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複述課文內容。
2、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託、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不懂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藉助資料,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寫書的精神。
教學難點:從司馬遷身上體會生命的價值。
教學準備:
1、查詢有關司馬遷及《史記》的資料
2、多媒體資料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講授新課,精讀課文。
第二課時:拓展練習,鞏固延伸。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板書司馬遷 寫史記
2、再讀一遍課題,你覺得這個題目中哪個詞語比較重要?突出發憤
3、你理解“發憤”嗎?
4、指導學生“態度堅決”地讀。
5、面對司馬遷的“發憤”,你們想問什麼?
預設:
司馬遷為什麼要發憤寫《史記》?
司馬遷是怎樣發憤寫《史記》的?
發憤的結果是什麼?
師: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司馬遷,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2、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
(2)指名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感悟發憤
(一)感悟“為何發憤”
1、師:同學們,提出問題就要解決問題,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司馬遷為什麼發憤寫《史記》。請大家默讀1、2自然段,想想司馬遷為什麼發憤寫史記。
2、交流:黃河文化的影響,歷史故事的感染,受父親的影響。
3、出示父親的一段話:
(出示父親說的話。)這就是父親臨終的囑託。同學們,用心去讀讀父親的話吧,想想父子分別的情形,掂掂臨終囑託的份量。(自由讀)
師:同學們,當你用心去讀的時候,你就會看到一幅幅畫面。你看,僅一個“臨終之時”,就會讓我們想到許多許多……昏暗的油燈下,父親躺在病榻上,他老人家已經……。同學們,他老人家怎麼樣了啊?
師:這就是父親臨終之時的情形啊,你們再去讀這段話,特別關注畫橫線的部分。(學生自由輕聲讀)
師: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呀?
師:同學們,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指讀)
師:淚流滿面,拉著兒子的手說。從中我們聽到了什麼,失望?絕望?這裡也有著父親滿心的……
生:希望啊。
生:讀。
師: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啊。這是父親一輩子的願望,現在成了他最後的願望。
生:讀。
師:千萬不要忘記啊。孩子們,不要以為父親只是了自己。他想告訴我們,記住了歷史,就是記住了
我們的祖宗,記住了我們民族的根。人不能沒有根啦!
師:讓我們一起讀這段話,牢記這份臨終的囑託吧。
生:齊讀。
師:望著父親那漸漸合上的雙眼,司馬遷一定有許多話要對父親說,他想說什麼呢?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是本單元教材的第三篇有關歷史人物故事的文章。作者講述了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到殘酷的刑法之後,不忘父親囑託,忍辱負重,耗費13年時間,寫成輝煌鉅著《史記》的事。文章的語言形象準確,特別是描寫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段落,讓人彷彿真切的感受到司馬遷的當時忍辱負重,堅定寫史的決心。此篇文章,應該重點指導學生的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啟發,在讀中積累語言。
設計說明:
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注重了學生的讀。引導學生反覆地讀,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用讀來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每個學生透過不同形式,讀了好幾遍課文,體會司馬遷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感受,想象司馬遷寫《史記》的艱難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讓學生抓住“悲憤交加,血濺牆頭,了此殘生”幾個詞來體會司馬遷當時所受酷刑對他的影響。讓學生抓住“重於泰山,輕於鴻毛,一定要活,一定要寫”感悟司馬遷的忍辱負重,發憤寫史的精神。並利用多媒體出示插圖,從圖中觀察,想象人物所處的環境、背景及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行動等,看圖說話,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些實踐點的落實,來促成了學生語感的形成。最終,記住課文中關鍵詞達到既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又能感受到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並學會這種理解文章的方法,逐步在以後的閱讀中運用。
4、在理解品味語言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託,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教學重點:
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託,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司馬遷受酷刑後悲憤交加的心情及為什麼能忍辱負重、發憤著書。
教學準備:預習課文,製作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發憤”放大、加粗、紅色、斜體)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1課,齊讀課題。
2、學貴有疑,讀了這個課題我有個疑問,發憤是什麼意思呢?
3、再次讀課題。指導讀課題,讀出勤奮、努力、振作
4、讀到這裡你想問什麼呢?
