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繁星》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0篇)

《繁星》教學設計

《繁星》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繁星》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繁星》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並運用聯想和想像來寫景狀物,抒發觀賞景物時的感受。

  2、學習並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過程與方法:

  1、體會文中的“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描寫。

  2、誦讀課文並揣摩作者由眼前實景產生的聯想和想像。

  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並體味其酷愛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看繁星引發的聯想和不同感受

  教學難點:品析課文描寫繁星的精彩語言,運用比喻、擬人生動、形象、恰當地表達感情。

  教學方法:透過啟發、點撥等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實踐。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搖搖欲墜( ) 半明半昧( ) 模糊( ) 霎眼( )

  2、查字典學習,補充:

  螢:螢火蟲 熒:熒光屏 瑩:晶瑩

  模:mó模型、楷模 mú模樣、模具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3、交流作者情況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二、匯入新課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遠處的街燈明瞭,/好象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象是點著無數的街燈。//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夜晚閃爍的群星帶給了詩人無窮無盡的想象,給詩人以靈感,你有沒有類似的感受呢?(生交流)。今天,我們來共同看看巴金對繁星有怎樣的觀察和感受。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巴金寫了幾次觀察星空?按照什麼順序安排的?

  明確:從前————————三年前————————如今 時間順序

  2、瞭解三次看星空的地點和感受

  時間地點感受情感

  從前家鄉回到母親的懷裡(甜蜜,溫馨)對星空的依戀

  三年前南京我的朋友在和我談話

  (親密,投機)與星星的夥伴之意

  如今海上彷彿聽到它們小聲說話,覺得睡在母親的懷裡(安詳,愜意)與星星的知心之情

  四、交流互動

  1、研究比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與感受有什麼不同。討論為什麼不同。

  “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裡似的。”“好象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說話一樣。”“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教師點撥:這個不相同是因為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親,把星星比作朋友,並和它們說話,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教師點撥:把繁星比作朋友,是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時親密投機的夥伴之感,覺得它們正友好地對“我”霎眼,同“我”小聲地說話,突出了舒心、安詳、陶醉之感,表達了作者對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美好生活的嚮往,童心、童趣不減。

  3、閱讀第4段,思考並回答問題:

  ①“那個天上的巨人”指什麼?

  ——指英國人指給“我”看的天上那個像巨人般的星座。

  ②怎樣理解“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一是那個星座有著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狀,二是因為“船在動,星也在動。”

  (此題如學生提出其它理由,只要合理即可)

  4、體會“看,那個巨人還在奔跑呢?”中“看”和“呢”的表達效果。

  教師點撥:一個“看”字,呼喚讀者,感情上與讀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一個“呢”字,表示動作正在繼續,顯得更加生動。

  5、為什麼在作者的心目中星星、星空彷彿有生命似的,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作者熱愛星空,熱愛大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繁星是母親,是朋友,繁星象徵著光明,在星空下,他感覺溫馨,甜蜜,愜意,所以星星、星空彷彿有生命似的。體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6、從不同的角度寫海上之夜令我產生的美感,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美妙。找出文中運

  用比喻、擬人、排比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的精妙之處,並說說其表達效果。

  比喻:螢火蟲 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擬人:說話 與自然融為一體,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排比:柔和的 靜寂的 夢幻的

  五、拓展延伸

  作者隨著自己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有了對星空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我們每位同學的閱歷都不相同,當你在某個夜晚面對星空時,你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呢?請用簡潔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放映星星閃爍的夜空,設定情境,然後要求學生寫200字左右的短文。

  學法指導:想象:是人腦對記憶中的表象進行改造並創造新的形象的過程。

  聯想:是人們在觀察客觀事物的基礎上,由當前的某一事物回憶或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另一種事物的思維活動。

  1、學生畫出文中運用了聯想或想像的語句並分析其間的聯絡點

  2、練習寫作

  六、自主小結

  這節課,我和作家巴金一同體驗了看星星後的感受,學到了許多描寫景物的方法,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七、佈置作業

  1、完成《與課堂同行》

  2、按照要求預習冰心詩四首。

  《繁星》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觀察星天,體會星天的奇異美妙

  (這是說明文的教學目的,應該在學習聯想和想象中抒發自己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習慣,讓學生在觀察中去發現、去感悟,陶冶情趣。

  (培養學生在閱讀作家的作品中去發現、去感悟,陶冶情趣。)

  三、教學重點

  學生將自己對星天的觀察感受與作者的觀察感受進行比較。(這是方法)

  學習作者在不同年齡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心情對繁星的不同觀察,不同聯想,不同的感受。(情景交融)

  四、教學難點

  作者對星天的感受理解。

  五、教學方法與課時安排

  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品味中,結合平時的觀察體驗,感受星天的奇妙。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

  (引用中外有關星天的傳說或故事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品味課文的同時,結合自己的觀察體驗感受星天的奇妙。)

  浩渺的星空歷來讓人浮想聯翩。有人說,每一顆星都是逝去的亡靈,他們在俯瞰著芸芸眾生。也有人說,其實那些星星只不過是混沌未開的虛無,種種美好的傳說不過是人們對宇宙無知的一種表現。那麼在你眼裡,星天究竟是什麼呢?每次謠望星空,你都回有哪些感受呢?將你的感受與巴金的感受作一個比較,看看有哪些異同。

  (二)、引導學生品位課文:

  1、全體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哪幾次觀看星天的感受?找出表達作者感受的詞句。

  2、找出你最欣賞的詞句,並簡述理由。

  學習作者在不同年齡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心情對繁星的不同觀察,不同聯想,不同的感受。(情景交融)

  情感不同,觀察的景也不同;景物不同,也會影響作者的感情。同樣是看星星,就有幾乎不同的感受。讓學生明白:情感和景物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三)、拓展討論:

  1、你可曾觀看過星天?有哪些感受?

