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劉禹錫《望洞庭》優秀教學設計兩篇

劉禹錫《望洞庭》優秀教學設計

劉禹錫《望洞庭》優秀教學設計兩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劉禹錫《望洞庭》優秀教學設計兩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劉禹錫《望洞庭》優秀教學設計兩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意,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2、運用古詩的學習策略指導學生自得自悟,培養自學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練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複習《獨坐敬庭寺》

  1、背誦。

  2、這首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的美景,有山、有水,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詩人秋夜思戀友人、故鄉的深情。

  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望洞庭》

  1、詩歌的作者是唐朝的劉禹錫。

  2、理解:

  望:遙看

  洞庭:洞庭湖

  3、交流有關洞庭湖的資料。

  4、師小結: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煙波浩淼,碧波萬傾,水天相接,氣象萬千,號稱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譽。自古以來,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留下了無數名篇佳句。

  5、今天我們要學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詩人劉禹錫途經洞庭湖時留下的詩句。

  (板書:由題入手,瞭解背景)

  三、輕讀詩文,讀準字音,讀通讀順

  (板書:藉助拼音,讀通讀順)

  四、理解字義

  1、和:和諧

  2、山水色:這裡泛指君山一片碧綠。

  3、看圖理解(青螺、銀盤)。

  (理解時要求學生加以想象)

  五、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1、學生說。

  (板書:理解字意,串講詩意(想象))

  2、師小結:

  是啊!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你們體會到詩人當時的什麼情感?

  3、讚美之情。

  4、練讀,感情讀。

  (板書:體會詩情,感情頌讀)

  六、背誦

  1、短短28個字,運用了三個比喻句,將一幅山水畫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領略到了詩歌的魅力。

  2、讓我們試著把它背誦出來。

  (板書:背誦、默寫)

  七、小結古詩學法

  1、由題入手,瞭解背景。

  2、藉助拼音,讀通讀順。

  3、理解字意,串講詩意(想象)。

  4、體會詩情,感情誦讀。

  5、背誦、默寫。

  八、我們用這種方法學習了兩首古詩

  1、齊讀。

  2、說說這兩首詩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秋月、有山有水、景美)

  3、有什麼不同之處:

  小結:

  同是寫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而劉禹錫是讚美之情。感情不一樣,意境也不一樣。

  淒涼、悽美、依依不捨

  月色柔和,景色柔美、

  這就是詩,因此需要我們去研讀、去體會。

劉禹錫《望洞庭》優秀教學設計兩篇2

  【文字細讀】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詩人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後,赴任的途中經過洞庭湖時,月夜遙望洞庭湖寫下的。很多詩人寫洞庭湖,都著眼於它波瀾壯闊的氣勢,這首詩卻描繪了一幅寧靜優美的洞庭月夜圖,明白如話,卻意味雋永。以語言輕俏,意境靜美而著稱。

  秋天的朗朗清月,灑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平如鏡,靜靜的月,靜靜的湖,兩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沉靜、和諧、秀美的景色。今夜為何如此靜謐?因為“潭面無風”,風平則浪靜,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鏡未磨”形象地寫出月光下湖面的縹緲、朦朧之美,就像古時沒有經過磨拭的銅鏡一樣,沒有鮮亮的光澤。古代沒有玻璃,鏡子是用青銅鑄的,磨光以後才能照人。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一個“遙望”將我們的視野一下拉向廣闊的八百里洞庭。此時,不僅可以欣賞到洞庭湖面之美,還可以看到美麗的山水之景。作者展開了奇麗的想象,給整幅畫畫上了點睛之筆:如果把月光下泛著銀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個巨大的白色銀盤的話,那麼,湖中風景秀麗的君山就如同古時小婦人的青螺髻了!全詩純然寫景,既有細緻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讀來饒有趣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認識“螺”,掌握“庭、鏡、磨、螺、潭”5個生字。

  ⑵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

  ⑵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的意境。

  ⑶學習透過查閱工具書瞭解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洞庭湖的靜美。體會詩人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

  【策略與方法】

  反覆朗讀,背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蒐集有關春天的.古詩,藉助工具書理解古詩。

  2、教師準備:

  寫好古詩的黑板、古詩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師:前三篇文章我們瞭解了大自然的美麗,今天我們來看看祖國風景名勝的美。談談自己到過哪些風景名勝,激發學生對風景名勝的嚮往。

  二、自學古詩,感悟詩情

  1、讀詩。

  2、解詩題:

  詩題“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從一個“望”字你瞭解到了什麼?

  3、解詩句:

  ⑴請大家讀一讀詩句,對哪些字詞還不明白。

  ⑵學生質疑:

  根據學生髮問和回答,課件出示難解字詞意思,讓學生板書(看註釋、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等)。

  ⑶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詩句的意思。

  ⑷你學懂了哪一句,向大家彙報一下:

  根據學生髮言進行補充糾正(連字詞意思、看插圖等)。

  ⑸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如詩句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無風”“鏡”“遙望”“山水”“白銀盤”。

  2、讀著詩句讓你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3、解答疑問:

  “兩相和”“鏡未磨”“翠”“青螺”等詞語的理解部分學生會感到困難,教師可以結合資料進行說明。

  4、讀全詩,體會望洞庭的動之美。

  5、品味吟讀,入境背誦:

  理解了詩歌意思後,如果你能夠入情入境地想象詩人當時的情景,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就更好了。

  鼓勵學生背誦。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學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記憶“庭、鏡、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孟浩然也寫了一首描寫洞庭湖的詩,我們來比較背誦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