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範文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1

  一、教材簡析:

  《揠苗助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紀下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揠苗助長》選自《孟子﹒公孫丑上》,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體會寓意是學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設計意圖: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力求做到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創造性。為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著力啟發學生自讀、自悟……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讓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課堂上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合作交流……在閱讀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不斷創新,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進步、共同享受的樂園。

  因為本課是一則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掌握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急於求成。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精讀課文,讀懂故事內容。

  難點:在讀中悟出寓意,明白不顧事物的發展,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的道理。從這個故事中汲取經驗教訓,達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五、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啟發匯入。

  1、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給同學們講一講吧!

  2、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課文有什麼不同嗎?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則寓言。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老師結合動畫,範讀故事。

  2、學生了解故事後,講解題意。

  “揠”是什麼意思?“揠苗助長”又是什麼意思?

  3、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要求:認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檢查字詞。

  5、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可以在不明白的地方標上“?”

  7、檢查讀書效果。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小節。

  農夫為什麼要揠苗呢?

  (1)出示:他巴望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快些。

  (2)(2)a、“巴望”是什麼意思?課文為什麼用“巴望”而不用“希望”?

  b、句子比較:

  a、他巴望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快些。

  b、他希望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快些。

  (3)你還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他很焦急?

  (4)指導感情朗讀,讀出農夫的焦急。

  2、學習第二小節。最後,農夫想出了一個什麼辦法,讓禾苗長高了?

  (1)默讀:劃出體現農夫這個辦法的句子。

  (2)出示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

  (2)對於農夫的這個辦法,你們有什麼看法?

  (3)可是農夫卻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你從哪裡看出農夫的這種心情。

  (4)老農累得怎麼樣?理解“筋疲力盡”的意思。

  3、學習第三小節。

  (1)儘管他累得筋疲力盡,但老農覺得自己什麼沒白費?因為他覺得自己這份付出換來了什麼?理解“費”的意思。

  (3)此時此刻,農夫的心情是如何的?

  (4)指導朗讀,讀出農夫高興的心情。

  4、“揠苗助長”的結果怎樣?禾苗真的長高了嗎?學習第四小節。(板書:納悶枯死了)

  四、真誠對話,點明寓意。

  1、農夫浪費了時間和力氣,不但沒有幫助禾苗長高,反而把禾苗給害死了你覺得禾苗怎樣才不會死?

  2、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有很多的成語、俗語都說明了這個道理,我們一起來把它送給農夫,好嗎?(課件出示)

  3、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農夫的兒子,你一定有很多話要勸你的父親是嗎?

  4、小結:這個莊稼人採用拔苗的方法,想讓禾苗長得快些,這種做法違反了禾苗生長的規律,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長高,相反都枯死了,這是個錯誤的做法。

  5、你周圍有《揠苗助長》中的農夫這樣的人嗎?如果你遇到了,你準備怎麼做?

  五、作業

  1、完成《練習冊》上的有關題目。

  2、蒐集幾則寓言,講給朋友或父母聽。

  3、替農夫想想辦法,怎樣才能讓禾苗長得快些?(可查閱有關科學資料)

  六、板書設計:

  揠苗助長

  巴望長得快些

  興致勃勃往上拔

  納悶枯死了

  不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反而把事情辦糟。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

  選擇教學《揠苗助長》這個內容對家長開課,考慮到這則寓言是家喻戶曉,語言簡潔明快,內容生動有趣。它講了古時候有個農夫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如果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在教學中,我分三大塊入手:

  第一部分,從整體入手,瞭解大意。學生透過觀看動畫,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寫了什麼事,知道故事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

  第二部分,精讀課文,理解內容。這是教學的重點。由於故事情節較為簡單,學生在理清課文的脈絡的基礎上,圍繞“農夫為什麼揠苗”,“怎樣揠苗”,“揠苗的結果”三個問題,很快就瞭解了故事的內容。教學中,透過抓重點詞句、多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再現故事場景的過程中,感受人物形象。如學生透過自讀,找到“巴望、焦急、天天”等詞語,經過感情朗讀,體會到了農夫盼望禾苗快點長高的焦急心情。又從“終於、急忙、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筋疲力盡、興致勃勃、沒有白費、一大截”等詞語中,感受到農夫雖然累,但很高興的心情……

