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找規律》教學設計(精選21篇)

《找規律》教學設計

《找規律》教學設計(精選21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找規律》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88—89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知道什麼是規律,能從顏色、數量、形狀的變化中找出規律,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能力目標:透過塗色、擺物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激發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規律的美和創造的快樂,培養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生透過實踐活動發現事物的簡單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學生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能自己創造出有規律的排列。

  教具:

  教學課件PPT,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利用遊戲,感知規律

  1、師:同學們,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就連我們的遊戲也有數學的知識。現在,咱們先來玩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動作接龍”,看誰能按老師的動作接著做下去。

  (1)師:請仔細看老師做動作……

  動作:擊掌拍肩拍肩、擊掌拍肩拍肩、擊掌拍肩拍肩。

  師:誰能接著來?

  生:我可以……(學生紛紛舉手。)

  師:他接得對嗎?

  生:對!

  師:好,再來一組動作。(再請另一位學生做動作。)

  (2)同學們的眼睛觀察得真仔細,下面再看看你們的耳朵靈不靈咯!請聽……

  口唸: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前前後後左左右右。

  師:誰來接?(學生舉手接著念。)

  師:一起接一次吧?(全班學生一起接著念。)

  2、師:我們都會玩這個遊戲啊?

  生:是啊!

  師:你們是怎麼想到這樣接老師動作的?

  生:老師做的動作和唸的詞都是重複的……有規律的。

  師:你真棒!像這樣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就是一種規律。(板書:規律)

  師:這節課,我們就要用數學的眼光來尋找生活中的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師:一起把題目讀一遍吧——找規律。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生透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等活動發現最簡單圖形變化規律,並創造出有規律的圖案。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推理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與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激發學生感受數學、發現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探索一些圖形的簡單排列規律規律。

  2、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問題,並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學具準備:水果圖片,課件,正方形、圓、三角形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初步感知規律

  師:小朋友,今天這節課老師帶來了一些漂亮的圖案,想不想看看?

  小雞小熊小雞小熊

  師:猜一猜,下一個會是什麼?

  學生猜,出示“小雞”。

  師:小朋友真聰明,別急,還有好吃的呢!

  再次出示:蘋果西瓜蘋果西瓜

  師:你猜下一個是什麼水果呢?

  學生猜,出示桔子,下一個呢?出示草莓。

  師:咦,老師剛剛誇你們聰明,怎麼現在猜不準了呢?為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排是按小雞、小熊有順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沒有規律的。

  師:噢,原來是這樣,用你們的話說,第一排是按照一定順序擺的,有規律,而第二排是胡亂擺的,沒有規律,所以猜不對。小朋友觀察真仔細,那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找像第一排這樣有規律的知識。(板書課題:找規律)

  二、自主探究,進一步認識規律

  師:“六、一”兒童節快要到了,一年級小朋友正在準備聯歡會呢!

  課件出示主題圖: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裡跳舞

  師:這個舞臺佈置得這麼美!你最喜歡什麼?

  生:燈籠!

  師:老師也挺喜歡的,你能告訴大家燈籠有哪些顏色嗎?

  生:有紅色,還有黃色。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它們的排列有什麼特點?

  生1:是按一紅一黃又一紅一黃……的順序排下去的。

  師:說的真不錯!你是從哪邊看起的?

  生:左邊。

  生2:我看出燈籠是按—黃—紅……的順序排下去的。

  師:看得真仔細!請小朋友們猜一猜他是從哪邊看起的?

  生:右邊。

  充分肯定、贊同小朋友的說法並告訴他們漂亮的燈籠按一紅一黃順序或一黃一紅的順序排下去,這都是它們的“規律”。

  出示燈籠排列:

  “猜一猜”下一個應掛一個什麼顏色的燈籠?

  生指出,並說明理由。

  (2)提議小朋友繼續找一找舞臺上還有什麼是有規律的?

  生:鮮花

  教師讓學生先和同座位小朋友說說鮮花的排列規律,再在全班進行交流。

  出示花排列:

  “猜一猜”下一朵花應是什麼顏色的?

  生指出,並說明理由。

  (3)引導學生接著說說自己還喜歡哪種裝飾物。

  生:彩旗

  師:確實很漂亮!小彩旗的排列有什麼規律?你能在螢幕上邊指邊說嗎?

  生1邊指邊說:小彩旗是按一面紅一面黃又一面紅一面黃、一面紅一面黃的規律排列的。

  生2:小彩旗按一面黃一面紅又一面黃一面紅的規律排列的。

  出示彩旗排列:

  “猜一猜”下一面應是什麼顏色的?

  生指出,並說明理由。

  師:太奇怪了,這麼多難題都難不住你們,為什麼猜得又對又快呢?

  生:因為他們的排列有規律。

  (4)表揚小朋友並鼓勵他們繼續觀察畫面,說說還有什麼新發現。

  生1:小朋友的隊伍排列得有規律!是按一男一女又一男一女的規律圍成圈的!

  師:真棒!你來指指是從哪個小朋友看起的。

  生2:小朋友是按一女一男又一女一男的規律圍成圈的!

  出示小朋友排列:

  提問:下一個小朋友應是小男孩還是小女孩?

  生指出,並說明理由。

  四、觀察較複雜的規律

  用電腦課件引出學生的好朋友“聰聰”。讓他們觀看“聰聰”排列各種顏色、形狀不同的圖形的動畫場景。

  師:瞧,我們的好朋友聰聰在裝飾自己的房間呢。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1、演示氣球排列圖,生說出其中的規律,並幫忙“掛”氣球。

  2、演示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圖形排列。

  師:誰能幫著掛上去?能說出理由嗎?

  生1:是按,一個圓,一個三角形,一個正方形然後又一個圓,一個三角形,一個正方形這樣的規律排列的。

  師:說得真好!還有沒有小朋友和他說得不一樣?

  生2:明明是按一個紅色圖形,一個綠色圖形,一個紫色圖形這樣的規律排列的。

  師:真棒!誰還能說得更完整,更具體一些?

  生3:明明是按一個紅色的圓,一個綠色的三角形,一個紫色的正方形這樣的規律排列的。

  3、出示三角形排列,要求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應該掛什麼圖形,派代表彙報。

  五、探索實踐

  師:聰明的小精靈擺出幾種不同的規律,那我們小朋友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手中的圖片擺出規律和她比一比!(想怎麼擺就怎麼擺)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各種顏色、形狀不同的圖形數個,動手在紙板上有規律地排列,然後交流)

  小組展示。

  六、聯絡實際尋找生活中的規律。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有規律的排列在我們的身邊到處可見,這樣不僅顯得整齊,而且很漂亮,給人以美的享受。只要小朋友們認真觀察,規律就在我們的身邊,請你仔細找一找。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透過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透過塗色、擺學具、畫一畫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3.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4.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美的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夠學會找簡單規律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學具,相機,水彩筆

  教學設計:

  一、玩遊戲,引入規律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生:喜歡。)

  師:那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好嗎?(生:好。)

  師:老師說一個詞,你們來做動作。舉手,放下,舉手,放下,舉手,放下。(學生跟著老師的指令做動作。)

  師:猜一猜,老師接下來會說什麼?請用你們的動作告訴我。(大部分學生都會舉手) 師:你們都猜對了。誰來告訴我,你是怎麼猜到的?(生1:我聽老師是按舉手,放下,舉手,放下,這樣說的,所以,我就猜是舉手。生2:老師的口令是有規律的,舉手,放下,舉手,放下,按照這樣的順序說的。)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說的非常準確。

  師揭示課題: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這樣的規律,你們想不想把他們找出來?(生: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生齊讀:找規律。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1.播放兒歌,課件出示主題圖——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裡跳舞。

  師: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有規律的事物?(生:彩旗,彩花,燈籠,小朋友。)

  2.課件出示——彩旗圖。

  師:讓我們先來找找彩旗排列的規律。 (彩旗按紅、黃交替出現,最後一面沒有顏色) 師:猜一猜,這面旗會是什麼顏色?(生:??)

  師:看看猜得對不對(點選播放)。你們是怎麼想的?(生:??)

  3.課件回到主題圖

  師(小結過渡):彩旗的規律找到了,請小朋友再認真觀察,把你發現的其它事物的規律小聲地告訴同桌。(學生觀察、思考、交流)

  師:誰願意把你的發現向全班宣佈?(生:??)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選播放課件)

  師:你是怎麼想的?(生:??)

  燈籠、彩花 小朋友

  4.小結:彩旗、燈籠、彩花的擺放和小朋友的隊伍都是有規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出現。

  三、動手操作,遷移發展

  1.規律的多樣性

  做一做:

  ①立體圖形的規律

  課件出示正方體、圓柱體交替。讓學生跟著做一做,猜一猜,你發現了什麼規律?每組中都有什麼圖形?都有什麼顏色?

  ②平面圖形的規律

  首先課件出示平面圖形,讓學生猜下面的兩個會是什麼?為什麼?再讓學生找出平面圖形的排列規律是什麼。

  讓學生知道這組圖形和上面的幾組有所不同,它們是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三種圖形交替出現。

  2.塗一塗。開啟書本P89

  ⑴實物投影,出示塗色卡(課本89頁“塗一塗”)

  師:老師這裡有張卡片,想請大家幫個忙,能按照規律塗顏色嗎?(學生動手塗色)塗什麼?為什麼?是什麼規律?

