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詩海拾貝》教學設計

《詩海拾貝》教學設計

《詩海拾貝》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海拾貝》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詩海拾貝》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對蒐集到的詩歌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瞭解詩歌的豐富性。

  2、激發學生蒐集詩歌的興趣,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故事的有趣。

  3、學會讀懂古詩和欣賞詩歌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詩歌的熱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整理詩歌,給詩歌分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詩海拾貝”中的6首詩歌

  1、自由朗讀這6首詩歌。

  2、小組交流討論這6首詩歌的特點。

  (明白這幾首詩的共同點──內容都是描寫自然景物的。)

  3、學生分小組展示自己所蒐集的詩歌。

  4、組內誦讀這些詩歌,討論:詩歌除了可以按內容分類,還可以按哪些方面來分類?

  5、師生交流歸納:

  可以按內容分: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關於秋天的詩、關於春天的詩……

  可以按題材分:山水詩、邊塞詩、思鄉詩、詠物詩……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

  按體裁分;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

  按國家和作者分:外國詩、中國詩。

  按創作方法分:詩歌、民歌或童謠。

  按時間分:古代詩、近代詩、現代詩、當代詩。

  二、學習整理詩歌,將詩歌分類

  1、小組學生在組內將自己蒐集的詩歌進行分類整理。

  2、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分類。

  詩歌分類表 整理人:_____

  類別詩歌的題目作者

  3、將自己分類整理好的詩歌交流交流。

  4、師生交流:

  每一小組選一代表彙報小組的整理情況,並展示。

  5、小組補充資料,補充蒐集一些詩歌。

  三、利用牆報張貼大家蒐集整理的詩歌,供大家閱覽

  〖點評〗

  組織學生在交流詩歌之後在補充蒐集,這有利於學生之間的資料的相互補充,既擴大了蒐集面,又能夠體現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的合作。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欣賞詩歌,推薦自己喜愛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學習欣賞詩歌

  1、學生自讀《給詩加“腰”》,思考:蘇小妹給詩加的“腰”好在哪裡?

  2、讀了這篇課文,你瞭解了有關詩歌的哪些知識?

  3、你在課餘生活中還知道哪些有關詩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嗎?

  4、組內學習《詩中的“秋”》,交流:怎樣欣賞、理解詩歌?

  (重點是學會明詩意和悟詩情。)

  5、討論:你還了解哪些有關詩歌的知識?

  6、師生交流。

  二、推薦“我最喜愛的詩歌”(詩歌推薦活動)

  1、出示“我最喜愛的詩歌”推薦表(每人一張):

  詩歌作者推薦理由

  推薦人:____

  2、學生填表,並在小組內交流,相互補充。

  3、交換朗讀自己喜愛的詩歌。

  4、說說自己喜愛的理由。

  5、欣賞詩歌(教師推薦)。

  6、教師推薦書目:

  《唐詩鑑賞辭典》、《宋詞鑑賞辭典》、等。

  〖點評〗

  學生經過整理資料的過程,對自己蒐集的詩歌又多了一份瞭解,也瞭解了同學們蒐集的詩歌,透過相互補充,拓展了視野,這時再開展詩歌欣賞活動,學生的感受會更加豐富、深刻。

《詩海拾貝》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養成自主、合作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4、培養學生再造想像、創新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2、培養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多年詩歌的歷史了。從古至今湧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有名的詩人。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

  二、學生初讀古詩,質疑

  1、出示古詩,指名讀,齊讀,教師相機指導學習“薇、矣、霏”三個生字。

  2、學生自由讀古詩,在書上標出不懂的地方。

  3、學生質疑。

  三、引導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自學

  1、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問題,說明大家讀書認真,善於思考。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

  (小結方法:結合註釋,查詢資料,上網等。)

  2、自學。

  四、引導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

  同學們,你們透過剛才的自學,瞭解了哪些與這首詩有關的知識,在小組內和其他同學交流交流。如果還有疑問,也在小組內提出來,請大家幫幫你。

  五、檢查學習效果、組織討論

  1、透過自學與討論,你們有了哪些收穫?誰願意來和大家說一說?

