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

《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

《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作必要的語言積累,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語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本文透過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由具體現象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體驗作者的生命意識,我們應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裝置。

  沒有條件的地區可準備錄音機、磁帶(輕音樂)、放像機、錄影帶(森林大火的場面)、投影儀、投影片。

  [設計思路]

  1、新課標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的素質、能力,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根據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參與才能有審美活動,因此,本文應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

  2、“生命”是個深奧的話題,要讓初一學生真正理解它會有一定難度,可讓學生透過朗讀,對課文中具體生命現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透過“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最能引起他們共鳴的語言,深入課文內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懷,或許可領悟生命的可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畫面,教師講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個蟻穴被大火團團圍住,裡面成千上萬的螞蟻為了活命,緊緊抱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大蟻球,滾向火海,隨著劈哩啪啦的聲音,外層的螞蟻紛紛死去,蟻球也越來越小,但它們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滾動,直到變成一個小球,但終於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邊親眼目睹,你會想些什麼?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螞蟻,你會選擇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為了生命的延續,螞蟻不惜代價,世間萬物為了不辜負上蒼賦予的生命,都在頑強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觸控著自己的心跳,走進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貴。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指名學生朗讀課本,讀時以適合本課的輕音樂相配。同時要求大家思考:

  1、請用一個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對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最有啟迪或感觸?

  三、賞讀課文,感悟生命:

  1、師:同學們,剛才在朗讀後,大家談了自己對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麼作者有沒有在文章中告訴我們她對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他們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文章的最後兩節,並指名學生示範朗讀,然後齊讀。

  2、作者的這些對生命的感悟是由什麼引發的?具體在哪些語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在文章的1、2、3節。學生體會朗讀時的感情、語調,然後分角色男女生朗讀1—3節。

  3、小組討論:三個事例為什麼這樣排列?它們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麼不同?從作者對生命的呼喊中,你又有什麼新的感悟呢?

  學生小組討論時,教師巡迴指導:三個事例內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淺;學生談感悟時應鼓勵他們暢所欲言。

  4、如果時間允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自己還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拓展練習,加深感悟:

  學完文章,我們感覺到,只要我們細心的觀察生活中的種種生命現象,用心靈去體驗它們對生命的珍視、渴望,我們就會從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哪些類似的現象,你的想法是什麼?

  仿照作者這篇文章的結構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請你就生活中見到的其他類似的生命現象,寫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寫現象,再寫感悟,字數100字左右。

  五、課堂小結,歸結板書:

  今天,我們一起乘坐作者的生命旅車,經歷了一次探究生命的情感之旅,旅程已接近尾聲了,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次旅途中你最大的收穫嗎?

  學生回答,歸結板書

  同學們說得很好,只要我們能珍惜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頑強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們一定能見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語言,積累並運用。

  3、在薰陶感染中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讀課文,品味語言。

  2、概括三個事例,並理解從中引發出的對生命的三點思考。

  【教學準備】

  1、讓學生蒐集古今中外有關“做生活的強者”、“不向命運低頭“的事例。

  2、查資料,摘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主人公保爾關於“生命意義”的一段話,並背誦。

  3、教師準備音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教學內容】

  一、匯入新課

  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創設氛圍,學生講述貝多芬的經歷,引出本文。

  (設計意圖:以音樂開始,不僅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更創造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氣氛,有助於學生快速理解作品。)

  二、瞭解背景,整體感知

  1、默看註釋①,瞭解作者身世。

  2、速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思考:課文圍繞“生命“寫了幾件事?試用簡明語言概括出來。

  明確:事例一:飛蛾的掙扎

  事例二:瓜子的萌芽生長

  事例三:心臟的跳動

  3、齊聲朗讀最後三段:

  思考:從中可看出作者由三個事例中引發出了對生命的哪些思考?

  明確:①必須對生命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②生命短暫,生老病死無法捉摸,但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

  ③要珍惜生命、珍惜時光,不論命運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學生可以聯絡上下文,從閱讀材料中捕捉到重要的資訊,理解文章主旨。)

  三、朗讀全文,深入研讀

  1、朗讀訓練:

  ⑴各自練讀;

  ⑵齊聲朗讀。

  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2、探究問題:(分四人小組討論分析)

  ⑴“我”為什麼忍不住放了那騷擾著“我”的小飛蛾?

  ⑵小瓜苗僅活了幾天,說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嗎?

  ⑶三個事例為什麼這樣排列?為什麼前面列舉的都是小蟲子、小瓜苗之類的小生命?

  ⑷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麼不同?