  師:誰願意上來展示你的作品?(讓幾位學生上臺展示,組織評議)

  ⑵師:還想不想做塗色比賽?(課本89頁“做一做”)繼續塗色。(學生塗色) 師:在四人小組中同學互相評一評,塗對了嗎?(學生評議、訂正)

  3.擺一擺,猜一猜。(機動)

  ⑴擺一擺(設計規律,擺學具“○、△、☆”)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規律,小朋友們能不能自己創造新的規律?用學具把它擺出來。(學生動手操作)

  四、聯絡生活,尋找規律 。

  師:在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有規律的事物,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呢?誰來說說?(課件出示“生活中的規律圖”)

  五、課後練習。(課本P92,1,2題)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著重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之間的規律,安排了一道例題。教科書第48頁的例題著重引導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的數量之間的關係,發現相應的規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話場景為素材,根據間隔排列的手帕與夾子圖、蘑菇與兔子圖、籬笆與木樁圖分別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分析分別感受兩者個數之間的關係,感知這些事物之間的共同特點。接著讓學生思考、歸納,發現其中的規律。因此,學好本課是比較重要的,是為以後學習其他的“規律”打基礎。

  學情分析

  1、多數班級缺乏良好的學習風氣。班內學生的上進心不強,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負擔,有一種想要放棄但父母與老師盯著又不敢放手的狀態。只要老師與父母一鬆,他們就不想學。因此,整個年級段很難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風氣。

  2、作業質量不高。作業是訓練學習知識與技能的有力武器,作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學習的成績。由於本年級段的學生家長多數來自農村,自身文化素質有所欠缺,他們或是不懂教學方法,或是缺乏文化知識,或是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而造成學生的家庭作業存在著嚴重的拖拉現象,作業的質量也無法保證。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期望很高,卻又缺乏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措施,從而造成對教師的壓力增大。

  3、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學生缺乏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理解題意;對概念的理解不深;計算能力有待提高;粗心大意,審題失誤,答題技巧不高;部分學生答題時間分配不得法。等等,造成部分同學的學習成績存在問題。

  教學目標

  1、透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少1”這一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培養學生髮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找這樣的數學規律:1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成一排,兩端的物體相同,這種物體的個數比另一種物體多一。2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成一圈,這兩種物體的個數相等。拓展: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成一排,兩端的物體不同,這兩種物體的個數相等。

  教學難點:學生能在課上、課後用恰當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規律。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科書第85頁例1以及課後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基本技能:讓學生髮現、經歷、探究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透過比較,從而理解並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數學思考: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合理推理能力,併合理、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解決問題:合作中逐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情感態度: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體會一組圖形重複出現多次就是排列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水彩筆 、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感知規律

  師:這節課,老師想帶領小朋友們做幾節律動,看誰的眼睛亮最先學會,好不好?

  (教師示範:拍手兩下拍肩兩下。師重複兩次後邊做邊說:學會的可以跟著老師做。師生一同接著活動,重複四、五遍後教師喊停)

  師:真不錯,那再換一組頭部運動:左右左右左右。(學生隨著老師的示範不由得跟著做下去。)

  師:做得真好!剛才小朋友們為什麼學得這麼快?

  生:因為動作太簡單。

  生:就是幾個相同的動作重複做下去。

  師:那你們能不能也創造一組這樣的動作讓大家跟著做一做?

  (學生思考,自己比劃。)

  師:好,誰先上來把你創造的動作教給大家,看誰最勇敢。

  生:一邊說邊做。

  師:真棒!創造了這樣特殊的動作讓我們大家做,其他小朋友還有沒有自己的動作。

  師:像這樣的一組動作重複做下去就叫做規律。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找規律.(板書:找規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課始我安排了“做律動”的遊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感知了規律的存在。】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1.觀察場景,探究規律

  師:同學們開了聯歡會,特意把場地裝扮了一下。看,漂亮嗎?用什麼打扮的?(出示課件)

  生:有花、彩旗、燈籠。

  師:都是什麼顏色的?

  生:有紅旗和黃旗,有紅燈籠、藍燈籠,還有紅花和紫花。

  師:它們是亂擺亂放的嗎?

  生:它們排列的也有規律。

  師:那好,我們就來研究都有怎樣的規律。(出示彩旗的課件)彩旗是按怎樣的規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同桌之間合作)

  師: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生:黃紅黃紅黃紅。

  師:能完整的說一說嗎?

  生:我發現彩旗在排列時是一面黃旗一面紅旗一面黃旗一面紅旗這樣重複地排列下去的。

  師:很棒,那是以什麼為一組排列的呢?請你試著在書上圈出來。

  生:是按黃紅為一組重複地排列的。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找規律已有一定的經驗基礎,但要想完整的表達卻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語言把規律說完整、說清楚,既加深“規律”在學生腦中的印象,又體現了對學生學會完整表達自己思考方法習慣的培養。】

  師:是啊!彩旗是按這樣的規律排列的,再看看燈籠呢?(課件出示燈籠的排列,留給思考的時間)

  生:燈籠是按一個紅兩個藍為一組這樣排列的。

  師:是這樣嗎?(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樣的規律?看誰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為一組排列的。

  師:是的,彩旗是按黃紅一組重複排列的,燈籠是紅藍藍為一組重複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為一組有規律的排列的。從這裡找到了這麼多的規律,棒極了!

  師:看,誰能猜一猜這個後面是什麼?

  生:後面是一個紅色三角。

  師:可以怎樣想呢?可以先觀察形狀再觀察顏色。

  生:因為前面的圖形是按一紅一黃有規律的排列的,所以後面是一紅一黃。

  師:小朋友們同意嗎?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說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環節設計了“想一想”的場景,讓學生在自己喜歡活動中,探究發現規律、體驗規律,使學生在動眼、動腦、動口的過程中加深規律的概念】

  2.圖形的規律

  師:按你找到的規律,把後面空白的圖形塗上顏色。(學生拿出圖塗色)

  教師巡視,發現有塗完的同學,可以讓互相介紹自己的想法。

  師:誰來介紹你的方法?

  生:我是這樣塗的。前面是按綠黃一組重複排列的,到了這裡正好是塗綠色和黃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紅紫這樣的順序重複的,後面就要是紅色和紫色。(學生到展示臺前介紹)

  師:你們同意他的想法嗎?

  生:同意!

  師:檢查一下,有沒有塗錯的同學?

  生:沒有。

  師:把紙和彩筆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誰收拾的最快!

  師:看到小朋友們都能找到圖形的規律,頑皮的智慧星想來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圖形藏了起來.

  (課件演示:頑皮的智慧星笑著擋住了每一組其中的一個圖形)

  師:看!智慧星先把誰藏起來了?生:紅色的圓形。

  師:同意嗎?生:同意。(課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師:智慧星又把誰藏起來了?生:黃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師:對嗎?生:對。

  師:這個智慧星的後面是誰?生:綠色的三角形。

  【幾組圖形的規律難度不大,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出來。當課件演示掌聲想起時,學生的熱情很高,會忍不住也鼓起掌來,充分體驗著成功的快樂,並且爭先恐後的搶著回答問題。】

  3.猜規律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猜對了。下面,老師也想擺一擺有規律的圖形,請看老師做的。(出示 PPT)。

  師:誰來猜一猜,老師下面接著會怎樣擺?

  生1:會是一個紅色正方形和一個藍色圓形.

  生2:可能是一個黃色的三角形。(教師接著操作)

  師:誰猜一猜,下面會是什麼圖形?

  (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一個紅色的三角形,兩個藍色的圓形。)

  師:為什麼第一次答案多種多樣,這一次都認為是一個紅色的正方形和兩個藍色的圓形呢?

  生:因為前面就兩個圖形,還沒有找到規律,後面找到了規律了。

  師:是呀,只有圖形重複出示了兩三次之後才能找到規律。也就是說圖形的規律不僅要看形狀、顏色,還要看數量。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現在:能透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本環節讓學生在猜測圖形的活動中,更加明確規律的概念,加深對規律的認識,培養了推理能力。】

  三、實踐運用,體會規律

  1.85頁做一做。

  2.欣賞規律美

  師:生活中規律也是無處不在的,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有規律的圖片,請欣賞。(課件演示)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透過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規律,欣賞規律,讓學生髮現原來數學離我們並不遠,原來我們的學的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

  3.創造規律

  師:這麼多的規律,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其實,你們的雙手就可以創造出很多的規律美。現在請小朋友們當一個小小設計師,發揮你們聰明才智,創造出規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筆創作規律,分組合作,想想該怎樣設計才有規律,然後動手畫一畫。看哪組作品最多。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活動結束後,教師有目的的讓學生展示)

  【在本環節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充分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擺學具的活動中創造規律。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散,創設出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規律,找了規律,並且創造了這麼多的規律,希望你們長大後當一個真正的大設計師,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麗、富強!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88~89頁《找規律》例1—例4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場景事物,發現隱含的規律,對事物的排列規律有初步的瞭解。

  2、經歷探索、發現規律的過程,初步體驗尋找事物規律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3、能運用簡單的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引出課題

  師:今天很高興和小朋友們在這裡上課,周老師準備了一些幸運星想送給會思考、會傾聽、會發現問題的小朋友作禮物,想得到嗎?

  1、逐漸出示第一串幸運星:紅藍紅藍紅藍……

  師:請小朋友們猜一猜下面這顆幸運星的顏色。(猜的正確,教師就將這顆幸運星送出作為禮物)

  2、逐漸出示第二串幸運星:紅綠紅綠紅綠……

  (學生猜想,並說出自己的思考,教師驗證,送給禮物)

  3、逐漸出示第三串幸運星:紅黃黃紅黃黃紅黃黃…….

  (學生猜想,並說出自己的思考)

  師:小朋友們很善於觀察,發現了這些幸運星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的,這就是規律。那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二、認真觀察,發現規律

  師:聰聰和明明為歡迎小朋友們的到來,特地佈置了教室,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多媒體課件)

  1、交流感受。

  你覺得教室佈置得怎麼樣?(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因勢利導:教室的確佈置得很漂亮,很有規律,能說說這些規律嗎?(學生暢所欲言說規律。)

  3、請小朋友們翻開書88頁看例1,思考:下一個應該是什麼?

  4、彙報結果。

  ①課件出示彩旗圖。

  這面旗會是什麼顏色?你是怎麼想的?

  ②課件出示彩花的排列圖

  下面的這一朵花是什麼顏色的?

  你是怎麼發現的?

  ③課件出示燈籠圖和小朋友的佇列圖。

  彩旗小花的規律我們找到了,那燈籠和小朋友的隊伍又有什麼規律呢?誰願意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選滑鼠)

  你是怎麼想的。

  ④小結:剛才,小朋友們透過觀察,找出了彩旗、小花、燈籠和小朋友隊伍的排列規律,真不錯.

  三、鞏固新知,運用規律

  師:聰聰和明明為歡迎小朋友們的到來,還準備了幾個有趣的遊戲,想玩嗎?

