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關於《全神貫注》教學設計(精選11篇)

《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關於《全神貫注》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全神貫注》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能認識本課6個生字,結合上下文體會新詞的意思。

  2、能透過具體事例感受羅丹做事執著的工作態度和全神貫注的精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人物言行體會“全神貫注‘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自讀情況,正音正字。

  (2)試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品讀重點詞句,挖掘人物品質

  1、學生自讀、全班交流

  自讀提示:

  課文中那些內容最能表現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

  先自讀課文,畫出有關詞句,然後小組討論,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2、讀議結合,理解語句。

  (1)、讀議有關描寫羅丹修改女像時的句子。

  a、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觜裡嘰裡咕嚕的,好象跟誰說悄悄話。(這說明羅丹在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b、忽然,他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說明羅丹想出了比較滿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閃著光,似乎在跟誰爭吵”那一句好,為什麼?

  c、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說明羅丹工作緊張忙碌)

  d、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好象已經消失了。(說明羅丹完全進入了藝術創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e、羅丹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開門,很抱歉地對茨威格說:“哎呦!你看我,簡直把你忘了。對不起,請不要見怪。”

  (“猛然想起”是講羅丹剛剛從如醉如痴的創作情境中解脫出來。“對不起,請不要見怪”說明他對摯友的一片真情。從把朋友無意關在工作室這件事,進一步說明羅丹全神貫注地工作。)

  三、結合實際,談認識

  1、齊讀最後一段。思考:你怎樣理解茨威格的話。

  2、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你是怎樣解決這樣問題的,談談自已的看法和啟發?

  四、佈置作業

  收集名人忘我工作的故事。

  《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篇2

  【學材簡析】

  這篇略讀課文,生動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裡做客,自己卻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

  【設計理念】

  以學生為主,以讀為本。引導讀悟表達,釋放學生的主體功能:給學生提供讀悟表達的空間和自由,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悟;悟了就說,未悟就問,讓學生先把感悟到的讀出來,說出來,再給以點撥啟導,以培養學生讀完了就有話要說的表達習慣。讓學生在課堂中,大膽地問,大膽地讀,大膽地說,教師的作用只是架橋鋪路,點撥啟導,在老師的主導作用下,追求在多元互動中的和諧發展,在活力釋放中撞擊出課堂教學生命火花。

  【預設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體會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並學習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及透過語言、神態、動作描寫表現人物全神貫注的寫法。

  【重難點】

  透過人物言行體會“全神貫注”,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聯絡實際體會課文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預設流程】

  一、名言匯入,質疑揭題

  1、出示名言,細讀質疑:

  那一天下午,我在羅丹工作室裡學到的,比我多年在學校裡學到的還要多。因為從那時起,我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斯蒂芬·茨威格

  ⑴ 指名讀句子,質疑。

  ⑵ 隨機揭題,板書課題。讀題。

  二、快速瀏覽,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課文,回顧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自我檢查生字詞。

  2、生字詞檢查:

  指名讀,正音。提醒注意“莫名其妙”。

  理解“摯友”,藉助詞語手冊理解。

  隨機瞭解兩位名人。引導蒐集資料。《詞語手冊》(資料袋)欣賞作品。

  3、在題目前後加些詞語,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隨機板書。

  4、接下來,讓我們走進羅丹工作室,去感受羅丹工作的全神貫注。

  三、圍繞專題,重點研讀

  1、默讀課文,劃出自己認為最能表現羅丹工作全神貫注的一個句子,用心讀讀,圈圈句子中的最能表現羅丹工作全神貫注的詞語,並在句子旁邊作作批註,寫上你的理解與感受。

  2、交流研讀,品悟重點句:

  句一: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

  ⑴ 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什麼?

  ⑵ 找出一對反義詞,他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在幹什麼呢?聯絡平常寫生想象。

  ⑶ 還有一對近義詞,我們也想像一下:他會跟誰說話呢?說什麼、吵什麼呢?

  ⑷ 補充空白,想像說話:只見羅丹一會兒皺著眉頭說:“_________”;一會兒捋著鬍子說:“__________”;一會兒說:“__________”。(練筆)

  ⑸ 加動作、神態感情朗讀:(對著塑像)

  從這些動作和神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透過朗讀表現。

  ⑹ 練習朗讀。可加自己的想象讀。自我評價讀──同學評價讀──齊讀。

  小結:

  聽著你們的朗讀,如見其人哪,在這個過程中,他想到旁邊的茨威格了嗎?還忘記了什麼?

  句二: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溼布披在塑像上。

  ⑴ 齊讀,再讀這句話,用心去讀,能否從句子中分別讀出兩個字,最能反映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精神和狀態的字。

  ① 理解“醉”,“痴”的含義,連在一起說“如痴如醉”,從這兩個字中,你還能體會到什麼?

  ② 他忘記了朋友,忘記了自己,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真是“渾然忘我”啊,那是不是什麼都忘記了呢?

  ③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呢?聯絡實際體會說說。

  ⑵ 指導朗讀。

  ⑶ 羅丹塑像修改完了,他該想起旁邊的朋友了吧?指名讀第3自然段。茨威格莫名其妙,你們知道其中的奧妙嗎?

  ⑷ 再齊讀句子。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1、塑像修改完了,為什麼還用溼布蓋起來呢?(討論體會)

  2、看到這裡,對於羅丹,你又有什麼感想呢?

  3、再讀最後一段話,進一步理解。

  4、聯絡實際理解。

  5、討論學習寫法。

  6、課外練筆,延伸閱讀。

  《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6個生字,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全神貫注”的意思。

  2、學會抓重點語句,朗讀感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最後一個自然段茨威格話的含義。學習羅丹做事全神貫注的品格。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及透過具體事例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全神貫注的寫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名言匯入,瞭解羅丹。

  同學們平時都積累了不少名人名言,老師這裡也有一句,請大家看,一起讀,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

  羅丹是個什麼人?誰來說說?(指名說,開羅丹投影)

  師:是呀,他是法國著名的雕塑家,他的作品形象生動,富有力量,被全世界人民所喜愛。你知道這個大藝術家工作起來是怎麼樣的嗎?(學生說一些詞,引到課題上去)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這篇寫羅丹的文章:全神貫注(投全神貫注,指導學生在筆記本上寫這個詞,注意“貫”字的寫法,師板書)。讀兩次。

  誰知道全神貫注是什麼意思?(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師提出一個要求:那麼我們這節課也來比一比誰的全副精神高度集,誰做得好,等下就把你手中的那顆星星送給他,行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翻到26課,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要讀通字詞,把句子讀通順,還要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出示要求:a、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讀通字詞。

  b、想一想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檢查字詞:開火車讀,齊讀。

  3、齊讀課文,方法跟以前一樣:願意讀的起立,聽的同學要認真聽,至少起來讀一次,注意要把句子讀通順,讀整齊。(表揚讀得響亮,有精神,特別表揚堅持讀完的同學,從他們身上讓我看到了認真二字)

  3、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看投影填空。(先具體說過程,再出示投影)

  三、品味語言,感受專注。

  1、出女像的投影。說:這就是課文裡說到的那座女像,當時茨威格是怎麼評價她的?