  2、你知道關於宇宙的哪些知識?給大家交流一下。

  你知道關於星星的哪些故事,講給大家聽。

  (四)、作業設計與佈置:

  1、描繪你曾觀察過的星天,表述你的感受或看法。

  2、課外收集有關宇宙的知識,以小組為單位,出一期板報。

  3、課外收集有關星星的詩歌和散文,以小組為單位,出一期板報。

  4、背誦課文第三段。

  七、板書設計:

  繁星巴金

  星天——如母親似朋友

  我愛月夜,但我更愛星天

  《繁星》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能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詞語,積累描寫繁星的詞句。

  2、能根據作者的寫作順序瞭解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用聯想和想像的手法寫景狀物,抒發情感;學習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4、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自然,培養其熱愛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同學們,你愛看天上的繁星嗎?每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時,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文壇巨匠——巴金對繁星的觀察和感受。

  (媒體出示巴金簡介)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春天裡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媒體出示)

  螢(螢火蟲)熒(熒光屏)瑩(晶瑩)

  模 mó 模型、楷模

  mú 模樣、模具

  2、查字典理解詞語(媒體出示)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會兒明亮,一會兒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東西)。

  3、分小節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體驗作者情感

  1、默讀課文,完成填空。(媒體出示)

  時間

  地點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媒體出示)

  在________,__________,我看著__________,感覺到_________________。

  (時間) (地點)

  在________,__________,我看著__________,感覺到_________________。

  (時間) (地點)

  在________,__________,我看著__________,感覺到_________________。

  (時間) (地點)

  3、為什麼三次看星空情況和感受會不同?

  (明確: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著星天……母親的懷裡似的。”母親的懷抱總給人以溫馨的,表達了依戀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裡……和我談話一樣。”表達了與星之親密,投機的夥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著那許多……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裡了。”寫出了海上望星的無比舒心、安詳和陶醉的感受,以及與星的知心之情。)

  4、看著滿天的繁星,“我”獲得了怎樣的樂趣?根據句式練習說話。

  (媒體出示)看著滿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之所以讓我們願意一讀再讀,是因為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並讀一讀,品一品嗎?

  (大部分精彩語句在第3節,再讀第三節,回味、感悟、交流。)

  (媒體出示關鍵句)

  指導朗讀。

  6、讀下面的句子,用加點的詞語照樣子寫句子。(媒體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四、小結課文,複習詞語

  1、請你寫出幾個描寫星空的詞語。(媒體出示)

  例:星群密佈

  ( )( )( )

  2、複習詞語:(媒體出示)

  納涼 星群密佈 靜寂 半明半昧 搖搖欲墜 夢幻

  五、總結仿寫,拓展作業。

  1、仿寫:(媒體出示)

  師過渡:在作者的筆下,繁星點點,勝似仙境,美妙無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為文章既有對星空真實的描繪,也有作者自己豐富的聯想,這種寫法就叫作虛實結合。模仿課文的寫法,按照句式也寫一段這樣的話。(媒體出示句式)

  漸漸地___________,我彷彿看見___________,我彷彿聽見____________,我覺得_________________。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尋找虛寫景物的句子。

  (2)學生找出這些句子後進行賞析,並按要求寫作。

  (3)大組交流彙報自己所寫的句子。

  2、拓展。(媒體出示)

  (1)將自己看繁星的經歷寫成一篇小散文。

  (2)畫一幅星空圖,並寫上幾句話。

  板書:

  繁星

  巴金

  熱愛大自然

  從前家鄉彷彿回到母親的懷裡

  嚮往美好生活

  三年前 南京彷彿和朋友對話

  如今海上彷彿睡在母親的懷裡

  《繁星》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強化學生《繁星春水》閱讀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2、指導學生掌握閱讀詩歌類名著的基本方法,進一步增強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3、讀《繁星》和《春水》,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交流心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明確做讀書筆記的幾個簡單方法和寫讀後感的步驟。

  難點:在對冰心的詩歌反覆朗誦的過程中,把握富有感染力的詩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寫出自己的讀後感。

  教學過程時間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都讀過哪些文學名著呢?你認為讀名著有什麼好處呢?(學生踴躍發言)

  教師小結:(名著,是“具有推崇價值的有名的作品”。經典名著的價值在於典範的語言,在於精彩的故事,在於典型的人物,在於深刻而獨到的主題,它給予人心靈的滋養。——這就是文學的魅力)

  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的一句話“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就是對名著閱讀最好的詮釋。

  二、背小詩,知作者

  師朗誦: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生齊接下句:鳥兒躲到它的巢裡,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在你的懷裡。

  師述:在《繁星春水》中,冰心把母愛視為最崇高的最美好的東西,反覆地加以歌頌,詩人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把母愛之情傳達出來,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對母愛的歌頌,奠定了這兩部作品深沉細膩的感情基調,與母愛緊密相連的,便是對童真、童趣、童心以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真愛。

