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

  【桂林山水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透過看錄影、學文,瞭解桂林山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瞭解桂林山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錄影、收集有關桂林山的資料。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匯入 ,啟發情感。

  1、見過山嗎?能用詞語概括其特點嗎?

  二、潛心會文,領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板書:山

  1、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2、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3、朗讀指導描寫奇的語句。

  (1)這段話該怎樣讀?請你從中選擇一句,試著讀一讀。

  (2)誰來讀讀描寫奇的語句?(指名讀)

  (3)找到奇的感覺了嗎?從哪兒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僅此而已嗎?

  (5)生:不是的。你又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6)完成練習紙上的作業 。能幹的可以嘗試寫更多的。完成後四人小組交流,推薦最優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

  (7)老師也寫了一首詩。師朗誦詩歌。

  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萬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飛龍。

  有山如軍艦,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臥佛,有山似書童。

  有山如萬馬賓士,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織布,有山似耕作的老農。

  有山如將軍升帳,有山似左右侍從。

  (8)你再試試,能不能讀得更奇呢?自由讀後齊讀。

  4、朗讀指導描寫秀的語句。

  (1)描寫山秀的語句誰來試試?

  (2)聽了你的朗讀,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種清新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呀?

  (3)還有別的理解嗎?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燈)

  (5)齊讀。

  5、讀指導描寫險的語句。

  (1)現在,誰願意來動手畫一畫山的險?幾名同學到黑板演示。

  (2)感覺險嗎?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讀有關句子

  (3)學著他的樣子讀。

  6、錄影。讓我們隨著錄影,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獨特之美吧!

  7、配樂朗誦。配樂朗誦有興趣嗎?不過,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這幾句話記住,然後再充滿激情地演講。有信心嗎?(生準備)

  (1)指名背。

  (2)全體有感情地背誦。

  三、延伸表達,抒發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國美麗河山的一小部分,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四、拓展閱讀。

  (1)類似優美的文章,還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

  (2)摘錄課內外優美語句,也可嘗試寫讀書筆記。

  板書:桂林山水

  泰山

  桂林的山:奇、秀、險

  香山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2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重點:

  1.運用媒體素材、圖文結合、品詞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讀去體會。

  2.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字詞目標: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灕江、無瑕、翡翠、峰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將媒體素材和課文有機結合,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培養想象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1.匯入語: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嗎?“桂林山水甲天下”,誰知道它是什麼意思?請有實地感受的同學具體談一談。

  2.選擇部分精彩圖片和一段影片素材播放給學生觀看,再讓學生說說感受。

  過渡語: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體會作家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讚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讚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點。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再想想人們為什麼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讀課文

  1.出示桂林山水圖、指導學生按照先區域性後整體,先山水後其他的順序觀察畫面、談感受(水平靜、清澈、山姿態萬千、遠處雲霧迷濛、近處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樂範讀全文、學生圖文對照找出課文中與畫面相對應的語句。

  3.按要求自讀課文。

  (1)字音讀準,解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2)質疑問難。

  4.檢查自讀效果。

  (l)重點糾正下列字音:

  (2)引導學生體會本課新詞。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課文插圖,觀察“灕江水”。

  思考:灕江的水到底與別處有什麼不同呢?

  多媒體演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同桌互談感受。

  2.自讀這一段,概括一下灕江的水的特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靜、清、綠)

  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描繪出來的?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①帶著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自讀揣摩。

  ②指名讀,並評點。

  ③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文,出示課文插圖,觀察“桂林山”。

  2.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點)。

  3.小組交流,反饋。

  4.全班交流自學成果,並解疑。

  ①體會“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體展示桂林的山,再對比泰山和香山。

  ③學生自己總結桂林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5.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注意”啊”的讀法不同

  真奇“啊”讀ya

  真秀“啊”讀wa

  真險“啊”讀na

  六、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賞了桂林的山水之後你有什麼感受。

  2.走進課文,瞭解作者的感受。

  3.讀課文最後一段,你從這段話中感悟到了什麼。

  體會“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4.此時,我們已被桂林山水的美麗、神奇所陶醉,帶著對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透過本課學習,知道桂林山水的特點,初步瞭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對推動當地社會發展的作用。

  3、透過本課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課前調查,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課堂展示,教師幫助學生歸納、提煉,提升學生的桂林山水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探索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教學難點:

  瞭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學準備:

  1、學生根據教師要求收集有關桂林山水特點的圖片、文字資料。

  2、製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幅員遼闊的祖國大地上,有著數不清的美景勝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嶽是各具特點,還有天下第一山——黃山、難識真面目的廬山等座座都令人流連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蕩蕩、滾滾東流的第一大河長江,中華民族的搖藍黃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鏡般的天池又讓人心曠神怡。正是這樣的山山水水將祖國大地裝典得格外美麗。(課件展示1)

  二、新授

  第一部分:瞭解桂林的地理位置、歷史、名稱由來。

  1、既然我們要去桂林遊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況。請同學們開啟課前老師發的閱讀材料。閱讀材料上的這段話就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先請大家:

  (1)讀一讀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圖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20xx+214-1=2214年

  (4)說一說:桂林名稱的由來

  可以個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討論。

  2、學生回答,老師相應補充:

  (1)請學生來指圖。(評價)能不能再給大家說說桂林在哪個自治區,在什麼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她不僅是馳名中外的風景旅遊城市,從古至今還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雲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稱。早在1982年就成為了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時節,在鬱鬱蔥蔥的桂樹掩映下的桂林,不時飄來陣陣桂花的香氣,真是令人心醉呀!