  可是在羅丹眼裡她卻不完美,於是他開始修改她,看看課文那些句子最能表現羅丹修改時全神貫注的?邊默讀課文邊找出來畫上橫線。

  2、指名讀句子。說理由。

  這幾句話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板動作、神態、語言)提寫作方法:透過事情來寫人,要把事情寫具體,就要進行動作神態語言等方面的描寫。

  你從中感受到了羅丹對待工作的哪些態度或精神?

  用什麼語氣來讀好這幾句話?(指名讀)

  誰來合作演示一下羅丹工作時的狀態?(一個讀,一個演)

  齊讀。

  3、還有哪些地方也能體現全神貫注這一點?

  4、茨威格在羅丹身上學到了什麼?(找出茨威格的話,指名讀,投影這句話,)

  你是怎麼理解的?

  齊讀。

  大家一起來欣賞羅丹的部分作品,感受一下作品的藝術魅力,你會不由得被羅丹的藝術才能和創作精神所深深地折服。

  出示茨威格的作品,說說他的成就。(師說;而茨威格被羅丹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本人也創作了許多為世人所喜愛的作品,有時間就找來讀一讀。)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你從羅丹身上學到了什麼?

  2、你認為小學生要怎樣做才算做到了全神貫注?小組討論一下,並把結果分條寫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等下彙報。

  《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全神貫注”的含義,學習羅丹做事心神專注、投入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

  從羅丹的動作、神態等方面入手,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全神貫注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匯入。

  1、預習作業是:寫一寫自己或別人在生活中全神貫注做某事的經歷。如果寫自己,寫清楚當時的感受;如果寫別人,寫清楚他的語言、動作、神態等。

  課上交流。

  2、得出自己對“全神貫注”的理解,板書課題。

  二、走近羅丹。(重點)

  1、讀課文,感受羅丹的全神貫注,畫出有關句子。

  2、交流:

  (1)有感情朗讀,讀出羅丹的全神貫注來。

  羅丹的全神貫注主要體現在第二自然段,讀時抓住描寫他的神態、動作的詞句來品味。

  另外,羅丹徑自關門離去也能體現出他的全神貫注。

  (2)預設學生提問:

  此時的羅丹已經異於常人,你怎樣看待這如痴如醉?

  方法:聯絡生活(如預習作業)說一說。

  聯絡讀過的有關故事,如《王羲之吃墨》《牛頓煮懷錶》《法布林成“小偷”》等談一談。

  (3)在此基礎上,理解有關句子,更深入體會“全神貫注”的含義。

  三、感悟茨威格的話。

  1、出示茨威格的話:

  那一天下午,我在羅丹工作室裡學到的,比我多年在學校裡學到的還要多。因為從那時起,我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

  2、談感受。

  3、出示後人對羅丹的評價:

  羅丹是一位畢生用思想、用感情去創作的偉大的雕塑家。

  四、作業:

  預習下一課《魚游到了紙上》,說說青年是怎樣全神貫注畫魚的。

  困惑:

  1、羅丹投入地工作和“怠慢”客人的問題。

  2、我們該怎樣看待生活中這些因全神貫注而有些“異常”的人。

  《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全神貫注”的意思,學習羅丹做事專心致志、全神投入的精神

  2.在結合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條理。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全神貫注的含義,理解課文結尾一段話。

  2.瞭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絡。

  3、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詞。

  3、讀懂每個自然段,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段意,給文章劃分結構段。

  教學重點、難點:讀懂每個自然段,以自然段為依據,劃分結構段。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想先讓你們看幾幅圖片(出示羅丹作品圖片《思想者》、《沉思》和《行走的人》,其中一件作品市場拍賣價100萬美元左右。)這些圖片都是什麼來的?(雕塑)那麼大家知道這些價格不菲的雕塑是誰的作品嗎?沒錯,它們就是羅丹的作品。那麼大家瞭解認識羅丹嗎?(課件出示羅丹的有關資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羅丹的課文——《全神貫注》。

  1、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讓學生利用工具書解釋“全神貫注”一詞。

  (“全神貫注”是全部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

  二、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聽課文錄音,思考作者圍繞“全神貫注”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作者圍繞“全神貫注”寫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摯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時,由於全神貫注地雕塑作品,卻把朋友忘得一乾二淨的事情。)

  2.順便解釋“雕塑”、“奧地利”、“摯友”:

  (“雕塑”,造型藝術,用泥土、石膏、竹木、玉石、金屬等材料雕刻或雕塑藝術形象。“奧地利”,奧地利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首都是維也納。“摯友”,“摯”,誠懇; 指親密的朋友。)

  三、學習生字詞

  1、再聽課文錄音,把本課的生字詞圈畫出來。(課件出示生字詞)

  2、解釋生字詞,並嘗試用生字片語詞。

  3、老師帶讀生字詞,學生跟讀

  4、注意下面這幾個字的讀音:

  “摯”是翹舌音,“醉”是平舌音。

  “雕塑”的“塑”讀“sù”,不要讀成“sǘ”。

  “不禁”的“禁”要讀成“jīn”,不要讀成“禁止”的“jìn”。

  “徑(jìng)自”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動。“徑”不要誤讀成“jīng”的音。

  “悄悄地站在一邊”和“悄悄話”中的第二個“悄”應讀兒化音。

  “嘰哩(li)咕嚕”,這裡形容說話別人聽不清楚。“哩”應讀成輕聲。

  5、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結構:

  “誕生”的“誕”的中間是“廴”,不要寫成“辶”。

  “羅丹”的“丹”,不要和“舟”相混。

  “醉”的左半部是“酉”,中間不要少寫一橫。

  “激烈”、“激動”的“激”和“邀請”的“邀”,部首不同,前者是“氵”,後者是“辶”。

  四、按自然段默讀,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討論劃分結構段。要求邊讀邊想,邊畫出重點和概括性詞語或句子。