  明確:①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那強烈的生之慾望令作者震驚、敬佩。

  ②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其長短,只要它能讓有限的生命發揮無限的價值,它就擁有了巨大生命力。

  ③由物到人,逐步揭示主旨。小小的生命尚且能夠頑強生活,人就更應該珍惜生命,勇敢堅強。

  ④參見前文中的三種思考。

  (設計意圖:這幾個問題的設計,很好地引發了學生深入鑽研的興趣,使學生在欣賞中,真正領悟作品的內涵。)

  3、教師小結:

  記得有這麼一段話:“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寬度。”是的,活著就要活得精彩有意義。本文作者從自己的切身經歷中,深深地引發出對生命的思考,她由衷地呼喚生命,表達出自己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適宜地介紹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句,擴大了學生閱讀範圍,拓展了視野。)

  四、品味語言,欣賞積累

  1、動人的情節,深刻的思想,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傳達的。讓我們一起來揣摩詞語,品析鑑賞。

  同位交流研讀:

  ⑴“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中“躍動”能否換成“跳動”?為什麼?

  明確:不能,躍動表達心情急切,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慾望”。

  ⑵第2段中的“竟然”,“竟”表達了一種什麼意思?

  明確:指出乎意料之外,表現出作者驚喜之情。

  ⑶“那一股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作者為什麼“肅然起敬”?

  明確:因為小瓜子能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石縫中,不屈的向上,茁壯成長,作者對此十分尊敬。

  ⑷“從那一刻起,我應許自己,絕不辜負生命”中“應許”和“辜負”如何理解?

  明確:“應許”指答應;“辜負”指對不住(期望)。

  ⑸課文題目中“生命”為什麼重複?

  明確:重複是為了強調,表現出作者強烈的感受著生命的可貴併發自內心的呼喊。

  (設計意圖:讓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有意識地去積累運用。)

  2、積累運用:

  選擇下列詞語,不少於3個,連成一段話。

  庸碌辜負肅然起敬價值光彩有力昂然挺立茁壯掙扎擎天撼地。

  五、拓展遷移,體驗反思

  1、圍繞文章三種思考,聯絡生活,再舉一兩個事例。

  如:張海迪,高位截癱,卻矢志不移,自學成才;音樂家貝多芬,雙耳失聰,卻憑著頑強意志和對音樂的摯愛,創作出《命運交響曲》;史蒂芬·霍金,身殘志堅,勇敢無畏地開發數學新領域。

  2、自然界中,還有哪些事物令你為其生命力讚歎不已?

  3、學生自由發言。學了本文,你想對杏林子說些什麼?又想對自說些什麼?

  可圍繞課文主旨來說,教師應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不拘一格。

  4、齊聲朗讀保爾的那段話。

  (設計意圖:延伸部分,體現出“新課標”中語文教育的特點,即語文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絡促使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

  六、佈置作業

  1、背誦最後三段。

  2、比較閱讀:將課文與美國克倫·沃森的同題文章《生命生命》作比較,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

  再次播放《命運交響曲》,結束。

  【評析】

  本教案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注重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和語文素養的培養,突出了教師的引導性,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流程為三大板塊:整體感知,研讀賞析,

  拓展體驗。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設在開頭結尾,使這節課渾然一體,同時也創設出良好的意境,吸引了學生。“拓展遷移,體驗反思”這一環節,豐富了課堂容量,激勵著學生去主動積極地求知讀書,起到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下面的問題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學習作者透過具體事例闡述主旨的寫作方法。

  3、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的短暫與可貴,懂得珍惜生命,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教學重點】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的短暫與寶貴。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的。

  【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培養了較好的語文學習興趣,能夠運用合作、討論等形式展開閱讀活動,初步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本課將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採用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展開學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以多媒體播放小草破土而出、小花漸漸開放、小雞破殼而出、小鹿出生後頑強站立的畫面。

  師:從這組畫面中你們感受到了什麼?

  生:

  ⑴小草從地裡鑽出來需要有巨大的力量。

  ⑵小雞在蛋殼裡長大後要想從殼裡出來也要用很大的力氣啄碎蛋殼才行。

  ⑶我從看過的資料上知道小鹿要想活必須在出生後40分鐘內站起來才行,而且只能自己站起來,要不就不能活命。

  2、師:在我們這個有著眾多鮮活生命的星球上,許多生靈以他們獨特的方式展示著一個嶄新的生命的開始,它們透著一股子頑強不屈的巨大力量。今天,我們一起來結識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女作家──杏林子所寫的有關生命的文章。

  師:哪位同學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作家?

  生:杏林子的本名叫劉俠,12歲的時候染上了類風溼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她忍著病痛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

  師:那你知道她的病情惡化到什麼程度?她的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寫成的嗎?