  3、過渡:同學們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風景更美!所以古往今來,人們都稱讚“桂林山水甲天下”。誰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評價)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桂林山水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覺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學重點)

  1、請同學們開啟書P115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個問題。

  正是獨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構成的錦繡畫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麼,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麼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學們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課前我們班同學已經分成了三大組,每一組圍繞一個主題,按照老師給出的自學提綱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進行了學習。現在就要請三組同學分別來給大家介紹自己的學習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組介紹的最好。

  (1)我們就按照順序,首先請第一組來介紹山。

  師總結:好,讓我們用掌聲感謝第一組的介紹。現在我明白了“諸峰如筍拔地起,碧玉含翠豎雲端”的含義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態,婀娜秀麗啊!

  (2)接著請第二組同學給我們介紹水。

  師總結:同樣也用掌聲感謝第二組的介紹。不知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剛才他們在介紹灕江的水時仍離不開講桂林的山,是嗎?其實這正是桂林山水的獨特之處,秀山圍繞著清水,清水倒映著秀山,山水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所以才會形成“百里灕江,百里畫廊”的奇觀!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句,來體會它的含義“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

  (3)最後再請第三組來介紹洞。

  師總結:我們也要感謝第三組的介紹。這奇幻多姿的巖洞被人們稱為瑰麗無比的“藝術宮殿”,真是名符其實!我想無論是誰看到這種神奇的景像都會歎為觀止的!可以說桂林的奇洞美石為桂林山水錦上添花。

  3、剛才三組同學介紹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誰最好。透過你們的介紹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領略了“三絕”的絕妙之處。大家想想,單獨著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渾然一體,那將是多麼嫵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風景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段錄影,整體地欣賞一下桂林美景。(看錄影,課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難怪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奧秘(教學難點)

  1、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奧秘。

  (1)請大家看書P116-117桂林仙境的奧秘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讀讀,再討論討論:桂林山水形成的二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是什麼?

  *石灰岩: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礎,可以說沒有石灰岩就沒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含有二氧化碳水:CO2水;(教師板書)

  (2)關於這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有沒有問題要提?

  學生提問,教師歸納為兩個問題。①什麼是石灰岩?②石灰岩是怎麼形成的?③什麼是石鐘乳、石筍?

  (3)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動畫演示。(課件展示3)

  ①看一段動畫介紹。現在有沒有明白什麼是石灰岩,它是怎麼形成的了嗎?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岩發育而來的。

  ②為什麼要含有C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為什麼含有CO2?含有CO2的水是怎樣使石灰岩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接下來我們來解決這幾個問題。請大家繼續看動畫介紹,答案就在裡面,仔細聽認真看呀!(課件展示4)

  ③什麼是石鐘乳、石筍、石柱?看動畫介紹。(課件展示5)

  (3)小結:同學們,你們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師。經過幾百萬上,把石灰岩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錦、千姿百態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2、同學們現在一定覺得大自然特別神奇,的確大自然充滿了無窮的奧秘,等待著你們不斷地增長知識去控索。剛才我們解決了大家提出的一些問題,還有一些問題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興趣,課後我們還可以一起繼續去研究。

  3、同學們,其實在我國雲南石林、廣東肇慶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華北地區也有大面積的石灰岩,可為什麼它們沒有形成象桂林這樣秀美的山水,為什麼人們唯獨稱讚“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螢幕上這段話,自由讀,想想原因(互相說說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課件6)

  (2)指名說。

  ①桂林一帶的石灰岩分佈廣、厚度大、質地純淨。

  教師小結:對!儘管石林、慶肇的石灰岩厚度大、質地純淨,但由於面積小,分佈不廣,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樣雄偉壯觀的氣派。

  ②高溫多雨的氣候又給桂林帶來了豐沛的降水。

  教師小結:華北地區雖然有大面積的石灰岩,但氣候幹少雨,比較寒冷,因此難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

  (3)小結:正是因為這些優越的條件,使桂林的風景,不論從規模上,還是從發育的完美上,都是獨樹一幟,天下第一。

  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對我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1、桂林山水,引來無數旅遊觀光的中外遊人,令他們留連忘返。那麼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對我國的社會發展有哪些影響呢?自由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討論。

  (1)第一個影響是什麼?(她讓世界瞭解了我國的錦繡河山和燦爛文化,增進了我國與世界的社會交往)

  (2)第二個影響是什麼?(她使中國人面對這舉世無雙的國寶,感到無比驕傲。)

  (3)還有什麼影響?(她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增加了社會財富,從而推動了社會前進),請大家看一組資料。(出示課件9)

  2、總結:從這幾個資料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遊業的確不僅溝通了中國與世界的社會交往還增加了國家和地方的社會財富,促進了桂林經濟、文化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甲天下

  秀山

  諸峰如筍拔地起,石灰岩

  清水

  碧玉含翠豎雲端, 含二氧化碳的水 奇洞 群峰倒影山浮水, 無山無水不入神,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絡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暇”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學習文章的敘述方法(“總-分-總”);

  (3)領悟作者抓住主要特點,運用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意境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方法。

