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錦集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錦集七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郵票一枚,火花一張。

  學具準備:

  一張紙,一根針(可人人準備,也可以組為單位準備)。

  教學程式: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郵票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出示火花,談話:請大家看這張圖片,它是由十張美麗的圖畫組成的。現在我想把它們都分開,你能幫我想想辦法嗎?

  (用刀裁、剪刀剪、鉛筆尖在圖片連線處戳孔後再撕開……)

  過渡:小朋友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辦法。你們知道嗎?郵票就是採用其中一種辦法來分開的。(出示郵票)

  說起郵票這邊上的齒孔,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郵票齒孔的故事》,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輕聲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瞭解大意。

  2、藉助拼音自主識字,把記不住的字標出來。

  3、合作識字。

  “我說你找”。一人說生字,其他人迅速在生字條中指出。

  “我指你認”。一人指生字,其他人搶讀字音,讀準確為止。

  討論:不好記的生字怎樣記?

  4、全班交流。

  小黑板出示生詞,指名教讀,齊讀。

  開火車讀生字,糾正字音。

  還有哪些字記不住?請大家幫助你。

  三、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2、合作學習。

  組內夥伴輪讀課文,糾正易讀錯字音。

  討論: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嘗試讀讀你認為重要的句、段。

  在組內提出自己的疑問,互相幫助解決。無法解決的疑問留待全班討論解決。

  3、全班交流。

  重點引導:

  動手操作,促進理解。老師提供印有“郵票”的紙,部分同學用手撕紙中的“郵票”,部分學生模仿酒館中那位先生的做法。交流感受。

  根據回答指導朗讀重要語句。如:用禮貌的語氣讀兩人對話;找出表現兩人善於動腦筋的句子,讀時突出他們的用心思考;“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英國郵政部門立即採用了這種機器”;“直到現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郵票打孔機”……

  4、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解決疑難。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讀課題。

  回憶: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啟發創造

  1、思考:帶齒孔的郵票用起來的確非常方便,直到今天我們仍然用著這樣的郵票。這樣的方便是誰給我們帶來的?獨立思考後,與身邊的夥伴討論一下。

  交流:從西服領帶上取下別針在郵票連線處刺上小孔的人,反映靈敏,聰明手巧;阿切爾善於觀察,用心思考,研製出郵票打孔機。兩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2、過渡:阿切爾透過觀察別人解決問題的辦法,自己經過研究,發明了郵票打孔機,讓我們能輕鬆地撕開郵票。可是,郵票撕下來後,身邊沒有膠水,郵票沒法貼到信封上。你能解決這個難題嗎?

  (現已解決:郵票背面貼上特製膠水,用時只要用水將郵票背面打溼,就可以把郵票貼在信封上。)

  3、在生活中,你們還發現有什麼不方便?(自由發言)

  小結:這些不方便如何解決呢?希望大家都能做有心人,動腦筋,想辦法,並動手做一做,在“展示臺”上表現一番。可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完成。

  三、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出示生詞,認讀。

  出示“我會寫”中的生字,認讀,擴詞。

  指導生字書寫。

  觀察字型、結構,書空記憶。

  提出需老師指導的生字,老師範寫。

  仿寫。

  交流評議,改進書寫。

  四、積累運用,指導實踐(根據教學情況,部分內容放到課後。)

  1、數量詞積累。

  找出文中的數量詞,讀一讀。

  完成課後練習“讀讀填填”,集體訂正。

  你還能說幾個這樣的詞語嗎?

  2、郵票常識積累。

  讀“我知道”的內容,瞭解部分關於郵票的常識。

  你還收集了哪些關於郵票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

  展示你的集郵冊。

  3、口語表達實踐活動。

  找一找、講一講受生活小事的啟發,從而有所發明創造的故事,如《瓦特發明蒸汽機》、《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本課程是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本課程在非會計專業的設定旨在培養學生對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術的掌握,為後續專業課程及其他經濟類專業課程的繼續學習打下基礎。

  二、課程的目的與要求

  本課程是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專科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對於《基礎會計》學習的需求非常明確:為專業服務,學習《基礎會計》的目的是“懂會計”,而不是“做會計”。對他們而言,不是要成為會計崗位上從事記賬、算賬、報賬的專門會計人員,而是要了解會計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能夠利用會計資訊進行預測、抉擇,立足於透過“懂會計”達到為其專業服務的目的。