  第三部分,真誠對話,點明寓意。這是課文的難點所在。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求其能準確地揭示寓意,存在一定的難度。我先透過提問:“禾苗怎樣才不會死?”,來幫助學生知道農夫錯在哪;接著,出示一些相關的成語、俗語,讓學生透過朗讀來送給農夫;再讓學生以“農夫兒子的身份”給父親一些勸告;然後,,在此基礎上,再來提示寓意。到這時,我沒有結束,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的類似事例,學生們各抒己見,精彩紛呈的答案,充分說明了他們的巨大收穫。

  綜觀整個課堂教學,我覺得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其一,雖然注意讓學生多朗讀,讓學生透過朗讀,來讀出理解,讀出個性,解讀文字,也許時間的關係,有點倉促,如果能多給點學生朗讀的時間,那他們體會的效果會更好。

  其二,詞語的理解不夠到位,沒有深入細緻的讓學生理解分析。在理解“筋疲力盡”的“盡”這個詞語的選項時,有很多的學生在“完”與“全部用出”這個註解之間混淆,在講清正確答案時,我覺得理由還是很牽強,學生應該理解得不太明白透徹。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長》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通過了學習讓學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如果不遵循規律,破壞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7課寓言兩則的《揠苗助長》。

  教學要求:

  1、會認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書寫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識字、寫字、朗讀、理解能力等。

  2、透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3、透過學習讀悟寓意,教育學生做事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不要急於求成。

  教學重、難點:

  讀懂詞句,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知道什麼叫寓言嗎?這是寓言的具體解釋,你能讀讀嗎?(學生讀螢幕上文字)。你讀過、聽過寓言嗎?(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寓言的名字)大家看這幾幅圖:濫竽充數、亡羊補牢、掩耳盜鈴、自相矛盾,這些都是寓言,有趣嗎?27課就為大家講述了兩則寓言(板書課題:27、寓言兩則)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揠苗助長。(板書,大家先閉眼睛聽一聽。

  二、初讀感知

  讀讀認認

  1、提出自讀要求:圈畫出生字新詞,用不同方法學會,與同桌指認交流。

  2、課件出示生字,指名學生讀。

  3、交流識字方法,擴詞。

  讀讀寫寫

  1、課件出示:焦,費,望,算。

  學生認讀,組詞。

  2、指導“費、算”筆順,學生書空。

  3、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彙報書寫應注意之處。

  4、學生會仿寫、練寫。

  再次讀課文。

  1、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學生檢查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3、自讀、思考:這則寓言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三、細讀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學生讀文。

  b、抓住重點詞句彙報讀懂的內容,隨機板書相關內容。

  c、演一演。

  d、體會句子的含義。

  e、感情朗讀。

  2、第三自然段:

  a、出示插圖,引導觀察,圖中的人正在做什麼?

  b、課件出示二、三自然段。學生自讀,體會。

  c、抓住重點詞句彙報讀懂的內容。隨機板書相關內容。

  d、演一演。

  3、第四自然段:

  a、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學生自讀。

  b、彙報故事的最後結果。

  c、感情朗讀。

  d、組織討論:為什麼結果禾苗全都枯死了?隨機板書相關內容。

  e、啟發談話:你想對那個人說點什麼?

  f、啟發總結:你從中懂得了什麼道理?

  四、拓展學習

  1、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

  2、用“揠苗助長”說句子。

  3、講故事給家長聽。

  4、收集寓言故事。

  五、課堂總結

  寓言故事是有趣的,但蘊含的道理是深刻的,發人深思的,它時時告誡我們: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要急於求成。我相信大家以後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裡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事物有它自身發展規律,如果違反自然發展規律,強借外力,強求促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教學理念:

  教學中注意採用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注意透過創設情境、激發等手段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一些學起來比較困難有難度的問題,鼓勵學生透過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解決,教師去課堂上只充當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的角色。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透過學習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須符合事物客觀規律,不要急於求成,否則事與願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揠苗助長”、“巴望”、“焦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等詞語的意思。

  3、繼續訓練抓重點詞語,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體會文中描寫人物言行、心理活動的語言。

  2、教學難點──如何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總結出寓意。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一、談話

  1、同學們喜歡寓言故事嗎?你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2、寓言都是簡短有趣的故事,又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書中的第24課有兩則寓言。今天我們學習其中一則——(揠苗助長)

  二、初讀

  1、這裡的“苗”“助”“長”分別是什麼意思?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有什麼好辦法呢?