  師朗誦: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生齊接下句:小孩子!他那細小的身軀裡,含著偉大的靈魂。

  師述:在詩人眼裡,充滿童趣的世界才是人世間最美的世界。在冰心看來,人類來自自然,歸於自然,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一致的。

  師朗誦: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孩——生齊接下句:臥在宇宙的搖籃裡。

  師述:冰心還將母愛、童真、自然融為一體。

  師朗誦: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生齊接下句:只容有一次相樂的應許,我要至誠的求著:我在母親的懷裡,母親在小舟裡,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師述:多美呀!冰心把母愛、童真、自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個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誠摯深沉,語言清新典雅,給人以無窮的回味與啟迪。我們集體背誦了一些小詩,哪位同學能來背一背自己喜歡的小詩呢?

  生背誦,自由展示。

  在詩歌中我們知道了冰心的溫柔、愛心、機敏、才智,你還知道冰心的哪些事情?

  生自由發言。多媒體出示相應圖片、影片。

  三、選小詩,贈親友

  古人以畫贈友,以歌贈友,以文贈友,是一件風雅、高尚的活動,今天我們也來一次贈詩活動。用“我要把這首詩送給,因為”的句式來交流。

  老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或贊同或補充,或質疑或深化。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給予點評。

  四、寫小詩,訴真情

  看到這種小詩,同學們也會想一試身手吧些,請有模仿寫作並大聲朗誦,說說自己的創作靈感,同學們自由點評,可以提問,可以質疑。

  老師點評詩作,或鼓勵寫作,或幫助修改,或談自己感受。

  五、中考連結:

  1、冰心原名_________,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心於l923年發表的兩部詩集是_______、________,創作上受到印度詩人__________的影響,其詩歌作品,在當時吸引了很多青年的模仿。

  3、冰心的詩有豐富而深刻的哲理,並恰當地運用對比,如:“言論的花開得愈大,___”。

  4、冰心在《繁星》裡回憶童年的美好:“童年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5、冰心的《繁星》詩中發人深省的格言式小詩觸目皆是,如“成功的花,____________!然而當初她的芽兒,_____________,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6、“春江水暖鴨先知”是___朝______的詩句,在冰心筆下有著同樣的詩句:“人在廊下,書在膝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冰心的小詩創作源於印度詩人__________的《__________》。

  8、《繁星》、《春水》中的詩篇表現出詩人對於______、______、______的見解。

  9、詩集《繁星》、《春水》的名字的內涵是什麼?

  10、冰心是_______派的代表詩人,這些詩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交流收穫

  同學們,說一說你閱讀《繁星春水》有哪些收穫?你認為哪些閱讀名著的方法適合你?學生自由發言。

  七、深入閱讀

  《繁星》教學設計 篇5

  一、按照要求讀課文:

  1、初讀課文,標註小節,生字詞注音

  2、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3、三讀課文,在筆記本上寫下疑難問題

  二、完成預習書面作業:

  1、抄寫詞語2遍

  納涼半明半昧搖搖欲墜螢火蟲霎眼

  2、作者看到繁星時,有怎樣的感受呢?摘錄相關的句子。

  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出作者對繁星的那種特殊的感情

  2、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所營造的優美的意境

  教學方法:朗讀、賞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匯入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最震撼人心的:一件是天上的星空,還有一件就是我們心裡高尚的道德標準。為什麼星空能震撼人心,當我們仰望星空,望見那漫天繁星時,又會有何感受呢,讓我們走進巴金的星空。(板書)

  二、整體感知

  1、讀完全文後,你覺得作者對繁星懷有一種怎樣的感情?能用文中的原句來回答嗎?

  (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極度的熱愛)

  2、用圈點的方法,圈劃出顯示作者行文思路的詞語。(先寫了、後寫了:時間推移、地點轉換):從前在家鄉——三年前在南京——如今在海上——又一夜在船上

  好處:層次清晰、脈絡分明

  3、用四字短語的形式概括這四幅畫面:

  夏夜星天——靜夜星光——海夜星空——夜空星座

  三、體悟感受

  1、這三次觀賞繁星的時間、地點不同,人的感受也不盡相同。請畫出文章中表達作者感受的句子,讀一讀,體會作者的情感。(結合原句試著進行歸納)

  【分析】從前——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裡似的(母親的懷抱的特點:幸福、溫暖)

  三年前——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和我談話一樣。(光明、朋友、談話:親切、友好)

  如今——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裡了。(霎眼、母親的懷裡:迷醉、滿足、愜意)

  一夜——巨人還在跑呢(新奇、驚喜)

  2、作者為什麼那麼喜歡繁星呢?(背景介紹)

  對家鄉的、母親的思念,對光明的追求

  繁星——光明、友誼、自由、愛,作者對繁星的愛其實就是對自由與光明的愛(借物抒情:含蓄而美好)

  3、作者描繪了四幅圖,比較這四幅圖,找找它們的不同。

  詳略、感受不同、表達感受的方法不同、動靜不同、修辭

  4、著重分析第三段:描寫+感受、修辭(比喻: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排比: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靜寂的,是夢幻的。)

  5、小結:比讀的角度:

  四、總結

  作者以自己在海上看星為立足點,回想起了自己成長過程中幾次看繁星的情景,巧妙的將過去和現在結合在一起,在繁星之上寄託了自己特有的情思。表達對繁星的愛,由此抒發了自己對自由光明、對母親的、故土的依戀。