  三、課程的教學內容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分為10章。

  第一章總論主要介紹會計的概念、物件、職能和目標、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和一般會計原則;

  第二章會計要素、會計科目和賬戶主要介紹會計物件的具體含義、會計恆等式、會計要素、會計科目、賬戶及其結構,會計科目和賬戶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複式記賬原理重點介紹借貸記賬法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點和會計分錄的編制方法;

  第四章會計憑證主要介紹會計憑證的意義和種類、原始憑證和記帳憑證的填制及稽核、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第五章複式記賬與會計憑證的應用講述的是工業企業主要經營過程中主要業務的核算以及財務成果的核算;

  第六章會計賬簿介紹了賬簿的種類、登記,對賬、結賬及錯帳更正的規則;

  第七章財產清查主要介紹了財產清查的方法以及財產清查結果的帳務處理;

  第八章財務會計報告主要介紹了財務會計報表的內容、資產負責表和利潤表的結構原理、基本編制過程;

  第九章賬務處理程式主要講述各種賬務處理程式的特點、核算步驟;

  第十章會計工作組織介紹了我國會計機構的設定、會計人員職責許可權及基本素質要求、會計從業資格及其管理、會計系列的專業技術職稱、會計法規體系等內容。

  按照各章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可以把十二章內容分為六個單元:

  第一章緒論為第一單元,主要闡述會計的目標、會計的內容和特點、會計的職能和作用、會計的方法等基本理論問題。

  第二章為第二單元,主要闡述會計要素的劃分及其相互間的數量關係——會計等式,這是本課程的理論基礎,因為後面的許多會計核算原理與方法(賬戶結構、複式記賬法、資產負債表的結構等)都是建立在會計要素的劃分及會計等式基礎上的。

  第三章為第三單元,其中的複式記賬原理是本課程的方法基礎。

  第四章會計憑證、第六章會計帳簿、第七章財產清查、第八章財務會計報告共同構成第四單元,這個單元主要介紹了會計核算過程的四個主要環節,同時也是四種主要方法。

  第五章為第五單元,主要是以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情況下的常見經濟業務為例,介紹會計核算基本方法的運用。

  第九章賬務處理程式和第十章會計工作組織為第六單元,這一單元是兩個專題,分別介紹了主要的賬務處理程式,和會計機構設定、人員要求及會計法規體系等問題。

  由於本課程既有一定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因此要求學生學習本課程時既要牢記基本概念,又要理解基本原理,更要熟練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體要求詳見本課程教學大綱。

  四、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源

  1.本課程的文字教材:

  《新編基礎會計》,曲洪山、禹阿平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2.教學參考書:

  《新編基礎會計實訓》,禹阿平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基礎會計學》,吳良海、張素雲主編,立信會計出版社,20xx

  《中級財務會計學》,葛家澍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3.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聯絡電話:3397811

  五、教學過程指導

  面對這些從未接觸過公司、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學生,要讓他們在短時間內

  理解公司、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基礎上的.各種會計概念和會計原理,並對企業的經濟業務活動從會計的角度有一個完整系統的認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而目前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基本沿用會計專業的模式,分章節逐一的介紹會計憑證的填制與稽核、會計賬簿的設定與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會計核算組織程式等內容。即使教師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將這些內容都講授完,但由於學生事前事後均沒有相應的課程來進行消化和鞏固,這些教學內容在學生的頭腦裡形成的知識點都是彼此孤立的、支離破碎的,從而無法對企業的經營活動與會計核算方法體系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

  非會計專業課程設定的現實條件導致的有限教學資源的配置,與現有的《基礎會計》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在當前教學狀況下無法解決。要達到《基礎會計》的教學要求,對於非會計專業而言增加課時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必須將有限的教學資源配置得更合理。其結論就是必須要將教學內容進行最佳化整合,該簡化的一定要下決心簡化,該強化的一定要化大力氣強化,儘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

  (一)強調課程內容的簡約化和結構化

  《基礎會計》是會計理論的基礎部分, 介紹會計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會計科目與賬戶設定、複式記賬的原理、借貸記賬法的運用、會計憑證的填制與稽核、會計賬簿的設定與登記、財產清查的組織與方法、會計報表的編制以及連結這些方法的會計迴圈程式, 它是一門會計知識的入門課程且操作性較強。

