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趙州橋》教學設計範文(精選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趙州橋》教學設計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趙州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正確書寫“隋朝、參加、雄偉、全部、創舉、減輕、衝擊力、重量”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4、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教學準備:課件、音樂、詞語卡片,學生課前蒐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激趣,匯出課題。
1、出示謎語:老師這裡有一個謎語,請大家來猜猜。
2、能說說你認識的橋嗎?
3、大家知道趙州橋嗎?誰來介紹一下?(出示相關資料,說說自己在這段話裡發現了哪些資訊。)
4、板書課題,學生書空課題:今天就讓我們到趙州橋去遊覽一番。
二 初讀課文,學習生詞。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畫出生詞。
2、學生交流生詞:
(1)齊讀
(2)小老師領讀
(3)詞語速記一分鐘(出示重難點詞語加深記憶)
(4)賽讀
三再讀課文,理解分析。
1、默讀課文,思考:趙州橋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畫出相應的句子或詞語。
2、學生交流:
雄偉、美觀(板書)
(1)你從那看到了趙舟橋的雄偉?誰來讀一讀。
橋長、寬、建材、形狀特點。(教師板畫)
(2)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些數字說明了什麼?這樣寫行不行?(結合學生的交流,隨機進行。)出示課件,出示對比句,引導學生感知數字描寫的作用。
“如果現在建一座這樣的橋你認為會怎樣建?”
(3)能自豪的讀一讀嗎?來試一試?(個別學生讀)學生點評。
(4)大家想讀嗎?那就讓我們驕傲自豪的讀出來。(指導朗讀)
(5)出示句子,師讀提問: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誰來讀讀下面這幾句話?
(6)你發現了什麼?他說明趙州橋怎樣?(堅固)
(7)沒有橋墩還會堅固嗎?看到這裡你想說點什麼?(激發學生自豪的情感)
你能用“既——————又”說句話嗎?
(8)“我們的祖先多麼偉大!讓我們驕傲的讀出來!男生讀給女生聽。”(指導朗讀)
(9)趙舟橋的美觀又體現在那呢?誰來讀一讀?
(10)那一句讓你印象深刻?你感受到了什麼?(美)那你就美美的讀給大家聽一聽。
(11)出示圖片,學生欣賞讀。
(12)師:是呀,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齊讀、男聲讀、女聲讀、師生讀)
(13)出示填空,引導學生背誦。(個別學生背、同桌互背。)
(12)遊覽趙州橋之後,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怎樣?你想對趙州橋說點什麼?(引導學生誇橋————夸人)
把你心中的感受寫出來。
(13)出示最後一段
“趙舟橋不但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而且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讀(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四 拓展延伸:
1 出示資料,瞭解更多的橋。
2我們家鄉也有古建築,大家一起去了解他的歷史,也來寫一寫。
《趙州橋》第一次教學片段案例
劉方華
在這次的“同研一節課”活動中我選了《趙州橋》一課。經過仔細的準備開始了第一次示範教學課。程序一直按著我的設想有序地進行著,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是較為高漲,知識掌握的程度較好。但其中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如在進行閱讀分析地二自然段時,效果不是太理想。
師:你從那裡看到了趙州橋的雄偉?
生:橋長五十多米。
生:有九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
生: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
……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地進行了板書。
師:從這些數字中你們感受到了什麼?
生:趙州橋很大、很長。
生:趙州橋很雄偉、很壯觀。
生:老師,50多米有多長?
原先的預設並沒有考慮到學生對數字概念的模糊性,以為學生在二年級已經接觸了長度單位,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但此時學生的疑問反映出了自己在準備課時的不充分性,以至於學生再此產生了質疑,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質量和目標的完成。
因此,在進行第二次示範教學時進行了改動。再根據學生回答得內容相應地將板書進行改進,結合教師板畫形象直觀的在畫中體現數字與趙州橋的特徵。簡潔明瞭,又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生活中熟知的物體進行長度比較,問題簡單的迎刃而解,效果較好。
經過前兩次的教學實踐,《趙州橋》的課堂教學日益完善。在第三次實踐中,有一處教學環節在完成課堂教學之後發現處理得不是太妥當。具體如下:
師:“創舉”是什麼意思?