  1、遊戲區一:塗一塗(課本第89頁)

  ①學生動手操作

  ②指名回答並說說有什麼規律

  2、遊戲區二:猜一猜

  ①指名說?代表的顏色(課件演示)

  ②說說你的理由

  3、遊戲區三:選一選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演示

  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4、遊戲區四:說一說

  指名說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

  四、聯絡生活,創造規律

  1、其實在我們身邊很多地方都有規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

  師: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也是有規律的?(指名說)

  2、小朋友們真了不起,發現了這麼多規律,讓我們表揚一下自己。

  師:聽,你們的掌聲也有規律。是什麼樣的規律呢?再來一次。

  3、創造規律

  師:小朋友們發現了圖形有規律,聲音也有規律。接下來請小朋友們來做設計師,請你用手中的彩色筆塗一塗,畫一畫。(課本第89頁下做一做第二題)

  活動要求:自己塗出有規律的顏色

  ①學生動手操作

  ②全班展示交流

  五、課堂總結,拓展提高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找規律)

  希望小朋友們課後多觀察,多思考,相信你會發現更多有趣的規律。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88~89頁。

  【設計說明】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由六一兒童節情境匯入,不但創設了一個與學生生活相聯絡的情境,能讓他們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由以往的教師讓我學習轉變為我自己想要學習。接著出示教材的主題圖——同學們在迎接節日的到來,這與課前創設的情境相吻合,然後學生觀察出教室裡的彩旗、彩花、燈籠、小朋友的排列是有順序的。從而很自然地引出課題——找規律。

  2、引導探究,認識規律。

  分三個層次,由淺到深,先出示“彩旗”引導學生找規律;再把“燈籠圖”和“小朋友圖”同時出現,由學生找出規律;最後出示三種顏色小花的排列圖。遵循學生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把這些規律知識由易到難展示出來,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數學問題、思考問題、討論交流、找出規律。

  3、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1、塗一塗。透過按規律塗色練習,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規律的體驗和感知,為學生下一步創造規律及發散思維做更好的鋪墊。

  2擺一擺。.透過學生動手擺一擺、議一議,由一般的模仿過程到自主創新過程,使學生創新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激起了學生思維的高度活躍,從而加深了對“規律”這一知識的認識。

  4、聯絡生活,尋找規律。

  找一找生活中規律,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找出事物變化規律,激發學生感受數學、發現美的情感。

  2、培養初步觀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與創新意識。

  3、透過學習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4、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透過觀察,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學會圖形排列規律的尋找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塗色卡,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過“六一”兒童節嗎?為什麼呢?

  2.課件出示主題圖。

  觀察主題圖,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3、揭示課題《找規律》。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1、課件出示彩旗圖。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彩旗的規律,猜一猜下一面旗是什麼顏色?

  師:你是怎麼猜的?

  2、課件出示燈籠圖和小朋友的佇列圖。

  師:燈籠、小朋友的排列又有什麼規律呢?

  猜一猜,下一個是什麼顏色?

  學生思考、交流。

  3、課件出示彩花排列圖(將原課本中的“綠、紅”排列改為“綠、紅,黃”三種顏色的排列)。

  師:它的規律和彩旗、燈籠的規律一樣嗎?你發現了什麼?小組裡討論討論。

  師:猜一猜,下一組花是什麼顏色的?

  三、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1.塗一塗。

  學生根據規律塗顏色。

  2、擺一擺,創造規律。

  師:這些規律都會找了,那你能不能創造出新的規律呢?試試看,拿出學具擺一擺。

  生動手擺學具。

  學生展示作品,欣賞數學美。

  四、聯絡生活,尋找規律。

  1.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

  2.欣賞規律美。

  五.總結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第48~49頁例題,:“想想做做”地1~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這種關係和其中的簡單規律。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透過觀察、猜測、以及與他人交流等活動,發現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用數學的觀點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

  3、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分析探索和合作交流“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之間的規律。

  教學難點

  利用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第一部分:初步感知規律(2分鐘)

  1、出示圖,你能猜猜接下來老師會放什麼嗎?

  2、你們都是這麼想的嗎?咦,猜得真準,誰來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3、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這是一個隔一個擺的,象這樣的一個隔著一

  個排列,我們叫它“間隔排列”(板書:間隔排列)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間隔排列”這種情況中的規律。

  第二部分:發現規律(8分鐘)

  1、看圖,你能在這幅圖中找出間隔排列的事物嗎?把你的發現輕聲地說給同桌聽聽。

  2、誰願意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你的發現?(學生說時,教師板書)

  3、你能在圖中找出間隔排列的事物嗎?

  兔子和蘑菇是不是間隔排列呢?

  師邊指圖形邊請學生齊說“兔子、蘑菇、兔子、蘑菇……”

  兔子和蘑菇是間隔排列,從兔子開始排,中間隔著蘑菇,一直排到兔子結束。(板書:兔子蘑菇)

  數一數,兔子有幾隻?蘑菇有幾個?(師補充板書)

  4、兔子排在隊伍的兩端,我們就把它叫兩端物體。(板書:兩端物體)

  蘑菇排在兔子的中間,我們就把排在中間的物體叫做“中間物體”(板書:中間物體)

  5、除了兔子和蘑菇,還有其他也是這樣間隔排列的嗎?(板書:夾子手帕;樹樁籬笆)

  6、數數各有多少個?(師板書)

  7、總結規律。

  師:觀察一下這4組事物,有沒有一定的規律。

  (1)同桌討論

  (2)指名說一說

  排在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物體少1(板書:兩端比中間多1)

  兩端的物體相同(板書)

  (3)師:噢,原來這四組事物都是間隔排列,兩端相同,而且排在兩端的事物都比中間的多1,反過來,中間的都比兩端的少1。

  8、一開始的小棒和圓片是不是也符合這樣的規律呢?

  繼續擺小棒和圓片,數一數是否符合剛才找到的規律,如果這裡有10根小棒,該有多少圓片?如果這裡有15個圓片,該有多少根小棒呢?

  第三部分:運用規律(25分鐘)

  尋找到規律還不夠,關鍵是我們要學會用規律解決問題。

  1、先來一個簡單的,5個8相加,要用幾個加號?

  2、馬路一邊有25根電線杆,每兩根電線杆中間有一個廣告牌。一共有多少個廣告牌?

  3、①小東用30張紙訂成一本本子,從頭數起,每兩張紙之間夾一片樹葉,這本本子內一共可以放進多少片樹葉?

  ②明明用同樣的方法夾樹葉,用了99片樹葉,那麼明明這本本子有多少頁?

  4、(1)學校一條大路的一邊共插了20面彩旗。如果每兩面彩旗之間放一盆花,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2)如果使每兩盆花之間有一面彩旗,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5、把一根木料鋸3次,能鋸成多少段?如果需要鋸成6段,需要鋸幾次?

  提醒:要注意兩端物體是什麼,中間物體又是什麼?

  6、(1)河堤的一邊栽了8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栽桃樹多少棵?

  指名口答。

  (2)沿圓形池塘的一週共栽了8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①比一比,這兩題有什麼不同?(重點突出“圓形”、“一週”、“一邊”)

  師:噢,原來剛才是在一條直線上栽柳樹和桃樹,而現在是在圓形池塘的周圍栽柳樹和桃樹。

  可能的結果:7棵、8棵、9棵

  ②師:這3個結果到底哪個正確呢?我們先來做個遊戲,因為在這個遊戲中有個小秘密,你如果找到了這個秘密,也許就能知道這道題的正確結果了,比一比,誰能先找到這個秘密。

  ※排隊遊戲。

  ①請4名男同學上來排成一排,想一想,每2個男同學中間站1個女同學,應該叫幾個女同學上來?(3個)

  ②請3個女同學上來站成一排,問:這樣排符合我們今天所講的規律嗎?

  現在,請這7名同學手拉手圍成一圈,看一看,這樣排符合我們所講的規律嗎?

  該怎麼辦?(下去一個男生或上來一個女生)

  數一數,男生和女生的個數,你有什麼發現?(圍成一圈的時候男女生人數相等了)

  師:現在你知道這道題的結果了嗎?

  7、擺花題

  ①8盆紅花擺成了1個正方形,在每2盆紅花之間放1盆黃花,應該放幾盆黃花?

  ②8盆紅花擺成了1個三角形,在每2盆紅花之間放1盆黃花,應該放幾盆黃花?

  ③你有什麼發現?

  生:如果兩種事物圍起來的話,不管圍的是什麼圖形,他們的數量是同樣多的。

  這是間隔排列的第二種情況,首尾相連時,

  兩種物體的數量是相同的。(板書)

  8、拓展題(備用)

  任意任意拿幾根小棒和圓片間隔排列,並且兩端物體相同,擺成一排。

  (1)兩端都擺小棒,擺了20根小棒,圓片應擺幾個?

  (2)兩端都擺小棒,擺了50個圓片,小棒應擺幾根?

  (3)兩端物體相同,擺了7根小棒,圓片可能擺了幾個?

  6個,小棒和圓片間隔排列,兩端都擺小棒,小棒比圓片多1。

  8個,小棒和圓片間隔排列,兩端都擺圓片,圓片比小棒多1。

  第四部分: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今天,我們透過自己找一找,看一看,發現了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同學們表現得都很棒。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的規律,只要大家平時多觀察,多動腦,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更多的規律,希望大家做個有心人。

  第五部分:課堂作業(5分鐘)

  完成《一課一練》第37頁。

  課後作業題:

  小小設計師:運用今天學到的規律設計一幅漂亮的圖案來。

  教後反思:

  “找規律”是新課標實驗教材的新增內容之一,它蘊含著深刻的教學思想,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的基礎知識之一。這部分內容原本是數學競賽植樹問題中的內容,一共有四種類型:(1)一端植的;(2)兩端植的;(3)兩端都不植的;(4)首尾相連的。現在把這部分內容擺在了課堂教學中,這是一個比較難的知識點,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從給定的事物中發現蘊含的簡單規律,然後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本課的重難點就是找到規律解決問題。

  本節課從擺小棒和圓片入手,讓學生猜測其中有何規律,揭示這就是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間隔排列”,然後把間隔排列分成兩類,一是兩端相同時的間隔排列,二是首尾相連時的間隔排列。第一類是讓學生透過觀察討論自己的除規律,兩端的事物比中間的事物多1。這其中練習題的第二題我是把它歸到這一類的,因為這可以把木料段看成是兩端事物,鋸口看成是中間事物,這樣還是滿足剛才的規律的。至於第二個型別的題目是在習題中才出現的,我是想透過題目的相互比較,遊戲的實際演示,學生會得出不管是什麼形狀,只要是圍成封閉圖形並且是間隔排列,那麼兩種事物的數量是相同的。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的設想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原因有二,一是課堂上前半部分練習的題量稍稍多了點,佔用了一部分的時間,二是課堂上提問的都是班級中的學習有點困難的學生,拖了一點時間,導致了第二種型別的題目講得不夠到位,有點草草收場的味道,於試教時的情況絕然不同,試教時不僅是把課堂內容全部完成,並且還把《一課一練》上相關的習題完成。這也就說明課堂的應變能力還得進一步的提高。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使學生髮現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

  教學重、難點:

  透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規律。

  教學準備:

  給每對同桌學生提供3組圖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觀察引入:

  1、觀察(出示教科書第115頁牆面圖、地面圖)

  師:小東家廚房裝飾得真漂亮,你能發現瓷磚的排列有什麼規律嗎?