  根據《基礎會計》課程的內容及特點,同時為了使得《基礎會計》的教學滿足高職教育的特點、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改善目前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效果,我們將《基礎會計》的課程內容分為兩大模組。

  第一模組為會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第二模組為業務操作。即在教學中完成對會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講授後,就以工業企業為例介紹財務會計的基本核算流程,帶領學生進行工業企業經濟業務的實訓操作。在實際操作中,初步認識每一階段主要業務的特點和運用複式記賬法進行處理。將會計基礎理論之後的會計憑證、會計賬薄、會計報表及會計核算程式等的教學內容完全融入到會計實訓的業務操作中去。這樣可以使教學內容得到精簡,邏輯結構簡化,避免學生對

  繁雜的抽象的各種概念的死記硬背。

  (二)加強教學內容的綜合性與整體性

  按照上述兩大模組的思路,會計基礎理論之後的教學, 應不分章節, 完全綜合起來, 主線圍繞會計核算程式來講述、練習,即教師首先必須準備一套單步驟的某工業企業一個月的原始憑證( 影印件或自制均可);然後教師根據上述工業企業經濟業務的多少確定每個學生應配備的記賬憑證、日記賬、明細賬( 包括三欄金額明細賬、多欄式明細賬、數量金額式明細賬、生產成本明細賬、應交增值稅明細賬等)、總賬、科目彙總表、報表( 這些憑證、賬頁及報表均與實際完全相符);最後組織學生從建賬( 設定賬戶) 開始, 進行會計核算程式每一環節的練習, 在練習時隨時強調目前所處的環節, 並在每次練習結束後結合教材總結性講述與本次練習有關的概念內容等。

  這樣,教學內容不再是孤立的、單調的說教,而是一個完整的綜合的體系, 學生在學完《基礎會計》之後, 頭腦中就有了一個完整的會計核算程式, 也理解了各環節的關係, 在實踐中建立起會計核算與企業經營活動的整體概念,同時在這種綜合的實訓中,強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三)結合專業特點,補充相關內容

  不同專業對基礎會計教學的需求各有側重。其教學內容的設計應符合各專業的不同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結合不同專業的特色,專設相關章節,以滿足其需要。所以對於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教學總課時中留出8——10課時的時間,讓任課教師針對不同專業對課程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如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相應增加會計規範如會計法、會計準則等相關內容。

  (四)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閉卷筆試

  2、成績組成:試卷80%+平時成績20%

  其中平時成績主要由實訓作業完成情況為準。

  撰寫人:制定日期: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稽核簽字: 審定日期:年 月 日

  系主任稽核簽字: 審定日期:年 月 日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工程宏偉、精巧的特點及作者採用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從多個方面表現一個事物的寫法。

  3、透過反覆誦讀原文的語言材料,充分感受埃及金字塔“宏偉而精巧”、“建造科學”的特點,從而深刻領悟這一工程是“埃及的象徵,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 懂得作者是怎樣寫工程的“宏偉”和“精巧”的。

  2、 從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教學過程】

  一、選準教學切入點

  1、 請同學們自由地默讀一遍課文,思考你對舉世聞名的金字塔的什麼最感興趣?

  2、 指名學生彙報。

  預設:

  生1:對它的作用感興趣。

  師:那它有什麼用?

  生2:對它的年代感興趣。

  師:距今有多少年了?

  生3:對它的位置感興趣。

  師:它在什麼地方?

  生4:對金字塔的外觀感興趣。

  生5:對金字塔的建造辦法感興趣。

  生6:對金字塔中的胡夫金字塔感興趣。

  3、 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金字塔的外觀、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辦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提問,做學習的主人,同時也對文章內容進行梳理,簡單的問題在提出時,就當時解決,將金字塔的外觀、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辦法串於一線,熔於一爐,形成板塊,突出本課的學習重點。)

  二、深入文字,層層展開

  (一)學習外觀板塊:

  1、 默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金字塔外觀的句子。

  2、 指名彙報。

  3、 指導朗讀。

  4、 指名學生概括地說一說金字塔的外觀特點。

  5、 師總結:這些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現已成為埃及的象徵。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學習內容進行整合,降低學習難度。)

  (二)學習胡夫金字塔板塊

  師過渡:埃及的金字塔共有多少座,作者重點寫了哪座金字塔?這是什麼說明方法?