司馬遷是誰?
《史記》是什麼書?
發憤的結果是什麼?
司馬遷為什麼要發憤寫《史記》?
司馬遷是怎樣發憤寫《史記》的?
……
是的,知道了這些,我們對司馬遷這個人,對《史記》這本書,對司馬遷發憤寫史記這件事,就會有更深的瞭解。
二、學習一、二自然段
1、司馬遷為什麼要“發憤”寫《史記》呢?快速瀏覽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找到有關內容,用一句話告訴我們。
(1)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從小看著波濤滾滾的……
(教師總結:他要把英雄故事記載下來傳給後人;他也想當英雄,成就一番事業;英雄能從逆境中站起來。是啊,黃河文化薰陶了他,英雄故事激勵著他,所以他要寫史書!)
(2)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努力讀書,大大充實了自己的歷史知識……
(3)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
(因為他要完成父親的遺願)(出示: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
同學們,你們已經讀懂了(指課題)“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原因。那就是由於黃河文化、古代英雄故事的薰陶,父親對司馬遷的耳濡目染,最重要還是父親臨終前讓刻骨銘心的囑託。(板書:耳濡目染 刻骨銘心)
的確,正是父親臨終囑託給了他動力,所以他要發憤寫《史記》
這就是父親臨終的囑託,用心去讀父親的話,體會父子分別時的情形。齊讀
(4)指名讀父親的話
2、從父親的話中你能聽到什麼?
(1)先說在讀,指導朗讀。
千萬不要忘記啊,不要以為父親只是了自己。他想告訴我們,記住了歷史,就是記住了我們的祖輩,記住了我們民族的根啦!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所以司馬遷牢記——(引讀)
從這裡我們知道了他怎樣進行寫作?第三段有個成語告訴了我們。
專心致志 (板書:專心致志)
2、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意外發生了。 他發生了什麼意外?誰能找出來,並讀給大家聽聽。
(1)那你們知道什麼叫“橫禍”嗎?
只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就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這突然來臨的滅頂之災,就是—— “飛來橫禍”!(板書:飛來橫禍 注意讀音heng4)
(2)你能想象到嗎,盛怒之下的漢武帝可能對司馬遷動用什麼殘酷的刑罰呢 ?
據史書記載,司馬遷所受的酷刑叫“宮刑”,又叫“腐刑”,在當時被視為奇恥大辱,這種刑法不僅是身體上的痛苦,更是在精神痛苦。古往今來的所有的刑罰,都沒有腐刑這麼殘酷的。在司馬遷看來,腐刑比死刑要嚴重多了,因為死刑不過是丟了性命罷了,而腐刑它是對人格有著極大侮辱,讓人的覺得生不如死。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沒有勇氣走在街頭,我夜不能寐,經常從惡夢中驚醒,我簡直生不如死。
3、課文中有句話寫到了司馬遷的痛苦,誰來讀一讀?
學生回答 (出示: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殘生!)
(1)用你的心去讀,就讀這三個詞、十二個字。感受這刑法對司馬遷的打擊!(點選變紅:悲憤交加 血淺牆頭 了此殘生) (板書:悲憤交加 血淺牆頭 了此殘生)
(2)你能理解司馬遷此時的感受嗎?你可以先說再讀,也可以先讀再說。(齊讀)
4、揹負著痛苦與恥辱的重壓,面臨著求生與求死的抉擇,司馬遷該怎麼辦呢?在書中找出答案!
(1)司馬遷選擇了生。因為,他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什麼道理呢?
(出示:“人總是要死的”至“還輕嗎?”)齊讀
(2)司馬遷的.原話是這麼說的!(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3) 在司馬遷看來什麼樣的死是重於泰山,什麼樣的死又是輕於鴻毛的呢?(板書:重於泰山 輕於鴻毛)
5、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勉勵自己(出示:“我一定要……我一定要……”)
指導朗讀,讓學生聯想,感悟!
6、(出示圖片)請看,此時,在司馬遷的臉上,我們還能看到痛苦和絕望嗎?那你能看到的是什麼呢?