  【設計思路】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喚起他們閱讀的興趣。本課透過看圖、學文,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透過反覆朗讀,達到入情入境、情景交融。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PPT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一課時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

  第二課時(詳)

  一、激情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寫景佳作《桂林山水》。先讓我們伴著優美的音樂,來欣賞一組精彩的桂林山水圖片。

  桂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座美麗的城市。從古至今引得不少文人墨客寫下很多詩文讚美它,如唐代詩人杜甫就曾留下“風景宜人處:‘獨桂林’”,宋代詩人范成大也曾有“桂林之奇,天下第一”的詩句。

  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走進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

  二、整體感知,入情入境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瀏覽課文。人們都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呢?(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給你的總體印象的句子。)

  預設: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瞭解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即為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也就是說桂林山水的風景被稱為天下第一。

  3.想一想,這一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預設:總起。概括說明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的緣由。

  過渡: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麼我們就要趕緊跟上作者陳淼的步伐“乘著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吧!(指導朗讀,要讀出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的之情以及心情尤為迫切的語氣。)

  (二)精讀第2自然段

  1、出示文字: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入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多媒體同時展示與內容相關的圖片)

  想一想:讀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我們是來遊覽桂林的,為什麼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

  作者並不直接寫灕江的水,而是從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入手,運用“對比”的手法,用一個“卻”字轉折,說明這些美景雖美,卻不及灕江水,與大海相比,突出了灕江的靜,與西湖相比,突出了灕江的清與綠,體現出灕江水的與眾不同。

  2、那麼灕江的水到底又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請學生概括地說特點。(板書:靜、清、綠)

  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

  灕江的水真清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

  這樣概括地寫,不是也能把特點寫明白嗎?

  (2)和原句對比,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寫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緻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

  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透過範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灕江水的靜、清、綠。(指導朗讀:“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綠”這句讀出讚歎之情。)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這段先用大海、西湖引出灕江的水,再具體寫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最後一句是感受,也突出了水的靜。

  播放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三、自學課文第3自然段

  1、欣賞完灕江的水,我們再來遊覽桂林的山。請同學們按照學習灕江水的方式自學桂林的山。(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桂林山的圖片,大家可以結合圖片和課文中的描寫,或獨自思考或小組討論。來學習和感受桂林山與眾不同的美。)

  2、出示文字: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像,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請學生概括地說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結合畫面,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加以具體的描述。

  (1)“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

  (2)“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3)“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

  3、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的特點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手法寫桂林的山,先以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托桂林的山是那麼別具一格。隨之寫其奇、秀、險的特點,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過渡:遊覽過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作者又有什麼感受?

  四、感悟第4自然段

  1、出示文字: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1)“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桂林到陽朔一帶,沿途都是青山綠水,風景宜人,美不勝收,說桂林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可謂十分貼切)

  (2)“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這一句道出了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

  2、感受桂林山水相依,風景宜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五、總結全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國山河多壯麗!慨嘆之餘,我們不由讚歎陳淼先生的文筆竟如此之美!同學們,讓我們伴著優美的音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再次徜徉於桂林山水之間,回味它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美的享受。

  六、知識拓展

  同學們,我們的家鄉素有“金周至”之美譽,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宜人,同學們可以仿照課文第2、3自然段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用整齊的句式具體地描寫一寫家鄉的山水之美吧!

  【板書設計】

  2.桂林山水

  灕江水:靜、清、綠

  甲天下——————畫中游

  ↓--桂林山:奇、秀、險--↓

  (總)-(分)-(總)

  【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是這篇文章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寫景的經典之作,語言優美,形象生動,讀來趣味盎然,令人嚮往,在教授這篇文章的時候,不管是桂林的山還是桂林的水,我都不想丟棄,所以內容較多,由於時間限制,每個部分講解的不夠仔細,還需要繼續精簡。

  四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我希望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在精讀了第二自然段後,讓學生仿照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效果良好。

  如果時間允許可適當增加檢測練習,鞏固學習內容。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5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小學語文S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課。學時為兩課時。

  本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先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然後,把桂林山水聯絡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是學生品詞析句的好文章,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典範。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瞭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點;會理解比喻句並能說出運用比喻句的好處。積

  ⑵培養學生積累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2、過程與方法:

  ⑴藉助多媒體課件,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的原則,採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的方法體會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⑵藉助多媒體課件,在夥伴幫助及教師的個別指導下,會朗讀課文,透過朗讀感受文字之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習,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本課的學習者為四年級的學生,通過了解,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簡單的寫作手法,寫作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2、學生具有獨立的朗讀能力,對閱讀等語文活動很感興趣。

  3、學生開始學習藉助課件自主學習,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拓展閱讀。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文語言優美、意境清新,層次清晰,講授時主要運用講授式、啟發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策略,透過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利用多媒體聲音、影象資源,藉助大量圖片,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視象”,引導學生入境入情,欣賞美景,品讀課文,以達到體會畫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從而完教學目標。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環境:多媒體電教室

  資源準備:教學所用的PPT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在我國的南部有一處很著名的自然景觀,你知道在哪裡嗎?(出示中國地圖課件)廣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風光很美,你們想去看看嗎?“想”好!那就一起來欣賞桂林的自然風光吧!(出示課件)

  2、剛才看了圖片,誰來說一說桂林最美的是什麼?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者陳淼寫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樣寫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理清層次,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時要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讀文後試著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說說對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讀。