  1、概括各個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羅丹邀請茨威格到家做客,在參觀工作室時,發現作品還有毛病,要立刻修改。

  第2自然段:羅丹全神貫注地修改女像作品。

  第3自然段:羅丹工作完,隨手拉上門準備上鎖。

  第4自然段:羅丹發現茨威格被關在工作室裡了。

  第5自然段:茨威格對這件事感受很深。

  2、劃分結構段,並概括段意:

  第一大段(第1自然段):講羅丹邀請茨威格到家裡做客並參觀他的工作室。

  第二大段(第2自然段):講羅丹怎樣修改女像。

  第三大段(第3、4自然段): 講茨威格被關在工作室。

  第四大段(第5自然段):講茨威格的感受。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初步瞭解《全神貫注》這篇課文的結構,還學習了本課的6個生字詞,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重點預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全神貫注”的含義,學習羅丹做事真心專注、投入的精神。

  2、學習作者抓特點、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全神貫注”的含義,理解課文結尾茨威格說的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匯入新課:

  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全神貫注》這篇課文,大家還記得我們學了什麼嗎?(學生回憶)那麼羅丹究竟是怎麼全神貫注地工作的呢?作者又是怎麼描寫這些細節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這一篇課文。

  二、講讀第一自然段:

  1、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事件的起因是什麼?

  (羅丹邀請茨威格到他家去作客,並帶他參觀他的作品,茨威格拍手叫好,羅丹卻發現了問題。)

  2、茨威格是怎樣評價這件雕塑的?

  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羅丹祝賀又一件傑作的誕生。

  “傑作”說明了什麼?(說明羅丹雕塑的技藝高深)

  “又”說明了什麼?(說明羅丹不斷地創作作品)

  可是羅丹覺得怎麼樣?(羅丹覺得還有毛病,表示需要修改)

  3、結合句子的內容看看,“端詳”一詞寫成“看”可以不可以?為什麼?“皺著眉頭”表示了什麼?

  (“端詳”寫成“看”不可以。因為“端詳”是仔細看的意思;“看”只是看,沒有“仔細”的內容。如果用了“看”,羅丹創作態度上的認真,就表現得不夠充分了。 “皺著眉頭”,表示事情難辦,得想個辦法解決。俗話說,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說明羅丹工作態度是嚴肅的,對自己的作品要求是嚴格的。)

  三、閱讀分析第二自然段。

  1、畫出課文中能表現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想象羅丹的心理活動。

  (課件出示句子)

  (1)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嘰裡咕嚕,好像在跟誰說悄悄話。

  羅丹在跟誰說悄悄話?(自言自語);

  他一會兒上前是為了 尋找細微的毛病 ,一會兒後退是為了 觀察整體 ,嘴裡還 嘰裡咕嚕的 。

  (2)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

  “異樣”的眼光是指不同尋常的眼光,這是透過描寫羅丹的神態,反映他想到了一個比較滿意的修改方案。“激烈的爭吵”是有可能指方案又感到不成熟,可用可不用,還在推敲之中呢。

  你從他異樣的目光裡看到了什麼?(有了新的構思,卻有猶豫不決)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

  (“踩得吱吱響”,“不停地揮動”是透過寫腳的動作的重量大,手的動作的連續不斷,說明羅丹在緊張忙碌地修改塑像)

  (4)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幹越有勁,情緒更加激動了。

  (說明羅丹工作起來時完全忘記了時間)

  (5)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完全消失了。

  喝醉了酒是什麼樣?根據生活中見過的說一說。“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是一種什麼景象呢?

  (一種是神態不清,有失常態,這裡不指這種。還有一種是矇頭大睡,好像不醒人事似的。正像課文中講的:整個世界好像已經消失了。課文用喝醉了酒,處於沉迷狀態,比喻羅丹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作品的工作中,其他什麼也不管不顧了。這是“全神貫注”的最高狀態。)

  (6)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溼布披在塑像上。

  羅丹的女像的毛病,只是左肩偏了一點兒,臉上可能還有一點兒不滿意的地方,修改共用了多長時間?(大約一個小時。)

  課文為什麼要從“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寫到“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呢?是不是太囉嗦了?索性直接寫“大約過了一個小時”不好嗎?為什麼?大家想一想,再回答。

  (課文從“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寫到“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時間由短到長,步步加深,給人的感覺是時間過得太慢了、太長了。作品那麼一點兒毛病,竟用了那麼長時間。這就從側面突出了羅丹“全神貫注”、認真工作的忘我精神。)

  表演一下“痴痴的地微笑”。 從羅丹的這個表情,他對這個塑像感到“滿意”了。想象一下羅丹這時的心情。(高興)帶著高興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四、閱讀分析第三、第四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自然段,想一下這兩段寫了一件什麼趣事?

  (寫羅丹忘了茨威格的存在,差點就把茨威格鎖在裡面了。)

  2、茨威格見羅丹工作完了,“徑自走出門去,隨手拉上門準備上鎖”,這句話的“徑自”和“隨手”是什麼意思?表明羅丹的什麼?

  (“徑自”是表示羅丹修改完作品,自己直接拉上屋門離去,沒繞道,也沒看一下週圍。“隨手”是指羅丹走出屋門順手就要鎖門。這兩個詞放在句子裡,說明羅丹還沒有從剛才埋頭工作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把朋友忘得一乾二淨。這充分證明,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已經到了如醉如痴、全身心投入的程度了。)

  3、結合上下文,想一想第四段中的“莫名其妙”是什麼意思?

  (表明羅丹工作完了,竟不顧友人的存在,徑自走出門去,準備上鎖,這件事太奇怪了,使得茨威格不明白事情的奧妙和真相。)

  4、當茨威格叫住羅丹的時候,羅丹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來。他推開門,很抱歉地對茨威格說:“唉喲!你看我,簡直把你忘記了。對不起,請不要見怪。”從這幾句話裡的“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來”的“猛然”和“簡直把你忘了”的“簡直”兩個詞語,你體會出什麼問題來?

  (羅丹“全神貫注”地修改女像,身邊雖然站著朋友,實際上在羅丹的心目中,朋友根本不存在了。現在修改結束了,突然想起請來做客的朋友還在跟前。)

  5、分角色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五、閱讀分析課文最後一段。

  1、齊讀這一段話。

  2、這段的第一句話“茨威格對這件事有很深的感觸。”,這裡的“感觸”是什麼

  意思?