7、(齊讀“盡力”至“隸字”)。 (楷體變隸書)這就是隸字,它是我國漢代一種通行字型。體會隸字的形體。
四、那司馬遷發憤的結果是什麼呢?請自由讀課文最後一節。
(出示:就這樣……《史記》。其中“13”、“52”變紅色)
1、看看這些數字,它們說明了什麼?
2、是啊,人生能有多少個13年啦!想象這13年司馬遷是怎樣度過的?
……
我們的語文書大約五萬字,而史記是五十二萬字啊。而且沒有任何的先進裝置,就靠他一頁頁,一行行,一個個地寫出來的呀。真不愧為一部輝煌鉅著呀!(板書:輝煌鉅著)
3、(出示: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指名讀!
(1) 什麼叫“前無古人”?請結合課文內容,用這樣的形式說說你的理解。
(出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 ,這就叫前無古人。)
(2)現在,如果再有人問起我們,《史記》是什麼?你能自豪地告訴他嗎?
(3)魯訊先生也曾說過,《史記》是——(出示: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五、回顧課文
然而,它的誕生過程是多麼艱難啊,齊讀下面的詞語,它可以勾起我們對這段歷史的回憶。 (音樂響起,回顧板書,齊讀)
耳濡目染 刻骨銘心 專心致志
飛來橫禍 悲憤交加 血濺牆頭
了此殘生 重於泰山 輕於鴻毛
輝煌鉅著 前無古人 畢生心血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歷史偉人,他叫——司馬遷。瞭解了一部輝煌鉅著,叫做—— 《史記》。讓我們步入歷史的長河,去尋覓司馬遷和他的《史記》所走過的歷程吧。
作業設計:
課下讀一讀《史記》,選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聽!
板書設計:
11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耳濡目染 刻骨銘心 專心致志
飛來橫禍 悲憤交加 血濺牆頭
了此殘生 重於泰山 輕於鴻毛
輝煌鉅著 前無古人 畢生心血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3、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4、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託、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能體現中心的詞句,透過誦讀來感悟,內化語言。
教學準備:
投影片、掛圖
教學時間:
三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談話匯入新課
1、同學們誰知道《史記》這部書。《易記》是我們歷史上一部偉大的著作,它總結了中華民族三千年的發展史,開創了我國紀傳體史書的體例。作者曾廣泛查閱並實地調查了大量史料和事件,記述了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及帝王、公侯、將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蹟,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也是一部優秀的史傳文學作品的彙編。被奉為封建時代歷史著作的典範。
2、誰知道司馬遷。
3、司馬遷為什麼有寫成《史記》這部輝煌鉅著呢?
板書:20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4、你看了課題想知道哪些問題?
二、初讀指導
1、自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劃出生字及新詞
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意思新詞的。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檢查:
指名讀生字,然後找出生字所在的詞。
理解新詞:
講述:把道理或事情講出來。
記載:把事情寫下來。
蒐集:到處尋找並聚集在一起。
研讀:鑽研並閱讀。
飛來橫禍:意外到來的禍患。
發憤:決心努力。
專心致志: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三、理清層次
1、默讀課文,思考:
⑴司馬遷為什麼要寫發憤寫《史記》?
⑵他是在什麼情況下“發憤”寫作的?
⑶他又是怎樣“發憤”寫作的?
⑷結果怎樣?
2、對照上述問題,找出相關的自然段,並歸納段意。
3、交流:
第一段:(第1、2節):父親對司馬遷的影響和臨終時的囑託。
第二段:(第3節):講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到司馬遷的頭上但司馬遷忍辱負重堅持寫書。
第三段:(第4節):講司馬遷用畢生的心血寫成了輝煌鉅著——《史記》。
4、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四、指導書寫生字
老師示範:遷 嘯 廷 獄 刑 泰
學生描紅,老師巡迴,交流學生描得好的。
五、作業
1、抄寫詞語
2、多音字組詞
3、朗讀課文
第二教時
一、複習
1、齊讀課題。提問,我們昨天圍繞課題提了哪些問題?
(司馬遷為什麼要發憤寫《史記》?怎樣發憤寫《史記》?)