  2、交流

  隨機板書:

  甲天下

  水

  山

  畫中游

  3、引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

  (三)、圖文並茂,賞析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段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讓學生說說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2)、小結

  2、觀賞灕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習第2自然段。

  導語:同學們,剛才對文章有了初步的瞭解,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圍繞山和水來寫的。那我們下面就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灕江的水!

  a按要求自由讀第2自然段。(要求:A說一說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B作者是怎樣寫出水的特點的?C找出體現灕江的水與眾不同的句子。)

  b彙報學習情況。

  ●說一說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相機板書:靜清綠

  ●(出示小黑板)作者是怎樣寫出水的特點的?(讓學生體會先用感嘆句概括,再具體描述的表達方法。)

  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感嘆概括)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哪是一塊翡翠。(具體描寫)

  (2)、品讀作者怎麼寫出灕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出示課件)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幾個“啊”的讀音。(真靜啊(ā)!真清啊(ā)!真綠啊(yà)!)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4)、引導學生觀察“灕江的……灕江的……灕江的……”這個句式的特點和認識排比的修辭手法。指導分號的用法和書寫。

  (5)、作者既然是寫灕江水,為什麼開頭先提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這樣是採用“對比”的方法突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及讚美之情。”

  (6)、分組讀:一組讀感嘆句概括的,另一組讀具體描述的。

  (7)、:體會特點,感悟寫法,感情朗讀,想象仿寫。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方案3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方案3篇

  2、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1)、小結學法。

  (2)、出示學習要求。

  (3)、學生自學,教師個別指導。

  3、自主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出示課件)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圖片,當山和水相映襯時,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麼感受?請看第4自然段是怎樣寫的。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聯絡上下文,藉助工具書理解有關的重點詞、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為什麼用“單引號”

  (3)、再讀第四自然段。

  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後說說自己的體驗。

  (四)、總結寫法,感悟作者情感。

  1、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遊玩的感受相同嗎?

  (我們隨同作者欣賞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還有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我們就像是進入了畫卷,進入了仙境。)

  2、說說你對課題中“甲天下”的理解。

  3、體會作者為什麼能寫得這樣美?(因為他熱愛大自然,熱愛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自由讀課後“閱讀材料”與課文比較,體會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法。進行小練筆。

  (六)、總結全文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一、創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自悟,自得其樂。

  二、透過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愛美情趣。

  三、學習作者細緻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感悟文章中優美詞句的內在美。

  教學方法:

  發揮個性,自主學習;“像”“文”對照,多向導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帶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美景中。

  1、播放錄影片,配以課文朗讀。

  2、學生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談談感受。

  3、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思考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聲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2、換詞練習:區分“觀賞”與“欣賞”。

  3、指導朗讀,讀出讚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三、觀賞灕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看投影或錄影中的灕江。

  2、讀課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麼和灕江的水比較?比較的目的是什麼?

  3、引導學生找合作伙伴,結成學習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現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

  4、讀課文,抓排比句,找出灕江的特點。

  5、引讀自悟,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6、指導學生用聲音的變化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第二課時

  一、朗讀第二段,表達自己對桂林的水的特點的感悟。

  二、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1)伴讀、輪讀或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的詞句。

  (2)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相似之處?

  (3)學生在小組中觀察自備的圖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麼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每組推選“優秀小導遊”發言。

  2、學生彙報學習情況。

  (1)請學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險”這三個特點。

  (2)請學生彙報兩段文字在寫法上的相似之處。

  3、請學生自由發揮想像,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

  4、指導朗讀,體味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絡起來讀。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等詞句。

  2、自讀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運用多種朗讀開工,讀出盪舟灕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課外蒐集寫祖國名勝、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課時

  一、朗讀、背誦最喜愛的段落。

  二、朗讀課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擬題閱讀作業。

  例:

  1、找近反義詞;

  2、劃出一個比喻句,寫出本體、比喻詞、喻體;

  3、分層(寫句序),寫出層意;

  4、“這樣的水”指的是什麼?“這樣的山”指的是什麼?

  板書設計:

  水靜水清水綠

  山奇山秀山險

  舟行碧波畫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學後記:

  對於這類寫景美文,主要還是引導學生多讀,特別是多讀有關句子。

  資料提供者:丘艾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閱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薰陶,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

  3、理解重點句段,學習作者用優美詞句表達情意的方法。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

  2、難點:學習作者用優美詞句表達情意的方法。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在我國的南部有一處很著名的自然景觀,就是廣西桂林。桂林的自然風光很美,老師去年有幸去桂林遊玩,拍了一些照片,你們想看看嗎?好!那就一起來欣賞桂林的自然風光吧!(出示課件)

  (詩講解: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灕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滿目,於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讚譽。)

  2、剛才看了這些照片,誰來說一說桂林最美的是什麼?(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真的是非常美。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課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麗的山水風光。請把課本翻到80頁。(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請同學們帶著愉悅的心情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課文我們已經讀完一遍,不知同學們對字詞掌握怎麼樣?(出示字詞)我找同學讀一下,如果他讀對了,大家就齊讀一遍,如果讀錯了,大家幫他糾正過來。

  奇峰羅列:羅列:分佈、陳列。奇特的山峰散佈陳列。

  危峰兀立:兀:高聳突出。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疊。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3、同學們字詞掌握的很好,請同學們再默讀一遍課文,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出示課件)

  (1)課文中的哪句話評價了桂林的山和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將是多麼美的景象啊,一會兒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2)文章先寫的什麼?再寫的什麼?最後寫的什麼?

