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精選11篇)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由敘事而寫景,由寫景而議論,進而點明主旨的寫法;

  3、理解、評價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4、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重點】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難點】

  理解、評價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坐落在江蘇吳縣的範氏山莊,正殿中范仲淹塑像上方的匾上寫有四個大字:濟世良相。范仲淹入則為相,出則為將,曾帶兵守邊,是一位將相全才。然而他的戰功、政績並不為一般人所熟悉,而他留給後人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激勵後人不要計較個人得失,努力為人民為國家作出貢獻,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作者及滕子京簡介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文正是他死後封給他的諡號。

  在朝廷做官時,多次上書議論國政,要求改革時弊,任副宰相時曾針對當時的政治時弊,提出了十條改革意見,主張建立嚴密的任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吏治,推選法制,減輕徭役等,並先後頒佈了具體的方案。但不久,推行受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而失敗,不幸被貶到鄧州做太守。《岳陽樓記》就是他在鄧州任上應好友滕子京的邀請而寫。

  滕子京與范仲淹是同榜的進士,兩人的友誼也從此開始。滕子京因支援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由於範的推薦,滕在涇州做知守,再在慶州做知守,在慶州任上被人誣告擅自動用官錢16萬貫,終於被貶嶽州,心裡很有些憤慨。范仲淹擔心他惹出禍來,便借作文之機,寫出自己的理想,以規勸好友。

  三、誦讀

  1、自由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分組按要求誦讀:

  誦讀敘述寫作緣由的段落(第1段,標誌性句子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誦讀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第2段,銜遠山氣象萬千;標誌性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此指代什麼?)

  誦讀描寫陰雨天氣時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若夫淫雨霏霏虎嘯猿啼)

  誦讀描寫天晴時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至若春和景明此樂何極)

  誦讀描寫由陰雨天引發的情緒句子(登斯樓也)

  誦讀抒寫天晴時喜悅心情的句子(登斯樓也)

  誦讀議論抒懷段(標誌性詞語:嗟夫)

  3、齊讀全文。

  四、學生藉助註釋疏通文意

  五、課堂練習

  1、各種形式的誦讀。

  2、在教師指導下整理重點詞、句:

  通假字:具通俱,都的意思;屬通囑,囑咐的意思。

  重點實詞:謫、勝狀(勝景)、大觀、際、涯、備、湯湯、遷客、騷人、薄(日薄西山)、去、國、偕(白頭偕老)廟堂、微、進、退

  虛詞:然則、若夫、至若、或、是

  句式:吾誰與歸?(倒裝句,賓語前置)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倒裝名,定語後置)

  成語: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氣象萬千、心曠神怡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揣摩文章思路

  一、揣摩寫作意圖

  結合有關資料,再次明確本文的寫作意圖。

  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來規勸好友滕子京,希望滕子京能和自己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無論居廟堂還是處江湖都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二、揣摩構思特點

  基於以上寫作意圖,文章採用起筆於記,落腳於理,融說理於記事、狀物、抒情之中的思路,不露痕跡地達到了規勸的目的。

  三、探究思考

  第一段的敘述交待了什麼內容?屬詳寫還是略寫?

  (寫作緣由,包括時間、滕的遭遇與政績、重修盛況、由於不是重點,寫得特別簡潔,如寫滕子京的政績就只用了八個字: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第二段寫洞庭湖壯觀的景象,哪兩個詞能表現這層意思?具體寫景的句子是哪些?

  (勝景、大觀;銜遠山氣象萬千)

  前人之述備矣怎樣理解?與第一段哪裡照應?

  (與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照應)補充孟浩然、李白、杜甫的詩句。

  第二段中起過渡作用的是哪一句?其中哪個詞可以作為理解文章的切入點?過渡啟下引出了哪些文段?

  (用設問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過渡,引出了第三、四段,其中異字可以作為理解本文的切入點)

  第三、四段分別寫了什麼情況下洞庭湖的景色?由這不同的景色又產生了怎樣的情?這兩段的結構有何共同之處?

  (三段由淫雨霏霏天氣狀況下蕭條淒涼的景色引出遷客騷人的去國懷鄉,憂讒畏譏之悲;四段由春和景明天氣狀況下明媚怡人的景色道出遷客騷人的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之喜;兩段都是先寫景,後抒情。)

  第五段中或異二者之為中二者指什麼?古仁人不同於遷客騷人的地方是什麼?