  (“感觸”即是跟外界事物接觸而引起的思想情緒。這裡指茨威格接觸了羅丹“全神貫注”地修改作品這一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思想情緒。)

  3、讀一讀茨威格感觸很深的兩句話,想一想,說一說,有什麼含義?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和教育?

  (茨威格感觸很深的兩句話是:那一天下午,我在羅丹工作室裡學到的,比我多年在學校裡學到的還要多。因為從那時起,我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

  含義:這句話是說,那天下午在羅丹的工作室學到的比在學校裡學到的還要多,不是指學到的知識或能力怎樣多,而是指學到羅丹對藝術創作的嚴肅、認真的態度和全神貫注的工作精神。有了這種態度和精神,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和能力,可以創作更好的藝術作品。總之,強調這一天下午的收穫是非同尋常的精神財富。

  六、總結全文:

  同學們,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把《全神貫注》這篇課文全部學完了,希望同學們回去以後要好好體會和學習羅丹那種全神貫注的精神,學會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像羅丹在他的工作室修改他的作品女像那樣,認認真真地去做,全神貫注地去做,那樣我們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

  《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全神貫注》是六年制小語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邀請摯友芡威格參觀他的工作室時,對他的一件傑作感到不滿,就全神貫注地修改女像,差點把芡威格鎖在工作室的事。課文重點敘述羅丹全神貫注修改女像的情景,也就是課文的2、3、4自然段。作者透過對羅丹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把羅丹如痴如醉地工作狀態描述的維妙維肖。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祝賀”、“莫名其妙”造句。

  2、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全神貫注”的意思。體會最後一個自然段茨威格話的含義。學習羅丹做事全神貫注的品格。

  3、在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弄清段與段之間的聯絡。

  4、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描寫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和弄清段與段之間的聯絡是學習的重點。

  教學難點:理解羅丹忘我的工作情景。

  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收集名人名言。

  2、收集有關“羅丹”的資料。

  3、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4、教法:

  採用“質疑問難——想象敘述——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因為“學起源於思,思起源疑”。教學中問題的提出由學生髮現和由教師的提出效果大不一樣。由學生提出能消除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學習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問一問,說一說,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自己理解地內容,“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教學過程:

  一、讀名言,引出“全神貫注”

  1.師生共同背誦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這樣,終身努力,便成天才。──門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礙,因為障礙會創造天才。──羅曼羅蘭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愛迪生

  2.出示名言,請同學仔細讀並提出疑問。

  那一天下午,我在羅丹工作室裡學到的,比我多年在學校裡學到的還要多。因為從那時起,我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

  ──茨威格

  (設計意圖:以名人名言的形式直奔主體。)

  3.學生圍繞“全神貫注”質疑:

  學生提出後,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主要問題。

  “羅丹為什麼要全神貫注地修改塑像?從什麼地方看出羅丹全神貫注地修改塑像?”這兩個問題最重要。

  (設計意圖:問題讓學生提,以培養學生主體性探究能力。)

  4、初知課文內容:

  在解決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做一件事,這事不難也不容易——就是快速地讀全文,一段一段地跳讀,讀後想一想——課文先寫什麼,接著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有信心做好嗎?(生自由讀課文)

  (設計意圖:遵循“整體——部分——整體”教學思路。在整體把握課文結構內容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進行讀悟表達訓練。學生提練出來的四個小標題,簡明扼要地勾畫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品名言,理解“全神貫注”

  1、自讀感悟,理解體會“全神貫注”

  (1)默讀,把自己認為最能表現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的句子畫下來,並做一些批註。

  (2)放聲練習朗讀,結合插圖,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3)組內交流,準備彙報的形式:

  (設計意圖:讀悟表達,釋放學生的主體功能。給學生提供讀悟表達的空間和自由,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悟;悟了就說,未悟就問,讓學生先把感悟到的讀出來,說出來,表演出來,教師給以點撥啟導,以培養學生讀完了就有話要說的表達習慣。)

  2、討論交流,體會“體會“全神貫注”

  你將以什麼形式彙報交流羅丹“全神貫注”地工作。

  (學生用各種形式體會,有表情的朗讀的、表演的、自讀自悟的、小組交流討論的……)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法:

  a.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羅丹一會近觀,尋找細微的毛病,一會遠觀,觀察整體,一邊還自言自語,說著自己發現的問題)

  b.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羅丹忽然有了靈感,想到了比較滿意的修改方案,但又在反覆推敲,仔細斟酌)

  c.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羅丹在緊張忙碌地修改塑像)

  d.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羅丹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使塑像完美,他已完全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同自己的朋友也忘了,完全沉醉於他的藝術世界)

  (2)小組成員表演法:

  表演朗讀,表現人物精神

  a.充分自讀,畫出最能表現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反覆讀,並自己試著演一演。

  b組內同學分工,任選一段、幾段或全文,準備分工表演讀。

  c分組表演讀,在表演和朗讀中適時指導理解重點詞語:傑作、端詳、像喝醉了酒、痴痴地笑、吁了口氣。

  (3)朗讀法:

  (如,第一自然段,透過羅丹語言中的“偏了點兒,等一等”等詞,說明在朋友認為是傑作的情況下,羅丹仍能找到瑕疵,並“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讀時應能領會到這一點。

  第二自然段作為重點段落,要讀出羅丹動作神態的變化,讀出工作的時間長和如痴如醉的狀態,讀出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情景。可透過多名學生比賽讀、教師範讀、看插圖想象情境讀等多種形式,將這一段讀充分,在評讀中逐步深入體會羅丹工作時全身心的投入。)

  再次出示最後一段話,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談感受,加深對“全神貫注”一詞的理解。)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因此教學內容的組織,課堂教學的設計及學習活動的構建上都體現了這一理念。重情境、重活動、重體驗、重合作。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學生有創意地演,充滿激情地讀,大膽地發表見解,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成鮮活,富有生氣的教學內容。)

  三、寫名言,體會“全神貫注”

  1、其實,名人寫名言,老百姓也能寫名言,農民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老人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們在座的是未來的名人,都能寫名言,讀了這篇課文,感觸很深,也一定能寫。比如我寫一句:‘啊,幹什麼事都要一絲不苟,全神貫注。’