  (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如果學生只看到斜行的規律,則教師酌情啟發學生注意橫行、豎行的規律,要是還有困難,教師可進一步啟發)

  a、每行有幾種瓷磚?

  b、這幾種瓷磚排列的順序是怎樣的?

  (1)學生交流

  (2)揭示課題:找規律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1、讓學生小組合作找出牆面和地面裝飾的瓷磚的圖形排列規律,並用規範的語言來描述規律,幫助總結:

  (1)從看的方向不同來尋找規律

  (2)從圖形的不同來尋找規律

  (3)從圖形的排列來尋找規律

  2、把同學們發現的規律進行分析,像這樣幾個圖形按一定的規律不斷重複地排列,我們叫這種排列為迴圈排列規律。

  3、每個同學在學習小組內把自己的想法,或別人好的想法說一說。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於豐富、有趣的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

  三、動手實踐,創造規律:

  1、如果你是小小建築設計師,你能設計出什麼樣的美麗圖案?老師和同學拿出各種各樣的圖形卡片,請大家設計一些有迴圈規律的圖案。

  2、展示:□○△、△□○、△□○、○△□

  3、讓學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圖形應當怎樣擺。

  生:這圖形是後面的向前迴圈移動一個位置,所以應該是□○△,與第一個圖一樣。

  4、出示練習題:a、一隻鴨子頭像和兩隻鳥的頭像迴圈排的

  b、看書第115頁,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鞏固了新知,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掌握了什麼規律?

  五、提高練習:

  出示小黑板:

  1、我愛數學、學我愛數、數學我愛、。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

  3、1234、4123、3412、。

  第二課時:圖形的變化規律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6頁例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2、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透過教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髮現和理解圖形的變化規律

  教學準備:

  圖片若干、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

  1、出示小黑板,讓學生獨立完成

  (1)14710

  (2)46810

  (3)△▲△▲

  今天我們來學習圖形的變化規律(揭示課題)

  2、請大家看書第117頁,用已掌握的知識把第2題最後一個圖的時針和分針畫在書上,並說說為什麼這樣畫?

  3、出示小黑板:

  第一行貼圖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行貼圖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行貼圖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樣貼呢?由學生來貼,說出為什麼要這樣貼?

  4、問:你們從圖中發現了什麼?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1、畫一畫

  ◇□■、□■◇、□■◇

  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認真審題,明確解題要求

  2、請同學們嘗試,動手畫一畫

  3、讓學生小組交流討論

  4、請學生彙報一下這幅圖的排列有什麼規律。

  (1)它們全是四種圖形組成的

  (2)從右邊起,每組圖形中的第一個圖形在下一組中變成第四個圖形,第二

  個圖形變成第一個圖形......如此迴圈排列。

  (3)看成動態的就是圖在向前一格一格地移動。

  5、完成第116頁例1下面的做一做,同組同學交流自己是怎樣想的。

  6、請幾個同學來說一說,應該怎樣畫?為什麼要這樣畫?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難點。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三中第1、3題

  2、自由設計有規律的圖案,並說說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它的規律是什麼?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掌握了哪些規律?

  五、課堂作業:

  作業本P52頁

  第三課時:圖形和數列的變化規律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6頁例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髮現、探究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透過比較,從而理解並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2、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並能合理、清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圖形和數字的對應關係,並結合圖形的變化規律,發現相應的數字變化規律,很好地實現從圖形變化規律的認識過渡到數字變化規律的認識上來。

  教學準備:

  情境掛圖、正方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1、出示情境掛圖

  你們看哪些圖案是有規律的?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

  2、同學們在圖上找到了那麼多的規律,看來生活中許多事物都是有規律的。我們今天就繼續學習找規律(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例2

  a、仔細觀察我們剛才找到的規律,你發現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b、出示例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這些圖形的排列規律嗎?拿出學具試一試。

  c、誰來告訴大家這些圖形的規律是什麼?

  d、括號裡應填幾?再往後你會擺嗎?應擺幾個?為什麼?

  (1)括號裡應填16,再擺16個正方形

  (2)我們根據正方形的個數的特點:1+1=2,2+2=4,4+3=7,7+4=11

  11+()=(),肯定是11+5=16

  2、你可以仿照例2的規律自己創造出一些擁有這些規律的圖形嗎?

  3、展示你創造出來的規律,並彙報你的規律是什麼?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的說一說,擺一擺等活動發現新的規律,並找出和原來的規律的不同點,然後放手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探究,進一步瞭解這些規律的特點,最後再設計活動,創造性地利用規律,鞏固新知。

  三、深入探究,應用規律:

  1、四人小組討論,你能找到其中隱藏著的秘密規律嗎?

  2、你找到規律了嗎?請告訴大家應該填幾?為什麼?

  3、出示鞏固練習題

  (1)括號裡的數字是什麼?

  1、2、3、5、8、13、21、()、55

  (2)96、()、24、12、6、3

  [設計意圖]:在例2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己探究做一做的規律,並總結出找規律的方法,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活動中積極思考。

  四、教學效果測評:

  1、引導學生完成課本p118頁4-7題

  要求學生說出規律和找規律的方法,並同時滲透數軸的知識和數位的知識。

  2、出示課本p118頁8的思考題,先由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動腦,仔細思考,認真傾聽。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不但找出了圖形的變化規律,還找出了數字的變化規律。每組圖形的個數是怎麼變化的,就有了相應的數字變化規律。

  六、課堂作業:

  作業本p53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10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等差數列和陣列的規律,並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找規律的內容其實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有所涉及,如在一年級上學期的時候透過1個1個地數數、2個2個的數數、5個5個地數數,讓學生體驗、發現並描述數數過程中的規律,在上學期的測試卷中經常出現這類的填空題;透過整理20以內的加法表,讓學生探索計算中的規律;在認識圖形中,也滲透了簡單圖形的排列規律等。

  單元教學目標:

  1、 透過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使學生髮現圖形或數字排列的簡單規律,理解規律的含義並能描述和表示規律,同時會根據發現的規律進行推理,確定後續圖形或數字的排列方式。

  2、 在發現規律、描述和表示規律以及簡單應用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數學表徵能力和推理能力。

  3、 使學生感受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培養學生欣賞數學規律美的意識。

  單元教學重點:

  理解排列規律的含義,並能描述和表示規律。

  單元教學難點:

  根據發現的規律確定後續圖形或數字的排列方式。

  學情分析:

  “找規律”這一內容,雖然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現,但是學生對於這一內容並不是一無所知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學生的生活中,有大量的有規律的排列,在學前教育中,大部分學生對此知識也有一定的瞭解,這些都是學習本課的重要基礎。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觀察和分類的思想方法,這些思想方法的應用有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找規律這一內容。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用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

  教材分析:

  教材透過學生舉行聯歡會佈置教室的情境圖,讓學生髮現彩旗、燈籠、小花和小朋友的排列規律,使學生初步感受規律。學生分析小旗的排列方式,從顏色的角度發現並表述規律。教材以圈出一組黃旗、紅旗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到“一組”旗子在旗子的規律性排列中的重要性,理解規律的含義:規律就是這樣的“一組”旗子的重複排列。同時學會用語言表述規律的方法,再讓學生髮現並表述情境圖中的其他排列規律,以圈出重複部分的操作活動,突出規律的“核心”,加深學生對於規律的理解。

  教學目標:

  1、 理解規律的含義,能描述和表示規律。

  2、 能根據發現的規律進行推理,確定後續事物的排列方式。

  3、 感受數學規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發現和欣賞數學的美。

  教學重點:

  理解規律的含義,能發現簡單事物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確定事物的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一、 遊戲匯入

  師:同學們,喜歡玩遊戲嗎?(生:喜歡)這節課就讓我們先來玩個遊戲,遊戲都有規則,你們一定要聽好哦!請聽遊戲規則:老師下達指令說一個詞,你們來做出相應的動作。聽清楚了嗎?(好!)開始!指眼睛,摸鼻子,揪耳朵;指眼睛,摸鼻子,揪耳朵;指眼睛,摸鼻子,揪耳朵;(速度越來越快)指眼睛,猜一猜老師接下來會說什麼?請用你們的動作告訴我。(學生做摸鼻子動作)你們都猜對了,誰來告訴我你是怎麼猜到的?(指名回答)

  師:真棒!你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說得很準確。像這樣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就是一種規律。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這樣的規律,你們想不想把他們找出來?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找規律》。

  (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過度:剛剛同學們在遊戲中表現得這麼好,老師接下來決定獎勵大家,帶你們去陽光小學參觀一下。你們瞧,為了迎接六一兒童節,陽光小學的孩子們正在佈置教室呢!漂亮嗎?

  1.播放主題圖。

  師:仔細觀察,看看同學們都用了什麼來佈置教室?(生答:小花,彩旗,燈籠)。圖上還有什麼?(小朋友)

  請大家再仔細地觀察一下,它們的排列都是有規律的嗎?(是)

  2.課件出示彩旗圖

  讓我們先來找找彩旗排列的規律。(按照黃、紅重複排列)猜一猜最後這面應該是什麼顏色?

  師:看看猜的對不對?(點選播放課件)你是怎麼想的?(指名說)

  師:如果讓你給彩旗按你找到的規律分分組,好把彩旗排列的規律看得更清楚。你準備怎樣分?誰來指指?為什麼這樣分?(小旗就是這樣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規律就看得特別清楚了。)

  3.課件回到主題圖

  師:彩旗的規律我們已經找到了,那麼彩花的排列、燈籠的擺放和小朋友的隊伍又有什麼規律呢?下一朵花下一個燈籠會是什麼顏色?,下一個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該怎麼給它們分組呢?把你發現的秘密小聲地告訴同桌。(學生思考、交流。)

  師:誰願意把你的發現分享給全班同學?(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選播放課件)

  該怎麼分組呢?