  (設計意圖:兩個板塊之間,過渡緊密,又輕易將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得以鞏固。)

  1、 胡夫金字塔有什麼特點?

  2、 外觀宏偉體現在哪?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畫下能讓你眼前浮現出金字塔宏偉氣勢的語句,再細細讀一讀。

  3、 互動交流:

  這座塔高146米多,相當於40層高的摩天大廈。

  比較句子,哪句話好,好在哪裡,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這座塔高146米多。

  這座塔高146米多,相當於40層高的摩天大廈。

  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塔高146米多高!那是什麼樣子?

  繞金字塔一週,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砌成,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有人估計,如果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三分之一米寬的道路,可繞地球一週;如果用火車裝運,需要60萬個車皮。

  動筆算一算:塔身共用的石塊有多重?假如一輛火車有三十節車皮,運這些石塊要跑多少趟?

  4、 指導朗讀。

  5、 結構精巧體現在哪?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畫下能讓你眼前浮現出金字塔結構精巧的語句,再細細讀一讀。

  6、 互動交流: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比較句子,哪句話好,好在哪裡,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7、 指導朗讀。

  7、師總結:胡夫金字塔外觀如此宏偉,結構如此精巧。它工程浩大,為了建造這座金字塔,經常有10萬人在烈日曝曬下幹活兒。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時間。它是埃及的象徵,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

  (設計意圖:透過句子對比,引起學生的有效注意,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引起學生對作比較這種說明方法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與文字深度對話,靜心思考,用心揣摩,感受金字塔之宏偉,之精巧,體悟語言文字之精妙。透過算一算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直觀感受。)

  (三)學習建造辦法板塊

  1、自由朗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古埃及人民

  “運石”和“砌塔”的情景。同桌之間再議一議。

  2、文中“據說”一詞能否刪除。

  3、用積木演示“運石”和“砌塔”的情景,再交流文中“據說”一詞能否刪除。

  4、(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用積木演示的過程中體會“運石”和“砌塔”的不容易。)

  4、總結:“運石”和“砌塔”的科學方法,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三、課外延伸

  1、 閱讀課外資料:關於胡夫金字塔有很多神秘的傳說和推測,其中最著名的即所謂金字塔十奇,閱讀金字塔十奇。

  2、 看胡夫金字塔的結構圖。

  3、 看獅身人面像圖片,閱讀相公資料。(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探索金字塔的興趣,拓展閱讀,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練習說話

  學習本課後,你想說些什麼?

  五、鞏固總結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徵,長城、秦兵馬俑是中國的象徵,……這些都是世界性的歷史文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應該愛惜保護這些歷史文物,將來來探索這些歷史文物。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學會正確書寫11個字。能正確理解文中的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火燒雲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4、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積累語言。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覆誦讀,展開想象來理解課文,體驗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

  3、繼續學習蒐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日出或日落時,天空經常出現絢爛多彩的雲霞,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嗎?(火燒雲)你眼中的火燒雲是什麼樣的呢?(學生自由發言)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我國現代女作家蕭紅筆下的《火燒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一讀課文。

  2、出示文中的生詞,先指名讀,再開火車讀。

  3、理解文中詞語。

  4、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自由讀文,思考:透過讀課文讀懂了什麼?

  2、集體交流。(引導學生結合文字交流,抓住顏色的變化和形態的變化,同時引導學生對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進行感情朗讀,邊讀邊在頭腦中呈現畫面。)

  3、教師總結:作者抓住火燒雲這一自然景觀,以豐富的想象力,以優美的語句描繪出夕陽西下時火燒雲的瑰麗多姿,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能從中體會到什麼?

  四、拓展延伸

  1、你留心看過天空嗎?那時的雲彩什麼樣?能把你的觀察所得寫一寫吧!

  2、把有關描寫雲的詞語、句子、段落摘抄在筆記本上。

  五、指導書寫

  1、學生完成作業。

  2、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要求:

  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匯入:

  ⒈出示九色鹿圖,問:這是什麼?觀察,說說九色鹿的樣子,出示句子讀。

  ⒉課文圍繞九色鹿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細讀課文。

  ⒈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

  自讀課文,要求:

  ①用“”畫出描寫九色鹿內在美的句子,

  用“△△△”標出關鍵詞語。

  ②用“”畫出調達被救後的表現的句子,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什麼,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並用“○○○”標出。

  2.調達是否守信用?你是怎麼知道的?用“————”畫出有關句子,用“。。。”標出關鍵詞語.

