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新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67-68頁,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並能運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增強空間觀念,滲透極限數學思想,發展數學思維。
(2)、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動手實踐和數學交流能力,體驗數學探究的樂趣。
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探索和操作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應用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利用已有知識並結合滲透“極限”的思想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片等。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匯入新課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回憶一下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4、小結:我們總是把新的圖形經過剪、拼“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推導面積公式的。(板書:轉化)
5、圓能不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呢?它的面積計算公式該怎樣推導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補充感知、理解意義
(1)(出示圓片):那位同學來指一指圓的面積是哪一部分?
(2)同學們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帶來的圓的面積。
(3)誰來說說什麼叫做圓的面積?(板出: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叫圓的面積。)學生齊讀。
2、比較猜測、探明方向
(1)提問:猜猜圓面積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2)下面我們來動手驗證一下是否與半徑有關:①你們想透過什麼方法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②想把圓轉化成什麼圖形?(先獨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與同桌互相說說。)
(3)活動要求:折一折手中的圓片能折出什麼圖形?
(4)把16等份圓和32等份圓分別剪開(在黑板上貼出這兩個圓),拼成兩個長方形,拼好後一起思考黑板上的兩個問題:
①圓和(近似的)長方形有什麼關係?(形狀變,面積相等)
②課件演示:圓16等份和32等份後,拼成什麼圖形?(分的份數越多就越像長方形)
(教師配合課件演示作適當說明)我把一個圓平均分成16份,並剪成2個半圓,重新拼組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2份,剪成2個半圓重新拼組成一個更接近長方形。
小結:它們的面積沒有改變,圓的面積=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
3、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小組合作討論以下問題:
a、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和圓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b、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有什麼關係?
c、長方形的寬與圓的半徑有什麼關係?
d、你能找出圓的面積計算方法嗎?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
學生在小組內積極討論,探究、分析,並將結果彙報。
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是半徑(r)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r×r=r2
齊讀公式S=∏r2強調r2=r×r(表示2個r相乘)
同學們太捧了,學會了把圓轉化成長方形,並推匯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三、鞏固運用、形成技能
1、我們用了多種方法推導、驗證了圓的面積公式,並知道了圓的面積大小與半徑有關,你們能用剛才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嗎?
2、求圓的面積需要什麼條件?是不是隻有知道半徑才能求圓的面積?
(1)課件出示例1
(2)學生獨立審題
(3)教師板演解答過程.
3、求下面圓的面積r=3md=5cm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集體核對時,強調要先算平方再算乘法。
4、判斷題(課件出示)
5、拓展練習:機動題
小力量得一棵樹幹的周長是125.6釐米。這棵樹幹的橫截面積約是多少??
四、課堂總結、深化認知: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五、作業:練習十六2.4題.
附:板書
圓的面積
長方形面積=長×寬
↓↓↓
圓的面積=圓周長的一半×半徑
=∏r×r
=∏r2
例1:r:20÷2=10(m)
S:3.14×102=314(m2)
答:它的面積是314m2。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1、本節課是在學習了折扣和納稅之後的第三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知識點,是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本章內容中的一個難點。
2、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1、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折扣和納稅這兩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將要學習的第三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知識點。
2、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點時的障礙點應該在於利息稅的扣除和國債利息不扣除利息稅上。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稅後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積極參加儲蓄,支援國家、災區、貧困地區建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難點:1、透過自主探索,瞭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2、利息稅的扣除和國債利息不扣除利息稅上。
教學過程:
一、課內交流、探究
師:在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彙報調查結果)
(生彙報。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下列情況:(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稅後利息稅的知識;(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匯出利息的計算方法;(4)、有關調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師:根據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並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板書: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二、創設情景、體驗儲蓄
1、創設情景
2、體驗儲蓄。根據剛才的彙報情況,安排教學過程。
(1)學生拿出複製好的儲蓄存款憑證進行填寫。
(2)學生活動,教師瞭解學生填寫情況後,最後利用投影儀進行訂正。
(3)、充分聯絡生活,設定儲蓄密碼。
(4)保管好存摺或存單。
師:儲蓄完成以後,銀行要給我們一個存單或存摺,我們要牢記密碼,妥善保管好存單或存摺。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交流討論,瞭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根據剛才的知識,如果告訴你兩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夠求出張大爺儲蓄到期時能獲得多少利息嗎?(學生分組討論計算,彙報情況)
2、學習利息稅知識。
師:大家都算出了應得的利息,但實際上張大爺他並不能得到你們算出的這些錢,你們知道為什麼嗎?請大家看一下課本第99頁最下面的一句話:“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稅率納稅。”哪位同學能解釋一下?
生:就是銀行多給的那部分錢的5%要上交給國家。
生:就是隻能得到利息的95%。
師:對,存款的利息必須要按5%的利率納稅,納稅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在座的各位同學長大之後都要依法進行納稅。
師:儲蓄到期時,張大爺實際領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1-5%)=1046.17(元)
師總結利息的利息計算方法。
3、鞏固新知:學生進行練習(教材第100頁的“做一做”)
(1)學生個人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2)學生個人彙報
四、課後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後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我們下節課繼續交流討論。
五、課後作業佈置
課本練習二十三的第6、9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