  生:她癱瘓在輪椅上。

  師:是的,在長達50年的病痛煎熬中,她曾因病變而呼吸困難,一度有生命危險,全身的關節也已經損壞。輪椅上的杏林子在膝蓋上架上小木板,用兩個手指夾著筆寫作。在這種幾乎無法執筆的情況下,她硬是憑著堅強的毅力在病中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她的作品中充滿了求生的意志。這節課讓我們走近杏林子,感受她的作品帶給我們的生命的震撼!板書題目,指生讀題。

  3、師:既然生命中蘊含著巨大的力量,我們應該怎麼讀才能讀出這種力量?(生體會到這兩個詞在讀時要一聲高於一聲,語氣漸強)

  再指讀,齊讀課題。

  二、理解課文

  1、初讀課文:

  師:請大家出聲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從那些事例中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

  生:作者從三個事例中講出了對生命的感悟: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自己的心跳。

  師:這三個事例你最喜歡哪一個?找出來默讀,在讀後想一想你為什麼喜歡它?從這個小故事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發?

  生默讀。

  2、感悟課文:

  師:誰來說說你讀後有什麼收穫?

  生:我喜歡第一個事例,因為一個小小的飛蛾在被人抓住後能拼命地掙扎,希望逃脫,可以看出它很想活命。

  我也喜歡這一段,因為小飛娥被抓住後並不甘心等死,而是積極求生,可見它對自己的生命多麼愛惜。

  生:我喜歡第三個小事例,因為作者從自己的心跳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還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生命的偉大。生命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不能隨便地糟蹋它。

  生:我喜歡第二個事例,因為一個弱小的瓜苗卻能頑強的生長在磚縫裡,隨只活了幾天,但那頑強的生命力讓我難忘。

  師:你們說得真好,一個小小的生命同浩瀚的宇宙想必是渺小的,但我們並不能因為生命的`弱小而去忽視它、糟踐它,而是應該……

  生:愛惜它。

  3、指導朗讀:

  師:在課文裡作者寫出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話語,請大家再讀課文,找一句你最喜歡的語句把它畫下來,多讀幾遍,體會它的意思的同時練習讀出你的感受。

  生讀書勾畫並練習朗讀。

  師:誰來說說你的發現?

  生:我喜歡文中這一句話“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這句話告訴我們生命雖短暫,但只要我們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就不是白白度過的。(生讀)

  生:我喜歡文中這一句話“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這句話我把“於是、一定、白白流失、光彩有力”慢讀、重讀。(生讀)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發現,請在小組裡把你的發現說給大家聽聽。

  學生小組交流……

  師:大家不但說得好,讀得也棒,我真為你們高興。

  三、擴充套件交流

  師:“一例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到來;一條醜陋的毛毛蟲,可能蛻變成一隻五彩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蹟。”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喜歡的人生格言也告訴大家?

  生交流自己蒐集的人生名言。

  師:我們從一句句震撼人心的警句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貴與偉大,那麼你還知道那些有關感動生命的故事。

  生讀自己蒐集到的感悟生命的故事。

  師:生命決不是短暫的蠟燭,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我們應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讓生命活出光彩,活出價值。

  《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初讀課文,糾正字音,幫助理解部分詞語。大概感知文章內容,並滲透朗讀方法和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讓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機融合,渾然一體,進而讓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讓有限是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析、感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學過程:

  一、在交流中入課:引發生命的思索

  1、寫“生命”讓學生讀。

  2、談自己對生命的理解

  3、介紹作者

  4、讀課題

  二、在閱讀中品悟:觸控生命的脈搏

  (一)、初讀感知文章內容

  1、檢查預習情況,讀文

  2、糾正字音,理解詞語

  3、感知課文內容

  (二)、深讀感受生命的含義

  自由讀,讀邊感受那些地方是你沒有想到的?

  1、走進飛蛾

  2、走進香瓜子

  3、走進杏林子

  三、在思考中提煉:聆聽生命的拔節

  師:是啊,生命是什麼呢?這個一開始我們回答不了的問題,現在能回答出來了麼?

  1、學生自由說

  2、師出示

  3、學生讀

  四、在標點中抒懷:舒展生命的張力

  師:不同的人對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對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樣的,請你把自己對文字的感悟化作標點,加在課題上。

  總結:謝謝同學們給我的標點賦予了這麼多層含義。我覺得你們加的每一種標點都是有道理的,它也提醒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生命存在,或者是一隻小狗,或者是一朵鮮花,或者是一株小草……雖然生命存在的形式不一樣,但是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我要向大家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在以後的日子裡無論遇到什麼都要記住,對待自己的生命要格外地珍惜,對待別的生命要心存敬畏。

  五、在生活中追問:走進生命的林子

  師:生命是什麼呢?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會告訴我們不同的答案。窗外楊柳依依,生命就是楊柳那嫩綠的枝條;課堂上看到你們的張張笑臉,生命就是同學們如花的笑靨;聽到黃鸝在柳枝間鳴叫,生命就是黃鸝那清脆的歌聲。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麼呢?開啟你的記憶,把五彩的生活放進來吧,拿起筆,可以以生命是什麼為題寫一首詩,也可以寫一段生命的感言,還可以像作者一樣寫一件事,讓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學生寫作、交流,教師隨機點評)

  六、板書

  16、生命生命

  珍惜!敬畏!