  2、指名講解詩句的意思,簡單介紹《詩經》。

  3、教師相機提問重點詞“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談談詩的大體意思。

  六、創設情境,加深感悟,引導讀背

  1、播放多媒體課件。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2、師作簡單講解:

  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今追昔,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心情。

  3、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練習朗讀。

  4、指名讀,師生互讀,讀後評議,齊讀。

  七、總結學習方法

  自讀質疑──結合資料自學──合作學習──組織討論──感悟背誦。

  八、根據剛才總結的學習方法自主合作學習唐詩《春夜喜雨》,師引導學生重點體會“喜”字

  九、背誦這首五言律詩

  十、佈置作業,拓展學習

  蒐集幾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與同學交流。

《詩海拾貝》教學設計3

  本組說明:

  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古今中外的詩人們,用生花妙筆寫下了無數優美的詩篇,經過時間的篩選,優秀詩歌已成為超越民族、超越國界、超越時空的不朽經典,叩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給人們以藝術的享受和薰陶。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的課程目標中提出:“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本組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透過蒐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進一步瞭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設計理念:

  以“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策略為指導,有效利用同步閱讀教材,延伸課堂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

  以知識樹為主線,實現教材內容與課外閱讀的知識對應,整合課內外知識,指引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重難點:透過閱讀古詩詞,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在交流吟誦中薰陶情感,發展思維,進一步學習古詩詞寫作特點。

  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及詩人的情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引導談話:

  同學們,詩歌一路走來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浩瀚的詩海里,有無數的珍寶熠熠生輝。出示《詩經》、屈原《離騷》、王維《山居秋暝》、杜甫《春望》、李白《望廬山瀑布》、李清照《聲聲慢》、馬致遠《秋思》……

  今天,我們就到這詩歌的海洋裡去撿拾那顆顆閃閃發光的貝殼吧!

  主題回顧

  前幾節課中,我們輕叩詩歌的大門,在詩的百花園中徜徉,採擷了一路馨香。學習了書中的四首古詩詞你感受到了什麼?

  《詩經.采薇》艱苦思鄉

  《春夜喜雨》及時喜悅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恬靜熱愛

  《天淨沙.秋》清肅美麗

  閱讀概覽

  (一)初讀詩歌

  在我們的同步閱讀教材中,也選編了五首古詩詞。我們將重點學習其中的四篇。前幾天,老師已經佈置了同學們進行提前賞析,並填寫了《同步閱讀紀錄卡》,請在小組內開始交流學習。

  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1.組內合作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合作解決,讀通順詩句。

  2.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註釋、詞典理解詩歌大意。

  3.比一比誰讀得流利,有節奏,優美,並能讀出古詩詞的韻味來。

  (二)學生彙報

  1.這四首古詩詞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首?先讀一讀,再說說體會。

  引導學生總結回顧詩歌特點:

  a、凝練的語言

  b、和諧的音韻

  c、鮮明的節奏

  d、豐富的情感和想象(板書)

  2.結合學生彙報引出主題。

  《碩鼠》控訴

  《竹枝詞》有“晴”

  《賦得古原草送別》惜別

  《採桑子》知愁

  名句分享與精彩賞析

  透過提前誦讀,小組合作學習,老師相信你有了很多收穫,在這些千古流傳的詩詞中定有一些讓你印象深刻的詞句,透過他們你能體會到詩人當時的情感,看到詩人眼前的景象,你能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嗎?

  要求:先吟誦詩詞句,再說感悟。

  1.《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問題:何為“樂土”?當時的農民為什麼要去尋找“樂土”?他們又能找到理想中的“樂土”嗎?

  理解:a、“三歲貫女”:統治者剝削壓榨農民多年,貪得無厭。“逝”簡短、凝練的語言表現了農民對統治者沉重剝削的怨恨與控訴,尋找樂土只是空想罷了。

  b、“鼠”、“黍”、“顧”、“女”、“土”押押韻u韻,讓我們讀起來音韻和諧,琅琅上口。

  2.《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問題:說說你在閱讀時彷彿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眼前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小結:“道是無晴卻有晴。”詩人只用了七個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變化寫出來了,顯示出了高超的藝術功力。

  3.《賦得古原草送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問題:這是一首送別詩,回顧我們曾學過的送別詩,你會想到那些?(《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在這一類詩中詩人是怎樣寄情於景,情景交融的?