  小結:彩旗、燈籠、彩花的擺放和小朋友的隊伍都是按一定的順序一組一組重複排列的,像這樣的排列我們就說它是有規律的。

  三、考眼力,發現規律(鞏固練習)

  (出示課件)

  四、動手操作,創造規律

  師:小朋友們的眼力可真不錯,那你們的動手能力怎麼樣呢?能不能創造規律呢?接下來老師就要考考大家。

  1.擺磁扣(指名到黑板擺一擺)

  師:大家看,黑板上有這麼多的磁扣,你能不能從它們當中選擇一部分,來創造規律?(找兩名同學到前面擺,說一說你的規律,評議)

  2.擺學具(小組合作完成,展示)

  師:還有沒有想擺的?都想來,那麼就用你手中的學具和你的同桌合作,創造規律。

  3.塗一塗(書中85頁做一做)

  師:同學們創造的規律可真美啊,大家看,這些小花美不美?你能不能讓它們變美麗呢?說說你的好方法。(指名說)發揮你的想象,拿著你的水彩筆,選擇你最喜歡的顏色,到書中塗一塗吧!

  五、聯絡生活,尋找規律

  師:在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有規律的事物,小朋友們還知道哪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呢?誰來說一說?

  六、欣賞規律的美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有規律的圖片,請欣賞。

  師總結:規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的享受,只要大家用心觀察,多動腦筋,一定能創造出更多的規律,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播放課件)

  七、總結

  師:同學們,說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的收穫可真不少!今天我們學習了《找規律》,你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希望同學們以後多留一個心,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相信你們會有特別的收穫。

  板書設計:

  找規律

  一組一組 重複排列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透過觀察、猜測、推理等活動,使學生髮現簡單圖形的排列規律。

  2、能根據發現的規律進行推理,確定後續事物的排列方式。能動手創造簡單的規律。

  過程與方法:

  透過觀察、推理和動手操作等學習方式,發現簡單事物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數學規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發現和欣賞數學的美。

  教學重點:理解規律的含義,能發現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找出稍複雜的圖形的排列規律,能自己創造出有規律的排列。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彩旗;小花;燈籠。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口唸:拍手拍手偏偏頭拍手拍手偏偏頭拍手拍手偏偏頭……

  師:我們休息一下吧,靜息.

  一、透過猜顏色的遊戲,感知規律的含義。

  同學們第一行猜的很棒,第二行卻猜得亂七八糟的,幾乎沒有猜對的,是不是表示你們退步了呢?是什麼原因?

  看來啊,有規律就好猜,沒有規律就不好猜,規律確實很重要,這節課咱們就來”找規律”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課件出示數學小精靈聰聰,讓小精靈帶著同學們去參觀會場佈置。

  1、課件出示彩旗圖

  ①透過讓學生觀察,回答問題,孩子們清晰的認識什麼是“一組”並板書。

  ②給孩子們強調回答問題要完整,如這裡的黃旗、紅旗為一組,完整的說是一面黃旗、一面紅旗為一組。

  2、課件出示小花圖

  ①先讓學生讀一讀,讀完一組之後,稍微停頓一下,讓別人閉著眼睛聽就能聽出規律。

  ②透過提問題,找一找誰和誰是一組,圈一圈每一組,讓學生理解“重複排列”的含義。並板書。

  ③提出新問題“誰在重複出現?”加深對“重複排列”的理解。

  3、黑板上出示彩旗圖、小花圖。

  讓孩子反覆用語言說一說彩旗、小花的排列規律。

  ①彩旗:彩旗是按一面黃旗、一面紅旗為一組重複排列的。

  老師想繼續往後擺一面小旗,你覺得該擺什麼顏色的小旗?

  那老師再繼續擺一面呢?

  誰能完整的再來說一遍小旗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

  ②小花:小花是按一朵紅花、一朵紫花為一組重複排列的。

  老師想繼續往後擺一朵小花,你覺得該擺什麼顏色的小花?

  那老師再繼續擺一朵呢?

  誰能完整的再來說一遍小花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

  三、強化鞏固,加深對規律的認識。

  燈籠和小朋友的排列規律。

  ①讀一讀:讀讀燈籠、小朋友的排列

  ②圈一圈:圈出燈籠、小朋友的每一組

  ③說一說:說出燈籠、小朋友的排列規律

  小結:像彩旗、小花、燈籠、小朋友這樣一組一組的重複出現的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列。

  四、達標訓練

  剛才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兒,那就是找規律,那麼找規律是幹什麼的呢?為什麼要去找規律呢?找規律是為了人們更好的應用規律去順得的解決一些問題。

  1、說一說後面藏著誰?

  2、如果繼續擺下去,第6個是紅色嗎?

  五、聯絡生活,欣賞規律

  1、我說你接。

  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

  白天黑夜白天黑夜白天黑夜……

  2、欣賞圖片

  六、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學生先說,然後師指著板書總結:像彩旗、小花、燈籠、小朋友這樣一組一組的重複出現的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列。再來讀一讀這幾個字:一組一組重複出現。

  生活中處處有規律,只要大家用心觀察,多動腦筋,一定能發現且創造出更多的規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七、板書設計:

  找規律

  一組一組重複出現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59頁例題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根據現象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並會用語言描述。

  2.學生能根據規律,用除法算式對現象的後續發展進行預測,並會正確地根據餘數作出判斷。從而對規律的確定性有深刻的體會。

  3.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難點:

  根據餘數作出正確判斷

  一、感知、描述規律

  1.猜圖匯入,感知規律

  (1)猜圖形

  (2)說規律

  我們就可以說圓、三角形、正方形三個一組,依次排列的。

  (板書:三個一組圈起來,每三個一組,依次排列。)

  2.描述規律,鞏固認識

  這些圖形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呢?(螢幕)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圓形每四個一組,依次排列。媒體:分組圈出這些圖形呢?

  ()()

  一個三角形、兩個圓形,依次排列。媒體:分組圈出

  3、小結揭題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象這樣週而復始,迴圈出現的有規律現象,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些排列中的規律問題。

  二、探索、利用規律

  1、例:黑板上圖形,照這樣擺下去,第17個會是什麼圖形呢?

  (1)你會做嗎?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嗎?四個同學討論一下。

  (3)你是怎麼想的?

  17 3=5……2(板書)

  a:解釋算式

  17是什麼意思?(17是總數板書)為什麼要除以3呢?(3個一組板書↑)

  商5是指什麼?(有這樣的5組)(板書:組○○)

  餘數2又是指什麼呢?(還多2個)(板書:個——)

  b:精確定位

  這就是說第17個圖形是第幾組中的第幾個?第六組中的第二個。為什麼是第六組?(因為有這樣的5組多了2個,這2個是第六組的圖形)

  第六組中的第二個是什麼圖形?三角形

  c:深入體會

  第六組圖形老師並沒有擺上去啊,你是怎麼知道是三角形?

  第一組中的第2個圖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組的第二個也是三角形。

  為什麼看第一組的圖形就知道第五組的圖形了呢?

  對,這裡每一組圖形的第二個圖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組的第二個圖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驗證

  你們說得很有道理,我們再來擺擺看。(板書:擺出六組圖形)

  (4)小結:

  看來,我們不光可以用擺的方法知道第17個是,還可以用除法來判斷,你們喜歡用哪個方法?

  第17個圖形我們是用除法來計算的,那麼其它序號的圖形例如第19個,第24個能用除法來判斷嗎?看來用除法可以判斷出這些圖形中的第幾個是什麼圖形。

  2.看算式判斷

  看來,我們要知道這組圖形中的某一個是什麼圖形,首先要看它是第幾組中的第幾個。這兒老師有幾個算式,你能根據算式判斷嗎?

  25 3=8……1 30 3=10 71 3=23……2

  同學們剛才在判斷第幾組的時候,是看的什麼呀?根據商怎麼判斷的?共3頁,當前第1頁123五年級數學上冊《找規律》教學設計、說課材料、教學反思相關文章:人教版五下教材分析:分數的加法和減法蘇教版數學五下:《等式的性質》練習題三、認識小數練習題認識公頃教學設計第4課:一個數除以小數北師大五上《點陣中的規律》教學實錄北師大五年級上冊《倍數與因數——數的奇偶性》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的簡單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學具準備:

  紅、藍三角形各若干個;彩色筆3支;一張16k白紙的1/4。

  教具準備:

  主題圖5幅。

  教學過程:

  一、擺擺猜猜,引出課題:

  1、師:請生在桌上擺出一個紅的三角形,緊挨著一個藍的三角形,一個紅的三角形,一個藍的三角形……問:猜一猜,接下去該擺出什麼顏色的三角形?為什麼?

  2、先同桌兩人商量後全班交流。

  3、引出課題:“找規律”

  4、點:擺放三角形中有什麼規律?“一紅一藍一紅一藍一紅一藍……”這樣的次序排列的。

  (透過擺放“一紅一藍”三角形的學具操作,引出“找規律”的主題,讓學生髮現“規律”就在身邊,而且很鮮明,激起探索“規律”的慾望。)

  二、建立表象,感受“規律”

  1、 主題圖1:慶“六一”聯歡會,裝飾教室,掛彩色的三角形

  (1)、接著掛什麼?為什麼?

  (2)、先兩個同學商量後全班交流:“一黃一紅”的次序排列的。

  (數量相同,形狀一樣,顏色迴圈變化規律的滲透,在上面操作的基礎上抽取出來,按“顏色”變化規律排列。由實踐操作過渡到形象表象,感受“規律”。)

  2、 主題圖2:

  教室裡又掛上了彩燈美麗嗎?漂亮嗎?為什麼美麗漂亮?“一盞紅燈籠,一盞彩燈”(數量相同,形狀,顏色變化規律。)

  3、 (黃) (紅) (藍)……你能發現這幅畫的規律嗎?把發現的規律告訴你最要好的朋友。

  (主題圖的教學讓學生感知數量、形狀、顏色等變化的規律,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由簡單漸漸過度到稍複雜的“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並讓學生充分感受“規律”的豐富多彩。)

  (變化迴圈的內容由原來的2個物品拓展到3個物品,留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更慎密的數學思想。)

  三、排隊遊戲,拓展規律

  1、一男二女一男二女排成圓形,為下課跳圓舞曲作準備。

  想一想接下去會請誰?願意上臺的請舉手(透過舉手瞭解學生髮現規律的程度:男生舉手多,還是女生舉手多)(數量由一個增加到2個)指名讓學生自己請同伴。(讓學生親自參與規律形成的過程。)

  2、 你還能創造出另外有規律的排法嗎?先獨立思考,後四人小組交流,演示,最後全班組際交流。

  (開放式的“規律”設計,一下子將學生的視野開啟,感受到“規律”的美麗)

  (“找規律”學生在熟悉的“排隊”情境中感受,讓學生體驗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並注意引導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學習)

  四、再次感受,表達規律

  1、 很快的找出規律:“一個蘿蔔,二個辣椒,一個蘿蔔,二個辣椒……”

  (1)、形狀(蘿蔔,辣椒)顏色(白,紅),數量(1,2)迴圈變化的規律

  (2)、看到的規律寫下來,用數字表示(對著圖寫)

  2、欣賞老師畫得圖,作出簡單評價,先四人小組後全班交流

  2個黃的 ,6個藍色的 ……

  (顏色,數量,大小迴圈變化規律)

  (一方面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大小、形狀、顏色、數量迴圈變化的規律;另一方面讓學生從感性的圖形中抽取出數字,為數字排列規律的探究打下紮實的基礎。)

  五、設計圖案,創造規律

  1、 靜思:(美麗、漂亮、有規律)想一想準備畫什麼?怎樣表達?要求:先靜靜地思考一會兒後動手操作。

  2、 獨立創作,指兩名學生上臺板演。

  3、 四人內交流,後全班交流。

  (1)、將自己創造的圖案介紹給大家,其餘3人驗證規律是什麼?