  五、作業

  1、《伴你學》

  2、讀完《繁星》,你是否很有收穫,你一定有過看到某一景物而產生特別情感或是引起共鳴的經歷,那就請用你的筆描繪讓你迷醉的那個情景。300字左右,做在隨筆本上。

  板書繁星(自由、光明、愛)

  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總領)

  從前——家鄉(母親的懷抱——甜蜜、溫馨、依戀)

  三年前——南京(光明、朋友、談話——親密、投緣)

  如今——海上(霎眼、說話、母親的懷抱——舒心、幸福、安穩)

  一夜——船上(巨人、跑——驚喜、神奇)

  《繁星》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學會細心觀察大自然,培養其熱愛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學習並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手法寫景狀物,抒發情感。

  三、學習並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課文描寫繁星的精彩語言。

  教學方法

  教師透過啟發、點撥等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實踐。

  第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探究課文三次描寫看繁星的變化特徵。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匯入

  師問:同學們,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產生了怎樣的遐想呢?

  學生暢所欲言後,教師匯入:這堂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遙望星空後是怎樣的感受?

  1.作者簡介。

  2.背景介紹。

  二、教師範讀課文

  注意讀音及字形

  搖搖欲墜(zhuì)半明半昧(meì)模糊(mó)霎眼(shà)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討論:課文幾次描寫繁星美景,內在的順序是什麼?

  討論明確:作者三次描寫繁星美景圖:

  第一次是“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

  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

  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

  三次描寫繁星美景的內在順序是時間順序。

  四、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討論:

  1.作者三次寫看繁星的情況和感受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

  討論後全班交流。

  明確:“從前”在家鄉,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

  “三年前”在南京的“一個靜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佈的藍天”並且“認識了一些星星”,

  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藍色的天空裡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甚至“看清楚了那個天上的巨人”,“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感受不同:“從前”的感受是“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裡似的”,“三年前”“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如今”“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裡了”。

  產生情況和感受不同的原因:作者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周圍世界的觀察和感知也漸進細微深切。

  2.我們能比較一下感受變化的特點嗎?

  明確:作者第一次感受是彷彿回到母親的懷裡,第二次感受是彷彿和朋友對話,第三次感受是彷彿睡在母親的懷裡。感受越來越深,越來越細緻,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越來越強烈,甚至還融入了對祖國的眷念之情。

  3.作者是在赴法留學的郵船上創作的此文,看星的情況可以從第三段寫起,那麼前兩個片段有什麼作用?

  討論後明確:前兩次為“我”表達“愛星天”情感打下了鋪墊,起烘托作用。

  五、拓展訓練

  作者隨著自己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有了對星空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我們每位同學的人生閱歷都存在個性差異,那麼當你在某個夜晚面對星空時,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請用簡潔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教師再次放映星星閃爍的夜空,設定情境,然後要求學生寫200字左右的短文,待第二課時交流。

  附板書:

  繁星 巴金

  情景感受

  第一次密密麻麻回到母親的懷裡

  (烘托)

  第二次群星密佈朋友

  第三次半明半昧睡在母親的懷裡

  第

  教學要點

  學習運用聯想、想像寫景狀物,學習運用修辭手法進行語言表達。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展示上堂課“望星空”語文活動成果

  全班範圍內,教師指名朗讀自己的小練筆(讓3~5名同學交流)。

  學生評價後教師提出:將自己的描寫與巴金的描寫進行比較。

  二、學生自主學習,讀作者描寫看星空的三個片段,並與自己的`描寫比較,從中發現問題。

  三、學生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師生共同探究

  明確:①作者在描寫物件時既寫眼前景,又由眼前景想到其他,這就是運用聯想、想像寫景狀物。有的同學自己的描寫也有此特點。

  ②作者在描寫事物時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使語言形象生動,富有情趣,增強了感染力。

  五、重點結合第三段品賞文章語言美

  1.讀第三段,說說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說出理由。

  教師引導:從思想情感、語言表達、譴詞造句等方面去說理由。

  比如:“深藍色的天空裡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這句話以一個“懸”字形象地寫出了星星搖搖欲墜的情態。

  “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作者以擬人的修辭手法來寫,不僅情趣盎然,而且飽含著對大自然的深深熱愛之情。

  2.嘗試背誦第三段。

  六、語文實踐

  1.同學們看星空能產生諸多的聯想和想像,那麼看自然界其他事物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請寫出來。要求學習巴金描寫事物的方法。

  2.全班交流。

  指名3~5位同學交流,並圍繞目標作評價。

  《繁星》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昧、墜”等3個生字,積累描寫繁星的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作者的寫作順序瞭解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體會其看繁星的感受,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從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以及她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4、學習用聯想和想象的手法寫景狀物,抒發情感;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重點】

  由景物引發的聯想和不同感受。

  【教學難點】

  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恰當地表達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昧、墜、懷”三個生字,以及由這幾個生字組成的詞語。(重點)

  2、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重點)

  3、學習用聯想和想象的手法寫景狀物,抒發情感;學習修辭手法。(難點)

  4、從文中感悟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難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匯入型別:談話匯入。

  教師口述:同學們,你們觀察過夜晚的天空嗎?夜空中有什麼?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同學們,你愛看天上的繁星嗎?每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時,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文壇巨匠——巴金對繁星的觀察和感受。(板書:繁星)