  a、學生談談理解,看“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時的場景圖,說說自己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愫。

  b、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恆的主題。把你的同桌當做即將離別的朋友,對他吟誦這首詩。

  4.《採桑子》“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a、在班上交流自己閱讀的體會,師相機介紹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學生再理解。

  b、全文貫穿一個“愁”字,運用對比手法,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小結:結合詩詞的寫作背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詩詞傳遞的意味。

  c、分小組賽讀,看看哪組最能讀出作者的情感。

  主題拓展

  透過剛才的吟誦,我們進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詩詞,走進詩人內心去再現當時的場景。詩詞,用凝練的語言,傳遞了無限的情感,留給我們遐想的空間;吟誦著這些音韻和諧的句子,我們感受到祖國文字的魅力。同學們,泛舟詩歌的海洋,你還有那些體會呢?生自由交流。

  總結: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詩歌就是那一朵朵奇葩,相信與這些奇妙的文字相伴,穿越千年與詩人對話,你定會有更大的收穫。

  板書設計

  詩海拾貝

  凝練的語言

  和諧的音韻

  鮮明的節奏

  豐富的情感和想象

  設計者簡介:

  羅瑞,女,德陽外國語學校小學部語文教師,小學一級教師。學校體驗課堂研究組成員。追尋“溫暖心靈,薰陶情感、啟迪智慧”的教育境界。熱愛閱讀,品味書香,更愛和孩子們一起行走在閱讀之路上,在語文的天地裡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呼吸、奔跑、成長,一起學習語文,享受語文!

《詩海拾貝》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詩海的浩瀚,感受詩歌的魅力,激發學生蒐集、整理、誦讀、欣賞詩歌,增強對詩歌的興趣。

  2、透過認真閱讀提供的相關閱讀材料,回憶積累的詩歌,從中受到啟發,選擇專題。

  3、制定適合實際的活動計劃。活動計劃中要安排好蒐集和欣賞詩歌、給詩歌分類、舉行詩歌朗誦回的活動時間,確定小組中每一個成員的分工。

  課前準備:

  1、學生利用工具書理解閱讀材料中古詩詞的意思。

  2、教師準備課件,相關表格。

  教學重點:確定適合自己的研究專題,制定切合實際的實踐計劃。

  教學難點:激發熱愛詩歌的情感和開展綜合性學習的強烈願望。

  板書設計:

  內容

  寫景詩、送別詩、愛國詩……

  發展

  詩經—唐詩—宋詞—元曲—現代詩

  地域

  中國詩外國詩

  詩海拾貝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走近詩歌,激發探究詩歌的興趣

  1、談話: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我國的古典詩詞是歷代先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歷經歲月淘洗,保留下來的語言的精華,直到今天這些作品仍然影響著我們的語言表達。

  當我們欣賞美如畫卷的西湖時,會想起蘇軾的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當我們望著從高高的'懸崖上直掛下來的瀑布時,就會情不自禁吟誦起了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當我們回憶起濃濃的母愛時,就會自然的想起孟郊《遊子吟》中的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可以說,沒有源遠流長的經典詩文,就沒有當代漢語的多姿多彩。

  4、揭題:幾年來,我們學校一直都在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同學們也積累了不少的詩歌。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第六單元課文《輕叩詩歌的大門》,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在詩歌的海洋裡,暢遊拾貝殼!揭題:詩海拾貝

  第二板塊:瀏覽材料,初探詩歌門路

  1、自由瀏覽“詩海拾貝”中的6首詩歌

  首先,請大家一起走進課本p100—105頁,讓我們共同閱讀“閱讀材料裡的6首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吧。

  2.你對哪首詩歌感興趣?瞭解到哪些相關的知識?

  3、交流,師相機指點

  《詩經·采薇》

  關於詩經。

  (1)時間:《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已經有兩千多年詩歌的歷史了。

  (2)詩作:《詩經》收集了305篇詩歌,你還知道《詩經》其它的詩歌嗎?

  《關雎》(節選)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句式:《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

  (4)小結:《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對中華語言文學的影響可謂源遠流長。課外可找些其中的作品來誦讀。

  《春夜喜雨》

  (1)關於詩人。

  a、《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杜甫

  作品:你還知道杜甫寫的其他詩篇嗎?