2、下面我們帶著問題來學課文。
二、講讀第一段
1、自由讀,想一想:這段主要寫了什麼?
2、找出寫“父親對司馬遷的影響”的句子讀一讀。
(父親司馬談是……立志編寫一部史書,記載從黃帝到漢武2600年間的歷史。)
3、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怎麼做的?
(努力讀書……、四處遊歷、廣交朋友……)
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後兩句子。將兩句句子並作一句,用什麼關聯詞,怎樣連線?(不但……還……)
4小結:由司馬遷的求知過程,我們可以聯想到陸游的千古名句:紙上得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5、過渡:父親的影響在司馬遷成長曆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父親臨終時“淚流滿面”的囑託,更對司馬遷完成《史記》的寫作起著重大的作用。引讀父親叮囑司馬遷的話。
6、再出示投影片。指名讀,齊讀(相機範讀)“我死後,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啊!”
7、過渡:當司馬遷司馬遷專心致志寫作的時候,飛來一場什麼橫禍?
三、精讀第二段。
1、自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正當司馬遷專心致寫作的時候,飛來一場什麼橫禍?
2、討論:
①聯絡上下文理解:飛來橫禍(意外到來的禍患)
②這場飛來橫禍是怎樣降臨的?指名讀相應的句段。
③齊讀
④什麼是酷刑?(十分殘酷的刑罰)
3、受酷刑以後司馬遷開始是怎麼想的?後來又是怎麼想的,是怎麼做的?請大家用“—”劃出寫想的句子?用“~~”劃出寫怎麼做的句子。
4、交流:
a、出示“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b、理解:血濺牆頭,了此殘生。
c、他為什麼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
(司馬遷所受的酷刑是最野蠻的腐開,這對當時被視為奇恥大辱,他的身心遭到極大殘害,所以……)
d、他為什麼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e、逐句理解“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我如果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
“有的重於泰山”指有的人的死有價值,在有生之年可以幹出一番事業;“有的輕於鴻毛”指有的人的死,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沒有價值,沒有意義就比鴻毛還輕。
把“我如果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改成陳述句。
小結:司馬遷的想到的正體現了他的人生價值觀:有生之年幹一番事業,就比泰山重,有價值:如果為自己的私利奔忙,就比鴻毛輕,無價值。於此他才打消了“了此殘生”的這個念頭。)
f、感情朗讀。
g、他是怎麼做的?投影片出示有關句子。
(他……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個人的恥辱、痛苦”指什麼?
h、指導朗讀,體會他事業高於一切、把個人的恥辱痛苦置之度外的可貴品質。
5、齊讀第二段。
6、過渡:司馬遷這樣忍辱負重的發憤努力結果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看最後一段。
四、講讀第三段
1、出示這一段,指名朗讀,思考:為什麼說《史記》是司馬遷用生命寫成的?
2、討論:(突出“18”、“60”、“52萬”等具體數字以及“整整”、“終於”、“前無古人”、“耗盡”、“畢生”、“生命”等詞語。)
3、朗讀。
4、感情朗讀最後一段。
5小結:同學們我們從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經過中,我們感受到了他那忍辱負重、發憤著作的精神。
五、作業
1、感情朗讀課文
2、課後第四題。
板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飛來橫禍——忍辱負重——輝煌鉅著
第三教時
一、複習
1、聽寫詞語
2、“發憤”是什麼意思?司馬遷是怎樣發憤寫成《史記》的?
二、複述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2、說說課文的段落大意。
3、同桌互相複述
(要求學生複述儘量採用書上的詞語和句式,不強調“用自己的話複述”)
4、指名複述,並評價。
三、總結課文
1、司馬遷是怎樣“發憤”寫作的?
2、故事什麼地方使你最受感動?
