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論語》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論語》教學設計

《論語》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共有七節,每一節基本圍繞一個主題來選擇和編排《論語》中的材料,所選擇的材料往往是學習古代漢語的經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鑑賞價值。第一節是講孔子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的精神。第二節講孔子與弟子之間的關係。第三節講孔子的生存智慧。第四節講孔子的“仁”的學說。第五節講孔子對“義”的堅守。第六節講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二、學情分析

  對於孔子和《論語》,學生較熟悉,他們在初中學過《<論語>十則》,高中必修一的“名著導讀”部分,把《論語》列為必讀的內容。特別是近年來,許多省市的高考把《論語》列為必考“三大文化經典”之一,學生很重視。所以,學習本單元,學生不僅有基礎,而且有需要。但是,《論語》內容言簡意豐,博大精深,學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難,需要老師有效地指導。

  1、學習選文,積累文言字詞句和寫法方面的知識。

  2、較為系統地瞭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瞭解他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

  3、從孔子的思想和思考中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鑑。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評點法

  四、學法指導

  1、細讀《論語》,找出關於學習、從政和為人處世的名言警句,並加以理解,進一步培養文言閱讀能力。

  2、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

  3、聯絡自身學習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五、教學目標:

  1、理解、運用《論語》中關於學習、從政和為人處世的名言警句,進一步培養文言閱讀能力。

  2、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

  3、聯絡自身學習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六、教學重點:

  1、結合孔子的經歷,分析《論語》一書的主要思想內涵。

  2、重點欣賞書中關於學習和為人處世等方面的片段並且儘可能背誦。

  《論語》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誦讀《論語》一書中記錄的孔子關於“學習”的言論。

  2、指導學生如何積累和誦讀經典的方法。

  教學重點:指導積累和記誦經典的方法。

  教學難點:結合經典談感受。

  教學過程:

  複習

  一、 創設情境,回憶孔子的言論。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

  二、初步瞭解孔子和《論語》

  出示白板:20世紀末,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發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一個人那裡汲取智慧”。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被科學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們中國的孔子。(簡介孔子)

  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我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現山東曲阜)人。他從小生活貧困,由於勤奮好學,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曾辦過私學,據說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孔子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曾周遊列國,晚年從事整理和傳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詩》、《書》、《禮》、《易》等古代文獻,編著了《春秋》。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感覺到孔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師:在《論語》一書裡,有這樣一句話是寫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師:這裡的“子”指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溫和又嚴肅,威嚴而又不兇猛,莊重而安詳。孔子的思想,儘管是兩千年以前的,但它對人類具有永恆的意義。你知道孔子說過哪些智慧的話語嗎

  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生:寢不語,食不言。

  生:……

  師:(展示《論語》一書),孔子說的這些話,全部在《論語》這部書中,《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全書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導誦讀

  師:今天,我們主要誦讀《論語》一書記錄的孔子關於“學習”的言論。(小黑板出示)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師:下面我們進行第一個環節,聲音先於義理———放聲讀。

  要求做到:讀準音,正確斷句,讀通順,讀流利。

  師:大部分同學已經讀得不錯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二環節: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

  請同學們對照譯註的字詞,自己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第三幕: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

  加深理解文意。請同學們白板,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

  師:這些語段全是孔子關於學習的言論,請你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哪句話讓你深有同感或者你想就哪句話表達自己的看法

  第四幕: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

  按“鏤空指示法”練習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

  第五幕:引經據典古今為用——格言美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些語段中哪些詞語和句子,我們今天仍然在用,請畫出來。(學生用筆畫)

  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師:這已成為一個成語,如果要表示自己謙虛好學的態度,就可以運用這個成語。成語不一定是四個字。

  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這是典型的四字成語。

  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這已成為格言警句。

  生:……

  師:我們不難看出《論語》中凝練,思辨的語言是我們今天現代漢語的源頭,我們在平常的說話中,作文中,如果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格言警句,就會增加你語言表達的魅力。

