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1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閒、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
二、過程與方法:
1.自讀,自由選擇讀的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2.佈置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引導讀課後資料袋,瞭解常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啟發生活中的細心觀察,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養成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並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
2.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
【教學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蒐集有關在玩中獲得的樂趣或收穫資料。
2.瞭解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3.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結構。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質疑匯入
1.同學們,你們愛玩嗎?都玩什麼?玩耍可使我們得到許多快樂;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認為是浪費時間,不物正業的事,然而在科學史上有很多偉大的發現都是在玩耍中發現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5.玩出了名堂》
2.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嗎?師邊聽邊板書、歸類。
二、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1.同學們都很會思考,相信透過深入的學習課文,這些問題都能得到解決。接下來要先請同學們自學課文,小黑板出示自學要求。
2.剛才大家自學得很認真,這些詞語,你們會讀嗎?(出示課件:要認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3.詞語讀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當中還藏著幾個多音字呢,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把這些多音字找出來,(出示課件:看、磨、待、調)
4.這兩個多音字都在課文裡,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讀的時候要注意把這幾個多音字讀準。
三、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自由讀文,注意正確、通順。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2.我想知道文中所說的放大鏡和顯微鏡是什麼?
3.放大鏡和顯微鏡的作用就是將物體放大,放大鏡能將物體放大,顯微鏡能將物體放得更大,
4.接下來讓我們再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看看這一次是否能把課文讀得流利。
5.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6.那麼老師就請五位同學來輪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聽他們讀得是否正確?
7.他們讀得怎麼樣?
8.老師發現第三自然段有一個句子特別難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老師先給大家讀一讀,請大家認真聽。(出示課件:第三段的最後的一句話)。
9.接下來請同學們帶著問題去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嗎?
10.剛剛開始,有些同學對課題提出一些問題,我們共同來解決,逐個提出並自由舉手發言。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說什麼?(列文胡克透過玩放大鏡發明了顯微鏡,並且發現了微生物。)。
11.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資料。
12.你讀課文非常仔細,同學們,列文胡克是怎麼玩出名堂的?為什麼說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讓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去研究吧。
四、寫字指導
1.我們首先要解決寫字的問題,小黑板出示要求會寫的字:“堂、鏡、閒”
等字。
2.交流如何識記這些字。
3.非常好,強調“腿、鏡、待、調、訪、閒”等字結構。讓我們把這些生字再來讀一讀,注意要把生字的音讀正確。
4.同學們,你們覺得要寫好這些生字應特別注意些什麼?接下來我們來寫字吧。(先把每個生字在田字格里寫兩遍,再把詞語表中的詞語抄寫一遍。)
五、課堂小結,引伸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麼玩出名堂的嗎,為什麼說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讓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去學習課文吧。
六、作業:生字組詞;抄寫多音字。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
2.引導從具體的語句中體會列文虎克認真觀察、勇於創新的精神。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十五課的生字和詞語。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誰能來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些什麼呢?
2.聽寫本課詞語。
二、品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齊讀。
2.議論一下,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3.學習2~4自然段。邊讀邊找出具體描寫列文胡克是怎麼玩的句子,把它畫下來。
4.誰來說說列文胡克開始是怎麼玩的?
5.原來一開始列文胡克是把厚玻璃磨成放大鏡,這個內容是由課文的哪一段來寫的呀?(出示課件:第三自然段。)
6.那麼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列文胡克是怎麼做放大鏡的?
7.那後來他又是怎麼玩的呢?(出示課件:後來,他突然想到,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麼樣呢?他一試,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8.這句話中的“突然想到”,說明了些什麼呢?(說明列文胡克雖然在玩,但他同時也是在思考的。)
9.看來列文胡克是一邊玩一邊還在思考,這就是我們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話吧。
10.列文胡克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出示課件:列文胡克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呢?)(出示課件:他越玩越帶勁,就把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放大鏡可以隨意調節,這樣,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透過顯微鏡,他看見水裡有許多小生命在擠來擠去;他看見了牙齒裡從未看見過的小東西;他還看到了一個小人國,一個平時我們看不見的世界)
11.列文胡克有了新的發現以後,他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呢?(他一定特別激動,因為他有了新的發現。)
12.那麼同學們,讓我們帶著激動的、新奇的心情再來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13.大家讀得可真有感情呀!的確讀出了列文胡克當時激動的心情。
14.大家看看文中為啥要加這麼多的引號?(出示課件:為什麼這裡的“小人國”,“居民”都打了引號呢?誰能幫幫老師?)。(出示課件:小人國是指列文胡克在顯微鏡裡看到的另一個世界,而小人國中的居民就是指微生物。並不是指我們現在的人類,所以要加上引號。)
15.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其實已經告訴我們了,小人國裡的居民其實就是指微生物。現在我們一起來看資料袋(出示課件:資料袋)
16.同學們,課文中寫道:列文胡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出示課件:為什麼說列文胡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呢?)請同學們讀讀三到五自然段,再好好想一想吧。
17.讀到這,你有什麼體會?
(出示課件:列文胡克透過玩放大鏡,發明了顯微鏡,而且透過顯微鏡,他最早發現了微生物,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所以說他玩出了大名堂。)
18.又想對列文胡克說些什麼呢?