3、齊讀課文。
四、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複述課文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4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4、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體會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遺願矢志不渝的精神。
三、教學準備:
1、與課文相關的生字詞、重點句子
2、引導學生自己蒐集有關司馬遷的圖片和資料。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人物,導人新課
1、出示畫像,簡介司馬遷。
誰知道司馬遷?給大家介紹介紹。
2、介紹《史記》。
《史記》是我們歷史上一部偉大的著作,它總結了中華民族三千年的發展史,開創了我國紀傳體史書的體例。作者曾廣泛查閱並實地調查了大量史料和事件,記述了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及帝王、公侯、將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蹟,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也是一部優秀的史傳文學作品的彙編。被奉為封建時代歷史著作的典範。
板書:20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你看了課題想知道哪些問題?
3、司馬遷為什麼要寫《史記》這部輝煌鉅著呢?他又是怎樣發憤寫這部書呢?讓我們來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默讀課文。
2、讀完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三、再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內容
大聲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字字讀準、句句讀順。
1、檢查讀書情況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正音。
注意讀準多音字“載”和“橫”。指名讀,正音,開火車讀,齊讀。
(2)聯絡上下文,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你已經懂了?
(3)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提出來,全班討論。
交流時說說透過什麼方法掌握詞語意思。
2、理清文章層次
(1)默讀課文,思考:
⑴司馬遷為什麼要寫發憤寫《史記》?
⑵他是在什麼情況下"發憤"寫作的?
⑶他又是怎樣"發憤"寫作的?
⑷結果怎樣?
(2)對照上述問題,找出相關的自然段,並歸納段意。
(3)交流:
第一段:(第1、2節):父親對司馬遷的影響和臨終時的囑託。
第二段:(第3節):講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到司馬遷的頭上但司馬遷忍辱負重堅持寫書。
第三段:(第4節):講司馬遷用畢生的心血寫成了輝煌鉅著--《史記》。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四、指導書寫生字
老師示範:遷 嘯 廷 獄 刑 泰
學生描紅,老師巡迴,交流學生描得好的。
五、作業
1、抄寫詞語
2、多音字組詞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齊讀課題。提問,我們昨天圍繞課題提了哪些問題?
(司馬遷為什麼要發憤寫《史記》?怎樣發憤寫《史記》?)
2、下面我們帶著問題來學課文。
二、講讀第一段
1、自由讀,想一想:這段主要寫了什麼?
2、找出寫"父親對司馬遷的影響"的句子讀一讀。
(父親司馬談是。.立志編寫一部史書,記載從黃帝到漢武2600年間的歷史。)
3、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怎麼做的?
(努力讀書。.、四處遊歷、廣交朋友。.)
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後兩句子。將兩句句子並作一句,用什麼關聯詞,怎樣連線?(不但。.還。.)
4、小結:由司馬遷的求知過程,我們可以聯想到陸游的千古名句:紙上得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5、過渡:父親的影響在司馬遷成長曆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父親臨終時"淚流滿面"的囑託,更對司馬遷完成《史記》的寫作起著重大的作用。引讀父親叮囑司馬遷的話。
6、再出示投影片。
指名讀,齊讀(相機範讀)"我死後,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啊!"
三、精讀第二段
1、自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正當司馬遷專心寫作的時候,飛來一場什麼橫禍?
2、討論
①聯絡上下文理解:飛來橫禍(意外到來的禍患)
②這場飛來橫禍是怎樣降臨的?指名讀相應的句段。
③齊讀
④什麼是酷刑?(十分殘酷的刑罰)從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馬遷是怎樣的人?
他受刑後是怎樣想,又是怎樣做的?畫出有關句子.
3、交流:
a、出示"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b、理解:血濺牆頭,了此殘生。
c、他為什麼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
(司馬遷所受的酷刑是最野蠻的腐開,這對當時被視為奇恥大辱,他的身心遭到極大殘害,所以。.)
d、他為什麼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e、逐句理解"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我如果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
"有的重於泰山"指有的人的死有價值,在有生之年可以幹出一番事業;"有的輕於鴻毛"指有的人的死,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沒有價值,沒有意義就比鴻毛還輕。
把"我如果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改成陳述句。
小結:司馬遷想到的正體現了他的人生價值觀:有生之年幹一番事業,就比泰山重,有價值:如果為自己的私利奔忙,就比鴻毛輕,無價值。於此他才打消了"了此殘生"的這個念頭。)
f、感情朗讀。
g、他是怎麼做的?投影片出示有關句子。
(他。.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個人的恥辱、痛苦"指什麼?
h、指導朗讀,體會他事業高於一切、把個人的恥辱痛苦置之度外的可貴品質。
5、齊讀第二段。
6、過渡:司馬遷這樣忍辱負重的發憤努力結果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看最後一段。
四、講讀第三段
1、出示這一段,指名朗讀,思考:為什麼說《史記》是司馬遷用生命寫成的?
