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散步》教學設計(通用20篇)

《散步》教學設計

《散步》教學設計(通用2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散步》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讀課文後,學生能基本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輔目標)。

  2、學生默讀討論後,找出一兩處精美的詞句,能說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主目標)。

  3、背誦最後幾句(機動目標)。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確定目標(5分)

  1、摸學情。同學們自學了嗎?都學到些什麼?這節課打算探究點什麼內容?

  2、定目標。(出示目標略)同學們說合適不合適?有什麼改動?

  預設說明:

  1、調查學生自學的情況,以確定目標。指名一兩個學生談收穫,並徵詢他們對本節課的打算,這就為調整目標打下了基礎。

  2、調查後以簡明的語言展示目標,並徵得學生的同意。

  3、學生是陌生的,透過這種談話接近學生,以拉近距離。

  第二板塊:換標題、說內容(15分)

  1、讀課文。請同學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文章內容。

  2、換標題。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來確定的,你覺得這個標題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說明:

  1、第1題,可以概括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或“寫了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中,發生分歧與消解分歧的故事”。第2題,預設所換標題為:分歧、責任、整個世界、走得很仔細、我蹲下身來,背起母親、走大路、走小路等。

  2、換標題目的之一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即落實目標“1”,不強加給學生什麼,但教師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流。

  第三板塊:探究與欣賞

  1、朗讀課文。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品味咀嚼其精美句子。

  2、品味語言。家庭倫理的內涵在字裡行間流淌,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作者寫來卻那樣細膩、深刻、優美、耐人尋味,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請找出你最欣賞的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段話,並作簡要賞析。

  預設說明:

  1、學生可能涉及到的內容預設如下:

  (1)詞語。如“熬(母親痛苦、我心痛與慶幸)”“鋪(多、密、矮,春意盎然)”“委屈(有歉意、孝為先)”“慢慢地(鄭重小心情態)”等。

  (2)句子,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以初春的生機來渲染生命的可貴與散步的愉快氛圍)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襯托母親在選擇小路後的愉快心情)。

  (3)對稱的句式,“有的濃,有的淡”“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兩兩對稱,整齊和諧,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4)“分歧”最終是如何解決的?這個細節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倫理原則?孝字化解,孝優先原則。“尊老”更可貴。

  (5)“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深刻含義。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我”和妻子是主心骨,上面有風燭殘年的母親,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照顧和關心,中年人肩負著養老撫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看,這裡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徵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徵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到更廣泛的境界。

  2、這是本節課的主目標,要引導學生充分討論,但不強迫學生都答出來。

  第四板塊:讀背欣賞,歸納所得

  1、讀最後一段,背最後一句。集體讀最後一段,反覆朗讀背誦最後一句。

  2、檢測回顧。提示學生,按照學習目標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效。

  預設說明:“1”一項機動內容,根據進度取捨。“2”這篇課言寫了我們一家三代在田野裡散步,中途產生了分歧,而後以孝化解,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其樂融融的故事。“我”委屈兒子而先滿足母親的心願,反映了“我做人孝當頭”的倫理思想。我揹著老,妻揹著幼,像是整個世界,這是在“做人先盡孝”理念基礎上的深化,言中年人的責任重大,小而言之關係到家庭的和美,大而言之是民族社會穩定的砥柱。在寫法上,尺水興波,一波三折,語言對稱淡雅,餘味嫋嫋。

  《散步》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及學情分析】

  《課程標準》這樣闡述語文教育的作用:語文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為主,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散步》是七上第五單元的一篇散文。此單元所選取的內容主要是有關親情的文章。結合課程標準來看,單元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濃濃親情,培養學生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散步》一文短小精美,適合學生朗讀,本文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幾處關鍵的詞語和句子,從“散步”這件小事中學習作者孝順父母的美好品德,從而理解全文。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透過想象更好地把握主題。

  2、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及拓展閱讀的學習方式

  3、培養學生孝順父母、珍惜親情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品味揣摩關鍵語句。

  【教學難點】

  對於部分中下游的學生來說,理解幾處關鍵句子稍有難度。教師應透過問題引導。

  【學法設計】

  學生參看《目標》上的《學習內容指要》和《學習方法點撥》,做學習筆記(概括文章內容、查閱疑難字句、賞析摘抄精彩句子),在預習時圈點關鍵語句。

  【預習作業】

  1、 預習課文,概括文章內容、查閱疑難字句、賞析摘抄精彩句子

  2、 收集古今中外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教學裝置】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們認為自己能做到孝順父母的,請舉手!在不違背是非原則的條件下,自己的願望和父母的不同時,能夠順從父母的再舉手!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做孝子容易,做順子難。在不違背是非原則的條件下,寬容和忍讓也是孝的重要內容。

  二、學生預設學習目標

  根據導語,學生可以合作預設本課學習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目標》上的提示提煉歸納,並作適當補充,出示教學目標。

  讓學生預設學習目標,可以使其更好地明確學習目的,由教師設定變成學生主動參與,體現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思想。

  三、整體感知

  學生自己朗讀全文並概括文章內容,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

  此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教師提示學生可從記敘文的六要素方面進行概括。

  精讀課文6、7兩段

  1、教師出示問題組,學生自己思考,然後全班交流。

  面對“分歧”時:

  ⑴母親、妻子、兒子分別是怎樣的選擇?為什麼?

  ⑵我最終的決定是什麼?為什麼?

  ⑶事情最終的結果又是怎樣的?為什麼?

  ⑷“分歧”解決了,一家人的關係是怎樣的?

  ⑸在整個事件中,誰是關鍵的人物?“我”的身上具有怎樣的優秀品德?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由於一家人互相諒解、忍讓,“分歧”得到了解決,一家人和和美美繼續散步。在整個事件中,“我”是主要的,“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選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我”作為中年人,責任重大,“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由於我的孝順,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細緻揣摩在面對“分歧”時,不同人物的心理及性格特點。從而認識到在出現家庭矛盾時,在不違背是非原則的條件下,應該先顧及老人的感受,特別是孩子,也要學會寬容和忍讓,要孝順老人。

  2、教師啟發:

  看看文中哪些地方還能體現“我”的孝順?

  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細緻揣摩語句,例如,我讓母親出來散步、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揹著母親等等。

  四、想象訓練

  想象“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是怎樣一種情景?

  教師引導:可從人物動作、語言、神態以及景物描寫等角度想象情景。特別是想象我怎樣扶著體弱的母親,說著怎樣的話等。

  此環節的目的使學生從這個細節中認識到在生活中“我”一直是非常孝順母親的,把母親放在第一位。

  五、研讀探究

  文中有兩處景物描寫,請找出來,品味語言,體會它們的作用。

  學生合作賞析:兩處景物描寫都寫出了春的氣息,生命的活力。

  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思考最後一句話“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就是整個世界。”

  四人小組討論:部分中下游的學生對於“整個世界”的理解可能有難度,教師可設定問題提示:我和妻子為什麼“慢慢地,慢慢地?”

  1、怕摔了母親和兒子,小心謹慎!

  2、感到了一種沉重,一種責任的沉重,中年人對家庭有著承上啟下的重大責任。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人的生命有三種形態:老年,中年,孩子。母親、我和妻子、兒子構成了整個世界。因為有了對生命的珍愛,所以有了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續,才有了我們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教師小結:中年人在家庭中有著承上啟下的責任,對社會而言,則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所以中年人應有強烈的使命感。作為子女,應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儘量為父母解憂,孝順長輩。

  在此環節中將這兩個問題聯絡在一起,能更好地強調對生命的珍愛,生命的使命感,也使學生認識到做父母的不容易。

  六、學生自由交流

  教師: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家庭矛盾,是怎樣解決的?