  三、組織學生彙報。

  學生彙報自學情況,相機指導好朗讀,並結合觀察課文插圖。

  四、學生聽錄音,聽後質疑。

  五、總結:

  請同學說一句想說的話。

  六、想象:

  這件事發生後不久,一天,九色鹿又來到河邊,突然,耳邊傳來“救命啊,救命”的呼喊。九色鹿飛跑過來,發現在洶湧的波濤裡掙扎的又是調達……

  七、作業:

  蒐集民間故事,準備參加下節課的“民間故事會”活動。

  附:板書設計

  救

  九色鹿

  調達

  抓

  (見義勇為)

  (背信棄義)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設計初稿及課件要求

  作業題目:

  您在“個人研修計劃”已經選定了一節課,作為本次研修的教學實踐內容。

  請您針對這一節課,完成教學設計方案初稿和教學課件初稿,將這一節課的初步成果作為培訓成果資源包初稿提交。培訓成果資源包初稿包括一份這堂課的“聚焦教學重難點的資訊化教學設計”初稿和一份與之對應的教學課件初稿。

  作業要求:

  1.該教學設計初稿和課件應體現資訊科技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2.教學設計請參照模板要求填寫;教學課件需保證能正常播放檢視;

  3.所有作品必須原創,做真實的自己,如出現雷同,視為無效;

  4.教學設計和課件作為培訓成果資源包,請以附件形式統一提交。(注:由

  於資源包上傳需要一定時間,請確保其上傳成功後,再點選“提交”按鈕);

  5. 請至少檢視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訓成果資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

  給出您的合理評價和建議。您的同伴會綜合考慮這些評價和建議,後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進一步修訂。

  溫馨提醒:此項不作為考核內容,旨在與同伴分享交流培訓成果。

  附件: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新課程下如何界定教學目標

  新課程強調資訊科技教學目標要落實到四個具體的方面,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行為與創新。在具體教學時《畫線》一課時我根據學生已經掌握了"矩形"和"橢圓"工具這一基礎,注重新課程倡導的在教學設計時強調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靈活使用教材的要求,設計了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畫線工具的使用,讓學生能運用畫線工具作簡單的圖形。

  (2)學會選擇及改變線寬。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透過模仿、遷移進行自主學習,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能解決問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對資訊科技的興趣。

  4.能力與創新:

  透過直線工具和曲線工具的使用,瞭解線的各種形式,並能用不同的工具畫出不同的線條和圖形。

  二、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有何區別與突破

  教學設計中的重難點如果把握得準確,在具體教學時會有目的的加以講解和突破。如《畫線》一課中直線工具的使用由於有一定的基礎,在教學中有嘗試探究的方法即可達到效果。而曲線工具的使用則有別與這幾種工具,所以,教學的重點應確定為:曲線工具的使用。而曲線工具中畫封閉的曲線相對較難,這裡就可把它設定為教學難點。其實它們的區別稍加推敲就可界定。

  對於難點的突破問題,本課中我巧妙地將它設計成小水滴的形狀,讓學生嘗試探索,輔以課本"知識屋"內容介紹,有嘗試成功的同學請他當小老師具體操作演示,輕鬆地突破教學難點,教案《例說教學設計》。

  三、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該如何顯現

  新課程的教學設計強調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切實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地指導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功。那麼,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該如何顯現?在本課中,根據設計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在具體教學時,透過師生共同《改繃繃》的遊戲匯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直線的幾種粗細不同的選項讓學生自主嘗試,對於曲線工具的使用在嘗試後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適時總結,教學難點的突破更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得出方法;在新授結束時設計讓學生比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畫出長短、粗細、曲折、虛實等不同的線條,此時教師可露一小手:用橡皮擦出線條來,教師的主導地位由此而顯現。

  本課的作業設計兼顧資訊科技的差異,有課例中的洗衣機、實踐園中內容,還有自由創作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自主學習,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教學設計要善於抓住重難點,教師要統引學生,更要讓每一位學生有事可做,才可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