  先寫“水”再寫“山”最後寫“山水相融”(板書:山,水)

  (3)課文是按什麼結構寫的?(總——分——總)

  三、精讀課文,感悟特點及方法

  (一)灕江的水:

  1、同學們剛才對文章有了初步的瞭解,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圍繞山和水來寫的。那我們下面就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灕江的水!

  2、我找同學讀一下第2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板書:靜,清,綠)

  3、作者是怎樣寫出灕江的水與眾不同的?我找同學讀一讀。(課件)

  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課件)大家看這三個句子是什麼句?(感嘆句)第2自然段是先用感嘆句概括,再具體描述的表達方法寫出了灕江水的特點。(板書,讚賞—描述)

  (為什麼“啊”的後面不是感嘆號?第一,因為該句中的感嘆句並不是結束句。該句中“啊”後面使用逗號,主要是為了引出句子後進一步描述的形容分句,如引出“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第二,該句是由幾個連續的感嘆句組成的排比句。排比句中間一般使用分號表示幾個並列的句子。因此這裡如果插入表示結束的感嘆號是非常不適合的。)

  4、如此美麗的灕江水,真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透過清澈的灕江水,你還看到了些什麼呢?(小魚、山的倒影、水草等等)能用上課文中的句式來說一說嗎?

  拓展練習: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________。(課件)

  5、灕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課文中說它綠得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大家知道翡翠是什麼?(課件)(翡翠是一種晶瑩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個斑,我們就稱之為“瑕”。)灕江的水像一塊翡翠,並且是一塊沒有斑點的翡翠。

  6、灕江的水就是這麼美,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這一自然段,要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注意幾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a)!真清啊(na)!真綠啊(y)!)(課件)

  6、下面我找同學分別讀一讀這幾個句子。(課件)(指名讀)

  下面男女生分著讀:女生讀感嘆句概括的,男生讀具體描述的。(生讀)

  7、作者既然是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開頭先提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樣是採用“對比”的方法突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及讚美之情。)

  (二)桂林的山:

  1、灕江水的“靜、清、綠”,美得獨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與眾不同呢?讓我們把木船靠邊,欣賞一番桂林的山色。請同學按照學習第2自然段的方法,想一想:第3自然段寫了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作者採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同桌之間交流一下。(奇,秀,險,先感嘆概括,再具體描寫)同時注意幾個“啊”的讀音。(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課件)

  2、同學們登過什麼山呢?這座山有什麼特點?再來看看桂林的山,好像從地裡拔出來高高地挺立著,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拔地而起)而且一座座山有連在一起嗎?(沒有)這個就叫做(各不相連)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麼?(課件)

  3、桂林的山真是形態各異,老師去桂林也拍到幾座奇特的山,看看你們能猜出是什麼山嗎?(課件)

  4、大家能發揮一下你的想象力,想一想桂林的山還像什麼呢?(課件)(有的像揹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

  5、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萬千,課文中用哪個字來概括桂林山的這一特點?(奇)這個奇是奇怪嗎?(奇特,樣子很少見)的確,這樣的山,在別處很少見,所以說是(奇峰羅列)。讀出奇特的感覺來。(自由讀指名讀)(課件)

  6、除了奇峰之外在桂林還聳立著又高又陡的山峰,我們稱之為(危峰兀立),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的怪石山,書上用一個什麼詞來說山石重疊的?(怪石嶙峋)

  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麼特點?(險)誰來讀讀這種山勢險峻的感覺?(課件)(生讀,齊讀)

  7、除了奇、險之外,桂林的山還有什麼特點?(秀)“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秀麗、秀美)由此可見,“秀”就是指“美”,如此美妙的景色,帶著讚歎的語氣一起來讀一讀吧。

  8、相信一幅幅的美景,早已烙在你們的腦海中,你能來稱讚一番這迷人的山水嗎?桂林山水!

  四、拓展研讀,加深感悟

  1、作者乘著木舟盪漾在灕江上,欣賞著這如夢似幻的人間仙境,不禁發出由衷的讚歎: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齊讀)(課件)

  這哪裡是流淌在筆尖的文字,這分明是作者一顆靈動的心啊,讓我們發自肺腑地由衷讚歎——(齊讀)

  2、這一段中哪一句話最能夠起到總結的作用呢?(生說)這句話為什麼用引號引起來呢?

  小結:這是一種修辭方法,就叫“引用”。可是自己寫文章,為什麼要引用別人的話啊?(如果別人說的話剛好能夠表達你的感受或者能夠代表你的觀點,就可以引用過來。當然,用引號標註上,也表示對原作者的尊重。)

  3、欣賞了如此迷人的桂林山水後,我們不由得為它的美景所折服。下面我們就看看這篇文章是怎樣稱讚桂林山水的!(課件)

  大家快速瀏覽這篇文章,想一想:文章是按照什麼結構寫的?作者採用怎樣的表達方式?寫了哪些景物?重點寫了哪處景物?(課件)這就是老師拍下的九馬畫山,大家找到九匹馬了嗎?(課件)

  在這高懸於青山上的大畫布上面,保留著一幅氣勢雄偉的九馬奔騰圖,這九匹馬栩栩如生,誰見了都叫絕!難怪不少文人墨客都願不吝筆墨地大加讚賞。(課件)宋代詩人鄒浩比作天公醉時的傑作:“應時天公醉時筆,重重粉墨尚縱橫”。(課件)清代詩人徐弓也曾賦詩一首:“自古山如畫,如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生齊讀)自古以來山巒都是如畫一般的美麗,而詩人眼前出現如此真實的山,山上呈現出九匹馬,連詩人都感嘆到,真是人間一件奇事!