  《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正確書寫“鼓動、躍動、慾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感匯入

  1、小時候,在小院的牆角丟下幾顆葵花子,不料過了一些日子,竟然長出兩棵葵花秧苗,我不禁驚歎起向日葵那頑強的生命力,相信同學們的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能列舉一些嗎?生交流,師引導學生說一說從這些生命現象中感悟到了什麼?

  2、簡介作者: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歲時,因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全身關節大部分遭遇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但是殘而不廢的她,憑著頑強的毅力堅持學習,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就是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整體把握

  1、輕聲讀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搶讀生字,讀的好的學生介紹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圍繞“生命”寫了哪幾個事例?

  4、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用簡潔的語言對三個事例概括,並進行板書,共同進行評點。

  三、細讀課文,突出重點。

  1、自瀆自悟,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覆品讀,把自己的感悟寫在旁邊。

  2、小組交流,暢談自己的體會,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指名讀學生自己選擇的段落,聯絡實際談感受。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感悟語言。

  1、默讀課文,畫出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或語段,反覆誦讀。

  2、小組交流:小組同學每人讀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語段,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3、集體賞評:學生自由交流彙報,教師指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透過朗讀表達出來。

  二、通讀課文,暢談收穫

  1、回讀全文,在我總結學習收穫。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以及生命的感悟,還要引導學生從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和語言等方面談自己的學習收穫。

  四、讀背說寫,積累運用

  1、舉行朗讀比賽: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比一比誰讀得好。教師引導學生對朗讀的同學進行評議,並請讀得好的同學介紹自己的成功秘訣。

  2、練習背誦:這篇課文短小精悍、意蘊深厚,稱得上是一篇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遠把它裝在記憶的寶庫中?下面請同學們練習背誦課文。

  3、積累名言:

  a、投影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這段話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感悟。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喜歡的關於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訴給大家?

  b、在投影儀上展示學生摘錄的名言,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4、佈置作業:把學習這篇課文的感受寫下來,也可以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對生命的感悟。

  《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重點難點】

  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9課《生命生命》。(板書課題)

  出示杏林子對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指名學生讀,說說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疑問?(為什麼說生命是一樁奇蹟)這節課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細細地品讀課文。

  二、研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回憶課文是由哪些事例來感悟生命的?

  2.再讀三個事例,看看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生命是樁奇蹟?劃下來。

  3.交流:

  (1)感受“飛蛾求生”:

  關鍵句:“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說說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麼?是從哪些詞感受到的?

  想想飛蛾此時心裡在想什麼?

  一隻飛蛾平均能活9天,為了這短短的9天,它在拼命掙扎著,無論怎樣危險,無論是否成功,它都沒有放棄。伸出手,想象你的手中就有一隻極力鼓動雙翅的飛蛾,體會它強烈的求生慾望,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句子。

  (2)體會“瓜苗生長”:

  關鍵句:“那小小的種子裡,包含著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讀句子,說說在你心中這是一粒怎樣的瓜子?從哪兒體會到的?

  讀句子,讓大家感受到這是一樁奇蹟。

  (3)感悟“傾聽心跳”:

  關鍵句1:“有一次,我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

  讀句子,思考:為什麼作者說心跳給了她極大的震撼?

  閉上眼睛,靜聽自己的心跳。(播放錄音:心跳聲)說說聽了這鮮活的心跳,你有什麼感受?

  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讀這句話。

  關鍵句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糟蹋”是什麼意思?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糟蹋生命的現象?

  怎樣才算好好地使用生命呢?

  4.杏林子是怎樣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的呢?我們來認識認識她。

  (出示杏林子照片)從照片看,你覺得杏林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出示杏林子資料)聽老師介紹杏林子的生平,說說看杏林子創造出怎樣的生命奇蹟?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說說你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

  6.你還知道哪些人也讓自己有限的生命創造出了無限的價值?

  三、再悟課題

  1.再來看課題,你發現課題有什麼特點?去掉一個行嗎?為什麼?