  (2)、將規律寫下來。板演的兩位學生先進行,後全班學生各自進行。

  (設計有規律的圖案,一方面鞏固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將作品展示出來,請大家欣賞,感受數學美,欣賞數學美,同時享受到創新的樂趣。)

  六、課堂小結

  生活中有規律的事件隱含著數學問題。讓我們努力地發現生活的美,從而感受數學的魅力。

  課後反思:

  “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字中簡單的排列規律”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趣味性。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初步感受數學的.思考方法,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同時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內容的選擇注重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透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然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獨立設計出有規律圖案,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數學精神。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14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在升旗和上體育課的時候都是怎麼去的?

  生反應(排隊)

  師:在排隊的時候有什麼要求?(快、靜、齊)

  師:不僅同學們會排隊,小動物們也會排隊,大家請看。(投影)

  師:你有什麼發現?

  生反應(有規律)

  師:這種排列規律是我們在一年級學習時發現的,這種排隊規律是比較簡單,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找一找更復雜、更漂亮的規律,(板書:找規律)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排隊,引出動物的排隊,讓學生能夠發現規律,從而匯入新課,這樣設計可以比較自然的導課,從動物的排隊入手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引導探索,尋找規律

  師:請看大螢幕,你能有什麼發現?

  生反應。

  1、師:來看看這些小動物在排隊中過程中,它們的位置的變化有什麼規律?

  (1)學生自由發言說發現。

  師:看來這些動物排隊的變化規律有些複雜,下面的時間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共同研究,看看這裡到底藏著什麼樣的變化規律?

  (2)小組合作,研討交流。

  小組彙報研討結果。

  師:如果我把這幅圖分開,現在你能夠發現怎樣的變化規律?(生反應)

  (3)重點引導學生能說出橫著看的規律。(提示:先要看從第二次開始動物的位置都是怎樣變化的?根據變化說出規律。)

  (4)讓生上臺演示動物排隊的變化現象,幫助生理解掌握規律。

  師:現在,規律已經掌握了,你能按照剛剛發現的規律說出它們第五次排隊的情況嗎?

  (設計意圖:動物的排隊比較直觀,學生容易理解,讓學生先找動物在排隊中的變化規律,當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再讓學生去找其他的排列規律會更簡單一些。)

  2、師:很好,不僅小動物會排隊,漂亮的圖片也會排隊,大家看。(出示課件)

  師:你能發現圖片在排隊時的規律嗎?

  讓學生觀察,自由發言說發現。

  師:你能按照這個規律,說出第四排的排列情況嗎?

  3、找方磚的排列規律。

  師:同學們表現的非常不錯,接下來我們再來看這些方磚在排隊的時候有什麼規律?

  生反應

  師:你能根據這種規律說出第四行嗎?第五行呢?第六行呢?

  師:現在這幾行都怎麼樣?(和前面的重複)

  師:如果按照這種規律繼續排出第7行、8行、9行……,你猜會是什麼樣?

  投影展示

  師:看到這種效果,你有什麼感覺?(漂亮)如果用這些方磚給你們家鋪地板怎麼樣?

  師:看來像這種有規律的排列,可以使我們的環境變得更漂亮?

  (設計意圖:在方磚的排列中讓學生髮現了迴圈排列,在不斷的迴圈後,讓學生感受到方磚排列的很美麗,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有規律的排列可以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美麗,體現了學習找規律的在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三、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1、師:很好,下面我們就用剛才發現的規律來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找出下面圖形的排列規律,並畫出第4組。

  (1)讓生觀察說規律

  (2)畫出第4組,投影展示。

  2、請你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設計一幅美麗的地板圖案:

  (設計意圖:前兩道練習題和方陣的形式不一樣,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擺脫方陣規律的約束,讓學生能夠靈活的尋找規律;第三題設計圖案,是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去做數學。)

  四、總結

  1、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教師結語: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在美化著我們的生活,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它,運用它,將來把我們的環境打扮得更美麗!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觀察、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變化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找出數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示課題。

  生活中許多事物都是有規律的。我們今天就繼續學習“找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二、出示學習提綱,探究新知

  1、例7。

  a、規律有很多種,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把它記下來

  b、例7的(1)],找出這些圖形的擺放規律。

  方法提示:拿出自己的學具擺一擺,把你找到的規律與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說一說。

  討論:告訴大家這些圖形的規律是什麼?後面應怎麼擺呢?再往後你會擺嗎?應擺幾個?為什麼?

  c、用同樣的方法學習例7的(2)、(3)

  小組共同用學具擺一擺,比比哪一小組最先找到規律。

  找出這三組圖形的規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照樣子創造規律。

  2、學習例8。

  討論:她創造的規律沒有圖形,只有數,你能找到規律嗎?

  方法:不管有沒有圖形,在數量上它們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數。找規律時,只要算出每相鄰兩個數的差就可以了。

  練習:學生自己創造規律,教師板書,並與學生共同參與,一起找規律。

  三、鞏固提升

  1、完成書上第91頁“做一做”及第92頁第4題。

  要求學生說出規律和找規律的方法。

  2、完成第92頁思考題。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設計理念: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115—116頁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使學生髮現圖形的迴圈規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事物排列的過程中隱含著數學知識。

  教學準備:

  CAI課件、學具(貼貼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過有關規律的知識。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裝扮著我們的生活。這不,聰聰和明明這兩個小朋友就運用規律的知識來裝飾自己的房間。

  課件出示聰聰的房間,播放語音

  師:仔細觀察,誰能說說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可能有:

  生1:窗簾的顏色排列有規律。(藍長條和白長條一組,重複出現);

  生2:燈籠排列有規律。(兩個紅的一個藍的一組,重複出現);

  生3:桌布的顏色排列有規律。

  師給予表揚和肯定。

  師:聰聰的房間已經參觀過了,現在我們和聰聰一起去參觀一下明明的房間。

  課件出示明明的房間,播放語音。

  師:同學們,你們願意幫助聰聰找出規律嗎?

  生:願意。

  師:今天我們就來幫助聰聰“找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透過創設情境引入新課,讓學生感覺比較自然親切。學生在參觀的同時很自然地進入觀察、發現階段,體現數學內容生活化,學生學習的是身邊的數學。同時還可以喚醒學生沉睡已久的舊知)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1、找出牆面的規律

  師:我們先來找一找牆面圖案的規律。

  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有些什麼圖形?它們是怎樣排列的?

  你發現了什麼?把你的發現和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

  小組交流,生生互動,激發思維。師參與其中。

  組織彙報,並根據學生彙報點選課件演示。

  師:哪個小組把自己發現的規律和大家說一說。

  預設:

  生1:我是斜著看的,斜著看每一斜行的圖形都相同;

  生2:橫著看,上一行的第一個圖形移到最後,其他圖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豎著看,前面一排的第一個圖形移到了最下面,就變成了後面一排的圖案。

  師激發提問:同學們斜著看,從上往下看,從左往右看,都發現了規律,我們再換一換方法,看看你還能發現什麼規律?

  點名回答。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發現規律。

  師:這種規律就像我們所學的一種什麼現象引發的規律?

  生:平移現象。(板書:平移)

  師:如果按照這個規律再變化一次的話,將會是怎樣的結果?

  生:和第一行的一樣。

  師:像這種經過幾次變化以後又恢復原來的樣子,我們把它叫做迴圈。(板書:迴圈)

  (利用教材資源,引導學生從幾種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多角度的觀察能力,同時發散學生的思維)

  2、尋找地面上的圖形的排列規律

  師:我們已經找到了牆面圖形的排列規律,地面上的圖形排列規律又是怎樣的呢?把你的發現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培養學生的評議和表達能力)

  點名彙報,集體評議。

  3、例1的教學。出示例1

  (1)、引導學生審題,明確解題要求。

  (2)、讓學生動手嘗試,畫一畫。

  (3)、交流並說說這樣畫的理由。

  (4)、評議

  (讓學生體會排列的方法變了,但規律沒變)

  (5)、完成115頁做一做,交流,並展示學生作業/

  三、知識運用,操作鞏固

  今天同學們表現很棒,下面我們要利用今天所學的規律知識進行闖關遊戲。

  1、第一關:小巧手

  按照今天所學的規律,你能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嗎?試一試。

  學生操作學具

  展示學生作業。問:你發現了他所擺的規律嗎?

  (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新知,同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欣賞數學美的能力,讓學生在“玩中學”)

  2、第二關:猜一猜

  師:動物王國舉行聯歡會。瞧,它們都排著整齊的歡迎我們呢。

  請你猜一猜,接下來排的是什麼動物呢?

  (用富有兒童情趣的語言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第三關:畫一畫

  117頁練習二十三第1題

  引導學生利用旋轉的知識,發現其中的迴圈規律。

  (板書:旋轉)

  4、生活中的迴圈規律

  師:小朋友們,你發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和我們今天所學的迴圈排列的規律嗎?