19.看得出來,同學們都很佩服列文胡克。列文胡克受到了英國皇家學會的尊重,連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也去拜訪他,欣賞他的玩具,就讓我們帶著對列文胡克的敬佩之情來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吧!
三、拓展。
1.現在,你們對玩又有新的看法了嗎?
2.在中外歷史上,有許多科學家正是因為具備了這些可貴的品質,最終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還有誰嗎?(出示課件:愛迪生髮明電燈、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等)
四、課堂總結。
看一看,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是在玩耍中產生的。我們要玩,在玩中也要去思考,去觀察,這樣你可能就會有新的發現。
五、作業:那麼在課後,就請同學們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吧。
【板書設計】
15.玩出了名堂
看想收穫
玩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做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教學反思】
對於三年級的小孩子們,這是一篇較結近他們生活實際的課文。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做成放大鏡玩,接著又做成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微生物世界。全文緊扣題貫穿一個“玩”字,啟發孩子們學習列文虎克的這種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細心觀察、善於思考的習慣。
我在實際教學中,先讓孩子們瞭解有關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然後以課題入手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走進教學。
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注意培養孩子們獨立識字的能力,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重點提醒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
放手讓孩子們自由選擇讀的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學文時我主要讓學生在理解中注意一下幾點:
教學中,我注意引導課文以“玩”為線索,每段都是寫“玩”,並且提醒孩子們與“名堂”緊密的聯絡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為貫穿全文的一個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
另外在教學中,我注意了重點研讀課文的重點:三、四自然段,從三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邊看門,邊磨鏡片,玩出放大鏡,發明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教學中,我知道引導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啟發,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課的重中之重。我引導孩子們聯絡以前學過的課文,開拓思路,及時延伸、交流,進而趁熱打鐵讓孩子們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鼓勵自由選擇寫的形式,寫出自己的樂趣和收穫。
課堂教學中,我力求結合這段時間裡在“國標學習”中的所學所得,時時用“大語文”觀,用發展的眼光對待我的語文教學,以提高孩子們的整體語文素養為目的去對待我的語文教學,對待我的學生們。
總之我們要努力地成為學生歡迎的老師,就一定要有一定的專業修養,也要有一定的積極心態。專業素養的提高,需要我們認真地學習有關的理論知識,讓知識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讓理論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實踐,也才可以使學生獲取更多有趣、有效、有用的知識,從而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也力求能學以致用,讓“國標學習”進駐我的語文教學,紮根我的語文教學。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閒、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並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
教學難點:
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從而培養在觀察中用心思考、勤於動手,才能有所發現的意識。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蒐集有關在玩中獲得的樂趣或收穫。
2.瞭解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3.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昨天,我們認識了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他透過實驗來論證自己的設想。今天,我們來認識另一位荷蘭的生物學家----列文虎克。
簡介列文虎克:(1632—1723)荷蘭生物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在早年,學會了磨製玻璃透鏡的技術,製成簡單的顯微鏡。1675年發現了原生動物,1683年又發現了細菌,對動植物的顯微構造也有所觀察。
1、同學們,你們在遊戲和在玩中會到了哪些樂趣?
2、同學們在自己的玩中體會到了樂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學們想知道是誰玩出了什麼名堂嗎?請聽故事《玩出了名堂》。
板書課題:玩出了名堂 齊讀。讀了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a.?什麼是“名堂”??b.?誰玩出了名堂???c.?他玩的是什麼?????d.?怎麼玩的?e.?他玩出了什麼名堂?
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並解決問題。
二、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學生交流。透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
1、列文虎克是什麼人?(職業是什麼?)
2、他玩的是什麼?
3、他玩出了什麼名堂?
4、課文中說的名堂是指什麼?
5、?怎麼玩名堂的,我們下節課再學。
三、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學生採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
會認的字:閱、固、調、皇、俄、拜
會寫的字:堂、鏡、閒、待、閱、腿、隨、調、簡、拜、訪、具
1、其中“調”“待”是多音字,在課文中分別讀tiao、dai;還可以讀diao。(調動)dai(等待)。
2、注意引導學生區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與“常”、“鏡”與“境”、“訪”與“坊”;
3、注意“拜”起筆是撇不是橫,右邊是四橫不是三橫,“具”的裡面是三橫,不要少寫一橫。
4、比較“閒”與“閱”、“閉”,“腿”與“隨”,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他們分清楚。
5、同學們在玩中的發現能夠談談嗎?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6.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四、朗讀、探究、發現
1.學習第二自然段。
齊讀第二自然段,瞭解列文虎克是荷蘭人,喜歡玩鏡片。
2.學習第三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②畫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學生再讀。
③教師引導: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樣磨鏡片的,他心裡會怎樣想?
④學生交流想象時,教師要注意點撥:儘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為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得這麼投入。
⑤指導朗讀。能用讚賞的語氣讀讀這一自然段嗎?
b.說一說。列文虎克怎麼會玩起鏡片的?用“因為……所以……”句型來回答。
因為看守大門這份工作很清閒,所以他就磨起了鏡片,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鏡。
c.想一想。從他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這一段有四個多音字,誰能找出來?(看、待、薄、磨)分別組詞。
五、作業:
1、給生字組詞
2、找出需要提醒的,難寫的字:隨,腿,是左中右結構,拜,具的注意點。
3、剩下的字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4、仔細觀察發現特點,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5、學生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