  2.指導讀課題。

  四、拓展

  作者領悟到生命是飛蛾求生的掙扎,生命是瓜苗從磚縫中冒出的勇氣,在你的眼中,生命還是什麼呢?開啟你的記憶,把五彩的生活放進來,以“生命是什麼”為主題寫一首小詩。

  五、板書

  生命生命

  飛蛾求生

  奇蹟瓜苗生長珍惜光彩有力

  傾聽心跳

  《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三個事例蘊含的道理。

  【課前準備】

  1、課前蒐集作者杏林子的簡介。

  2、紙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人。(開啟多媒體資料中作者的影象)她叫杏林子,本名劉俠,臺灣著名女作家。出生於西安,12歲時得了罕見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至今全身關節均損壞,但她並沒有因此荒廢甚至放棄生命,反而更加珍惜、熱愛生命。69年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72年獲頒國家文藝獎,79年獲吳三連基金會社會服務獎。著作有劇本、散文、小說、傳記等。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她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的文章──《生命生命》。

  二、品味探究

  1、出示探究題目:(小黑板)

  ⑴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共寫了哪幾個事例?作者分別從每個事例中想到了什麼?

  ⑵在2~4自然段中,劃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試著解釋。

  ⑶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說說自己的理解。

  2、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以上題目,自由講一講,遇到難得可以和同桌討論。全班交流彙報。

  3、聽課文錄音,談感悟:

  (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怎樣珍惜生命,怎樣讓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三、教師總結

  是啊,我們今天的課可以結束,但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

  冰心老人說:“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的,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的呢?

  冰心老人的話揭示了生命的意義和真諦,願每一位同學都珍愛生命,珍惜時間,讓你的人生更有意義。

  四、延伸作業

  寫一則讀後感,題目自定,字數不限。

  【板書設計】

  生命生命

  飛蛾

  強烈的求生欲

  瓜苗

  頑強的生命力

  心跳

  積極的生命觀

  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課後反思】

  《生命生命》這篇課文透過捕捉飛蛾、磚縫中生長的瓜苗和傾聽心跳三個事例,讓我們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在本課教學中我成功地體現瞭如下幾點:

  1、充分利用多種學習資料,溝通課內外聯絡,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新課開始,我開啟多媒體資料中作者的影象,讓學生了解作者,調動起學生的情緒。教學中放課文錄音,使學生接收、內化、感悟、理解文章主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2、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教學不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訴只會扼殺孩子的一切,所以我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創新、去盡情地展示自己。課上讓他們自己先講一講,同桌討論,全班交流彙報,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和發散思維,使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文並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3、反覆品讀重點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反覆品讀文中最後一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感悟情感,在讀中體會思想,在讀中受到教育。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專家說過: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樸實、紮實。我們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我對《生命生命》這一課的教學還不能達到這個境界。對於教學中如何很好的落實教學三維目標還需進一步實踐、探索。但我一定會繼續努力,因為追求無止境。

  《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涵的意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理解三個事例中蘊涵的道理。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醜陋不堪的毛蟲,可能脫變成一隻五彩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蹟。這是我國臺灣著名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今天,我們要學習她寫的一篇文章。(板書課題,生讀題)

  二、學習生字詞。

  1、課件出示詞語。

  2、抽學生領讀。

  3、師強調字音。

  4、全班齊讀。

  三、學習課文。

  1、輕聲自由讀課文,邊讀變劃出以上詞語,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

  句子讀通順。

  2、讀完後,想一想,說說文章寫了哪幾件事?

  3、彙報。

  4、生默讀文中所講的三件事,畫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想一想,這三件事分別帶給作者也帶給你對生命的思考是什麼?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1、生自讀自己畫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感悟深刻的句子。

  3、你抓住了哪個詞?體會到了什麼?

  4、有感情的朗讀,讀出飛蛾強烈的求生慾望。

  5、如果你是那隻飛蛾,你會在心裡說什麼來鼓舞自己呢?

  6、如果你是杏林子,你看見這隻飛蛾,你會怎麼樣呢?你為什麼要放了它?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讀所畫的句子,讀出香瓜子非同一般的生長力量。

  2、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六、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範讀,學生思考:那沉穩的心跳又帶給你怎樣的思考?

  2、生談自己的感受。

  3、你覺得杏林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七、學習第五自然段。

  1、齊讀最後一段,思考:怎樣做才是好好的使用生命?而不是浪費生命?