  五、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這節課我們共同遊覽了桂林山水,真是讓人陶醉。古語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夠走進桂林的話,一定別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風景之美,領略它的文化之美。最後,老師給大家佈置一項作業,課後讀一讀這冊書“選讀課文”第6課《秦兵馬俑》,感受一下秦兵馬俑以其巨大的規模,威武的場面和高超的科學、藝術水平,使遊客們驚歎不已。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甲天下

  讚賞——描述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8

  一、匯入課文,學習首節

  1、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麼意思?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為什麼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下面我們就一同去桂林遊覽一下,讓我們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後,你會有一個滿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1、先讓我們伴著優美的音樂,來欣賞一組精彩的桂林山水圖片。

  演示:“配樂欣賞”。

  2、欣賞同時教師做以下文字說明:

  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綠水映山,這山,這水是那麼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這是螺螄山,它多像是一隻倒扣著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麗啊!

  這是蘋果山,它像不像一隻又大又圓的蘋果。

  煙雨朦朧的灕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這是雪獅嶺,一隻多麼偉武的大獅子啊,仔細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綠山綠水,讓人覺得好像走進了仙境。

  嗬!一隻多麼逼真的大駱駝!

  美麗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徵喲!

  三、加深對山水特點的理解

  1、讓我們從桂林的美景中回來,回到課文中,先來了解美麗的灕江:

  ⑴ 介紹灕江:

  如詩如畫的灕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發源於桂林市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它如同一條秀麗的玉帶般一路流經桂林、陽朔,一直到桂林東南部的平樂縣,全長有170多千米。

  如詩如畫的灕江之所以這麼美麗,是因為它有三個特點,你們能在課文中找出嗎?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靜、清、綠)

  學生齊讀描寫三個特點的句子。

  ⑵ 靜:

  ① 請同學們來看插圖:

  看,灕江的水是那麼靜,水面上幾乎沒有一絲波紋,簡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個比喻句來形容一下灕江水的靜?

  演示:“桂林的水”。

  (點選略縮圖可放大)

  讓同學們體會灕江不的靜。

  (灕江的水多靜啊,像不像一面鏡子?山的影子是那麼清晰地投在水中)

  ② 朗讀指導:

  灕江的水多靜啊,你能把有關句子讀一讀嗎?朗讀指導。

  (注意“真靜啊”,作者發自內心的由衷的讚歎)

  ③ 在多次指名讀後齊背。

  ⑶ 清:

  ① 灕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麼程度呢?書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紹,同學們肯定覺得不夠形象!想知道灕江的水到底清到什麼程度嗎?

  ② 先請同學們來看一幅圖片,演示“水中倒影”。

  (在課件中把滑鼠放在兩幅圖片的中間,會出現詳細的說明文字。透過這幅圖片的欣賞,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灕江水的清 )

  ③ 看了圖片,同學們對灕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觀的感受,讓我們再來看一組具體的數字吧?

  演示“對比圖”: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灕江的水整整比黃河的水清了1000倍,灕江真可謂是水清見底,游魚可數,景色如畫。

  ④ 朗讀指導:

  灕江的水清不清?那麼我們該怎樣朗讀來表現呢?

  ⑤ 齊背。

  ⑷ 綠:

  ① “無瑕的翡翠”是什麼意思?

  ② 演示:

  “半邊渡”。

  (在課件“桂林的水”部分中,還有其它的圖片,教師可根據需要展示,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個特點)

  桂林這裡的氣候溫暖溼潤,有利於植物的生長,所以山上長滿了綠色植物,山是綠的,把水也映綠了,看,多綠的水,像不像無瑕的翡翠?

  ⑸ 連讀描寫三特點句子。

  這是幾個句子?一個還是三個?

  簡要說明本自然節首尾兩句,齊讀全段。

  ⑹ 本節小結,演示:

  連續欣賞。

  (在課件“桂林的水”部分點選畫面中間的動畫)

  2、瞭解桂林的山:

  ⑴ 過渡:

  灕江的水那麼靜、那麼清、那麼綠,真是太美了,不過你可別只顧了低頭看水,而望了抬頭看兩岸美不勝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點是什麼呢?

  板書:(奇、秀、險)

  ⑵ 奇:

  ① 齊讀“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

  “象山”、“駱駝山”、“蘋果山”、“雪獅嶺”。

  欣賞這些圖片時,把滑鼠放在圖片的中間部分,會有說明文字出現,如不想讓學生看到,請不要把滑鼠放在中間。

  語言補充:

  朝板山、九馬畫山、八仙過海、月亮山、孫悟空吃仙桃等等。

  (需要有關這些山的文字說明,請到我的專輯中下載)

  其實又豈止是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說也說不盡。此時此刻在我們的心中只有七個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② 指導朗讀。

  ⑶ 結合七幅圖片,讓學生理解山之“秀、險”。

  ⑷ 連讀三個特點的句子。

  三、理解“連綿的畫卷”,總體瞭解桂林山水

  1、教師接讀:

  (這樣的山……連綿的畫卷)

  “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哪樣的山、水?(圍繞、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進這哪兒?