  2、請你們根據這件事,各人也寫幾句,寫好後畫上破折號,並寫上名字,未來的什麼家xxx。”。

  3、學生寫好後把自己的名言送給朋友或家人。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找名言,延伸課外

  1、認真讀課文最後一段,聯絡實際說說自己的感受。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3.激勵學生課外蒐集圖片,欣賞羅丹的作品。

  (設計意圖:課內外相結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板書

  看女像皺著眉頭

  全一會兒……一會兒嘰哩咕嚕

  神改女像異樣的光爭吵揮動

  貫喝醉酒痴笑

  注忘朋友徑自出門

  談感受如果……就……

  (設計意圖:,清晰地展現文章的主線和文章的結構,便於學生對不懂問題提問,體現教學的難點和重點。)

  資料帶:

  羅丹(1840—1917)法國雕塑家。14歲隨勒考克學畫,後隨巴里學雕塑,並當過加里埃—貝勒斯的助手,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創作裝飾雕刻5年。1875年遊義大利,深受米開朗琪羅作品的啟發,從而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他的《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農民》等作品都有新的創造,曾受到法國官派學派的抨擊。包含著186件雕塑的《地獄之門》的設計,即因當時官方的阻撓而未能按計劃實現,只完成了《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羅丹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羅丹一生作了許多速寫,別具一格,並有《藝術論》傳世。他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有較大影響。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生於猶太工廠主家庭,曾任報紙編輯。納粹執政後被列入黑名單,作品遭到查禁,後流亡到國外。1942年在巴西偕妻自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看不見的收藏》《象棋的故事》和長篇小說《心裡的焦灼》等。他為巴爾扎克、狄更斯、羅曼羅蘭、托爾斯泰等人作傳,開拓了側重人物性格描繪的文學傳記樣式。

  《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設計理念:

  結合略讀課文特點,抓住重點語句引導學生自主朗讀、感悟、體驗與感受,理解內容,體會寫法;挖掘空白點,以讀導寫,讀寫結合,激發情思,深化理解。以語言為本體,以學生為主體,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提高語文能力,迴歸本色教學。

  教學目標預設:

  1、認識本課6個生字,結合上下文體會新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並學習羅丹精益求精、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及透過具體事例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全神貫注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及透過具體事例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全神貫注的寫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預設: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1、出示一段文字資料,學生默讀,這是怎樣一個人?

  他5歲上學,開始成績中上,後來成績越來越差,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們的譏笑,有時還被罰站,9歲被迫轉學,他沒有考上大學。

  2、再出示一段文字資料,學生默讀,這又是怎樣一個人?

  他是法國最著名的雕塑家,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他的雕塑神態生動,內涵豐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他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這兩段話介紹的是同一個人,那就是羅丹(出示羅丹照片)。讀了這兩段資料,你有什麼問題嗎?

  【設計意圖】課前談話出示的兩段簡短的文字資料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和矛盾衝突,在此基礎上引導質疑,引發思考,使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奠定基礎。

  二、揭示課題,初知大意。

  1、羅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今天就讓我們隨著羅丹的朋友——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一起走近羅丹,學習一篇關於羅丹的課文。讀題目。

  2、什麼是全神貫注?由這個詞你想到什麼?

  3、指名學生根據課題來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4、小結:有時候,在課題的前後補上一些內容,連成一句話,就能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

  【設計意圖】課題《全神貫注》正是羅丹工作態度與精神品質的集中體現,在對文字內容有了一定了解後,利用題目資源,讓學生在題目前後補上詞語連成一句話作為主要內容,這既是一種方法的引領,也是對文字整體的把握,對深入理解文字內容是十分必要的。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件事的呢?自由讀讀課文,生字讀準,課文讀通,思考: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接著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2、學生讀詞語,相機糾音,強調“摯”、“塑”等字形。

  邀請摯友塑像誕生激烈徑自猛然抱歉感觸

  3、交流: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接著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師相機板書。指名學生結合板書與課題,連起來說說主要內容。相機指導。

  發現毛病修改塑像忘記摯友深有感觸

  4、小結:把課文每一部分的內容加以綜合組織,歸納出來的故事內容更加清晰與完整。那麼,對於這件事,事後茨威格是怎樣評價的呢?出示茨威格的話,指名讀:

  一個偉大的人給了我一個偉大的啟示。那件彷彿微乎其微的事,竟成為我一生的關鍵。

  5、你有什麼問題嗎?

  (為什麼這件小事會影響茨威格的一生?影響茨威格一生的究竟是什麼?)

  【設計意圖】結合文字的結構特點,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提煉出每一部分的要點,再根據板書綜合組織語言,歸納出更加清晰完整的課文內容。在這一過程的展示中,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得到了訓練與提升,腦海中也初步建構起人物的形象。

  四、感受形象,瞭解寫法

  1、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和茨威格一起去認識羅丹。請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劃出印象最深的描寫羅丹的句子或詞語,感受感受。

  2、隨機重點感悟以下句子,指導朗讀:

  羅丹自己端詳一陣,卻皺著眉頭,說:“啊!不,還有毛病……左肩偏了點兒,臉上……對不起,請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來。

  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感受“傑作”一詞,體會羅丹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

  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嘰裡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幹越有勁,情緒更加激動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了下來,對著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溼布披在塑像上。

  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感受羅丹的情感變化與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體會文章的描寫特色。

  羅丹徑自走出門去,隨手拉上門準備上鎖。

  3、聯絡上下文,寫一寫:走出羅丹的工作室,茨威格心想:。

  4、交流點評。

  5、茨威格被羅丹精益求精、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打動了,順勢出示結尾:

  茨威格對這件事有很深的感觸。他後來回憶說:“那一天下午,我在羅丹工作室裡學到的,比我多年在學校裡學到的還要多。因為從那時起,我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

  指導朗讀。

  學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以茨威格作為事件發展的線索,以重點句子為切入口。在動態生成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感受羅丹的形象與文章的表達特色,達成“寫了什麼”、“怎樣描寫”的教學目標,體現語文學習的本位特點。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再次出示茨威格的話,指名讀:

  一個偉大的人給了我一個偉大的啟示。那件彷彿微乎其微的事,竟成為我一生的關鍵。

  2、這個偉大的人——羅丹影響了茨威格一生,也影響了歐洲的雕塑發展,為世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學生欣賞羅丹的藝術作品。

  3、學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課尾欣賞羅丹的藝術作品,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羅丹傑出的藝術成就,呼應課前談話的主旨,迴歸學生提出的問題,使課堂的結構趨於完整,羅丹的藝術形象得以豐實。