生:創造出新的東西。
生:作出新的東西。
師:在這裡把“創舉”換成“創造”可不可以?
生:不可以
師:能說出理由嗎?
……
學生對於這兩個詞語並沒有很正確地進行理解區分,在這裡我出示了兩組詞語的註解。
師:看了解釋,你認為這裡改用什麼?
生:“創舉”
師:為什麼說他是一個創舉呢?
生:因為它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石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其始,學生在讀透著一段話的時候已經明瞭了“創舉”的含義,雖然不能很清楚地說出來,也能區分出“創舉”和“創造”的異同,因此,沒有必要在這裡浪費時間,進行換詞練習,重點因該放在引導學生的自豪感,體會我們祖先的偉大之處。另外,在此處,出現的關聯詞“既————又”因該著重地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小學語文《趙州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隋朝”、“石匠”……等詞語。
2、能力目標:查字典理解詞語;運用“不但……而且……”造句;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瞭解句與句的聯絡;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進行朗讀訓練。
3、情感目標:從聞名世界的趙州橋的設計與建造及其在造橋史上的意義,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及設計上的特點。
2、難點:透過深刻理解語言文字,瞭解趙州橋的特點,認識到中國璀璨的歷史文化,從而激發學生心中的自豪感。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開門見山,直接匯入
1、回顧上節課的內容,指名回答,引出課題。
2、板書課題,全班齊讀。
3、設定情境:聽導遊叔叔的介紹,“遊覽”趙州橋的風光
4、知識搶答。(看誰聽得最仔細)
二、品讀課文,自讀、自悟、自得
1、初讀課文,趙州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談自己的讀書感受。
2、為什麼會留下這樣的印象呢?說話要有理有據,請大家在認真地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為自己的發言尋找依據。(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想,有目的地去讀書。)
3、根據學生髮言,隨機引導,讓學生感受自讀、自悟的成就感。
三、解析課文,突破重點
1、 第一自然段:古老的趙州橋(出示句子)
(1)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許多年了。
(2)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透過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是透過具體的數字說明,才讓人感受到它的古老。
2、 第二自然段:雄偉的趙州橋
(1)學生再讀書,尋找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了數字說明這種表達方法?
(學生才體驗到數字說明的好處,就讓學生再次感悟,把學習的主動權又遞給了學生。學生在體會數字傳遞給我們資訊的同時,透過反覆多種形式誦讀,感受趙州橋的雄偉氣魄。)
(2)朗讀有利於情感的交流,默讀才有利於思考,請大家再默讀這一段,想想有什麼問題?接著往下讀,是否能找到答案?(在學生彙報讀書成果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認識趙州橋設計的作用、好處。)
3、 第三自然段:美觀的趙州橋
(1)多媒體展示 “兩條相互纏繞的龍”、“飛龍”、“雙龍戲珠”圖片,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對應的句子。
(2)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學生在頭腦中想象畫面。
(3)這麼美的句字你們不想背下來嗎?(在反覆讀的基礎是,引導學生背誦,感受文字美,積累語言。)
四、深化主題,激起民族自豪感
師在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提問:作者在文章中著重介紹趙州橋的堅固和美觀是為了什麼?自然地引入最後一段。(板書讚揚勞動人民)
(在學生了解了橋的堅固、美觀的前提下,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寫橋的堅固和美觀?從而使學生理解作者透過本文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也讚美了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樹立民族的自豪感。)
五、課後拓展:
1、抄寫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背誦你認為寫得好的自然段。
2、運用自己的語言誇誇趙州橋。
小學語文《趙州橋》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趙州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趙州橋》這篇說明性的課文共分4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了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而且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了人們的眼前,然後講這樣設計的好處:減輕衝擊力,節省石料;並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小學生,處於從小學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時期,他們善於發現問題,對問題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大部分學生喜歡錶現自己,但對有一定思考性的問題,個別同學不能開動腦筋思考。而且信心不足,更多的學生願意聽其他人的發言而自己不積極主動。因此,授課時要注重調動全班同學積極性。
【教學要求】
教學目標:
第一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 “世界聞名”、 “創舉”、“雄偉” 、“雕刻”、“遺產”等詞語。
(設計意圖: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對字、詞的理解是基本的要求,也是理解課文的保障。)
第二 能力目標。運用“參加”、“既……又……”造句;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瞭解句與句的聯絡,有感情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讓學生造句,使他們能夠聯絡實際做到會用。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鍛鍊。)
第三 思想品德目標:從聞名世界的趙州橋設計與建造及其在造橋史上的意義,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及愛國情愫。