  2、理解“連綿的畫卷”:

  板書:連綿的畫卷

  什麼是“畫卷”,“連綿不斷”是什麼意思?

  演示:地圖。

  由桂林到陽朔83千米的灕江,像一條青綢,如一條綠帶,盤繞在兩岸萬點峰巒之間。一路上風光奇麗,奇峰夾岸,青山浮水,碧水縈迴,真猶如一幅百里的畫卷。說它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一點也不過份。

  3、齊讀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再次演示:

  “配樂欣賞”:看看你有沒有在“畫中游”的感覺。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詩如畫,下面老師要為你們介紹一首詩《桂林山水歌》,這是詩是著名詩人賀敬之寫的。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麼樣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結合學生特點運用靈活的手段,讓學生透過讀感受詩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總結昇華

  1、本文寫了什麼?表現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2、你遊過桂林嗎?你遊過什麼地方?

  (讓學生暢所欲言,讚美祖國美麗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麼宏偉的連綿的畫卷啊,可這83千米,在我們偉大的祖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上,它又是那麼微不足道,我的祖國美麗的山河又豈止在於桂林山水,像剛才同學們說的……,都是我們美麗山河的組成部分,我們的祖國是多美麗,我們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國家而感到自豪。

  3、欣賞“帶”字:最後老師請你們來欣賞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風景線。

  演示:“鑑山樓石刻”。

  讓學生根據課件提出的問題充分討論,找學生代表來回答,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結合學生回答,總結結束全課。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9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第一課。

  本篇課文所需課時為2課時,80分鐘,本節課是第二課時;

  《桂林山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第八課。這篇課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水:靜、清、綠:山:奇、秀、險),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能準確讀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斷生字字音並且認清字形;

  (2)會寫“駱、駝、峰、嶙、峋、翡、翠”七個生字,書寫端正整潔,筆順正確,間架結構規範;

  (3)認識偏旁“羽”字頭,能夠說出學過的或認識的帶“羽”字頭的字;

  (4)藉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5)能用“駱駝”、“翡翠”、“嶙峋” 在10分鐘內口頭組詞造句或創編謎語。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提出不認識的生字和同學之間互相交流,進一步掌握和體驗識字的方法;

  (2)能夠透過自主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動腦思考、同桌交流、表達反饋的課文學習過程,體驗和感悟探究的一般過程;

  (3)能夠透過仿、續或創編的方法,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意見或看法;

  (4)能夠仔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有將生字識記方法或對課文的理解感悟用語言表達出來與其他同學交流的願望,體驗合作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學生是9-10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錶現自己,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學生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讚許;

  3學生已有一定的拼讀能力,能借助漢語拼音閱讀拓展材料;

  4學生已經認識“馬”、“山”、二個偏旁。

  5學生對於識字興趣很高,識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生字,並且能自己創設情境來鞏固、應用生字。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綜合運用講授式、啟發式、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等各種策略,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透過質疑、小組交流、分組彙報等環節完成課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利用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作為學生解決的工具,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採用抒發感受、編兒歌等方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透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和指導學生利用網路創新表達,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教學環境:電教室。

  2、資源準備:教學PPT課件、桂林山水的圖片。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桂林山水是我國秀麗山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那桂林山水的美到底美在哪兒,作者是怎樣用他神奇的筆把這個“美”描繪出來的呢?今天,老師跟同學們一起,隨作者去看一看桂林的山水。

  二感知課文

  課件播放桂林風光,聽2、3自然段錄音。

  觀賞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你能告訴老師你更喜歡哪一個?

  三學習課文2、3段

  四學習第四段課文,小結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將學生學習的評價融入到各個教學活動過程中。

  (1)課堂參與情況較好,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參與面較廣

  (2)識字:認讀生字,用生字正確組詞、造句

  (3)形聲字:認識形聲字,初步瞭解形聲字構字規律

  (4)課文內容理解:有感情地將課文讀給小夥伴聽

  (5)擴充套件閱讀:擴充套件閱讀桂林山水相關文章

  八、幫助和總結

  《桂林山水》這一方案,符合學生學情,與課本內容緊密相連,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興趣很高,凸顯了學習的主動性。同學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協助下,閱讀了描寫桂林山水的文章;收集了桂林山水的圖片、影片等。讓孩子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查詢資料能力、利用網路能力、篩選整理資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因為學生們上網學習偏少,對桂林山水的瞭解比較少。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有個別學生合作性較差,探究能力不強,今後需要多參加這樣的活動,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透過朗讀、背誦課文,瞭解桂林美麗的山水,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啊”的音變,讀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3、學習透過對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進行描寫的方法,把句子寫具體。

  4、學會本課10個生字,積累詞語。重點理解“拔地而起”、“連綿不斷”、“波瀾壯闊”、“形態萬千”、“危峰兀立”等詞。

  5、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朗讀,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課文是如何把它們寫具體的。根據句子結構及句式的特點把握語調及語速。掌握“啊”的讀音。