  【設計意圖:用問句來設計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生積極思考。】

  二、介紹作者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代表作有《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三、初讀感知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半明半昧,搖搖欲墜,懷抱

  (重點指導生字:昧:不要讀成“wèi”;

  墜:是翹舌音“zhuì”,避免讀成“zuì”;

  懷:“懷”和“環”是形近字,不要讀成“huán”。)

  ②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覆讀。

  (2)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搖搖欲墜,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擺佈著,形容事物很多。

  群星密佈,形容有時明亮,有時昏暗。

  半明半昧,形容極不穩固,就要落下來,或就要垮臺。

  夢幻,沒有聲音;很靜。

  寂靜,如夢的幻境;夢境。

  納涼,乘涼。

  (3)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1)課文寫了什麼?(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看繁星的情境)

  (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按時間順序。標誌有“從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2、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

  4、你最喜歡哪一次的星空,好好讀一讀,品味作者要抒發的情感。

  五、研讀課文,體驗作者情感

  1、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說出作者第一次看星星的時間、地點。“我”感受到了什麼?指名品讀感悟。

  (板書:從前 家鄉對家鄉的思念)

  2、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

  第二次看星星的時間、地點是什麼?“我”感受到了什麼?指名品讀感悟。

  (板書:三年前南京彷彿和朋友對話)

  3、如今在上海,每晚和繁星相對,……

  第三次看星星的時間、地點又是什麼?“我”感受到了什麼?指名品讀感悟。

  (板書:如今海上彷彿睡在母親的懷裡)

  4、為什麼三次看星空情況和感受會不同?

  (明確: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在庭院裡乘涼的時候……。”家總給人以溫馨的,表達了依戀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裡……。”表達了與星之親密,投機的夥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著那許多……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裡了。”寫出了海上望星的無比舒心、安詳和陶醉的感受,以及與星的知心之情。)

  5、看著滿天的繁星,“我”獲得了怎樣的樂趣?根據句式練習說話。

  看著滿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之所以讓我們願意一讀再讀,是因為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並讀一讀,品一品嗎?

  (大部分精彩語句在第3節,再讀第三節,回味、感悟、交流。)

  比喻句——

  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將我的眼睛模糊時所見的無數星星搖搖欲墜的情態,比做“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十分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擬人句——

  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在作者的眼裡,天上那許多認識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們走近我,同我交談。這樣寫,將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命筆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萌其情,產生無窮的遐想。)

  排比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依次從觸覺、聽覺和幻覺的角度描寫海上之夜令我產生的種種美感。它們由表及裡,由淺入深,一氣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靜謐和奇妙,使讀者受到強烈的感染。)

  【設計意圖:比喻、擬人、排比的句子體會,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與人類的融合,使學生受到強烈感染。】

  教師範讀,指導朗讀。

  方法指導:《繁星》一文運用了大量的想象與聯想。在品讀想象的過程中,教師要激勵學生採用各種形式的“讀”。如默讀、吟讀、品讀、說讀等,透過讀把語言文字轉化成一幅幅生動可感的畫面。

  文中的修辭手法也別具匠心,其表現手法,主要集中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上。我們要先品析這些修辭事物妙處,同時將文中看不到的事物與所見的事物結合,將人們看不到的情景展現出來,既鍛鍊學生的想象力,有感受了作者的情感。

  六、內化語言,拓展延伸。

  仿寫:師過渡:在作者的筆下,繁星點點,勝似仙境,美妙無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為文章既有對星空真實的描繪,也有作者自己豐富的聯想,這種寫法就叫作虛實結合。模仿課文的寫法,按照句式也寫一段這樣的話。

  漸漸地___________,我彷彿看見___________,我彷彿聽見__________,我覺得_________________。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尋找虛寫景物的句子。

  (2)學生找出這些句子後進行賞析,並按要求寫作。

  (3)大膽交流彙報自己所寫的句子。

  七、課堂小結

  人們常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都有很多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和美的心靈等等。只要我們學著用巴金眼光去認真觀察大膽想象一定會有收穫。

  八、當堂檢測

  1、文章寫到了“我”幾次看繁星?

  2、文章首句“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作者在這裡強調的是前者,還是後者?為什麼這樣寫?

  九、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繁星

  巴金

  從前,家鄉對家鄉的思念。

  嚮往美好生活 ,三年前南京彷彿和朋友對話熱愛大自然。

  如今 ,海上彷彿睡在母親的懷裡。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

  1、我對“繁星”的“繁”的詞義理解先是透過預習從字面上瞭解字義,然後透過觀看繁星點點的畫面和老師的講述“星星非常多,一顆緊挨著一顆。”形象深刻地記住它的字義是“多而密”。在教學“懸”和“搖搖欲墜”的詞義和它們之間的關係時,也是先透過預習從詞典上了解它們的詞義,接著等到欣賞描寫繁星的精彩語段時出示繁星圖,實地演示“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讓學生不僅獲知了它們的詞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還明白了運用語言的能力,駕馭語言的智慧,是來自心靈的感受和力量。海上夜晚,繁星點點的如夢幻境,語言的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教學作者觀看繁星獲得的樂趣時,先從文中找到有關的語句,然後透過教師的肢體語言和學生的生活成長經歷,真正地感受當時的那種樂趣,情不自禁地進入文字的核心。