  (二者指因陰而悲和因晴而喜這兩種心情。而古仁人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面說法是什麼?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退指什麼?

  (進指居廟堂之高;退指處江湖之遠;這一句是對上面的總結,並自然而然引出了問題然則何時而樂耶?)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誰的看法?作者同意這種觀點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作者用這樣的問句結束全文,有何用意?

  (古仁人,由微斯人,吾誰與歸?可以看出作者同意古仁人的觀點,作者以此作結是希望滕子京能做一個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四、整理思路,幫助背誦(見板書)

  五、課堂小結

  本文是作者應好友之請,為新翻修的岳陽樓寫的記文。作者以簡練的語言,鄭重地敘說了事情的本末,準確地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觀勝景,著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意境,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理想,在記山記水的背後,寄寓了作者政治改革失敗後憂國憂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掌握重要加點字詞。

  2、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培養翻譯和朗讀的能力。

  3、瞭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4、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重要加點字詞。

  2、瞭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教學過程:教師個人修改意見

  一、作者介紹,解題。

  同學們預習了《岳陽樓記》(板書),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古代散文,作者是范仲淹(板書)。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中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幼年時代家境貧寒,在母親教育下,發憤讀書並懷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進士。後來曾經鎮守西北邊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進犯。1043年任參知政事,任職期間,敢於直言,實行有一定進步意義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貶到鄧州任太守。《岳陽樓記》便是他在鄧州任上應好友滕子京所請而作。作者一生的詩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裡。

  作者的生平情況以及經歷要詳細介紹。

  滕子京與范仲淹同榜考中進士,兩人的友誼是從這時候開始的。滕子京支援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由於范仲淹的舉薦,藤子京先知涇州,後知慶州。慶州任上,被人誣告擅自動用官錢十六萬貫,終於被貶謫守嶽州,心裡很有些憤慨。

  范仲淹很擔心他惹出禍來,想找機會勸他,恰好趕上他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作記。范仲淹就借題發揮,寫出自己理想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勉勵滕子京學習古代有修養的人,不計較個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當時范仲淹的處境同滕子京一樣,寫此文是勸友也是自勉。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小黑板,指名學生給下列字注音:課前佈置預習作業。

  謫(zhé)屬(同“囑”zhǔ)霪(yín)

  霏(fēi)檣(qiáng)楫(jí)

  冥(míng)讒(chán)偕(xié)

  三、解釋下列加黑的詞(括號中為答案):

  1、謫守巴陵郡(做州郡的長官)

  2、越明年(到了)

  3、政通人和(順利)

  4、增其舊制(規模)

  課文翻譯讓學生自由完成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透過講解難字詞來疏通文意

  2.體會寫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意圖

  3.培養學生初步文學欣賞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語言)

  教材分析:

  重點:目標1

  難點: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意圖

  教具:多媒體電教平臺(電腦、錄影機、電視機)

  教學過程:(凡行楷字部分都是用螢幕顯示的)

  一、複習提問,匯入新課(2)

  1.抽查中下生翻譯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教師指出:課文3、4自然段主要寫了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本節課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看看遷客騷人覽了什麼物,由此產生了什麼(之)情?(板書1)

  二、分析第三段和第四段

  (一)創設情境,帶領學生領略洞庭湖氣象萬千之大觀(4)

  看錄影,要求結合文字與錄影,體味岳陽樓一陰一晴的生動景象及遷客騷人一悲一喜之情。

  (二)疏通文意,多種形式檢查翻譯情況

  1.第三段(8)

  1)透過講解難詞難句來疏通文意

  難字詞(要求掌握其含義)

  薄暮冥冥(迫近)去國懷鄉(離開)(國都)

  虎嘯猿啼(長聲吼叫)(悲啼)

  難句翻譯登斯樓也.....感極而悲者矣(教師引導抓住關鍵詞登...也,則有....師生集體試譯

  教師明確

  2)提問檢查翻譯情況(上一節已佈置了課外作業)

  A.一中下生翻譯若夫.....山嶽潛形

  B.中等生翻譯商旅....虎嘯猿啼

  2.第四段(5)

  1)學生結合課外作業中碰到的問題(主要是難字、詞、句)自由提問,相互解決,教師作好調控,並注意抽查個別問題。例如:

  難字詞春和景明(日光)而或(有時)一碧萬頃(一片)皓月千里心曠神怡長煙一空(全)