  古今中外有關孝順的名言很多,請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準備的材料。

  透過此環節的交流,增強學生的體驗,認識到在自己的家庭中也有類似“分歧”的矛盾,要學會處理,並積累精彩含義深刻的句子。

  七、拓展閱讀

  學生閱讀文章《有一天我們也會老》

  此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聯絡實際生活,強化學生尊老敬老的意識。

  教師小結:在人的一生中,生命的兩頭(孩提和老年)時都需要人照顧,只有中間(中青年)是照顧別人。盡孝是我們每一個社會公民的責任,記住培根的話吧:哺育子女是動物都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偉大壯舉!

  小結的目的:強調本文的主旨,深化學生敬老盡孝的意識。

  八、作業

  1、閱讀《三代》,與課文比較有什麼不同?

  2、教師推薦詩歌《有一天我們都會老》

  《散步》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內容,理解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涵詠閱讀課文,感受生機勃勃的意境美。

  3、動情朗讀課文,理解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學習重難點:

  理解尊老愛幼的人性美,理解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學習過程:

  複習展示:

  收集有關友誼的詩句,寫在下面,並和同學們交流。

  一、預習展示:

  1、請同學們收集有關親情的詩句、格言警句,整理在下面。

  2、給加點的字注音。

  分歧(),拆散(),粼粼(),嫵媚(),粗獷(),小心翼翼(),漣漪(),瀟灑()。

  3、解詞:

  粼粼:

  各得其所:

  4.閱讀課文三遍,思考下面得問題:

  本文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從字裡行間,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二、合作探究: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並說出你的理由。

  2找出文中寫景的語句,分別寫了哪些景物?你感悟到什麼樣的意境和哲理?

  3、“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地,走的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並和同學們交流。

  三、達標反饋:

  1、以“散步”為標題有什麼作用?

  2、“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2、家庭出現分歧時,文中說:“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其原因是什麼?後來我為什麼決定委屈兒子?

  3、“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屬於什麼描寫?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地,走的很仔細”反應了人物()品質,體現了()的家庭關係。

  四、拓展延伸:

  你知道哪些有關孝敬父母的歌曲?把歌詞整理在下面吧。

  《散步》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揣摩含義豐富的語句。

  2、 過程與方法

  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品味揣摩含義豐富的語句。

  2、 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匯入

  幻燈片出示一組圖片,說說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師述:有一種水,能讓人喝醉,這種水叫做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做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們年紀大了,孱弱的雙肩已經不堪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板書課題) 散步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熬() nèn() 芽 咕咕( )叫 分歧() shà( )時 水波línlín()

  2、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隨意:任由自己的心意。這裡表現初春的田野充滿生機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分歧:意見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所,位置。

  粼粼:形容水的明淨。

  三、 整體感知

  1、 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聽讀。

  2 聽讀課文, 你感受到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

  3、讓我們把自己融入這個和諧的家庭用喜歡的方式自由的朗讀課文,想象一家散步的過程,然後搶答下面的問題。多媒體顯示搶答題

  a、 散步的時間?(初春)

  b、 散步的地點?(田野)

  c、 課文中共寫了幾個人?主要人物是誰?

  (我 妻子 母親 兒子; 我 )

  d、 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結果如何?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散步分歧產生 分歧解決

  4、用一句話概括上面的內容

  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發生了分歧,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關愛中消除了。)

  5、你喜歡文中哪些句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四 研讀入境

  1、分歧是怎麼產生的?怎麼解決的? 在解決分歧中,文中的幾個人物誰的權力最大?究竟聽誰的,是由人決定的嗎?(讓愛作主)(教師提醒邊看書邊劃書,並做旁批

  老師: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權利是沒有大小的,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現出尊老愛幼,互相關愛的濃濃親情,推而廣之,人類的延續,社會的推進何嘗不是這種愛的傳遞呢?

  2 活動探究:

  (1) 鮮花獻給可敬的人。(分組討論進行)

  (多媒體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麗的鮮花,請你把它獻給文中的某個人物,你將獻給誰?請選讀課文,結合文中描寫人物的言行和心裡活動的句子,說說你鮮花給他(她)的理由。

  (2) 請用一句話或詞語概括一家四口的性格特點。

  我:(孝順 有責任心強)我的母親 :(寬容 體諒)

  我的妻子: (賢良 孝順) 兒子 ; (活潑可愛)

  (3)假如是你,還有其他的解決辦法嗎

  (4)、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青春偶像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言,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他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5)、透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同學們,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文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讓這個種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綻放光彩。

  五、重點研讀

  齊讀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含義。

  提示: “我”和妻子是如何揹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合作,最終挖掘文章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啟發,儘可能的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過渡語: “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裡行間透露著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希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最後一句話表現出作為中年人的重大責任感,他們既要好好承擔老人的幸福,贍養老人,還要好好照顧孩子的生活,撫養下一代,絕不能有什麼閃失,這正是他們應該承擔的歷史使命。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何嘗不是如此呢?)

  六、 親情行動

  (1) 親情是無處不在的,它不僅停留在作者家中,還瀰漫在每一個人的生活裡,需要我們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那你瞭解哪些親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別人的,說出來與大家交流。

  (2) 當我們閉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是誰在日落昏黃時,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們歸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仔細叮嚀;當然是我們的父母。

  仿寫:“爸爸媽媽是xxxxxxx;我是xxxxxxx。”老師: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為我們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愛我們無以回報,怎樣才能表達對他們的感激,怎樣才能承擔起家的責任,讓父母快樂輕鬆一些,是我們做兒女值得深思的問題。

  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想對你的親人說些什麼呢?

  七、課堂小結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願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讓我們隨著《家和萬事興》的曲子,沿著心靈的軌跡完成了一次愉悅的旅行,在旅行中,我們體會到,親情不僅是聲情並茂的述說,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應是兒女無言的回報;親情不單是今天課堂上的片刻領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感悟,去實踐。就讓我們的小家永遠親情洋溢,讓我們的“大家”永遠愛意無限,讓我們的心靈之舟在“家”這片海域裡有所歸依,沒有終極。

  《散步》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簡要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分析人物特點,感悟作者情感,啟發學生對生活的美的追求;

  3、學習描述生活中細節畫面,展現深刻主旨。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是呀,生活中陪伴我們共同走過的人,我們是否用心體會過?那些疼愛我們的人,我們是否都懂得?今天,我們來學習莫懷戚的《散步》,一起感受下散步的溫馨。

  二、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懂內容。

  2、請用補充題目的辦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 跳讀課文,認識人物:

  1、跳讀課文,找出對一家人的描寫的句子。

  2、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到人物什麼特點?

  四、 研讀課文,感悟主旨:作者描繪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讓我們感受到了畫面優美,人物活潑外,我們還能感悟到什麼道理?

  五、 表情誦讀,美點尋蹤:一家人散步的畫面美,人物間相處的融洽美,如此文章中還有很多美點,咱們比一比,看誰最快發現美?