  板書:

  一、發現毛病

  二、修改塑像:動作、語言、神態精益求精

  長時間持續工作如醉如痴渾然忘我

  三、忘記摯友:全神貫注

  四、深有感觸:做事要全神貫注

  《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篇8

  【教材解讀】

  《全神貫注》(上海市教材三年級下冊、人數版四年級下冊)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裡做客,自己卻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透過品讀描寫人物言行的語言理解“全神貫注”的含義,並學習體會本課人物描寫的方法。

  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對教材作了“集約化”處理,使教材內容形成“板塊結構”,著重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思路,以便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語言訓練,力求體現“突出語文字性,加強語言訓練”的設計理念。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理清人物關係

  1、板書課題,注意“貫”字上面的筆順容易錯(板書示範),從字面上理解什麼叫“全神貫注”。

  2、瞭解課文主要講的是誰的故事。(出示羅丹頭像,簡介羅丹)(板書:羅丹)

  3、簡介茨威格,讀好外國人名,隨機理解“摯友”。

  4、齊讀課題。

  5、說說課文主要內容,師小結依據課題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設計意圖:對小學生來說,必須以語言實踐為主,要多讀多寫,但還要適當給予語言規律和方法的指導。此處設計力求在過程中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二、研讀第二自然段,體驗“如痴如醉”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重點理解“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

  2、選擇最喜歡的一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3、抓住這些動作和神態描寫,猜猜羅丹心裡想的是什麼。(學生自讀自悟,同桌交流)

  4、師逐句讀文,生相機交流,師適時點撥。

  5、師小結:

  讀書不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還應理解文字背後的意思。

  設計意圖:課文中的“空白點”一般都是學生的疑點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或突破點,但有時它存在於很淺顯的句子中而往往為人所忽略。第二自然段之所以寫得好,就是因為它寫了羅丹的動作、神態,寫了他發出的一些聲音,但是沒有把羅丹內心的話寫出來,這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設計這樣幾個步驟:先由教師範讀,再由學生自己讀,讀中想象,揣摩體味,讓學生透過文字的表面去猜一猜羅丹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受到羅丹當時的工作狀態,理解了“全神貫注”這個詞語的含義,更重要的是他們學到了什麼是真正的閱讀。

  6、出示句子: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溼布披在塑像上。”釋“痴”字,選擇解釋義項,說說理由。(板書:痴)

  7、補充板書:如痴如醉

  8、指導有感情朗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在教“痴痴”一詞時,透過選擇字義的方法,既解決了生字的字義,又使學生感悟到羅丹對工作的痴迷。同時,又與上文的“好像喝醉酒一樣”巧妙地聯絡起未,一個如痴如醉的工作狂形象躍然紙上,板書也順理成章。學生不僅把語言文字所承載的資訊提取出來,而又體會到作者是如何遣詞造句的。“立體化”的教學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強度增大。

  三、略讀第三、四自然段,理解“全神貫注”

  1、出示句子:

  “羅丹如痴如醉地修改女像,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釋“整個世界”,理解“全神貫注”。

  2、讀第三、四自然段,交流:

  從哪裡體會到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已經消失了?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精益求精”

  (課堂實錄片段)

  師:就是這樣一座讓羅丹如醉如痴地修改的女像,在茨威格看來是非常完美無缺的,課文中有一個詞,你們找一找,是哪一個詞?

  生:傑作。傑作是什麼意思?

  生:儀態端莊。

  生:不禁拍手叫好。“不禁”說明茨威格看到雕塑忍不住叫好,說明這座女像實在太完美無缺了。

  生:大概因為茨威格不是雕塑家,欣賞水平不是很高,所以認為是傑作。

  師:我要糾正你一下。茨威格是享譽世界的文學家,他在文學上的造詣和羅丹在雕塑上的造詣同樣高,文學和雕塑都是藝術,藝術是相通的。他的眼力不會錯,作為羅丹的摯友,他也不會去吹捧羅丹,他說這件作品是傑作,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對這樣的傑作羅丹還不滿意。

  設計意圖:第一自然段中茨威格為什麼能對羅丹的作品如此理解、欣賞、讚美是這篇課文的空白點,老師可補充茨威格在文學上的造詣的有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藝術是相通的,茨威格在文學上所取得的成就讓他足以能夠理解羅舟的藝術作品,而羅丹的這一雕塑作品得到具有如此欣賞水平的作家的讚賞,它必定是十分傑出的。然而,就是這樣一件傑作,羅丹還是覺得需要修改,可見他在藝術上的精益求精,茨威格資料的補充從側面表現了羅丹對自己創作的永不滿足,使羅丹的形象更加豐滿。

  師:這個句子裡有個詞──“端詳”,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生:認真、仔細地看。

  師:這一句中還有一個帶“端”的詞:端莊的“端”和端詳的“端”意思一樣嗎?

  生:端莊的“端”是端正的意思。端詳的“端”是仔細地看的意思。

  師:羅丹仔細端詳後怎麼說,誰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生:(讀羅丹的話)“不,還有毛病。……”

  師:對於這樣的傑作,他還說有毛病,還要去修改,值不值得?(自由討論)

  生:沒有更好,只有最好。

  師:是啊,羅丹精益求精,永不滿足。正因為這樣,茨威格被羅丹邀請參觀他的一件作品,又被羅丹遺忘,他不僅沒有──(生:責怪),反而更加理解羅丹,敬重羅丹,欽佩羅丹。齊讀茨威格的話。

  設計意圖:對於詞句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而要著重引導學生揣摩課文中的語言環境,不僅要懂得詞句的表層意思,還要理解其中隱含著的意思。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把一些重要的問題放回語言環境中“猛滾一番”。在教“端詳”一詞時,先問學生哪個詞最能體現羅丹對自己作品的精益求精,引出“端正”一詞,再辨析“端”字,這樣,這個詞語貯存進學生的詞彙倉庫時就不是乾巴巴的,而是十分鮮活的。

  五、昇華中心,拓展延伸

  1、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2、分步理解茨威格的話,隨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展示羅丹的部分作品。(播放媒體)簡介羅丹作品並總結全課。

  設計意圖:最後一句話的理解,學生初讀課文覺得一目瞭然,可實際上讀懂的僅是文字的表面意思。

  我採用了層層剝筍法:

  ⑴任何工作,首先要值得去做,然後要做好,就必須怎麼樣?