  難句登斯樓也.....其喜洋洋者也(注意與上一段的難句比較,從中掌握翻譯的方法)

  (三)分組朗讀三四兩段,結合剛才看到的錄影,體會作者寫景的形象性。(男生讀第三段,女生讀第四段)(3)

  三、小組討論下列問題(6)

  1.這兩段文字描繪了洞庭湖哪兩幅畫面?請劃出有關語句。

  2.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的寫作目的是什麼?(要求:聯絡上下文來理解,教師作好指導,從中體會作者寫景抒情的意圖)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岳陽樓記》是一篇傳統名篇,是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它是一篇散文,語言優美形象而富有音樂美,文章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大量使用駢句,語言凝練。以"記"為名,先敘事後寫景,進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髮議論,環環相扣,層層蓄勢,表達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教學本文利於培養學生的勵志胸懷,偉大情操。

  學情分析

  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這篇文章較淺易。他們有一定的文言基礎,並懂得一定的朗讀技巧,我教學本文是要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我準備用播放四大名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分組討論,互問互答的方式來解決本文的教學重點,以朗讀品味貫穿課堂教學始終。具體步驟如下:

  1.名樓圖片欣賞:用四大名樓匯入課題,重點欣賞岳陽樓的勝景。(多媒體播放圖片)

  2.名人激情朗讀:播放聲音圖象檔案,示範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3.合作討論:抓重點字詞句理解含義,領會文章大意。

  4.共同探究:根據個人理解,展開互問互答活動,強化對文章思路的分析。

  5.師生歸納小結:教師作總結性歸納,強化文章重難點。

  6.延伸拓展:完成相關練習題,鞏固所學內容,拓展思維。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寫景抒情、對比出旨的特點,領會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朗讀,提高誦讀能力,追求朗讀的最高境界——品味意境,讀出情感。

  2.領會本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以及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3.品味、鑑賞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語言美,逐步提高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深刻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所體現的作者的政治抱負及其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多方面的積極意義,激發學生胸懷天下,以利民為己任,以強我中華為宗旨,積極進取,大膽開拓,做一個有胸懷有偉大情操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透過反覆朗讀理解重點字詞句的含義,從而疏通文意,並從寫作特點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難點: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意圖,領會警句在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意圖,領會警句在文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礪志情懷。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透過與兩類人的比較,能說出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

  2、正確把握文章的主題。

  3、理解作者憂樂觀的現實意義。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境界。

  2、透過對作者憂樂觀的評價,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習過程:

  一、美景欣賞

  自讀課文,劃出描寫岳陽樓景色的句子,讀一讀,試簡要概括它們的特點,並說說它們之間的關係。

  二、情感體驗

  1、劃出文中描寫人們欣賞景物所產生的情感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他們有什麼不同。

  2、造成他們產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是什麼?結合課文內容,試作分析。

  三、作者之志

  1、面對這樣兩種人的表現,作者的態度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從最後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的寬廣胸襟和的政治抱負。

  四、文章主題

  1、滕子京是否屬於“仁人”?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2、你認為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麼?

  五、“仁人”之心

  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范仲淹身上,我們看到了憂國憂民的責任心和先苦後樂的憂樂觀。面對這樣的“仁人之心”,你有怎樣的感悟。請聯絡你的生活實際談談。

  六、學(教)後記

  七、隨堂練習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解釋加點字詞

  ⑴古仁人之心()⑵或異二者之為()

  ⑶先天下之憂而憂()⑷微斯人()

  2、翻譯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誰與歸?

  3.“古仁人”的“憂樂”與“遷客騷人”的“悲”“喜”形成鮮明對比,前文中概括寫“遷客騷人”的悲的句子是“”,喜的句子是“”。

  4.文段中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是;表達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是。

  5.下列說法不恰當的是:()

  A此段文字在《岳陽樓記》中是顯示主題的段落,作者在此段中抒發了自己的遠大抱負。

  B此段文字探究了古仁人的博大胸懷,揭示了古仁人與上述兩種人不同的思想根源。

  C此段文字在前文寫景的基礎上闡發議論,點明全文的中心。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文體知識,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翻譯。

  2、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課文內容。

  3、針對本文,強化內容理解,並培養學習文言文能力。

  【學習重點】

  1、掌握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翻譯。

  2、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課文內容。

  【預習導學】

  一、朗讀詩歌,圈點課文生字詞

  謫守()銜遠山()朝暉夕陰()遷客騷人()