  示例:文章的開頭很美,美在開門見山,美在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這個溫馨、詩意的鏡頭。

  六、 延讀課文,連結生活: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親愛的,不要悲傷,不要輕言放棄。看看吧,金色的油菜花,水波粼粼的小魚塘,它們永遠不會因為有了冬天而絕跡;想想吧,你的親人,你的朋友,他們對你永遠是不離不棄。

  生活總是美好的,有時需要我們停下腳步,用心去發現,去感悟,甚至去創造。

  請將你生活中的美好與大家分享。

  七、結語:“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次散步成為定格在讀者心中的溫馨的畫卷。我們在課堂上徜徉:我,我的學生,我的朋友和導師。這節課,希望也定格在我們的心中,提醒我們感受生活,學會懂你。”

  《散步》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課文中具有對稱美的'句子及含義豐富的語句。

  3、感受文字字裡行間的濃濃親情與生活責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學習課文“以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重點】

  1、悟讀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2、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教學難點】

  1、在朗讀中發現美、品評美,逐步提高賞讀美文的能力。

  2、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教學用時】

  一課時

  【教學設想】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伴隨著輕悠的鋼琴曲《愛的協奏曲》(理查德·克萊德曼演奏)(背景音樂),在春光爛漫的田野上,一家人在高興地散步(背景畫面)。

  教師朗誦:詩歌《散步》(多媒體顯示)

  “散步的時候 /我走直路 /兒子卻故意 /把路走彎

  我說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徑

  兒子說 /把路走彎 /路就延長”

  請學生看畫面,回憶與家人散步的情景,並說說留在自己記憶深處的散步時的精彩瞬間。(2—3名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一起跟著莫懷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他這個四口之家的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作者)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朗讀,學生用心感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聽讀後,請幾位學生談談個人的感受)如幸福、溫馨、和諧、和美等。

  2、學生有選擇地朗讀課文語句,教師指導。

  試一試,將文中最能體現親情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你能讀出其中濃濃的親情嗎?

  3、複述內容

  請一二名學生以小男孩的身份來複述課文內容,其他學生點評。

  4、師生共同理清文章的基本線索。(以小男孩的身份)

  爸爸勸奶奶散步→全家人一塊散步→走大路與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從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媽媽背起“我”。

  三、探討質疑,感受親情

  1、“在散步的時候,小男孩一家發生了什麼事兒?”學生默讀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問題。

  (1)在解決分歧的過程中,誰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誰的權力最大?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來,畫出來,讀一讀,品一品。

  (可以說每個人都做得好,因為爸爸孝順奶奶,奶奶慈愛親切,媽媽溫柔賢惠,“我”聰明乖巧。)

  (“我”家成員之間不存在權力的大小,“我”聽爸爸的,爸爸聽奶奶的,奶奶聽“我”的,媽媽聽爸爸的,大家之間好像構成了一個迴圈的關係鏈,那是因為有親情——互親互愛。)

  “那麼究竟聽誰的呢?”——由“愛”決定,這個“愛”,對晚輩來說,是“尊老”;對長輩來說,是“愛幼”。

  (2)在面對分歧時,爸爸為什麼“一霎時”“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爸爸是家庭的頂樑柱,現在“我”與奶奶發生了“歧路之爭”,大家都聽爸爸的,處理好了,全家高高興興,處理不好,彆彆扭扭,還會影響家庭的和諧,所以爸爸會“一霎時”“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3)文中說“我決定委屈兒子”,是不是爸爸不在乎“我”的意見?

  (“我決定委屈兒子”並非表明爸爸不愛兒子,只是拿奶奶和“我”比較來看,奶奶年事已高。可見,爸爸十分孝敬奶奶,想盡最大的努力滿足奶奶的願望,這種孝心是難能可貴的。)

  (4)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爸爸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我”走小路,那麼,奶奶會怎樣想?

  (5)第七段描寫奶奶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有什麼作用?

  (它寫出了春的氣息,是春天在召喚我們,生命在呼喚我們,表明了“我”走小路的原因。)

  2、學生集體朗讀第八段,思考:作者為什麼把“我”背母親,妻背兒子描寫得那麼鄭重其事呢?文章最後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誇張了呢?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它實際含蓄地寫出了在一個家庭中我們父母的責任,他們特有的心理感受,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起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一個“世界”,很有象徵和比喻意義,突出了我們父母那種深沉、莊嚴的感覺,生活的使命感,表現了一家的和諧。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3、教師小結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後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這種“尊老愛幼”的傳統倫理道德就會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散步》教學設計 篇7

  一、匯入

  一家人散步 是最平常的事,然而平凡的小事中包含了濃濃的親情。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作家莫懷戚的散文《散步》,去感受那濃濃的親情。

  二、品讀課文、分析人物、體味親情

  教師:剛才大家說到文中有四個人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們是怎麼樣呢?首先,看看“我”,同學們說說文中的“我”這個人怎麼樣?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

  關於“我”:你認為“我”是怎樣一個人?

  (孝順,善良的人)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我”孝順的段 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就象 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 一樣。”為母親的身體著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裡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說:‘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 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背起了兒子。”)

  (板書:“我”:孝順善良)

  關於我的母親: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奶奶善解人意,愛護小輩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母親很害怕自己給兒子、孫子、媳婦造成麻煩,怕成為他們的拖累,所 以寧願一個人在家)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母親對我說”母親很為小輩著想,不願意為難自己的兒子,更不願意為了自己而攪了一家人出遊的興致)

  (板書:母親:慈愛親切)

  關於兒子和妻子:

  教師:

  文中對妻子、兒子著墨不多,但他們也在儘自己所能維護著家的溫馨和諧。那,請同學來說一說你對妻子、兒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學生小結教師評述:

  兒子天真活潑,聰 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決定後他欣然接受沒有一點蠻橫無理的態度。

  教師:我們再進一步思索,從兒 子身上有沒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後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教不如身教”,從小到大孩子就是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

  學生小結教師評述:從文中看,妻子很賢良,是位慈愛的媽媽和孝順的兒媳。對丈夫溫順有理,對婆婆尊敬有加,對兒子關懷倍至。在她身上也滲透了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書:妻子:溫柔賢惠)

  (板書:兒子:聰明乖巧)

  教師總結:本文無論寫誰,作者在字裡行間都表達一種永恆的情感:親情。

  (板書:親情)

  教師:透過對四個人物的描寫,這個“親情”又滲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親之間、妻子和兒子之 間——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間——夫妻情)

  (母親和兒子之間——祖孫 情)

  教師:本文就圍繞著這三種親情表達了一個重大主題——

  (學生回答)

  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

  (五)、研讀賞析

  我想老師不用問 ,也知道同學們的心靈已經被觸動了。

  下面同學再讀一遍課文,找出最能打動你的句子,並談一談為什麼會為此打動。

  (六).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文章只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但卻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

  《散步》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透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教學】

  1、整體感悟課文。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匯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課文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螢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2、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請幾位同學談談個人的感受。

  肯定個性化的發現。(這問題比較寬泛,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童個體的體驗。)

  進一步研究文字: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麼?(回到文字研究,文字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物件,這一個環節也是探究本課語言特點的思維中國)

  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輕鬆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麼重要。作者從中三、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四、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於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擇一個句子、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與詞語: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太遲、總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六、拓展,展開想像

  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裡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透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2、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透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

  七、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1、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透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裡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2、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3、以小見大的寫法:透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透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透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散步》教學設計 篇9

  一、定位:

  本課的教學,要實現如下目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體味文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性美和語言美,並學習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學生自主誦讀、體驗、感悟、評價本文的主題思想,並透過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等活動,獲得選材和語言表達的技巧;促成學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倫理意識的形成,進而獲得有意的生命啟迪。另外,根據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當今學生只知索取愛,不知奉獻愛,“孝道”的傳統道德意識普遍薄弱的現狀,特擬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樹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道德觀。

  二、切入:

  啟用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師講述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學生體驗家庭親情:尊老愛幼

  4、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莫懷戚(《散步》的作者)的溫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兒孝”的氛圍吧