  2、拔苗真的能讓禾苗長大嗎?開啟課文,自己輕聲讀讀,讀到你覺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3、檢查學生朗讀,正音。

  三、究因

  1、這真是個有意思的故事。農夫費了很大勁去拔禾苗,為什麼禾苗都枯死了呢?那還得從他種了禾苗後說起。指名讀第一段,想想農夫種了禾苗後是怎樣的心情?

  ★出示第一自然段

  2、自己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圈畫,你們是從哪兒看出他急著想讓禾苗長大的?(學生認真的讀書,圈畫。)

  3、你們是從哪兒看出他很急的呢?(天天、巴望、總覺得、十分焦急)

  4、同學們真會讀書。讀到“巴望”這個詞,你好象看到了農夫什麼樣兒?

  我們讀書就要這樣讀。讀著讀著好像看到了書中的人的樣兒,這就叫讀進書裡去了。我們朗讀這一段時,就要邊讀邊想像他著急的樣兒。(指導朗讀第一句。)

  5、自己再讀讀這一段,讀到哪兒你又好像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6、你們聽到他和禾苗說了什麼了嗎?

  7、我們再來讀這一段,看誰能把他焦急的樣兒讀出來。師:說一個人“急”還有好多成語呢。老師向大家介紹幾個

  ★帶“急”的成語迫不及待、急於求成、急不可待、操之過急

  四、感悟

  1、農夫是這麼的操之過急,覺得禾苗是一點兒也沒長大。於是他開始想辦法了。他想啊想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個辦法,是什麼?

  ★第二自然段

  2、他是怎麼拔的,對於這個辦法你們有什麼看法呢?和同桌說說你的看法。

  3、可農夫不明白呀,他以為這是個好辦法呢。所以一想出辦法就急忙跑到田裡(提示:怎麼拔得?),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盡)

  4、想一想,他累成什麼樣了?

  師範寫“疲”字。用彩筆標出“病字頭”

  6、他拔禾苗累得筋疲力盡。再來看看被他拔起的小禾苗,現在你們就是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們會說什麼呢?

  ★第三自然段

  (緊挨著“疲”字範寫“勃”字,並用彩筆標出“勃”字右半部分的“力”)剛才農夫還是筋疲力盡的,現在哪來那麼大的力氣呢?

  7、這顆小禾苗在氣憤地說。他可沒聽到禾苗的話,還滿以為禾苗都長高了呢!回到家,他興致勃勃地說──

  五、明理

  ★第四自然段

  1、禾苗真的長高了一大截嗎?他的兒子很納悶,心中會想什麼呢?

  2、第二天跑到田裡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3、如果你就是農夫的兒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裡一定有許多想法,回去會怎麼開導你爸爸呢?農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會傷心地說什麼呢?聽了兒子的話後,又會怎麼說呢?

  4、是呀,禾苗的生長需要陽光、水分和養料,在土壤中慢慢長大,這是禾苗生長的規律。他急於求成、操之過急,所以壞了事兒。這個寓言告訴我們辦其它事情也一樣,都急不得。現在這個農夫是懊悔不已呀,他發誓以後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了,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可是你們知道嗎,農夫種的禾苗最後又都死了,禾苗怎麼會死的呢?請小朋友們小組合作編一個新的寓言故事。看誰的故事編得棒。

  ★作業理解寓意

  六、拓展

  1、《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是我國古代一個大學問家孟子寫的①,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個字,可有意思了。聽老師吟誦古文。★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師:今天學的寓言就是根據這篇古文來的。自己對照我們今天學的課文讀一讀,再看看下面的解釋。一定能讀懂許多。

  (學生練讀古文。)

  師:你讀懂了哪些呢?