(設計意圖:本單元主旨就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感到驕傲是本文的中心意圖。)
【教學重點】
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及設計上的特點。
(設計意圖:三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限,不能直接領悟文章主題,所以只有透過讓學生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及設計上的特點的方式讓學生領悟到課文在讚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透過讓學生深刻理解語言文字,用幻燈片展示,有感情朗讀課文來使學生掌握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以達到預設目標。)
【教學難點】
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學習圍繞一箇中心思想把內容寫具體的`寫作特點。
(設計意圖:圍繞一箇中心思想把內容寫具體是本文的寫作特點。例如課文在介紹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時,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趙州橋在設計上的特點,然後從不同側面,運用不同方法具體說明。這樣便使描述的內容更加具體形象。三年級的學生初步接觸寫作,因此,對於這種寫作手法還不能輕易理解。透過讓他們讀課文,思考每一句話的意思來自己探索發現,一個自然段裡的句子都是圍繞第一句話來展開寫作的,讓他們透過自己的思考來發現問題既實現了我的預設目標又能讓學生深刻記憶。)
【教學方法】
講授法、情境教學法、讀書指導法
(設計意圖: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讓他們完全自己理解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加以引導。對於較低年齡段的學生而言,利用幻燈片圖片創設情境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搞活課堂氣氛。)
【課時】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幻燈片。
【教學設計】
一、提問匯入
(設計意圖: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各抒己見,不僅可以自然匯入新課,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充分運用電教設施,利用幻燈片展現趙州橋風采。
(設計意圖:讓學生有直觀的認識,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範讀時給學生留有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避免學生不認真聽講講。)
三、再讀課文,仔細品讀
1、此環節充分利用電教手段。
(設計意圖:以使課堂變得活躍、新穎、吸引學生。)
2、巧妙提出問題,如:趙州橋的別名一問題採用趙州橋有問題想考考大家的方式提出。
(設計意圖:令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在猜謎中學習的。用不同的方式將問題巧妙的提出可避免語文教學中的枯燥感,真正實現輕鬆學習)
3、課文中出現的多音字,注重在全班同學面前強調以引起學生重視。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重視、並有利於學生牢記。)
4、注重對學生進行寫作手法的教導,如:第二自然段總寫句的運用。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經驗。)
5、使學生透過讀的練習從語言的實踐中來體會“既……又……”這一對關聯詞語的並列關係。
(設計意圖:避免講語法術語,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利用幻燈片將“既”和“又”後面內容的位置交換進行讀的訓練恰到好處。真正做到在讀的過程中使學生充分理解。並讓學生用這對關聯詞說句子,使他們做到會用。)
6、同樣透過讓學生讀來突破對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承上啟下作用的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思考我加以引導,以加深學生的記憶。)
7、利用幻燈片以不同順序翻出描繪龍的句子讓學生朗讀,並要求學生透過朗讀理解句子的意思,瞭解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係,進而理解分號在句子中的作用。
(設計意圖:這樣既使學生了解趙州橋外表的建築美,又使學生懂得在書面表達中如何正確使用標點。)
四、回顧總結
(設計意圖:在學生掌握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一些簡單的文章結構教學,著眼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五、知識探索
(設計意圖:擴充套件學生知識面、著重對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訓練。)
六、昇華主題
(設計意圖: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使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作業】
1、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3自然段。
(設計意圖:豐富積累。)
2、 畫出自己心目中美麗的趙州橋。
(設計意圖:綜合學科間的相關性。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動手繪畫能力。)
小學語文《趙州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石匠、雄偉、砌成、橫跨、創舉、衝擊、沖毀、堅固”等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背下來。
3、知道趙州橋是世界聞名的石拱橋,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它的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
個創舉,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而驕傲。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及設計上的特點。
教學時間:
2課時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導語:“透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趙州橋是世界聞名的石拱橋,這座橋到底怎麼樣呢?我們隨著‘仙人指路’的方向去走一走,看一看。”隨即出示趙州橋的投影,在古箏音樂伴奏下,教師作解說。解說詞為第一自然段內容。
二、以練代講,學習第一段。
1、讓學生找出第一段寫了哪幾個內容?(地點、橋名、設計建造者、年代)。回答後出示投影:
河北趙縣洨河
趙州橋
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
1300多年
2、你能把這四個內容合成一句話說嗎?如果變換一下順序呢?