  學生自由發言

  點選課件,展示生活中的迴圈規律。

  (向學生滲透“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教育理念。同時進一步感受數學美)。

  四、全課小結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在美化著我們的生活,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它,運用它,將來把我們周圍的環境打扮的更加美麗。

  今天我們的學習就到此為止。課後請同學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和你的學具去裝飾一下你的小手帕,看誰裝扮的最美麗。

  (將知識延伸到課外,課雖盡,意仍存)。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觀察、實驗、操作、猜測、推理等實踐活動發現事物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和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美的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難點:能夠學會找簡單規律的方法。

  教、學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三角形 、正方形、圓形各10個

  (課前談話:放鬆心情,自己拍著胸脯對自己大聲說3遍我最棒,為教學規律做一小鋪墊。)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老師就知道大家是最棒的,現在我們就來做一個猜圖形的遊戲,老師盒子裡放了兩種圖形,圓、正方形,老師隨便拿一個,可能會是什麼,還可能是什麼?隨便拿出貼在黑板上,第二次呢?第三次呢?第四次呢?(學生找到規律後越來越快)大家說說看為什麼會越來越快呀!

  學生回答。

  像這樣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不斷的重複出現,就是有規律,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找規律,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生活中也有很多規律,瞧,勝利小學1年級六班的教室裡正在開聯歡會呢?現在同學們同位兩人說說圖中哪些是有規律的?(課件出示)

  2、彙報:小旗、燈籠、小花、同學們

  3、 探索規律

  ① 課件出示彩旗圖

  師:那麼,我們先來找找彩旗排列的規律。

  師:猜一猜,下一面會是什麼顏色?

  生:是黃色的。

  師:都猜是黃旗,看看對不對。(點選) 猜可真準!你們是怎麼想的呢?

  生:因為小旗是按照紅色,黃色這樣的順序一直襬下去的,所以紅旗的後面是黃旗。

  師:恩,你說的可真不錯!從顏色上觀察,它是按照紅色,黃色這樣的順序一直襬下去的。

  師:那如果給它分分組,你會怎樣分?分完後能讓我們把彩旗的規律看的清清楚楚的。

  學生隨意說,若沒有學生能說出,老師自己分。

  師:下面我也來分一分。 (就按照你說的來分)

  師:現在我們已經把彩旗分成了這麼多組,誰來說一說每一組都是怎樣出現的?

  生:一紅一黃兩個一組。

  師:恩,說的可真棒!小旗是一紅一黃兩個一組,一紅一黃兩個一組,接下來又是一紅一黃兩個一組,一紅一黃兩個一組,這同樣的一組出現了這麼多次,誰能用一個詞來代替呢?

  生:反覆出現。

  師:真是太厲害了,幫我們解決了這一個大難題啊。(板書:反覆出現)

  師:誰能把彩旗的規律大聲地說一遍呢?

  師:我們一起把彩旗的規律來說一遍好嗎?

  ② 課件出示燈籠圖

  師:彩旗的規律我們已經找到了,那麼燈籠的擺放又有什麼規律呢?把你發現的秘密小聲地告訴同桌。

  (學生思考,交流)

  師:誰願意把你的發現告訴全班小朋友?

  生1:我透過觀察知道下一個燈籠是紫色的

  師:你能說說燈籠排列的規律嗎?

  生1:燈籠是按紫,金黃這樣的順序一直襬下去的,所以下一個燈籠是紫色。

  三、鞏固練習。

  1、下一個是幾,課本例2,出示課件,學生能夠回答規律是什麼,下一個是什麼。

  2、塗色遊戲。

  (1)只說不塗。

  (2)先集體說,再動手做練習第2題。

  3、擺一擺。(小小設計師)

  學生動手擺,教師巡視,好的用相機照下來。

  彙報。

  4、發散練習。三角形 圓 圓 三角形 ,接下來怎樣擺,有規律(只用三角形 圓)思考後彙報。

  5、鼓掌祝賀優秀的同學,做到有規律。

  四、小結。

  1、學生找身邊的規律。

  2、出示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欣賞,感受規律的美。總結只要我們善於觀察會發現很多很多美的事物,只要我們努力去創造,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五、解決生活中問題。

  工人叔叔要在公路的一邊每兩根電線杆中間安裝一個廣告牌,現在有20根電線杆,需要多少個廣告牌?

  教學反思:

  “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作為新單元第一課的“找規律”,非常重要。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如果這節課沒有把握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繼續學習將造成障礙。

  在本節課中,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利用猜圖形匯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只有動腦發現規律,才會猜得越來越快。新課中,首先讓孩子發現規律,然後透過說一說,塗一塗,擺一擺,等各種活動緊緊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主動參與學習,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感知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學生的創造意識,激發孩子挑戰的慾望。 最後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學生感受到了規律的美。本節課孩子的整體學習效果較好,大部分孩子的思維都緊緊跟隨著老師,學習興趣濃厚。

  值得修改的地方:學生實際動手創造的規律,有條件的話可以透過實物投影多去演示,尤其是張老師提到的讓好學生的作品去展示,給他們成功的體驗,效果會更好。姜老師提到可以用相機把學生的作品照下來立刻傳到電腦透過多媒體,讓學生去評價,欣賞也值得自己去思考改進。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內容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科書85頁《找規律》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讓學生透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並聯系實際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規律。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透過觀察、說一說、塗一塗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使學生透過觀察、說一說、塗一塗活動發現排列規律,能準確地進行猜測、推理出圖形的排列規律。

  教具準備

  磁珠若干,作業紙每人一張。

  學具準備

  彩色筆

  教法:情景教學法、講解法、歸納法。

  學法: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動手操作

  教學程式

  一、在生活中感知規律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教室裡來了很多客人,他們是縣二小的老師。有客人來,我們應該怎樣做呀?一是向客人問好,二是用掌聲歡迎,今天的這個歡迎儀式由點特別,孩子們先看老師是怎麼做的,然後你們再照著做兩遍,好嗎、師:從你們的掌聲中,發現了什麼?哇,你們真厲害,說得很棒!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好多像這樣按照一定方式來排列的事物,我們把這種排列方式叫做規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找規律。(出示課題:找規律)

  二、在探究中發現規律

  師:誰來說一說六月一日是什麼節日?(生回答是兒童節)

  ⒈過“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同學們打算慶祝一下,開個聯歡會。你們看他們佈置的教室多漂亮啊!他們是用什麼來佈置的?(出示主題圖)(生:他們是用彩旗、小花、燈籠來佈置的。)那你還從中發現了什麼?它們是胡亂擺放的嗎?你們能找出它們的規律嗎?

  ⒉出示彩旗圖(彩旗按紅黃交替的規律出現,最後一面沒有顏色)紅黃紅黃紅黃紅黃師:誰來猜一猜最後這面旗會是什麼顏色?師:你猜得真準,你是怎麼知道的?彩旗的規律我們已經找到了。那麼小花又是怎樣擺放的呢?

  3.出示小花圖紅紫紅紫紅紫紅紫師:誰願意把你的發現告訴其他的小朋友?

  4.出示燈籠圖讓學生同桌互說:它有什麼規律?再讓學生說說下一盞燈籠是什麼顏色的?紅藍藍紅藍藍紅藍藍紅藍藍

  5.大家看到自己動手佈置的會場特別漂亮,高興地在會場中圍成一圈跳起舞來。仔細觀察跳舞的同學又是按怎樣的規律站的?

  三、在操作中創造規律

  1.猜一猜(課件出示:)師:同學們想不想利用剛才學的知識來做一個塗色比賽。讓學生說一說。

  2.擺一擺學生擺規律老師在上面擺磁珠,當我停下來的時候,讓學生擺出接下來那個的顏色,好嗎?

  3、塗一塗自己做一回小小設計師,按自己喜歡的規律塗色。師:不光圖形有規律,生活中處處有規律。

  四、在生活中欣賞規律。

  聯絡生活實際找規律、欣賞規律帶給我們的美。生活中也存在著許多週而復始有規律的現象,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日出日落…...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怎樣找規律,我們知道了不僅圖形有規律,顏色有規律,聲音也可以創造規律。希望同學們課下找一找你身邊有規律的事物。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87頁例3、例4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活動,使學生髮現稍複雜的圖形、數列與陣列的排列規律,並能夠根據發現的規律進行推理,確定後續圖形或數字的排列方式。

  2.在發現規律、與應用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數學表徵能力與推理能力。

  3.透過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感受數學之美,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規律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髮現、探究數列與陣列的變體規律。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數列與陣列排列規律的一般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展示成果,激勵引入

  (一)成果展示,複習舊知:

  1.師:我們先來欣賞一下我們生活的規律美吧?課件呈現學生課外收集的利用重複形成規律美的圖片。

  2.這些圖片漂亮嗎?誰來圖片中的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規律的?都是按什麼規律來排列的?

  3.請你說一說:這些圖片它們都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4.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規律就是都有一組重複出現。

  (二)點明課題,提出挑戰:

  1.師:其實規律有很多種,剛才的規律就是都有一組圖形或事物的重複出現。

  2.師: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找規律,但今天學習的規律要比上節課的更復雜一點,你們對今天的學習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在新課開始前的對學生收集圖片的展示,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肯定,同時也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簡單梳理與複習,並且透過教師語言的激勵,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需求。】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數列中的變化規律

  1.數形對應,感知規律

  (1)說一說:分步呈現例3的第(1)小題上面的四組圖形:你們能找到這些圖形的擺放規律嗎?讓學生與同伴互相說一說,並請學生代表彙報。

  (2)擺一擺:你能利用手中的學具把這幾組圖形也像這樣的擺放出來嗎?或者利用手中的筆將幾組圖形畫出來嗎?

  (3)想一想:先讓學生來談一談:擺圖形與畫圖形時你有什麼感覺?是不是覺得很麻煩?再啟發學生:能不能用更簡單的方法把這樣的規律也表示出來?引導學生利用一一對應的思想,將每組圖形相對應的正方形個數用數表示出來。

  (4)如果按這樣的規律再往後擺一組圖形,應擺幾個?為什麼?如果讓你按這樣的規律再來表示出幾組,你是願意擺圖形還是寫數呢?

  (5)比一比:我們今天找到的規律與上一節課找到的規律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髮現:原來的排列規律是一組圖形或數字的重複,而今天學習的這些圖形與數並不是重複出現的,而是依次增加相同的個數。

  【設計意圖:透過直觀的動態演示與教師的引導,利用圖形與數的結合,注重圖形與數列的一一對應,讓學生在直觀的認識的基礎上能初步抽象出等差數列的一般規律。】

  2.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課件呈現例3第(1)小題下面的四組圖形

  (1)下面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發現下面這些圖形與數排列的規律?

  (2)讓學生來說一說自己發現的規律

  (3)比較:這一組圖形與數的排列規律與上面的那一組一樣嗎?