  四、總結

  老師最後還要把孔子老師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請看——(出示句子)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注:弟子:年紀細小的人。弟:同“悌”弟弟對哥哥的愛。

  師:今天的“弟子”指學生、徒弟,而《論語》中“弟子”指年紀細小的人。孔子老師說“年輕人在父母身邊就要孝順父母,離開家裡就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從這句話看出,孔子老師特別看重做人。

  同學們,誦讀《論語》,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更是在學習我們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個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國人。

  《論語》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文意,並能聯絡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2、積累文中的成語、格言、警句,感受孔子光輝的人格魅力。

  3、認真研讀課文,瞭解傳統文化,深入思考有關個人修養、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的論述,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人生觀。

  教學重點

  理解文意,並能聯絡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學難點

  瞭解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人生觀。

  教學過程

  一、課前3分鐘

  背誦校本教材《經典誦讀》第三組古詩。

  二、新課匯入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今天我們要攜手一起去拜訪一位人物,這個人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七十五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個人就是孔子。

  三、走近孔子

  還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那麼,孔子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走近孔子。

  1、學生介紹自己所瞭解的孔子的知識。

  2、教師補充。

  四、簡介《論語》

  孔子是流傳千古的文化名人,而最能體現孔子的為人和思想的就是《論語》。北大教授郭家齊認為:作為一箇中國人,假如只讀一本書,就讀《論語》;假如要讀兩本書,那就加上《道德經》。這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文明的源頭,每個人都應該從這個源頭中吸取養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部聲名遠揚的《論語》。

  教師介紹《論語》

  五、熟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讀,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流利有感情誦讀,瞭解大意。

  六細品課文,賞析感悟

  挑選你最喜歡的一則或幾則在小組內讀給大家聽聽,並談談為什麼喜歡以及由此你想到了什麼(可以是名言、古詩、故事或生活中的經歷)。

  1、學生小組交流。

  2、學生展示。教師相機指導。

  七、拓展延伸

  《論語》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經典,也是人類文化的瑰寶。重讀經典,哪些閃耀著智慧的話語依然鮮活如初,有著強大的生命力。除了孔子 《論語》,你還了解哪位文化巨人或者讀過哪些經典名著,給大家介紹一下,不要忘了帶上你的感悟哦。

  學生展示交流。

  八、總結

  中國,是一個有著三千餘年豐厚文化底蘊的國度,《論語》《詩經》《孟子》四大名著等等更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的精神遺產。願我們每位同學都能夠多閱讀這些經典文化,感受先賢們的智慧與豪情,感受古代文人們的傲骨與詩情。總之,這些古典文學將是你養心益智的好幫手,更是你運筆揮灑自如,日後步入文學殿堂的好階梯。

  九 佈置作業

  背誦《論語》六則。

  《論語》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

  2、 聯絡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

  重點1、透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難點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教法誦讀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分類整理歸納法。

  教具 學具PPT

  教學程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學生默寫《論語》第一、二、三則

  二、初讀第四至第八則,掃除語言障礙

  三、探究學習、理解並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理解並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教學步驟】

  一、學生默寫《論語》第一、二、三則

  二、初讀第四至第八則,掃除語言障礙

  罔(wǎng) 殆(dài) 簞:(dān) 曲肱(gōng)

  1、教師朗讀示範。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三、探究學習、理解並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第四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故:學過的知識;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可:可以; 以憑藉; 為:做。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 “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他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

  4、朗讀、背誦。

  第五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習和思考相結合,才能有所得。

  4、朗讀、背誦。

  第六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1)食,一瓢飲,在陋巷(2),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3)。賢哉回也。”(《雍也》)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簞:音dān,古代盛飯用的竹器。 (2)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