  霏霏()檣傾楫摧()薄暮冥冥()

  沙鷗翔集()滕子京()浩浩湯湯()瀟湘()淫雨()怒號()山嶽潛形()

  波瀾不驚()寵辱偕忘()

  作者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歲進士及第,因敢於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死後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背景連結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寫的。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因才華出眾但豪邁自負,被權貴所嫉,貶謫到嶽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機會。適逢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代筆記勝,這就給了范仲淹一個規箴知己的好機會,因自己在貶中,亦有抒發自己理想的需要,於是范仲淹就寫下了這篇抒發自己胸襟、規勸朋友的千古名篇。

  二、文學常識

  《岳陽樓記》選自,作者,字,蘇州吳縣人,(朝代)著名家,家,死後諡號,著有。

  【合作與探究】

  (一)理解詞語

  1、重點實詞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增其舊制

  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

  連月不開則有去國懷鄉

  沙鷗翔集而或長煙一空

  把酒臨風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誰與歸是進亦憂,退亦憂

  2、通假字

  百廢具興屬予作文以記之

  3、一詞多義

  (1)夫

  ①予觀夫巴陵勝狀

  ②夫環而攻之

  (2)觀

  ①予觀夫巴陵勝狀

  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極

  ①南極瀟湘

  ②感極而悲者矣

  (4)或

  ①而或長煙一空

  ②或異二者之為

  (二))翻譯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4、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5、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三)整體感知

  課文可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內容分別是什麼?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文體知識,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翻譯。

  2、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課文內容。

  3、針對本文,強化內容理解,並培養學習文言文能力。

  【學習重點】

  1、掌握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翻譯。

  2、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課文內容。

  【合作探究】

  (1)請簡要概括第一段所寫的內容,然後指出哪些內容寫出了滕子京的政績?

  (2)在第二段中用橫線畫出描寫岳陽樓大觀的語句,並分析作者從哪些方面展開對景物的描寫?

  (3)第二段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背景是什麼?

  (5)文中總寫洞庭湖景觀的句子是:

  (6)從文中看,“前人之述”指的是:

  (7)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與文中所描寫的洞庭湖的景色、氣勢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點。

  (8)在第四段中找出與第三段中的“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形成鮮明對照的句子,並分析形成這兩種心情的原因是什麼?

  (9)文中與“以物喜”“以己悲”相照應的句子分別是什麼?

  (10)點明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11)“是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退”分別指的是什麼?

  (12)怎樣理解文中“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13)作者認為,怎樣的抱負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A.新市長上任兩年,全市面貌大變,社會安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真是

  B.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該擁有

  C.文中抒發了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

  【課堂檢測】

  一、閱讀課文第3、4、5段,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加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8分)

  A.檣傾楫摧傾家蕩產

  B.憂讒畏譏樂以忘憂

  C.去國懷鄉觸目傷懷

  D.或異二者之為神情特別

  2.解釋下面加點詞語的意思。(8分)

  (1)山嶽潛形潛:

  (2)薄暮冥冥薄:

  (3)把酒臨風把:

  (4)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8分)

  (1)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2)微斯人,吾誰與歸?

  4.登樓者面對兩種不同景色產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寫這一內容的目的是什麼?請結合選文回答。(8分).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篇8

  一、匯入

  以一篇時文作為課文教學的導言。教師先請一位同學朗誦這篇文章。文章點明瞭《岳陽樓記》的三大優點:寫景好、政論好、人生觀好。教師順此帶領學生進入課文。

  二、讀講

  把課文立意新(政論好、人生觀好)與語言美(寫景好)作為重點。採用反覆朗誦課文並當堂背誦的方法,在不斷吟誦中深化對重點問題的理解。

  第一節:瞭解寫作的時代背景及原因。

  第二節:欣賞洞庭湖全景。體會轉折句的作用。

  第三節、第四節:把握景與情的關係,落實對字詞、表現手法的理解。

  第五節:理解全文的主旨。

  以上教學過程中,朗讀形式多樣,背誦則結合講析逐步進行;以讀為主,讀讀講講。

  三、辨異

  羅列一些意見不一的解釋性內容,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判斷,去決定取捨。如“而或長煙一空”有兩種解釋:

  ①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

  ②;霧氣充滿天空。要求學生對比著結合課文分析。

  四、歸納

  著重從語言方面去探究,分別從詞語、句式、修辭、節奏等方面去概括、歸納:

  1.詞語——爐火純青,如“銜遠山,吞長江”。

  2.句子——精練形象,如四字句式中,有成語、對偶句、排比句等。

  3.修辭——巧妙運用,如對偶,對比、排比、借代等。

  4.節奏——抑揚頓挫,具有音樂美。

  五、補析

  教師還強調了文章開頭及結尾容易被忽略的地方。開頭似乎平淡,其實包含了作者對滕子京的讚頌,對當時政治的不滿,結尾既是對古仁人的愛慕稱讚,又是作者政治理想的表白,也是對朋友的勸勉,情在意中,意在言外。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2、有感情地誦讀

  3、掌握重點文言詞語意義及用法

  教學重、難點:

  同目標2、3

  教學用品:

  錄音機

  教學環節

  師生共研內容

  教學法指導

  修正欄

  匯入:

  合作探究

  同學們,這裡有一副對聯: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你們能知道:它涉及的是哪篇文章,哪一個人嗎?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為官以後始終嚴於律己,以人民疾苦為念,並以所得俸祿在家鄉置“義田”千畝,救濟族中貧寒的人,死後無餘財;在朝廷則敢於直言進諫,被歐陽修譽為“立朝有本末”,雖屢遭貶謫,而全不在意。俗話說,“文如其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范仲淹的代表作。《岳陽樓記》,看看他是怎樣透過自己的文章來真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一)誦讀課文

  1、自主朗讀

  學生自由讀課文,正音,整體感知課文。

  2、指名朗讀

  3、分組活動

  【投影】①謫(zhé)屬(同“囑”)(zhǔ)浩浩湯湯(shāng)

  若夫(f0)憂讒畏譏(chán)偕(×īé)

  【投影】②銜/遠山,吞/長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聽錄音,可以輕聲跟讀。

  5、再次自由讀,讀通課文。

  6.展示交流

  指名學生朗讀,學生自由點評。

  【討論】朗讀每一小節應帶著怎樣不同的感情?‘為什麼?

  (合作交流,解談探究,學習一、二節

  1.自學尋疑。

  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書下注釋和工具書閱讀前兩節。口述文章大意,疑難處作出標記。

  2.互助答問

  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疑問,回答力求簡潔有個性。

  3.積累突破

  指導學生積累重點字詞,對照投影內容自我檢測。

  【投影】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並理解句意。

  ①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②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歲賦其二

  更若役,復若賦

  ③予觀夫巴陵勝狀

  ④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4.引導分析

  討論這兩節在文中的作用。

  (三)課堂小結

  學生談學習收穫。

  指名回答。板書岳陽樓記范仲淹

  簡介范仲淹

  1、引導學生放聲自由朗讀課文,利用書下注釋、字典或同桌交流解決閱讀障礙。

  2、引導評價

  3、指導學生對照投影內容,分小組朗讀課文(相互糾正字音和斷句)

  6【點撥】第1節用敘述性的平和的語調誦讀。第2節是對洞庭湖美景的氣勢磅礴的描繪,應帶著讚美之情朗讀。第3節是對陰雨天景色的描繪,畫面陰冷,感情悲傷,誦讀時語調要低沉,速度要緩慢,要讀出壓抑感。第4節是對晴天美好景色的描繪,畫面晴朗,感情喜悅,誦讀時語調要輕快,停頓宜稍短,要讀出喜悅感。第5節要把理性思考的韻味讀出來。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視答疑。

  指名回答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疏通文句,並嘗試背誦課文。

  2、識記文言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3、能找出過渡性的詞句,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

  2、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多媒體出示詞句練習。

  a.解釋詞義:

  (1)乃重修岳陽樓

  (2)屬予作文以記之

  (3)予觀夫巴陵勝狀

  (4)此則後陽樓之大觀也

  (5)前人之述備矣

  (6)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7)若夫霪雨霏霏

  (8)薄暮冥冥

  (9)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

  (10)至若春和景明

  (11)而或長煙一空

  (12)寵辱偕忘

  (13)或異二者之為

  (14)是進亦憂,退亦憂

  b.翻譯: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微斯人,吾誰與歸?

