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範文(通用6篇)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範文(通用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範文(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1

  一、指導思想:

  《觀潮》(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十三課)是一篇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文章。本課的設計旨在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充分利用現代教育媒體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觀看錄影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感受祖國河山的壯麗,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1、透過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注意積累材料的習慣。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三、教學重點: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時”的描寫。

  四、教學準備:自制課件、錄影機、鵬博士教學軟體、液晶投影儀、大螢幕、錄影帶、多媒體電子教室。

  五、課堂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13課《觀潮》。(齊讀課題)教師提問課文寫的是什麼潮呢?(板書:錢塘江潮)

  教師介紹:錢塘江是浙江省最長的一條河流,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天下奇觀)(解釋“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有什麼不同)。

  (二)彙報交流

  1、請同學們談一談透過預習對這“天下奇觀”有何初步的瞭解?

  2、請同學們開啟書,看看課本,說說預習時你是怎樣給課文分段的?能說出為什麼要這樣分嗎?(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

  (三)放錄影(潮來時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觀”的壯麗與雄奇。

  1、過渡:錢塘江大潮氣勢非凡,那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讓人驚心動魄。難怪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八日,在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上彙集了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遊客,他們爭先恐後地早早趕到,盼望一度錢塘江大潮的風采。同學們,你們見過那種景象嗎?想不想親眼看一看?老師這裡有一段錄影,請同學們戴上耳機,看看畫面,聽聽聲音,來初步感受一下這“天下奇觀”。

  2、學生談看錄影後的感受。

  (四)理解課文內容

  過渡:剛才我們在錄影上看到的景象書上也有,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

  (學生透過看書找出是3、4自然段)

  1、學生自讀3、4自然段。劃出能寫出潮來時氣勢的語句,把不明白的問題用問號標出,對特別喜歡的句子就努力讀精彩些。

  2、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提問隨即板書關鍵詞語)

  (1)教師透過視聽教學幫助學生解疑。

  課件出示:

  ①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a、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

  b、怎麼會出現“一條白線”?看到白線人們怎樣沸騰的,學學看,就這種場面可以用文中的哪個詞來形容?

  c、齊讀這句話,讀出那種沸騰的場面。

  ②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a、怎麼會形成“白色城牆”呢?

  因為大潮由遠而近,遠看像白線的白浪越變越大,越漲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牆。)

  3、交流學生喜歡的句子。(根據學生的交流隨即透過大螢幕展示寫潮水的句子,引導學生透過理解重點語句,想象錄影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加深理解體驗大潮的奇特。)

  課件出示:

  ①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a、潮來時是什麼樣的聲音?誰能學學看?

  b、就這種聲音作者用什麼詞來形容的?

  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a、師:看到白線拉長變粗,潮水很快地佔滿江面,迅速向我們奔湧而來,那氣勢越來越雄偉,你的心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激動,誰能讀出這種感覺來?

  b、指讀。

  c、男女同學比賽讀。

  ③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a、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麼?如果這句話換成“浪潮越來越近,氣勢越來越雄偉,聲音越來越大。”你覺得怎麼樣?

  b、如果換成原來的內容,又覺得怎樣?怎樣才能讀出那種氣勢來?

  c、指讀、師讀、齊讀

  4、教師小結:作者把大潮到來時的氣勢寫得多形象,正如預習提示中所說的,把大潮寫得有聲有色,雄偉壯觀,使人如臨其境。(板書:有聲有色、雄偉壯觀)

  5、學生將3、4自然段連起來,有感情得邊讀邊想象,再次體會潮來時的雄偉氣勢。

  6、學生透過訪問教師計算機,調做“根據課文內容填空”。(教師在網上檢視學生練習情況)

  7、調一學生的練習作示範,投影到螢幕集體訂正。

  (1)作者按什麼順序寫潮水變化的?(教師指螢幕啟發學生說出由遠而近)

  (板書:遠近)

  (2)師小結:作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位置的變化,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寫潮水變化,使我們彷彿站在錢塘江畔,聽到聲音越來越大,看到潮水越來越近,浪頭越來越高,使我們感受到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非凡氣勢。我們為在祖國大地上有如此壯觀的景象而自豪、而驕傲。

  (3)讓學生帶著無限讚歎之情大聲朗讀這段話(課件出示: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一段話)。