  三、探究:

  誦讀設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揣摩寫作特色,學生概括讀了課文後的最深的感受。

  (1)喚起社會“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

  (2)以小見大的選材特點;

  (3)對稱整飭的語言美……)

  跳讀理解:“我”這個人怎麼樣;妻子性情怎麼樣;母親性情怎樣;兒子性情怎麼樣(“我”:孝,妻子:順,母親:慈,兒子:聽話)

  品讀探討:

  1、合作探究

  探討《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寫的詩意美和語言美:

  (1)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順善良,關愛母親:勸母親散步、又熬過一冬、委屈兒子、背母親;妻子:溫柔賢惠:在外面,總聽我的;兒子:聽話:天真活潑,聰明伶俐;我的母親:慈愛親切,善解人意,愛護小輩(改變主意)。他們真誠善良,溫和、謙讓、體貼,是真善美的典範]。

  (2)文章有哪幾處景物描寫?這樣的景物描寫給你的感受是什麼?[兩處: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新綠”、“嫩芽”、“冬水”……,第二處是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菜花、桑樹、魚塘……,這些景物蘊涵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給人的感受是詩意般的美。]

  (3)文章的語言美是怎樣表現出來的?試作分析。

  一是情趣昂然:“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侯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係,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小傢伙突然大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傢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二是含義豐富:“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三是句式對稱整飭:“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侯很聽她的話一樣”,“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這些句子語意對舉與反襯,於平實中見靈氣,在淺易中見哲理,韻味無窮。

  探究文章選材特點:作者獨具匠心,聚焦祖孫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喚起人們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道德。(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本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成果,並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和補充。教師也參與其中,或引導或補充,與學生平等對話。

  教師小結:我們從《散步》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語言美,也學到了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那麼除此以外,讀了莫懷戚的這篇短文,你的心靈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樣的觸動呢?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願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記得唐代詩人孟郊曾寫過一首“結天下人之心願”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啊,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的父母那裡得到了關愛,而我們又回報給父母了多少呢?疼愛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則不容易做到。學了本課,你的思想和今後的行為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讓我們交流一下。

  細讀感悟:

  1、組合作交流

  (1)你認為怎樣才能做一個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給予了你千般的愛,萬般的寵,那麼你做過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聽到過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縣電視臺要採訪我們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學生,如果你被採訪,你想說些什麼?

  2、全班合作交流各組派代表彙報本組探究成果,並接受他人的質疑和補充。評選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散步》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朗讀表達中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言。

  難點:比較閱讀。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著濃濃的親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孫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讓我們看到他們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心裡頓生出許多感慨。

  特別是電視臺的一個公益廣告讓我更加感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幫媽媽洗腳)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

  (1)掃除字詞障礙

  (2)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3)齊聲朗讀課文

  2.理清一條線索(談整體感受,可展開,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勸母親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決定委屈兒子;

  (5)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親和兒子。

  三、再讀探究

  1.賞讀一些美句(要求用圈點法圈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裡?)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2.品讀一組奇字(體會它們的巧妙、精練)

  “分歧”、“決定”(大詞小用,透露作者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

  “挺”、“熬”(流露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3.品讀一個精段(最後一段)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象徵著中年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4.感悟一種親情

  兩個假設:第一,如果把老母親冷落在家裡,就帶著妻子、孩子去散步,那會怎樣?第二,母親在走大路,獨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順從了獨生子那會怎樣?

  體味:只有人類才不但保護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這個人怎麼樣?

  妻子的性情怎麼樣?

  母親的性情怎麼樣?

  兒子的性情怎麼樣?

  從中也可看出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多麼幸福。

  5.學習一種妙思

  (1)本文寓理於事,一滴水見太陽,有情節,強調可讀性;

  (2)這篇文章以《散步》為題好不好?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說說你的理由。(小組為單位討論;標題擬好後,小組互相交流、評判,不求統一,鼓勵創新)

  四、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散步》與課後“研討與練習”所附《三代》,你認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參考:兩篇文章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散步》是孝順第一,《三代》是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小。

  五、課堂小結

  課後習題

  1.結合語境,解釋下面加粗的詞語在語句中的意思。

  (1)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

  (2)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2.第三自然段中“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句中的“熬”換成“度過”行不行?為什麼?

  答案與提示:

  1.

  (1)各得其所:幾個人的想法都得到適當的滿足。

  (2)水波粼粼:水波在陽光下明亮閃爍。

  2.不行。因為“熬”在文中是“忍受”、“艱苦支援”的意思。強調母親過冬不容易,而“度過”僅指“時間上的過去”,不能體現“忍受”.

  《散步》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體會並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欣賞本文的音韻美、景色美、親情美。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描繪意境,深情匯入

  多少個日落,多少個清晨,我們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園的小路,散步在鄉間的田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莫懷戚的《散步》 。

  二、“三讀”課文 :整體感知——主旨把握——品味語言

  透過“三讀”課文,逐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美和語言美。

  1.“一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讀,要求:用一句話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教師提示:(出示幻燈片)(什麼人?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幹什麼?) 學生回答,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寫了哪些具體的事?

  學生自由回答,邊答邊板書。 (請簡要複述文章的主要內容,100字左右。)

  師明確:“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了孫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師: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湧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

  老體弱,餘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於是“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板書)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板書)的美德。同時 母親的選擇是——走小路。這又體現了我國另一種傳統美德,是——愛幼。)

  (尊老與愛幼最好由學生總結出。)

  2.二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體會親情美。

  (1)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並回答在整個散步過程中,誰做得最好?並簡單說說理由。

  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大膽發表見解,這裡不需要標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老師總結:其實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動人的場景(明確:最後一段)

  (2)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

  (3)繼續引導提問:營造一個如此和諧的家庭,作者的意圖是什麼? 學生嘗試概括髮言,老師明確:(中心思想概括的常見格式)

  本文透過一家祖孫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頌並讚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同時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責任重大,充滿人情美。

  (4)拓展——投影出名人名言,學生一起朗讀,並記錄積累。

  “老人和兒童屬於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她)們的生活狀態,最能真實地反映一個社會國家的文明程度。”

  “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明之舉。”(培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老師總結:培根的話讓我們想到了中國已傳承幾千年的美德:孝。教師進行適當的拓展,說說“孝”的寫法。

  3.三讀課文,賞析重點句,品味語言美 :

  我們喜歡這篇文章不僅因為喜歡這家人,也喜歡這篇散文清新雋永的語言,請同學們根據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歡的語句,朗讀出來,並做適當的點評。 這裡,老師應對初中語言賞析的基本步驟做個方法指導。(找出賞析點+分析句子含義+表達效果或情感)

  (1)含蓄美:(找出你認為含義豐富的句子)

  (2)對稱美:(找出前後對稱,形式整齊勻稱的語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寫景物的語句進行賞析)

  老師做一個示範,我選擇一句具有“對稱美”特點的句子進行賞析 : 例如:“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賞析:這是個內容上相對稱的句子。意為我小時候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對成年的我也很尊重。母子之間互相尊重,充滿骨肉之情。

  接下來由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找出可以賞析的句子,嘗試賞析,可重點分析以下句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 “世界”在這裡大詞小用,意為“老一代”和“下一代”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突出中年一代責任重大,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肩負著承前啟後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國家都是如此 。

  景物描寫的作用:為情節展開作鋪墊 ,例如文中對小路盡頭的景物描寫。

  三、教師小結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畢淑敏《孝心無價》)

  把這副對聯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和老師,祝大家家庭美滿,闔家幸福!最後就讓我們在這首《相親相愛》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四、作業:

  1.寫一篇同題目作文《散步》,集中記敘一件事情。

  2.拓展閱讀《孝心無價》,並借閱畢淑敏文章。

  《散步》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生字詞,理解文章內涵。

  2能力目標:賞析文章美的特色

  3情感目標:理解孝順是中國傳統的美德及青年一代所肩負的家庭的重擔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2、3

  難點:目標3

  三、課時: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優美的散文《散步》,散步這項活動,相信生活中很多同學樂此不疲,那麼作者所講述的散步與我們的故事一樣嗎?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課文。

  (二)檢查字詞

  之前早讀課我們對這篇課文做過預習,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信服咕咕分歧霎時拆散水波粼粼嫩芽

  (指名讀生齊讀)

  【師】同學們預習,今天我們分為三個步驟深入文字:理解文意、朗讀文字、賞析文美

  (三)理解文意

  1、老師將這篇課文朗讀一遍,同學們可以參照螢幕上所顯示的問題,試著一邊聆聽一邊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生搶答)

  (1)散步的時間

  (2)散步的地點

  (3)散步的人有

  (4)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

  (5)結局是

  2很明顯,文章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所以這是一篇敘事性的散文,同學們試著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文意。

  明確:我們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3讀至此處,同學們有沒有疑問:祖孫三代為什麼要去散步呢?文章中說了,母親老了,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那作為一個孝順的兒子是不是應該讓母親多休息呢?

  明確: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時候死去了。但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酷冬。

  指導:太遲、太遲了總算熬

  【師】:初春正是萬物復甦的時候,母親熬過了一個酷冬,出來走走,可以喚起母親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出來走走。

  (這裡學生可能回答:兒子的勸說,可進一步追問,兒子為什麼要勸說母親去散步。)

  初春的景色很美,比如第三段,可追問母親為什麼要欣賞這美好的景色呢?

  4總結:到這裡我們明白了散步的緣由、過程與結局,文題散步二字,簡潔、準確又富於內涵,有故事的味道又有畫面感。理清了文章的內容,我們要把自己對於文章味道的理解融入到我們的朗讀中去,下面同學們自由地朗讀這篇課文。

  (四)朗讀文字

  在朗讀之前,老師給你們一個小建議:讀的時候注意慢慢地、深情地朗讀,就好像在欣賞自己的作品一樣。

  朗讀的要求:讀出敘事的波折性;

  讀出角色的差別

  透過朗讀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理解三個人物的性格:“我”孝順善良、我的母親“慈愛親切”、我的兒子“聰明乖巧”、我的妻子“溫柔賢惠”

  (五)賞析文美

  聞一多認為詩歌有三美:音樂美、建築美、節奏美,那麼我們這篇散文你認為美在何處呢?

  1畫面美(主要體現在兩處景物描寫)

  第四段

  第六段

  2語言美

  (1)小傢伙兒突然叫起來:“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兒子的聰明與天真。

  (2)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改句:我們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母親,我,妻子和兒子。

  好在何處:連用兩個我的,顯示出我與母親、妻子和兒子之間的深厚情誼;突出我,顯示我在這個家庭中責任重大。

  聯絡:文章中顯示我責任重大的句子還有哪些?

  文章第六段:“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師】在嚴重歷史關頭,民族領袖的決策和取向,影響著民族的命運和社會發展。人到中年,“我”是家庭的主腦,母親、兒子、妻子都聽我的。

  3情感美

  賞析最後一段(形容詞、比喻)

  總結:作為中年人,“我”和妻子肩負著承前啟後的重任,對生活有一種高度的使命感。

  對文字賞析到此處,相信本文的中心呼之欲出:孝順老人以及中年一代所肩負的使命感。

  《散步》教學設計 篇13

  活動目標

  1、理解上下、前後、旁邊、中間等方位,能根據故事內容中的空間方位移動身體。

  2、願意嘗試創編散步路線並能用方位詞描述出來。

  3、樂意參加遊戲,體驗空間方位遊戲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故事內容中的空間方位移動身體。

  難點:願意嘗試創編散步路線並能用方位詞描述出來。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熟悉《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故事內容。

  2、物質準備:

  (1)各種場景池塘(無紡布製作)、乾草堆(戶外積木堆成)、磨坊(紙房子)、籬笆(屏風)、蜜蜂房(拱形門)、拱形橋、房子、大樹。

  (2)《母雞蘿絲去散步》路線動畫、散步音樂。

  (3)水彩筆、紙。

  活動過程

  一、回顧《母雞蘿絲去散步》故事中母雞散步的路線,激發幼兒興趣,理解上下、前後、旁邊、中間等方位。

  1、 教師提問引出活動

  “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我們一起分享過的故事中有一隻母雞,它叫什麼名字啊?那故事中的蘿絲去幹什麼了?它先去哪裡散步?它是怎麼走過去的?

  2、 幼兒回顧母雞蘿絲散步的路線並描述出上下、前後、裡外、中間等方位。

  3、 播放《母雞蘿絲去散步》路線動畫進一步感知空間方位。

  二、幼兒根據母雞蘿絲去散步的路線指令進行遊戲,感知上下、前後、旁邊、中間方位。

  1、教師引導語:“小朋友們都熟悉了母雞蘿絲的散步路線,今天母雞蘿絲想邀請咱們班小朋友和它一起去散步,我們快行動起來吧。

  2、幼兒根據教師指令進行方位遊戲。(幼兒分男女組站兩隊,根據指令移動自己的位置)

  3、小結分享:幼兒表達出自己走的路線

  三、能運用上下、前後、旁邊、中間等方位,分組嘗試創編散步路線圖。

  1、教師指導語:“剛剛母雞蘿絲在散步時發現總有一隻狐狸跟在它的身後,它知道咱們班的小朋友都很聰明,想請你們幫他設計幾條新的散步路線,讓狐狸不再跟在它身後,你們能幫他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嗎?。”

  2、介紹材料,幼兒表達可以從材料的什麼位置經過。

  3、由教師帶領分為 3 組,進行繪畫路線創編。

  4、3 組幼兒根據繪畫創編路線嘗試搭建路線後進行嘗試。

  5、每組幼兒分別分享路線,幼兒自主選擇喜歡的路線根據指令進行嘗試。

  6、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總結

  數學活動總是給人感覺枯燥無味,本次活動運用繪本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主動遊戲。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 應注重引導幼兒透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

  《散步》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整體感悟課文。學會品味優美的語言,字裡行間流露出濃重的“愛”。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出來的親情美。

  3、學習對稱句。

  教學重點:

  1、整體感悟課文。學會品味優美的語言,字裡行間流露出濃重的“愛”。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出來的親情美。

  3、學習對稱句。

  教學難點:

  1、整體感悟課文。學會品味優美的語言,字裡行間流露出濃重的“愛”。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出來的親情美。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當我們閉上雙眼,腦海中會浮現很多感人的畫面,是誰在日落黃昏倚在視窗焦急地盼我

  們歸家呢?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細聲叮嚀呢?當然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中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的幸福安適。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一起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莫懷戚的散文《散步》。

  二、聽文入境

  多媒體展示:從文章的字裡行間你看到一個怎麼樣的家庭?

  聽老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思考。

  師提問:聽完讀文,我們從文章的字裡行間看到一個怎麼樣的家庭?

