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放牧》優秀教學設計

《放牧》優秀教學設計

《放牧》優秀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放牧》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透過聆聽《牧童到哪裡去了》和《牧童》,使學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教學重點:聆聽音樂,感受牧童生活。

  教學難點:理解音樂,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教學準備: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複習歌曲《小雨沙沙》。

  二、本部分:

  1、匯入。結合“放牧”主題讓學生開展短小的談話,已獲得對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課作品。

  2、聆聽《牧童》:

  (1)啟發學生看插圖,聽錄音範唱,初步感受歌曲。

  (2)聽著範唱錄音,用手指著圖譜(羊)輕輕地跟唱。提示學生第三段歌詞分別在哪裡?結束據在哪裡?

  (3)能跟著老師的手勢,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

  3、聆聽《牧童到哪裡去了》:

  (1)聽前,猜一猜“牧童到哪裡了”。

  (2)教師完整地播放歌曲錄音,學生初聽。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裡去了?為什麼?滲透珍惜學習時光的教育。

  (3)學生可根據歌曲內容,分小組,分角色創編動作表現歌曲。

  三、結束部分:

  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在音樂實踐中,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並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姿勢,能在《放牛歌》的間奏加入鑼鼓鑔的.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學重點: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

  教學難點:加入打擊樂伴奏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複習上節課內容。

  3、複習柯爾文手勢。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表演《牧童》

  (1)完整地聆聽音樂錄音。

  (2)提示各種唱出了哪些內容?復聽歌曲。

  (3)隨著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3、編創與活動——雙響筒的認識

  4、表演《放牛歌》

  (1)提示學生注意聽覺與視覺相結合。

  (2)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提示學生,沒有歌詞的旋律時間奏部分,有鑼鼓鑔伴奏。

  5、編創與活動——認識三角鐵

  6、編創與活動——鑼鼓鑔的創編

  三、結束部分:

  小結。結束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