  教學準備:課件、音樂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積累詞語。重點理解“拔地而起”、“連綿不斷”、“波瀾壯闊”、“形態萬千”、“危峰兀立”等詞。

  2、透過朗讀課文,瞭解桂林美麗的山水。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啊”的音變,讀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們乘著木船,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2、“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

  3、下面,我們要隨著作者的視線,一起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點記號)

  二、自學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出示自學要求:

  ⑴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⑵你覺得課文是按什麼結構來寫的?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點?請用小圈圈出。

  3、檢查自學

  ⑴指名四人朗讀

  ⑵你覺得課文是按什麼結構來寫的?板書:總起分述總結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點?板書:水:靜清綠山:奇秀險

  請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詩來總結文章。板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三、導學第二節

  1、分小組自學課文第二節,從以下幾個方面把課文讀懂:

  詞義,結構(分層),修辭手法,語言文字,朗讀語氣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談談學習的體會,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組交流時提出。

  學習方式:讀讀、議議、圈圈、劃劃

  等一會兒老師還要請你們交流一下你們是怎樣來學習課文的,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學習的方法、步驟。

  2、交流學習情況:

  ⑴詞義:波瀾壯闊、無瑕等

  ⑵分層:三層

  ⑶修辭手法:引讀

  第一句用“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跟灕江作比較,強調灕江的水有獨特的美。第二句具體寫灕江水“靜”、“清”、“綠”三個特點。其中的“真”,是的確、實在的意思。

  對這三個特點,作者用感覺或用比喻來具體說明,並把它們組成一組排比句,文字優美,富有節奏,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

  最後一句寫出江水之靜。

  ⑷描寫角度:引讀

  “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動態的角度寫;

  “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透明度的角度寫;

  “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從色彩的角度寫。

  ⑸引讀,說說你怎樣讀出語氣,交流並指導朗讀。

  “靜,清,綠”三字要讀重音,在“靜得、清得、綠得”後要

  有小停頓,以突出後面補充說明得部分。讀這三個分句,音量要漸大,讀出層層推進得感覺。

  讀好排比句,注意節奏,幾個“像……”要一氣呵成。

  個讀,齊讀。

  ⑹質疑,解疑

  ⑺小結你們小組是用什麼方法來學習課文的?

  【讀課文→分層→找特點→怎樣寫具體(讀讀議議)→有感情朗讀】

  3、背誦第二節,根據板書自背,互背,說說你是用什麼方法把課文背出來的。

  4、檢查背誦。

  四、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背誦並默寫第二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透過朗讀、背誦課文,瞭解桂林美麗的山水,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啊”的音變,讀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3、學習透過對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進行描寫的方法,把句子寫具體。

  4、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指名背誦二節(默寫第二節)

  2、過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與眾不同之處。

  二、導學第三節

  1、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把課文讀懂:

  學習方式:讀讀、議議、圈圈、劃劃

  還要交流一下你們是怎樣讀懂課文的方法。

  2、交流學習情況:

  ⑴詞義: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麗

  ⑵分層:二層

  ⑶寫法:

  寫法上與第2節相似,顯示了結構上的對稱。第一句用“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體地寫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山形

  色彩明麗——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勢

  有形態的描摹,有聯想比喻,有親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勢寫得非常生動逼真。引讀。

  ⑷有感情地朗讀。

  ⑸交流學習方法:

  【讀課文→分層→找特點→怎樣寫具體(讀讀議議)→有感情朗讀】

  ⑹背誦第三節,交流背誦方法。

  三、略讀第三段

  1、師引讀:第三段從整體上寫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體,交相輝映,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受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最後這句古詩是什麼含義?

  3、這句詩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對全文的總結,與第一段的內容相呼應。

  4、背誦第三段。

  四、總結

  1、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桂林美麗的山水,寫下了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讓我們齊讀課文。

  五、完成課後練習。

  1、指導課後練習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補充說明的方法寫具體,即“清得”怎麼樣。兩個小題分別要求寫出“黑得怎麼樣”和“乾淨得怎麼樣”。如:“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黑得看不見屋內的陳設”;“乾淨得看不見一張紙屑”等。

  2、完成其他練習。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默寫課文。

  板書設計:

  總起:甲天下

  靜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綠

  奇

  山 秀

  險

  總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

  2.學習生字。

  3.談感受,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練習背誦課文

  1.自背。

  2.交流背誦方法。

  二、談收穫

  l.結合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桂林山水的特點。

  2.學生以導遊身份為大家深情地介紹桂林山水的美。

  3.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及課文的寫作結構。

  4.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注意字形

  “漓”:右邊是“離”最後兩筆是“ ”和“丶”。

  “瀾”:右邊“門”裡是“柬”。

  (2)組詞練習,區分形近字

  瑕( ) 巒( ) 槳( ) 瀾( )

  暇( ) 戀( ) 漿( ) 斕( )

  漓( ) 綿( ) 筏( )

  璃( ) 棉( ) 伐( )

  離( ) 錦( ) 閥( )

  (3)大家互相交流學習生字的體會和注意的問題。

  三、總結、擴充套件

  1.總結

  我們一同領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體會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名不虛傳。

  2.讀了本課,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試著吟一首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3.欣賞桂林山水的圖片和影片。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寫一段話介紹當地的一處風景,使讀的人能瞭解這處景物的特點。(可以選用本課的句式或詞語)

  3.閱讀《桂林山水感懷》(習題精選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