  ⑵羅丹認為什麼事值得去做?

  ⑶他認為應該做好嗎?層層剝筍就是緊扣語言文字,從一點切入,然後逐層展開,層層遞進,直至最後揭示文章主旨,達到訓練目的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有利於訓練學生敏銳的語感,強化語言文字訓練。

  《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 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全神貫注”的意思。

  2 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3 理解最後一段話的意思。

  教學難、重點:

  1 理解“全神貫注”的含義。

  2 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整體感知,認識課文中的人物

  1 匯入課文。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則名言,誰來讀讀。出示茨威格的話:“因為從那時起,我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目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

  你們知道這則名言的出處嗎?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慨呢?(名言選自課文《全神貫注》,茨威格是看到羅丹全神貫注工作後才發出的感慨。)

  2 板書課題“全神貫注”,引導學生反覆讀一讀,理解課題,範寫“貫”字。

  3 你對羅丹有哪些瞭解呢?(板書:羅丹)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羅丹的圖文資料(部分資料選入教師課件)。

  4 自讀課文,要求:(1)讀準確,讀通順。(2)用“全神貫注”說一句話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同桌互查生字詞。

  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後,教師小結並介紹依據課題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重點學習第二段。體驗“全神貫注”

  1 課文哪一段最能表現羅丹工作全神貫注呢?(第二段)

  2 默讀第二段,選擇你認為最能體現羅丹全神貫注的一句話找出來,練習有感情地讀。教師相機指導。

  結合插圖。重點理解“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並談一談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體驗?(板書:醉)

  3 你發現作者是透過描寫羅丹的哪些方面把羅丹全神貫注工作的樣子寫具體的?(描寫動作和神態)

  4 透過這些動作和神態描寫,你能否想象出羅丹的語言或心理活動,小組交流。

  (教師逐句讀,學生彙報。)

  5 讓學生放聲練習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6 男女生賽讀。

  教師小結:我們讀課文,不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還要了解文字背後的意思。

  [設計意圖:第二段之所以寫得好,在於它形象生動地描寫了人物的語言和神態,但對羅丹的語言或心理活動未加描寫,這一空白給人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教師應利用文字語言的空白點,引領學生駕想象之舟,神遊於文字之海,傾吐感情。為此,教師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中想、讀中悟,悟後說、說後讀,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羅丹的全神貫注,而且還學到了閱讀方法,進行了語言訓練。]

  三、略讀三、四自然段,理解“全神貫注”

  1 默讀三、四自然段,思考:從哪裡可體會到整個世界對他來說已經消失了。學習小組交流(徑自、猛然想起、忘記)

  2 組長彙報。(板書:忘)

  3 讓各學習小組分角色朗讀。

  四、再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精益求精”

  1 這一尊讓羅丹如痴如醉修改的女像,在茨威格看來是非常完美無缺的,看一看第一段中兩個人對塑像的評價有什麼不同呢?

  2 辨“儀態端莊”、“端詳”中“端”的不同意思。

  3 有感情地讀羅丹的話。

  4 羅丹的全神貫注讓茨威格不僅沒有責怪羅丹,反而深有感觸。再次出示茨威格說的話,齊讀,加深理解。

  五、寫名言

  1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呢?談一談。

  2 茨威格的話成了一句名言,你能否將你的感受也寫成名言呢?

  3 同學之間交流名言。

  六、作業超市(任選一題)

  1 將自己寫的名言做成標籤,送給你的好朋友。

  2 把課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3 排練課本劇。

  總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節課裡,由於巧設了語言訓練,並給予學生大量的時間品讀重點詞句,想象羅丹所思所想,談談自己全神貫注做事的心得,寫寫學習課文後的感受,學生逐漸走進課文內容,走進羅丹的內心世界。從課堂上學生響亮的回答,有感情的朗讀,有個性的解讀,我們知道他們已經感受到這種精神,理解了全神貫注的內涵。領悟文字,獲取知識,提升境界,體現了語文課堂的真正語文味。

  《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文中主人公對待工作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作風和全神貫注的精神。

  3、學習作者透過人物的言行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人物言行體會“全神貫注”的含義,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聯絡實際體會課文最後一段的含義。

  三、教學準備:

  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整理感知,理清人物關係:

  同學們,課前老師已經讓你們預習了課文,下面老師檢查一下預習情況:

  1、從字面上“全神貫注”是什麼意思?

  2、課文主要講的是誰的故事呢?(出示羅丹頭像,簡介羅丹)

  3、文中還有一個人物是誰?(簡介茨威格)

  4、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總結時用上課題)

  5、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板書課題:全神貫注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文中主人公對待工作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作風和全神貫注的精神。

  3、學習作者透過人物的言行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三、研讀第二自然段,體會“如醉如痴”

  1、出示閱讀提示: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畫出描寫羅丹動作、神態、語言的詞語或句子。體會羅丹心裡想的是什麼?

  (2)、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自學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1)、描寫羅丹動作、神態、語言的詞語或句子。

  (2)、指導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3)、羅丹心裡想的是什麼?

  (4)、師小結:讀書不僅要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還應該理解文字的背面意思。

  (5)、出示:“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 ,對著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溼布披在塑像上。”

  a、指名讀

  b、出示“痴”的解釋,在本文中“痴”字應選擇第幾個義項,說出你的理由。板書:“痴”

  c、補充板書:如醉如痴

  d、指導有感情朗讀這句話。

  四、略讀第三、四自然段,理解“全神貫注”

  1、出示句子:“羅丹如醉如痴地修改女像,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

  a、“整個世界”是什麼意思?

  b、出示閱讀提示:讀第三、四自然段,交流:從哪裡體會到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已經消失了?

  五、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精益求精”

  1、就是這樣一座讓羅丹如醉如痴地修改的女像,在茨威格看來是非常完美的,課文中有一個詞,你們找一找,是哪一個詞?

  2、這個句子裡有個詞“端詳”,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3、這一句中還有一個帶“端”的詞,端莊的“端”和詳的“端”意思一樣嗎?

  4、羅丹仔細端詳後怎麼說?誰來有感情的讀一讀?

  5、對於這樣的傑作,他怎麼還說有毛病,還要去修改,值不值得?