  “詩聖”:歷代的許多詩人都把他的詩奉為學習的典範,尊稱他為“詩聖”。

  b、被稱為“詩仙”的是誰?李白寫了哪些詩?

  d、詩魔:詩人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所以人稱“詩魔”。

  e、詩鬼: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詩人李賀”有“詩鬼”之稱。

  f、拓展:唐代的詩人特別多。除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王維等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外,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大詩人?詩人多,他們的詩各有特點,值得我們去研究。

  (2)關於唐詩的知識。

  《春夜喜雨》是五言律詩。

  a、律詩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每句五言稱五言律詩。

  每句七言稱七言律詩。

  b、絕句的詩句字數也整齊劃一,通常的絕句規定每首4句,每句五言絕句,每句七言稱七言絕句。在唐代誰擅長寫哪一格式的詩?去查詢查詢。

  (3)小結:唐詩是中國詩歌之巔峰,可謂精品如林、盛況空前。唐代的詩人象滿天的星斗一樣。這些詩人,今天知名的就還有二千三百多人。儲存下來的作品有五萬多首。儘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詞”的世界

  (1)詞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西江月”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詞的標題。

  拓展:你知道哪些詞牌名?

  詞必須有詞牌,但不一定有標題。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稱為詞譜。詞的格式和律詩不同,律詩只有幾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兩千多種格式(按欽定詞譜)。清代萬樹的《詞規》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個,實際上詞牌比這個數字還要多。

  (2)詞人。

  a、《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作者是辛棄疾。

  辛棄疾風格多樣豪放雄奇,第一次將金戈鐵馬的鏗鏘之聲帶入詞中來。

  b、蘇軾:說道辛棄疾,馬上會想到宋代另一個詞人蘇軾,世人習慣將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作為“豪放詞風”的詞風定格在了“豪壯”上,而辛棄疾的詞風定格在了“悲壯

  c、拓展:你知道哪些著名的詞人?

  (3)小結: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鑽。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丰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妍,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詞有詞牌,同一詞牌的作品也多,同學可選擇一兩個詞牌進行實踐活動,:”宋代有愛國詞人,他們用行動演繹了精彩的人生,同時也用奇妙的文字,抒寫他們的“壯懷激烈”。同學還可選擇愛國詞人,進行實踐活動。

  《天淨沙·秋》

  (1)曲名:《天淨沙·秋》“天淨沙”曲牌名,秋是標題

  a、數量:400多。你知道哪些?

  (2)曲人:

  a、《天淨沙·秋》作者是白樸。

  b、元曲四大名家。(關、鄭、白、馬)白樸與馬致遠、關漢卿、鄭光祖元曲被稱為四大名家。

  (3)名曲。秋景。元曲當中寫到關於“秋”的作品甚多,最為傳神的當屬白樸的《天淨沙·秋》。白樸應被推為“秋意之聖”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天淨沙·秋思》(馬致遠作)。馬致遠被稱為“秋思之祖”。

  (4)小結:詩、詞、曲是詩歌發展頂峰。詞、曲可唱。

  l《太陽的話》

  (1)詩人:艾青以擬人的手法,賦予太陽人的語言與思想。艾青的太陽詩很多,有《太陽》《黎明》《向太陽》《給太陽》《太陽的話》

  拓展:你知道哪些現代詩人?郭沫若……

  l《白樺》

  《白樺》

  (1)作者是俄國葉賽寧,是首外國詩

  a、葉賽寧:是20世紀一二十年代傑出的俄羅斯詩人。被稱為“天才的鄉村歌手”,葉賽寧的詩歌是紮根於鄉村田園的,抒寫了大量歌頌俄羅斯鄉村生活和大地優美景色的詩。

  b、拓展:外國詩人和他們的作品?

  (2)小結

  a.發展。詩歌從古至今的變化《詩經》→唐詩→宋詞→元曲→現代詩

  b.內容:這些詩都是描寫景物的。

  c.拓展: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其他內容的詩?