  (4)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二、精心匯入

  1、以賞析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匯入課文。

  2、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三、解難答疑

  1、學生集體朗讀課文。

  2、請學生說說預習感受。

  3、學生質疑,小組討論後,教師點撥明確。

  4、學生自由朗讀剛才自己有疑難的語句,進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讀分析

  本文做到了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請同學們找出對應的語段或語句。

  2、第一節的“謫守”與第二節的哪個詞對應?他們被“謫”後的心情會怎樣?

  “謫守”與“遷客”對應。

  3、第二節中有一個過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對“遷客”之“情”的描寫,請找出來,讀一讀。

  過渡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4、“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異”,那麼究竟有什麼不同呢?為什麼會有不同呢?

  “物”“異”而“情”“異”:陰冷險惡——悲;春光明媚——喜。

  5、“古仁人”的“覽物之情”又怎樣呢?他們是怎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麼,他們以什麼為“喜”,又以什麼為“憂”呢?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們以“天下”為“憂”,以“天下”為“樂”。

  6、作者把“遷客騷人”與“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麼?

  既是自勉,更是勸慰友人。

  7、另外,本文能做到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還得益於幾個關鍵性詞語的恰當地配合使用,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觀夫——然則——若夫——則有……者矣——至若——則有……者矣——嗟夫——然則——噫”這些標誌性詞語的運用,使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一氣呵成,渾然一體。

  教師小結:全文先以敘事帶出寫景,然後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後由情抒議,點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議的高度融合。

  板書(多媒體顯示)

  遷客騷人謫古仁人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積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

  2、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培養翻譯和朗讀的能力。3、瞭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4、背誦全文教學

  教材分析:

  重點:

  掌握重要加點字詞,背誦課文

  難點:

  1.學習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2.抓住本文駢散結合的寫法。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合理停頓,抑揚頓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達到順暢地背誦全文的目的。

  教學設想:

  本課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實詞、虛詞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譯理解外,還要學習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因此學習中把重點放在文言知識的掌握上,難點放在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封建時代許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窮則獨善其身,大則兼濟天下”當作自己的人生信條。他們為官時積極從政,力主改革,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貶時,則寄情山水,獨善其身。蘇軾、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別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表現出了闊大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成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名篇《岳陽樓記》。

  二、作家作品簡介

  1.作家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歲登進士第,因敢於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聖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

  寶元三年,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屢立戰功。慶曆三年,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蔭”為官,選用幹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導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於慶曆五年貶放鄧州,以後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後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後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後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背景資料: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而貶官河南鄧州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寫的。膝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的岳陽樓寫記,並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因才華出眾但豪邁自負,被權貴所嫉,貶謫到嶽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機會。適逢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代筆記勝,這就給了范仲淹一個規箴知己的好機會,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貶中,亦有抒發自己理想的需要,於是范仲淹就寫下了這篇抒發自己胸襟、規勸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陽樓: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巴丘山下,原來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朝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雅客登樓賦詩。後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詩人相繼登樓吟詠,岳陽樓聲名鵲起。

  三、合作探究

  (一)研讀第1段。教師範讀課文,從情感上抓住學生。

  1.對照書下注釋,理解重要的詞句。

  詞:

  越明年、謫、守、增、制、屬、作文

  句子: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2.思考與討論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麼內容?

  明確: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

  (2)作者開篇用“謫”字點明瞭滕子京當時的處境。可見滕被謫以後心情不會太好,作者開篇直指,有何用意?

  滕子京雖被貶嶽州,卻積極從政,政績斐然。“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既是為了稱讚好友不以個人沉浮為意,一心寄情與民的高尚情懷,也是為了勉勵他像

  “古仁人”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曆五年也遭貶謫,也是為了自勉勉人。

  (二)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朗讀朗讀,然後學生合作解決重要的詞句。

  1.要著重理解的詞句。

  詞:夫、勝狀、暉、備、然則、極、

  騷人、得無異乎

  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於形象,氣魄宏大。

  (1)找出本段概括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確(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重點句子的賞析

  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係。“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係,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氣勢磅礴。“銜”、“吞”字連用,化靜為動,使描寫的景物富於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加強氣勢,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2)這一節的寫景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作者從岳陽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開闊的景緻描寫,引出“遷客騷人,多會於此”,由此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異”和感受之“異”為結尾的議論作了鋪墊。

  大聲朗讀這兩段,在熟練的基礎上背誦

  四、總結:重修岳陽樓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五、作業設計: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

  范仲淹

  作記的緣由

  屬予作文以記之。

  洞庭全景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