  (4)小結:相同點:圖形與數並不是重複出現的。不同點:上面一組是依次增加相同的個數,這一組是依次減少相同的個數。

  (5)簡單介紹等差數列:像這樣,每相鄰兩個數後一個數減前一個數的差都一樣的數列,叫做等差數列。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去發現圖形與數列的規律,並且透過比較、概括,發現這兩組規律的不同之處,讓學生對等差數列的排列規律有了全面的認識。】

  3.獨立學習,認知規律

  (1)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看看哪個同學先找到規律,並把你的發現與同伴說一說。

  (2)學生代表彙報,教師配合板書。

  (3)比較、歸納:這兩組等差數列的變化規律是:都是依次增加或減少相同的數。

  (4)讓學生在直接在書上填寫出剩餘的四個數。師生再進行簡單彙報。

  【設計意圖:透過以上各個環節的層層過渡與遞進,學生已經完全能借助方法的遷移,順利地透過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研究過渡到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完整的經歷了從直觀到抽象的認知過程。】

  4.適時反饋,鞏固認識

  (1)完成P87下面“做一做”的第1題。

  (2)你能自己設計這樣的一組數嗎?

  (二)探究陣列中的變化規律:

  1.小組合作,發現規律:課件完整呈現例4。

  (1)學生每四人為一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把你找到的規律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看看哪一組先找到其中的規律,並完成填空。

  (2)小組代表彙報:師:兩個括號裡分別填多少?為什麼?

  (3)多讓幾個學生來說一說其中的規律。可能會有:

  ①想45+50=90;

  ②想90-40=50;

  ③想40和50組成90。對於這些發現,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2.比較規律,提煉方法。

  (1)想一想:這道題每組數的規律與前面的等差數列的規律一樣嗎?引導學生髮現:前面是相鄰的兩個數之間的差不變;而這一題是這三個數之間都有不變的和或差的關係。

  (2)教師小結:

  ①這節課我們學習的規律雖然不再是透過簡單的重複得到的,每組圖形、每個數或每組數都在變,但其中一定還隱藏著不變的東西,我們就是先要找到這些不變的東西才能找到規律。

  ②我們在找規律時,要善於發現數與數之間的和差關係。

  3.應用方法,設計規律:

  (1)請你按照這樣類似的規律來設計一個數列與陣列,來考考大家。

  (2)學生彙報自己設計的作業,教師板書,與學生一起來找其中的規律。

  (3)完成P87“做一做”的第2題。

  【設計意圖:因為例4具有一定的複雜性與綜合性,所以採取合作學習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到學習當中去,並且透過分析、比較、歸納與概括,讓學生初步理解要在變化中找到不變數,體會所學規律背後的共同規律。】

  三、利用所學,解決問題

  (一)基本練習:P89練習二十的第3、7題。

  (二)提高練習:練習二十第6、8、10題

  (三)變式練習:練習二十第5、11、12題。

  【設計意圖:透過多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對練習過程中不斷加深對規律的認識與理解,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和歸納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四、全課總結,提升認識

  (一)師生共同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二)師小結:

  1.規律的表達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但背後體現的規律可能是同一個。

  2.找規律就是要找到這些圖形、數列與陣列背後隱藏著的“不變”的東西。

  【設計意圖:透過小結,讓學生自主地對回顧本課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梳理,同時透過教師的歸納與提煉,讓學生理解找規律的本質,初步滲透“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2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二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觀察、猜測、畫圖、表演、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數字間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簡單的規律

  教學難點:

  理解規律的內涵

  教學準備:

  課件、貼畫、水彩筆、作業設計紙等

  教學過程:

  1、師生2人玩,明確輸贏規則。

  2、指定一人與電腦玩,小裁判定輸贏。

  遊戲一:猜拳

  3、指定一小組依次與電腦玩。

  4、全班與電腦玩,獲取勝利。

  問:每次都贏,你們是怎樣做到的?

  遊戲二:猜糖

  1、依次出示棒棒糖、牛奶糖、棒棒糖,猜:下一個會是什麼糖?

  問:為什麼每次都錯?怎樣才算有規律?

  2、板書:規律

  遊戲三:找規律

  1、師:我們明白了有規律、無規律,現在老師邀請大家欣賞一幅畫,你看到了什麼?

  彩旗、燈籠、花,孩子們都是按怎樣的規律排列的?

  2、啟發說出:××和××為一組,一組組重複下去。

  3、生活中有哪些有規律的現象?

  遊戲四:運用規律

  出示密碼箱:1號箱密碼:123123123()23,你能猜出空缺的這個數字嗎?為什麼是1?

  2號箱密碼:192837()(),這兩個空缺的數字是幾呢?你是怎樣想的?

  遊戲五:設計規律

  1、按一定的規律給小牛塗上顏色。

  2、利用手中的貼畫,設計一幅有規律的圖案。

  3、設計一列有規律的數字。

  展示彙報,發現問題,及時評價。

  遊戲六:透過移動和取走等辦法,使無規律的圖形變得有規律。

  《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21

  一、教材分析

  此教學內容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所以我在課堂中結合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為了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

  二、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事物中簡單的排列規律。

  2、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髮現和欣賞數學規律的意識,提高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

  三、本課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重點:理解規律的含義,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

  難點:能夠表述發現的規律,炳輝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關鍵:透過找一找、擺一擺、畫一畫等認識簡單規律和創造規律,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四、設計理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建立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一學生喜歡的“做遊戲”為引子,透過“找簡單的規律——擺規律——畫規律——找生活中的規律——動手創造規律”等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五、本課採用的教法和學法

  學法:小組合作、討論、動手操作。

  教法: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

  六、教學準備和採用的教學媒體

  教具:小旗,膠帶等。

  學具:學生擺的學具若干等。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利用遊戲,感知規律

  1、師:同學們,我們一起玩個遊戲好嗎?(好)那先看看老師怎麼做,然後你們再接著做下去!比一比,看誰看的仔細、聽的認真。

  口唸:石頭剪刀布 石頭剪刀布 石頭剪刀布,接下來老師會說什麼?為什麼?

  動作:拍手、叉腰 拍手、叉腰 拍手、叉腰,接下來的動作是怎樣的?為什麼?

  2、小結:對,剛才我們所做的動作和發出的聲音都是就有規律的。(板書:規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找一找生活中這樣的規律。(板書:找)

  出示課件:找規律(生齊讀)

  (二)、引導探究,認識規律

  1、師:(出示課件“聯歡會”)元旦馬上就到了,瞧,這是同學們佈置的教室,多漂亮呀!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麼?圖中哪些物體的排列有規律?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1)、二人小組討論聯歡會上的規律。

  (2)、學生彙報:

  a、小旗的規律:

  學生彙報:小旗的規律是:一面黃旗,一面紅旗,……

  師:還有誰發現了小旗的規律?你能在黑板上貼出小旗的規律嗎?

  學生說,生在黑板上貼黃旗、紅旗圖片

  學生再次完整的說小旗的規律:一面黃旗,一面紅旗,又一面黃旗,一面紅旗,又一面黃旗,一面紅旗

  師:先是一面黃旗和一面紅旗,後面跟前面是一樣的,我們就把一面黃旗和一面紅旗稱為是“一組”。(板書:一組,齊讀:一組)

  為了更好的看出誰和誰是一組,我們用圈把一組圈起來。(圈出一組)

  當我們要找圖形排列的規律的時候,只要找到一組是什麼?再看是不是按照一組一組重複地排列(板書:重複排列,齊讀:重複排列),至少重複三次這樣的排列,我們就說他是有規律地排列。

  問:那在這行當中誰和誰為一組重複排列?(要求語言表述完整)

  如果再掛一面小旗的話,會是什麼顏色?再掛一面呢?為什麼?

  b、燈籠的規律:燈籠的規律是?

  如果再掛一個燈籠,是什麼顏色?

  c、花朵的規律:

  d、小朋友隊伍的規律:

  3、小練習(分層次設計)

  師:你們可真厲害,找到了這麼多規律,老師這還有幾個這樣的難題,你們願意幫老師嗎?(願意)一起來看看。

  ① 問:圖中的物體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

  那按這樣的規律橫線上應該出現什麼圖形?

  ② 星星的後面藏著什麼圖形?為什麼?

  如果後面再排一個圓是什麼顏色?再排一個呢?

  ③問號後面藏著什麼圖形?為什麼?

  (三)、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1、動手操作,擺一擺規律

  師:同學們的眼睛真是太厲害了,個個都是火眼金睛。那我們的小手,請把你的小手拿出來,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小手,你能用你靈巧的小手擺出有規律的圖形嗎?請拿出學具袋裡的學具,同桌2人合作擺規律,看哪一組同學擺出的規律最有創意。

  (學生操作,師巡視,最後反饋了3組有特點的)誰來噹噹小評委,說說他擺的規律。

  老師表揚下面擺的有創意的同學。

  (提示:收起學具,看哪一組的同桌收的快)

  2、塗一塗規律:

  師:你能用你靈巧的小手為圖形塗上有規律的顏色嗎?請你拿出水彩筆,為學習單上的圖形塗上你喜歡的規律,看誰塗的漂亮,比一比,看誰是最有創意的設計師。

  ① 學生畫規律,師巡視,並注意表揚動作比較快的同學和提醒速度(畫好的同學坐端正,同時也要注意時間,比一比哪個同學的動作最快。)

  ② 彙報展示:(選幾幅有代表性的)請小作者介紹自己的規律

  ③ 下面的同學,請你給你的同桌說說你塗的規律是什麼?

  3、找一找生活中的規律

  師:有規律的東西是很美麗的,在我們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這樣的事物,你能找一找嗎?

  老師也帶來了一些生活中的規律,請同學們欣賞。

  4、動手做一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規律:

  師: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可真好,你們為自己鼓鼓掌吧!你能讓你的掌聲有規律嗎? (一個同學做,全班齊做)

  師:誰也能用這樣的動作或聲音來表示規律呢?(請一到兩個同學來表示規律)

  (四)、總結收穫,課後延伸:

  1、師:這節課你開心嗎?為什麼?

  師: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可真能幹,不僅學會了找規律,小手能擺出有創意的規律,還能畫出美麗的規律,真了不起。有規律的事物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學們課後能夠多仔細觀察,發現更多美麗的有規律的事物。

  2、你能根據我們今天學習的規律,為媽媽設計一條有規律的漂亮的手鍊嗎?

  (五)、板書設計

  找規律

  一組 重複排列

  展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