三、教給學法,學習第二段。
1、承上匯入:趙州橋的建造已有1300多年,也就是1300多歲了,仍然橫跨在交河上,這說明了趙州橋怎樣?(堅固)為什麼趙州橋如此堅固呢?第二自然段告訴了我們。
2、找重點詞: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找出這段主要寫趙州橋的什麼?(設計)——重點詞。
3、圍繞“設計”這個重點詞,由淺入深設計如下一組提問:
a.趙州橋的設計有什麼特點?出示平板橋的投影,讓學生與書中的趙州橋對比,然後總結。(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左右兩邊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並用板畫直觀表示:
b.這種設計有什麼好處?在學生討論彙報後板書:減重量、省石料、衝擊小、承重大。
c、為什麼這種設計是創舉?
4、填空練習
趙州橋在設計上的主要特點是:____,這種設計的主要優點是:____。這種設計在____上是從來沒有過的,所以是一個____。
5、感情朗讀本段。
6、總結學法:在討論基礎上歸納出第二段學習的方法。先找出重點詞,再圍繞這個詞語提出幾個問題;最後解決這幾個問題,即一找、二提、三解決。
四、運用學法,自學第三段。
1、學生自學第三段。
a.學生找出重點詞——美觀。
b.學生根據重點詞提出問題,總結出示:趙州橋什麼地方美觀?怎樣美觀?
c.學生同桌討論。
2、在學生自學基礎上,教師抓住具體描寫龍的句子,深入理解本段內容。
a.讓學生找出具體描寫龍的句子,標出寫了幾種龍。
b.投影出示三種龍,讓學生透過觀察直觀感受圖案的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並結合理解“纏繞、前爪、抵著、回首遙望”的意思。
c.理解“有的”與“所有的”的區別。教師反導;老師覺得書上不只寫三種龍,還寫了一種“遊動的龍”,你們說呢?以此激發學生討論辨析。
d.反覆朗讀,體會美感。透過指名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人人參與,個個實踐。在感情朗讀中品味出那龍“活”的感覺。
e.發現寫法特點,實施遷移訓練。透過剛才的學習,具體寫龍的這兩句話是什麼關係?(分、總)你能換成總分的寫法來說嗎?今天,我們學“橋”,如果老師要你們圍繞“橋”這個詞,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句式說一段話,你行嗎?
3、學習過渡句。
讓學生找出把“堅固”和“美觀”兩個內容連線起來的句子,認識過渡句,討論歸納出它“承上啟下”的作用。
五、感情朗讀,學習第四段。
1、導語::遠在1300多年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創造性地設計建造了這樣雄偉、堅固、美觀的趙州橋,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古代勞動人民是聰明的,是有才幹的………)
雖然文章在介紹橋,讚美橋的同時也在讚美誰?(讚美建橋人,讚美勞動人民)因此在朗讀時要讀出讚美之情。
齊讀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趙州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理解這句話,引導學生理解關鍵性的詞語:智慧,才幹,歷史遺產。
智慧:聰明。
才幹:才能、本領。
歷史遺產:祖先,歷史上留下來的寶貴財富。
3、我們帶著驕傲、自豪的感情一起來讀讀課文最後一段。
六、引向課外,總結深化。
1、除了趙州橋,你知道我們還有哪些聞名的古代建築嗎?