  抽生回答。

  甲:團結的家庭。

  乙:和諧的家庭。

  丙:友愛、幸福的家庭。

  師總結:剛才同學們所使用的詞語:團結、和諧、幸福、友愛等可以歸納為一個詞語:

  和諧。師板書:和諧

  下面,我們把自己融入這樣一個和諧的家庭中,自讀課文。

  三、讀文生情

  師出示思考題:聽著大家投入的朗讀,我彷彿也沉浸在親情的世界裡。透過剛才的讀

  你一定讀懂了很多問題,下面就看這樣一個思考題。

  多媒體展示:作者在文中寫了何事?何人?何景?讓一個家庭盡顯和諧。

  先看第一個問題:文中寫了何事?

  抽生回答:散步——發生了分歧——繼續散步。

  師引導學生闡明分歧的具體情況。並板書。

  一句話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散步中出現了什麼人?文中哪個句子看得出?

  生回答: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從課文第一句可以看出。

  師出示思考題:人們都說莫懷戚的《散步》語言優美精煉,可是老師在讀文時發現了一

  個句子:課文第一句。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老師覺得交代人物關係可以更簡潔一些,改為:我們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這樣就簡潔了,同學們的看法呢?能改嗎?

  生思考,回答:不能改。文中的句子顯得家裡每個人都很重要。還交代清楚了一家四口人的關係。

  第3個問題:文中寫了何景?

  生找出寫景的句子。

  師明確:文中寫景的地方有兩處,4自然段和7自然段。

  下面看這樣一個片段。

  多媒體投影:課文4、7自然段寫景的句子。

  朗讀這個片段。

  多媒體投影思考題。

  ⑴請同學們思考:這兩個片段分別寫了初春哪些景色?

  抽生回答: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7段:菜花、桑樹、魚塘。

  (2)請同學們思考:從景物描寫中,你感悟到了什麼樣的意境和哲理呢?

  4段:意境蓬勃的生機哲理珍視生命7段:意境春天的召喚哲理珍愛生活

  四、賞讀入心

  師引導學生體味文句之美。

  同學們在讀這篇文章時,會感到文中很多句子寫得很美,其實我也喜歡一個句子。

  多媒體投影: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

  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生了解此句的特點。

  師投影:對稱句的概念。

  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句子,我們再去找找。

  生找,抽生念。

  師投影:文中出現的另外7個對稱句。男女生分組朗讀上下句。

  五、品文入理

  鮮花獻給可敬的人

  假如你有一束美麗的鮮花,請把它獻給文中的某個人物,你將獻給誰?請選讀課文,結合文中描繪人物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的語句,說說你獻花給他(她)的理由。

  師小結:意見很不一致,同學們分析得很好,確實,每一個人都做得很好,家庭中也不存在權力的大小。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孝順父母古來有之,我國的孟子說:

  投影:生念。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英國學者培根說: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是人類才有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

  師說:同學們唸到最後一句充滿了自豪感,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國的傳統美德,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

  師說: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母愛,因為母愛如水;

  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父愛,因為父愛如山。

  在這樣一個感人的時刻,請用你手中的筆,把你心中的這份感動寫下來。

  《散步》教學設計 篇15

  學習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字裡行間表達的濃厚感情。

  2、品讀含義豐富的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特別是品評鑑賞能力。

  3、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親情的濃漿,縱然是一次極平常的散步,也能讓人體會到溫馨的親情。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自學指導——預習與交流

  1、讀準下面這些加點字的讀音。

  散步(sàn)熬(áo)咕咕(gū)

  分歧(qí)霎時(shà)粼粼(lín)

  2、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信服:相信並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應該有的指責或待遇,心裡難過。

  3、作者簡介

  莫懷戚,1951年生,重慶人。當代作家,現為重慶師範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從事文學創作二十餘年,用多種體裁創作,以小說見長。著有小說集《大律師現實錄》,中篇小說《詩禮人家》,長篇小說《經典關係》《透支時代》等。

  三、自學指導——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把握溫和、親切中含著莊重的語氣和平穩的語調,聲音不宜過高或過低,並思考下列問題。

  1、散步的地點在哪?哪個季節?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時發生了什麼?

  散步的地點是:田野;散步的季節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散步的過程發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樣產生的?

  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走大路。母親固然聽兒子的,但在這種特定的情景下,更愛孫子,“變了主意”走小路。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

  4、在解決分歧的過程中,誰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誰的權力最大?研討中對每個人物作簡要的分析並讓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注意品評,讀出感情。

  (1)可以說每個人做得都好,因為“我”:孝順善良;母親:慈愛親切;妻子:溫柔賢惠;兒子:聰明乖巧。

  (2)家庭成員之間不存在權力的大小,他們之間好像構成了一個迴圈的關係鏈,那是因為有親情。作者在字裡行間都表達出這種永恆的情感,闡釋了一個重大主題——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

  5、在解決分歧時“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

  答:因為一切都取決於“我”。文章告訴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責任重大。

  6、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兒子對於“我”和妻子來說,背起來應該很輕鬆,可為什麼我們都走得很慢很仔細?

  答:“我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人的尊敬,對小孩的愛護。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7、這是怎樣的一家人?

  答:互敬互愛、溫馨幸福、融洽和諧、尊老愛幼。

  (二)深層探究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答:這句話表達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後的重大責任。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揹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為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2、這篇短文為什麼大詞小用、小題大做?

  答:大詞小用確有好幾處。一處把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說成“分歧”。一處說面對“分歧”,“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一處把自己的話說成“決定”。一處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樣的大詞小用,小題大做,透露出作者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即:對家庭的熱愛,對親情的珍惜和重視。

  3、作者選取“散步”這個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親的關係為主線,逐步展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和睦、互敬互愛的關係。那麼作者是怎樣由小見大,從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答:透過散步,體現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我的母親老了……她總是聽我的。”母親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在外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透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對母親的尊敬。母親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嶇,孩子感興趣。母親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老母親對孫子的愛護。

  (三)語言品析

  1、寫景的句子

  (1)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

  這段文字描繪了新綠、嫩芽、冬水,展現了春天的氣息、生命的呼喚,寫得富有詩意,讀後使人似乎聞到了鄉間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現出勃勃的生機,同時也襯托了一家人散步時祥和、歡樂的心情。

  (2)她的眼順小路望過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點明瞭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現了母親理解孫兒願望的內心世界,同時渲染了一種和諧美好的氛圍。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師生適時點評)

  (1)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兒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

  這幾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態都顯現出來了,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情態畢現。“正因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缺乏文化修養的人,話是不會這樣說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現什麼樣的情態,就要用什麼樣的語言。

  (2)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比得多妙!從內容上說,有迴環的關係,把母子關係一下子追溯到幾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溫順的性格都表現出來了。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1)有的濃,有的淡。

  (2)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3)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4)我蹲下來,背起了我的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我們的兒子。

  (5)我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很輕。

  (7)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作用:語言精美,兩兩對稱,整齊和諧,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4、含義深刻的語句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腦,如果處理不好母親、兒子兩者間的“分歧”,會影響家庭和諧。“我”把這種“分歧”的處理看得很重,可見“我”對家庭的重大責任感,表達了“我”對母親、兒子兩人濃濃的親情。

  【小結】本環節意在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美點,引導學生學會尋找“美”的感覺、表達“美”的感受、增強“美”的判斷、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幫助學生養成一種閱讀習慣,拓寬學生觀察課文的角度與視點。同時指導學生以後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學習這樣的語言,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要的只是一份樸實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四)寫作技巧

  本文采用了哪些寫作技巧?有怎樣的作用?