  2、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段。

  八、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生命是什麼呢?怎樣的生命才活得有意義,拿起筆用一句話寫出你對生命的感悟。

  九、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生命生命

  求生慾望

  頑強的生命力

  對自己負責

  《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主旨。

  2、積累詞語。

  3、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三個事例的內容,深刻理解三個事例所引發出的側重點不同的三點思考,以及三點思考分別提出的三個要求。

  【課前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杏林子的材料,以瞭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悟

  1、導人新課:

  張海迪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絕頂》,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自XXXX年開始創作,耗時四年,共計35萬字。

  責任編輯胡玉萍第一次與海迪面對面交談時,心中就擔憂──以她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完成這部長篇創作嗎?後來,她瞭解到,張海迪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就繼續艱難地創作。張海迪說: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

  去年歲末,胡玉萍拿到書稿後,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著,彷彿是捧著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確乎是沉甸甸的,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溼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她忍著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著生命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2、配樂範讀:

  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思考題:

  ⑴ 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麼連續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麼?

  ⑵ 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⑶ 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3、聽讀之後,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⑴ 是一種修辭方法──反覆。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⑵ 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著──強烈的求生慾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說明,生命力之強大。

  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⑶ 三點思考: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於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鬥,勇敢地活下去。

  教師小結:正是由於為生命而奮鬥,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歲就患了類風溼關節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雖然病情惡化了,仍然忍著病痛,強烈地呼喊著:生命、生命。

  二、研讀與賞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們,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看看三個事例分別抓住哪一個關鍵詞,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

  學生討論明確:

  飛蛾: 生之慾望 生命意義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價值

  心跳: 生命 珍視、奮鬥

  討論: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躍動改為跳動行不行?為什麼?

  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慾望。

  2、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為什麼不能去掉?

  明確: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表達出一種驚喜,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明確:擎天撼地本來形容力量巨大,這裡指小瓜苗在沒有生存條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現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肅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一種崇敬,在這裡是不可隨便調換的。

  4、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又說它僅僅活了幾天前後是否矛盾,為什麼?

  明確:小瓜苗在沒有生長的條件下,靠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能茁壯生長、昂然挺立,而瓜子的養分僅僅能供養它活幾天。

  5、我都願意為它奮鬥,勇敢地活下去。作者為什麼要加勇敢地來修飾活下去?

  明確:作者那種難以忍受的病痛,活著會比死了還要難受。張海迪也是如此,同樣是生不如死。像她們這種情況,活著比死亡還更需要勇氣,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飾成分。

  三、體驗與反思

  朗讀課文最後三段,說說你學習了此文的思考。結合你的生活,從你的周圍舉出一兩個例子,談談你的認識。

  啟發學生將課文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精神感受。

  四、作業

  1、將自己的認識記下來,作為小作文練筆。

  2、比較閱讀:試比較《生命生命》與課文後的選文的異同。

  《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八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以感悟生命,熱愛生命為專題,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生命的意義,語言生動感人,有較強的哲理性。

  《生命生命》是一篇哲理性較強的散文,它透過三個小故事從不同的方面來談對生命的認識,展示了生命的意義。並且教育我們:要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對生命的熱愛;教學的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意思。

  【設計思路】

  由於本文是一篇哲理性較強的散文,準備採用以下思路展開教學:首先聽讀,談整體感受;接著尋讀,找感受最深的地方談;第三悟讀,說自己的思考;背讀,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片,朗讀音樂,與生命抗爭的人物資料及圖片;學生收集杏林子的資料和有關生命的名言、諺語。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預習】

  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醜陋的毛毛蟲,可能蛻變為一隻五色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蹟。”這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對於生命的感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杏林子,感受她的作品帶給我們生命的震撼吧!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命運交想曲》,聽老師範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生命”寫了哪三件事?引導學生用“生命是_________”三個字開頭進行表述。

  ⑴ 相鄰的兩位同學先切磋一下,準備好後交流

  ⑵ 班內交流。

  設計說明:用音樂感染學生,烘托氣氛,為學生的說作鋪墊;同桌交流,培養合作意識。

  2、結合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生命的感受:

  設計說明:先講自己的想法,目的是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與文中所寫作比較,從而深入感受作者的體驗。

  過渡:看得出,同學們對生命的體驗都很豐富,對生命也有一定的感受。接下來,我們再讀課文,這一次要求大家用心去發現,發現自己認為好的字、詞句,也可以是選材、構思、寫法上的精妙之處,並談出你的感受。

  三、尋讀,找妙點,談感受

  1、自己先在書中去尋找,畫下來作批註。

  2、四人小組交流,互相學習。

  3、全班交流:請學生先讀出或講出自己的發現,然後用“我發現──好,好在──”的句子談自己的感受。

  4、學生的發現若未涉及選材、構思,教師要注意啟發。

  設計說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用圈點批註法進行學習。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針對自己的感受進行讀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悟讀,說自己的體會和思考

  透過剛才的發言,我發現同學們都有一雙智慧的眼睛,你們的發現也是作者的思考。

  1、請學生講收集到的杏林子的資料,並簡單談一下感受。

  2、(出示張海迪、海倫凱勒、杏林子、邰麗華的照片及文字說明。)請大家用“我感受到,生命因而美麗”來說話。

  3、請大家說說我們又該如何對生命負責,怎樣才能使我們的人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4、再次誦讀最後一段。

  五、總結

  同學們,我記得有這樣幾句話:“我們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我們不能左右明天,但我們可以把握今天”。希望我們能把握今天,把握現在,讓我們年輕的像花兒一樣的生命變得更加光彩有力!