  2、語文中閱讀的教學不僅僅是掌握文章的語句,學習寫作的技巧,閱讀教學的過程必然也是學生情感體驗積極內化的過程。

  不足之處:

  在進行感受“彷彿睡在母親的懷裡”時應該播放《搖藍曲》讓學生透過外來的“營養”,音樂與文學的千絲萬縷的聯絡,感受母親的懷抱是愜意的的、溫暖的,是一個可以依賴的懷抱。

  從這個教學案例及反思中,我真切地感到要上好一堂課,當好一名教師,真正的功夫在課外,文學、音樂、美術、藝術、歷史、文藝理論……一切都應該有所涉獵,有的更需要潛心鑽研琢磨。只有具備了紮實的業務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站在講臺上胸有成竹,指點馳騁間才不失為一名為師者。

  《繁星》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昧、墜”等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滿天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能說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你們愛看天上的繁星嗎?每當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時,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文壇巨匠--巴金對繁星的觀察和感受。(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出示作者的照片及資料)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查詞典理解詞語。

  3.分段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從“時間、地點、繁星的樣子”三個方面梳理作者三次看繁星的經歷,並體悟作者不同的情感,可透過表格解說。

  2.全班分享交流。

  (1)交流:學生梳理每個自然段的內容,逐行彙報填寫的內容。

  (2)引導:學生梳理第三列資訊。

  (3)藉助表格,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想象畫面:什麼時候能看到繁星?(夜晚)作者用了一個什麼詞來描繪看到的繁星?(密密麻麻)閉上眼,想象作者看到的畫面。(星星閃閃爍爍,像無數顆珍珠撒滿夜空……)

  2.指導朗讀:炎熱的夏夜,你坐在庭院裡,享受著習習的涼風,看著一閃一閃的星星,會產生怎樣的感受?想象這畫面,讀出感受。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想象畫面:三年前作者在南京的住所後的菜園裡看見的星星是什麼樣子的?(星群密佈)又有什麼感受?(光明無處不在)

  2.“星群密佈”是什麼意思?與“密密麻麻”相比,有什麼不同?(“密密麻麻”只能突出星星又多又密,“星群密佈”還能體現出星星是一群一群分佈的。)

  3.“光明無處不在”是什麼意思?(雖然星星的光亮很“微小”,但是因為星星很多,一群一群的,分佈很廣,所以“光明無處不在”。柔和清亮的光在夜空中閃爍,寧靜又溫馨。)句子除了表示到處有星光外,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雖然身處黑暗的舊社會,但作者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信心。他嚮往光明、追求光明,望著星空就感到“光明無處不在”。這時,他愛星空的感情比以前更深了。)

  4.指導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微小”弱讀,“光明無處不在”聲音延長。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想象畫面:“如今”作者在海上看星空,看到的星星是什麼樣的?(半明半昧、搖搖欲墜)透過這些詞語,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星星是時暗時亮的,忽閃忽閃的,讓人感覺它們在不停地動;又因為海面寬廣,水天一色,所以星星顯得很低。星星那麼低,又不停地動,就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

  2.讀“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這句話,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星星離“我”更近了,還調皮地在“我”身邊飛舞嬉戲,讓“我”覺得不孤單……)讀“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裡了”,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星空遼闊無垠,作者在星空下顯得很小很小;星星很低很低,發出柔和的光,像螢火蟲一樣在作者身邊飛舞,給作者帶來光明和溫暖。在這樣的環境下,作者就像睡在母親的懷抱中,溫馨甜美。)

  3.指導朗讀:想象仰躺在艙面上,仰望海上星空時的心境,讀出感受。朗讀描寫“螢火蟲”的比喻句時,語調活潑,語速輕快;朗讀“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時,語調柔和,語速舒緩。

  五、深化主旨,課堂小結。

  作者細緻入微地捕捉到繁星的樣子,離當下越近,描寫越細緻。讀這樣的文章,我們要充分發揮想象,想象文章描寫的畫面,深入理解文章,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

  教學反思

  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著,藉助多媒體展示作者巴金的照片及資料,很好地填補了學生的知識空白,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作品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學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熱愛自然的情感,但受人生經驗的影響,對追求光明的情感理解有限。

  《繁星》教學設計 篇9

  教材簡析

  課文按照“從前”——“三年前”——“如今”的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描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觀察細緻,情感豐富細膩,借對繁星的描寫,抒發他熱愛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美的享受。在寫作手法上作者描寫繁星採用了由實到虛,虛實結合的手法,並運用了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將自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命筆含情,意境優美,使人如臨其境,受到強烈的感染。

  教學目標

  ①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梳理出文章寫作的順序、思路;

  ②能觀察景物,並運用聯想和想像來描寫一段文字,抒發自己的感情;

  ③感受作者熱愛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情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談出自己的體會;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地點觀星的感受,領悟作者熱愛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讀準字音,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收集有關星星的天文知識。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

  匯入語:同學們,你們瞭解星星嗎?當你在由星星的夜晚看天上的繁星時會產生什麼樣的感受呢?(學生交流查閱的知識及感受)。

  學生:聽人說人死了以後會變成天上的星星。

  學生:星星都是橫行。

  學生:星星在夜空中一閃一閃的很美。

  教師: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巴金在觀看繁星時又是怎樣一番感受。

  (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檢查預習

  1、組織學生介紹作者、寫作背景。

  明確:巴金,現代著名作家,傑出得語言大師。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巴金是筆名。主要作品有《家》,《春》,《秋》等,本文選自《海行雜記》,作者在23歲時乘郵船赴法留學“向西方找真理”,在郵船航行期間撰寫了此書。《繁星》是其中的一篇遊記,寫於1927年1月。