  生甲:以小見大,小題大做,大詞小用。文章以平常事來探討家庭倫理中的大原則,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行為到原則,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幾處大詞小用更有利於主題的表達,展現了作者的匠心。

  生乙:尺水興波,一波三折的寫法。母親不願散步卻讓“我”勸出來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決——“我”決定走大路,母親卻改變了主意。親情、倫理、人性的亮麗之光在波谷與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輝。

  生丙:語言平易樸實卻生動活潑,內涵豐富,音韻鏗鏘。全文無生僻華麗的詞語,更無令人費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滿著生活的情趣,表現了家庭的幸福和溫馨,不少句子言微意遠,意在言外,含義豐富。句式的整齊與錯雜,語意的對稱和反襯,似乎都是信手拈來,於平實中見靈氣,在淺易中見哲理。

  《散步》教學設計 篇16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課文主題為親情,所選課文都是圍繞著有關親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體現著濃濃親情一篇,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傳統美德。學生可以透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進入牧歌式情景,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鍊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意味。同時借鑑舉輕若重、以小見大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字裡行間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思想感情。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重要階段,他們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觀察生活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瞭解知之甚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透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方法學習,透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瞭解和鑑賞;體會課文濃濃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渲染親情

  我們的父母為了撫育我們成長,為了生活付出了艱辛的代價和勞動,有道是,沒有衰老的殘酷怎會有青春的亮麗?父母終有衰老的一天,孱弱的身軀再也擔不起生活的重擔。作為兒女,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贍養老人。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莫懷戚看他們一家攙扶母親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大屏)

  二、讀文生情,整體感知

  1、師配樂朗誦,學生初步感受親情。

  ⑴標出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⑵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搶答文中六要素。(大屏)

  3、自讀課文,理解親情;另擬標題,說明理由。(鮮花獻給可敬的人,準備事物鮮花,小組交流後指名學生手握鮮花到講臺回答。)(大屏)

  4、請為文中的人物戴上合適的修飾“帽子”。(指名回答,大屏)

  三、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學生自己找出認為文中最美、最能表現親情、最有深意的句子讀一讀。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你是怎樣理解“慢慢地,穩穩地”這兩個詞的意境的?(大屏,指名答)

  四、小組討論問題:

  1、為什麼“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是整個世界”?齊讀體會一下句子的含義

  (從字面上看他們走得很小心,很仔細,害怕母親摔跌,這個形象很有象徵意義,中年人既要善待衰老的生命,又要愛護幼小的生命這樣承前啟後的責任。也表現我國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整個世界”是否大詞小用?表現我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屏,指名答)

  2、你認為文章的主旨是什麼?(大屏,指名答。師板書:孝)

  3、師小結:

  (1)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我一家四口人或者祖孫三代;

  (2)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裡散步後發生分歧,結果我的母親順從我的兒子走小路,體現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愛以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大屏,中心,齊讀)

  師:過渡語:這樣的畫面美不美?讓我們也融進這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去感受它美,好不好?

  五、小組合作,品讀課文,美點尋蹤,師透過大屏點撥。(大屏,指名答)

  《散步》,美在......為什麼?友情提示:美在語言、景物、行動、親情......

  師:提要求前後四人一組,討論交流,把討論結果寫下來,每組推薦組長髮言、點評)

  1、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2、明確:人性美,親情美如:和睦溫馨美

  如第四段,齊讀體會指導朗讀(大屏)

  為什麼美在寫景?與前文寫母親有沒有關係?

  有,因為母親戰勝了寒冬,戰勝了疾病,我希望母親也像這春天的萬物一樣充滿生命的活力,作者觸景生情,聯想到生命,感悟到生命(大屏)

  告訴我們人生的哲理要珍愛生命

  菜花桑樹魚塘(第七段熱愛生活)指導讀(大屏)

  小結:

  所以作者選擇初春有生命力的季節去散步,可見文中的景物描寫也不單是為寫景而寫景,也包含我對母親的愛,對母親的一片孝心。

  語言樸實美,特別是語句的形式顯得整齊勻稱,讀起來連貫流暢,富有形式美,增強了表達效果。

  板書:人性美??景物美??語言美

  幻燈展示:教師示範語言對稱美,將書寫美結合,並由學生抄寫積累

  小結:

  《散步》這篇散文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寫的是散步,這樣一件小事,作者卻讓我們感受到了那份濃濃的親情。

  《散步》教學設計 篇17

  學習目標:

  1、朗讀,較準確地評價作品人物,體味人性美;

  3、合作、探究學習,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特別能品味美文的語言。

  4、寫作簡訊,表述並感受濃濃的親情。

  學習方式:

  朗讀、品味、討論、質疑。

  學習步驟:

  一、匯入:

  家,一個多麼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今天,讓我們步入一個家庭,去感受這個四口之家濃濃的親情。

  二、朗讀課文

  三、課文講述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來敘述的,誰能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給同學們講述這個故事?

  四、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以小男孩的身份說說我有一個什麼樣的奶奶、爸爸、媽媽。爸爸孝順、有責任心奶奶仁慈和善良、愛孫子媽媽溫順明理,也孝順我乖巧、懂事

  五、請談談這個家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印象?和睦,溫馨。互相體諒、關愛家人。這是個互敬互愛,充滿著骨肉之情的家庭。這個家庭是非常團結幸福的,他們都能顧全大局,為他人著想。

  六、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把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進行討論(提示:從關鍵句、關鍵詞入手,注意語言的品味)(學生讀書,圈點、勾畫,討論。每個小組可由一人記錄透過討論所形成的問題)。

  七、學生把有關問題提交上來,老師歸納組合,討論發言,共同探究。

  八、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九、遷移拓展,抒寫親情,發簡訊給至親。請同學們按照螢幕上的要求,以親情為主題,發一條簡訊,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把它發給你的親人……

  十一、結課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啊!

  十二、佈置作業

  1、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讀義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散步》教學設計 篇18

  【課文說明】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作者莫懷戚,是一篇文質兼美、歌頌親情的散文,在文章的字裡行間,無不流淌著濃濃的親情——其中包括長輩對兒孫的體恤,子女對長輩的敬愛。親情是人世間最永恆、最美好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課文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敘身邊事,訴心中情,課文寫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體現出濃濃的親情,唱出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讚歌,讓人體驗到“生活之美”。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讀課文中含義豐富的語句,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透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思索,領悟課文中濃濃的親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薰陶感染潛移默化,著重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探究文章和交流感受,體會濃濃親情。

  【教學難點】

  深入領悟課文中的語句和片段所體現出的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點撥法、品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師:“讓愛住我家”,是我們每個人的心聲。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港,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今天,就讓我們大家攙扶著家人,一起走近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板書課題)

  二、聽讀課文,認識親情:

  1、聽課文朗讀,瞭解文章內容,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

  師:請同學們認真聽課文朗讀,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

  2、找生概括文章內容。

  師:課文已經聽完了,下面誰來概括一下文章的內容。

  生:在一個春天,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一起出去散步,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最終我同意跟隨母親走大路,而母親卻按照孫子的意思走小路,這一家人非常的和諧。

  師:誰能概括的在簡練一些?

  生:我們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裡散步。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呢?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生:和諧。

  生:幸福。

  生:溫馨……

  三、品讀課文,享受親情:

  1、學生自讀課文。

  師:現在讓我們也融入到這個和美的家庭,隨著舒緩的音樂,放聲讀起來。並畫出你認為文中比較美的句子來。

  2、小組內進行“美點尋蹤”。

  師:剛才有很多同學畫了很多優美的語句,我們給你們所畫的起一個名字,就叫“美點尋蹤”。什麼是“美點尋蹤”呢?

  師:所謂“美點尋蹤”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最形象的,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內容。美的角度:人物形象美;精神美;修辭美;句式美;用詞精當美;景物美;文章結構美;句子含義深刻美……(出示幻燈片)現在就請四人小組談論一下你們小組所找到的美點,並說一說美的角度?