  (4)師生接讀(教師說括號中的詞,學生接讀餘下的內容)

  (5)小結: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潮來時”一段,透過學習瞭解到錢塘江大潮來勢兇猛,氣勢非凡,那麼“潮來前”、“潮過後”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8、學生自學餘下的幾段。

  (五)學生質疑。

  (六)學生透過網上查閱,自己解疑。

  (七)學生透過網上訪問教師計算機。調作鵬博士軟體中《觀潮》一課的練習,

  據自己情況自由選擇,自我檢測(教師網上檢視,個別輔導)。

  (八)課堂總結。

  (九)放錄影(讓學生整體領略“天下奇觀”的非凡氣勢)

  (十)佈置作業。

  附:板書設計:

  觀潮遠潮來前雄偉壯觀、(錢塘江潮)潮來時近潮過後

  教學設計2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1、熟悉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韻律和意境。

  2、能有感情地朗誦兒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能創編兒歌,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4、認識漢字,珊瑚黑深密蘑菇

  活動準備:

  背景圖兒歌錄音字卡《早期閱讀教材》

  重點:

  熟悉兒歌內容,感受兒歌優美的韻律和意境。

  難點:

  有感情地朗誦兒歌,並用自己喜歡的旋律唱出來。

  (活動前,讓幼兒觀察、蒐集你身邊看到的動、植物的.家在哪裡?)

  活動過程:

  匯入:

  1、小朋友,你的家在哪裡?家裡都有誰?你喜歡自己的家嗎?

  2、你還知道誰有家?說出來大家聽一聽。

  進入活動:

  1、頎賞兒歌,瞭解內容。

  (1)錄音播放兒歌、

  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麼?

  (2)教師示範讀兒歌。

  提問:你都聽到誰的家了?

  (3)幼兒爭相回答自己聽到的家,根據幼兒回答,教師

  翻字卡。

  珊瑚大雨石油

  (4)再聽錄音播放兒歌。

  提問:珊瑚,大雨,石油的家都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把圖片貼到背景圖相應的位置。

  (5)師:小朋友也都有自己的家呀,如果你們出去玩能不

  能忘了回家呀?

  (6)師:小朋友們,請你們看黑板上的圖,誰能說一說,你喜歡誰的家呢?

  (7)對照圖,再認識一下漢字,

  珊瑚黑深密蘑菇

  2、跟讀兒歌,討論交流。

  小朋友聽錄音朗誦兒歌,討論:

  (1)你喜歡這首兒歌嗎?喜歡哪個句子?

  (2)這麼好聽的兒歌,我們用什麼樣的聲音把它朗誦出

  來呢?

  3、學念兒歌,比賽表演。

  (1)再聽錄音,幼兒小聲跟讀。

  (2)請小朋友誦讀。

  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的棒。

  (3)誰能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著讀。教師獎勵讀的好的、表演的好的小朋友閱讀小明星”(在幼兒的手背上貼上幼兒喜愛的小星)

  (4)幼兒學習用手指點認的方法閱讀。

  (5)集體分段朗讀。

  4、仿編兒歌,延伸拓展。

  (1)引導幼兒嘗試將課前觀察蒐集的動、植物的家編進兒歌中。

  (2)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演看到的家。

  5、唱讀兒歌,配音感受。

  師:小朋友們這麼喜愛這首兒歌,你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曲調唱出來嗎?老師給你們配上曲子好不好?

  幼兒興趣很高,爭相表演自己創作的兒歌。

  6、畫出兒歌,分組活動。

  讓幼兒用蠟筆在自己的背景圖上畫出自己在生活中看

  到的動、植物的家,並互相交流頎賞。

  7、遊戲:《小兔子找家》

  結束:到大自然中尋找還有誰有家。

  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1、本節課的內容要求較淺,但需要透過學生蒐集大量的事例、資料,對這些內容進行了解。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自學和探究能力。

  2、透過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能源的有關知識,並且瞭解人類利用能源帶來的不利影響,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將來為開發新能源做出自己的貢獻。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瞭解能源的分類過程與方法透過讓學生蒐集與能源有關的資料,鍛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學生蒐集資料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瞭解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獲得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能源的分類教學難點不要再生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特點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法教具和媒體蠟燭、電燈、火柴、太陽能電動車、手電筒、風扇、手搖電動機、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實錄】

  一、引入新課

  (教師出示一個太陽能電動車,用手電筒照射,太陽能電動車轉動了。用手搖發電機發電,使小燈泡發光。點燃蠟燭,蠟燭發光。)

  師:同學們這幾個實驗中都體現了哪些能量轉化?