  (3)樂:樂於學。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簞乾糧,一瓢涼水,居住在簡陋的巷子裡,換了別人一定不堪忍受這種貧困憂苦的生活,但是顏回啊,從來不知因此而改變自己好學樂善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稱讚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裡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裡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此章孔子迴環曲折,一說兩嘆,高度讚揚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傳很廣,幾乎婦孺皆知。

  4、朗讀、背誦。

  第七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知:懂得、瞭解; 好:喜歡; 樂:以……為樂。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裡,孔子強調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才會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去努力。孔子在這裡沒有具體指懂得什麼,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孔子正是這一點的身體力行者,孔子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即為明證。

  4、朗讀、背誦。

  第八則 子曰:“飯疏食(1)飲水,曲肱(2)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飯食,飯,這裡是“吃”的意思,作動詞。疏食即粗糧。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彎著胳膊。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於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於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雲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飯蔬飲水:後因以“飯蔬飲水”形容清心寡慾、安貧樂道的生活。

  4、朗讀、背誦。

  【作業佈置】

  複習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板書設計《論語》十二章 學習方法

  學習態度

  修身做人

  教學反思

  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多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會按節奏讀,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積累語言的習慣、現實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勾,對學生的啟發是很大的。把《論語》與生活結合,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她離我們很近,是切合現實生存的智慧。

  《論語》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說出語錄的意義。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並能融入學習態度、方法及品德的養成之中。

  3、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4、學習分類整理筆記的方法;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蒐集資料:瞭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瞭解《論語》的主要內容。

  2、藉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提問:影響幾千年中國思想文化的書是什麼?有可能出現各種回答。老師分析後可揭示答案:是《論語》。漢武帝時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它成了中國正統思想的代表……然後老師還介紹了《論語》的另兩個“最”:中國兩千年來最重要的課本,出成語最多的書。(對初一學生來說,這是新鮮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預習提問:

  (1)大家預習課文後一定會發現,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誰知道“子曰”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子曰”呢?

  (2)《論語》的“論”,習慣上讀lún。誰知道《論語》是一部怎樣的書?

  (3)孔子是怎樣的人?為什麼人們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聖”?

  (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對孔子和《論語》進一步的認識。體現了新課標要求學生“初步具體蒐集資料的處理資訊的能力”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這為進一步學習課文作了鋪墊。)

  三、整體感知、誦讀

  (1)提出要求:我們學習文言文,有三條基本方法:

  一是誦讀,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誦的課文都要背得爛熟,不要求背誦的也要讀得十分流暢

  二是用心領會課文的意思

  三是自己動手,積累詞語。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首先誦讀課文,然後分“則”理解課文,最後背誦課文。

  (2)自由誦讀。教師提示誦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

  ①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曾子、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海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三個通假字:“說”通“悅”,“女”同“汝”,“知”通“智”)②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此環節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問題,使學生心中有數。

  四、質疑交流:

  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問互相質疑。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並加以提煉、補充。必須理解的問題,例如:為什麼“思而不學則殆”(我把“殆”解為“危險”)?“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孔子更反對哪個?為什麼?“三人行”,一定“有我師”嗎?如果同行的都是壞人呢?等等。

  五、小組互動:

  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哪幾條是說學習態度的?哪幾條是說學習方法的?哪幾條還談到了道德修養的問題?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麼?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麼?旨在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主旨的基礎上,熟讀背誦。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共同探究的好習慣。

  六、自由背誦課文

  七、探究性學習。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你有疑,特別是“無疑之疑”嗎?

  老師適時候提出問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有什麼內在聯絡?有可能沒有聯絡嗎?

  先對學生交代,這個問題,是許多人不解的問題,幾個語文網站的“論壇”中都有人提出和討論這個問題,可惜結論都不能讓人信服。你若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一種創見。

  這一環節可以使教學內容向課外、向生活的延伸。由於能擴充套件視野,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慾,又沒有必須完成的作業,它備受學生歡迎。活動課還能密切師生關係,加深師生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