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運動和摩擦力教學設計

運動和摩擦力教學設計

運動和摩擦力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運動和摩擦力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運動和摩擦力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2.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運動與摩擦力》教學設計及反思(推薦)。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係;

  3.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認真進行實驗的習慣;

  2.瞭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設計對比實驗研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重量的關係。

  難點:掌握對比實驗的關鍵與要注意的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感知摩擦力:

  1.遊戲匯入:看誰的力氣大(一根圓棒,一人一頭,手抓住向相反的方向轉,看誰的力氣大。)遊戲結束。

  2.體驗摩擦力:(下面就進入今天的學習任務)

  讓我們一起來作個運動

  (出示"運動"),把手放在桌面上,輕輕往前推,再慢慢用力往前推?你會有什麼感覺?(我會覺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種阻力,阻礙手向前運動,這就是桌面對手的摩擦力)。

  課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這種阻力就叫做摩擦力。板書

  "摩擦力"。今天就來學習運動和摩擦力。

  3、摩擦力大小怎樣知道怎樣測量呢?教師講解並演示。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和什麼因素有關

  1、講述:生活中到處都有摩擦現象,產生的摩擦力大小也不一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係?請同學們先猜測一下。

  2、看來,摩擦力的大小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這麼多的因素一起研究會互相干擾,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對比比較明顯的幾組問題先進行研究。今天老師先幫助大家選擇一下,"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

  "物體的輕重不同,哪個摩擦力大?"我們就研究這二個問題好嗎?

  3、先研究"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4、學生彙報設計方案,教師給以指導:哪些因素要改變,哪些因素不改變。指導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單。

  《運動和摩擦力》實驗記錄單一

  探究問題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粗糙的關係

  要改變的條件

  不改變的條件摩擦力的大小

  (單位:牛頓)

  我們的發現物體間接觸面_,摩擦力;

  物體間接觸面_,摩擦力.

  5、學生實驗。並填寫好實驗記錄表一。

  6、研究摩擦力與物體重量的關係(有了第一個實驗做鋪墊,這裡只需要簡單引導學生就可以做實驗)。實驗記錄單如下:

  《運動和摩擦力》實驗記錄單二

  探究問題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的關係

  要改變的條件

  不改變的條件摩擦力的大小

  (單位:牛頓)

  我們的發現

  小結:被拉動的物體重,摩擦力大;被拉動的物體輕,摩擦力小,教案《《運動與摩擦力》教學設計及反思(推薦)》。

  (三)、課堂小結。

  1.透過以上實驗的研究,你發現了物體在運動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係?(同時板書課題)

  2、教師幫前面輸的那位同學想出個辦法來,然後重新比賽,結果反敗為勝了,同學都很驚奇。(此時輸的那位同學叫著:這上面有油,很滑,抓不住。)這時其他同學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書:運動和摩擦力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接觸面的光滑度

  2、物體的重量

  3、運動的方式

  《運動和摩擦力》教學反思

  本課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的第5課。在前幾課中,學生們已經利用小車和彈簧測力計對運動和力作了探究。因此,這節課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自主學習獲得知識的探究性課。透過引導,討論,實驗操作,觀察,感知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知摩擦力,經過分析交流,認識測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探究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響。透過交流猜想,制定探究方案,完善方案,實施實驗,在小組共同探究分享中獲得知識。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流程和學生反饋情況,我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在課堂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認知摩擦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匯入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能拉住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思考。教學一開始,我讓兩個學生上來比賽:看誰的力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感知摩擦力、測量摩擦力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先體驗摩擦力,手放在桌面上拖動的實驗來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真實感覺,在充分描述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把手放在桌面上的時候感受到的力就是摩擦力。出示摩擦力的定義,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摩擦力的概念。然後指出,摩擦力不僅能感受到,它的大小還是可以測量的。將如何測量,測量方法進行指導,並演示。

  3.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首先讓學生大膽想象和猜測: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根據學生的猜測,然後選出兩個猜測進行研究。記錄單填寫由易到難。

  4.總結延伸應用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學習收穫,對課進行小結,然後在遊戲中應用。

  整堂課,教學流暢,教學目標達成,但反觀課堂覺得也有缺憾的地方:

  1.教師的語言不夠富有激情,這樣整個課堂顯得缺少一種激情。適當的評價會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但在課堂上,我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也較少,當學生回答完問題或彙報後,老師沒有及時跟上評價,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2、對教材還沒有吃透,在匯入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時,還是按照書本上的,更科學,學生更能感受到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

  3、在板書設計上也有缺陷,學生探究的結論(科學概念)沒有寫在黑板上,只是投影一下就過了。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

運動和摩擦力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摩擦力的大小和物體的重量有關。

  過程與方法: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係;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認真實驗、根據資料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用實驗檢驗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係

  【教學難點】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彈簧測力計、線繩、供拉動的小物品若干、紙盒、載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塊

  新輪胎和舊輪胎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瞭解學生原有水平

  1、出示輪胎紋路圖,提問:看了這兩幅圖,你想到了什麼?(防滑、摩擦)

  2、引導:你所知道,什麼叫摩擦?

  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動,再用手在桌面拖動,說說你的感受。

  4、引導:這種阻礙手運動的力就是摩擦力

  揭題:運動與摩擦力

  5、提問:關於摩擦力,你認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內容?

  二、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1、提問:一個物體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麼測量呢?

  2、學生交流、討論

  出示: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測量鉤碼、筆袋等物體的摩擦力。

  4、推測: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觸面狀況的關係

  1、提問:請你推測,物體的接觸面狀況會對它摩擦力大小有什麼影響?

  學生推測: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你能用實驗證明嗎?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

  學生結合81頁表格設計實驗

  3、學生實驗、記錄

  4、交流彙報、得出結論

  四、摩擦力大小和物體重量之間的關係

  1、推測物體重量對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麼影響?

  2、設計對比實驗

  3、學生實驗

  4、交流彙報、得出結論

  五、小結

  1、提問: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摩擦力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

  2、提問: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體的接觸面和重量有關係外,它的大小還可能受什麼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