  六、佈置作業

  把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背下來,寫在摘抄本上。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透過第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對生命都有了一些體會,這節課我們把自己的體會和你從其他同學發言中得到的借鑑整理好,開展一個討論會,題目擬定為“由生命想到的”

  二、學生自己整理,寫提綱

  三、小組交流

  四、小組代表在班內作交流,教師和學生作點評

  五、教師作總結

  【板書設計】

  飛蛾掙扎求生 震驚(動物)

  生命 香瓜子不屈向上 敬佩(植物)珍惜生命 創造價值

  聆聽心臟律動 震撼(人)

  《生命生命》優秀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透過反覆誦讀,理解含義深刻的字句,並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4、使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讓有限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透過對重點字詞的剖析,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能聯絡生活實際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舉例說一說什麼是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現;

  3、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訊匯入,複習回顧:

  1、師:課前,先請同學們一起來靜靜地欣賞一段音樂。

  (播放音樂)

  師:說說看,你聽到了什麼?

  預設:生:我聽到了嬰兒啼哭的聲音。

  生:我聽到了嬰兒嬉笑的聲音。

  2、師:同學生聽得真仔細,聽了剛剛的音樂,你想到了什麼?

  預設:生:嬰兒剛剛出生時在大聲啼哭;嬰兒開心的笑了。

  哭聲和笑聲昭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3、評價語:是啊!隨著一聲“哇、哇”的啼哭聲,一個小小的生命便降臨到了這個世界。都說生命極其寶貴,因為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說生命及其短暫,因為人生在世,不過百年。

  4、師:讓我們帶著對生命的敬意和深情,走進今天將要學習的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生齊讀課題)

  師:你發現了嗎?這個課題和我們之前讀到的課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生自由回答)

  師:也就是說,這個課題中出現了兩個詞語,而且這兩個詞語是?

  生:相同的。

  師:是同一個詞語的重複,對嗎?

  生:對!

  師:說得真好!那像這樣的題目,你會讀嗎?誰來試試?

  (生舉手來讀)

  師:他會讀!從他的朗讀中我聽到了強者對生命的熱情的呼喚!像他這樣高聲的讀(全班齊讀)誰還想試試?

  (生舉手來讀)

  師:他也會讀!從他的朗讀中我聽到了強者對生命的不屈的挑戰!像他這樣大聲、有力的讀。(全班齊讀)

  5、評價語:是啊同學們,讀書就是要這樣,讀的有味道,讀出自己的理解。

  6、下面,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翻到18課,有感情的、大聲的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詞,把句子讀通順。在讀的過程中,請你仔細的想一想:課文用了哪幾個具體的事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請你嘗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PPT出示提示):

  體會句子的方法:

  抓住關鍵詞句體會

  抓住標點符號體會

  透過聯想或想象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

  (生自讀課文並思考)

  師:剛剛看到很多同學讀的聲情並茂,老師都被感動了!現在請同學們告訴老師:課文用了哪幾個具體的事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呢?(學生舉手回答)

  師板書:飛蛾求生

  瓜苗生長

  心臟跳動

  二、精讀課文,深入體會:

  (一)學習飛蛾求生部分:

  1、師:同學們,飛蛾求生、瓜苗生長、心臟跳動,其實是三件極為細小、極其普通的事情,可是它們卻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走進這三個故事想一想:這三件事情中的那些句子最能額、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請你用直線在文中畫出來;如果你對這個句子有很深的體會,可以再旁邊寫一寫,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學生自讀課文後,小組間帶著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2、評價語:剛剛老師看到很多同學都在認真的做批註,真好!讀書就應該有這樣良好的習慣。

  3、師:文中那哪些句子最能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呢?接下來,讓我讓我們一起走進“飛蛾求生”的故事。

  (學生自讀有所感悟的句子)

  PPT出示:“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忍不住放了它!”

  4、師:“極力”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預設:生:用盡全力

  5、師:說得真好!飛蛾那種極力求生的慾望讓作者沒有想到,讓我們也沒有想到。請同學們想一想是什麼原因讓作者放了這隻原本討厭的飛蛾呢?

