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通用5篇)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絲綢之路》教學設計(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矗 凹”等七個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採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資訊,能從網上查閱關於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資訊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掛圖

  學生準備:

  蒐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學生自由提問,板書比較主要的問題。如:為什麼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麼價值或意義?對於比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學生互相解答)

  4.帶著同學們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者讀得不太通順的地方多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如果能說說理由,就更好了。

  三、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一)體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1.出示句子:“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絡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2.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3.你是怎樣理解“聯絡”這一詞語的。文中描寫“我們”是怎樣“聯絡”的?

  4.再讀文章,用筆勾一勾你認為有價值的地方。

  5.集體交流

  (預設:學生會找出中國使者和安息國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國使者為安息國帶去了“綾羅綢緞”,而安息國則將自已國家的”駝鳥蛋”,以及特色文化“魔術”、“雜技”等獻給了中國。如果個人學生沒有找到,可以再討論)

  (二)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國與中國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

  2.小組彙報表演,再讀文章。

  3.透過分角色朗讀,你體會到了兩國人民怎樣的心情?學生充分交流。

  (預設:學生透過文章對兩國人民一些動作表情的描寫,例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4.引讀:這一場景的實現,多虧了一條道路呀!──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絡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三)結合資料,深入理解

  1.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透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麼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組內蒐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3.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由於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穿著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從而,出現了中國的絲綢熱效應。從此以後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這一條道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絲綢之路的開闢者就是著名的──張騫。

  4.齊讀課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麼體會?

  6.再讀13自然段。

  7.回答課前兩個問題

  (1)為什麼稱作絲綢之路?

  因為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2)絲綢之路有什麼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四、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後一自然段。

  板書

  絲綢之路

  {東西方友誼交流之路

  東西方經濟交流之路

  東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西部燦爛的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感受絲路的美麗風光,激發瞭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蒐集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1.師:有一條路,它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出示地圖教師根據地圖講述。

  師: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駝隊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西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今天,讓我們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一起認識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

  1.指名輪流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解答上課開始提出的簡單問題。

  師: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開闢了這條絲綢之路。這條路在歷史上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它在溝通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麼樣的重要價值呢?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在文中找到依據。

  三、精讀課文,交流體會

  幻燈出示探究問題

  問題:絲綢之路在東西放物質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麼樣的價值?

  1.認真讀課文,探究問題。

  2.交流體會。

  句1:“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絡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從這個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因為有了這條路,從此,兩過人民友好往來,互贈禮品,進行經濟、貿易與文化的交流。)

  3.默讀課後“資料袋”。同學交流蒐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師: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穿著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因此古羅馬出現了中國絲綢的熱效應。從此以後,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內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絲綢之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條路的開闢者就是張騫。

  4.齊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說說你有什麼體會?

  四、總結全文。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這是古老的中國西部地區的發展史,而今我國西部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學們有興趣,課後可以去做個瞭解。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學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

  3、透過讀文,知道張騫是怎樣開闢絲綢之路的。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自主識字寫字。

  2、瞭解“絲綢之路”的歷史。

  [教學準備]

  師:查詢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資料;中國地圖。生:蒐集閱讀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板書課題。

  2、教師範讀課文。

  3、學生自由輕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拼讀。

  4、生字詞正音。

  二、自主識字: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選擇喜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記生字。

  2、彙報交流:

  ①檢查字音。

  ②疏通難字。

  ③擴詞比賽。

  3、鞏固識字。

  1、讀準音,記清形,組組詞。開火車遊戲。

  2、交流記憶方法,集體解決難字。

  3、字、詞遊戲;生字迴文。

  三、指導書寫: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認一認。

  2、記一記。

  3、說一說。

  4、看一看。

  5、寫一寫。

  6、認讀會寫字8個。

  7、自主觀察漢字,記憶字形。

  8、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9、觀察教師範寫難字。評議。

  10、獨立練習書寫。共同評議。

  四、分層作業:

  1、認讀生字和詞語;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寫一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充實“我的詞語庫”。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生字詞語。

  二、匯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交流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話題。

  2、板書課題。

  1、暢所欲言。

  2、讀題。質疑。

  三、感悟課文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2、細讀感悟課文。

  ①出示自讀提綱,自讀交流。

  ②結合找出的句段進行朗讀訓練。

  ③想象說話——朗讀指導。

  3、出示與西域地理環境有關的圖片或推薦影片。

  4、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5、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然條件艱苦的句子讀一讀。

  6、想一想:張騫是怎樣克服困難開闢絲綢之路的?

  7、練讀;範讀;互讀;評讀。張騫受到哪些屈辱?逃出來遇到哪些困難?

  8、欣賞感受。

  四、延伸:鼓勵學生結合課外的知識講一講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故事,以鞏固理解課文。

  板書設計: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先以一個小故事點出了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接著講了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歷盡千辛萬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開闢絲綢之路的歷史過程;最後點明瞭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 全文涉及的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知識複雜,在教學時難以把握。對於語文學習又應該有語文的味道在其中,如何複述課文,如何體會過渡段的作用,並學習運用這一寫法是本課的重點。總之,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統一,在這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很難。

  設計理念:

  讓學生以一位導遊的身份介紹絲綢之路、交流資料等,以此來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人人參與,讓學生在有效的參與中自主閱讀,不斷探究;在感興趣的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課文意境、積累課文語言,積累和文章有關的詩句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要求會寫、會認的7個生字。

  3、瞭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闢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複述課文。

  5、透過反覆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並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選用詩句的投影;推薦閱讀的文章《茶馬古道》等。

  2、學生蒐集和絲綢之路的相關資料(故事、常識性知識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話說絲綢之路

  引入新課,交流資料。

  1、師板書課題提問: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生質疑。

  2、交流有關絲綢之路資料。知道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評價、篩選有用資訊;教師補充資訊:海上絲綢之路)

  走近絲綢之路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交流所獲。

  2、檢查自學情況:生字詞語的朗讀和書寫;重點段落的朗讀。

  第二課時

  走進絲綢之路

  古詩引入,積累語言。

  學生讀背描寫西域的詩句:“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羌笛無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感悟內容,解決問題。

  問題一:這是一條怎樣的路?