  師:小朋友的收穫真大,不僅讀了課文,還讀了古文呢。下面我們一起讀。讀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晃晃小腦袋。(學生朗讀時,糾正讀音“矣”。)

  師:同學們,從遠古時代起,許多國家,許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國的古代寓言,古希臘的《伊索寓言》,俄國偉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寫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充滿智慧的人民又創造了許多現代寓言故事。(展示書籍),這些優秀的作品充滿了智慧的故事和話語。有興趣的,課後可以多找一些來讀。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課由《揠苗助長》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組成。《揠苗助長》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做事急於求成,違背常理,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的人;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筋、疲”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於求成;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課前準備:生字詞語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默讀課文,理解《揠苗助長》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一則寓言故事《揠苗助長》,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把課文讀通順,字音讀準確。

  2.相信小朋友們已經把課文讀會了,要是課文裡的詞娃娃跑出來了你們還認識嗎?課件出示帶拼音的詞語。

  焦急喘氣一大截巴望自言自語白費筋疲力盡總算

  生認讀,多種形式讀。

  3.寫寫“筋、疲”。

  3.請同桌互讀課文,看看是不是能把句子讀通順,課文讀準確。

  三.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1.讀完課文,小朋友們能給“揠苗助長”換個詞語說說嗎?(拔苗助長)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嗎?

  2.那個人為什麼要幫助禾苗長高呢?指名回答。

  出示“古時候有個人,他巴望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到田裡去看。”

  (1)“巴望”是什麼意思?你能換個詞語說嗎?希望、盼望、渴望。

  (2)誰來讀一讀?

  (3)農夫天天到田裡去看,他的心情會怎樣?(焦急)

  (4)農夫這麼心急,會對禾苗說些什麼呢?

  3.但禾苗有向他所想象的長得那麼高了嗎?

  出示“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1)禾苗真的一點兒也沒長高嗎?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禾苗實際是長高了,“好像”一詞就說明禾苗是在不斷生長,只不過速度不像這個人想象的那麼快。

  (2)比較句子,去掉“好像”可以嗎?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3)你發現了什麼?你覺得哪句更加確切?

  4.這個時候他的心情會怎麼樣?(焦急)誰來給它找找近義詞?(著急)

  從哪裡可以看出他很焦急?

  出示“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個辦法幫它們長。’”

  (1)誰願意來讀一讀?

  (2)再讀句子,一邊讀一邊想像一下他當時的樣子。

  (3)誰願意來邊讀邊演一演?

  (4)齊讀,看看能不能把這個人焦急的心情讀出來。

  5.齊讀第一自然段。

  6.農夫看到禾苗長得這麼慢,他心裡非常(焦急)。板書:焦急

  四.學習課文第2.3自然段。

  過渡:讀2.3自然段,說說他是怎麼做的?

  出示2.3自然段

  1.指名說他是怎麼做的?板書:拔苗

  2.你有什麼不懂的詞語嗎?(筋疲力盡、喘氣)

  3.他人是很累,但是他心裡呢?(高興)所以這兩段讀時要又累又高興,自己去試一試。

  4.陳老師想來讀一讀,師範讀。誰願意來挑戰陳老師?

  五.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點明寓言。

  1.他這麼高興,這麼得意,可是結果呢?板書:(枯死)

  出示最後一段。

  2.他的兒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跑回家告訴了農夫,想想農夫知道後會是什麼反應,又會怎麼想呢?

  3.他的鄰居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後,會怎麼跟他說呢?

  4.師小結:是啊,小朋友們,禾苗長大,要經過生根發芽,長出小苗後,農民伯伯還要經常給它們鋤草,施肥,捉蟲,這樣它們才會慢慢地長大。這位農夫就是太心急了,禾苗才會都枯死了。其實我們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於求成,太著急了好事也往往會變成壞事。(板書:急於求成,反成壞事。)

  六.續編故事。

  1.農夫聽了他們的話,以後會怎麼做呢?請四人小組討論,給這則寓言續編故事。

  出示:第二年,農夫又開始種禾苗了,()

  七.拓展延伸。

  1.小朋友編故事的能力都很棒,像這樣透過一個故事能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我們就稱它為“寓言”。

  下課後小朋友也可以透過讀《伊索寓言》,網上查詢“中國寓言網”來讀讀更多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