  2、讀準加點字的字音,並會解釋詞義。

  昧搖搖欲墜霎眼

  明確:(先請學生讀並解釋,老師引導學生評價、判斷、補充。)

  整體感知

  教師指導語:文章語言優美,情感豐富,只有在讀中才能品味本文的真諦,下面我們全班進行一次朗讀比賽。

  明確要求:

  1、要求讀得通順,讀音正確,注意句子、段落之間的停頓;

  2、朗讀時聲音響亮,讀出感情。

  (學生分成四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及評委,老師組織各組代表進行比賽)

  比賽小結:由各組的評委對選手的朗讀進行評比,說出其存在的優點與不足。

  梳理思路:學生四人一組合作討論,梳理文章的結構思路,小組選派代表發言(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明確:課文圍繞繁星依次寫了“從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個片斷。[]

  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

  三年前,在南京,靜寂的夜

  如今,在海上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

  有一夜,在船上,看天上

  課後學習

  1、畫出文中你最欣賞的語句,並用簡要的語言作一點評。

  2、觀察並描寫你身邊的某一景物,適當融入自己的感受,不少於100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明確作者在不同時間、地點、情景下觀看繁星的感受,體味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學習作者透過觀察,藉助聯想、想像寫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從而採用由實到虛、運用想象與聯想的寫作手法寫一段文字。

  教學設計

  精讀品析

  匯入語:我們明確了課文內容緊扣“繁星”展開,下面請大家思考並回答問題:

  1、作者是如何描寫每次觀星的情景的?請把描寫星星的句子找出來,並進行點評(從修辭手法、用詞的生動貼切等方面)。

  明確:第一次:“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第二次:“寂靜的夜,一片菜園,星群密佈的藍天”。

  第三次:“深藍色的天空裡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夢幻的”。

  第四次:“那四顆明亮的星是頭,下面的幾顆是身子,……巨人”。

  2、作者每次觀星都有不同的感受,請你分別找出相應的語句,並思考每次的感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並進行點評(從修辭手法、用詞的精妙等方面)。

  明確:第一次:“望著星空……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裡似的。”這裡表達了作者望星空產生的甜蜜、溫馨之感和依戀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裡雖然微小……它們……談話一樣。”這幾句既?鍃俗髡叨怨餉韉淖非螅?直澩鍃俗髡哂胄切喬酌堋⑼痘?幕鋨櫓?小?/P>

  第三次:“我望著……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裡了。”這裡寫出了海上望星星的無比舒心、安詳和陶醉的感受,以及與星星的知心之情。

  第四次:“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表露了作者湧動的激情。

  四次觀星作者均充分發揮了想象和聯想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夜空中繁星的美景展現在讀者面前。

  3、比較幾次看星的情景的不同與相同,思考為什麼會有不同?

  明確:共同點:作者幾次寫繁星均採用了由虛到實,虛實結合的寫法,一是眼前的景物,二是由眼前的景物產生的聯想和想象,都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不同點: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和細微了作者的思想也在逐步變化著。

  (以上問題先組織學生自讀思考,邊讀邊在書上作批註,再小組交流討論,小組選派代表全班交流,學生互評。)

  拓展探究

  教師指導語:在作者筆下,“繁星”是多麼的美麗,令人無限地遐想,讓我們一起再次朗讀3、4小節,體味作者運用想象和聯想由實倒虛、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寫景寫感想。

  1、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反覆練)

  2、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寫一段文字。

  要求:①選你最感興趣的一處景物;

  ②要求採用由實到虛、運用想象與聯想的寫作手法;

  ③字數300字左右。

  3、學生仿寫,交流,師生互評。

  4、小結,組織學生背誦課文第三段。

  課後學習

  1、收集有關描寫星星的詩歌或散文,進行摘抄點評。

  2、約幾個好朋友在晴朗的夜晚觀察星星,並用簡要的語言寫出一點感悟。

  3、背誦課文第三段。

  板書設計

  繁星

  巴金

  時間地點情況及感受

  從前在家鄉甜蜜溫馨的依戀之情

  三年前在南京親密投機的夥伴之感

  如今在海上船艙上知心之情

  有一夜在船上湧動激情

  (設計/蔡玲雅)

  評點

  其一:教學時注重將文字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結合,設計了學生談觀星的感受;學生進行仿寫練習,藉助日常生活的經驗,抓住最感興趣的一處景物,以課文3、4小節為例透過模仿作者由實到虛、運用想像與聯想的寫作手法將之內化為自身的寫作經驗。

  其二:注重朗讀教學,透過設計朗讀比賽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體驗情感加深對文字內容、寫作手法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

  其三:學生學習對文字內容進行圈點勾畫作點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繁星》反思1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一、體現了略讀教學的特點。

  本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習主動權應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自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讀書能力和閱讀能力。因此,一進入課的內容,教師就讓學生自讀課文獨立完成表格。這一環節,教師創設了一個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的理念。