2、討論:
3、朗讀。
4、感情朗讀最後一段。
5小結:同學們我們從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經過中,我們感受到了他那忍辱負重、發憤著作的精神。
五、作業
1、感情朗讀課文
2、課後第四題。
3、複述課文。
4、課外閱讀有關司馬遷的故事,在班級讀書交流會上與同學交流。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複述課文內容。
2、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託、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教學重點:藉助資料,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寫書的精神。
教學難點:從司馬遷身上體會生命的價值。
教學準備:
1、查詢有關司馬遷及《史記》的資料
2、多媒體資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今天這堂課,我們來繼續學習第20課,齊讀課題《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2、再讀一遍課題,你覺得這個題目中哪個詞語比較重要?
3、你理解“發憤”嗎?可以給它找些近義詞嗎?
(二)新課
1、那好,我們現在就來看看司馬遷為寫史記是怎樣努力的?自己讀讀1、2自然段,找出表現司馬遷勤奮刻苦的句子,做上記號,並在最能體現刻苦 的詞語下面做上著重記號。
2、交流(多媒體)兩處“受父親……”“司馬遷牢記……”
(提示:“蒐集”能否換成“收集”?為什麼?)
3、齊讀這兩處,體會司馬遷的勤奮刻苦。
4、小結:從這兩句中,我們知道了,司馬遷為了能寫好《史記》,(板書:勤奮刻苦)做了充分的準備。由司馬遷四處遊歷的求知過程,也讓我想到了前不久學的陸游的千古名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5、講到這兒,我不禁有個疑問,不知大家能否幫我解決,既然這兒寫了司馬遷如何勤奮刻苦的,那我們的題目不是可以換成司馬遷勤奮寫《史記》或司馬遷努力寫《史記》?而為什麼用“發憤”呢?還有其他意思麼?(還有在逆境中努力,不屈的意思)
6、現在我們就來看第3自然段,瞭解司馬遷在怎樣的逆境中怎樣發憤的?
7、點名讀第3節。
(1)怎樣的逆境?理解“飛來橫禍”“酷刑”
(2)對於司馬遷的遭遇課文中盡用了兩句話,後來我上網查找了當時的情況,我們來看一看(多媒體出示資料)
(3)自由讀,從這段歷史資料中,你知道了什麼?或你想說什麼?
(誠實善良、剛正不阿、蒙受了不白之冤)
(4)課文中的酷刑也就是這兒講的“宮刑”,什麼是宮刑呢?宮刑是比死刑更為殘酷的刑罰,是所有刑罰中最卑賤的一種,雖不致要命,但他讓司馬遷像太監一樣不男不女,它讓一個男人失去了做男人的尊嚴,是一種奇恥大辱。這種恥辱往往令人難以承受,很多人會以死來結束這種恥辱。(多媒體出示)
(5)被處以宮刑後,教師讀
(6)看了這段話,你能用一些詞語來形容司馬遷此時的心情嗎?(痛苦、痛不欲生)
8、但是,同學們,此時司馬遷能死嗎?不能,為什麼?你們聽,他的耳畔還傳來了這樣的聲音,(範讀父親臨終前的話)
9、對呀!寫《史記》是父親的遺願,更是他的理想和追求。所以這時,他想:“(多媒體出示:想的內容)(自由讀)
(1)你能讀懂這段話嗎?反覆讀。(死的幾種價值)
(2)怎樣是“重於泰山”?舉例。怎樣是“輕於鴻毛”?(舉例)“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要輕嗎?”怎樣死了?
(3)於是,司馬遷下定決心:強調“一定”
(4)後來,人們將這句話作為了司馬遷的名言:(多媒體出示: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