  6、師小結:是啊,羅丹精益求精,永不滿足,正因為這樣,茨威格被羅丹邀請參觀他的一件作品,又被羅丹遺忘,他不僅沒有責怪,反而更加理解羅丹、敬重羅丹、欽佩羅丹。齊讀茨威格的話。

  六、昇華中心,拓展延伸:

  1、出示:那一 天下午,我在羅丹工作室裡學到的,比我多年在學校裡學到的還要多。因為從那時起,我

  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

  2、齊讀茨威格的話

  3、茨威格的這段話講了幾層意思?

  a、強調了這一天下午的收穫非同尋常。

  b、這一天下午他的感受和體會。

  4、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5、羅丹的作品還有許多,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相關課件)

  6、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看來這節課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最後老師希望大家:只要值得我們做的,都要全神貫注地去做。

  七、佈置作業:

  1.蒐集羅丹或其他名人全神貫注讀書、工作的小故事。

  2.撰寫本課的讀書筆記。

  《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要求的6個生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全神貫注”、“摯友”等詞語的意思。

  2、學會抓重點語句,朗讀感悟羅丹做事全神貫注的品格,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習概括主要內容。

  3、體會最後一個自然段茨威格話的含義,學習羅丹做事全神貫注的品格。

  教學過程:

  一、名言匯入,醞釀“全神貫注”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句話,我們來讀一讀。(課件出示)

  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斯蒂芬·茨威格

  你知道這句話是從哪兒來的嗎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怎麼樣才是全神貫注(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地方某一件事或某一個點上)

  2、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題目就是——全神貫注

  二、通讀課文,靠近“全神貫注”

  過渡: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靠同學們自己學習,帶著下列要求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1)自由讀課文,讀通讀順,生字多拼讀幾遍;(2)思考: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件什麼事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1)剛才老師發現個別同學這個音沒有讀準:籲(xu)了口氣

  (2)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件什麼事

  出示:課文主要寫羅丹()的事。

  學生試著說,交流。

  (師小結:讀懂課文,首先要弄清課文主要寫什麼內容,這很重要。)

  (3)你能簡單介紹一下羅丹的關係嗎(理解“摯友”的意思)

  三、細讀語言,感受“全神貫注”

  過渡:剛才我們已經初步讀懂了課文的內容,但這對於閱讀一篇文章來說還不夠,還應對文章的詞句進行仔細研讀。

  羅丹到底是怎樣全神貫注地修改女像的要解決這個問題,該讀哪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讀這一段,劃出寫羅丹已經完全沉浸在工作中的句子

  交流:哪幾句。

  2、羅丹此時的工作狀態,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那就是——

  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課件點選)

  (1)這句話中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羅丹的全神貫注

  a:“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哪些東西消失了(時間、地點、摯友……只剩下了羅丹和女像。)他的眼前本應該是怎樣的他忘記做什麼了(陪伴摯友……)

  在他眼裡,只剩下——(女像),所以,整個世界對他來說——(好像已經消失了。)

  b:“喝醉了酒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寫法(比喻,很生動、精彩、形象)你平時看到的喝醉了酒的人有哪些表現

  (醉了的人腦袋一片空白,會失去常態,做出一些不正常的舉動。)

  羅丹本該好好陪伴這位遠道而來、親密無間的朋友,可是他該做的卻沒做,反而沉浸在修改女像的過程中,就像喝醉了酒一樣。

  C:看似簡單的詞語或句子,卻能準確生動地寫出羅丹工作時的全神貫注。帶著感受讀讀這句話。

  過渡:羅丹的哪些行為跟喝醉酒的人一樣呢

  3、課件出示: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

  (1)上前是看——(細微的毛病);後退是為了——(看整體);向前往後都是為了把塑像修改得——(更完美)

  (2)比較句子,出示:

  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嘰哩咕嚕的,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

  (抓住“好像”、“似乎”,體會聯想這一寫法的好處。)

  (3)他嘴裡嘰裡咕嚕的,和誰說悄悄話呢跟誰在激烈地爭吵(自言自語,與女像交流……)為什麼不是和茨威格交流呢(茨威格站到一邊去了。羅丹心中有且只有女像了。)

  (4)你能想象他在說什麼話嗎

  過渡:羅丹醉了,深深地醉在修改女像上,太投入了。他心裡想著的、眼裡看著的、嘴裡說著的都是女像。

  (5)指導朗讀:誰能讀讀這句話,讓我們感受一下羅丹當時的樣子嗎指名讀,齊讀。

  過渡:還有反映羅丹工作時的投入,就像喝醉了酒一樣。

  課件出示: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幹越有勁,情緒更加激動了。

  (1)自由讀這句話。

  (2)讀著這句話,有什麼感觸嗎

  (3)“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抖動”:你體會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額頭上沁出的汗水、不停比劃、蹲下身來看、往前走,向後退……)

  (4)這省略號,省略了哪些東西(羅丹的很多動作行為、神態等)你能想象出嗎我們來試著寫一寫:

  出示: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幹越有勁,情緒更加激動了。

  學生試著寫,交流。

  (5)課件出示: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幹越有勁,情緒更加激動了。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溼布披在塑像上。

  (6)三個時間詞,是不是太囉嗦了索性直接寫“大約過了一個小時”不好嗎為什麼

  一刻鐘過去了,羅丹在幹什麼半小時過去了羅丹在幹什麼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了下來)

  這麼長的時間,羅丹覺得長嗎(沒有了時間概念,時間已經消失了。)對誰來說時間很長呢茨威格在這一個小時裡都在幹什麼呢

  “痴痴地微笑”:在旁人看來是怎樣的笑羅丹呢(滿意、會心、成功……)

  羅丹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了工作,把朋友擱在了一邊,並且一擱就是一個小時,自己如痴如醉地沉浸其中,簡直就是一個喝醉酒的人。朗讀句子。

  5、羅丹醉了,這應該是一種怎樣的“醉”(板書:陶醉)

  羅丹的工作過程我們可以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全神貫注

  四、提高認識,品味精益求精

  1、讓羅丹如此沉醉、如此全神貫注修改大約一個小時的女像,真有那麼多不足嗎(找出句子讀一讀)

  2、被茨威格拍手叫好的傑作,在羅丹眼裡又是怎樣呢(抓住“偏了點兒、毛病”理解)

  3、羅丹的這種對工作全神貫注,如痴如醉,對藝術的追求可用一個詞概括——精益求精

  4、欣賞作品

  5、茨威格遠道而來見摯友,結果被摯友冷在一邊近一個小時,而且差點被摯友鎖在工作室。他不但不計較,反而被羅丹精益求精、全神貫注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說(課件出示名言)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