說呢?

  出示:因為祖國的寶島臺灣,所以說它是蝴蝶生長的好地方。”

  指三到四名學生答。

  4、臺灣真是個好地方啊,讓我們一起帶著讚美的語氣來讀這段話。

  5、臺灣是蝴蝶生長的好地方,據科學家的統計,在臺灣,大約有400多種蝴蝶,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依次出示眾多蝴蝶圖片,讓學生欣賞)。所以人們又把臺灣叫做“蝴蝶王國”。(指著蝴蝶圖片)問:這些蝴蝶因種類不同,顏色也各不相同。課文第二節是用這樣一個詞來形容蝴蝶的顏色多的。(出示色彩斑斕,理解詞語)一起讀。

  6、除了這些色彩斑斕的蝴蝶,臺灣的山多,山谷也多。

  出示山谷圖片,解釋山谷。

  7、理解句子

  出示並引讀:每到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裡來聚會。

  (1)蝴蝶多嗎?從哪個詞看出來的?(一群群)“一群群”可以換成“一群”嗎?

  (2)這些蝴蝶是怎麼來的?誰來演一演這些蝴蝶呢?引導說出三個動詞:飛過、穿過、越過。

  其實這兒都可以用飛過,那為什麼要說穿過、越過呢?

  師相機小結:花叢很矮,蝴蝶就能從上面飛過;樹林很高,蝴蝶就只能從中間穿過;小溪攔住了去路,蝴蝶就要從上面越過。

  (3)在趕往山谷的路上,小蝴蝶的心情怎樣?師採訪:“這隻穿過樹林的小蝴蝶,你的心情怎樣?這隻越過小溪的小蝴蝶,你的心情又怎樣?”多麼興奮、多麼急切啊,所以課文中用了——趕到。

  (4)誰願意做一隻參加聚會的小蝴蝶來讀讀這一句?還有哪些想去參加聚會?指讀,齊讀。這麼多美麗的蝴蝶來到了這兒,怪不得人們就把這樣的山谷叫做——(生接)蝴蝶谷。齊讀。

  8、這麼多的蝴蝶飛來,那時的蝴蝶谷是什麼樣的景象呢?我們下節課再來繼續學習課文。

  四、指導寫字

  書大家讀得真不錯,字能寫好嗎?寫字時間到了,你們瞧!兩個生字寶寶已經排隊等著大家了。

  1、指名讀:茂趕

  2、分別給生字找朋友

  3、動腦筋,想辦法記字形。

  茂:最後兩筆是先撇後點

  趕:走字旁,走的腿伸伸長,把“幹”托起

  4、師範寫,生書空筆順,

  5、生練寫,師巡視指導。

  五、拓展引申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去感受了臺灣蝴蝶谷的美麗,課下喜歡讀書的同學可以把你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摘抄下來,再去美美地讀一讀;喜歡畫畫的同學把這迷人的景色畫下來。另外請小朋友繼續查詢臺灣蝴蝶谷的相關資料。下節課我們在班級的“文化園地”舉辦一次“我愛臺灣”的圖文展,讓更多的小朋友來了解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