  (學生討論、交流並回答)

  生甲:太陽能電動車是把太陽能轉化為動能,發電機是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蠟燭燃燒是把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師:對於能量你們想了解哪些問題呢?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交流並回答)

  生甲:人類可以利用哪些能量?

  生乙:我們需要的能量從哪裡來?

  生丙: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盡嗎?

  師:能量的來源即為能源,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能源的有關問題。

  板書:第十六章一、能源家族

  (說明:利用小實驗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興趣。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二、新授

  師:同學們都認識哪些形式的能量?討論交流一下。

  (學生討論交流並回答)

  生甲:太陽能、電能、光能、內能。

  生乙:聲能、核能、生物能、化學能。

  生丙:風能、水能、地熱能、潮汐能。

  師:那麼,我們今天使用的化學能有哪些?

  生:煤、石油、天然氣、煤氣、沼氣、食物等。

  師:同學們能對這些能源進行分類嗎?結合生活和生產上的能源使用情況分析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參與學生的小組討論,適當進行點撥、指導。)

  生甲:我們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氣是千百萬年以前埋在地下的動物和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跟化石的成因一樣,可稱為化石能源。

  生乙: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是可以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得的能源可以稱為一次能源。電能是無法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必須透過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稱電能為二次能源。

  師:同學們這種分類方法非常科學。那麼,你們剛才所舉的例子都屬於哪種能源?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

  生甲:煤、石油、天然氣應屬於一次能源,電能屬於二次能源。

  生乙:煤氣、沼氣屬於二次能源,核能屬於一次能源。

  生丙:我們所吃的食物屬於一次能源。

  師:同學們的說法都有道理。對於這些能源有沒有別的分類方法呢?同學們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並回答)

  生甲:我們所吃的食物是由生命物質提供的能量,可以稱為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核能等不是由生命提供的能量,可以稱為非生物質能。

  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驚蟄這一節氣到來時自然界的物象變化,體會春天到來時的明媚氛圍和小動物們的歡快情緒,也感受人們春天裡活動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的情感。

  3、正確認讀本課十八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瞭解驚蟄這一節氣時自然界的物象變化,和小動物的歡快情緒。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一溫暖美麗的春天已經悄悄來到了身邊啦?你從哪發現的?(學生自由發言)。當你看到綠綠的小草,嫩嫩的柳芽,你的心情怎樣?你們喜歡春天嗎?不光小朋友償喜歡春天,沉睡了一冬的小動物們在明媚的春光裡也高興地不得了。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第七課《驚蟄》和小動物一起體驗春天到來時的快樂與興奮。

  板書課題《驚蟄》

  介紹:驚蟄是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是表明氣候變化的時間,大概是每年陽曆3月5日、6日或7日,標誌著春天已經來到,在驚蟄時會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呢?

  二、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出示生字,這些生字寶寶就藏在課文中,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學生讀課文劃生字,藉助拼音讀生字。

  指名說說如何記住生字。

  三、深入讀文,理解內容

  1、驚蟄到了,小動物們有哪些變化呢?

  學生讀文思考

  指名回答,學生可能說小動物們從冬眠中醒過來了。

  2、課文中都提到了哪幾個小動物?你最喜歡哪個?

  學生再讀文,體會、注意小動物們的動作和語言。

  指名回答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

  ①第一自然段:理解“冬眠”。

  問:小金蛇的哪些動作和語言讓你覺得它很可愛?

  學生讀後,指導朗讀從“急忙喚醒”說說怎樣讀。

  小金蛇的話,學生說說試讀。

  師範讀,學生練讀,指名讀。

  小金蛇的夥伴們可能都有誰呀?

  學生答。

  ②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讀出歡歡喜喜的語氣。

  刺蝟的哪些動作和語言讓你覺得它可愛?