2、我國有這麼多聞名的古代建築,你有什麼想法?
七、配樂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趙州橋
雄偉 堅固 一個大橋洞 節省石料
四個小橋洞 減輕重量
美觀 精美圖案
《趙州橋》教學反思
一、教材理解
《趙州橋》這篇課文從美觀和堅固兩方面介紹了聞名世界的趙州橋。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課文共分四段。第一段寫趙州橋的地點、橋名、設計建造者、建造年代。第二段講趙州橋的堅固、雄偉。這與它的獨特設計是密不可分的。圍繞“設計”這個重點詞,課文先寫了趙州橋設計的特點,再寫這樣設計的好處。第三段重點詞是“美觀”。介紹趙州橋美觀時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的句式,把欄板上龍的圖案描繪得栩栩如生,形象傳神。第四段講趙州橋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教材有一框投影片,描繪的是趙州橋歷經1300餘年風雨滄桑,至今仍橫跨於交河上的雄姿。教學中若能圖文並茂,可增強教學效果。
二、教法與學法反思
1.教法
①扶放結合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教學要十分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針對本課特點,採用“舉一反三,扶放結合”法。首先扶著學生學習第二段,教師點撥,使學生掌握抓重點詞理解一段話的學習方法,然後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學習第三段,旨在教學生樂學、會學。
②“以讀代講”法
《大綱》指出:“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本篇課文寫趙州橋“美觀”部分,語言生動優美,教學這一部分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③“直觀教學”法
透過投影、錄音的配合使用,實驗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2.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採用“讀讀——畫畫——想想——問問議議——練練”的學習方法,在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小學語文《趙州橋》教學設計5
【教材簡析】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課文開頭先交代趙州橋的所在地、設計人及建橋的時間,然後重點介紹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最後講作者由衷的讚美。全文層次清晰,重點突出,透過對趙州橋設計特點的說明,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趙州橋》是本冊第三組的首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理解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教學要求】
要透過理解重點詞句,瞭解趙州橋的有關知識。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背誦。
體會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積累語言。
透過自主探究,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資料整理,培養協作精神,初步學習探究。並且能透過自己動手實驗對已有的結論作出評價。
【教學重點】
透過理解重點詞句,瞭解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體會語言描寫的特色。
【教學難點】
學會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的方法。
【學習形式】
根據課文的特點確定為小組合作探究式
【教學準備】
閱讀關於趙州橋的知識資訊,培養學生學會收資訊、處理資訊、形成知識的能力,激發學閱讀興趣。
有關的錄象資料
【學習流程】
創設情境──討論探究──展示交流──知識建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理解詞語。質疑問難。
【教學過程】
(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文章內容,體會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趙州橋》是一篇老課文,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昨天,我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是一位遠在異國的網友寄來的,他正在學習橋樑工程。最近他打算來中國遊覽,並想了解我國的古橋。我查了一些資料,發現世界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就在我國河北。現在,我想請同學們幫個忙,做一回設計師,當一回研究員,用你的設計向人們推薦這座橋;用你的研究讓人們瞭解這座橋。學生聽了,個個躍躍欲試,都想親自設計,研究。趁學生情緒高漲之時,教師演示課件,播放錄相,並配上解說,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接著在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瞭解趙州橋的幾個特點,學生經過自讀課文,思考,知道了趙州橋的特點是雄偉、堅固、美觀。
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在教學中,我們致力於構建開放式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把學生從封閉的語文課堂中解放出來,融入學校、家庭、社會的廣闊天地中去鍛鍊、去實踐,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的目的,使學生的智力潛能得到施展,天性才華得到演繹,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張曉霞老師在教學《趙州橋》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瞭解趙州橋的幾個特點,學生經過自讀課文,思考,知道了趙州橋的特點是雄偉、堅固、美觀,並在書上劃出了反映趙州橋特點的詞句。接著,為了進一步體會趙州橋構造的精巧,設計了兩種卡片,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從課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的句子中探究體會趙州橋的這些特點,填寫卡片:
關於橋的研究(一)
研究課題:古老的橋──趙州橋
設計圖:
設計說明:橋的位置橋長橋寬用料設計特點
關於橋的研究(二)
研究課題:古老的橋──趙州橋
橋的特點:
相關資料:
研究者:
學生在學習中,角色不只是學習者,這時更是一個設計者、研究者,學生興趣盎然,在學習時不斷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充分地調動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透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彙報他們的研究成果,同時,教師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並透過反覆的朗讀進一步感悟語言,使課文內容在學生心中得到內化。小學生正處於積累語言的黃金年齡,語文教學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語文課必須重視範文語言的感悟、積累,在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後,然後讓學生做一個小導遊,看著錄象向大家介紹趙州橋,結合課內外的知識進行創造性的複述。學到這裡,我們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究:剛才我們研究了趙州橋的幾大特點,關於橋,你還有什麼問題嗎?引導學生運用收集到的資料,獲取所需資訊,識別對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最後綜合整理資訊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結論。
百尺高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雲霄。在一千四百多年的漫長歲月裡,趙州橋經受了洪水的衝擊,地震的搖撼,車馬的重壓和風化腐蝕的考驗,至今仍完好地保持著原來的結構,面對這一奇蹟,我們忍不住要誇誇它。這時學習第四自然段,學生很自然地理解了作者透過本文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也讚美了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這樣,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樹立民族自豪感。體現了加強德育,滲透思想教育的做法。
三、延伸拓展,深入實踐
學完課文後,播放現代化高科技的大橋,讓學生運用查到的資料,瞭解人類經過一千多年的不斷學習和努力,已經造成了許多現代化的大橋,拓寬他們的視野。最後,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一座新式的橋,愛畫的同學畫出平面圖,愛寫的同學寫出你的設計特點。以此使學到的知識得以運用。
探究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方式,教學活動中的多向交流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有機會表現自己和創造成功。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同齡人之間的探究合作會使大家得到共同提高,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最佳方式。
小學語文《趙州橋》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認識縣、濟、匠等10個生字。會寫縣、設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2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趙州橋的結構特點和建築特色,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生詞卡片。
3、蒐集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資料及有關橋樑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
1、播放課件:昔日的洨河風光。
2、談話匯入:
洨河兩岸景色優美,可阻礙了兩岸文化的交流、經濟的發展,官府決定在這裡建一座橋樑。造一座怎樣的橋呢?官座決定向社會公開招標,石匠李春設計了方案被採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設計方案嗎?讀讀課文就清楚了。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訊課文,畫出生字詞,結合注意多讀幾遍。
2、採用自讀、同座互讀的形式練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教師檢查。用生字卡片抽讀生字詞,再讓學生選讀自己讀得最好的語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是怎樣的?
2、彙報交流:
學生可用多種方式彙報自己讀書的收穫。
⑴ 畫一畫趙州橋的結構示意圖。
⑵ 以李春的口吻介紹趙州橋的建築特色。
⑶ 朗讀第二、三自然段,讀出趙州橋的主要特點。
3、引導小結:
透過大家的介紹,你覺得趙州橋是一座怎樣的橋?
4、播放課件:趙州橋今日風貌。
四、識字學詞
1、用生字卡片抽讀生字。
2、給生字組詞。認讀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3、指導寫字:
⑴ 分類指導,教師範寫並提示。
左右結構:部、橫、跨、欄、設
上下結構:參、堅、案、貴
獨體字:爪
⑵ 學生寫字。
⑶ 學生寫完後,選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評議。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2、蒐集橋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聽寫詞語:
聽寫後,同座互相批改。
2、用自己的話說說趙州橋的特點。
二、朗讀體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
2、試著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三、擴充套件交流
展示課前蒐集的橋的資料,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些橋的特點。
四、佈置作業
有興趣的,可完成課件選做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