  預設:生: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使杏林子忍不住放了它,因為作者感受到了飛蛾求生的慾望所以放了它。

  6、師:同學們,飛蛾為了求生,它竭盡全力,可是若要結束它的生命只需杏林子的手指稍一用力,就在這天差地別的力量懸殊面前,飛蛾卻極力鼓動著翅膀、奮力掙扎,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此刻,我想問問你們:知道飛蛾的生命有多久嗎?

  (生自由回答)

  師:九天!飛蛾的平均生命只有九天。為了這短短九天的生命,這隻小小的飛蛾在杏林子的手中掙扎,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為什麼這隻小小的飛蛾會做如此掙扎?

  生:它想活下去。

  師:說得真好!現在。請同學們假設一下,如果此刻你就是那隻飛蛾,會在心裡怎樣鼓勵自己活下去?

  (預設3名學生說)

  7、評價語:飛蛾想盡一切辦法求生,那種強烈的求生慾望讓杏林子震撼,此刻杏林子清楚地感受到:握在手裡的不僅僅是一隻飛蛾,而是一個不屈的生命生命!

  8、師:此刻,杏林子也完全明白了,生命就是(出示PPT):

  飛蛾極力掙扎的身影

  飛蛾極力鼓動的翅膀

  飛蛾強烈的求生的慾望

  (二)學習瓜苗生長、靜聽心跳部分:

  1、師:默讀第3第4自然段,你能用前面的方法找出重點詞句並加以體會嗎?(預設1名學生找句子)

  2、出示重點句:“那小小的種子裡……僅僅只活了幾天。”

  3、師:讀著讀著,有沒有一個詞跳入你的眼中,讓你特別有感受呢?

  預設:竟然——感受是?可以用什麼詞代替它?

  竟使——感受是?

  師:此處連用兩個相似的詞,說明了什麼?

  預設:作者沒有想到,出乎意料。

  4、這粒香瓜子的生長環境會是怎樣的?(沒有陽光,沒有泥土)

  由此你體會到了什麼呢?(不屈向上,茁壯生長)(板書“不屈”)

  從哪裡感受到的?(衝破,堅硬)

  揣摩“不屈”“頑強”的意思。

  5、師:此刻,面對牆角的這株香瓜子,杏林子的內心情感是什麼樣子的?

  預設:不可思議

  震撼/震驚

  感動

  師:所以,杏林子站在牆角看到了這樣幾句話:(PPT出示,生齊讀)

  生命是傲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衝破堅硬外殼的勇氣。

  生命是不屈向上的決心。

  6、師:一株小小的瓜苗尚且如此,那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呢?

  靜聽心跳這一段你還找到哪些句子?你的理解是?

  師板書:對自己負責。

  (預設1人找)

  7、出示重點句子:“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8、師:我們用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學習,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這句話中有哪兩個關鍵詞?

  (“使用”“糟蹋”)

  9、師:聯絡我們的生活實際,同學們說說,哪些行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

  (生自由說)

  10、師:看來大家的確理解了“糟蹋”這個詞,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糟蹋”。作者怎麼寫出了這樣的句子?作者是怎樣“糟蹋”自己的?

  (師簡述:當時杏林子忍受著劇痛,生不如死,於是她自殺,但是被醫生救活了。)

  11、師:現在你們知道課文中的“糟蹋”是指什麼了吧?那麼該如何好好使用我們的生命呢?

  (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12、師:你會帶著怎樣的心情告訴大家?

  (生個讀)

  預設:自豪——自豪地讀

  激動——激動地讀

  興奮——興奮地讀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自豪、激動、興奮的心情一起告訴大家,告訴全世界。

  (生齊讀)

  師:所以,作者對自己說:我要對自己負責,我必須對自己負責。讓我們讀出作者的態度!(生齊讀)

  13、師:在“好好使用”和“白白糟蹋”之間,杏林子堅定地選擇了前者,從十二歲患病到六十一歲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時間裡,她一共寫下了四十多部作品,有小說、有散文、還有劇本,這四十多本作品的出版,使她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作家,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她還將一生所得的稿費全部損出來,成立殘障基金會,幫助了100多萬無助的殘疾人。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對自己負責”的莊嚴承諾,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話。(出示課件)

  三、回讀課文、昇華情感:

  1、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了這篇課文,你們認為生命是什麼?

  (生自由說)

  2、師:還有很多同學想說,同學們課後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寫下來!

  四、總結全文,教師小結:

  1、師:同學們,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由衷的感受到:生命因為自強不息而興榮,因為頑強拼搏而茁壯,因為負責、珍惜而充滿魅力,這就是生命。

  2、師:讓我們時刻告誡自己:(出示PPT)

  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