  指名讀

  理解“眯縫”動作表演

  “喃喃自語”結合實際,早晨媽媽叫醒你,你又不想起時會怎樣說話?再讀小刺蝟的話。

  自由練習讀文,表現出小刺蝟的可愛。

  ③第三自然段

  透過“高興得大喊”體會怎樣讀青蛙的話。

  指名讀,比讀。

  透過表演理解“忸怩”。

  ④驚蟄到了,小動物們都爬出洞穴,在溫暖的陽光下爬著,跳著,大聲地叫著,多高興呀,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表演讀文,學習二十四節氣歌

  1、自讀全文,體會驚蟄來到時,小動物們的快樂心情。

  2、小動物們這麼可愛,你們願意來演一演它們嗎?

  戴頭飾表演。

  3、你還知道其他哪些節氣?

  指名說說。

  出示二十四節氣歌,師簡單解釋,齊讀,自由讀。

  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透過讀課文,概括作者的觀點並理清理清文章的結構。

  2、能運用文中的主要觀點對具體現象進行探究。

  3、對成功有自己的思考,充分認識勤奮在成功中的作用,進而對現實生活起到指導作用。

  教材分析:

  《成功》這篇文章以個人經歷說道理,分析成功的三個必要條件,摜出無論是治學或是幹事業,都不能依賴天資和機遇,指出只有透過勤奮,才能走向成功。

  本文所講道理是通俗易懂的,如果只是乾巴巴就課文講課文,學生因為無新鮮感產生厭學心理,所以教育者必須佔有大量材料,才能講得有血有肉,生動感人。教者還要結合作者季羨林的經歷來講成功的公式。要引導學生結全中自身的體會來感悟、體會文章所闡明的道理。只有大家立在大量事實材料上的感悟才是真正的感悟。

  教學設想:

  本文語言平易,觀點明確,層次清晰,學生學民產起來還是易懂的,可以教的給學生質疑的思想、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文

  (出示圖片)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常常羨慕一些成功人士。我們羨慕科學家們為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我們羨慕作家們寫出優秀的作品;我們羨慕奧運冠軍們登上了最高領獎臺;可我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是如何成功的呢?他們成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他們成功背後有哪些故事呢?我們除了羨慕之外還應做些什麼呢?下在就讓我們一道走進文學泰斗季羨林老先生的《成功》一文。

  二、閱讀課文感知文字

  1、請輕聲,快速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並劃出作者對成功所持觀點的句子

  2、請幾位同學概括作者的觀點

  課件顯示: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其中勤奮最為重要。

  三、研讀課文探究文字

  圍繞“成功”的公式,作者是怎樣逐層展開論述的呢?請跳讀文章,思考並討論:(先自主思考,後合作解決疑難)

  1、作者對成功的三個條件各持什麼態度?(波浪線劃出)又是怎樣論證的?(做批註)

  2、成功的三個條件用“+”連線,論證時是否可以前後調換順序?為什麼?

  3、有人認為,第9節純屬多餘,你的看法呢?能否從內容和結構上作分析呢?

  4、作者在第10節對“境界說”的引用有什麼作用?

  解決了這些問題,再來整理文章,作者的寫作思路,便一目瞭然,按議論文的一般結構來劃分

  引論()——本論()——結論()

  四、拓展延伸佐證觀點

  九十歲高齡的季老先生,不傲慢,不教訓人,把自己的心得告訴讀者時語重心長,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親切自然。對於季老先生的諄諄教誨,我們頻頻點頭,那麼我們的運用能力如何呢?我們就來嘗試一下,有膽量嗎?(透過材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作者關於成功的三個條件和主次關係問題的論述,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請同學們運用作者關於構成成功條件的基本觀點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發現?

  材料一:電視劇《我的太陽》中有位女蹈演員,為了藝術上有所成就,不僅天天苦練,而且到35歲還不願生孩子,搞得婆媳關係很緊張,寧肯離婚也不讓步。可是她專業成績平平,一共也沒當過幾回主角,這位演員作了這麼大的犧牲,最後卻不得不忍痛離開臺。

  材料二:一隻蜜蜂要釀造1公斤蜂蜜,必須同在100萬朵花上採原材料,假如花叢同蜂房的距離平均是1公里,那麼蜜蜂要釀造1公斤蜜,就得飛行45萬公里,差不多等於地球赤道行11圈。