  生:文章第四段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的句子很美。

  師:那麼還有其它景物描寫嗎?

  生:文章第七段寫母親看到小路的遠處的景物。

  師:那我們給它歸納成為四個字:美在景物。請其他小組再來找一找其他方面的美點。

  生: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生: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我的兒子雖然很小,然而很胖。

  生:我們把它歸納為句子美。

  師:其實文章中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你能一一找到嗎?我們給這樣的句子起個名字,你們覺得應該叫什麼?對,就叫對稱句,它的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

  生:老師我還認為這一家人很美。

  師:我們應該把它概括為美在溫馨的一家,你們認為呢?

  四、研討課文,擁抱親情:

  1、合作探究:在散步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兒?在解決分歧過程中,誰的權利最大?

  師:課文中美的地方很多,但是在這樣美的環境下卻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插曲?

  生:發生了分歧。

  師:在解決分歧過程中,誰做的最好,誰的權利最大呢?請大家各抒己見。

  生:我認為文章中的我的權力最大,因為一家人都聽我的。

  生:我認為我的母親的權力最大,因為兒子聽從母親的話要走大路。

  生:我認為我的兒子的權力最大,因為最終我們一家人走了小路。

  生:我同意他的看法,我也認為我的兒子的權力大。

  生:我認為在這個家庭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分權利的大小。

  師:是這樣的,這一種迴圈關係,彷彿讓我們看到了一條親情鏈,他始終是鏈在一起的,確確實實一個家庭不存在著權力的大小,他們的互相尊重、互相關愛,於是就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家庭。

  2、齊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學生質疑。

  師:現在就讓我們帶著我們心中湧動的這份深情齊讀最後一段。說一說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生:為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就是整個世界。”

  師:誰能替他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認為我的母親是撫養我的人,我的兒子是我要撫養的人,母親和兒子同樣重要,所以說,他們兩個就是整個世界。

  師:這句話表達了文章主旨。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這個形象有象徵意義,人到中年,肩上負著的是承前啟後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更突出了一個“孝”字,表現了一家的和諧。

  3、深化主題。

  師:同學們,你們是家的一份子,也是世界的一份子,學了這篇文章之後,你懂得了什麼?

  生:我們要尊老愛幼。

  生:我們要關心、理解父母,要孝敬父母。

  師:文章體現了尊老愛幼這樣一個主題。

  4、歸納寫作手法。

  師: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兒,作者卻能反映出一個重大的主題,這樣的寫法就是“以小

  見大”,也可以叫“小中見大”。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能運用到這樣的寫作手法。

  師: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尊老是人類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實孝順父母是古來有之的,孟子曾經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英國的學者培根說:“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出示幻燈片,學生齊讀)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讀最後一句時充滿了自豪感,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我們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

  五、佈置作業:

  師:今天的作業就是

  1、比較閱讀《三代》;

  2、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語句,寫在賀卡上,把這份厚重的、特殊的禮物送給你的父母。

  六、總結全文,表達祝福:

  師:親愛的同學們:尊老愛幼是人類的文明之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最後老師也送給大家一份禮物——一幅對聯:

  橫批:相親相愛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師:把這副對聯送給大家,希望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最後請同學們和我共唱一首《相親相愛》。

  《散步》教學設計 篇19

  一、教材分析:

  莫懷戚的《散步》,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圍繞著親情和家庭生活展開的,學習要求是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鑑,並學習朗讀課文和圈點勾劃重點詞彙。《散步》內容較淺顯易懂,卻體現了語言美、詩意美、人性美。它透過尋常的散步小事,引出了一個家庭的“分歧”;但隨著問題的解決,展現的卻是三代人的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反映著尊老愛幼的家庭倫理準則。對於學生來說,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他們仍然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由於受到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有些學生甚至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另外,這個階段的學生有可能出現叛逆期的問題,缺乏與家人的信賴與溝通,不自覺地疏遠父母。因此,透過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及小組討論等,讓學生在對課文有初步瞭解的同時,深入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及優美意境,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透過查字典和詞典,獨立認識字詞,讓學生積累“信服、嫩芽、霎時、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

  1)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母親”、“我”、“妻子”、“兒子”的文段,提出自己對文中人物形象的看法。

  2)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優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在細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能初步理解課文的寓意,體會到家庭中親情的珍貴,並感受課文中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透過學生找出文中對“母親”、“我”、“妻子”、“兒子”的描寫,歸納人物形象特點;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優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難點是初步理解課文的寓意,體會到家庭中親情的珍貴,正確把握作者所要傳達尊老愛幼的主旨。

  五、教學媒體或資源:

  多媒體裝置,PPT課件

  六、教學過程

  時間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5分鐘

  課堂匯入

  老師播放《Family》公益短片影片,並引出本節課學習的課文

  學生觀看影片

  透過播放影片,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溫馨的情感氛圍,為接下來的學習作好準備

  5分鐘

  檢查預習

  教師介紹課文作者、疏通生字詞(PPT出示練習題)

  學生完成練習題

  用練習題的方式來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當場解決遺留問題,利於課文的順利學習

  5分鐘

  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教師出示相關問題(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原因、經過、結果)

  學生自讀課文,並填寫學習表格

  學生在自讀課文中感知全文,對相關問題的思考是對文章的進一步認識,並自主梳理文章內容。

  15分鐘

  分析歸納人物形象

  透過提問學生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文中四個主人公的形象

  重新細讀課文,小組合作探討的基礎上分析並概括文中人物形象(填寫圖表)

  由文及我,透過再次細讀課文,用心體會文中一家老小不同的角色;同時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對文章細節的熟悉和關注。

  12分鐘

  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瞭解文章語言特色

  承接上一環節,讓學生分組討論,對優美句段進行初步理解,品味語言美。

  學生分小組討論,找出優美句段並進行分析。

  透過學生小組討論,分析、揣摩優美句段,進一步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瞭解文章語言特色。

  3分鐘

  教學七、教學反思

  《散步》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件很平常的生活小事,但是這件事背後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卻不一般,要引導學生從表層昇華到主旨內涵是難點。因此採取了先理解課字詞再透過朗讀與分析感受文章的方法,循序漸進,從整體把握課文到分析細節、於關鍵人物入手。但在教學過程中,有的環節在實施的時候宜有所側重,需要做出適時調整;同時,學生的自身體驗還不夠豐富,教師的方向指引和總結很重要,要避免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

  《散步》教學設計 篇20

  教學目標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透過精讀、研讀課文,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3、品味關鍵語句,提高品評鑑賞能力。

  4、透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過程和方法

  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難點:

  比較閱讀。

  教學突破: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主旨;引導學生揣摩語言,增強語感。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蒐集尊老愛幼的故事,準備課前說話訓練。

  教師:

  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①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②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課前五分鐘:

  交流課前蒐集的尊老愛幼的故事.

  二、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看公益短片《媽媽洗腳》學生談感受。

  教師匯入:看到這樣的動人情景,同學們都有很深的感受.廣告裡的一家人讓我們看到了親情的溫暖。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沐浴著親情。親情,是一聲問候甜蜜在心頭;親情,是一杯熱茶溫暖在冬夜;親情,是一種期盼照亮在旅程……縱然是一次極平常的散步,也能讓人體會溫馨的親情。莫懷戚的散文《散步》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檢查生字詞。

  ②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④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螢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四、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

  a.母親為什麼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於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於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於“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2、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麼做?如果你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裡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透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3、重點研讀最後一段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