  問題二:張騫在開闢絲綢之路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從哪兒能體會到?

  情感昇華,體會艱辛。

  1、教師出示資料《張騫與絲綢之路》。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張騫是位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

  2、做小導遊,複述課文。(小組內互相練習說 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時提醒學生要抓住關鍵詞句來複述課文。)

  延伸絲綢之路

  1、學完了課文《絲綢之路》,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把你想說的寫下來。

  2、想想:現在的我們能為“絲綢之路”做些什麼?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做一個關於“絲綢之路”的調查小報告或者蒐集資料做一份關於“絲綢之路”的介紹。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瞭解絲綢之路的來歷以及開闢的意義。

  2.體會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艱辛,感受他的堅韌、勇氣、智慧、執著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

  3.運用“金鑰匙”中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體會並批註。

  教學重點體會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艱苦過程,瞭解絲綢之路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艱苦過程。

  教學準備

  學生:查詢相關資料,對絲綢之路有一定的瞭解。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引入情境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還記得這條路嗎,它東起長安,向西經過漫長的7000多公里,輾轉到達羅馬各地。這7000多公里又是什麼樣子呢?看,它長路漫漫;看,它白雪皚皚;看,它黃沙滾滾。讓我們一起喊出它那響亮的名字——絲綢之路。

  二、略讀回憶,整體感知

  師:想不想再次踏上這千年古道,沿著先人的足跡,去了解那時的故事呢?那就請開啟你的語文書,略讀全文,回憶一下課文講了誰的什麼事?

  師總結:張騫為開闢絲綢之路歷盡千難萬險。

  三、自學批註,潛心感悟

  你從哪裡感受到張騫歷盡了千難萬險呢?請同學們自己從書中找到答案。(打出自學提示:1、生讀自學提示。2、默讀、批註。)

  四、同桌交流,查漏補缺

  五、班內彙報,文字訓練

  (一)條件艱苦

  1.“那時候,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鐵路,沒有汽車和飛機。羅馬位於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隔著茫無邊際的沙漠、冰雪覆蓋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

  (1)生讀、談。

  (2)對比:

  (3)春風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麼不讓人心驚膽戰?再自己讀一讀。

  (4)師生配合讀。

  2.“他帶著一百多人出發,渡過黃河,進入浩瀚的沙漠。”

  “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他們忍受著炎熱和乾渴的煎熬,穿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終於到達了富饒的西域各國。”

  (1)想象一下當時惡劣的環境,自己讀讀,體會讓你感觸深的詞語,把它們寫在你的積累本上。

  (2)自由讀,談,點紅“煎熬”,觀察煎熬的字形,說說你的理解。

  “人跡罕至”、“白雪皚皚”……

  (3)齊讀。

  (二)時間長

  生:“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方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第一年過去了。”

  師:十一年的光陰,一個人的青春不在,年華已逝。作者為什麼不直接寫時間長,而要寫牧草和雁陣呢?

  生回答,自由讀。

  (三)人為阻撓

  “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想躲開剽悍的匈奴騎兵。但還是不幸被匈奴騎兵發現了。戰鬥中,張騫一行人寡不敵眾,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都當了俘虜。”

  師:很多人再也不能魂歸故里了。(生再讀。)

  “張騫被軟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舉一動都受人暗中監視”

  師:他在匈奴人那裡受到誘惑,也受盡了屈辱。(生想象、讀。)

  六、再次默讀,感受人物

  (一)回到長安

  師:張騫克服了千難萬險,歷盡了種種磨難。把我們心中無盡的感慨表達出來吧!”

  “公元前126年,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張騫回到了長安。”

  在這裡加上什麼詞,更能表達你的心情?

  “公元前126年,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張騫回到了長安。”

  (二)看錄影《漢武大帝》中的片段。

  (三)再次默讀。

  師:是什麼支撐著他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度過了這艱難的十三年?是什麼使他手中的漢節不離不棄?不著急回答,讓我們再靜靜地看一看張騫通西域的過程。

  師:13年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相貌,摧殘一個人的身心……但張騫始終如一的是什麼?(生談。)

  僅僅是勇氣、毅力、責任感就可以打通這條絲綢之路嗎?

  “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牧人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佈情況。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智慧。

  師:莽莽草原,滾滾黃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載。張騫也贏得了世人對他的讚譽(課件)。

  七、瞭解意義,心生自豪

  萬里絕域、黃沙背後富饒的絲綢之路就此開啟。打通了這條路,到底意義何在,它的價值是什麼?從原文中找到,自己讀一讀。

  1.自由讀。

  2.指名讀。

  3.看圖說(課件)。

  4.看短片。

  5.齊讀。

  八、總結全文,回到整體

  九、課外拓展,激發興趣

  歷史上還有許許多多非常著名的道路,裡面也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比如唐蕃古道就是和文成公主有關的。我們學習的是陸上絲綢之路,還有海上絲綢之路,課下同學們可以多瞭解一下。

  請同學們在積累本上記下一個,課後去查詢資料進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