  材料三:貝多芬小時候彈鋼琴專注時,手指在鍵盤上磨得燙,為長期彈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涼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涼後接著彈,水在地板上積水成多,漏到樓下房東家裡卻渾然不知。

  材料四:王安石《傷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歲時就認識書寫工具,7歲就能指物作詩。鄰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詩並給他報酬。其父覺得有利可圖,便拉著他到處賺錢,不讓其學習,結果到20歲時”泯然眾人“。

  材料五:秦末,劉邦,項羽先後進入咸陽,當時項羽力量明顯強於劉邦,消滅他易如反掌,在”鴻門宴”上項羽不聽謀士范增之言除掉劉邦,沽名釣譽,聽信項伯之義之說放走劉邦,最後天下被劉邦所奪。

  五、拓展觀點情感教育

  以上我們重點討論了怎樣才能獲得成功,但什麼是成功,其實也值得我們思考。

  不同的人、事、物、境,會有不同的成功,所以“成功”在某些時候,不僅需要天資,勤奮和機遇,還需要……請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補充完整自己的成功之道。

  成功=天資+勤奮+機遇+……

  我的看法:

  六、教學小結

  看來獲得成功,需要的因素還有很多很多,但歸根到底,成功的決定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勤奮!看著偉人的成功,我們會覺得遙不可及,其實學習名人吧,勤奮勤奮再勤奮,只要你努力了,奮鬥了,成功便會觸手可及!

  天道酬勤!

  最後,讓我們懷著對季老先生的仰慕和敬佩之情,再來朗讀一下文章的9、10段,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勤奮,因為天道酬勤!

  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透過生活的觀察,讓學生感悟世界萬物復甦了,為春天增添了生機。

  【教學重難點】

  透過讀詩仿寫自己心裡流淌的詩。

  【教學過程】

  一、開啟詩(老師談話後,用優美的聲音給學生讀開啟詩)

  伴著晨光,伴著歡聲笑語,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天。親愛的同學們,用我們最美妙的聲音開啟美好的一天吧

  二、複習《露珠》

  女:誰都不要告訴好嗎?清晨庭院角落裡,花兒悄悄掉眼淚的事。

  男:萬一這事說出去了,傳到蜜蜂耳朵裡,它會像做了虧心事一樣,飛回去還蜂蜜的。

  合;誰都不要告訴好嗎?清晨庭院角落裡,花兒悄悄掉眼淚的事。萬一這事說出去了,傳到蜜蜂耳朵裡,它會像做了虧心事一樣,飛回去還蜂蜜的。

  三、學習新兒歌《晨光》

  今天是清明節過後,第一天上學,孩子們放了三天的假,對於今天來到學校,孩子們可能會有些不適應。三天的長假,孩子們或多或少都能從身邊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在此基礎上,繼續和孩子們走進春天的世界,從而感受到詩歌的魅力,同時,也想透過這首詩歌叫醒孩子們,讓孩子們能夠很快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來,和我們一起讀一讀這首詩吧!

  晨光

  金波

  女:晨光叫醒了風,

  風叫醒了樹,

  樹叫醒了鳥,

  鳥叫醒了雲。

  男:雲變成了雨滴,

  滴落在大海;

  海水變藍了,

  洗亮了升起的太陽。

  齊:太陽睜著亮眼睛,

  望著樹,望著花,望著鳥,

  到處花花綠綠,

  到處熱熱鬧鬧。

  1、集體讀,邊讀邊想像。

  2、分角色讀。

  3、配樂集體讀。

  在朗誦的過程中,我問孩子們,“晨光叫醒了風,風叫醒了樹,樹叫醒了鳥,鳥叫醒了雲。那雲又會叫醒了誰呢?哦,叫醒了你,你來讀讀,叫醒了……叫醒了……你來讀一讀,我想,在這美麗的春天裡,也一定叫醒了咱們蝸牛班級裡所有的孩子們,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4、認識雲。

  5、讀《雲》。

  雲

  我想變成

  一朵雲。

  又松又軟

  飄在藍天裡

  從這頭到那頭

  看夠了風景,

  晚上就跟月亮

  捉迷藏。玩膩了

  就變成雨。

  跟雷公

  結個伴,

  一起跳到

  人家的池塘裡去

  6、仿寫。

  7、展示學生寫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