  小結: 詩歌真是浩如煙海,從發展變化看,有最早的——。內容分為——地域分——,還有形式分—— 詩人燦如繁星。——海里的美麗的貝殼實在太多了,請拾取你喜歡的一兩個貝殼來研究。

  第三板塊:確定實踐主題、

  1、你最想去探究什麼問題?(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問題?)思考一下,呆會兒彙報你的感興趣的探究主題。

  2、學生交流主題。

  3、評議

  第四板塊:制定活動計劃

  1、請同學們研究的主題寫到紙上。

  2、課後研究同一主題的同學組合小組

  制定本組活動計劃時:

  a、根據主題給小組命名

  b、閱讀教材“活動建議”:看看可開展那些活動?下節課以小組為單位彙報活動計劃

  總結 輕叩詩歌的大門,我們的面前出現了一個美麗的詩歌世界 “在經典中浸潤,在詩海中徜徉”,讓我們在成長的旅程中“以千年文化為伴、與中華經典同行”。

《詩海拾貝》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憑藉註釋,藉助工具書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歌。

  2、瞭解古詩的特點。

  3、引導學生大體把握詩歌大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4、透過閱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重點】

  學生透過合作學習,大體把握詩歌大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準備】

  課前蒐集詩、詞、曲的有關資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欣賞了《詩經?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學們已感受到了詩歌的美妙了,同學們還想不想繼續去了解詩歌,去感受詩歌的魅力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欣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淨沙?秋》,跟隨詩人一起到詩歌的王國去繼續遨遊吧。

  二、初讀詩歌

  1、自由地讀詩歌,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已查字典解決,把詩歌讀通順。

  2、小組合作讀,比比誰讀得流利,有節奏,優美,並讀出古詩的韻味來。

  3、讓幾名學生朗讀,並讓其他同學作出評價,師相機引導學生讀出這首詞的節奏。

  三、讀中悟意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註釋、詞典理解詩歌大意。

  2、讓幾名學生說說詩歌大意,師相機在學生展示資料的基礎上引導:

  ⑴讓學生了解詩、詞、曲:

  西江月:詞牌名。

  (相當於一首歌的調,如1=G,它不是這首詞的題目,它與這首詞的內容沒有關係,這首詞的題目是夜行黃沙道中。如我們學過的《憶江南》)

  天淨沙:曲牌名。

  (它也是相當於一首歌的調,如1=G,它不是這首曲的題目,它與這首曲的內容沒有關係,這首曲的題目是秋。)

  詩、詞、曲是古代詩歌的三種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詩,詩盛行於唐代,它的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定。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一首詞,詞盛行於宋代,它的調有定格,句子有定數,字有定聲。詞有單調、雙調之分。單調就只有一段,如《憶江南》,雙調就是分為兩大段,即上下兩片(闕),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淨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種),曲盛行於元朝,體式與詞相近,它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多使用於口語,句式較為靈活,語言也比較通俗。

  ⑵解釋個別詞語:

  別枝驚雀: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見:同“現”。聽取:聽到。

  七八個星天外:天外七八個星。兩三點雨山前:山前兩三點雨。

  茅店:鄉村小客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道路轉過溪頭,忽然出現社林旁邊舊時住過的茅店。

  飛鴻影下:雁影掠過。

  3、學生同桌或小組內說說詞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讀詩歌。

  四、品讀詩歌,讀中悟情,欣賞詩歌意境

  1、默讀詩歌,體會兩首詩歌的異同。

  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詩品讀,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品讀的收穫:

  ⑴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說說你在閱讀時彷彿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眼前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⑵透過閱讀,你從中會到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閱讀的體會,師相機指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詞人把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巧妙地組織起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整首詞體現了詞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也正是作才忘懷於大自然所得到的歡樂。

  《天淨沙?秋》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樸描寫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沒有秋景的清蕭,沒有悲涼的情緒。有的卻是色彩鮮明的美麗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紅葉”“黃花”三個詞語,讓我們感覺到秋天是那麼的色彩鮮明。同時,全曲沒用一個“秋”字,卻傳達出了濃郁的秋意。整首曲詩人巧妙地並列六組名詞來描摹了一幅地面與天空的和諧畫面:日頭平西,落霞滿天,小村披拂著斜暉;炊煙裊裊幾如凝止,老樹枝椏不動紋絲,烏鴉樹羽輟立枝頭。在這一片寧靜的秋景當中,突然掠過一隻大雁,飛下地面。曲中,靜中有動,動靜結合。

  5、分小組賽讀,看看哪組最能讀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課後背誦這兩首詩歌。

  2、課外收集感興趣的宋詞、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