  二、媒體的運用,賦予讀寫結合新的內涵。

  本篇課文離學生實際較遠,學生理解作者內心的不同感受比較困難。然而文章中優美的語言,巧妙的表達方法,卻是一個很好的練筆機會。因此我靈活恰當的運用教材,把重點放在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並運用文章的表達方法,完成片斷練習上。同時藉助電教媒體,讓學生欣賞著優美的畫面,聽著《漁舟唱晚》這首美妙的樂曲,使學生彷彿置身於此,完全陶醉在畫面之中,有利地激發了學生寫作的慾望,優化了“想寫——寫什麼——怎麼寫”這一過程。從學生寫作的情況上來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能夠運用文章的表達方法,將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寫了出來,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繁星》反思2

  《繁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寫了巴金先生在三個不同時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熱愛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體感知,運用對比,理清結構

  上課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著,藉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補了學生的知識空白,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在瞭解了本課的一些背景知識後,我要求學生通讀課文,思考:課文有幾小節,寫了作者幾次看繁星?而後透過對比,使學生了解到:作者在寫這三處的星天時,三小節在寫法上有相似之處,都寫了四方面的內容,利用表格理清課文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品味語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讀

  本文語言優美,因而在教學中,我從朗讀著手:

  1、找出文中你覺得寫的最美的句子,讀出感情。

  2、揣摩語言並交流:這句話美在何處?感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3、透過對語句的揣摩,進行比較閱讀,明確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的作用,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加以品味。讓學生深刻理會這些擬人句、比喻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指導上,而並不是簡單的理解分析。

  三、積累運用,進行仿寫。

  小練筆: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漸漸地……我彷彿看見………我彷彿聽見……我覺得……”這樣的句式寫一段面對碧海藍天,你產生的聯想和想像,字數在50字左右。

  回過頭來看整堂課教學,自己感覺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整堂課的教學出現了前緊後松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自己是新教師生怕教學時間不夠,所以在前面的課文分析時,留給學生讀中品味的時間不足,以至於對文字的把握欠缺。

  《繁星》教學設計 篇10

  四年級《繁星》原文

  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裡納涼的時候,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後門,每晚我打開後門,便看見一個靜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園,上面是星群密佈的藍天。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裡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我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深藍色的天空裡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時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裡了。

  四年級《繁星》知識點

  一、多音字

  覺jué(覺得)jiào(睡覺)

  數shù(無數)shǔ(數不清)

  二、近義詞

  靜寂—安靜 夢幻—夢境 微小—細小

  三、反義詞

  模糊一清楚 靜寂—嘈雜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搖搖欲墜一穩穩當當

  四、理解詞語

  繁星:多而密的星星。

  納涼:乘涼。

  靜寂:沒有聲音;很靜。

  群星密佈: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擺佈著,形容事物很多。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半明半昧:形容有時明亮,有時昏暗。

  夢幻:如夢的幻境;夢境。

  五、詞語搭配

  (密密麻麻)的星星 (靜寂)的夜 (星群密佈)的藍天

  六、詞語擴充套件

  AABC式詞語:搖搖欲墜 滔滔不絕 井井有條 彬彬有禮 落落大方 侃侃而談 津津樂道

  ABAC式詞語:半明半昧 自言自語 不緊不慢 若隱若現 繪聲繪色 不折不扣 患得患失

  四年級《繁星》教案

  1、出示課題:

  《繁星》的“繁”是什麼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詞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2、你知道這篇文章是寫什麼的記敘文?你曾讀過哪些寫景物的文章?

  3、先看看課後練習一,帶著這個問題聽老師範讀課文,邊聽邊用……劃出有關寫在什麼時間、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詞語。

  4、(放幻燈①)讓學生看著畫面描述。板書:月夜

  5、(放幻燈②)讓學生看著畫面描述。板書:星天

  6、讀文章的第一句,看看這句話中用了哪些詞把這兩幅畫面連線起來了,哪個詞用得最妙?

  板書:愛 但也愛

  7、朗讀總起句。

  8、接著文章寫“我”在什麼時間、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書:(從前)家鄉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園

  (如今)海上艙面

  9、學習第一段:

  (1)從前,作者在家鄉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納涼的時候看星天,星天是什麼樣兒的?(用……點出有關的詞語)他有什麼感受?

  (2)(放幻燈②)“密密麻麻”是什麼樣子?

  (3)望著這樣的星天,作者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裡似的,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小結:……覺得星天有母親般的溫柔、親切。板書:親切

  10、學習第二段:

  (1)三年前(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園裡看星天,星天又是什麼樣兒的?(點出有關的詞語)又有怎樣的感受?

  板書:星群密佈光明無處不在好像

  (2)(放幻燈③)“星群密佈”是什麼意思與“密密麻麻”比較,有什麼不同?

  (3)“無處不在”是什麼意思?(讀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燦爛、到處有星光外,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小結:雖然身處黑暗的舊社會,但作者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信心,他嚮往光明,追求光明,望著星天就感到光明處處都存在。這時,他愛星天的感情比從前更深了。

  (5)表情朗讀“……雖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換個詞還可以怎麼說?

  (6)這段中還有哪一句表達了作者愛星天的感情比從前更深了?

  (7)“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談心一樣”,你想一下,他們可能在談些什麼?

  (8)小結:這時,作者覺得星天更加親切

  板書:更親切

  11、如今(1927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學領會嗎?先回憶一下老師是怎樣教你們學習第一、二段的?你打算怎樣自學第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